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劉榮躍
1
關于美國文學的歷史,嚴格說不過約兩百年,和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學史相比,它歷時最短但發(fā)展最快。在歐洲大陸上,對美國文學作品不屑一顧的不乏其人,原因之一是它缺乏悠久傳統(tǒng)。不過,在19世紀初期,美國文學作品便開始贏得英國與歐洲大陸有識之士的承認。
華盛頓·歐文(1783-1859)是美國散文家和短篇小說家。他一生曾三度赴歐,在英、法、德、西等國度過十七年。在這期間,他訪問名勝古跡,了解風土人情,收集民間傳說,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從1819年起,他陸續(xù)發(fā)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1820年匯集成《見聞札記》,在英國出版引起轟動,流傳甚廣,使他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聲譽的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司各特和拜倫等人成為他的知交,薩克雷稱其為“新世界文壇送往舊世界的第一位使節(jié)”。本書被譽為美國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組成了它所屬的那個民族文學的新時代”。作品的藝術水平,超過了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藝術技巧,把浪漫主義奇想與日常生活場景的真實描寫、幽默和抒情結合在一起。不少篇章富有傳奇色彩,情真意切,引人啟迪,動人心魄。歐文其他杰出的作品尚有:《紐約外史》、《一個旅行者的故事》、《哥倫布傳》、《大草原游記》、《阿爾罕伯拉宮》、《征服格拉納達》和《布雷斯布里奇莊園》等,其中《紐約外史》是他早期的一部成名作。
這里,我們不妨從美國作家查爾斯·達德利·沃納著的《歐文傳記》中,看看其代表作《見聞札記》當年受到歡迎的情況,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或許可以對于我們認識本書的影響有所幫助:“它仍然贏得了公眾,給我?guī)砻暎驗橐槐揪哂歇殑?chuàng)性的書在美國是有些非凡出眾、不同尋常的。我被人注目,讓人擁抱,一段時間因自己獲得的名氣而受到抬舉。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待在紐約覺得不自在,于是出去旅游了一次。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大受關注。我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與生機,與我現(xiàn)在截然不同,我為早年品嘗到深受公眾喜愛的滋味興奮不已?!笨梢哉f本書充分體現(xiàn)了“歐文散文”的特色,在世界名家散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與風格,堪稱是世界文學中一顆不可多得的燦爛明珠。
本書原名為《杰弗里·克雷恩紳士見聞札記》,亦即歐文當初用筆名“杰弗里·克雷恩”出版了此書,正如他用筆名“迪德里?!つ峥瞬┛恕背霭媪恕都~約外史》一樣,以便出于某些考慮一時起到隱身的作用。
2
這部作品大致包括故事、散文和文學評價三類,彼此既有一定連貫性,又可單獨成篇。就歐文的故事和散文而言,也只是一個大致劃分,并無明確界線。有的以故事敘述為主,但也不乏抒情色彩;有的以抒情描寫為主,但也包含引人的故事。所以小說和散文自然天成地融為一體。
抒情味濃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妻子》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故事。男人有一位美滿妻子的確非常幸運,他會覺得生活充滿歡樂和陽光。好妻子能和丈夫同甘共苦,尤其在“共苦”上最能體現(xiàn)其偉大之處,因為不少人是同甘容易共苦難。人在遭受重大打擊時,精神比較脆弱,這時如果能得到心愛人的安慰和幫助,便會重振生活勇氣,創(chuàng)造新的美好人生。可見愛人的理解和支持非??少F?!镀拮印氛侵v述的這樣一個極其感人的故事。但故事并非平鋪直敘,而是飽含濃濃情意。請看如下散文似的描寫,多么形象生動:
蔓藤優(yōu)美的葉兒一直將橡樹纏繞,并被樹身高高舉向陽光;當雷電劈開強壯的樹干,它仍然會用其愛撫的卷須,緊緊將橡樹環(huán)抱,同時緊貼碎裂的樹枝。同樣,上帝絕妙的安排是,在丈夫幸福時刻,女人僅為附于其上的裝飾;
但在丈夫突然災難臨頭時,則成為他的支柱,給他慰藉,巧妙分擔其內心深處的痛苦,輕輕扶起他低垂的頭顱,抱緊其破碎的心。
