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回憶錄
一 印贈驗方新編
余二十余歲時,在新加坡見友人珍藏一本藥書,名曰《驗方新編》,云某友贈送,無處可買。其時上海書局尚未印售。書內(nèi)注云,版存日本橫檳中華會館,任人印送。據(jù)友人所言及余自己經(jīng)驗,其方頗有應效,故余甚為注意。竊念吾閩鄉(xiāng)村常乏醫(yī)生,若每村有此書一本,裨益不少。乃備款托香港友人匯往日本定印,每本三角,前后數(shù)次,共印六七千本。書面標明“同安集美陳家奉送”。最后一次定印五千本。其時余適回梓,約半年之久,尚未寄到。余及港友屢函日本該會館查問。據(jù)復久已寄出,迨后港友查悉,該書在日本托出口商店代寄,該店寄時適倒閉,致失手續(xù)。運到香港日久,無主向領,致被船棧拍賣,料該書必散在廣東矣。其后多次與該會館交涉無效,不但不肯認錯,且完全不負責任,由是不能繼續(xù)印送,不勝遺憾之至。
二 登報征求良方
自該幫藥書被誤后,與該會館遂絕來往,由是有懷莫展。過后多年乃思向上海書局定印,并擬廣集國內(nèi)及南洋經(jīng)驗良方,以增補該書之不足。不但余義務印送,而公開與印刷家售賣,亦可推廣。故不惜報費,在天津、北平、漢口、鄭州、南昌、長沙、濟南、安慶、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廈門、香港、廣州、梧州、汕頭,及南洋各大埠,登報日廣求云,“凡存有經(jīng)驗良方,乞勿居奇守秘,請惠示濟眾,將藥方及住址寫明寄交余商店或報館代轉”。并言“予系要印送而非圖利,凡有惠寄者待印就時當贈送一本”。月余之間,中外惠寄者千余方。編輯既就,擬托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印。
三 世界書局代印醫(yī)書
新方編竣未寄,適上海世界書局派代表來洋招股,乃向其定印二萬本,國幣五千元。將新征各方抄一份,及驗方新編一本,備交該局代表帶去。數(shù)月后如數(shù)印就。除分送諸贈方者及余國內(nèi)諸分行取去贈送外,約存一萬本。以半數(shù)在閩省分送,半數(shù)寄來南洋應各處需求,已存無幾。后接廈門某君來函云:“前日寄贈某方,其中某味藥只重二錢,而所印書作二兩,關系至重,請查誰錯”。余乃急查原方單及書稿均為二錢,始知系世界書局印錯。乃請人將全書查對,又覺印錯不少,事關人命,抱憾無似。雖欲收回,然分散各處無法辦到。即向世界書局嚴重交涉,只有認錯而已;若認真計較,或需興訟公堂,亦非余所愿,由是該書遂復失意停頓也。
四 自印醫(yī)書未遂
余原擬定印二萬本,后以閩省各鄉(xiāng)村如分發(fā)普及,須再印若干本,計全省作二萬五千鄉(xiāng),小鄉(xiāng)一本,大鄉(xiāng)二三本,五六萬本便可普贈,費款僅一萬余元。不圖前為日本中華會館運寄失誤,而后復為世界書局印錯所沮,使余志愿末達。然終不能去懷,乃思重編自印。遂雇一略知醫(yī)學之人及一書記,專工將新舊方斟酌校對,歷經(jīng)數(shù)月全書修正。交本廠印刷部經(jīng)理陳輝煌君付印。乃挨延日久,及至余有限公司收盤,印刷部被南益購去,而所編書稿陳君竟失于保存,增余無限遺憾。再后戰(zhàn)事發(fā)生更無暇計及,戰(zhàn)后力能辦到者,決重行登報征求編印以遂宿愿也。
五 與滿清脫離
余年三十七歲,即民國光復前一年春,剪去辮發(fā),與滿清脫離關系。是年新加坡道南學校舉余任總理。其時校中理事三十余人,后來改理事為校董,總理曰董事長。向黃仲涵捐款一萬余元,購置校址。余乃提倡向閩僑募捐四萬余元,建筑新校舍。其時國內(nèi)學制雖已改革十余年,而南洋學校寥寥可數(shù),新加坡只有廣幫之養(yǎng)正學校,閩幫之道南學校,潮幫之端蒙學校,客幫之啟發(fā)學校,瓊幫之育英學校而已。女學校僅有廣幫一校,余均未有。時社會甚幼稚,僑民只迷信鬼神,愛國觀念、公益觀念均甚形薄弱。
六 閩省光復與南洋華僑
我國舊歷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新歷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民國光復。時閩省于近日間亦聞光復,其時中外消息尚乏靈敏,唯新加坡路透電有傳報。住坡閩僑乃在天福宮福建會館開會,組織保安會,舉余為正會長,籌款救濟閩省及維持治安。即發(fā)電福州問黃乃裳君:“閩省是否光復?都督何人?此間已成立保安會,籌款救濟,復?!痹饺拯S君回電云:“全省光復,都督孫道仁,需款急,請速匯。”即匯去國幣二萬元,并電云:“廈泉漳素多匪,乞維持治安,款可續(xù)匯?!痹饺諏O都督回電云:“款收,漳泉已派某大員負責安全,請再匯巨款以應急需,至感?!痹掠嘀g,計匯去二十余萬元。蓋光復初,庫空如洗,民心動搖,二萬元收后,立即宣傳“南洋新加坡匯來二十萬元,尚有百萬元可接續(xù)匯到”云云。由是民氣更形興奮,各處地方安定如常。至全省光復,只福州小有糾紛,立即平息,死傷甚寡。時南洋華僑愛國風氣未開,故他埠閩僑未有響應捐匯。孫中山先生自歐洲回國,途經(jīng)新加坡將赴上海,曾言到國內(nèi)時如私人需款可否幫助,余許籌五萬元。其后來電告予,將赴南京需費,予即如數(shù)匯交。
七 創(chuàng)辦集美小學校
民國光復后余熱誠內(nèi)向,思欲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愧無其他才能參加政務或公共事業(yè),只有自量綿力,回到家鄉(xiāng)集美社創(chuàng)辦小學校,及經(jīng)營海產(chǎn)罐頭蠔廠。故就新加坡籌備全副機器,并向日本聘一海產(chǎn)技師,民國元年秋回梓經(jīng)營罐頭廠,數(shù)月無效(見附錄)。集美社始祖自河南光州固始縣移來,已歷二十余世,男女兩千余人,無別姓雜居,分六七房。各房辦一私塾,男生一二十人,女子不得入學。各房分為兩派,二十年前屢次械斗,死傷數(shù)十人,意見甚深。茲欲創(chuàng)辦小學校,必須合鄉(xiāng)一致合作,將各房私塾停罷。幸各房長聽余勸告,于民國二年春所有子弟概入集美小學校,校舍暫假大祠堂及附近房祠堂開幕。學生一百五六十名,分五級,應聘校長教員七人,而同安全縣師資連簡易科畢業(yè)者僅有四人,一人改從商業(yè),尚余三人,乃聘來兩人。查同安全縣人口二十余萬人,只有縣立小學一校,學生百余名,私立四校,學生三百余名,連集美共六校,學生不上七百名。師資既缺,學生亦少,成績更不足言矣。
八 縣立小學校之腐化
余此次出洋十余年,對本省改革教育事,成績?nèi)绾味嗖恢?,及回梓辦學,始悉教育不振之原因。如同安縣立小學校,學生一百余名,十余年未有一班畢業(yè)生。其原因為權操縣長,由彼委一紳士任校長,教員學生全由該紳招來,若更動新縣長,則別委他派紳士為校長,全校更動,教員學生均散去。十年余間縣長更動許多次,而該校逐次隨之改組,故未有一班畢業(yè)。學制改革初期,以縣立小學為模范領導全縣,乃自身如斯腐化,不但無畢業(yè)生可升師范中學,且影響全縣小學校成績,其貽誤可勝言耶!
