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漢卿的戲曲創(chuàng)作
一
關(guān)漢卿有一首題為《騁懷》的套曲(【大石調(diào)·青杏子】),它的【尾聲】的全文是:“展放征旗任誰走,廟算神謨必應口。一管筆在手,敢搦孫吳兵斗?!边@首套曲本身并非是關(guān)漢卿的名作,但它的【尾聲】卻可以當作比較確切地說明關(guān)漢卿雜劇創(chuàng)作的名句。在“騁懷”這個意義上說,關(guān)漢卿對自己的戲曲創(chuàng)作似乎已經(jīng)作了并不過分的評價。后生于關(guān)漢卿幾十年的戲曲家賈仲明,在為關(guān)漢卿作的一首吊詞中,下了極力推崇的評語,稱關(guān)漢卿為“雜劇班頭”。賈仲明這樣地極力推崇關(guān)漢卿戲劇成就,并不是偶然的??赡芫驮陉P(guān)漢卿生前,在當時雜劇作家圈子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小漢卿”“蠻子漢卿”這樣的“諢號”,已經(jīng)有人用這樣的“諢號”來稱呼某些雜劇作家
。一個人的名字,被冠以“小”“賽”等字樣或地區(qū)名稱,來作為稱呼另外一些人的“諢號”,并且被當作某種成就的標志,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中,常常是被這樣理解的:這種人一定有專業(yè)上的巨大成就,而且是被人公認的成就。在文學藝術(shù)界,這樣的人更往往是有杰出成就的大師。從我們今天對關(guān)漢卿作品的認識來理解當時“小漢卿”“蠻子漢卿”稱呼的出現(xiàn),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關(guān)漢卿確實是我國十三世紀的偉大戲劇家。
關(guān)漢卿的生卒年已難以確切考定。元末鐘嗣成《錄鬼簿》將他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邾經(jīng)《青樓集序》說他是“金之遺民”,明初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稱他“初為雜劇之始”,由此可推斷他在雜劇作家中屬前輩。
二
關(guān)漢卿從什么時候開始創(chuàng)作活動,我們今天已無法知道。他是大都人,在大都生活的這段時期內(nèi),他和他的朋友楊顯之、梁退之和費君祥等交往比較密切。楊顯之常和關(guān)漢卿商討作品,他們是“莫逆之交”。梁退之做過知州等官,曹本《錄鬼簿》說他和關(guān)漢卿是“世交”??磥黻P(guān)漢卿家庭可能是官宦之家。但據(jù)記載,關(guān)漢卿自己除任太醫(yī)院尹外,沒有發(fā)現(xiàn)他擔任過其他官職
。
關(guān)漢卿有一首《不伏老》套曲,曾被人認為是他的浪漫生活的自我寫照?!恫环稀分械摹袄俗印鄙牡拿鑼懀悄敲纯鋸埡图?,恐怕不能說全都是關(guān)漢卿浪漫生活的反映,但說其中有他的浪漫生活的影子,那或許比較符合事實。從一些記載中看來,楊顯之被歌妓順時秀稱“伯父”,關(guān)漢卿寫有贈名歌妓珠簾秀的散曲,這都可以用來說明關(guān)漢卿和他的朋友們當是有過不少和歌妓們的交往。這些歌妓也是搬演雜劇的演員。在這種交往中,他們一方面是“翠群紅里,挦羊糯酒”,另一方面卻也從中觀察到了這些身世飄零的風塵女子的生活實質(zhì),這對關(guān)漢卿的雜劇內(nèi)容是起了影響的。
在南宋滅亡以后,關(guān)漢卿到了杭州。他的散曲【南呂·一枝花】《杭州景》描寫了杭州的風光。這時他應該是老年了,但從這首散曲中看來,他還登山“望錢塘江萬頃玻璃”。他以一個初到杭州的北方人的眼光,贊嘆杭州的清溪綠水、茶園花塢的江南景色,他抒情地寫道:“縱有丹青下不得筆?!痹谶@次南下的時候,他還可能到過揚州,他的《贈珠簾秀》散曲中說:“千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后,他完成了著名大悲劇《感天動地竇娥冤》。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寫了小令《大德歌》十首,其中說“吹一個,彈一個,唱新行大德歌”。大概這正是大德初年的作品??赡芫驮趯憽洞蟮赂琛凡痪茫覀兊膽騽〈髱熽P(guān)漢卿就辭別了人世。
關(guān)漢卿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混亂、黑暗的時代。元朝統(tǒng)治者藉武力統(tǒng)一中國后,基本上是以專制的高壓政策統(tǒng)治人民,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結(jié)合在一起,人民特別是廣大的漢族人民經(jīng)歷著嚴重的苦難。在幾個大城市中,如大都、杭州(關(guān)漢卿在這兩個地方度過較長時間的生活),工商業(yè)雖是顯得相當繁榮,但在這種繁榮表面,也混合著血和淚的辛酸,還曾出現(xiàn)過大批民間手工作業(yè)作坊被封建貴族掠奪去,大批手工業(yè)工人淪為工奴的現(xiàn)象。知識分子在蒙古王朝時期地位低微,后漸有改善,也常受苛虐和歧視?!案F酸”乃至成為知識分子的同義語。
