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愛情小唱》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詩人埃德蒙·斯賓塞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組十四行詩集,與《婚頌》一起裝訂成冊,發(fā)表于1595年。《愛情小唱》部分的版面設計風格是一首詩一個頁面。《婚頌》則配有一個主題頁?!稅矍樾〕分缶o跟著一組抒情小詩。這組抒情詩習慣上被稱為“阿納克里翁體諷刺詩”。這種詩集的版面設計結(jié)構(gòu)(十四行組詩后為一變調(diào),再之后是一首長詩)是斯賓塞對塞繆爾·丹尼爾《迪莉婭》傳統(tǒng)的傳承。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對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的運用很廣泛,其中的長詩往往是一首幽怨曲。這種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卡圖魯斯等羅馬人的作品。但斯賓塞呈現(xiàn)給我們的則是一首令人歡欣鼓舞的婚禮喜歌,可謂英詩中的首創(chuàng)。而且與前人不同的是,斯賓塞的《婚頌》是詩人獻給自己妻子的詩。確切地講,斯賓塞并非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為妻子,而非為情人或他人之妻寫十四行詩和《婚頌》的人。之前曾有法國的讓·薩蒙·馬克林(Jean Salmon Macrin)為他鐘愛的女子寫過十四行詩和婚頌;被放逐的奧維德在其作品中哀唱過千里之外的老愛妻;米開朗基羅的朋友維多利亞·科隆納(Victoria Colonna)也曾為她已故的丈夫?qū)戇^十四行詩。
即便如此,斯賓塞的十四行詩卻為英國讀者提供了一些不同尋常,同時又無比強大的元素。大多數(shù)批評家們一致認為斯賓塞的十四行詩暗示或影射出他向伊麗莎白·伊爾求婚之念,而《婚頌》則是為了慶祝他1580年6月與博伊爾(他的第二任妻子)完成愛情長跑,喜結(jié)良緣而作。那場婚禮最可能的舉辦地是愛爾蘭考克郡的約爾鎮(zhèn)或詩人在愛爾蘭的府邸基爾科曼堡(Kilcolman)?!稅矍樾〕分杏袔资自姷膭?chuàng)作時間顯然更早,很明顯是詩人為另一個或者一些女子賦寫的詩歌。比如第八首就是在1580年前的一份稿子中發(fā)現(xiàn)的。這幾首詩之所以出現(xiàn)在《愛情小唱》中,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一般都樂于重復利用自己的詩作。第七十四首中的指代指向1594年的復活節(jié)季(即斯賓塞成婚的那年)?!痘轫灐返膭?chuàng)作時間則是指那年的夏至日,亦即英國人一直沿用到1752年,從未更改過的儒略歷上的那一天,那天是6月11日。所有這些都將這組詩和斯賓塞的自傳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更讓人相信1594年某時或1595年年初,斯賓塞創(chuàng)作了一些新詩,也重寫了一些舊作,并將其集結(jié)成冊,于是才有了這個吸引人眼球的創(chuàng)意。
十四行詩,又名“商籟體”(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譯),是歐洲一種格律嚴謹?shù)氖闱樵婓w。意大利中世紀的“西西里詩派”詩人雅科波·達·連蒂尼(生年不詳,約卒于1246至1250年間)是采用這種形式創(chuàng)作詩歌,并使之成為具有嚴謹格律的第一人。十三世紀末,十四行詩體的運用由抒情詩領域擴及敘事詩、教諭詩、政治詩、諷刺詩,押韻格式也逐漸變化為: ABBA,ABBA,CDC,DCD,或ABBA,ABBA,CDC,EDE。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彼特拉克的創(chuàng)作使其臻于完美,故又稱“彼特拉克體”,后傳到歐洲各國。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學的影響下,十四行詩傳入法、英、德、西諸國,并適應各國語言的特點,產(chǎn)生了不同的變體。馬洛首先把它移植到法國?!袄锇号伞崩悾捌咝窃娕伞痹娙她埶_、杜貝雷的作品,使十四行詩成為十六世紀法國的重要詩歌形式。
