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學

梁曉聲文集﹒短篇小說(套裝共4冊) 作者:梁曉聲


同學

同學中,我老想一旦就忘卻了的,最是那個楊文林。那個情急時口吃得漲紅了臉說不出話的楊文林……中學同學其實并沒有同過學的什么特殊意義,然而往往系成一輩子的關(guān)系。人際最初的一環(huán)。楊文林是我的中學同學。二十二年前我倆一塊兒下鄉(xiāng)。當年我是班里的“勤務(wù)員”,他也是。當年有種很動聽的說法——“干部是人民的勤務(wù)員”——中學里的班干部,順應(yīng)地也被稱為“勤務(wù)員”。如今越琢磨越覺別扭是不是?嗨,勤務(wù)員——好像大大的長官喊小馬弁似的。

當年班長和團支部都“靠邊兒站”。當年太了得的同學都爭先恐后去當紅衛(wèi)兵組織的頭頭。所以當年班里的老好人兒我和老好人兒楊文林,就榮幸地被選為“勤務(wù)員”。

到了“中央文革”不想繼續(xù)鼓勵和放縱紅衛(wèi)兵造反的時候,我們才有了真正“意義重大”的革命工作可做——動員同學們下鄉(xiāng)?!痢痢?,你下鄉(xiāng)吧,這可是毛主席的偉大戰(zhàn)略部署呀!你們呢?你們就留在城里繼續(xù)鬧革命嗎?不管多么偉大的戰(zhàn)略部署,由最小最小最小的“勤務(wù)員”我和最小最小最小的“勤務(wù)員”楊文林推行,不遺余力,也是推不大動的。后來我倆一合計,干嗎費勁不討好哇!不就是上山下鄉(xiāng)嗎?“紅后代”連死都不怕,還怕上山下鄉(xiāng)嗎?于是我倆一塊報了名。多虧我倆報了名,否則,全校第一批上山下鄉(xiāng)的同學,就是一隊“娘子軍”了……先坐火車,后坐卡車,再后坐馬車,歷時兩天兩夜,從城市到了北大荒,到了團部。

大喇叭里喊:“有特長的同學,請下車,團部門口集合!”

楊文林說:“下車!”

我說:“咱倆下車干什么呀?”

他說:“咱倆有特長?。 ?/span>

我說:“咱倆沒特長呀!”

他說:“怎么沒有?你是班里的象棋比賽第三名。我口哨吹得好。新年聯(lián)歡會上給女生小合唱口哨伴奏過,你忘了?我倆當然算有特長啦!”我覺得他的話不無幾分道理,蹦下馬車,扛上行李,跟在他后面去集合,卻沒他那份自信。有特長的還挺多。頃刻集合了好幾十個。團部的一位干事,或者是參謀,逐個兒問有什么特長。問到楊文林,他矜持地回答:“吹口哨?!比思以偈裁匆膊粏枺徽f:“那邊兒去!”他反問:“哪兒邊呀?”人家說:“哪兒來的哪兒去!”已問別人了。他怔了一怔,急又問:“你、你、你、讓、讓我、讓我、讓我回城市去嗎?那你、你給我開、開個證……證明……證明……是你……你……讓我……回……回……回……”

人家被他逗樂了,說:“別想那么美妙的事兒!我是叫你回到你坐的馬車那兒。你就是那個連隊的啦!‘連隊’到哪兒,你得跟到哪兒!至于你吹口哨的特長,也許你們連隊以后有需要你一下的時候……”

