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為什么說謝靈運“有句無篇”?
與陶淵明并稱“陶謝”的謝靈運,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專門寫山水詩的詩人。他清新可愛的詩作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并開啟了一代新的詩風(fēng),將索然無味的玄言詩趕下了詩壇。
謝靈運的山水詩在結(jié)構(gòu)上似游記,先描寫景物,再寫途中見聞,最后還要談玄,并未完全剁去玄言尾巴,故就整首詩而言,藝術(shù)價值不是太高。但謝靈運的詩歌不乏刻畫精工、清新自然、膾炙人口的寫景佳句,彰顯了高超的描摹技法,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歲暮》);“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林壑?jǐn)筷陨?,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密林含馀清,遠(yuǎn)峰隱半規(guī)”(《游南亭》);“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等等。這些詩句語言干練工整,格調(diào)自然清新,極盡描摹之能事。此即謝詩“有句無篇”的內(nèi)涵。
謝靈運(385—433),小名“客兒”(在別人家寄養(yǎng)至十幾歲,故稱),生于東晉后期,大致與陶淵明生活在同一時代,浙江會稽人,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他出身顯赫,是東晉名相謝安之后,謝玄之孫,從小博覽群籍,聰慧過人,十八歲時就獲得“康樂公”的爵位,劉宋時降為“康樂侯”,世稱“謝康樂”。他好游山玩水、尋幽探奇,為人性格高傲,政治上企望大,卻缺乏當(dāng)官的素質(zhì)。晉宋易代之后,劉宋三代皇帝都曾給予他一官半職,曾做過永嘉太守、臨川內(nèi)史等官,宋文帝時還任命他為秘書監(jiān),并撰修《晉史》,但是他對這些職務(wù)壓根沒有放在眼里,終日擅離職守、不理政事,反倒是縱情山水,自得其樂,其山水詩主要作于任永嘉太守期間。他自認(rèn)為能身居朝廷要職,孰料劉宋政權(quán)對他們這些前朝望族有所顧忌,有志難展的謝靈運于是多次搬弄是非,掀起政治風(fēng)波,滿腹才氣終被聲名所累,宋文帝時以“謀反”罪名被殺于廣州,年僅四十九歲,臨死作《臨終詩》。值得注意的是,他有登山涉險的愛好,為此還發(fā)明了一種登山用的木屐,上山的時候取掉前齒,下山的時候取掉后齒,人稱“謝公屐”。
“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文心雕龍·明詩》),是劉勰對謝詩所作的較高評價,但歷來對謝靈運的山水詩卻褒貶不一。無論如何,他畢竟為山水詩派的建立及其壯大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它深刻地影響著南朝一代詩風(fēng),南朝重“聲色”的詩風(fēng)在謝詩中已稍露端倪。另外,它對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誕生也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