關(guān)漢卿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點就是揭露了人民特別是城市人民和封建貴族、官僚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反映了人民反壓迫、反暴力而展開的各種斗爭。
關(guān)漢卿一生寫了六十六個雜劇。在中國戲劇史上,寫這么多作品的戲劇作家是不多的??上У氖?,到今天為止,我們只能讀到他的十八個雜劇,而其中有幾個可能還不是他的作品。從這十多個雜劇看來,它們從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暴露了元代社會中的黑暗、混亂的現(xiàn)實;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與人民的尖銳矛盾;成功地描繪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形象,特別是被迫害、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從這些雜劇里,我們也看到了作家的民主主義精神和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才能。此外,關(guān)漢卿也寫了一些抒情詩——散曲。
三
一個戲劇大師,有著龐大數(shù)目的作品,其中必然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在那些優(yōu)秀作品中,也就會出現(xiàn)那種偉大的可以進入世界藝術(shù)寶庫的不朽作品?!陡刑靹拥馗]娥冤》,應該算是這類作品。
現(xiàn)在我們能讀到的《竇娥冤》,最早的本子是明人編選的《古名家雜劇》本,這個本子和通行的《元曲選》本有些不同,看來《元曲選》的編者臧懋循是對它做過一些修改的。臧懋循修改元雜劇,曾被后人紛紛責難。從《元曲選》所收的《竇娥冤》第四折中添加的【收江南】等曲文看,他對《竇娥冤》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意義是有認識的。這支【收江南】的全文是:“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痛殺我嬌姿弱體閉泉臺,早三年以外,則落的悠悠流恨似長淮?!边@支曲文在絕大的程度上是代表了臧懋循對《竇娥冤》悲劇意義的看法,即竇娥冤悲劇的產(chǎn)生是由于“衙門”對無辜人民的迫害。這個看法和雜劇中的描寫倒是一致的。《古名家雜劇》本《竇娥冤》第四折,竇娥鬼魂見到了她父親竇天章(肅政廉訪史)時唱【尾聲】:“你將那濫官污吏都殺壞,敕賜金牌勢劍吹毛快。與一人分憂,萬民除害?!边@里突出的也是要殺“濫官污吏”,而且是要用“敕賜金牌勢劍”來執(zhí)行。這樣,就把竇娥的悲劇根源歸結(jié)到封建統(tǒng)治政權(quán)的執(zhí)行者頭上。
顯然,這種看法不足以說明《竇娥冤》的真正的內(nèi)在的悲劇意義和美學價值。這個悲劇的真正的社會意義在于:它對封建社會本身與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普通人民的矛盾這樣一個根本問題做了深刻的揭露。
竇娥,名端云,她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三歲上就失去了母親,七歲時,父親因為欠了蔡婆婆十兩銀子(本利算來有二十兩),就把她償債,給了蔡家做童養(yǎng)媳。這里是幼失父母的悲劇。當竇天章領(lǐng)了七歲的女兒,跪在蔡婆婆面前說:“婆婆,端云孩兒該打呵,看小生面則罵幾句;當罵呵,則處分幾句。孩兒,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親爺,將就的你,你如今在這里,早晚若頑劣呵,你只討那打罵吃……”這完全是混合著父女兩人的種種辛酸的語句。作家這里沒有描寫七歲的女兒的哭聲,但在她父親的話里,她的哭聲是隱然若聞的。
蔡家是個小康的經(jīng)商人家,蔡婆婆的已經(jīng)死去的丈夫是個“撞府沖州”的商人,靠著他“掙扎的銅斗兒家緣”,他的寡妻孤兒,放高利貸過活。竇娥從七歲開始,就在這個家庭中生活。過了十個年頭,她和丈夫成了親,但就在他結(jié)婚的那個年頭,她也成了寡婦。這時竇娥經(jīng)歷的是一個喪夫的悲劇。竇娥曾自嘆她的身世說:“莫不是八字兒該載著一世憂?誰似我無盡休,須知道人心難似水長流。我從三歲母親身亡后,七歲與父分離久,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端的有誰問,有誰瞅!”二十歲的青春,就要“該載著一世憂”,這是人生莫大的悲痛。對于一個封建社會中的普通女子來說,幼失父母,婚后失丈夫,這是抱恨終身的悲哀。竇娥曾感嘆她的“舊愁新恨幾時休”,她也為她今后漫長的悲苦生涯憂慮:“地久天長難過遣?!钡@時她并沒有想到要擺脫這種不幸命運,像封建社會中的一些普通女子一樣,她承受了這種命運,她決定過著侍奉婆婆,服孝守節(jié),“早晚羹粥,寒暑衣裘”的平凡的寡婦生活。她唯一的希望和安慰是“早將來世修”。
