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的兩岸
——2000年4月答作家安妮寶貝
安妮寶貝:喜歡你的《一條河的兩岸》,它讓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那些寂靜的文字散發(fā)出來的氣息自由遼闊,充滿靈性的感悟,我的心里一直留著陽光的氣息。我在《榕樹下》主持一檔頻道,你是第一個被邀請的訪談對象,先談?wù)勀愕纳倌陼r光吧,你是怎樣度過那段時光的?
寧肯:我的小學(xué)中學(xué)是在“文革”期間度過的,1967年、1977年,一點沒糟蹋。我所在的小學(xué)叫北京琉璃廠小學(xué),現(xiàn)在是文化街了,那時就一個榮寶齋,我上學(xué)時已改賣毛主席像了。我應(yīng)該是1966年上小學(xué),可“文革”一開始就亂套。那年沒招生。這樣我八歲多了才上學(xué),說老實話還不想上呢。我成長于“文革”十年,“文革”實際與我們這些孩子沒太多關(guān)系,如果說有,那就是我們大體處在一種野生狀態(tài)。在破碎中瘋長,毫無規(guī)矩,沒大沒小,與老師平起平坐,一切都在一個平面上,特“后現(xiàn)代”。我在《我的二十世紀(jì)》里對此有一些描述。
安妮寶貝:何時開始旅行,旅途上有什么有趣的事發(fā)生?
寧肯:我可以說從一生下來就開始旅行嗎?我并非完全在另一種意義上這樣講。我五六歲之前每周都要坐火車跟著父母往來于北京與良鄉(xiāng)之間,他們在良鄉(xiāng)工作,我差點就生在良鄉(xiāng)。每個周末父母帶我乘火車回北京,與哥哥姐姐團聚。我從襁褓到六歲都是這樣。我覺得五六歲以前的記憶跟子宮里的記憶沒什么區(qū)別,一片蒙昧,混沌不清。我多少能找回的是那時的一些心情和模糊的圖景,比如,早起趕火車,天不亮就走,記得最清楚的是那時的街燈——那種十字街頭的街燈,暗紅,清冷,街心闃無人跡。我還依稀記得在火車上,過一些橋和大河,怎么看都覺得有點害怕,好像火車隨時會開進河里,每次總是過了河我才覺得安全。我注視窗外,田野不必說了,我看到一些房屋、墳頭、巨大的石碑。石碑給我的印象像危險的河流一樣深,是抹不掉的神秘記憶之一。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河是永定河,那橋是盧溝橋,那碑是橋邊的老王八馱石碑。小時候我曾多少次穿越盧溝橋?我都不知道。我長大以后見到盧溝橋是那樣新鮮。
安妮寶貝:這種童年的記憶是很美好的,也奠定了你一生的漂泊。六歲以后呢?
寧肯:六歲以后我停止了這種跟隨父母的漂泊,過上安定生活。直到十六年以后我才再次坐上火車,離開北京,開始第一次自覺的旅行。1982年,我大學(xué)三年級,與同學(xué)結(jié)伴去了濟南、青島、大連,不僅坐了火車,還坐了海船。在火車上,我記得我跟人說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完全忘記小時坐火車的事了。后來我去過的地方主要是西藏,長達兩年。三峽,秦嶺,海南,寧肯夏,深圳,俄國的遠(yuǎn)東城市與河流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給我留下了不同的心情和印象。我在一些作品中已經(jīng)寫了一些旅途中難忘的些事,有件事還沒寫,我覺得在這里值得一提。
安妮寶貝:和愛情有關(guān)或是歷險?旅途上總會發(fā)生一些事情。
寧肯:我前面提到的第一次旅行,在濟南,去洛河鎮(zhèn)看黃河。黃河如雷貫耳,可第一次見到黃河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眼睛,竟然是如此窄的一條河,看上去也就五六百米。我下了河,走出去很遠(yuǎn)河水才到我的膝蓋,我決定渡過去。我順流而下,過了黃河大鐵橋多一半的橋孔,水很急,但一伸腳仍能夠到底。我仰面漂在河上,根本不著急渡過去,捉摸著一首詩的寫作,完全忘了黃河的兇險。后來我快近對岸了才越來越感到黃河的力量,流速快得像墻壁一樣,眼看對岸不遠(yuǎn)了,卻總也到不了。非但如此,似乎反而開始離岸越來越遠(yuǎn),我側(cè)頭一看,遠(yuǎn)處矗立著白花花的高墻,像夏日陽光下明晃晃的露天體育場看臺,而我所要抵達的對岸此刻遠(yuǎn)離了我,直線已變成弧狀,我奮力游,弧度竟越來越渺茫。