十六世紀初葉,薩里、華埃特把十四行詩介紹到英國,到十六世紀末,十四行詩已經(jīng)成為英國最流行的詩歌體裁。格式演變?yōu)槿?jié)四行詩和一副對句,押韻的方式是ABAB,CDCD,EFEF,GG。在這種類型之外又產(chǎn)生了其他變體。英國類十四行詩體分為3段四句加最后兩句。最后的兩句通常與前面的大不相同,比意大利類第九句改變更大。產(chǎn)生了錫德尼、斯賓塞,莎士比亞等著名的十四行詩人。彌爾頓、華茲華斯、雪萊、濟慈等也以寫作優(yōu)秀的十四行詩享有聲譽。一般英國十四行詩的韻牌是“‘莎士比亞體”: A-B-A-B,C-D-C-D,E-F-E-F,G-G(稱為)、或更嚴格的“斯賓塞體”A-B-A-B,B-C-B-C,C-D-C-D,E-E、以及“雪來體”A-B-A,B-C-B,C-E-C,E-D-E,F(xiàn)-F。
早期浪漫主義詩人破除傳統(tǒng)的框框,追求自由不拘的詩歌形式,十四行詩一度被冷落,但十九世紀下半葉又得到復興,卡爾杜齊、鄧南遮等均留下了佳作。二十世紀繼續(xù)流行于詩歌創(chuàng)作。
斯賓塞十四行詩的題材則轉(zhuǎn)向談論婚姻。畢竟婚姻是給可憐的“愛星者”的一個答案。“愛星者”認識到,雖然自己竭盡所能從他心儀的女子那里學習理想主義,但“desire still cries,‘gives me some food’”(菲利普西德尼的作品《Astrophil and Stella》)。那時,大多數(shù)寫十四行詩的詩人都為沒有一絲或者任何真誠的希望而備受煎熬。斯賓塞的新娘能榮耀、貞潔、愉快地屈服,而彼特拉克的勞拉,錫德尼的斯黛拉卻不能。
英國人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著彼特拉克本尊。喬叟以及奧爾良公爵查爾斯(Charles Duke of Orléans)寫的英文詩(他在英國坐牢期間所作)就是見證。眾多英國詩人繼承發(fā)揚了他開創(chuàng)的體裁。但運用這一體裁的幾位有名的詩人都和彼特拉克一樣共享了自我分裂這一概念,即肉欲與理想化的混合體。他們有時候還用化名指代一個能夠激發(fā)詩人玩文字游戲,或運用含沙射影手法的女子。比如彼特拉克筆下的勞拉,錫德尼筆下的斯黛拉以及能夠激發(fā)人聯(lián)想的博伊爾。
無論十四行詩背后的真情或真正的欲望是什么,彼特拉克式欲望的表現(xiàn)在英國政治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英國女王及其爭寵者們紛紛通力合作,將女王塑造成被愛慕的對象中的典范。她的求愛者們則被塑造成害相思病的癡心漢。斯賓塞十四行詩將傾慕對象和傾慕者之間這種聯(lián)系編織得更加錯綜復雜。例如第七十四首當中,詩人在對伊麗莎白這個名字的歌頌中就糅合了他對母親和愛人的贊美。
斯賓塞與彼特拉克式傳統(tǒng)處于全面對話狀態(tài)。這種傳統(tǒng)又受到新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影響,因為它能部分地緩解求愛遭拒給人帶來的痛苦。但同時又受到諷刺與自嘲式詼諧打趣詩歌體裁的影響。因為這些諷語能有趣地頂推那種詩人有時表現(xiàn)出的真真切切的苦與痛。
詩人心懷渴望,獻詩給自己以為可以用合法手段博得芳心,甚至娶進家門的心儀女子,而不是企圖通過賦詩去勾引他人之妻(比如菲利普·錫德尼)或贏得仙界某位天神的支持。對斯賓塞來說,這是擺脫或修正這種傳統(tǒng)的一種方法。斯賓塞對此還做了進一步改良。他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能用心理學意義上的綜合暗示,通過掌握賢良女子自己的性愛特點來激發(fā)她的性愛,同時又不致讓其丟臉,才可謂上策。正因如此,他將宗教改革中有關性與婚姻的思想運用到彼特拉克傳統(tǒng)中。由于彼特拉克派詩人傾向于將婚姻中的性趣拔得比禁欲還高,他認為詩人有義務提醒那些沒有婚姻經(jīng)歷的讀者們,貞節(jié)和童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忠誠的妻子即使性欲很強也是貞潔的。