到這里為止,竇娥正是一個封建社會中善良得無可再善良的女子。同樣到這里為止,竇娥承受的悲劇命運已經(jīng)夠凄苦的了。然而《竇娥冤》描寫的竇娥的真正悲劇并沒有到此為止,甚至可以說真正的悲劇在這里還沒有開始。
在元代那個混亂、黑暗的社會中,孤苦伶仃的竇娥還進一步遭到更大的打擊。張驢兒——一個以救了蔡婆婆性命(在偶然的機會里)為“本錢”,反過來對蔡婆婆進行要挾,企圖霸占她的兒媳婦,道德淪落到如此驚人地步的惡棍——來到了她的家庭,擾亂了竇娥準備過一生的那種平靜的生活。這時竇娥又經(jīng)歷了被惡棍壓迫的悲劇。她被張驢兒壓迫到要只能抉擇這兩條路:或者是被他拉到官府,遭受誣害,或者是嫁給她。誣害雖然可怕,但這時的竇娥沒有理由不相信官府有公理,她仗著“心上無事”,毫不猶豫地走上衙門。
最大的、真正的悲劇展開了。衙門州官并不“明如鏡,清似水”,竇娥在公堂沒有申述自己冤枉的權(quán)利,只有挨無情棍棒的義務(wù)。“一仗下,一道血,一層皮”,“才蘇醒,又昏迷”。最后,竇娥支撐著鮮血淋漓的身軀,招認了“是我藥死公公”,被戴上了死囚枷,做定了“銜冤負屈沒頭鬼”。
鮮血、枷鎖、死囚牢,這都明白地告訴竇娥,她并不能像她以前所想的按照一條平凡的寡婦生活道路終了一生。在這個平凡女子生命中第一次知道她存身的那個社會的無比的黑暗。在她走上刑場、經(jīng)受生命中最后一次折磨和痛苦時,她勇敢而憤慨地抨擊了“王法刑憲”,控訴了那個社會的黑暗與不平,這就是:“有德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比缓?,她才背向劊子手,兩眼望著法場外的人群(那里面有她唯一的親人——婆婆),默默地但永不瞑目地承受了死刑。
竇娥的一生,只活了二十個年頭的短暫的一生,孤女、童養(yǎng)媳、寡婦、死囚的一生,由想做封建社會中遵從封建道路規(guī)范的平凡女子,而還是橫遭封建黑暗政治和惡勢力的殘害,這充分證明了封建社會本身與普通人民的必然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陡]娥冤》概括了元代封建統(tǒng)治下的被壓迫人民的悲痛生活,而竇娥臨死前的抨擊黑暗與不平的叫喚也正是響亮地表達了當時普通人民的正義呼聲。竇娥形象的典型意義就在這里,《竇娥冤》的典范的悲劇美和深刻的歷史意義也就在這里。
從竇娥性格的塑造上,我們可以看到關(guān)漢卿作品中的現(xiàn)實主義的深度。竇娥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朝夕相處的是一個放高利貸的、隨遇而安的、屈辱的婆婆,后來還來了一對丑陋又兇惡的張氏父子,最后置她于死地的是那個把人看作“賤蟲”的“父母官”桃杌。在她的生活環(huán)境中,還出現(xiàn)過一個她沒有見過面,卻是間接加害她的人,那就是拿出毒藥來給張驢兒的賽盧醫(yī),這個賽盧醫(yī)還曾經(jīng)因為還不出二十兩銀子而準備勒死她婆婆——道德淪落到如此可怕的地步。
這樣一片黑暗的環(huán)境,在一定的程度上正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折光,而竇娥的性格,在這種環(huán)境下是顯得那么光輝奪目。十九世紀的俄國杰出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中的卡切琳娜,被認為是“黑暗王國中的一絲光明”,關(guān)漢卿《竇娥冤》中的竇娥,可稱得上是一顆污泥中的寶珠,一顆在陰沉迷霧中突出的明星。
對戲劇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要求,毋庸說,最高的條件應該是“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陡]娥冤》中竇娥形象的創(chuàng)造,如果我們還不能說它是最充分的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無論如何,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達到了這個要求的。
