19 “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誰?
“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陶淵明在任彭澤縣令期間,督郵前來視察,他不肯違背本心而去巴結上司,甩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后棄官歸隱?!拔宥访住笔钱敃r縣令一級官員一月的俸祿。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或以為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因其家門前有五棵柳樹,故稱),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生活在東晉劉宋易代的亂世,曾祖是東晉顯赫一時的大司馬陶侃,但到陶淵明這一代家道已然沒落。早期的陶淵明向往做官,并從二十九歲開始出仕,但在一些地位不高的官位上做得不甚順心,目睹官場的黑暗之后,內心的理想幾近破滅,遂生歸隱之心,常在仕與隱之間搖擺出入。四十一歲時,他擔任了彭澤縣令。一天督郵前來視察,淵明被要求“束帶見之”(束帶即整裝),陶淵明當場甩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后棄官歸隱,并寫下了一篇《歸去來兮辭》。他這種追求獨立自由的人格品質,在后世文人當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陶淵明像
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詩歌題材較多,主要有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行役詩、贈答詩五類。其中田園詩最能體現(xiàn)其詩作的藝術特色與成就,主要代表作是組詩《歸園田居》,詩作描寫了美麗的田園景物、簡樸的田園生活、悠然自得的耕作心境、苦中有甜的躬耕體驗,以及自己生活的窮困和內心的安閑等等?!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一下子就拉近了他與大自然田園風光的距離;“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說明衣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不勞動一切都是無稽之談。至于陶淵明的行役詩,是他做官時所作,在對行役之艱苦的悲嘆中表達了對為官的無所適從,從另一個側面表達了他“歸去來兮”的決心。詠懷、詠史實為一類,表現(xiàn)了自己不與黑暗、污濁之流同行的高尚品格,《雜詩》、《詠荊軻》等都是這類詩作的代表。《答龐參軍》是其贈答詩的代表作。陶淵明的詩寫得自然質樸,既不矯情也不虛飾,與同時代文人追求華麗辭藻的詩作涇渭分明。在陶淵明那里,日常生活的短鏡頭都可入詩,詩歌如話家常,卻又不失詩意。他的詩風總體上是平淡的、樸素的,但平淡自有警策生,樸素暗藏綺麗來。元好問《論詩絕句》中“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應該是對陶淵明詩最精辟的概括。
陶淵明的詩格連同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品,對后世文人起到了楷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