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雪落紅塵
一縷幽香
文人墨客習慣將東方的廣大土地喻為一條巨龍,舞動著神秘與妖嬈,它身上既殘留著血雨腥風的爭斗,亦傳誦著凄美絕艷的傳奇。當大清鐵蹄主宰巨龍的身軀與意識的時候,它注定要將鮮紅的花蕾慢慢綻放,有情有義,亦有無可奈何的悲涼,所以皇太極為宸妃痛徹心扉;孝莊無法還予多爾袞同樣的癡情;順治留不住董鄂妃殘落的花魂,眼睜睜地看著她在歷史的硝煙中,被盡數(shù)抹殺、吞噬,最終化成晶瑩的淚珠,遺落在那個即將誕生的純凈生命上。如果當時他能夠自己選擇的話,他會接受這樣的命運嗎?
不會!
就宛如賈寶玉一樣,他來凡塵俗世只是為了享受榮華與絕美,沒想到在其背后縱是悲涼感傷,所以他最終寧愿化為風雪青煙,亦不愿眷戀薛寶釵的一世柔情。
紅樓一夢,夢如人生。夢的開始,每一個小生命都沒有選擇的權利,當漫天風雪灑落那棟富麗堂皇的庭院時,伴著啼哭,歷史的大門悄然而開,文壇墨史上的傳奇因為這個人而演繹到了極致。
他叫納蘭性德,公元1655年1月19日出生在納蘭家族,那是清朝初期滿族中幾大姓氏里最風光、最有權勢的家族,被后世稱為“葉赫那拉氏”,他的曾祖父金臺石,在戰(zhàn)火硝煙中樹立起高貴的旗幟,用血與淚撰寫著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
時光易逝,曾經(jīng)的風霜在滾滾紅塵中變成淡淡墨香,我們耳邊雖然仍殘留著戰(zhàn)場上浩瀚的廝殺聲,卻已看不到逐鹿英雄臉上那抹無悔的豪邁。金臺石死在努爾哈赤的刀下,他的妹妹孟古格格生下即將繼承大統(tǒng)的孩子——皇太極。恩恩怨怨,誰人算得清,當葉赫氏后人枕著父輩的心血,屈服于清王朝的刀光鐵蹄時,他們眼中沒有屈辱與悲涼,他們依著皇親國戚的貴族身份,終日昂著頭,頂著高貴的光環(huán),恣意揮霍紙醉金迷的輝煌。
或許這就叫歷史,在發(fā)黃的書頁里,在歲月的年輪中,演繹了凡塵俗世的恩怨情仇,沒有人回得了頭,亦無人能夠更改。在血與淚,哭與笑里,時光如梭,歲月無痕,清晨的風輕輕吹起迷離的霧氣,我們已經(jīng)站在高高的山岡上,細讀歷史風華,我們應該記得有個純凈的生命,用他的曠世才華,多情風骨,撥動了大清王朝那根深幽冰冷的弦。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康熙年間名噪一時的重臣,官居內(nèi)閣十三年,在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權傾朝野,無人能及。他的母親是阿濟格的第五個女兒,一品誥命夫人。這位愛新覺羅氏與明珠的婚姻在當時亦被稱為一段傳奇。
阿濟格是多爾袞的親哥哥,一生戰(zhàn)功赫赫卻缺少政治謀略。多爾袞死后,他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順治帝剛親政便宣布了多爾袞的十二大罪狀,為絕后患,又將阿濟格及其已獲親王爵位的第三子勞親賜死,次子鎮(zhèn)國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子嗣均貶為庶人。
所謂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那個時候被演繹成高潮。曾經(jīng)把酒言歡的朋友一哄而散,對阿濟格的后人都是閃避唯恐不及,無人敢近,只有明珠冒著極大的風險娶了愛新覺羅氏,他心里比誰都清楚,這絕不會是自己官場上扶搖直上的階梯,或許還會帶來漁網(wǎng)之災,但他還是冒險做了,就像一陣溫暖人心的風,吹散了權貴之間親情的渺然,吹散了血雨腥風的凄涼。
人們都說帝王將相家,親情單薄如紙,所以有了曹丕叫曹植寫《七步詩》的凄慘;有了李世民血濺玄武門的堅毅;更有了順治帝將開國功臣多爾袞挫骨揚灰的絕然。曾經(jīng)鮮活的面容變成一座座荒寒的孤冢,歷史風化在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下,被鐵蹄踐踏得面目全非,然而好景不長,那個風光無限的大清帝國被八國聯(lián)軍火燒了老祖宗留下的千古名園。
是悲哀,還是命中注定?這一刻你是否會倒抽一口冷氣,感覺到世事的無常,其實又何必呢?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絕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悲涼而在手指間停滯不前,它喧嘩著,奔騰著,每一個聲音似乎都在訴說著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帝王家的生存之道,他們都懂得只有自己得權了,呼風喚雨了,才是最踏實可信的。