九 閩垣師范學校
同安師資缺乏,聞他縣亦多如是。而全省師范學校只福州一校,辦十余年,在校學生三百余名,經(jīng)費充裕,閩南學生甚難參加。漳州雖有一校,甫辦末久,經(jīng)費困乏,學生僅百多人,成績鮮聞。余乃往福州查問師校成績,及閩南學生如何難入。乃知自來腐敗,迄今仍舊。該校自學制改革時,設立已十二年,學生常三百余名,學膳宿等費均免,獎勵學生優(yōu)厚,未畢業(yè)時聲譽崇隆,似前清秀才風度,四年畢業(yè)后,約當舉人資格。由是求學者爭先恐后,每年招生二班八十名,多不公開招考,蓋官僚教師及城內(nèi)富人豪紳之子弟,早已登記占滿,閩南人焉能參加。所收學生既無執(zhí)教鞭之志愿,又非考選合格,程度難免參差,學業(yè)勤惰更所不計,只求畢業(yè)文憑到手,誰肯充任月薪二三十元之教師。故閩北雖有此校,而小學教師仍形缺乏。即使每年七八十人肯出任教師,亦是杯水車薪,況其中多屬膏粱子弟,教職非其所愿。不知小學教師一職,唯有貧寒子弟考選后經(jīng)過相當訓練,方能收得效果。乃當局違背此旨,師資安得不缺乏。學制改革已十余年,以前之舊學先生日減,鄉(xiāng)村私塾大半停歇,新學師校則腐敗如此,吾閩教育前程奚堪設想!余常到諸鄉(xiāng)村,見十余歲兒童成群游戲,多有裸體者,幾將回復上古野蠻狀態(tài),觸目心驚,弗能自已。默念待力能辦到,當先辦師范學校,收閩南貧寒子弟才志相當者,加以訓練,以挽救本省教育之頹風。
一〇 填池為校址
余自省垣福州回梓里后,決意建筑集美小學校舍。然集美鄉(xiāng)住宅稠密,乏地可建,且地形為半島,三面環(huán)海,田園收獲不足供二個月糧食,村外公私墳墓如鱗,加以風水迷信甚深,雖欲建于村外亦不可得。幸余住宅前村外之西有大魚池一口,面積數(shù)十畝,系昔從海灘圍堤而成。乃以二千元向各股主收買,做集美校業(yè)。從池之四圍開深溝,將泥土移填池中,做校址及操場,高五六尺,俾池水漲時,免被侵及。即鳩工建筑校舍,可容學生七班,及其他應需各室。夏間完竣,全校移入。
一一 籌賑天津水災
民國四年天津水災,新加坡華僑籌款救濟,開游藝會及募捐,舉余為主席,計募二十余萬元。此為華僑開始不分南北畛域,及對祖國義賑破天荒之成績,乃光復后民氣進步之效果。回憶光復前數(shù)年,新加坡閩僑初擬辦一小學校,在天福宮開會,資本家及富商多到,議捐開辦費及基金,諸富僑咸都躊躇互相推諉,觀望不前。有普通店東謝君有祥自動倡捐一千元,大眾多仰其慷慨,蓋自來捐助公益義風未振,許時之一千元不亞現(xiàn)在萬元。于是資本家及富商不得不跟同認捐,最多者二千元,先后共籌三萬余元,該校即道南學校也。民國光復之年,余任董事長,做第二次募捐建筑新校舍,籌四萬余元,遂成立今之校舍。
一二 創(chuàng)辦集美師范及中學
民國二年秋余復南來。不久歐洲戰(zhàn)事發(fā)生,余因租輪船及購置輪船,并因黃梨廠樹膠廠頗有所獲,故決意創(chuàng)辦師范及中學等。民國六年春商遣舍弟敬賢回梓,負責建筑校舍,并函托上海江蘇第二師范校長代聘全校校長教職員等。定期新春開課,師范生三班,中學生二班。至課室校址,則從魚池地小學校舍后方及左右起蓋,禮堂膳廳宿舍操場等,購魚池后田地,填筑興建。自此之后,所有以前風水迷信,及居奇阻撓各事概已消泯。凡學校所需地皮,比通常地價加倍給還,公私墳墓亦然,且酌貼遷移等費。故初時校舍多建在低田卑地,而后來則概在坡上。東與集美鄉(xiāng)村毗連,西與岑頭郭厝二村相近,北多田地尚可擴充,南雖有坡地,然臨海,不宜建筑,恐礙觀瞻。
一三 師范生按縣分配
集美師中學校初辦時,收師范生三班,中學生二班,中學生只交膳費,學宿費均免,師范生膳費亦免,各生不拘師中,所需被席蚊帳,概由校中供備,以資一律。至新招師范生,因鑒于福州省立師校偏弊,故力思改革,以期普遍。又恐殷實子弟志愿有乖,畢業(yè)后不肯服務教職。乃函告閩南卅余縣勸學所長,請于每一大縣代招選貧寒學生五六人,小縣三四人,共一百廿余人,并煩注意人選,詳填履歷,到校時加以復試,凡違背定章或不及格者決不收容。經(jīng)如此嚴格取締,故各縣選來諸生大都相當不錯。再后逐期招師范生仍依此例,數(shù)年后已無須防弊,始取消此規(guī)例。至南洋華僑小學畢業(yè)生,如有志回國升入中學者,則由新加坡本店予以介紹函,概行收納,到校時如考試未及格者,則另設補習班以教之。此為優(yōu)待華僑派遣子弟回國而設,此例永存不廢。
一四 集校第一次更動
余既鑒于閩南師資缺乏,而中等教師想更困難,且素居南洋,與閩省教育界絕不相識。茲欲辦師范中學,需用校長教師多位,不得不托人由外省聘來。素聞江蘇學校發(fā)達,教育稱最,南洋小學教師多向該省覓聘,如本坡道南學校教員,亦由上海聘來。乃往詢道南某教師,彼由何處何校出身,答上海江蘇第二師范學校。余即修函托該校校長代聘校長及教職員,準民七春開幕,蒙復函接受,即派籌備員來集美籌備一切。開學后覺教師多不合格,辦理上亦多失妥。緣與集美小校十數(shù)教師比較,優(yōu)劣易知,幸立約僅試辦半年耳。