再看那高墻我突然明白,并暗吃一驚,原來我這是到了黃河大拐彎的地方,黃河已變得十分開闊,那高墻原是黃河轉(zhuǎn)彎的大堤!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蒼茫黃水,一個人在河上,一下慌了,不知如何是好。想想開始時我還躺在黃河上寫詩呢,現(xiàn)在突然感到直逼死亡。我順流向大堤游,我看到黃河在轉(zhuǎn)彎處形成的巨大漩流,我被裹攜,別無選擇,逆流向堤上沖。過了不知多久,我漸漸接近堤岸,希望已在眼前,可濁浪也越來越急,我?guī)状问侄济搅税队直粵_走了,那種打擊驚心動魄!最后我拼命抓住岸邊一塊石頭,撐起來,撲到岸上,向上看了一眼就閉上不動了。不是因為累暈了,是我在哭泣,親吻石頭、大地。我四點多下水,現(xiàn)在夕陽已落下地平線,在水中我掙扎近四個多小時。我沿著生滿野蒿的黃河灘走,小跑,我知道同伴們得等得我多著急,天黑下來,還有一點點亮度,我看到來尋找我的人影,你可以想象我們見面的情景。當(dāng)我回憶這件事,我覺得像是又經(jīng)歷了一次這件事。
安妮寶貝:能看出你是一個有冒險氣質(zhì)的人,談?wù)勀銓ψ杂傻睦斫饣蛘哌€有死亡,這兩個概念是否有一定聯(lián)系?在你的作品里我感到一種特別的自由氣息。
寧肯:我覺得自由是可以涵蓋一切的概念,是生命的本質(zhì)屬性。我理解的自由就是讓生命達到最大的熵。慣于壓抑自己的人,常常是壓抑別人的高手,酷愛自由的人也一定愿還別人更多自由。我不愿談?wù)撍劳觯憛捤劳?,我覺得我與死亡勢不兩立。
安妮寶貝:對愛情怎么理解的?你認(rèn)為真的存在愛情嗎?
寧肯:愛情和太多東西相關(guān),有時又和什么都無關(guān)。就結(jié)果而言,僅從男女之間的差異,這個問題讓人悲觀。比如,男人傾向于簡單的愛情,而女人絕對反對簡單化。在短暫的愛情里,這種差異相對小一點,甚至沒有,但只要時間一長這種基本矛盾就會暴露無遺,我認(rèn)為永遠(yuǎn)無法得到解決,除非將來人類有一天都變成雙性人。
安妮寶貝:為什么會喜歡上寫作,何時開始寫作?
寧肯:我已經(jīng)寫作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在寫作,甚至當(dāng)我已寫出了一篇四千多字小說的時候,我仍不知道自己是在寫作。1977年我上高二的時候,那時沒高三,高二就到頭了,下半學(xué)期重新分班,把好學(xué)生與差學(xué)生分開重組,所謂的快班慢班。我們班被拆了,我的好多哥們被分到別的班。我雖然學(xué)習(xí)差,但地位特殊,是班軍體委員,紀(jì)律方面得靠我鎮(zhèn)著,而且我諒他們也不敢分我去差班。但別人分到了差班,我覺得是一種巨大的侮辱,感到悲憤。那時我剛讀完蘇聯(lián)一本叫《人世間》的小說,有著一種無法言狀的悲憤在里面,正好語文老師作文題目下來,叫“在黨的十一大召開的日子里”,我不管那套就按自己的方式寫起來。大致情節(jié)是一個叫王琦的學(xué)生被分到了慢班,心里悲憤交加,回想自己被“四人幫”耽誤的青春,現(xiàn)在正要發(fā)憤圖強卻被分到慢班,開始自暴自棄,與他前班主任尖銳地對立,做出一些事情,后來他留在快班的哥們找他,幫助他,最終使王奇思想轉(zhuǎn)變,發(fā)憤圖強,學(xué)習(xí)成績直線上升,后來又回到快班。作文居然寫四百字稿紙十二頁,抄襲了《人世間》中養(yǎng)蜂人退休將軍悲憤時的心情,諸如“出神地望著天花板”“萬念俱灰”之類。作文交上去了,結(jié)果語文老師用了一節(jié)課講我這篇作文,又拿到別的班去講,全年級震動。一些其他班老師好奇地問我有沒有“模特”,我當(dāng)時聽愣了,不知什么叫“模特”。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虛構(gòu),完全按想象中的事寫的,老師在講我這篇作文時才給定性為小說。我的作文破天荒得了優(yōu),這以前我全都是中。從那時我愛上寫作,開始補習(xí)有關(guān)小說的基本常識。不久劉心武的《班主任》發(fā)表了,我認(rèn)真看了,頗不以為然,覺得不如我寫得感人。從那時到現(xiàn)在,應(yīng)該說我寫了二十多年了,中間斷了五六年,搞公司去了,但始終也沒忘了有朝一日重新拿起筆。
安妮寶貝:寫作對你的意義?