關(guān)漢卿創(chuàng)作《竇娥冤》,還吸取了古代的孝婦含冤傳說,用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手法描寫竇娥在臨刑前立下了三樁誓愿:熱血不灑地,暑天下大雪,楚州旱三年。這種藝術(shù)手法的積極意義在于更有力地表現(xiàn)了竇娥的悲劇意義: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使正義泯沒了,因此竇娥被迫害而死,但人間的正義精神沒有被消滅。竇娥的死能夠“感天動地”,以至六月飛雪,三年不雨,正是道出了人民的正義精神,這種精神也就是古今人們常說的永遠在天地間存在的浩然正氣。
用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來補充和更好地完成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主題意義,這是《竇娥冤》光輝的藝術(shù)特色?!陡]娥冤》也正是中國古典作品中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jié)合的典范例子。從這樣的典范例子,我們也可看到,文學藝術(shù)中的浪漫主義手法,只有當它深深地植根于生活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它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使作品更加生色動人,才不致成為虛夸的空想。
四
在關(guān)漢卿的現(xiàn)存作品中,《望江亭中秋切鲙旦》和《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這兩個雜劇是具有相似的特色的:兩個女子——譚記兒、趙盼兒分別運用巧妙的智慧戰(zhàn)勝“勢力并行”的楊衙內(nèi)和“同知孩兒”周舍。這里描寫的是在其他元雜劇中也不乏出現(xiàn)的“權(quán)豪勢要”或“花花太歲”對人民的迫害以及人民對他們所做的斗爭。
《望江亭》中的譚記兒是一位有著“天然聰明”的“佳人的領(lǐng)袖”,“花花太歲”楊衙內(nèi)由覬覦她而帶著御賜的金牌勢劍前來迫害她的丈夫白士中。金牌勢劍確實嚇壞了白士中,他似乎也感到由妻子的美麗而引起的這場災難無法躲避。但譚記兒沒有被嚇倒,為了保護自己的幸福,她布下計策,裝扮成一個漁婦,利用楊衙內(nèi)的好色成性,巧騙了他的勢劍金牌,使他失去了憑以迫害白士中的工具。顧曲齋刻本《望江亭》有一幅插圖,相當成功地描繪了譚記兒巧騙楊衙內(nèi)的動人場面。江浪起伏中的一葉小舟,譚記兒站在船頭,左手提著一尾鯉魚,臉稍稍抬起,異常鎮(zhèn)定同時又似有風情地望著坐在望江亭上的楊衙內(nèi)。楊衙內(nèi)的仆人,躲在亭柱后面,露出頭來張望,若有會意地在等待著他主人的動靜——他是十分了解他主人的性格的。譚記兒的鎮(zhèn)定表明了她的敢于斗爭的氣魄,似有風情的眼神表明了她在施展她的智慧,仆人探頭張腦襯托出楊衙內(nèi)的本性——這種本性注定他要在譚記兒面前栽跟頭??梢哉f,這幅畫恰切地表達了原劇的精神。這張插圖應該是放在劇本第三折的中間最好。這樣更能和劇中的描寫相得益彰。第三折的描寫確實也是那樣吸引人。譚記兒離開望江亭時,唱了一支極有勝利者風格的【絡(luò)絲娘】:“我且回身將楊衙內(nèi)深深拜謝,您娘向急飐飐船兒上去也,到家對兒夫盡說那一場歡悅。”譚記兒滿載著歡樂歸去,剩下了醉醺醺倒在那里的楊衙內(nèi)和他的倒霉的仆人,醒過來“想著想著跌腳兒熬”,可是“又不敢傍人知道”。
趙盼兒的性格和行動同譚記兒很相似。譚記兒為了保護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孤身一人戰(zhàn)勝了花花太歲楊衙內(nèi)。趙盼兒是為了搭救遭受花臺子弟周舍虐待和迫害的義妹宋引章,和周舍進行了巧妙的斗爭。周舍的兇狠、狡猾,更甚于楊衙內(nèi)。趙盼兒一開始先用迷惑的手段和他周旋,因為只有迷惑,才能“沖動得”周舍,才能使他愿意放掉宋引章。當趙盼兒打扮得比往常更為漂亮,到鄭州會見周舍時,周舍開始并不表示好感,埋怨她以前阻攔宋引章嫁給他,她就媚人地說:“我好意將車輛鞍馬奩房來斷送,你刬地將我打罵。小閑,攔回車兒,咱家去來?!边@一步立即取得主動,引得周舍上了鉤。她又利用宋引章趕來找周舍的機會,似怨似恨地說:“周舍你好道兒,你這里坐著,點的媳婦來罵我這一場。小閑,攔回車兒,咱回去來?!边@一步又引得周舍上了她圈套,他一面賠禮,一面就聲稱回去休掉宋引章。這兩番見機生情的“咱回去來”是成功了,但從小就上花臺做子弟的周舍,到底也很狡猾,他生怕趙盼兒使的是迷魂計,將來會來一個翻臉不認賬,使他落得個“尖擔兩頭脫”,于是他刁鉆地要趙盼兒立誓,立誓還不可靠,他煞有介事地叫“將酒來”“買羊來”,最后還要“買紅去”。因為如果他拿出了酒、羊、花紅這三樁東西,那在當時法律上就會證明他已娶了趙盼兒,毋庸說,趙盼兒的打算也就會功虧一簣。聰穎的趙盼兒卻早有準備,她坐來的車上已帶了三樁“大禮”。剛等周舍語落,她就叫人從車上搬下十瓶酒,一個熟羊,一對大紅羅,意味深長地說:“周舍,爭什么那,你的便是我的,我的便是你的?!本瓦@樣,在趙盼兒胸有成竹的謀算和機智巧妙的手段面前,狡猾老練的周舍終于上了當,最后他既失掉了宋引章,也沒有獲得趙盼兒。趙盼兒勝利了,她到底把她的義妹從周舍的魔掌下救了出來。正像劇中題目正名所說的那樣:“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虛脾瞞俏倬,風月救風塵?!憋L塵女子常常遭受苦難,但風塵女子可以救風塵女子,她們并不是只能被侮辱被損害,她們懂得反抗,她們有反抗的力量。