一五 集校第二次更動
民七年夏初舍弟不得已親往上海別聘校長,其他教職員亦由該校長負責聘委,準秋間來校接辦。秋季開學后,冬初接舍弟函云,“新校長及教師比前好些,但教師尚有缺點。校長自承認倉促托人聘來,故有此失,待年假伊回上海親自選聘”云云。余則認為不妥,復函舍弟云:“聘請教師非同市上購物,可以到時。選擇校長若能用人必及早行函往聘相知,如腦中乏此相識者,則函托知友介紹,非充分時間不可。況年終時稍好教師設有更動,早被他人聘定,決無待價而沽之理,希告知之?!卞试滦iL回來,云好教師難覓,并通知暑假辭職,囑我及早別聘校長等情。
一六 師范中學師資之困難
余接舍弟函告后,適黃炎培先生南來,不日將回上海。黃君為江蘇教育會副會長,在教育界鼎鼎有名,曾辦一職業(yè)學校,余認捐一萬元,故頗相知。教育事業(yè)為彼最注意之任務,南來視察原非他事,余故將集美學校經(jīng)過詳情面告,且告以欲急進擴大規(guī)模,求其代聘校長教職員,承蒙許諾。余又告以再后兩三月將回梓里。黃君約到廈門時可電知,彼或親來集美參觀。余又致函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查詢“本學期貴校閩省籍有何科畢業(yè)生若干人,肯來集美服務否?”蒙復知有五人。五月間余回梓立電知黃君,黃君招同學友陸君來見,云校長未聘,教師聘定二人。而集美已定六月一日放假,相距只數(shù)天,全校教職員大都辭退,秋季又擬再招新生三班,統(tǒng)算全校教職員須四十余人。余不免情急,乃轉商黃君,校長仍托彼代聘,其他教職員可就地盡量聘請。黃君贊成之,于是將舊教師選留二十余人,并電北平聘請五人,又托人就本省內(nèi)再聘數(shù)人,尚缺六七人,即電上海黃君訪聘,八月杪開課,黃君僅聘到一校長及教師五人耳。
一七 集校第三次更動
新校長為浙江人,系北京高師畢業(yè),曾留學日本,原籍泉州,故能說泉州話。到校后余告以“現(xiàn)尚缺教師數(shù)人,新春擬續(xù)招新生兩三班,省內(nèi)教師已乏,請于省外預早謀聘”。迨將近年終,余訝其無何表示,復提兩次亦無確息。不得已乃托人代覓數(shù)人,由校長聘來者僅兩人而已。余見彼才干庸常,辦理校內(nèi)事無何可取,對外聘請教師又短絀,此種人才若任一小規(guī)模學校或可維持,若集美學校日在進展,絕非彼所能辦。余由是憂慮焦灼,不可言喻,蓋未及兩年已三易校長,外間難免譏評,而不知當局負責苦衷。但雖焦慮縈懷,亦未便輕向人言,再覓校長既無相知人才,屢屢更動又恐不合輿論,唯含忍靜待而已。乃至春末,彼竟來函云至本學期終愿辭職,其原因為頃間與國文主任發(fā)生劇烈爭詬,意見既深,難以共事,余復函婉勸而不挽留也。
一八 集校安定
由上述經(jīng)驗,漸覺集美校長從外省聘來實屬錯誤。蓋校長既用外省人,教師亦當由外省聘來,本省雖有良教師,校長亦不能聘用,從外省覓聘許多教師,又甚覺困難。好教師多不肯離鄉(xiāng)井,間有愿來者,多不待期終回去。原因多端,或思戀家鄉(xiāng),或被舊?;蚰感:姶叻?,此為兩年來常有經(jīng)驗。故雖誠摯如黃炎培先生,亦愛莫能助。余既明白了解此弊,今后絕不復向外省求聘校長。擬待本省有相當人才,然后慎重聘請,否則雖暫時虛位,亦屬無妨。故秋季仍添招新生積極籌備,并托人于省內(nèi)外預聘教師,新校長雖未聘,余心頗寬舒無甚焦慮。迨暑假既近之日,適安溪葉采真先生來廈,因友人介紹初次識面,同余來校參觀,余又送其回廈。在電船中往返言談,已略識其才干,并認其有負責氣魄,即聘為校長,校中一切信任辦理,余絕不干預,集美學校從此安定矣。
一九 添辦水產(chǎn)航海學校
余以本省海岸線長,漁利航業(yè)關系非尠,故擬辦水產(chǎn)及航海學校。乃致函上海吳淞水產(chǎn)學校,托代聘一二位教師,據(jù)復函云,水產(chǎn)教師國內(nèi)無處可聘,伊校亦甚需用仍付闕如?,F(xiàn)有兩位高才生本屆可畢業(yè),如有意,可資以經(jīng)費往日本留學,兩年后便可回來任教師。余即回函應承。故民國九年集美水產(chǎn)航海學校得以開課。并向德國購全副機器,在廈門造漁船一艘,為全班學生出海實習之用。此種學校閩粵均未有開辦,恐招生不易,故待遇同師范生,學膳宿均免。四年將畢業(yè)時,念該生等恐乏出路,特向法國購撈魚輪船一艘,來廈撈魚,成績不劣,每次來回數(shù)天滿載海產(chǎn)物三百余擔,多系大魚,素所罕見。第以廈島銷路短少,他處交通不便,不但售價廉宜,尚須約十日方能售完,冰塊尤貴,每噸十五元,不唯乏利且須虧本、余原非為自家營業(yè)計,系出于提倡之意,原擬如有利,則招各魚商組織股份公司,擴大漁業(yè),不圖竟無利可獲,乃將該船駛往上海撈魚。其后水產(chǎn)航海學生畢業(yè)后,均有出路,而尤以航海為易。然每年畢業(yè)僅一班二十余人,其原因為本地漁利未暢,故向?qū)W者少,或志愿不堅畏怕風浪,致未畢業(yè)便去也。
二〇 添辦農(nóng)林學校