寧肯:要說寫作對我的意義,倒不如說我常常感這樣的反題:我對寫作的意義。這或許過于自戀,但如果沒有自戀,我認(rèn)為寫作是不可能的。我不能設(shè)想我寫的東西是差的東西,我必須感覺那是非我莫屬的東西,這也是我寫作的動力。
安妮寶貝:生活在城市與大自然感覺有什么不同?是否更熱愛大自然?你的旅行漂泊是否是對城市的逃避?
寧肯:城市與大自然應(yīng)該交替出現(xiàn)在人的生活里,我們在城里向往大自然,事實上我們在大自然時間長了會比向往大自然更加向往城市,是城市的出現(xiàn)才使自然界獲得了另外的意義。城市使人的心情變得復(fù)雜,自然則使人歸位,但我認(rèn)為歸位只能是一種體操,而不能變成一種常態(tài),否則自然界將失去城市賦予它的意義。我因為熱愛城市生活,所以才更加熱愛大自然。
安妮寶貝:更喜歡自然界的什么?比如,大海、草原、山?
寧肯:山脈與河流。大海雖然遼闊、純凈,但一覽無余,缺少可以把握的變化,草原也有類似性質(zhì)。山脈由于視覺上遮住了你,因此更加吸引你,使你想知道山后有什么。此外山給人一種鼓舞,一種向上的信念和堅定,這是我喜歡山的原因。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水,我是說河流。我總覺得河流與男人有一種親緣的關(guān)系,它的動感、彎曲、裸露、空靈、縹緲、可以觸摸,最接近于女性的美。所謂勾魂攝魄,我認(rèn)為河流與女人不相上下。而“仁山智水”,我覺得包含了女人的視角,女人最欣賞男人的是什么呢?仁者智者。
安妮寶貝: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寧肯:上帝既然創(chuàng)造了我,肯定有他的想法,我想印證他的想法。
安妮寶貝:談?wù)勀愕拈喿x,你是怎么讀書的,喜歡哪些作家?
寧肯:我的閱讀雜亂無章,不成系統(tǒng),不求甚解,不做筆記,記不住情節(jié)。以前是逮著什么書看什么書,現(xiàn)在是習(xí)慣先嗅一嗅開頭、中間,是否是我喜歡的那種質(zhì)地的語言、那種感覺,如果是,不管寫的是什么,我會認(rèn)真得像吸氧一樣地讀下去,我愿忘記作者、手法。絕不有意識記一些東西,而是讓它深入我的骨頭和血液,永遠(yuǎn)奔流在我的血管中,最終它會以什么面目出現(xiàn)我不清楚。我不固定喜歡哪一個作家,常常只是喜歡一個作家的一本書,甚至一篇文章。比如,我喜歡薩特,但只喜歡讀他的《答加繆書》,真是棒極了,這篇文章我讀了有十五年了,有一陣子天天讀,大聲朗誦,十幾年我讀了不知有多少遍??纯此_特與加繆是怎樣交鋒的吧,高蹈,謙遜,鋒利,尊重,譏諷,智慧,直言不諱。咱們呢,就是罵,對罵,什么呀都,烏泱烏泱的。真的,你真的不敢看他們,濺你一身,或爬你一身,你糟心不糟心呀。到目前為止,我只讀了薩特的《答加繆書》,《厭惡》及其他我都沒讀完或讀進去。我是一個很苛刻的人,對任何一個偉大作家的作品都挑挑揀揀。我犯不上把握一個作家的全貌,我只豐富我自己喜歡的氣質(zhì),在閱讀中發(fā)揚它們,錘煉它們。
安妮寶貝:如果讓你舉出十本你最愛讀的國外的書?