斯賓塞之前,沒有任何人寫過如此富有條理性和獨創(chuàng)性的組詩。這組詩實際上已經(jīng)超越了彼特拉克。超越之處在于斯賓塞抓住了派特拉克那只高速奔跑的鹿,并將彼特拉克沒有發(fā)現(xiàn)的那艘飄搖在風雨中的輪船駛進港灣。他向柏拉圖謙卑地鞠躬,同時又對他置之不理。這樣做的目的是以期歌頌已經(jīng)修成正果的愛情和生兒育女的希望。是他建立起了一種綜合性的與奧維德諷刺史詩之間的關聯(lián)。他筆下的心儀女子本身就智勇雙全,而且讀者還從她身上發(fā)現(xiàn)她與自己心愛的人分享著一種他們二人之間共有的擔當意識。
斯賓塞獻給伊麗莎白·博伊爾的十四行詩數(shù)量之多可與《公禱書》中所列出的宗教節(jié)日和禮拜日的數(shù)量等量齊觀?!稅矍樾〕分惺珍浀氖男性妱t是詩人從圣灰節(jié)(Ash Wendnesday,復活節(jié)前第40天)開始到法定春節(jié)為止這段時間期間創(chuàng)作的作品(英國法定春節(jié)也叫報喜節(jié),3月25日,即儒略歷中的天使報喜節(jié)),夫妻倆在《愛情小唱》之后有過一次小別,之后又開始了《婚頌》系列?!痘轫灐罚‥pithalamion)也叫《新婚喜歌》,共計二十四節(jié),三百六十五行,剛好形成一種圓形詩篇。
《阿納克里翁體諷刺詩》在第一版中沒有題目,也沒有任何有關其獨成一體的說明。人們將其稱作阿納克里翁體諷刺詩,皆因錯誤地將其歸類到阿納克里翁風格。實際上,阿納克里翁風格是由古希臘抒情詩人阿納克里翁(Anacreon,約公元前572?—488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短詩形式。阿納克里翁擅長用生動、機智的詩句歌頌愛情和豪宴。他的短詩被稱為阿納克里翁風格(Anacreontics)。其作品現(xiàn)在僅存一些片段。Anacreontics這個詞有時也用來指其他歌頌飲酒與風流風格的歡快短詩。阿納克里翁的詩作通常四行為一節(jié),交替押韻。斯賓塞改寫了法國老詩人克萊芒·馬羅的兩首諷刺短詩。這些詩也因此成為時尚和優(yōu)雅的象征。
斯賓塞的情詩中暗含他對愛情與上帝、情與性、愛情與婚姻、愛情與政治、甚至愛情與戰(zhàn)爭之間關系的觀點。這些觀點都是正能量的積極思想。斯賓塞情詩的深度還體現(xiàn)在不安與糾結(jié)的痕跡中。這種不安與糾結(jié)無法從歡樂中剔除,但又是性體驗(包括對婚姻的預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迎親曲》創(chuàng)作于1596年,由十個詩節(jié)組成,每節(jié)十八行,共一百八十行,正好形成一種半圓形詩章。《迎親曲》和《婚頌》贊頌的人物都是高富帥和白富美。詩篇結(jié)尾處,詩人不僅在歌頌新郎新娘,而且也在歌頌埃塞克斯伯爵。埃塞克斯伯爵不但是兩位新娘的親戚,更是一位手握重權(quán)的王家寵臣。
《迎親曲》中所贊美的兩位新娘是愛德華·薩默塞特的兩位千金。愛德華·薩默塞特是沃斯特郡第四任伯爵。他家的兩位千金分別叫伊麗莎白·薩默塞特和凱瑟琳·薩默塞特。她們于1596年11月8日在倫敦的埃塞克斯府舉行了一場集體婚禮。伊麗莎白·薩默塞特和亨利·吉爾福德結(jié)為伉儷,凱瑟琳·薩默塞特與威廉姆·彼得雷爾喜結(jié)連理。詩人斯賓塞很可能與新娘家的親戚熟悉。但他為什么會為她們創(chuàng)作贊歌,其背后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們可以想象,詩人很可能希望以此得到埃塞克斯伯爵的青睞,以便為自己在王宮找到一把保護傘。但這畢竟只是小人之心的猜測,真正原因還有待斯賓塞的研究者們?yōu)槲覀兲峁?/p>
譯者這里只不過是鸚鵡學舌,將Anne Lake Prescott和Andrew D. Hadfield兩位斯賓塞專家的觀點歸納整理了一些而已。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不當之處,定當改之。
譯者自序于新時代花園陋室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