自以為有真特長之特長的些個男女知青,全都笑得東倒西歪。人家接著問我有什么特長。不待我開口,被笑得懵懵懂懂的他,搶著替我聲明:“他是象棋季軍!”“什么……軍?”人家被他唬住了?!耙簿?、就、就、就是……第、第、第三、三名!”他又急了。人家看他急成那樣,不好再笑他,鄭重地說:“別急別急,慢慢說慢慢說。只要真有特長,誰都不埋沒!”安穩(wěn)住他,轉(zhuǎn)問我:“你真是第三名?也就是他說的那個什么軍?”不但鄭重,而且相當嚴肅。我剛來得及點一下頭,楊文林又迫不及待地替我吹唬:“沒、沒錯兒!后來我們班的冠冠亞軍都,都、都調(diào)重……重點中學去……去了……他、他、他……就是……就是全班第一!……”他倒一點兒也不為自己感到委屈,分外替我擔心,唯恐我的特長被忽視?!澳闶悄銈儼嗟牡谌??”人家強忍著笑。我說:“是的?!碑斈晡覀兌及炎约嚎闯娠柦?jīng)滄桑的大人,該說“是”的時候,從不僅僅說一個“是”字,而要說“是的”。“那么你也那邊兒去吧!”自以為有真特長之特長的男女知青,又一次全都笑得東倒西歪……“你們連長是全團象棋比賽第三名,以后你贏了他,再來找我!”——人家還給我留了點希望。

我氣得拔腿就走,不是生人家的氣,沒理由生人家的氣,是生楊文林的氣。有時候他那種自信,明明使你覺得不那么可靠,還是很能影響你。

輪到他跟在我身后走了。一邊走一邊嘟噥:“不……識貨!”也好,從此我倆在一個連隊就沒分開過。最初我當班長,他是我的戰(zhàn)士。后來他當上了排長。我是他的“一班長”。

“一班長”或“排長”,比“勤務(wù)員”之稱呼,對我倆又有很大新鮮感。我們沾沾自喜,足見我們當初心理上仍是孩子。日久天長,我們彼此甚至極少有叫名字的時候了。偶爾直呼名字,反覺得失口了似的。

“一班長……”

排長……”

整天互相這么稱呼,最初的新鮮感也就沒了。習慣,倒是漸漸都習慣了。而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其實都是以失掉原先的什么為代價的。當年我們并不能明白失掉的究竟是原先的什么,只朦朧地覺得互相間有什么的確在失掉著而已。

他的吹口哨的特長曾被譏笑使他耿耿于懷。連里組成“文藝宣傳隊”時,他毛遂自薦。因為他是排長,大家不好意思打擊他的積極性。盡管都認為他絲毫沒有文藝細胞,還是破例批準他當一名“編外”隊員。全團文藝宣傳隊調(diào)演,臺上姑娘載歌載舞,他站在側(cè)幕情不可耐,擅自吹起響亮的口哨“伴奏”。政委總結(jié)時予以批評,認為太不嚴肅,堅決命令取締這一種“伴奏”形式。

從此他再也不吹口哨。

一年后他奉命率領(lǐng)全排修公路,整天炸山采石。有一天他拿著塊石頭給我看,斷定說山底下有礦脈,而且斷定說是銅礦。我挖苦他別太自信。他生了氣,好幾天不理我。趁一天休息,他帶著那塊石頭,冒零下四十度嚴寒,踩盈尺深雪,來回走五十多公里,趕到團部匯報。

人家說:“就算有銅礦,那又怎么樣?”他說:“什么叫那又怎么樣啊!證明國家有筆財富埋藏著,咱們不能濫轟濫炸的呀!多可惜?。 ?/span>

人家說:“淘米還掉飯粒吶。這么大國家,可惜的事兒多了。修路是為了建新點兒,建新點兒是為了開荒,開荒是為了多打糧食。咱們是農(nóng)墾兵團,只管種地打糧就是了,其他的事兒你就少操心吧!年輕輕的,別白了頭發(fā)!”

