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峰回路轉 在戰(zhàn)爭指揮中樞 巴黎騷亂與民為敵的將軍 街頭決戰(zhàn)
情況突然出現(xiàn)了轉機。
軍務部長換人了,新上任的部長急欲改變意大利前線的戰(zhàn)局。有沒有新人能夠擔任那兒的指揮?這個問題傳了下去。傳到第四個人時,波拿巴的名字被提了出來。他馬上被召到軍務部。幾年來,他的大腦和眼睛早就在留意意大利的邊境和海岸,憑著對阿爾卑斯山各處通道的熟悉,憑著對這些地方的氣候、地形、農業(yè)生產、行政管理及居民性格等的了解,他當場講述了進軍意大利北部、與撒丁和奧地利開戰(zhàn)的完整計劃。在占領倫巴第后,必須在2月和7月間從奧地利手里奪取曼圖亞,接著揮師北上,在蒂羅爾與駐扎在萊茵河畔的兄弟部隊會合,然后直逼維也納,迫使奧地利皇帝締結和平協(xié)定,從而使法國獲得早就夢寐以求的東西。
部長被這一連串的奇思妙想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說:“將軍,你的計劃精彩又大膽,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請你給委員會寫份報告,不用著急,盡管從容一些?!?/p>
“我的計劃已經完成,半小時內就可以寫出來?!?/p>
計劃在公安委員會作了宣讀。委員們聽后說:“很不錯的計劃,雖然無法實施?!睙o論如何,這樣的人才應該安排到參謀部門。幾天后,他已坐在決定一切作戰(zhàn)事務的軍務部參謀本部。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他青年時期一個決定性的日子?,F(xiàn)在,他終于站在了通向成功的門檻上。在這個火山爆發(fā)般的時代,突如其來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像他突然受到召見。他還不滿二十六歲,從今天起,整整二十年時間,他將帶著一系列的思想和行動,不懈地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二十年后的今天,這些思想和行動才戛然而止。
拿破侖的工作開始了。為了取得最大的成就,他連最小的事也不馬虎,以火一般的干勁投身他的“業(yè)務”。帷幕拉開了,共和國各種最機密的軍事報告他都能看到。同時,由于每天都與非軍界的要人打交道,他獲得了某種權威。他開始具有個人影響力。
他最先替自己爭取的是什么呢?既不是旺代也不是萊茵部隊的指揮權,這些都是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這里,在所有戰(zhàn)線的中心,最吸引他的莫過于一個他想象中的指揮權。盡管相應的戰(zhàn)場還不存在,但他準備馬上去開辟,甚至在十七年后,他還想要開辟這個戰(zhàn)場。這就是亞洲。上任伊始,他就迫切強調發(fā)動土耳其的重要性,要求把炮兵和現(xiàn)代戰(zhàn)術輸送到博斯普魯斯海峽,以便日后對付俄國和奧地利。他仿佛看到自己已在蘇丹身邊,讓國內那些陰魂不散的共和黨人再也無法對他指手畫腳。在土耳其這個黑暗、落后、未被任何自由思想喚醒的國家,他還可以隨心所欲,大顯身手。在進軍務部的第十三天,他要求調往土耳其。
然而申請未獲批準。強勁的對手們已經害怕他,想把他排擠出軍務部,調往前線。這時,他用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口吻提出抗議。他搬出還存在于胸中、尚未發(fā)生的成就,開始發(fā)號施令:“波拿巴將軍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指揮炮兵,為一項又一項巨大的成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希望委員們主持正義,恢復他的職位,以免他為自己的職位落入小人之手而痛苦不已。這些小人一向袖手旁觀,躲避著危險,現(xiàn)在卻跳出來搶奪勝利果實?!?/p>
第三人稱,鋼鐵般的史書風格——又是羅馬式的。
抗議全是徒勞。這個桀驁不馴的人再次被除名,再次被迫屈服。但他感覺到一個屬于他的時代即將來臨,因此再沒有什么能動搖他的斗志。政府面臨著更迭,他在信中告訴哥哥,新的政變還會發(fā)生。他與各位黨派領導人關系不錯,他們將掌握軍中的任免大權?!罢雇磥?,我只看到光明。即使沒有光明,人也得生活在現(xiàn)實里。勇敢者蔑視未來?!?/p>