《破碎的心》也是一篇抒情味很濃的愛情故事,寫一個女子因為失去心愛的人而心靈破碎,直至悲哀地死去。女人的最大幸??峙率堑玫矫罎M的愛情和婚姻,其次才是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就,而男人一般說來是事業(yè)第一愛情第二的,雖然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女人也希望男人事業(yè)有成)。這種看法已為很多人認同(盡管也有其偏見)。所以女人的感情特別豐富。能得到一個深愛自己的丈夫,她便會感到極大滿足,生活快樂;但假如愛情婚姻不幸,她的生活會是多么陰郁沉重??!愛情的確是人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破碎的心》,我們深深同情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并祝愿天下女子都能找到自己幸福的愛情。小說情節(jié)簡單,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抒發(fā)情感,所以真難以單純把它歸入小說或散文。
《鄉(xiāng)村葬禮》同樣抒發(fā)著作者濃濃的情感。這里又觸及一個人生的重大主題。人生是短暫的,在大千世界里不過幾十年時間。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力求生活快樂,有意義。但人終有一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為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于是就有了各種風俗習慣的葬禮,尤其是如果死者生前深為人們所愛,葬禮就更加講究。是啊,所愛的人離開了世間,但他卻給活著的人留下許多美好回憶,怎不令人懷念呢!而各種莊嚴的葬禮正表達了對死者深切的哀思。這也是《鄉(xiāng)村葬禮》所表達的東西。
總之,閱讀和翻譯本書,我總感到一股濃濃的抒情味貫穿始終,使我為之心動。這也是我喜愛這些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文學作品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以情動人,缺乏感情的作品絕算不上好作品。
追求古樸是作品的第二個特色,也反映了作者的個性。歐文對于古老的風俗習慣、歷史遺跡崇尚之至。關于“圣誕”的那幾篇作品,他真是描寫得津津有味,細致入微:教堂里傳來悅耳的樂聲,家人們快樂地團聚在一起,親友們互贈禮物,常綠樹分布于房屋和教堂各處,街頭樂團盡情地歡歌……在《倫敦古跡》中作者直言不諱地說:“我略愛探古尋舊,喜歡考察倫敦,尋訪古跡,它們多見于城市的幽深之處,深藏于荒涼的磚塊和泥灰之中,幾乎難得一見;不過它們倒從周圍平淡無奇的世界里,給人富有詩意和浪漫的情趣。”但作者對于古樸典雅的追求,有時甚至讓人產生過分之感。竊認為任何事情都應一分為二,不可太絕對。古代的東西有其純樸之美,但新生的事物也有其清新之美。而社會要發(fā)展,還得有不斷的變革和改良。我們不能老是抱住過去的東西不放,否則即變成守舊和古板——這毫不可取。歐文的“思古幽情”是比較突出的。
作品的第三個特色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我與此非常相投相通,很能感悟作者在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那種極其暢快的心情。說到大自然我便心曠神怡,充滿喜悅。那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美景,雄偉的高山,明凈的流水……時刻令我向往,只要一有機會我便急不可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熱愛大自然恐怕是每個人的天性吧,只是有的人表現(xiàn)得尤為強烈。《航程》使我們仿佛看到一片遼闊的海洋,它時而洶涌澎湃,時而風平浪靜,呈現(xiàn)出各種神奇美妙的東西。《英國的鄉(xiāng)村生活》讓我們看到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感受到人們生活的純樸和恬靜。那美麗的園林,寬闊的草坪,高聳的大樹,成群的鹿子,蜿蜒的小溪,等等,確實令人陶醉!此外,《倫敦的禮拜天》、《作者自述》、《艾馮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鎮(zhèn)》等均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四個特色是富有傳奇色彩。這集中體現(xiàn)在《瑞普·凡·溫克爾》、《睡谷的傳說》和《幽靈新郎》上,前兩篇常被選為歐文的代表作之一,可見傳奇作品在歐文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三篇作品都構思奇特,耐人尋味。