結(jié)果他乘興而去,氣咻咻敗興而歸。于是他釘了一個小木匣,裝了一塊石頭,寄往兵團總部。泥牛入海,杳無回音。于是他又釘了一個小木匣,又裝了一塊石頭,寄往省里有關(guān)單位。還是泥牛入海,杳無回音。也不知他釘了多少小木匣,寄走了多少塊石頭,都寄往何方去了,反正他花了不少郵費。他花這份錢,我覺得純粹“傻青”冒傻氣兒。有兩次,連里負責寄信寄包裹的通訊員,嫌他那小匣子重,半路扔了。用他的郵費買了幾包煙,分給全排人吸。我知道了想揍通訊員,通訊員嚇得塞給我整整一包煙。我也就不吭聲了。

那一年七月,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公開選舉,結(jié)合無記名投票。

唱票,小黑板上寫“正”字兒。結(jié)果我倆名列前兩名。我比他多一票。當晚連長和指導(dǎo)員分別找我談心。轉(zhuǎn)彎抹角地,動員我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他。我明確表示我不讓。我說他想上大學,我也想。我說這是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盡管我倆是同學,我也不在這方面發(fā)揚風格。連長說:“你要知道,分配到咱連的這一個名額,是四川地質(zhì)學院地礦系的名額,你就讓了這次機會吧!”我說:“我才不管什么學院什么系吶,反正是大學我就去上,是我的機會我就不讓!”指導(dǎo)員說:“你怎么還不明白呢?這個名額是戴帽下來的,指定了要招楊文林!”我火了,吼道:“憑什么?憑什么指定要他?!”指導(dǎo)員說:“你別火,聽我慢慢說。人家楊文林,畫了山形圖,寄了礦石標本給他們。他們很感動,所以指定招收他。再說,他身體比你壯。搞地質(zhì),那是年年月月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的,你這么弱,何苦爭此一次機會呀?”

連長又說:“你知道為什么你比他多一票?他暗中動員了全排半數(shù)的人選你。要不,他的票比你多!”我半信半疑。最后我以沉默認了我的命。從那一天起,我不跟楊文林說話。他以為將去上大學的是我,似乎不明白我為什么和他鬧別扭。我以為他心中有數(shù),裝模作樣,送空人情,把他恨得咬牙切齒。于今回憶,當年種種,分明地,是我把他想得太虛偽了。我當年對他的惱恨,好生沒道理。

直至通知書下來那一天,他才知道將去上大學的不是我而是他。

他當然很想對我解釋,可我根本不聽他解釋。他把通知書撕了,指導(dǎo)員替他粘好,還蓋上了連隊的章,證明不是故意撕的……幾天后,連里派三名男女知青,半陪半押解地,用馬車把他送走了。男女知青們聚集在兩幢宿舍外,都默默地望著坐在馬車上的他,沒有一個人上前和他握一下手,或道一句惜別的話。說那種情形是送行,就算是送行,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里,酸溜溜的成分,遠比惜別的成分多得多。人真是古怪的東西,推薦時,寫選票時,仿佛那僅只是一次對自己公正不公正的考驗,都愿意自己證明自己是公正的??梢坏┭垡娊?jīng)自己推薦和選舉的人一步跨向好運氣,又嫉妒得沒法形容。

分明地,他從大家那種默默相望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嫉妒。他顯得那么無奈,那么惶惑,那么不知所措,仿佛他偷了每個人的東西似的。他也默默地迷惘地望著大家,不知該作怎樣主動的表示,籠罩滿臉的只是一種悱然的內(nèi)疚。他的目光反復(fù)尋找。我明白他在尋找我。我根本就沒出宿舍。我躲在窗后,隱蔽地窺視他,心中只有嫉妒,比別人強烈十倍的嫉妒……

馬車一動,幾名女知青哇地大哭,引得幾名男知青也跟著哭。

還是沒有人上前跟他握一下手,還是沒有人上前跟他說一句惜別的話。如果坐在馬車上的是我,那一片哭聲準使我怒火萬丈。不知他當時作何想法。在那一片哭聲的追隨之下,馬車離開了連隊。

只有一個男知青喊了一嗓子:“楊文林,你小子當心別半路翻車栽到山溝里??!……”