我國素稱以農(nóng)立國,然因科學落后,水利未興改良無法,故收獲不豐,民生困苦。本省雖臨海,農(nóng)業(yè)實占一大部分,尚乏農(nóng)林學校,以資研究改良。余對于農(nóng)科尤為注意。民十二年函告葉校長,在天馬山或美人山麓擇地開辦,土質(zhì)雖欠佳,可以肥料補助。此事籌備建設等費去十余萬元。開課后疾病頻發(fā),尤以瘧疾為酷,歷年如是。雖學生熱誠向?qū)W,而阻礙非輕。且自開辦以后數(shù)年間,閩南治安不良,盜匪紛亂,校內(nèi)物畜屢遭搶劫,阻撓學業(yè),亦一原因。否則農(nóng)校畢業(yè)生更有出路,各縣需用不少。茲擬待戰(zhàn)事息后,極力設法消除毒蚊,冀可挽救而謀進展。
二一 添辦女師范幼稚師范及商科
集美學校自民國九年,添辦女師范及幼稚師范,其待遇與男師范同,又辦商科,待遇則與中學同。唯小學校規(guī)定不收客生,蓋小學校應鼓勵各鄉(xiāng)村自辦為最要,集校如收納,不但不能容多人,如外鄉(xiāng)有錢子弟多遣來學,便失在鄉(xiāng)提倡之義,反有損無益,且能占去中學生寄宿位。若南洋僑胞有意遣回子弟就學,以及教職員家屬,則盡量接受之。余曾往廈門參觀日本人一間小學校,學生百余人,大半我華人,校長教師三人為日本人,余教師則華人。校中玻璃櫥內(nèi)陳列山海各種標本不少,余詢從何處購買,校長答概系伊與兩日人教師在本地采取制成,只玻璃櫥為購得者。伊等三人各任一部從其所好,如海產(chǎn)諸物,陸上動物及礦產(chǎn)等,每星期日自動負責采取,校內(nèi)栽花不少,亦系學生工作。余見此情形異于我國教師乏自動性,頗生感想。余在新加坡所識美教會那牙校長,連分校學生數(shù)千名,終日事務叢脞,而星期日倘招一班學生補習,彼則義務親教之,其自動負責勤勞如此。我國教師任務既異外國人,而學生又風潮時起,全國洶洶效尤,尤以民國八九年至十四五年,此七八年間為甚。教師既如此,學生又如彼,社會報館不辨是非,政府機關得過且過。私人負責辦學既屬少數(shù),或認捐多少錢為己盡責。若余亦何獨不然,雖明知其弊亦無法改善。轉念質(zhì)雖欠佳,而量則愈多愈妙,所謂聊勝于無。余既明白了解斯義,故一意熱誠致力,毫無反顧,絕不因?qū)W生罷課,校事乖舛,財項有些差弊,便即縮手灰心。竊度民國初基,政局未定,質(zhì)雖有差,量不可無,如水太清則無魚,欲速反不達。華僑一富商住居鼓浪嶼,在故鄉(xiāng)南安辦中等學校一所,甫辦未久,因錢財有何差錯,曾對余嘆息曰:“吾儕前云賺錢難,今日方知用錢更難也?!焙缶雇^k。蓋立志不堅,且不了解過渡時期之應有困難,難免不因噎而廢食也。
二二 補助小學校
余為提倡及改善閩南教育計,派人調(diào)查縣立小學辦理不善者,助費改善之,或另設模范小校為領導。泉州有一私立中學,系諸學界人苦心創(chuàng)辦,成績頗好,后因經(jīng)濟困難,將停止,余念泉城為文化之區(qū),不忍放棄,故捐資維持。同安本縣華僑在南洋眾多,富商及中等商人不少。余乃提倡全縣十年普及教育,按每年創(chuàng)辦小學二十校,每校平均至多助費一千元,十年二百校,從中富僑自己創(chuàng)辦者按五十校,尚缺一百五十校,十年之后每年十余萬元。以同僑財力一人可以負擔,況富僑百數(shù)乎。乃將此計劃函告新加坡同僑征求同意,捐資分特別捐及常月捐兩種,待進行順利后,推及馬來亞及荷印安南緬甸菲島等處。由民國十年至十一年兩年創(chuàng)辦四十余校。而新加坡同僑認特別捐三萬余元,常月捐每月數(shù)百元。迨收款經(jīng)年之久僅二萬余元,余多互相觀望或推諉,除極少數(shù)營業(yè)不佳外其他亦拒絕不交。為此當然不便推廣續(xù)捐,而在鄉(xiāng)增設學校亦即停止矣。
二三 反對廈門開彩票
民國十年秋廈門市政會將開彩票,事前各日報未有登載,余亦絕未聞知。是早余往觀廈大建筑校舍,忽見市街上貼一大張廣告,標題曰“獎券”,詳視乃知是月杪將開彩票,距離只二十余天。此系最初次開彩,售票四萬元,再后每月定開一次,可增至若干萬元,則視銷路而定。其廣告中極力宣傳,如“大公無私”,“主持者概系廈中名人”,“費少利大,利權不致外溢”,極力鼓勵推銷。余乃往見各日報負責人云:“此種彩票乃大賭博,將來貽害閩南非少,況廈門臺人橫行,更有所借口。市政局系欲利益民眾,茲乃首啟禍端,請貴報著論駁斥?!痹饺眨魅請蠼^無一言。余不得已乃致函市政會(辦事處設總商會內(nèi)),勸其取消,并請答復,越日亦無消息。余復致函其主任,告以日期已迫,請速復,亦不理。余不得已乃作文將其廣告中逐條駁斥,并詳述將來利害,月月增加,可售至數(shù)十萬元,吸收全省膏血,貽禍至大,而尤以貧民為甚。勸民眾勿被欺詐,以消弭慘禍,該局如不從勸告取消,余當別籌對待之法云云。此文繕就后送各日報發(fā)表,另印多張分送市民及市政局董事。余意此文發(fā)表后,再看幾天,如無相當表示,擬召集廈門民眾大會,討論彩票利害。如未達目的,則再召集學界,或鼓勵學生示威反對,或待其開彩時破壞之,緣彼要開票必須在公眾場地,任人參觀,以昭公允,而揚聲價也。