《瑞普·凡·溫克爾》敘述溫克爾為避開性格兇悍的老婆藏身在卡茨基爾山區(qū),沉睡二十年后醒來發(fā)現(xiàn)妻子已故,住屋成為廢墟,世間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作品深刻揭露了溫克爾懶惰無能、不求上進、落后時代的不良品性,頗有揶揄味道?!端鹊膫髡f》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氣氛烘托,展現(xiàn)了一個著魔般的偏僻山村的生活情景和人物性格。在這個神奇的山谷里有各種各樣神奇的傳說,如無頭幽靈黑森,伊卡博德·克蘭傳奇的冒險經歷等等,使山谷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队撵`新郎》構思巧妙,扣人心弦,亦頗有妙趣。男爵要把美麗的女兒嫁給一位未曾見面的新郎,可是新郎在赴婚途中不幸被強盜殺害。一路的朋友前去告訴這個可悲消息,但卻和新娘一見鐘情,無法吐露實情。不久他忽然離開,令大家迷惑不解。隨后他又像幽靈一樣悄然返回,帶走了新娘。最后真相大白,經過一番曲折經歷他們終于結為相愛的夫妻。由此讀者不難感受到故事所籠罩的傳奇色彩。
關于文學評價,本書主要有《羅斯科》、《英國作家論美國》、《文學的易變性》和《撰書術》等?!读_斯科》評介英國18至19世紀的一位作家及詩人。他成就卓著,品格優(yōu)良,令作者傾慕。他的那種不畏艱難、勇于進取的精神確值得學習?!队骷艺撁绹芬晃?,評述英國人對美國的歧視和偏狹。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不像英國那樣具有古老悠久的歷史;但它堪稱后起之秀,發(fā)展迅猛,不可低估。事實也證明它已成為世界強國。過去英國等歐洲國家對美國的歧視局面已不復存在?!段膶W的易變性》指出,無論曾經怎樣輝煌過的作家和作品,都終會衰敗下去。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自然的規(guī)律,是新陳代謝,我們不必為之悲哀。文學如此,其他事物不也同樣如此?《撰書術》反映作者見到的在撰書上的一種“盜竊”傾向。作家們充分利用他人著作,大量摘取,據(jù)為己有,這當然不對。但這又是一個“度”的問題。“借鑒”他人的知識,灌輸新的東西,應該得到肯定,因為知識彼此連貫,互相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文學評價這樣嚴肅的主題,作者也寫得有聲有色,形象活潑,妙趣橫生,因而說服力強,頗值玩味。在《撰書術》中作者這樣寫道:“這里是陳腐文獻一個隱僻的水池,現(xiàn)代作家們卻時常光顧,提取滿滿一桶桶古典學問,或‘不受污染的純潔英語’,使其膚淺的思想小溪得以充盈。”《文學的易變性》構思奇特,通過作者與小四開本書的對話,生動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文學思想,讀來毫不枯燥乏味。在談到羅斯科自強不息的精神時作者寫道:大自然“把天才的種子撒向風中,雖然有的死于石頭狹縫,有的喪生于荊棘叢里,但有的卻能扎下根,勇敢拚搏向上,享受陽光沐浴,使原本貧瘠的土地長出美麗的奇花異草。”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歐文的語言十分典雅細膩?!霸娢牟⒚币彩窃摃囊淮筇厣?。每篇作品開頭多引一首小詩,暗示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文中也時時引用詩歌。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大量運用,耐人尋味。
3
就小說、散文、詩歌的翻譯而言,它們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絕不可等同視之——這是我后來接觸這本以散文為主體的翻譯后,產生的深切體會。近二十年前,我讀到英文版的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這本傳世佳作時,即十分喜愛。盡管原文深奧古雅,閱讀有一定難度——這是業(yè)內人士所認同的——但我仍然能為之心動,興奮不已。我決定把它譯成中文,享受“再創(chuàng)作”的歡樂。于是,我懷著一股熱情,帶著一股沖勁,竟然把不少人認為“難譯”的該作譯成中文。然而不得不承認,由于缺乏經驗,我的初稿并不成功,最大毛病是忽略了散文翻譯的特殊要求——文采。散文又有“美文”之稱,所以特別講求文采二字。除本身要有豐富的內涵外,其語言應力求“美”,給人以藝術享受。它不像小說,能夠以情節(jié)取勝,以情節(jié)動人。相對而言它的情節(jié)較淡,大多無甚情節(jié)。因此,散文是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取勝,以文采動人。能欣賞散文、詩歌的人,比只能欣賞小說的人,從文化修養(yǎng)上說大概高一個檔次。我們翻譯的散文,面對的是前一類讀者,如果毫無文采,怎能給人以美感?于是我的初稿便出現(xiàn)“太直”、“平淡”、“口語化”、“不精煉”等問題。唉,原文既能打動我,為什么譯出來就黯然失色呢!原因就在于沒有把握散文翻譯的規(guī)律,沒有意識到歐文的風格文采問題。
