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秦王朝對嶺南的開拓

嶺南先唐文學研究 作者:周葦風


第二章 南越國時期的嶺南文學

南越國是嶺南歷史上一個特殊階段。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進攻百越。公元前214年,秦軍在嶺南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后,隨即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開創(chuàng)了中原王朝在嶺南地區(qū)設置郡縣先例。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fā)動農民起義,席卷中原,南海尉趙佗乘機閉關自守,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后來雖然表示臣服漢朝,實際仍然保持著獨立。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軍攻破南越國都城番禺。至此,傳了五代九十三年的南越國終于滅亡了。自秦置三郡至南越國滅亡,通曉漢字的官吏在嶺南任職,政府文書的來往和大量北方移民的遷入,使嶺南文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第一節(jié) 秦王朝對嶺南的開拓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包括今廣東、廣西的嶺南地區(qū)雖然已同中原地區(qū)有著密切的經(jīng)濟、文化交往,但尚未正式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嶺南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始自秦始皇。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隨即揮師南下。廣西越人雖然利用當?shù)氐匦晤B強抵抗,屢創(chuàng)秦軍,但經(jīng)過八年浴血奮戰(zhàn),靈渠鑿通后,秦軍終于征服了廣西越人,在今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制度,將全國分為36郡。當時秦朝的南部疆域,尚未超越自西向東橫亙于今湖南、江西兩省的南嶺山脈和自北而南縱貫今江西東部和福建西部的武夷山脈之外。這兩條山脈形成一個自然屏障,使長期居住在今兩廣和福建地區(qū)的百越民族,在秦統(tǒng)一六國后依然保持獨立。關于秦朝用兵廣西的時間,學者說法不一。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三郡,此時用兵當已結束。又據(jù)《淮南子·人間訓》,秦軍進入廣西后“三年不解甲弛弩”,由用兵結束之年(公元前214年)上推三年,為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又《淮南子·人間訓》:“當是時,秦禍北構于胡,南掛于越,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jīng)于道,死者相望?!币虼耍爻帽鴱V西的時間,最遲在公元前218年,或者更早。

在南嶺山脈一線上,自西向東分布著越城嶺、萌渚嶺、部龍嶺、騎田嶺、大庾嶺,這就是歷史地理上著名的“五嶺”。南嶺山脈一線,自云南云嶺逶迤直達東海,其間大小山嶺不計其數(shù),史書為何單舉越城、萌渚、部龍、騎田、大庾之名?宋人周去非《嶺南代答》卷一謂:“自秦世有五嶺之說,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嶺之途五耳,非必山也?!笨梢姡鍘X之名當與秦軍的進軍路線有關。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進攻百越:“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干之水?!保ā痘茨献印と碎g訓》)“塞鐔城之嶺”,一軍翻越的是五嶺中的越城嶺;“守九疑之塞”,一軍經(jīng)過的是部龍嶺和萌渚嶺;“守南野之界”,一軍逾越的是大庾嶺。這三軍都位于南嶺一線。唯獨“處番禺之都”和“結余干之水”,二軍位置存在疑問。當時秦軍尚未越過南嶺,番禺(今廣州)只是秦軍進攻的目標而不是出發(fā)點。分析起來,“處番禺之都”一軍的位置,應當處在通往番禺的要道上,岑仲勉先生認為當是五嶺中的騎田嶺,說可信。“結余干之水”一軍,通常認為在江西省上饒一帶,這里為武夷山脈北端,信江北流匯入鄱陽湖。信江,古稱余干水,在其下游今有余干縣。這一軍的目標是掠取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由此可見,《淮南子》一書所指的五軍攻“百越”,進入兩廣的秦軍實際只有四路。這四路大軍越過南嶺諸隘口,在越城嶺上留下嚴關和秦城遺址,在部龍嶺上有湟溪關,在騎田嶺上有陽山關,在大庾嶺上有橫浦關,唯獨萌堵嶺上缺秦城和秦關。或者萌渚、部龍臨近,并與早已著名的九嶷山相距不遠,因而總稱為“守九嶷之塞”。

攻取百越的五路秦軍,進展各不相同。大約東進攻取閩粵一軍(即“結余干之水”軍)很快取得勝利,在福建境內設立了閩中郡;而翻越南嶺攻取兩廣的四路大軍,則遇到了當?shù)卦饺说念B強抵抗,戰(zhàn)爭持續(xù)數(shù)年之久。越人采取游擊戰(zhàn)術,利用高山密林,時而分散,時而集中,飄忽不定,出沒無常。在秦軍士卒勞倦、糧食乏絕之時,趁機發(fā)起猛烈夜襲,“殺尉屠睢,伏尸流血數(shù)十萬”(《淮南子·人間訓》)。為了解決轉運軍餉困難,秦始皇命史祿開鑿靈渠,公元前217年開始修造,歷時三年而成。依靠靈渠運輸?shù)谋憷?14年秦始皇增兵五嶺,命任囂、趙佗“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經(jīng)過艱苦奮戰(zhàn),終于征服了嶺南越人,秦朝攻略嶺南的戰(zhàn)爭宣告結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軍在嶺南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后,隨即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中原王朝在嶺南地區(qū)設置郡縣的開始。