不意該文發(fā)表后,不但無人續(xù)購彩票,而前日已購諸人且紛紛退回,兩三日內(nèi)退回者大半。蓋彼系托廈市各錢店銷售,十余日間已售出七八成,再數(shù)天立可售完。方自鳴得意,謂廈門一埠如此易售,將來普及全省定可增許多倍,視余之反對置之度外,不圖各錢店紛紛將彩票退回,于是急召集市政董事開會,全體三十余人齊到,為該會破天荒之盛舉。董事中多有住廈門之南洋富僑者,結果無法支持,唯開辦費四千余元,由某富僑負責收場??梢娢覈鐣兰濍m壞劣,若遇事肯見義勇為,出而公開糾正,則民眾定不盲從,少卻許多苛政禍害矣。事后余因建廈大校舍用料,往廈門海關查詢稅餉。該關主事英人,見余甚表敬意,云伊前日閱報見余逐條駁斥彩票之害,深為感佩。余云實出于不得已,非故欲開罪于許多紳豪。渠云西哲有言:“當為人模范,勿模范于人。”君實堪為貴國之模范人物云云。足見洋人之樂善,雖異國事亦能表同情也。
二四 倡辦廈門大學
民國八年夏余回梓,念鄰省如廣東江蘇公私大學林立,醫(yī)學校亦不少,閩省千余萬人,公私立大學未有一所,不但專門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師亦無處可造就。乃決意倡辦廈門大學,認捐開辦費一百萬元,做兩年開銷,復認捐經(jīng)常費三百萬元,做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萬元。并擬于開辦兩年后,略具規(guī)模時,即向南洋富僑募捐巨款。竊度閩僑在南洋資財千萬元,及數(shù)百萬元者有許多人,至于數(shù)十萬元者更屈指難數(shù),欲募數(shù)百萬元基金,或年募三幾十萬元經(jīng)費,料無難事。而校址問題乃創(chuàng)辦首要;校址當以廈門為最宜,而廈門地方尤以演武場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風景秀美,地場廣大。唯除演武場外,公私墳墓密如魚鱗。廈門雖居閩省南方,然與南洋關系密切,而南洋僑胞子弟多住廈門附近,以此而言,則廈門乃居適中地位,將來學生眾多,大學地址必須廣大,備以后之擴充。然政府未必肯給全場地址,故擬向政府請求撥演武場四分之一為校址,乃在廈門開會發(fā)表此事。
二五 演武場校址之經(jīng)營
政府既許撥演武場四分一為大學校址,乃托上海美國技師繪校舍圖。其圖式每三座做品字形,謂必須如此方不失美觀,極力如是主張。然余則不贊成品字形校舍,以其多占演武場地位,妨礙將來運動會或紀念日大會之用,故將圖中品字形改為一字形,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民十年五月九日國恥紀念日奠基。左右近處及后方塢墓石塊不少,大者高十余尺,圍數(shù)十尺,余乃命石工開取做校舍基址及筑墻之需,不但堅固且亦美觀。而墓主多人來交涉,謂該石風水天成,各有名稱云云,迷信之深難以言喻。余則婉言解釋,至不得已則暫停工以順其意,迨彼去后立再動工,因石眾多,兩三天大半都已破壞,雖再來交涉亦莫可如何,然回去。數(shù)月后擬再建其他校舍,不得不遷移塢墓,為屋址,乃將演武場后諸公私冢墓,立碑標明,限日遷移,并在廈門登各日報,如不自動遷移,本大學則為代遷,并規(guī)定津貼遷移費。且在數(shù)里外之山腰買一段空地,備作移葬地位。從此順序進行,依限自遷或代遷,絕不致再發(fā)生交涉,或其他事故矣。演武場地界面積約二百畝,下系沙質(zhì),雨季不濕,平坦堅實,細草如氈。北負高山,南向洋海,西近廈港許家村,東系山坡及平地。昔為閱兵場,自廈門與洋人通商,兼作跑馬場,后來閱兵與跑馬均廢,被洋人辟為“哥耳夫”球場,廈大建筑時概已收回。教育事業(yè)原無止境,以吾閩及南洋華僑人民之眾,將來發(fā)展無量,百年樹人基本偉大,更不待言,故校界之劃定須費遠慮。西既迫近鄉(xiāng)村,南又臨海,此兩方面已無擴展可能。北雖高山若開辟車路,建師生住宅,可作許多層級由下而上,清爽美觀,至于東向方面,雖多阜陵起伏,然地勢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頗為適宜。計西自許家村東至湖里山炮臺,北自五老山,南至海邊,統(tǒng)計面積約二千畝,大都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當歸入廈大校界。唯南普陀佛寺或仍留存,或兼作校園,至寺前田地,廈大需用時,則估值收買之。廈門港闊水深,數(shù)萬噸巨船出入便利,為我國沿海各省之冠。將來閩省鐵路通達,礦產(chǎn)農(nóng)工各業(yè)興盛,廈門必發(fā)展為更繁之商埠,為閩贛兩省唯一出口。又如造船廠修船廠及大小船塢,亦當林立不亞于沿海他省。凡川走南洋歐美及本國東北洋輪船,出入廈門者概當由廈大門前經(jīng)過,至于山海風景之秀美,更毋庸多贅。日后如或私人向任何方面購買上節(jié)所言校界范圍山地,建私人住宅,則當禁止或沒收之,以免互相效尤,因私誤公也。
