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枝頭春意鬧——讀宋祁《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早春郊游,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
詞的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起首一句“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縠皺波紋迎客棹”,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于靈性。接著“綠楊煙外曉寒輕”,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以“紅杏”表春,在詩詞中很常見。但詞人的獨到之處,是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也有人認為這個字用得無理,李漁說過,“爭斗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逼鋵嵢说囊暵牳杏X,是可以打通的。把無聲的姿態(tài)說成有聲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甚至還可使人聯(lián)想到花上蜂蝶飛舞,春鳥和鳴,從而感受到春天帶來的活潑生機。

這上片四句,除第一句是總領(lǐng)外,后面三句都是對春的分述,緊扣第一句中的“漸”字,這春景不僅美,且分明又有層次,從春波綠水,到柳煙,再到杏火,春之愈“盛”,境界全出。
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yīng)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過片兩句,“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結(jié)拍兩句,“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寫詞人為使這次春游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游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里,詞人對于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躍然紙上。
這首辭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艷,將執(zhí)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
后人點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p>
沈雄《古今詞話》:人謂“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隨意落墨,風(fēng)流閑雅。起兩句,虛寫春風(fēng)春水泛舟之適。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綠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氣貫注,亦是動人輕財尋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