南??さ目ぶ卧O于番禺(今廣州市),范圍包括除今湛江以外的廣東省及廣西的梧州、蒼梧、賀州、富川等市、縣。桂林郡包括今廣西北起興安、南抵扶綏和右江一線,東起郁林、西抵河池一線,郡治設在布山。布山所在地,一說在今貴港市,一說在桂平市。據(jù)目前考古材料看,貴港市郊已發(fā)現(xiàn)幾百座西漢時期的墓葬,說明這里至少從漢初起就一直是廣西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貴港市郊的羅泊灣發(fā)現(xiàn)的一個漢初南越國時期的大型木槨墓中,出土了若干件上面帶有“布山”字樣的器物。布山之名首見于《漢書·地理志》,為漢武帝平南越時所置。但根據(jù)羅泊灣木槨墓的年代,可知漢武帝所置布山乃沿襲南越國的舊縣而來。又據(jù)《史記·南越列傳》和《漢書·兩粵傳》,南越國時有桂林郡監(jiān),可知南越國沿襲秦時桂林郡未改,則南越國時的布山亦很可能是沿用秦時舊稱而來。目前貴港市附近尚未發(fā)現(xiàn)秦代墓葬,究其原因在于,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郡到秦亡(公元前207年),時僅七年,墓葬少見不足為奇。而在桂平附近,既無秦墓出土,也未見漢墓發(fā)現(xiàn)。因此,說秦代桂林郡的郡治在今貴港市是很有道理的。有關秦代象郡地理位置的記載,首見于《漢書·地理志》,該志所載西漢各郡、縣情況,在“漢日南郡”下注云:“故秦象郡,元鼎六年開,更名?!睋?jù)此可知,漢日南郡原是秦象郡的屬地,漢武帝時才改名日南郡。后人對班固的注解作了補充,如唐人杜佑《通典》說:“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溫水、湯泉等郡是?!卑凑斩庞拥膭澏ǎ叵罂ご笾掳藵h代日南、九真、交趾、合浦四郡及郁林郡的部分地方,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越南中部、北部地區(qū)和廣東的湛江地區(qū)、廣西的欽州地區(qū)。杜佑以后,我國歷代學者大都沿襲這種說法。

第二節(jié) 秦朝“以吏為師”對嶺南文學的影響

秦始皇設置三郡使?jié)h字直接在嶺南成為通行文字,通曉漢字的官吏在嶺南任職,政府文書的來往和大量北方移民的遷入,使嶺南文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因此,盡管秦朝在嶺南的統(tǒng)治不過數(shù)年,但在嶺南文學發(fā)展史上卻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秦始皇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為了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任用武吏嚴施法治,禁止異端學說,實行文化專制主義,對儒生進行嚴厲鎮(zhèn)壓,采取從肉體上消滅的極端辦法,“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焚毀古書,消滅歷史文化,而且一舉坑殺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同時統(tǒng)一田疇、車涂、衣冠建制;簡省史籀大篆為小篆,又作便于獄務、更趨簡化旳隸書,“罷其不與秦文同者”,使文字得到統(tǒng)一;此外,法令、歷法,等等,也得到了統(tǒng)一。在秦代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多形式的學校教育制度,而是實行吏師制度。

所謂“吏師制度”,就是“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是秦朝培養(yǎng)官吏的一種教育制度。秦朝吏師制度是周代“官師合一”、“政教合一”官學制度的延續(xù)?!吨芏Y·地官》說:“鄉(xiāng)大夫之職,各掌其鄉(xiāng)之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xiāng)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闭聦W誠在《文史通義·史釋篇》中也說:“以吏為師,三代之舊法也?!睉?zhàn)國時期,法家從封建專制主義出發(fā),也主張官師合一和政教合一。建議國家控制教育、統(tǒng)一教育思想,使培養(yǎng)出來的人的思想“必合法令”。商鞅說:“圣人必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為天下師,所以定名分也?!鄙眺痹谶@里表述了法令、官吏、師授三位一體的意見。韓非進一步說:“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保ā俄n非子·五蠹》)秦始皇行吏師制是為了別黑白而定一尊于法治,禁止知識分子私自講學議政,禁止異端學說。李斯指責“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因此,李斯主張禁私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采納了這一建議,為了鞏固專制統(tǒng)治,下令“統(tǒng)制思想”、滅絕“異己”,執(zhí)行“焚書坑儒”、“以吏為師”的政策。秦代官學被稱為“學室”,一般設于郡縣。秦代“學室”的學生稱為“弟子”。“學室”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明習法令。秦代十分強調法治,早在商鞅變法時就主張國家應該“輒使學讀法令所謂,為之程式,使日數(shù)而知法令之所謂。不中程,為法令之罪之”(《商君書·定分》)。秦統(tǒng)一六國后,更強調明法,秦簡《語書》載南郡守騰“修法律令、田令及為間私方而下之,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岠)于罪”。二是學寫字,書寫姓名,識名物。由此可見,吏師制度是秦代培養(yǎng)低級官吏的一種教育制度,其宗旨是為秦王朝培養(yǎng)一尊于法的合格人才,它鉗制了思想,扼殺了學術上的百家爭鳴,但對于統(tǒng)一文字和文字的普及和推廣卻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代的選官制度是多元的,其中兩種入仕途徑值得注意:一是通法入仕。根據(jù)秦法吏制規(guī)定,凡通曉法令者,可以直接被任命為法官、法吏。《商君書·定法》:“為法令置官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者,為天下正,則奏天子。天子則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發(fā)官?!笔份d秦始皇“專任獄吏”(《史記·秦始皇本紀》),“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漢書·食貨志》)。宋人王應麟《玉?!肪?77也說:“秦貴法吏?!薄妒酚洝っ商窳袀鳌罚骸摆w髙者,諸趙疏遠之屬也?!赝趼劯邚櫫?,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倍强荚嚾±?。這是通過某種測試的方法,選拔吏員。對象來源大致有二:一是地方基層閑散人員,如劉邦“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史記·高祖本紀》)。曹參為沛縣獄吏,也是由此入選。二是十七歲以上的“學室”畢業(yè)的“弟子”,《漢書·藝文志》稱為“學僮”,“太史試學僮,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吏,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漢書·藝文志》。所說雖是蕭何所草的《尉律》,但基本上是秦法?!端⒌厍啬怪窈啞ぞ幠昙o》載,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喜揄史”。該年喜十九歲,被進用為史,與《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的規(guī)定相吻合。這兩條入仕途徑都涉及選官對象的文化素質,即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尤其強調對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等書寫文體的掌握,因為這關系到選官今后的業(yè)務素質。