于是,為了把握散文翻譯的規(guī)律,更好地譯出散文的韻味,筆者又沉下心來,專門研讀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翻譯的和原創(chuàng)的。讀的時候我細心體會,力求從優(yōu)秀的散文中去“悟”出散文語言的特色和規(guī)律,以便運用到自己的翻譯上。有了這樣的準備后,我確實感悟到了散文所具有的一些特有東西,比如語言簡練,富有文采等。有很多知識,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悟的,一旦心有所悟必然就會取得一些收獲。在翻譯上也是如此。
有了這樣的準備工作后,在有關老師的幫助、指點下,我把近二十萬字的初稿推翻,重新一句句修改,幾乎是重譯了一遍。雖然花費不少心血,但十分值得,收獲不小,讓我永生難忘。修訂后的稿子盡管仍然有應完善之處,但比起初譯稿已頗有改進,尤其在風格文采上,至少有點散文的“味”了,比較接近歐文的文筆文采了?,F(xiàn)舉例如下,予以說明。
在《作者自述》一文里,歐文以優(yōu)美的文筆抒發(fā)了他的喜好:
“I was always fond of visiting new scenes and observing strange characters and manners.Even when a mere child I began my travels and made tours of discovery into foreign parts and unknown regions of my native city;to the frequent alarm of my parents and the emolument of the town cryer.As I grew into boyhood I extended the range of my observations.My holyday afternoons were spent in rambles abou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I made myself familiar with all its places famous in history or fable.I knew every spot where a murder or robbery had been committed or a ghost seen.I visited the neighbouring villages and added greatly to my stock of knowledge,by noting their habits and customs,and conversing with their sages and great men.I even journeyed one long summer’s day to the summit of the most distant hill,from whence I stretched my eye over many a mile of terra incognita,and was astonished to find how vast a globe I inhabited.”
這段文字還算不上深奧。我初譯如下:
“我總喜歡游覽新奇景色,觀察奇特的人物和風俗。我還是個小孩就開始了旅行,經常到我出生城市的不同地方,不為人知的地點去探索,常常令我父母驚恐,不過小販們倒是得到了好處的。進入少年時代,我觀察的范圍也更加廣泛。放假時,我下午便漫游于周圍地區(qū),熟悉了所有歷史上或寓言中著名之地。凡發(fā)生過兇殺搶劫或出現(xiàn)過鬼魂的場所,我無所不知。我參觀鄰近的村莊,觀察其風俗習慣,與哲人和大人物交談,從中積累了許多知識。我甚至在一個漫長的夏日,徒步旅行,爬上一座十分遙遠的山頂,從那兒舉目遙望數(shù)英里遠鮮為人知的地方,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所居住的地球多么遼闊。”
譯文雖較通順,但就是缺乏“散文味”,談不上美感。下面是我修訂后的譯文:
“我總喜愛游覽新奇美景,觀賞奇風異俗。幼年之時,我便四處漫游,走過不少地方,深入故土的異域他鄉(xiāng),作一番探索。為此,父母常感驚恐,不過公告?zhèn)鲌髥T卻受益不少。及至少年,觀察范圍更趨廣泛。每逢假日下午,我便暢游四周。由此,歷史上或傳說中的著名地方,我無不知曉。哪里有過兇殺搶劫,哪里出現(xiàn)過幽靈,我均能一一告知。我去鄰近的村莊,觀察其風俗習慣,與賢明之士和不凡人物交談,從而知識大增。在一個漫長的夏日,我甚至遠走他鄉(xiāng),爬上一座高山,極目遠眺,凝視尚未去過的陌生地帶。目睹我所居住的地球廣闊無垠,我驚嘆不已?!?/p>