他們自小雖錦衣玉食,生命卻時時刻刻被權與利威脅著,親眼看過太多宮廷的爭斗,親身品味了過多的人世紛爭,他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麻木冷漠,他們穿著最華麗的衣服,面帶最優(yōu)雅的微笑,卻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冷漠的人。這不能一律否決說是錯的,但是我卻為這個不是錯的錯而滿腹悲涼。
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紫禁城,如今已經(jīng)成為虛空的城池,沐浴著清晨的陽光,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枕著靜夜的寒星,守護亡靈的徘徊。那些叱咤風云的人物都在歷史發(fā)黃的書頁中演繹君臨天下的輝煌,留給人們的卻僅僅是高貴的寂寞與深邃的孤獨。或許在夜深人靜時,他們亦會感覺到蒼涼,借酒澆愁,用笑掩淚,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回不了頭,放棄了手中的權勢似乎就放棄了掌控中的生命,花無痕,淚無聲,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最美好的詩卷,亦有著最傷感的故事。
上蒼似乎就是為了折磨納蘭這個純凈的生命,給了他錦繡的前程,同時也給了他最敏感柔軟的心性,就像那漫天的飛雪,在冰冷的空間里綻放著奪人心魄的美。
輕輕昂起頭,雪絮灑落在布滿飛霜的臉龐,我們不禁會疑問,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宿命的安排,我們踏著啼哭來到紛擾塵世,似乎注定了今生今世要凄苦大過甘甜,淚水多過笑聲,當雪絮化成冰冷的濁水緩緩流進心里,帶起了蒼涼的凄美,那抹潔凈的靈魂成為游離在凡塵俗世間的孤靈。然而,我們又不能不承認,納蘭的純凈的確給這個污濁的塵世帶來了一抹清雪的幽憐。
他是明珠的長子,取名為納蘭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出生在寒冬臘月,小名冬郎,他比康熙皇帝小八個月。這樣的巧合似乎注定了兩個人之間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是親戚,是君臣,是息息相關的知己,然而在那個君為天、民為地的封建社會里,他們又注定被命運的洪流所牽引,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納蘭的一生,政治上是平穩(wěn)而輝煌的,被許多人艷羨不已,可他偏偏視之為塵土,更執(zhí)意要為自己的人生背負一種刻骨銘心的沉重,那就是情愛!或許是命中注定,或許是無法改變的宿命,在他周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所暗示了,那時納蘭剛會蹣跚學步,明珠便為他舉辦了盛大的抓周宴會。
望著桌上琳瑯滿目的物件,納蘭的眼中閃動著好奇與欣喜,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支毛筆和一個珠釵,當他選擇前者時,明珠笑了,當他拿起珠釵時,明珠輕輕皺起了眉頭。
他歷事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當然知道情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大,當初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沖進中原,撬開明朝的大門;唐玄宗為楊貴妃無心社稷,弄得天下大亂。他擔心兒子亦會走上這樣的道路,然而他卻不自知,納蘭是千年堆積的一顆多情淚,他就是為了還情才來到凡塵俗世的。
其實細細想來,每個人似乎都是帶著使命而來的,有人為了成就一番偉業(yè),馳騁疆場,平定山河;有人為了勇保社稷,鞍前馬后,赴湯蹈火;亦有人為一段情緣,為一縷墨香,為還報恩情。還記得林黛玉嗎?她前世身為靈石底下的絳珠草,因受其遮風擋雨之恩,便尋入凡塵,用一生的眼淚還債。淚干了,情盡了,便化成一縷青煙飄然遠去,留給后人的僅僅是魂牽夢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