秦代對官吏的考核主要有兩種:一是上級對主管部門管理的考核,謂之“官計”。二是中央對郡縣地方官德考核,謂之“上計”??己说膬热輼O為廣泛,包括本地區(qū)的戶口、墾田、賦稅收入、刑獄、災變以及徭役征派等情況。上計時,各級地方機構及相關經(jīng)濟部門的“上計吏”不僅要帶計簿,而且將有關的物或人一并送到京師。各級政府機關的文書來往非常頻繁。2002年6月3日,在湖南龍山里耶古城址一號井開始發(fā)現(xiàn)有文字的簡,隨后出土大量簡牘,總數(shù)估計竟達36000支左右。從已清理的一部分簡牘可以看出,里耶秦簡主要是行政文書。從文書的稿本而言,里耶簡既有正本,也有副本,還有抄本。由此可見當時文字的使用多么繁重。秦朝是漢字演變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由宰相李斯、中書令趙高等在戰(zhàn)國文字的基礎上加以整理,統(tǒng)一了作為全國通行的官方文字,小篆。小篆比起前朝文字,在線條、結構、字形等方面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運筆方法上還是圓轉悠長,仍未完全擺脫象形的意味,書寫速度較慢。當時官獄繁多,軍事、官府文件、公文往來頻繁,經(jīng)常需抄寫大量的文書,省繁趨簡便成了當時社會對文字改革的迫切要求,而隸書作為一種便捷的書體,在社會下層中廣泛流行。衛(wèi)恒《四體書勢》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求人佐書,曰隸字……。隸書者,篆之捷也。”文字的實用功能不但促使了文字的簡化,也使文字在各級官吏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普及。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進攻百越。屠睢戰(zhàn)沒后,秦始皇復增兵五嶺,命任囂、趙佗“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說:“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謫)遣戍?!比哪辏ü?13年),“適(謫)治獄吏不直者,筑長城及南越地”?!妒酚洝つ显搅袀鳌贩Q:“秦時己并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薄妒酚洝せ茨虾馍搅袀鳌酚涊d:“又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尉佗知中國勞極,止王不來,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鼻厥蓟使ヂ詭X南,前后用兵達五六十萬以上。除陣亡、病死及以后返回中原者,其余大部分留駐嶺南,鎮(zhèn)守郡治、關隘等政治中心和軍事要地。秦軍用兵嶺南,軍隊之中,軍隊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間必然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文書的使用必不可少,文書往來也一定非常頻繁。軍隊中有大量官吏,他們不但通曉秦朝法律,也能夠熟練運用文字。據(jù)里耶秦簡可知,當時官府文書和過去所見秦法律文書一樣,有固定成熟的格式,語言簡練不繁。嫻熟地運用文字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掠取嶺南的秦軍中的一些人具備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條件。

第三節(jié) 南越官吏對文字的嫻熟應用

在進攻百越的秦軍中有三個人最為著名,他們是屠睢、任囂和趙佗。屠睢在進攻嶺南的途中戰(zhàn)死,沒能夠進入廣西,也沒有只言片語流傳后世。任囂和趙佗征服了嶺南越人,人生的最后階段都在嶺南度過。在嶺南文學史上,任囂和趙佗可謂開拓者。

任囂是中原人,與趙佗略定嶺南后擔任南海尉。由于嶺南地位特殊,任囂節(jié)制嶺南三郡,集嶺南軍政大權于一身。他頗有政治頭腦,注重恩威并施,籠絡人心。既依靠南下的中原人,發(fā)揮他們的力量,照顧他們的自身利益,因而得到他們的擁護和輔佐,又注意“和輯粵眾”,安撫越族,因而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社會比較安定。任囂也沒有任何作品流傳于世,但他與趙佗的一番談話卻展示了一個政治家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shù)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ぶ虚L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p>

(《史記·南越列傳》)

任囂首先對中原發(fā)生的動亂迅速作出判斷,“秦為無道”、“未知所安”,所以現(xiàn)在既不能回師中原,也不宜割據(jù)嶺南,而是靜觀時變?!芭d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边@是任囂面對復雜局勢作出的明智決定。對嶺南的未來,任囂作出了長遠安排,“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shù)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首先要保證嶺南的穩(wěn)定,這是任囂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也是他一系列身后人事安排的初衷。任囂是非常持重的,“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他慎重地選擇了趙佗。為了使趙佗順利接替南海尉,據(jù)《史記·南越列傳》載任囂特意“被佗書”,即“被之以書”,按《索隱》引服虔的說法,是“囂詐詔書,使(趙佗)為南海尉”。由此可見,任囂在繼任人選的安排上頗費了一番心思。