二六 廈大假集美開幕
汪精衛(wèi)在新加坡原與余相識,民國九年來漳州訪陳炯明,余邀到集美參觀?;厝ズ髞砗嬗柙溉螐B門大學校長,余復函應承,其夫人亦來住鼓浪嶼。然不久因粵軍回粵成功,彼便來函辭職,謂將回粵辦政治無暇兼顧。由是廈大乃組籌備委員會,舉蔡元培、郭秉文、余日章、胡敦復、汪精衛(wèi)、黃炎培、葉采真、鄧萃英、黃孟圭等為籌備員,在上海開會,舉鄧翠英為廈大校長。鄧君即派鄭貞文、何公敢兩人來集美籌備一切。時廈門廈大校舍未建,擬假集美校舍開幕。民國十年四月六日,廈大在集美正式開幕。適美國杜威博士游歷上海,故請來校參加,鄧校長亦于近甫日到。學生一百二十名,閩生約占半數(shù)。聞鄧校長開幕后即將北返,彼原為北京教育部參事,當籌備委員會公聘時,關約聲明須辭去教育部職務,然彼未有辭印,故欲急回,而廈大校長居然由他掛名,校務交鄭何二君。此種掛名校長雖他處常有,若廈大當然不可。鄭何二君知余意志,力勸彼暫留勿回,迨至月杪鄧君接學生無名函,罵他無才學且欲作掛名校長,若不自動辭退,不日諸生聯(lián)名攻擊,列首名者即是我,鄧君于是來函辭職,余亦不留也。
二七 廈大校長更動
鄧君既去,余即電新加坡請林君文慶擔任校長,林君于秋間開課前來到。開課后召諸生口試英語,問你從何方來,不能答,復問何姓名亦不能答,而尤以閩省諸生為多。當時中學為四年制,故大學新生須先讀兩年預科,廈大新生當然在預科兩年,然后升入正科。依部章中學生四年畢業(yè),英文已有基礎,茲乃粗淺英語尚且不曉,其程度可知,雖讀二年預科何能及格升入正科。細考緣由,閩省諸公私中學,對英文教授,多不認真,雖廈門省立十三中學亦然。其原因多為經(jīng)濟關系,蓋英文教師每月薪俸八十元,月終便要支清,不似中文教師薪少且可拖欠也。廈大為即此函告閩省各公私中學,從速改善免致貽誤青年,此為廈大甫辦,影響閩省教育之初步也。
二八 廈大第一次募捐無效
廈大開辦時,南洋富僑回居廈門鼓浪嶼者頗多,資產(chǎn)千萬元以上者三人,百萬以上者更多。有某教育家素與富僑交游,屢告余伊擬向某富僑募二三十萬元,廈大當然不能專賴君一人負擔。余答向富僑募捐,余于開會倡辦時,已有明言,唯現(xiàn)下時間尚早,機會未到,君意雖佳,勿作無益要求。后復向余言伊經(jīng)向某君提議,或有相當希望,然結果終成泡影。民十一年春廈門廈大校舍一部分完竣,廈大由集美移來。不久余復南行。約近年終有一位荷印富僑,原籍同安縣灌口區(qū),自前年移居新加坡,富冠全僑,資產(chǎn)稱萬萬元以上,是年獲糖利二三千萬元,余與相識后認為此機不可失,乃寫一長函送他,其中詳述本省教育大概,及廈大之重要,并云西哲有言,“言凡人有誠意辦公益事,當由近處作始”,君祖同安,廈島前原屬同安,請捐五百萬元為廈大基金,否則多少隨意,抑捐辦醫(yī)學一科,以為君紀念。彼接函后只囑其商行經(jīng)理用電話告余該函已收到而已。渠雖僑生,但曾略受過我國文化。其后余托友查詢,回報絕無意思,不久竟謝世矣。時廈大開辦已近兩年,余始敢向該富僑勸募,不意此乃為第一次之無效也。
二九 廈大第二次募捐無效
民十三年春,余因樹膠制造廠擴設分行,往游荷屬爪哇各埠,先到吧城次至萬隆。在萬隆商會內(nèi)遇一富僑,原籍漳州,自少來洋,年近六旬,余早耳其名,聞其資產(chǎn)二三百萬盾,唯系初與相識。越日邀余到其住家午飯,亦頗誠懇,并言平生經(jīng)歷及家運不好,無親生男兒,在梓里伊兄弟送一侄為嗣,養(yǎng)至去年十九歲而夭,現(xiàn)存一女寡居,擬續(xù)覓一佳婿,伊年紀已老,將遺業(yè)付托了事云云。余回旅館后復萌為廈大捐款之想,即托人向該富僑請捐建廈大圖書館一座,多者十萬盾(其時國幣與荷幣略同),少者六七萬盾,一年中陸續(xù)匯交。伊兄弟在廈門開錢莊,林文慶校長亦其知友,該款絕不至落空。圖書館可標伊姓名捐建,既可永作紀念,亦可作廈大募捐提倡之例。自開辦已四年,余捐輸開辦等費百余萬元,未有標余姓名一字。伊如有意認捐,余當面陳較詳。越兩日回報無效。又十余日余復到萬隆,別托一人重向該僑提議,或降減額數(shù)亦可,蓋為此機若失,余不復來,結果徒勞往返。此為余代廈大向富僑募款之第二次無效也。
三〇 廈大第三次募捐無效
余離萬隆埠往東爪哇泗水,僑領多來相訪,有一位富僑原籍同安城,年四十余歲,甫自梓里復來兩三月,對于集美廈大兩校規(guī)模他當親身歷見,因其為出入必經(jīng)之地也。彼原為泗水富僑,是季復大獲咖啡凈利數(shù)十萬元,聞資產(chǎn)可三百多萬元,亦無親生兒子,唯螟蛉兩人尚幼。余不因萬隆募捐失望而灰心,而盡為廈大奔走之責任,冀可達目的。乃托一聞人向該僑勸募,所提之事,如在萬隆,不意亦竟拒絕,不數(shù)年已身故。南洋富僑以爪哇為最多,而爪哇巨埠以吧城、三寶瓏、泗水、萬隆、四商埠為最富庶。吧城余已經(jīng)過,富僑除僑生外,乏相當可勸募者,三寶瓏富僑已在廈門及新加坡試驗矣,茲復經(jīng)萬隆泗水亦不濟。不但希望向富僑募捐數(shù)十百萬元為基金歸于失敗,而僅此十萬八萬元或四五萬元建圖書館尚困難如此。所可怪者我國人傳統(tǒng)習慣,生平艱難辛苦多為子孫計,若夫血脈已絕,尚復代人吝嗇,一毛不拔。既不為社會計,亦不為自身名譽計,真其愚不可及。此為第三次向富僑募捐之無效也。