譚記兒、趙盼兒這兩個人物形象,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精神,《望江亭》《救風塵》這兩個作品也是充滿了弱者戰(zhàn)勝強權(quán)的歡樂的喜劇色彩。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譚記兒那種將楊衙內(nèi)視若無物的風度,趙盼兒把周舍捏在手掌之中的氣魄,與我們在某些古代戲劇作品中見到的柔弱、文雅的女子性格有絕大的不同,在元人雜劇中,這樣的女子形象也是相當突出的。在當時現(xiàn)實社會中,像譚記兒、趙盼兒這樣的女子不會是很多的;她們的性格也不可能是最常見的,但這卻又是封建男權(quán)社會中的一種典型的女子性格。
持有陳舊的意識偏見的批評家,曾經(jīng)無理地指責關(guān)漢卿塑造的譚記兒形象是不真實的,批評家的意思是:“劇中譚記兒事情理欠圓,豈有一夕江亭,并符牌盜去之理。在作者之意,蓋欲深顯衙內(nèi)之惡,不復顧及夫人之失尊矣。”這種看法除說明這位批評家濃厚的封建意識外,也說明他對文學藝術(shù)中的現(xiàn)實主義沒有理解,對現(xiàn)實主義作家關(guān)漢卿沒有理解。和這位批評家相反,我們在譚記兒、趙盼兒形象和她們的典型性格中,看到了戲劇大師關(guān)漢卿的民主主義思想色彩和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shù)才能。
五
以下打算簡略地探索一下《詐妮子調(diào)風月》和《閨怨佳人拜月亭》這兩個作品的思想意義。
《拜月亭》和《調(diào)風月》現(xiàn)存元刊本,賓白不全,但從曲文可大致推測出劇情始末?!栋菰峦ぁ穼懲跎袝跞鹛m在兵亂中與母失散,邂逅書生蔣世隆,二人在患難中結(jié)為夫婦。三個月后,被父親強行拆散。她的母親失散后遇見蔣世隆之妹蔣瑞蓮,認為母女。后來蔣世隆考中狀元,被王尚書招婿。蔣瑞蓮嫁給一位武科狀元,雙雙團圓?!墩{(diào)風月》寫倔強高傲的婢女燕燕委身于答應娶她作“小夫人”的小千戶。之后,小千戶又向另一個小姐鶯鶯求婚,并要燕燕為他說媒。燕燕在懊惱憤恨之下大鬧婚禮,最后,她的主人讓她作了小千戶的二夫人。這兩個劇都是表現(xiàn)女子的婚姻追求及遭遇。她們?yōu)榱俗约旱男腋6甲隽吮M可能的斗爭,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調(diào)風月》《拜月亭》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燕燕、王瑞蘭形象),各有她們的特色,談起這種特色,我們往往想起崔鶯鶯和紅娘。曾經(jīng)有人認為《西廂記》是王實甫和關(guān)漢卿合作的作品,這種說法已被認為是缺乏根據(jù)的猜測。但是關(guān)漢卿描繪的燕燕、王瑞蘭形象倒是可以看作是紅娘、崔鶯鶯的姐妹形象。只是流傳下來的《調(diào)風月》《拜月亭》缺少人物的說白,只保留了曲文,可能由此影響了它們給讀者的印象。
《調(diào)風月》中的燕燕,和紅娘一樣,是一個年輕的婢女,她聰明而機智,一開始也是那么天真和爽朗。但她經(jīng)受了遠甚于“拷紅”的悲劇遭遇。作為一個婢女,她被受她服侍的千戶騙去了愛情。開初她雖然懷疑千戶對她是否真的“老誠”,但總還是抱有希望,希望千戶真正地愛她。但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他又愛上了另外一位小姐,甚至他后來對她并不諱言。燕燕早先的“成就了又怕辜恩”的懷疑證實了,她痛苦到捽物,罵人,罵自己,乃至走路也分不出高低。事情就是這樣可怕:千戶的虛假的甜言蜜語還沒有在她的耳邊消匿,他就又愛上了別人。事情也就是這樣殘酷:“我便做花街柳陌風塵妓,也無那忺過三朝五日,你那浪心腸看得我容易,欺負我是半良不賤身軀?!睂ρ嘌鄟碚f,她的這種可怕遭遇是沒有地方可申說的,“氣夯破肚,別人行怎又不敢提?!边@里不只是難言的隱痛而無處申說,在當時那個時代里,主人玩弄婢女常常被視作平常之事乃至是一種“風流佳話”,就連那些討厭“帷薄不修”的正人君子也不會出來替婢女說話。燕燕的悲劇是被玩弄者的悲劇,是一個婢女的自可寶貴的“情性”和青春被踐踏的悲劇。不僅如此,她還被強迫去為欺騙她的千戶說親,要用自己的伶俐的嘴,去為摧殘她身心的“黑心賊”保媒;千戶的新婚之日,她還得用靈巧的雙手為新夫人梳頭……這一切,正是內(nèi)心滋味對誰言,到底,這是對她的人格和自尊心的極端踐踏呵!