《與趙佗語》分析問題切中肯綮,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先分析中原局勢,次提出嶺南對策,再以情動人,拉近與趙佗的關系?!杜c趙佗語》雖然可能經(jīng)過司馬遷的整理和加工,但總體上反映了任囂的指導思想和人格魅力。語言要言不煩,明白曉暢,尤其是“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一語,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任囂的老成持重,也賦予了任囂長者的寬宏和氣度,讀來非常親切。作為高級將領任囂自然嫻熟于文字的運用,此段文字即使由任囂自撰,亦未必遜色于太史公。據(jù)《史記》和漢服虔記載,任囂死前曾“矯詔”使趙佗為南海尉,可惜任囂所作《矯詔書》史書未載,但《與趙佗語》仍然令后人對任囂的文學才能嘗臠知味。

趙佗(公元前236年—公元前137年),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舊屬趙國地。秦滅趙時,趙佗還是個童年或少年。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時,趙佗便置身行伍,戎馬交南,為秦定邊守土立下了汗馬功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軍在嶺南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后,任囂為南海尉,趙佗任龍川令,深得任囂信任,常招趙佗商議機要。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fā)動農民起義,席卷中原,使秦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任囂臨終前面授機宜,分析當時的形勢,給趙佗定計,封鎖五嶺關隘,聚兵待變。任囂一死,趙佗便正式以南海尉的名義,坐鎮(zhèn)番禺(今廣州市),移檄橫浦、陽山、惶溪的守關將士:“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保ā妒酚洝つ显酵跷举鳌贰稘h書·兩粵傳》)切斷關內外通。趙佗利用手中掌握的南海尉的權柄,通過法治去刑殺秦朝在嶺南所置的其他將吏,委派親信接管那里的權力。趙佗在秦滅六國的烽火中長大,比較容易接受和適應全國政治風云的變換,因此在中原起義軍“誅暴秦”的風暴中應付自如。秦朝滅亡后,劉邦、項羽接著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zhàn)爭,趙佗沒有卷入楚漢戰(zhàn)爭,而是派兵攻占象郡和桂林郡。公元前205年,他自立南越武王,在嶺南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政權。

趙佗本是漢人,由秦朝戍越將吏成為南越王,他自己以“蠻夷大長”自居,采取“和輯漢越”的政策,對當?shù)厣鐣l(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南越各部原來互不相屬,“越俗好相攻擊”(《史記·南越列傳》),“越人相攻擊,固其常?!保ā妒酚洝|越列傳》)秦朝依靠軍事力量,名義上把他們置于嶺南郡縣長吏的統(tǒng)領之下,實際上卻難以駕馭他們。在南越各部居住的地區(qū),仍然是用他們的統(tǒng)領管理其部。這樣,他們的首領很容易利用秦亡后的形勢,再萌互相攻掠的舊態(tài)。由于趙佗稱王,就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紛爭局面的出現(xiàn),成為維系南越各部相安的力量。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在中原建立了漢朝。漢承秦制,繼續(xù)推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在誅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時,還保留了一個異姓的長沙吳芮,對于嶺南的趙佗只好聽之任之,允許他自王內屬。公元前191年陸賈出使南越,勸說趙佗歸漢,冊封趙佗為南越王。但趙佗久居南越,衣容儀表也從越,棄冠帶,束魋結,箕踞召見陸賈,聽了陸賈分析利害,才趕緊起坐,并問陸賈:“我孰與皇帝賢?”陸賈將劉邦從沛縣起兵到統(tǒng)一全國的事跡渲染一番,又把南越比做漢朝一郡,告誡趙佗不要妄自尊大,趙佗不以為然地大笑:“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從中可見趙佗豪爽的性格。趙佗應該說是極為明智的,他樂意接受漢皇帝封賜的南越王號和王印,“與剖符通使,和輯百越”。趙佗喜歡陸賈,留住陸賈幾個月,經(jīng)常邀陸賈暢談共飲,從陸賈那里聽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事情,深嘆“越中無足與語,至生為,令我日聞所不聞”。陸賈離開時,特贈價值千金的囊裝的珠寶,其他禮物價值也不下千金。陸賈使越,恢復了中原王朝與嶺南越族的領屬關系,是當時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呂后執(zhí)政后,拋棄了劉邦“和輯百越”的政策,轉而采取“別異蠻夷”的做法。公元前184年,下令對南越禁運,不準把鐵器、農具和母畜輸往南越,激起了南越地區(qū)人民的反抗。次年春,趙佗利用越族反對漢朝的情緒,自尊為南越武帝,發(fā)兵攻占長沙王國邊縣。呂后震怒,削去南越名籍,中斷與使往來,并且興師討伐。但因為南方天氣暑濕,漢兵染疫,在陽山關北受阻。呂后不久死去,漢朝只好單獨罷兵。而南越趙氏政權卻達到鼎盛時期,東西萬余里,帶甲百余萬,趙佗“乘黃屋、左纛,稱制”,按照皇帝制度行使權力,與漢朝分庭抗禮。

漢文帝即位后,為了彌合與南越的關系,派人到真定修治和祭祀趙佗的祖墳,求訪和存問趙佗的近親,分別給予尊官和厚賜。公元前179年,再次派陸賈出使南越,并帶去文帝給趙佗的詔書和禮物,希望和趙佗“分棄前患”,重新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趙佗也改變了與漢朝分庭抗禮的態(tài)度,下令取消帝制,復原南越王號,對漢朝“愿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終孝景帝之世,趙佗守約不移,“稱臣,使人朝請”。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4年)卒,壽年百歲。

和任囂相比,趙佗作品傳世相對較多。早在為秦戍守南越之際,趙佗就曾上書秦始皇,“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史記·淮南王列傳》)。《上始皇帝書》原文不傳。

