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戴帽子不行嗎?
原文:這幾天你們給我的印象是好戴帽子,每到一處總是先說我這是社會主義的。你們反對別人給你們戴白帽子,你們自己也不要搶戴紅帽子。不戴帽子不行嗎?(1991年5月19日聽取溫州市委工作匯報時的講話,《學哲學用哲學》,488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解讀:用“戴白帽子”和“戴紅帽子”來比喻姓“資”姓“社”的爭論,這和上篇是同一個背景,反映的是同樣性質(zhì)的問題。然而李瑞環(huán)并未停留于此,而是在深刻分析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延伸闡發(fā)了另一個與此密切相關的問題,即如何看待私有經(jīng)濟的比重問題。
毋庸諱言,溫州發(fā)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非公有制經(jīng)濟所占比重較大,例如溫州的國有工業(yè)總產(chǎn)值,1978年就只占35.7%,遠低于全國的比重,到1985年更下降為只占19.2%。而這一年恰好是“溫州模式”提出的時間,非公經(jīng)濟成分的比重問題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也成為溫州模式后來受到質(zhì)疑的主要原因。對于這個問題,李瑞環(huán)摒棄過去那種慣性思維,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chǎn)關系與生產(chǎn)力相適應的基本原理,在對溫州的企業(yè)進行實地考察之后作出了實事求是的分析。他以溫州的化纖再生產(chǎn)為例,說溫州人把全國各種各樣的化纖廢料通過各種渠道弄到溫州,然后進行漂洗,干了以后進行彈紡,織成錦綸地毯,三四塊錢一米,這在有的國有企業(yè)根本不可想象,怎么能夠這么便宜呢?就是一家人一起艱苦地干,樓上住家,底下彈花,晝夜不停,就這么個生產(chǎn)法。你說這種做法該不該提倡?因此他認為,“簡單地以私有經(jīng)濟比重來確定社會性質(zhì)是不科學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有經(jīng)濟比重是加大了,但不能說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主義不如改革開放以前了。原蘇聯(lián)、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經(jīng)濟比重都很高,它們的社會主義卻垮臺了?!保ā秾W哲學用哲學》,488頁)
李瑞環(huán)的“先生孩子后起名”和這個“不戴帽子”的說法,在當時異常緊張的氣氛下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又有如及時雨,給了溫州人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因而也被載入了溫州改革發(fā)展的史冊。乃至很多年后,《溫州日報》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留下這樣一段雋永的記述:“溫州人不會忘記,正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給溫州和溫州人帶來了陽光和雨露。溫州人不會忘記,在改革開放30年中,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在摸索和磨礪中先行,一位長者在溫州最困難的時刻,給了溫州莫大的支持和鼓勵。這位長者,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瑞環(huán)?!?/p>
(牛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