不久我收到了他從學院寄來的一封信。好像我們之間并沒有發(fā)生什么會使我記恨的事,也沒有什么誤解需要向我澄清似的。對于他動員別人推薦我,他只字未提。他向我描述學院生活的種種見聞。他這個人憨性天成,絕不會想到這又將造成我對他多么大的嫉妒。

于今我們記得相當清楚,信中還有這么一段:“我永遠忘不了你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我。我一定加倍努力地學習。我向你發(fā)誓,我要成為中國的第二個李四光!……”這段話令我惱火透了。

我想,你成了李四光的時候,我可能仍在這兒修理地球吶!成為李四光的機會也曾經(jīng)向我招過手哇……

我把他的信在宿舍里當眾大聲讀了一遍,點燃起了一種普遍的嫉妒情緒。眾人在嫉妒的促使之下,紛紛用刻薄的話罵他,仿佛推薦和選舉他上大學去之后,才認清他是個壞蛋,并且都那么后悔造成一次機會成全了他。

聽著那些罵他的話,我的心理才平衡了些。我當眾把他的信撕了,投進爐子里……

那一個晚上大家因為他的信而普遍失眠,爭先恐后揭露他是一個壞蛋的“行徑”。又是揭露,又是靈魂分析,又是道德批判??傊?,在一個晚上將他的人品判了十二次死刑。大家心照不宣地竭盡全力歪曲一個事實。那個事實便是:作為我們的一個排長,他對我們每一個人曾那么關(guān)心,那么維護,那么真誠,那么可親可愛過……

那一個晚上我發(fā)現(xiàn),出于嫉妒,僅僅出于嫉妒,而把一個好人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只要齊心協(xié)力,是非常簡單的事兒。只要有人帶頭,人人津津樂道,誰也不會感到罪過。

只有我一個人的良心稍稍感到了一點兒不安。因為我總覺得他會知道那一個晚上……后來我又收到了他的幾封信。我卻沒回過他一封信。倒不再是由于嫉妒,而是覺得,經(jīng)過那一個晚上,我已沒資格與他通信了。

兩年后我也上了大學。手拿著復(fù)旦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我竟不由得產(chǎn)生了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之感,也不由得想到楊文林,內(nèi)心彌漫著羞愧。再后來天各一方。常想給他寫信,卻不知該寄往何地。

一九八五年我回哈爾濱,幾位中學時同學聯(lián)系好了,春節(jié)初二晚上,聚會在老師家。忽然有一位同學問:“咦,楊文林這小子怎么姍姍來遲?”我馬上追問:“他也在哈爾濱嗎?”老師說:“應(yīng)該在吧!今天這一次聚會,是他用書信發(fā)起的嘛!難道你不是接到過他的信才來的嗎?”我一時囁嚅而已。

我的確在幾個月前收到過他一封信,因為當時忙亂,并未細看。于是大家紛紛向我詢問關(guān)于他的情況——分配在哪個?。拷Y(jié)婚了沒有?有小孩了沒有?當上個什么官兒沒有?等等。我卻一問三不知。

老師就向我投了滿腹狐疑和略帶譴責的一瞥。老師說:“人生有三種關(guān)系是值得特別珍惜的:初戀之情,患難之交,中學同學之間的友誼。中學同學是有別于大學同學的。大學同學,因為‘大’了,則普遍是理性所宥的關(guān)系,難免摻雜世故的成分。但在中學同學之間,永遠會保持一種少男少女時代的真誠。這種真誠是人內(nèi)心里的情感之根。即使后來學得很世故的人,在中學同學之間,往往也會羞于施展世故。就算當上了總統(tǒng)的人,見了中學時代的好朋友,也會忘記自己是總統(tǒng)。而見了大學同學,卻不由自主地常提醒自己,別忘了自己已然是總統(tǒng)。你們說我的話有沒有點兒道理呀?”