中原陳勝吳廣起義后,根據(jù)任囂規(guī)劃,趙佗疾移檄橫浦、陽山、惶溪守關將吏:

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

(《史記·南越王尉佗傳》《漢書·兩粵傳》)

呂后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佗曰: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并王之,自為功也。

(《史記·南越王尉佗傳》《漢書·兩粵傳》)

漢文帝時,趙佗下令國中:

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并世?;实郏t天子也,自今以后,去帝制黃屋左纛。

(《史記·南越王尉佗傳》,又見《漢書·兩粵傳》,“以后”作“以來”。)

并上書文帝:

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故粵吏也,高皇帝幸賜臣佗璽,以為南越王,使為外臣,時內貢職。孝惠皇帝即位,義不忍絕,所以賜老夫者厚甚。高后自臨用事,近細士,信饞臣,別異蠻夷,出令曰:“毋予蠻夷外越金鐵田器;馬牛羊即予,予牲,毋予牝。老夫處辟,馬、牛、羊齒已長,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內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輩,上書謝過,皆不反。又風聞老夫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吏相與議曰:“今內不得振于漢,外亡以自高異。”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敢有害于天下也。高皇后聞之大怒,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竊疑長沙王饞臣,故敢發(fā)兵以伐其邊。且南方卑濕,蠻夷中西有西甌,其中半羸,南面稱王;東有閩越,其眾數(shù)千人,亦稱王;西北有長沙,其半蠻夷,亦稱王。老夫故敢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老夫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shù)千萬里,帶甲百萬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漢,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處粵四十九年,于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今陛下哀憐,復故號,通使?jié)h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謹北面因使者獻白璧一雙,翠鳥千,犀角十,紫貝五百,桂橐一器,生翠四十雙,孔雀二雙,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漢書·兩粵傳》,又《史記·南越王尉佗傳》載此書,僅九十二字。)

據(jù)《上文帝書》可知,趙佗僅在呂后執(zhí)政時期最少有三次上書朝廷,這三次上書今不傳。趙佗作品主要是疏牘文。受秦朝法令嚴謹文風的影響,趙佗的《移檄告橫浦、陽山、煌溪關》《下令國中》主題明確,要言不煩,語氣峻急,顯示了秦代將吏嫻熟文書的基本素質。他的《上文帝書》則曲盡委婉,首先剖白自己“妄竊帝號”的苦衷,然后表白自己一心事漢的忠心,最后以貢獻南越珍物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心。奏疏講究“以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劉勰《文心雕龍·奏啟》)。《上文帝書》有敘有述,頌功德,斥奸佞,表忠心,剴切明白,曉暢通達。語言以少總多,要言不煩,易見易曉。文中趙佗自稱“老夫”,謙謹中不失尊嚴。行文中既時時緊扣歸附漢廷這一中心,同時又不經(jīng)意帶出自己“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shù)千萬里,帶甲百萬有余”之威,柔中帶剛,進退有度。其中“老夫處粵四十九年,于今抱孫焉”,看似閑言,卻又為整篇奏疏平添了感情色彩。《漢書·文帝紀》言漢文帝“專務以德化民”,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幾杖。趙佗言自己“抱孫”,實想動之以情,獲得文帝的“哀憐”?!渡衔牡蹠返臄⑹鲱H具條理,文辭簡約精當,辨析疏通,講究策略,以情動人,更為這篇奏疏增加了文學意味。屈大均盛贊趙佗文章:“南越文章,以尉陀為始。所上漢文帝書,辭甚醇雅?!?sup>

趙佗建立南越政權的初期是以“中國人相輔”,“以其黨為假守”,完全依靠中原漢人來進行統(tǒng)治。但這只能是權宜之計,長期下去就會與越人首領發(fā)生利害沖突,這對南越政權無疑是一種潛在威脅。趙佗很清楚這種局勢,所以在穩(wěn)定自己根基以后,便注意吸收當?shù)赜型脑饺耸最I到南越王國的中央來,參加政權管理。呂嘉是“越人之雄”(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一七),頗得嶺南越人的信賴,趙佗就任用他為南越王國的丞相,直接參與處理王國大事。呂嘉之弟也被封為將軍,呂嘉宗族中“為長吏者七十余人”(《史記·南越列傳》)。此外,南越王室吸收了許多其他越人在軍隊或政權中擔任官職,例如鄭嚴、田甲、何遣、都稽(一作孫都)、桂林監(jiān)居翁、甌雒佐將黃同、膫侯畢取、揭陽縣令史定等人,都是見于《史記》或《漢書》中的擔任南越國官職的越人,未見于史書的還不知有多少。作為秦軍將吏,趙佗雖然思想通達,但在很多治國理念上沿襲了秦帝國。如在職官制度上,可以考見的南越國官職名稱丞相、中尉、御史,軍隊中的將、左將、校尉,地方官員的侯、王、假守、郡監(jiān)、嗇夫等官員,都見于秦朝官職。秦代教育以吏為師,選官重視實際能力,要求官吏通曉法律,能夠熟練運用文字。南越國選官因循秦代做法,所以和趙佗一樣,越王國的官吏大多重視文字的實際功用。我們從趙佗之孫趙胡和南越國丞相呂嘉留下的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南越國文學的這一特點。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國勢有所增強的閩粵國發(fā)兵越過南越和閩越邊界的蒲葵關,攻打南越國。剛剛即位的南越國第二代南越王趙胡上書漢武帝:“兩粵俱為藩臣,毋擅興兵相攻擊。今東粵擅興兵侵臣,臣不敢興兵,唯天子詔?!保ā妒酚洝つ显酵跷举鳌贰稘h書·兩粵傳》)這篇奏疏很短,缺少當時內地一般奏疏鋪張渲染、漸趨駢偶的特色,但卻具有秦代法律文書的要言不煩、嚴整精當?shù)奶攸c。