盡管最后燕燕得到了“最好的歸宿”,主人把她嫁給了千戶做二夫人,然而這種“最好的歸宿”并不能掩蓋燕燕的被玩弄、被踐踏的命運。
燕燕的悲劇,不僅在當時,就是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里,也常常是奴隸女子很難避免的悲痛命運。長期存在于中國封建社會里的家奴制度,同農(nóng)奴制度一樣,是封建主義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反映。從某種意義上說(例如人身不自由),它又是最踐踏人格的野蠻的奴隸制度的殘馀?!墩{(diào)風月》雜劇中描寫的燕燕悲劇——一個奴隸女子的人格和肉體遭受摧殘的悲劇,正是這種制度存在的必然結(jié)果。而關(guān)漢卿通過他的現(xiàn)實主義描寫,也正是充分地暴露和強烈地抨擊了這種制度的殘酷和不合理。
《拜月亭》故事的流傳似乎不亞于《西廂記》,雖然這同以后的南戲《幽閨記》的流行極有關(guān)系?!栋菰峦ぁ肥顷P(guān)漢卿現(xiàn)存作品中描寫大家閨秀愛情生活的最成功的雜劇。王瑞蘭和蔣世隆在患難中邂逅,產(chǎn)生了愛情,只是因為蔣世隆是個秀才,王瑞蘭的父親把他們拆散了。這是個極為慘痛的場面:一對情人不肯分離,男的還臥病在床,而女的被“橫拖倒拽”“硬廝強扶上走馬車”。第二折王瑞蘭唱的【烏夜啼】恰切地道出了她當時的痛苦:“一霎兒把這世間愁都撮在我眉尖上,這場愁不許提防?!?/p>
暴力可以拆散情人于一時,卻永遠也不能毀掉真正的愛情。像所有忠實于自己愛情的女子一樣,王瑞蘭回到深閨內(nèi)后,一直堅持地期待和蔣世隆重會,一直沒有忘記她父親的憎惡面目,她幾乎一直在咒詛:“阿誰無個老父,誰無個尊君,誰無個親爺!從頭兒看來都不似俺那狠爹爹。”月明夜,她在后花園焚香,第一炷香就是:“則愿消減了俺尊君狠切?!?/p>
舊時代有些女子,確切地說是一些閨閣女子,她們對封建社會有所不滿,往往是由于她們的愛情不能自主,或愛情生活受到無情打擊的結(jié)果。這里直接決定她們婚姻的父母和家庭,也就是“天地君親師”中的“親”,往往是她們反抗的直接對象。反抗的程度當然有所不同。但像王瑞蘭這樣對父親耿耿于懷,不住詛咒,可以說是相當突出的。最后,她和蔣世隆是團圓了,表面看來,決定這次破鏡重圓的原因是由于蔣世隆得中了狀元,所以獲得最初極力拆散他們夫妻的“狠爹爹”的允許和承認。但這僅能說明“狠爹爹”方面的原因。當王瑞蘭不知道來到她家的文武狀元中有她的丈夫蔣世隆在內(nèi)時,她根本沒有考慮要嫁給他們,她甚至在她的義妹面前,還就這事攻擊了她父親:“他則圖個今生貴,豈問咱夙世緣;違著孩兒心,只要遂他家愿。則怕他夫妻百年,招了這文武兩員。他家里要將相雙權(quán),不顧自家嫌,只要傍人羨?!彼约簮鄣闹皇鞘Y世隆,不管他狀元不狀元。從這個意義上說,王瑞蘭確實已經(jīng)叛離了她的家庭,叛離了“違著孩兒心,只要遂他愿”的封建婚姻制度。這樣的人物形象在元雜劇中并不多見,白樸《墻頭馬上》中的李千金和王實甫《破窯記》中的劉月娥都可以與之媲美。
六
留傳下來的關(guān)漢卿散曲,數(shù)量也是比較多的,我們在這些散曲中可以看到關(guān)漢卿生活、思想的另一個方面。
有一些散曲相當纖巧和清新,如【雙調(diào)·大德歌】詠春夏秋冬四首,描寫深閨憑欄人想念她遠方的情人,筆墨不多,但閨思的情和景卻是抒寫得相當和諧。那首描寫杭州景色的【南呂·一支花】套曲,尤其是其中的【梁州第七】曲,寫景頗有詩意,如果把它列入歷來詠杭州風光的有名或較有名的詩作中,是并不遜色的。
但一般說來,關(guān)漢卿散曲的基調(diào)是比較低沉的,這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寫了一些“松菊晉陶潛,江湖越范蠡”“幸有幾杯,且不如花前醉”帶有馬致遠的“秋思”色彩的作品——關(guān)漢卿的這類作品倒是較少,他的散曲更多的是抒寫男女的相思和別離之情。問題也不在于寫相思、別離就算低沉,問題在于從這些歌相思、詠別離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較高的境地,也即缺乏思想意義。最低沉的是關(guān)漢卿的那些屬于妓院中的情歌性質(zhì)的作品,這里面描寫了一些男女的浪漫生活,有些地方還顯得比較庸俗。
有這樣的“矛盾”的事實:關(guān)漢卿在《金線池》等雜劇中,曾經(jīng)描寫過妓女的悲痛命運,曾經(jīng)把被燈紅酒綠掩蓋的人間火坑的陰暗面貌作過暴露;而同樣是描寫妓院生活的某些散曲,我們從中卻看不到那種慘淡陰暗的賣笑生涯的實質(zhì),甚至是作了相反的描寫。
面對這個“矛盾”事實,我們往往感到困惑。然而問題就是這樣:舊時代的偉大作家也常常留給我們一些復雜的問題,需要我們?nèi)プ鹘忉?。問題也總是可以解釋清楚的。一個論文作者可能解釋得不圓滿,更多的論文作者來研究,就可以做得圓滿或比較圓滿。
可以想象,關(guān)漢卿在勾欄逗留時,受到傳統(tǒng)的“風流文人”的影響,寫了一些歌詠男女浪漫生活的散曲。也可以想象,為了歌妓娼女歌唱的需要,他寫了一些已經(jīng)形成一種俗套的散曲,也就是說,他不能免俗。但這些似乎不是他的散曲缺乏光彩的主要原因。從我們現(xiàn)在能讀到的元人散曲看來,固然有極大部分是描寫柔弱、低沉的男女戀情的作品,但也有突破這種陳套,對當時社會,對黑暗政治進行抨擊的作品,這里可舉一首無名氏的【醉太平】:
堂堂大元,奸侫專權(quán),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這首散曲大概是元末人的作品。這類作品在元人散曲中是不多見的,但當時散曲中不乏富有社會意義的敘事作品,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那么,關(guān)漢卿的散曲為什么不能突破那種低沉的言情道愛的俗套呢?看來還是要從他對待生活的全部態(tài)度來找尋答案。要找尋這個答案誠然是有困難的,關(guān)于關(guān)漢卿的生平,他對待生活的全部態(tài)度,我們知道得實在太少。不過我們從僅有的材料中可以推測,在元代那個混亂、黑暗的時代,關(guān)漢卿對社會中的種種不平現(xiàn)象是觀察得很深湛的,不然他不可能寫出《竇娥冤》那樣的作品。但同時在另一方面,他面對混亂、黑暗的現(xiàn)實,文翰晦盲,淹于詞章,走向勾欄,結(jié)識歌女,既是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的需要,也是解脫苦悶,尋找麻醉的路徑。假若以上這種推測可以成立的話,關(guān)漢卿的散曲基調(diào)所以低沉的原因,就可以從他的這種生活里得到解答。