大家面面相覷,一時又變得像當年的中學生聆聽老師教導(dǎo)的樣子,心悅誠服地點頭不止。

我感到老師的話似乎是專沖我一個人說的。盡管我明白是我太多心。盡管我明白,我和楊文林之間的關(guān)系,老師肯定毫無所知。幾位同學也肯定毫無所知。

大家一邊包餃子,還在一邊談?wù)摋钗牧郑務(wù)撍袑W時的林林總總,憨誠得令人發(fā)哏的事兒。顯然,都巴望他一下子就出現(xiàn)。

我既希望他變魔術(shù)般一下子就出現(xiàn)在老師家里,又希望他不來。盡管十多年過去了,一想起當年我曾怎樣嫉妒他,就羞愧得無地自容。雖然我已是三十好幾的男人,卻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他,面對當年我的情感罪過。當年那一種嫉妒和因此產(chǎn)生的卑污心理,由于是對我的中學時代的摯友,由于是曾作祟在我尚該更純凈些的年輕的靈魂中,使我常感到像自己年輕時染過梅毒一樣……

大家開始吃餃子的時候,楊文林還沒來,都徹底失望了。不料突然有人敲門,第一個站起來的竟是老師?!八麃砹耍 崩蠋熣f,急急地去開門。不是楊文林,是一位陌生的男人,四十五六歲,披一身雪花。老師詫異地問:“您找誰?”那人反問:“您就是孫桂珍老師吧?”老師更加詫異地點了一下頭。那人一邊拍打身上的雪花,一邊說:“我就找您呀!楊文林讓我來的?!贝蠹乙宦?,不由一齊離開桌子,圍向那人,和老師一起替他拍打身上的雪花?!昂伲易∵@條胡同,真難找。楊文林托我給你們帶來了東西!”那人從門外拎進一個沉甸甸的粗糙木板釘成的包裝箱。

大家紛紛給他讓座,敬茶,敬煙,請他脫大衣,請他一塊兒吃餃子,向他詢問楊文林的情況。老師這會兒倒插不上嘴了,默默坐在一旁,期待著他的回答。

那是個慢性子的人,他不慌不忙地說:“你們問這么多,我什么也不能告訴你們。因為對楊文林,我什么也不了解。我不認識他,根本就沒見過他。只知道他是野外三隊的副隊長,而我是五隊的。這箱子,已轉(zhuǎn)了好幾雙手了。每個轉(zhuǎn)手的人都囑咐一次——務(wù)必在初二晚上送到。結(jié)果這使命最后落在我身上。我都不知這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我剛下火車,東西寄存在車站,還沒回家,第一件事兒就是送這箱子?,F(xiàn)在我得走了……”

那人說著站起來,戴上帽子就往外走,茶也沒喝一口,煙也沒吸一支。大家又是感激,又是過意不去,也不好挽留……那人走后,老師和我們不由得都望著箱子?!斑@個楊文林!”老師喃喃道,“他給我的信中保證了會回哈爾濱的嘛!誰打開它呀?”于是我們七手八腳打開了箱子。箱子里是些拳頭般大的礦石。還有一封信。我搶先將那封信拿在手,望望老師,迫不及待地抽出信紙就讀:

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我不能回哈爾濱了。當你們歡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和我的隊員們,仍在我當年下鄉(xiāng)之地的一座山腳下。外面正刮著暴風雪。隊員們都睡了。我打著手電寫這封短信。十幾年了,我一直不能忘記我背后這一座大山。當年我們在這兒發(fā)現(xiàn)了蘊藏極其豐富的銅礦。附近的幾座山中,可能還有金礦和銀礦、鉻礦。

請老師和同學們原諒我不能實現(xiàn)相聚之約。我們地質(zhì)工作者,好比天地一沙鷗。今天這里,明天那里,后天會在哪兒,自己都說不定。開句玩笑,連雌雁都不樂意與我們?yōu)榘椤?/p>

這幾塊銅礦石,托人捎去,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作紀念吧!我也沒別的更好的東西相贈。倘老師和同學們喜歡,開出金礦和銀礦,我保證再送你們一人一塊含金的和含銀的礦石。

在我們地質(zhì)工作者看來,礦石是像花一樣千姿百態(tài),也是像花一樣很美的……

楊文林

我讀完信,大家都陷入深思。

有一位同學自言自語:“不知道這家伙現(xiàn)在口吃不口吃了?”問得認真,沒誰笑。

又一位同學說:“我看過一本雜志,上面介紹了一種自我矯正口吃的方法。我一定得把這本雜志找到寄給他!”