趙胡死后,其子嬰齊繼位。嬰齊死,其子趙興繼位。嬰齊曾在長安宿衛(wèi),娶邯鄲樛氏女為妻,生下趙興。趙興繼立,漢史前來宣諭,趙興和樛氏盛情款待,并致書漢武帝,“請內比諸侯,三歲以朝,除邊關”。漢武帝批準趙興的請求,命漢使留下,借以鎮(zhèn)撫南越。呂嘉是南越三代丞相,極力反對和漢朝通好,乘趙興準備入朝放松戒備的時機,發(fā)動了叛亂,盡殺趙興、樛氏和漢使,另立嬰齊長子的越人妻子所生的趙建德為南越王,并下令國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國人也。又與使者亂,專欲內屬,盡持先王寶器,入獻天子以自媚,多從人行至長安,虜賣以為僮仆。取自脫一時之利,無顧趙氏社稷為萬世慮計之意?!保ā妒酚洝つ显酵跷举鳌贰稘h書·兩粵傳》)雖然呂嘉的叛亂違背了南越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破壞了南越與漢朝建立已久的良好關系,叛亂不得人心,但就《下令國中》的行文來說,敘述剴切,曉暢通達,將自己立意反叛的理由講得很充分,理直氣壯,氣盛言宜。趙佗因循秦代“以吏為師”和選官制度,使得南越國流傳至今的文字大都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雖然缺乏文學意味,但其對文字的嫻熟應用卻是毋庸置疑的。

第四節(jié) 漢廷針對趙佗的詔書與說辭

秦始皇設置三郡,嶺南正式成為中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嶺南與中原文書來往頻繁。南越國時期,一些頗具文學才華的漢使頻繁出使嶺南,中央政府也多次以詔書形式與南越國進行溝通協(xié)商。中原送達嶺南的文書和詔書是研究嶺南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嶺南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出使南越的文學家更為嶺南文學添上了華美的一章。

漢高祖劉邦定鼎中原后,一時無力南顧,對趙佗割據(jù)政權,只好采取以綏撫為主的政策,正式下詔,冊封趙佗為南越王,其詔書曰:

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

(《漢書·高帝紀》下)

唐代詩人章碣有《焚書坑》一詩:“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對于儒家經(jīng)典《詩》《書》,劉邦、項羽的確不屑去讀。陸賈常常在劉邦面前說稱《詩》《書》,劉邦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保ā妒酚洝り戀Z列傳》)劉邦不喜歡讀書人,曾經(jīng)當眾拿下儒生的儒冠,往里面撒尿。項羽少時,叔父項梁教其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去。對叔父說:“書,足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表椓航桃员?,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但劉邦、項羽都并非目不識丁。劉邦“及壯,試為吏,為灑水亭長”(《史記·高祖本紀》)。按照秦代選官的條件,想步入仕途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至少要熟諳法律和文字的運用。項梁教項羽學書識字,目的也是試圖將項羽培養(yǎng)成一個秦代官吏。劉邦、項羽都曾有孤篇橫絕的詩歌傳世。公元前195年,劉邦平黥布還過沛縣,召集故人飲酒,躊躇滿志,親自擊筑為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鼻皟删湓姎馄呛缐?,雄邁飛揚,充分表現(xiàn)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滿,意氣風發(fā)的氣概。后一句詩表達了劉邦要鞏固他的統(tǒng)治,急需招攬人才的心情。據(jù)《史記》記載,劉邦唱此歌時,“泣下數(shù)行”,可見他情緒十分激動。項羽垓下被圍,窮途末路,慨然為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整首歌詞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跡。劉邦、項羽流傳后世的文學作品雖然很少,就文學才能來說,絕非僅僅是“書,足以記姓名而已”。

《立趙佗為南粵王詔》屬于文書一類,是劉邦認真分析天下形勢后作出的理性判斷,文體的實用功能決定了這篇詔書不可能具有為文設情的特點,但就文章的簡潔明晰、要言不煩來說,卻沿襲了秦代律令頗具條理、文辭簡約、嚴整精當?shù)囊回烇L格。其實,劉邦這一詔書在寫作時也是頗費心思的。在立趙佗為南越王之前,詔書先歷數(shù)趙佗的功績,“佗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劉邦儼然以皇帝自居,然考慮到封趙佗為南越王實屬迫不得已,詔書雖然采取了固定的成熟的格式,但對趙佗功績的歷數(shù),卻帶有安撫的性質??梢姡读②w佗為南粵王詔》盡管是篇詔書,行文嚴整反映了劉邦訓練有素的秦吏素質,但也在嚴肅的行文背后展示了劉邦的文學才能。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使陸賈赍詔書賜趙佗印,正式冊封趙佗為南越王。

陸賈是西漢初期唯一跟隨高祖平定天下而有文章傳世的人,也是漢代在賈誼、晁錯之前出現(xiàn)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出身平民,以客從髙祖定天下,官至太中大夫,一生跨戰(zhàn)國、秦、漢三代,仕高、惠、文三帝,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于一身,在漢初的布衣將相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對漢初政治、思想、文學的走向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其文名在后世廣為流傳,并且數(shù)與著名文學家為后人相提并論。東漢王充《論衡·書解》曰:“漢世文章之徒,陸賈、司馬遷、劉子政、揚子云,其材能若奇,其稱不由人?!庇帧墩摵狻こ妗吩疲骸叭舴蜿戀Z、董仲舒論說世事,由意而出,不假取于外,然而淺露易見,觀讀之者猶曰傳記?!卑喙獭洞鹳e戲》亦云:“近者陸子優(yōu)游,《新語》以興;董生下帷,發(fā)藻儒林;劉向司籍,辨章舊聞;揚雄覃思,《法言》、《太玄》。皆及時君之門闈,究先圣之壺奧,婆娑乎術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以全其質而發(fā)其文,用納乎圣德,烈炳乎后人,斯非亞與!”