還可注意的是,散曲作為抒情詩,它和要把人的情感和思想用形象,用活生生的動作在舞臺上表演出來的雜劇不同,關(guān)漢卿可以在散曲里抒發(fā)他個人的追歡尋樂的生活的感受,但當他創(chuàng)作描寫歌妓娼女生活的雜劇時,當他要描寫客觀事物時,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必須正視客觀事物的真實,因此,同樣是歌妓娼女的生活,在關(guān)漢卿的雜劇和散曲里,就表現(xiàn)得迥然不同。這里也就牽涉到現(xiàn)實主義的小說、戲劇比一般的抒情詩更“客觀”一些的問題。抒情詩可以真實地描寫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受,但比之小說、戲劇,它又比較容易反映作家的個人偏見(包括某些偏愛)。當然,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決定于作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關(guān)漢卿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缺陷不僅表現(xiàn)在散曲中,也表現(xiàn)在他的一些雜劇里。《竇娥冤》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會,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統(tǒng)治,但最后還是要請出一位清正的肅政廉訪使(還是她的父親),來申雪竇娥的冤枉?!锻ぁ贰毒蕊L塵》這兩個雜劇中,兩位女主角都已取得勝利,但最后作者還要生硬地拉出兩個清官來主持一番正義。這里反映了關(guān)漢卿的世界觀的根本缺陷——他是一個并沒有同封建主義作最后決裂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
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實主義作家常常是這樣的:他們的作品暴露并批判了黑暗的現(xiàn)實,但對產(chǎn)生黑暗現(xiàn)實的根源往往無法找到,對新的出路感到茫然,到最后,免不了還是產(chǎn)生改良的愿望,期待圣君清官出現(xiàn)。十三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關(guān)漢卿,也沒有跳出這個窠臼。
沒有問題,我們今天對待像關(guān)漢卿這樣的作家,對待他的世界觀中的缺陷,不會去加以不恰當?shù)呢熾y,因為我們可以在歷史和歷史給他的影響中找出合理的答案。同樣沒有問題,關(guān)漢卿的世界觀中的某些缺陷,并不能妨礙他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成為十三世紀中國的戲劇大師。
附錄
關(guān)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第一折賞析
【油葫蘆】分明是風雨催人辭故國!行一步一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一點雨間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做滑科)
,百忙里一步一撒!嗨,索與他一步一提!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稠緊緊粘
帶著淤泥。
《拜月亭》今只存元刊本,賓白不全,有些具體情節(jié)不易了解,但參閱南戲《拜月亭》(一名《幽閨記》),可知其故事梗概:蒙古軍隊攻占金朝都城——中都(今北京),王瑞蘭隨母逃難,蔣世隆攜妹流亡,雙方都在亂中失散,王母與蔣妹相逢,瑞蘭與世隆邂逅。在結(jié)伴同行過程中,瑞蘭與世隆結(jié)為患難夫妻,卻被王父拆散,后經(jīng)曲折,又破鏡重圓,本劇為旦本,由正旦扮王瑞蘭主唱。
第一折開首寫王瑞蘭和母親逃離中都。按《元史》記載,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五月,蒙古軍隊攻占中都,是時為暑天,關(guān)漢卿劇中安排在秋時,劇中【混江龍】曲文有“這青湛湛碧悠悠天也知人意,早是秋風颯颯,可更暮雨凄凄”,緊接著就是這支被前人譽為“佳曲”的【油葫蘆】。
戰(zhàn)火紛飛,兵荒馬亂,人們離鄉(xiāng)背井,備嘗憂患,這本是悲慘世難,作者又寫逃難的人們在秋雨秋風中奔波,“風雨催人辭故國”,更襯托出悲涼的戲劇氛圍?!肮蕠?,這里作故鄉(xiāng)、故園解。“行一步一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既是人物的行動形狀,也是人物的心情表露。接下去第四五句用了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寫法:雨點打在臉上,雨水和淚水相間,秋風撲面而來,陣風聲和吁氣聲交并(曲文中“對”應作“合”或“并”解)。這第四五句又是第二三句中“嘆息”和“愁淚”的深化,用來表現(xiàn)人物的悽惶心態(tài)。也可以這樣理解:雨水和淚水難分,風聲和吁氣交并,是“天也知人意”,人愁天也愁,人哭天也哭,把自然現(xiàn)象人格化和心靈化,實際上又是極言劇中人物當時的憂傷感情。
按照格律要求,【油葫蘆】曲的第四五句要求對仗,元代后期有些曲家常常對得十分工整,很像詩詞中的對句。如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中作“比及翠盤香冷霓裳罷,又早紅牙聲歇梧桐下”。關(guān)漢卿在這曲中也作對仗處理,卻不一味追求平仄工整,寫來頗有民歌風味,“一點雨間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和上引喬吉曲文相比,所謂“文采派”與“本色派”的特點一看即知,十分分明。
如果說第四五句具有濃厚的抒情味,那么從第六句開始,又轉(zhuǎn)入實寫人物在風雨中行路的艱難。這里先有一個滑倒的動作。“做滑科”中的“
”字,疑即摔字?!耙徊揭蝗觥?,即一步一失,形容雨中泥濘路滑;“一步一提”,即一步一舉,形容小心地邁步,是緩慢、艱難之意。“百忙里”“索與他”是襯字,元曲中用口語化的襯字,而又用來得當,常會增添神韻。這里“百忙里一步一撒,索與他一步一提”,不僅動作性強,也頗傳神靈動。
最后兩句寫鞋子上沾滿淤泥,也是形容行路難,似屬平常,但仔細玩味,這里含有人物的潛臺詞和內(nèi)心情態(tài):惋惜一雙漂亮的繡鞋被泥污。而這雙繡鞋兒,說不定正是女主人公當年精心繡納的哩!
