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陌上花開(全新修訂版) 作者:安意如 著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大亂之后必有個承平之世,所以春秋戰(zhàn)國后出來大秦,秦王朝覆滅之后又出來個漢朝。西漢由劉邦起享國二百多年,又亂,自有劉秀出來平定天下,建立東漢。漢末,天下大亂。歷史的發(fā)展應了那句老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帝王的話不多。三句話就有蕩平天下、玉宇一清的豪氣。此時的劉邦已為天下主,一副號令天下的姿態(tài)。劉邦是個驕浮人,他的歌也驕浮,拿別人性命來作歌,話是漂亮卻不可信。倒是他的后人光武帝劉秀好,年輕時有人問他志向,他老老實實作答:“仕宦當為執(zhí)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苯鹞崾潜髦环N。執(zhí)之者為執(zhí)金吾,又作金吾衛(wèi)大將軍。舊小說記元宵之盛,常見“金吾不禁”一語。執(zhí)金吾大致相當于今日首都警察局長,地位雖卑,風頭很足,具足一國之觀瞻。

劉秀后來成就當然遠過于當初想當?shù)膱?zhí)金吾,也得償夙愿娶了陰麗華為妻,與她一生恩愛如初。劉秀有豪情,可信任,像虬髯客,當皇帝當丈夫都好。

東漢由劉秀傳下來,到桓靈二帝時已然衰敗得不堪入目。黃巾軍起義,一時風云卷地干戈四起。先人在世界的另一端戰(zhàn)栗不已搖頭嘆息,兵連禍結,天下又將大亂。黎民百姓又將飽受戰(zhàn)亂之苦,更不知何年何月才可喘氣生息。

在這樣混亂的局勢里,火上澆油的是有權無謀的大將軍何進,他為了與十常侍爭權,居然詔令董卓進京,真是前門拒狼、后門引虎的昏招。結果是董卓行廢立之事,獨擅大權,欺凌百官。后來是王允借貂蟬的美色使出離間計,令呂布與董卓反目,董卓被呂布刺死。

我看這一段時總痛惜,王允為國除奸本是好事,怎奈儒生治國缺少氣度,竟因蔡邕哭董卓而枉殺絕代才子。難道許你殺人,不許人哭尸嗎!董卓一世梟雄,與文人并無多少交集,而蔡邕竟稱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更因為報這點知遇之恩而死。文人俠義,也不可小覷。這段舊事牽連到后來的蔡文姬,致使才女半世飄零,究其原因,王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董卓死后,他的部將慌亂,向王允求饒,可恨王允囿于忠奸之別,不愿變通,逼反驍將?!度龂萘x》記這一段:“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陜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拐呋貓罄顐?,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陜?nèi)耍⒈静寇婑R,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瘋嗟热黄湔f,遂流言于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蕩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愿從。于是聚眾十余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傕便與合兵,使為前驅。四人陸續(xù)進發(fā)……”

李傕、郭汜兵犯長安,以“清君側”的名義逼死王允。獻帝此時猶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哪有本事彈壓亂將,天下愈亂。說起來,賈詡真是多事,人家一伙人都心慌意亂要解散回西涼老家了,是他老人家在旁一番熱情煽乎,視天下為自己的玩具沙盤,只顧顯示自己的智慧,置天下蒼生于不顧,氣人!

其時亂軍“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藉”(《三國志·董卓傳》)。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不得不出京避禍,去荊州投靠劉表。途中寫了有名的《七哀詩》三首。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七哀詩·其一》

這詩的前一段六句是交代當時的情況?!拔骶笔侵搁L安,東漢都洛陽,長安在洛陽以西,故稱為西京。長安城陰云密布,局勢混亂,董卓的余黨正在制造禍亂?!爸袊笔侵副狈降闹性貐^(qū),荊州本楚國之地,楚本名“荊”,古人又稱南方的民族為“蠻”,故舊稱荊州為蠻荊或荊蠻,時荊州富庶又未遭兵禍,王粲與劉表有舊——劉表曾就學于王粲的祖父王暢,王粲遂奔荊州而去。

王粲本來從洛陽流離到長安,這下又要離長安而去,因此說“復棄”。一而再地離家使家人朋友都滿心傷悲,攀著車轅流連相送,不能放心。

第二段是寫離家途中所見。他目睹亂象,民不聊生,心痛難言。“無所見”三字極淡極沉痛。他看不到一點生機,只看到遍地戰(zhàn)死或餓死的骷髏。一個婦人滿臉饑色坐在路邊。女人把孩子放在草叢中,聽到孩子號泣,她竟然頭也不回地哭著走掉,邊哭邊說:“我自己還不知死到哪里,怎能互相保全呢!”王粲也愛莫能助,不忍再看再聽下去,驅車走開。