陸賈的生卒年月史籍所載不詳,今人考證約生于楚考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40年),卒于漢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陸賈的主要活動集中在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到漢文帝初期。陸賈曾師事浮丘伯,習《詩》《書》《春秋三傳》等儒家經(jīng)典,為荀卿的二傳弟子,年輕時就有較高的經(jīng)學素養(yǎng)?!尔}鐵論·毀學》云:“李斯與包邱子俱事荀卿?!卑褡蛹锤∏癫!稘h書·楚元王傳》亦稱“(元王)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詩》于伏邱伯。伯者,孫卿門人也?!标戀Z在《新語·資質》中贊曰:“鮑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趙高也,然伏隱于蒿廬之下,而不祿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滨U丘即包邱子。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認為:“(陸)賈著《新語》在申公卒業(yè)之前,伏邱尚未甚老,賈之年輩當亦與相上下,而賈極口稱之,形于奏進之篇。其意蓋欲以此當薦書,則其學出于伏邱伯,尤有明證?!?sup>蓋荀卿適楚,因家蘭陵。陸賈,楚人也,與浮丘伯同時相善,因而聞風相悅,私淑相聞,這是意料中事?!缎抡Z》一書中有不少可與《荀子》印證之處。陸賈早年的這些學術積淀為其以后在漢初思想學術方面作出杰出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群雄蜂起抗秦之時,陸賈以“客”的身份追隨劉邦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他學識淵博,長于謀略,善于外交,嫻于辭令,居高祖左右,常以說客身份出使諸侯,功績卓著。史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反秦戰(zhàn)爭期間,劉邦為了先于項羽入主關中,“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秦將果欲連和,于是秦軍設防懈怠,士氣大減,漢軍突然偷襲,大破武關。陸賈也在劉邦義軍中嶄露頭角,成為劉邦重要的親隨謀士之一。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時期,陸賈游說項羽,請其釋放被扣為人質的劉邦之父太公和呂后,未果。(《漢書·高帝紀》)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陸賈出使南越:

陸賈至,趙佗魋結箕踞見賈。陸賈說趙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夫秦失其正,諸侯豪桀并起,唯漢王先入關,據(jù)咸陽。項籍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矣,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也聞君王王南越,而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倔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君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即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于是佗乃蹶然起坐,謝賈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币騿栙Z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賈曰:“王似賢也?!睆蛦枺骸拔沂肱c皇帝賢?”賈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千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如漢一郡,王何乃比于漢!”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說賈,留與飲數(shù)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聞所不聞?!辟n賈橐中裝直千金,它送亦千金。

(《漢書·陸賈傳》)

《史記·陸賈列傳》說陸賈“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陸賈常常在劉邦面前說稱《詩》《書》,劉邦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馬上反駁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劉邦雖然不高興,但臉上有慚色,于是讓陸賈條奏秦亡原因,“賈凡著十二篇。每奏以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稱其書曰《新語》”。(《漢書·陸賈傳》)關于《新語》一書,司馬遷評價說:“余讀陸生《新語》書十二篇,固當世之辯士?!保ā妒酚洝り戀Z列傳》)對于陸賈的辯才,后人往往不吝美詞。揚雄《法言·淵騫》曰:“言辭,婁敬、陸賈?!薄稘h書·刑法志》則曰:“漢興,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寬仁之厚,總攬英雄,以誅秦、項。任蕭、曹之文,用良、平之謀,騁陸、酈之辯,明叔孫通之儀,文武相配,大略舉焉。”又《漢書·陸賈傳贊》云:“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社稷,身名俱榮,其最優(yōu)乎!”元人胡助《陸賈贊》則謂:“乃公天下,馬上得之,每奏《新語》,輒為解頤??v橫余風,游說奇術,臣服尉佗,交歡平、勃。”諸家之評非為虛語。