我立刻表示支持:“對對。我想,他現(xiàn)在肯定還口吃……”

老師將信從我手中討過去,看了一會兒,問大家:“你們可知道,咱們班的女同學中,還有哪一個沒成家?”大家面面相覷,卻無人回答什么。老師嘆了口氣,說:“是啊,我也知道,她們都成家了。都三十六七歲的人了嘛!天地一沙鷗……好像出自哪首唐詩……”老師就想,想了半天,沒想起來。

吃罷餃子,我們向老師各自聊起十多年中的坎坷奮進,憂喜哀樂,一時都把楊文林忘了?;ハ辔帐址謩e時,老師提醒大家一人帶走一塊礦石,大家才又想起楊文林。

老師說:“明年,還是春節(jié),還是初二,還在我家相聚,你們看好不好?”大家都說好,都說一定要把楊文林約回哈爾濱。就算他是楊五郎,不管他到時又在哪座山“修行”,也得把他請下山……我剛欲開口把這“任務(wù)”攬下,老師說:“我給他寫信!我給他寫信!我的面子,到底要比你們的面子大嘛!……”

一九八六年春節(jié)的初二,晚上,我和上次在老師家見過面的幾位同學,又一個個高高興興地來到老師家聚會。電視里正播放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

一位女同學懷里摟著她八歲的虎頭虎腦的兒子,指著電視說:“哎哎,你們看,這歌星像不像楊文林?”

大家的目光被吸引過去。有說像極了的,有說半兒點不像的。

一位剛被提拔為什么公司副經(jīng)理的躊躇滿志的男同學說:“中學同學一場,咱們還真沒聽楊文林唱過歌兒是不是?只聽他吹過口哨是不是?這小子一會兒來了,咱們一定得逼他給咱們唱支歌!”

那個摟著兒子的女同學反對道:“一邊歇著去吧你!明明知道人家有口吃的毛病,逼著人家唱歌不是成心出人家的洋相嗎!”

當副經(jīng)理的男同學說:“口吃的人,唱起歌兒來就不口吃了!如果唱歌也口吃,那倒更有味兒啦!自成一派!參加什么演出,也許一炮而紅,被譽為口吃歌星!保不定還有許多歌星跟著趕時髦吶!”

第三個同學開口道:“有一本雜志,介紹一種矯正口吃的有效方法,就是多唱歌。急了,口吃起來的時候,就唱著說……”我問他:“去年聚會,你不是說,一定要找到那本雜志,寄給‘楊三兒’嗎?寄了沒有?”“楊三兒”是楊文林的小名,因為他在家排行老三,他媽總那么叫他。上中學時,我們也就總愛那么叫他。那位同學撓撓頭:“忘了,我這人的記性,現(xiàn)在是越來越不好了。比這更重要的事兒,記個一時半刻,也忘……”又一位同學看看表,嘟噥:“這小子,也該來了呀!”于是大家都將目光轉(zhuǎn)向老師。

老師始終坐在一旁拌餃子餡,見大家望著她,遲疑了一下,說:“楊文林來不了啦?!?/span>

“嘿,這小子真是!連咱們老師的面子也不給!還挺酸的,自比什么天地一沙鷗。不過像一只‘穿山甲’,硬充云水高僧……”上次相聚最巴望見到他的一位同學,忍不住口出譏言了。