王粲有《七哀詩》三首,最感觸的還是這句“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不但王粲不忍聽,千載之下我讀起來猶覺心寒。這是個母親啊,將自己的孩子丟棄。我相信,但凡有一點希望她都不會這么做。

人在動蕩中,錢財權位都可舉手丟棄,唯獨最難割舍骨肉至親。母子之情更是天性,萬難割舍。現(xiàn)在母子也不能相顧,其他人其他事可想而知。我想那母親,她狠心丟下孩子,不是想他凍餓而死,她已知自己無活路,孩子跟著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拋棄他,也是死中求生的方法,也許這孩子被好心人撿去,有一線生機。如果沒有,孩子一定會死,而她也行將死去,那只好泉下相見,來生再續(xù)母子緣……

目睹慘劇的詩人,黯然離開,一路顛沛前行,陰霾牢牢盤踞心頭。他懷著內(nèi)疚和失望,登上了霸陵南岸,這里是漢文帝的下葬之處?;伛R望長安,思想著漢文帝時的太平盛世,進而體會到《下泉》詩作者懷念明君,渴求治世的心情,王粲不禁五內(nèi)俱焚。

王粲也是出身名門,祖父王暢為漢靈帝司空。王粲在年幼時,即得到蔡邕的賞識,謂其“有異才”。可是現(xiàn)在他的才華全無用處。他被這劍拔弩張的世道逼得倉皇逃竄,惶惶如喪家之犬,投奔一個他根本瞧不上的劉表,求他收留庇佑。

自身難保,談何濟世。他的出口成章不能救回一條性命,滿腹才華不能供饑餓的母子飽餐一頓。他不得不動搖、懷疑、鄙棄自己。其后在荊州的數(shù)十年,他一直萎靡,意志消沉。

“七哀詩”起自漢末,以反映戰(zhàn)亂、瘟疫、死亡、離別、失意等為主要內(nèi)容?!捌甙г姟笔敲癖娚畹膶懻眨c宮廷詩相對應,具有鮮明的民間色彩?!捌甙г姟北4娴浆F(xiàn)在的作品,可以見到的,以王粲的《七哀詩》為最早,其中《西京亂無象》一詩,最能代表漢魏風骨,堪稱典范之作。王粲用舉重若輕的筆法,記錄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讀來催人淚下,為杜甫“三吏”“三別”所祖。清人方東樹評價這首詩說:“沉痛悲涼,寄哀終古。其莽蒼同武帝而精融過之,其才氣噴薄,似猶勝子建。感憤而作,氣激于中而橫發(fā)于外,后惟杜公有之。”(《昭昧詹言》)

《七哀詩》叫我想起漢樂府《戰(zhàn)城南》: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裊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漢·無名氏

激戰(zhàn)過后的戰(zhàn)場上,尸體橫陳,烏鴉在上空盤旋,準備啄食人肉,死者的鬼魂要求烏鴉在吃他的肉體之前,先為他號叫幾聲送葬。

“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一言道盡戰(zhàn)爭的慘烈,尖銳得讓人眼中見血。

窗外天光慘淡,一分一分消弭在暮色中,周圍的聲響逐漸停息。我沉浸在徹底的安靜里,感覺自己身在古戰(zhàn)場翻檢著尸體,亡靈的氣息糾結在風中,往人臉上撲。頭頂兀鷲亂飛,凄厲地狂叫,它們張開的巨大翅膀遮蔽了正在凋零的天空。剎那間觀照到生之脆弱,生之膚淺,死之沉墜,人之無奈。

突然不想再寫下去了。想起伊拉克戰(zhàn)爭,這離我最近,記憶最清晰的侵略戰(zhàn)爭。我至今不能忘懷的是新聞里播出的兩張照片:一張是失去父母的孩童,仰頭望著看他的人;一張是在飛機上穿著軍服的美國大兵將頭靠在艙窗上,眼神憂郁,他在思念親人,他的眼神告訴我們,他一樣厭惡戰(zhàn)爭,一樣身不由己。不知他們后來的結局如何。

這兩個畫面,像兩把刀扎進我的記憶里。戰(zhàn)爭,總是讓人不安及絕望。

王粲后來病歿于隨曹操東征孫權的歸鄴都途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