劉邦擊敗項羽以后,派陸賈前去封趙佗為南越王,希望趙佗臣服于漢朝,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應該看到,陸賈代表劉邦,挾戰(zhàn)勝項羽之威而來,趙佗明顯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力對抗?jié)h朝兵威,但在心理上,對于是否應該爽快地臣服漢朝,應該還是比較復雜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在高后等朝的表現(xiàn)看出)。秦失天下,群雄競逐,按當時的身價、地位來看,劉邦可能還遠遠不如他趙佗。現(xiàn)在漢朝與南越并沒有在軍事上較量過,僅僅憑借一紙詔書、一個使者就想讓我俯首稱臣,未免太過美好了吧?出于這種心理,趙佗決定先給使者一個下馬威,打壓一下他的氣勢,看看朝廷使者的才能,以便做出下一步的決定。“賈至,尉佗魋結箕踞見賈”,這就是說趙佗一點禮節(jié)都不講,既不整理儀容,也不正坐待客,不過是隨隨便便地問了一句:“你來找我有什么事嗎?”這種姿態(tài)對于陸賈當然是個很嚴峻的考驗。顯然,如果趙佗不肯接受漢朝的賜封,很可能馬上就是雙方兵戎相見的局面,這樣一來,身為使者的他就算不被砍頭,言語羞辱甚至皮肉之苦恐怕是在所難免了。念雖及此,陸賈表面卻絲毫不動聲色,反而是嚴詞厲色地指出了漢朝與南越實力上的強弱懸殊,一下子就揭開了尉佗色厲內荏的面具,迫使趙佗改顏謝罪。占盡上風之后,當趙佗問及他與蕭何、曹參、韓信等人誰更高明時,陸賈適時適當?shù)鼗卮穑骸巴跛瀑t也?!奔刃⌒〉貪M足了趙佗的虛榮之心,又沒有留下日后給蕭、曹、韓等人心生不快的話柄。區(qū)區(qū)四個字,充分展現(xiàn)了陸賈的玲瓏心竅和言辭藝術。趙佗得隴望蜀,接著拿自己和劉邦進行比較,陸賈自然知道這時絲毫含糊不得,一來他深知自己在南越的言論很顯然會馬上傳到劉邦耳中,二來他看出趙佗已經(jīng)決心歸漢,于是他在言辭上絲毫不給趙佗面子,先是大大地吹捧了劉邦一番,末尾一句“王何乃比于漢!”趙佗歸漢主意既然已經(jīng)下定,當然也沒有必要再去與劉邦爭什么口舌上的高低,一笑解嘲以后,對陸賈十分欣賞,“留與飲數(shù)月”,賞賜千金,賓主盡歡而去。陸賈不辱使命,“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保ā稘h書·陸賈傳》)。差使辦得如此圓滿,同時讓兩個梟雄尉佗、劉邦滿心歡暢,充分展現(xiàn)了陸賈的膽識與智慧。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著錄戰(zhàn)國至西漢辭賦,在屈原賦之屬后面赫然列有陸賈賦之屬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其中,陸賈賦三篇置于漢賦起首,儼然為后來者之初祖。陸氏三賦今雖亡佚,但其導先路之功不言自明?!段男牡颀垺ぴ徺x》曰:“秦世不文,頗有雜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又《文心雕龍·才略》云:“漢室陸賈,首發(fā)奇采,賦《孟春》而進《新語》,其辯之富矣?!庇纱丝梢酝茢啵戀Z賦應以說辭為宗,與縱橫家之言頗為相似。《漢書·揚雄傳》載《解嘲》曰:“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矩衍,竟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于正,然覽者已過矣。”又《漢書·司馬相如傳贊》載揚雄之言云:“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睋P雄賦是列于陸賈賦之屬的,陸賦雖佚,然由雄賦特點可推知,陸賦語言亦極盡麗靡之詞。作為漢初一位“首發(fā)奇采”的作家,陸賈既擅長撰賦,那么他在創(chuàng)作其他文體的作品時,自然而然會將辭賦的創(chuàng)作技巧移植過去,從而使得他種文體呈現(xiàn)出濃郁的賦化氣息。即以《新語》來說,其賦化傾向就表現(xiàn)得極其顯著。如《資質》論及人之遇與不遇的問題,文章以“質美者以通為貴,才良者以顯為能”起始,開宗明義,說明德才兼?zhèn)渲吮仨氂龅矫髦鞑拍苁┱蛊洳环膊湃A,否則恐將埋沒一生。繼以楩柟、豫章等樹木的不同境遇作比,由物及人,大肆鋪陳藻采,鋪張揚厲,寓意精深。其文云:“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產于溪谷之傍,立則為大山眾木之宗,仆則為萬事之用,浮于山水之流,出于冥冥之野,因江、河之道,而達于京師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精悍直理,密致博通,蟲蝎不能穿,水濕不能傷,在高柔軟,入地堅強,無膏澤而光潤生,不刻畫而文章成,上為帝王之御物,下則賜公卿,庶賤而得以備器械;閉絕以關梁,及溢于山阪之阻,隔于九阬之隄,仆于嵬崔之山,頓于冥冥之溪,樹蒙蘢蔓延而無間,石崔鬼嶄巖而不開,廣者無舟車之通,狹者無步擔之蹊,商賈所不至,工匠所不窺,知者所不見,見者所不知,功棄而德亡,腐朽而枯傷,轉于百仞之壑,惕然而獨僵,當斯之時,不如道傍之枯楊?!弊髡咭悦居髻t才,一顯一隱,兩種不同境況導致完全不同的結局,言近旨遠,發(fā)人深思。此節(jié)文字藻采富麗,聲韻調諧,頗見作者雕飾之功。從句式來看,有對偶句,有排比句,長短相間,不拘一格,文氣暢通,氣勢充溢,如水之浩蕩,急流直下,有戰(zhàn)國縱橫家之遺風。今人姜書閣評價說:“陸賈《新語》,實全用駢用韻,無異于賦,……也有敷衍鋪陳,引喻譬況,富麗浩蕩之章?!?sup>《新語》氣勢浩蕩之文風無疑與陸賈長于辯辭相表里。因為在陸賈看來,秦“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弊病甚大?!扒厥蓟试O刑罰,為車裂之誅……事逾煩而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保戀Z《新語·無為》)故而在言辭上陸賈頗具戰(zhàn)國策士之風。此一特點不但體現(xiàn)在他的《新語》一書中,對于我們理解陸賈出使南越的說辭亦具有幫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