“不許這么說他?!崩蠋煹脑捄茌p,卻相當嚴厲,那一種目光,也相當嚴厲,嚴厲中包含著極大的悲憫,仿佛是一位母親,袒護一個命運乖舛的兒子。一時間大家都有些怔?!安还苣銈兺怂擦T,想念他也罷,你們再也見不著他了……”老師說,機械地拌著餃餡,氣氛便異樣了,“秋天……山洪……他跳入水中尋找裝著地礦資料的文件包兒……三天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被山石撞得讓人不忍看。折了胳膊的一只手,還緊緊抓著文件包。掰斷手指,才……”

誰也沒哭。

老師說時,也沒哭。

淡淡的一種哀傷而已。

外面的鞭炮響徹城市。

電視里聯(lián)歡晚會又推向了一個高潮。相聲使電視里的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同學們似乎都企圖表現(xiàn)得更悲哀一些,然而那是并不容易的事兒。淡淡的,正是它的真實。哀傷并不因誰希望它有多大,就能在人的心靈里生發(fā)成多么大的籠罩。

我那時才注意到,老師的書架內(nèi),放著楊文林去年托人捎給我們的一塊銅礦石。青黑的石體泛著暗褐的色澤,仿佛是某種沉淀的結(jié)果。也仿佛是某種滲出的結(jié)果。驀地我覺得,那像是一層血。

我竟不敢再多看它幾眼。

記不清楚我們是怎樣吃了一頓餃子的。

記不清楚吃罷餃子我們又聊了些什么。

記不清楚我們向老師告別時,是否有誰提議下次再相聚,以及相聚在何時。只記得離開老師家后,有一位同學說,初三應(yīng)當?shù)綏钗牧旨胰タ纯此睦夏赣H,那一位我們上中學時都很熟悉也很熟悉我們的母親。

當然大家都同意了。

初三上午我們也都約在了一起。

走到楊文林家門前,見停著一輛越野車,車上漆著“地質(zhì)三隊”幾個字。

望著那一幢我們并不陌生的低矮的破敗的小房屋傾斜的門,我們不由得都駐足不前了。

有一位同學訥訥地說:“我看算了吧,咱們都別去了,他家里這會兒肯定人不少,他家屋子又小……”

其實那一輛越野車使我們感到,楊文林他在另外一些人心中,是比在我們心中更占位置的。對于他的老母親,他們才真能給予一些慰藉。他們也是虔誠地為此而來的。我們,卻可以說是為了安撫自己的感情,那一份兒淡得不能再淡的感情。我們不見得會使那老太太獲得慰藉,也許恰恰相反……于是我們都默默轉(zhuǎn)過了身。

我一回北京,就在家里到處尋找我那一塊銅礦石。妻子說:“我從來沒見著過呀!”兒子也說:“不是我玩丟的。我不玩石頭?!蔽易谏嘲l(fā)上呆呆回憶。回憶的結(jié)果,是我根本就沒把它帶回。它被我丟棄在哪兒了呢?我怎么想也想不起來。我去信給另外的幾位同學,想把他們誰的要到。他們回信都說:不知搞哪兒去了。若仍留有著,是絕對舍得轉(zhuǎn)送給我的。我相信他們說的都是真話。以后我收到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是“楊三兒”的弟弟寄給我的。扉頁上寫著:“為我的中學同學而記。”

滿本記的是一些“穿山甲”般的男人們執(zhí)著于某一信念的野外生活片斷。還有“楊三兒”對我的建議:“以上可供你寫一個短篇嗎?”“這些原始素材我覺得可以寫電影劇本,你覺得吶?”“此事寫報告文學吧!”等等。

我讀它時淚潸潸而下。

我想,今后再有哪位同學向我詢問“楊三兒”,我是可以告訴些什么了:兩次失敗的愛情,幾番鮮為人知的地質(zhì)發(fā)現(xiàn),樂天的光棍漢,與男人們?yōu)榘榈?span >男人……

我想,我要好好保存它。我已經(jīng)失去了一塊銅礦石,這個,我再也不該弄丟了……但是,我暗自發(fā)誓永遠也不使用它,或者說是利用它。我怕它一旦被利用完了,它也就不值得保存了。世上沒有利用不完的東西,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