修訂后的文稿,多年前得到有關著名刊物認可并予以發(fā)表。這是我文學翻譯生涯中,一段難忘的經歷。我深知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關于散文譯文,我頗讀過一些。夏濟安先生的譯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譯筆確實富有文采,堪稱佳譯??扇舾赡昵拔覍φ赵拈喿x時,還以為不“忠實”,“過左”,懷疑是否可取——那是我淺薄無知的表現(xiàn)。我們從事的是“文學翻譯”而非“文字翻譯”,講求整體效果,即“神韻”。表面“忠實”的譯文實則不忠。如果說,嚴復的“信、達、雅”標準,因“雅”字而不盡完美,竊以為就散文翻譯而言,是極為完美的。美文不雅何以叫美文?散文失去了文采,便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讀來索然無味。譯文要有文采,譯者必須有較深的外文功底。散文語言一般比小說語言難度大,若外文功底不足,便無法對原文“深有所悟”。其次是要有較深的中文功底和文學修養(yǎng),這是不言而喻的。再就是要把握散文翻譯的特殊規(guī)律,注重文采,給人以美感,以高雅的藝術享受。就翻譯而論,不同的體裁需要有不同的翻譯手法,從而體現(xiàn)出不無個性的風格特征。散文翻譯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和要求,它與小說翻譯必然是有區(qū)別的。不少小說可以通過情節(jié)取勝,但散文大多沒什么情節(jié),很多情況下靠文采取勝。所以散文又有美文之稱。筆者認為,翻譯散文一定要盡量表現(xiàn)出它特有的“韻味”,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除了對此要有所意識外,譯者還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文學翻譯不僅僅是譯文與原文在字面上的忠實,更重要的還在于神韻上的忠實,而在散文與詩歌的翻譯方面大概尤其如此。如果不注意這一點,不力求在神韻上下功夫,翻譯出來的散文就會顯得太直,平淡無味,缺乏文采,也就是缺乏散文的那種“韻味”,那種美感,讓讀者少了一種閱讀散文的藝術享受。為了說明筆者強調的這種散文韻味,這里不妨舉兩個實例,讀者或許能更清楚地了解到筆者的翻譯手法。如下一段譯自《作者自述》一文,曾多次被讀者和研究者引用,受到肯定:
“美國有遼闊的湖水,如海洋般銀波閃閃;有巍峨的群山,色彩鮮明;有富饒的山谷,植物茂密,鳥獸眾多;有巨大的瀑布,在幽靜的山中隆隆作響;有廣袤的平原,草木青蔥起伏,天然而成;有深廣的河流,莊嚴肅穆地流向海洋;有人跡罕至的森林,宏偉壯觀;有藍藍的天空,夏日彩云飛舞,陽光燦爛,魅力無窮。不,美國人若欲觀賞壯麗美景,美國已綽綽有余,無需他求了?!庇性u論者認為“譯者以對等的排比句譯之,八個含有動賓結構的排比句一貫到底,猶如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聲勢奪人,較之原文,毫不遜色?!?/p>
4
由于原文古雅,因此閱讀有較大難度——這或許是在今天名著重譯普遍的情況下,仍不多見本書中譯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之所以毅然決定不畏艱難完成此項工作,也主要是基于對作品的喜愛——否則絕對翻譯不好的。我能深切感悟到作者的心聲,感悟到他心靈的震顫。為盡量保證質量,我曾反復研讀原著,每天翻譯進度緩慢,反復修改。而此次出版,筆者又專門抽出時間再次認真作了全面修訂,從而使拙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名副其實的“全譯本”,完整反映出了原著的本來面目。最重要的是全部譯出了近兩萬字的歐文“原注”和“附言”之類的說明文字,這對于讀者全面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作品不無益處。拙譯2003年首次出版時,曾略去《修訂版序》、《羅斯科》、《約翰·布爾》和《波卡羅克特的菲利普》這些篇章,2008年第一次修訂再版時將其全部譯出。此次第二次修訂再版,又將所有原注等譯出(未標明原注的均為譯者注),同時對個別地方的用詞進一步作了規(guī)范和調整,對有疑點的地方對照原文進行了核實和完善。在譯詩的押韻上,也力求體現(xiàn)原文的韻律,以便盡量表現(xiàn)出原詩的韻味,同時讓讀者對西詩的押韻方式有所了解。
重新閱讀、修訂,仍然使我感到十分愉悅,這除了因為作品本身的魅力外,也是對自己辛勤勞動的認可。此譯本如基本能體現(xiàn)作者的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我將十分欣慰;但我明白拙譯中的不足在所難免,誠懇希望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正,我深表謝意,并將努力使之完善,以無愧于美國文學之父的這部傳世佳作。
本書根據(jù)1978年Haskell Springer編,Twayne Publishers出版的《華盛頓·歐文全集》翻譯。
2003年5月一稿
2008年2月第一次修訂
2014年10月第二次修訂于天府雄州·四川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