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約一百年前,我的祖先開始從印度來到特立尼達。我一九三二年出生在一個叫查瓜納斯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離帕里亞灣一到兩英里。我出生在我爺爺一九二〇年建的房子里。那座房子有用欄桿圍起來的屋頂涼臺,還有印度雕刻,在印度人居住的鎮(zhèn)上一點也不顯得另類。如今在特立尼達,那樣的房子是建筑上的異類,但那時,它跟周圍的建筑很搭調。查瓜納斯鎮(zhèn)上居住的主要是印度人,人們慶祝的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節(jié)日。我生下來首先聽到的語言是印地語(或者說是它的變體,比哈爾方言)。
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安定和完美,很難想象查瓜納斯曾有另外一番景象。沒人覺得奇怪: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四百多年后,在世界上這個曾被他稱為印度的地方真的居住著印度人,而那個被他稱為印第安人[1]的民族已經(jīng)消失。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紀念物,沒人懷念他們。查瓜納斯不過是個地名,此外別無深意。很多印度人后來管它叫“喬汗”,這源自印度的一個種姓。
直至我開始意識到我們的過去曾被切斷,疑惑才隨之到來;我寫作本書時,疑惑仍不斷增加。一天,我在大英博物館里了解到我出生地名字的起源。西班牙帝國的通信很慢,一封信從特立尼達送到馬德里要花上兩年時間。一六二五年,也就是羅利[2]試圖在圭亞那尋找“金山”的八年之后,西班牙人還在交換有關尋找金山結果的信件。西班牙國王在一六二五年十月十二日寫信給特立尼達總督:“朕命你提供一支叫查瓜納斯人的印第安種族的信息。你曾報告他們人數(shù)逾千,脾性惡劣,正是他們帶領英人占領了那個鎮(zhèn)。彼等罪行未得嚴懲,只因還未能集結用以懲罰他們的部隊,且因印第安人只受自我意志掌控,從不聽命他人。你已決定要給他們懲罰,望遵朕之訓令,并將進展報朕知悉?!?/p>
特立尼達總督最終做了什么,沒人知道,但不久之后,在那個叫查瓜納斯的地方,已無人知曉這里曾住過查瓜納斯人。據(jù)我目前所知,他們的存在只在這份文件里有記載,而這份文件一八九七年才從西班牙的檔案里被發(fā)現(xiàn)。
撰寫羅利生平的人通常急于追溯他被關在倫敦塔的日子。就像羅利本人一樣,他們很少注意到那些被離棄之地。新大陸這個不引人注意的小地方瞬間跟歷史有了觸碰,隨后又陷入黑暗。查瓜納斯人在沉默中消失。他們的消失并不重要,那不是任何人故事的一部分。但這與一個殖民地怎樣在新大陸建立起來有關。特立尼達曾在兩個時刻被“歷史”觸碰。本書的目的便是記錄那兩個重要時刻。故事結束于一八一三年。從印度來的印度人在一八四五年開始到達這里,但殖民地的建立遠在那之前。
[1] 前文的“印度人”和此處的“印第安人”,原文均為Indians。
[2] 沃爾特·羅利(Walter Ralegh,1552-1618),英國探險家、朝臣、作家,伊麗莎白一世寵臣,組織若干次前往美洲的探險和殖民活動,并將馬鈴薯、煙草等植物引入英國,1616年帶領探險隊到美洲尋找黃金國,空手而歸后以謀反罪被詹姆斯一世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