三一 募捐理想之失敗
余為廈大向荷印富僑募捐既如上述,至于馬來亞閩人富僑遠遜荷印,資產(chǎn)上千萬元者未有,百數(shù)十萬者卻不少,若向其募捐巨款決無效果。余不但籌之熟且知之稔,故不作無益請求。如粵籍富僑上千萬元者有數(shù)人,然不免有省界畛域之見,況閩籍富僑袖手,彼必更可借口,故我更毋庸問津。余回憶前年倡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曾同粵僑數(shù)人向一富僑募捐,希望可惠數(shù)萬元,結果空手而回。該富僑近年謝世,遺產(chǎn)新加坡幣六千余萬元,被當?shù)卣略鲞z產(chǎn)稅,抽去四千萬元。至他屬如暹羅、安南、緬甸、菲律賓等閩人富僑亦屬不少,以尤富者數(shù)人而言,余早略知其志趣,比較荷印富僑如五十步與百步。余自倡辦時即宣布待兩年后規(guī)模既具,余犧牲二百萬元,即向富僑募捐。迨時機已至,實踐前議,則到處碰壁,自恨以前之理想失敗,夫復何言。余上所言系民國十五年以前之事。自十六年之后,世界景氣日非,悲慘之象日深,富僑破家蕩產(chǎn)難以數(shù)計,其他雖可維持,損失亦多,對于廈大募捐巨款事,更覺灰心無望矣。
三二 集美廈大之支持
余之營業(yè)自民十五年起,至二十二年終,此八年間如江河日下,不但無毫利可長,且逐年虧蝕及支出百余萬元。計有四項損失,貨物屋地降價,廈大及集美校費,銀行利息,每項每年三四十萬元,合計八年一千余萬元。馬來亞事業(yè)之榮枯,關系膠錫兩物產(chǎn),而尤以樹膠為重要。民十四年樹膠每擔價二百元,逐年遞降至民國十九年,每擔價十余元,后再降至七八元。當市景繁盛時,馬來亞政府發(fā)出流通紙幣一萬萬七千萬元,迨民二十年后降至五千余萬元。居民比前加多而枯竭凄慘不可言喻。外國銀行因余侵欠巨款告予停止校費,余不可,故民國二十年秋改作有限公司,銀行亦參加,并舉多人為董事,規(guī)定校費逐月坡幣五千元。(申國幣七千余元)然廈大逐月尚須二萬五千元,集美一萬余元,共三萬余元。除國府補助五千元,其他收入二千元,有限公司七千元,共一萬四千元,尚不敷二萬二千元。至民國二十二年終,有限公司收盤,計二年余用去六十余萬元,此系由馬六甲曾江水親家捐十五萬元。葉玉堆先生捐五萬元。(兩條申國幣三十萬元)廈門廈大校業(yè)變賣十余萬元,集通號(在廈專理兩校財政)向人息借二十余萬元,此乃余極力維持兩校之實在情形也。
三三 廈大獻與政府
自有限公司收盤后,余即函請廈大校長林文慶來洋募捐,數(shù)月后結果,新加坡募國幣十萬元,馬來亞十五萬元,然催收經(jīng)年,馬來亞僅十余萬元,余作罷論,共實收國幣二十余萬元。而廈大經(jīng)費已縮至每月二萬元,集美六千元,除國府補助及其他收入,逐月尚不敷二萬元。集通債款又須陸續(xù)清還,幸灰余紅利(前生膠廠租人訂抽紅利)上半年頗好,故聊可支持得過。民國廿五年買樹膠園四百英畝,成本十六萬余元,擬作廈大基金,每月入息約二千元,該款系向李光前陳六使各捐五萬元,陳廷謙一萬元,李俊承五千元,不敷由余湊足之。民國廿六年春,余念廈集二校雖可維持現(xiàn)狀,然無進展希望,而諸項添置亦付缺如,未免誤及青年。若政府肯接受廈大,余得專力維持集美,豈不兩俱有益,此乃出于萬不得已之下策,乃修書閩省主席及南京教育部長告以自愿無條件將廈門大學改為國立。過后未有消息,適孔祥熙院長將往歐洲賀英皇加冕,輪泊新加坡,余下船送行,彼對余云廈大事,行政院已通過。再后接教育部長來函,并委派薩本棟君為校長訂暑假時接收,余即函知林校長預備交卸,交卸后而七七戰(zhàn)事已發(fā)生矣。廈大自民十年開辦,迄余公司收盤,適十二年足,及至交卸共十六年有奇,余支出款項,適與當時認捐四百萬元數(shù)目相符,其湊巧如是。每念竭力興學,期盡國民天職,不圖經(jīng)濟竭蹶,為善不終,貽累政府,抱歉無似?;貞浌耪Z云,“善始者不必善終”,亦聊以自解耳。
三四 參加捐辦星洲大學