- 賈仲明吊詞全文:“珠璣語唾自然流,金玉詞源即便有;玲瓏肺腑天生就,風月情忒慣熟。姓名香四大神物。驅(qū)梨園領(lǐng)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币择R廉校注《錄鬼簿新校注》。
- 天一閣本《錄鬼簿》高文秀名下,記有“都下人號小漢卿”?!朵浌聿尽纷髡哏娝贸砂迅呶男愫完P(guān)漢卿名字同樣放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列。天一閣《錄鬼簿》下卷元代后期雜劇作家沈和甫名下記有“江西稱為蠻子漢卿”。
- 關(guān)于關(guān)漢卿的生卒年,因材料不足,很難確切考定,目前學術(shù)界也有種種說法。從元末人的記載中看,幾乎都說關(guān)漢卿是“初創(chuàng)雜劇”的前輩,他的時代應該是較早的。
- 近來有人據(jù)明抄“說集”本《錄鬼簿》和明末孟稱舜刊《酹江集》附錄《錄鬼簿》殘本,認為“太醫(yī)院尹”系“太醫(yī)院戶”之誤。
- 最近有人據(jù)《析津志·名宦傳》謂關(guān)漢卿名一齋,而字漢卿。此說可疑,“齋”當是號,非是名。
-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攻下杭州,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最后一個流亡朝廷滅亡。關(guān)漢卿的散曲《杭州景》中一開始曾說:“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贝蟾潘窃谒瓮鲆院蟛痪镁偷搅撕贾?。
- 據(jù)《元史·百官志》,元朝曾設(shè)“行御史臺”,這是一個監(jiān)察機關(guān)。其中有提刑按察使官職,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稱為肅政廉訪司。《竇娥冤》第四折,竇天章一上場就申明他是肅政廉訪使,可見這個作品是1291年后寫成的。
- 關(guān)漢卿的某些作品的真?zhèn)螁栴},也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從爭論中看來,《裴度還帶》、《五侯宴》不是關(guān)作,論據(jù)是比較充分的。《單鞭奪槊》和《魯齋郎》不是關(guān)作的說法,似嫌證據(jù)不足,恐怕也只能存疑。
- 《竇娥冤》第四折中【收江南】曲,在《元曲選》以前的《古名家雜劇》本《竇娥冤》中是沒有的,大概是臧懋循所加。
- 明《酹江集》刻本《竇娥冤》有一幅插圖,畫的是竇娥臨刑前的情景。這幅畫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分析竇娥臨死前的心理狀態(tài)。
- 《左傳》文公十八年紀事:“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語言,天下之民謂之梼杌?!标P(guān)漢卿把一個糊涂官稱之“桃杌”,可能有借用這個典故意思在內(nèi)。
- 《搜神記》記東海孝婦周青臨刑時,立誓說:“青若有罪當殺,血當順下;青若冤枉,血當逆流?!薄痘茨献印酚洠骸班u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爆F(xiàn)在流傳的《淮南子》中沒有這段記載,這里引自《太平御覽》。
- “想著想著跌腳兒煞……”是《望江亭》第三折最后楊衙內(nèi)和他的親隨合唱的【馬鞍兒】中的曲文。【馬鞍兒】是南曲牌子,這里又是放在【越調(diào)】套曲之后,曾有學者懷疑它是臧晉叔加上去的。但早于《元曲選》的息機子本和顧曲齋本《望江亭》中也有這支曲文,這就不可能是臧晉叔所加的了。這種現(xiàn)象叫套外曲,破了四折四套成例,但關(guān)漢卿在這里作“破例”,是有可能的。
- 見吳梅《望江亭》跋。這里轉(zhuǎn)引自譚正璧編《元曲六大家略傳》,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
- 現(xiàn)存關(guān)漢卿散曲計有十四個套曲,五十七首小令。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也可算是流傳作品比較多的作家了。
- 在雜劇《金線池》中,關(guān)漢卿通過對妓女杜蕊娘的描寫,揭露了妓院的“惡劣乖毒狠”的現(xiàn)象,也涉及妓女的“有一日粉消香褪,可不道老死在風塵”的悲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