因為他蔑視未來,未來為他所用。同樣,因為他蔑視民眾,他在民眾那兒也取得了成功。
寫此信兩周后,政府與保王分子支持的溫和派之間的矛盾爆發(fā)了。與三年前一樣,街道再次成為戰(zhàn)場。國民自衛(wèi)軍的力量是政府軍的四倍。不知是因為謹慎還是膽怯,國民公會的將軍與對手展開了談判。他被稱作賣國賊并遭到逮捕。出于種種原因,左翼和右翼激進分子聯(lián)起手來,失去了保護的國民公會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晚上,波拿巴匆匆趕往國民公會,因為那兒要決定由誰接替被逮捕的將軍。聽到下面大廳里報出幾個競爭對手的名字時,他沒說話,心卻跳得厲害。他也會獲得提名嗎?如果獲得提名,他該不該就任,去做羅伯斯庇爾執(zhí)政時他曾拒絕的事情呢?任何與人民為敵的首腦,不都遭人憎恨嗎?而且恰恰因為成功才遭憎恨?!叭蚊冒?!”——是他的名字。他考慮了“將近半個小時”。這項任務不會帶來榮譽,但會帶來權力,他想。最后,他接受了委員會的任命。此時已過午夜,而早晨民眾就會發(fā)起進攻,他必須在幾小時內把一切準備就緒。
在這種形勢下,他要求不受任何非軍方的監(jiān)督。這在革命領域是不同尋常的事,因為革命的新觀念之一就是對軍隊這個潛在的危險實行有效的監(jiān)督?!凹热荒銈內蚊宋?,我就對你們負有責任,我就必須能夠自行決定一切。把前將軍逼上絕路的,正是那些人民委員。難道你們指望民眾會允許我們向民眾開槍?”他只愿意和巴拉斯分享指揮權。巴拉斯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并且在他的掌握之中。時間緊迫,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于是,在他被除名兩周后,人們把保衛(wèi)政府的重任交給了他。
七年來,每當巴黎的民眾采取行動時,碰到的總是些倉促上陣的對手,因此革命才得以蓬勃發(fā)展。波拿巴是第一個認真準備開戰(zhàn)的人,他連夜把國民公會變成一個堡壘,甚至給議員們也發(fā)了武器。這些議員本已驚慌失措,聽到波拿巴說要準備大炮,更是心驚肉跳。
一名年輕的騎兵軍官接受了從郊區(qū)運回四十門大炮的任務。他叫繆拉,今天與他的長官一起開始飛黃騰達。到了街上,他碰到了同樣在找大炮的民眾。如果沒有大炮,波拿巴就無法保衛(wèi)國民公會,因此這幾個小時的形勢極度緊張,而波拿巴還得鎮(zhèn)靜地將那支小小的部隊分成幾隊。清晨五點鐘,他終于聽到轟隆隆的聲音,那是他的老朋友——大炮運來了。由于繆拉和部下騎著馬,他們趕在民眾前頭搶到了大炮。馬上行動!兩個小時內所有的大炮都必須就位。
大隊全副武裝的民眾黑壓壓地向杜伊勒里宮逼近,而在宮內,國民公會的律師們瑟瑟發(fā)抖,講臺在演講者的喧嘩中搖晃,人們紛紛要求與民眾談判,撤回部隊。天亮以后,民眾的陣勢看上去更為可怕,那些文職人員嚇得斗志全無,士氣有些動搖。下午,一部分士兵開始退縮,想要與對手講和。夜幕漸漸降臨,波拿巴面臨著抉擇:要么現(xiàn)在就打,要么永遠都別打了!他該讓民眾獲勝嗎?當初他曾嘲笑路易國王的軟弱,現(xiàn)在他身邊就有大炮,難道還讓人罵他軟弱不成?
開火的命令估計是波拿巴下達的,也可能是他敦促巴拉斯下的,盡管他在報告里發(fā)誓,并且后來又發(fā)誓說,他的對手們應對這一“對法蘭西人民犯下的罪行”負責。不管怎樣,槍炮聲響起,馬路很快被鮮血染紅,群眾四散奔逃。兩個小時后,街上空無一人,大炮取得了勝利。夜里,他寫信給約瑟夫說:“終于,一切都過去了,我的第一個愿望就是把這個消息告訴你……我們在杜伊勒里宮前嚴陣以待,敵人發(fā)起進攻,被我們打死一大批。我方的代價是死三十人傷六十人。我們繳了對方的械,一切又重歸平靜。跟以往一樣,這次我仍然毫發(fā)無傷。波拿巴準將。附言:幸運與我同在。向德西蕾和朱莉問好。”
這是拿破侖的第一份捷報。敵人是法國人,戰(zhàn)場在巴黎,罪犯是激進分子,大部分戰(zhàn)死者屬于敵方。捷報的落款在名字前加上了軍銜,在此前和此后的簽名中則只有名字。這一破天荒的舉動,只是為了取得更好的自我展示效果。不過,其中也夾雜著他的情感:在信的附言中,他悄悄地透露了心頭的兩件事:運氣和女人。
“我是兩個人的集合體,”他后來說,“一個是有頭腦的人,一個是有心靈的人。”
- 軍務部長:德語原文為Kriegsminister(字面意思為“戰(zhàn)爭部長”),英譯為Minister for War,本傳記花城版中譯為“陸軍部長”。
- 朱莉:拿破侖的兄長約瑟夫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