寧肯:《唐璜》《牛虻》《九三年》《城堡》《紅與黑》《局外人》《喧嘩與騷動》《一個女士的畫像》《灰色馬,灰色的騎手》《百年孤獨》。
安妮寶貝:你好像經(jīng)歷過很多職業(yè),這些職業(yè)對你有什么影響?你喜歡哪幾種工作?
寧肯:我經(jīng)歷過不下五種職業(yè),首先這五種職業(yè)綜合起來對我構(gòu)成影響,也符合我的性格特點,一種職業(yè)無疑是一種經(jīng)歷?,F(xiàn)在下崗失業(yè)不再新鮮,但1989年還是很新鮮的,我在那一年丟了飯碗,做起了推銷員。各種職業(yè)中對我最沒影響的是教師職業(yè)。我大學(xué)畢業(yè)當(dāng)了中學(xué)教師,但我天然不適合從事教師工作。當(dāng)然事實上任何一種職業(yè)都沒對我構(gòu)成決定意義的影響,泥瓦匠與推銷員時間都比較短暫,只是使我認(rèn)識到社會不同方面,記者使我有機會到處跑,去想去的地方。但新聞這行我并不喜歡,覺得新聞寫作是一種無效勞動,太易碎了,不能有自己的個性,而且虛假。我厭惡新聞工作。我還做了幾年廣告人,創(chuàng)辦了廣告公司,大體知道公司運作、老板是怎么一回事,對一些東西不再恐懼。綜合起來說,職業(yè)的變遷給我最大的影響是使我變得豁達、大度,無論失意得意,始終沒讓我忘記寫作,我最愛的還是寫作,是寫作使我無論怎么變,都萬變不離其宗。
安妮寶貝:寫作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
寧肯:我想主要是我二十幾歲在西藏的漂泊對我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它使我的內(nèi)心變得樂觀、透徹、廣闊、自信。很多事情我都不由得有一種超越的品質(zhì),直接的影響體現(xiàn)在我的文字中。目前我寫的所有作品都與西藏有關(guān)。西藏可能比我讀的書對我的影響還大,沒有西藏的兩年,我很可能會放棄寫作。1997年一次聽《阿姐鼓》對我影響非常大,《阿姐鼓》給了我一種寫作形式?!栋⒔愎摹菲呤赘瑁耶?dāng)時計劃寫七篇散文,就是《沉默的彼岸》初稿。寫完了正好去昆明開會,就去了《大家》編輯部,見到海男,令我驚奇的是海男拿起我的稿翻了兩下,離鼻子很近,好像還聞了聞,就說行了。我說你還是看看再決定,海男說不用了,有些稿子隨便看幾行就知道行不行。海男嫌短了點,我說,七篇還短?海男說他們準(zhǔn)備推出一個叫做“新散文”欄目,要求作品有相當(dāng)長度,每次推出一個作者,讓我回去再充實。我放棄寫作已經(jīng)快五年了,這是我五年來第一篇作品,從此我又走上了寫作之途。
安妮寶貝:你內(nèi)心最大的情結(jié)是什么?
寧肯:我想寫作是我內(nèi)心最大的情結(jié)。我剛才說把一切都視為審美體驗,審美體驗是幸福和生命的最高準(zhǔn)則,但體驗之后是什么?我想就是寫作。寫作使我人生有一條主線,將我的生活串聯(lián)起來,并由此獲得意義。寫作使我能夠做到對很多事情既入乎其中,又超脫其外,什么也不能真正將我擊倒。寫作使我寬以待人,因此有很多朋友,很多快樂。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把一切都視為生命的體驗,在審美面前,沒有是非,沒有對錯,沒有成敗,像所有人那樣去愛恨、喜怒、爭搶,然后超越。我認(rèn)為達到這一步,你就永遠(yuǎn)是快樂、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