英屬馬來亞以新加坡為首府,初時對教育甚形敷衍,如歷史、地理、化學,與及諸開化智識極少教授,學校教科書只教服務公役書記。迨后美國教會學校開辦較為提高,故政府學校亦不得不改善多少,但對于地理及化學等,雖中學生亦無由問津,比較菲律賓美國人之設施相差遠甚。民國七年美教會校長那牙君來訪余云,馬來亞乏一大學至為可惜。該教會久欲倡辦,礙于本坡捐款困難,故目的未達。如有坡幣一百萬元決可成立。在美國教會機關愿捐半數(shù)五十萬元,當?shù)匾囗毦璧梦迨f元方能成事。渠籌謀已久,坡僑富人多推諉不肯先捐,懇余首捐十萬元,渠自有辦法,余即應承,但聲明以該大學須兼教中文科,所捐十萬元做該科基金為條件,渠亦接受,乃由律師立定合約做十年交清,每年交一萬元,約字中聲明如辦不成,須將原款及利息交回,由其主教與余簽押作據(jù),即交去首期坡幣一萬元。美主教與余簽約字后,該校長轉向他僑募捐,個人認五萬元者已有數(shù)人,甚他兩三萬元者亦有多人,不久之間五十萬元業(yè)已募足??计涑煽?nèi)绱藘?yōu)異之故約有數(shù)端:一、大學設于本坡僑生必多獲益;二、主持者為西洋人信用素著;三、美教會辦中小學已久,成績規(guī)模為全馬冠,富僑子弟多其學生。有此三項故目的易達。于是積極進行,一面向當?shù)卣堊蚤_辦大學,一面在市區(qū)外購置地址數(shù)十英畝費十余萬元,即繪圖擬建校舍,據(jù)言一年后即可開幕。不圖英政府對注冊事拖延年余,始駁回不準,云大學事英政府欲負責創(chuàng)辦。蓋認為最高學府容外國人設立,于國體有關,不似我國政府社會茫不知恥也。美教會遭此意外,逐打消計劃,所收捐款應當交回。余已交三萬元,乃來詢可否將母利捐送其中學做理化基金,余應諸遂不收回。
三五 英政府自辦星洲大學
新加坡英政府既不許美教會辦大學,欲自行開辦,當然有相當之籌備,庶不使民眾失望,乃延至民國十四年始克成立。迄茲幾二十年,所辦僅文科理科學生不上百人,且理科多為醫(yī)學之預備生。該大學無論其質(zhì)如何完美,然對于量之設施,及擴大收容,必非其立心本意,第不過敷衍塞責了事,維持其殖民地教育本來面目焉耳。當時若許美教會開辦,必能推誠積極多設學科,寬容收納如菲律賓諸大學之進展。至于經(jīng)費問題,美國方面既負擔半數(shù),而南洋諸富僑及該校學生,既感其培養(yǎng)成績,亦必有相當協(xié)助,可惜失此良機,否則;迄今二十余年我華僑人才不知將養(yǎng)成多少矣。
三六 南僑中學校之興設
民國光復前滿清學制變動后,南洋華僑學校寥寥無幾。光復后略有進展,概屬小學校,馬來亞未有正式中學。民國七年余乃招多位僑領,在新加坡倡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募款五六十萬元,向上海聘請校長教師,越年春開幕。自是之后,南洋各處不但中等學校繼起設立,而小學校亦更形發(fā)展,幾如雨后春筍。前年統(tǒng)計約三千校,學生男女數(shù)十萬人,較我國內(nèi)地任何地方為普及。其經(jīng)費概由僑胞募捐,絕非政府幫助。迨至近年馬來亞政府始有擇校津貼,每生全年不上十元。至能如此發(fā)展原因,約有數(shù)端,有因各地方或各會館互相競爭比較者,亦有因校內(nèi)校長教師發(fā)生意見另行創(chuàng)設者。至于經(jīng)費問題,則受廈大集美之影響,亦較前容易募捐。加以教師易聘,與民國十年以前大不相同。本省華僑所辦學校,多用本省人,不復如前須向上海遠聘。校內(nèi)教授則用國語,現(xiàn)下南洋國語到處可以流通,較之祖國某省學校,尚有用方言教授者大不同矣。
三七 南洋各屬之華僑教育
南洋華僑最多為暹羅,次則為英屬殖民地,再次為荷印。暹羅華僑設立學校原本落后,后受各處影響,及民國光復,民心內(nèi)向,頗見進步,故對中文教育亦知注意,于是熱心創(chuàng)辦校者日多。數(shù)年后暹政府嫉忌心生,多方取締,校長教師須用識暹文者。再后親日派操權,愈增苛例。及中日戰(zhàn)事發(fā)生,更因媚日而虐待華僑,所有學校盡行封閉矣。荷印自來以不平等條例虐待華僑,荷政府所辦學校,不許華僑子弟參加,唯許僑生入學。民國光復后,我僑創(chuàng)辦學校日多,始取消禁例,然對我國教師入口頗多刁難,故學校之進展,不免受其阻礙。英殖民地對教育方面則較形寬放,雖校長教師須經(jīng)注冊承認,若無不法行動,卻亦無何干涉,且時常派視學員到校視察,對衛(wèi)生上甚加注意,唯三民主義書籍不許教授。至于經(jīng)費近年來頗有擇校津貼,有相當董事及辦理良好者方得享受。故馬來亞華僑學校比他屬更多。法屬安南華僑教育雖稍遜英屬,然當?shù)卣疅o取締之苛例。美屬菲律賓政府重視教育,一律待遇,有教無類,其誠意優(yōu)待為南洋冠也。
三八 南洋教育之弊端
南洋華僑教育既如上述,量數(shù)雖略有可觀,質(zhì)的方面不免尚差,其原因不外各自為政,泛而無統(tǒng),或董事校長任用私人,或因陋就簡,種種弊端,頗為不少。蓋無教育會之機關為監(jiān)督領導,亦無我國政府視學員為之糾正,且各校經(jīng)濟概系自籌,既無資助財力,雖有教育會亦等于無。至我國政府雖鞭長莫及,若責委所在領事館何嘗不可。無如我政府既無此遠圖,而素來領事官大都不滿人意,不但不能稱職,尚多露出丑狀,貽華僑羞。間有一二稱職者,則不能久于其位,唯能敷衍應酬,虛偽浮沉者乃得久任。外交官僚既如上言,不但不能改善華僑教育,且有反生陷害者。新加坡有一“中正中學”已辦兩年,學生五六百名。中正二字校名系倡辦人托林君文慶,呈請重慶蔣委員長同意。而校內(nèi)一位教師為總領事高凌百內(nèi)親,被校長辭退,總領事不滿,則電請蔣公取消校名,云該校專為造成共產(chǎn)機關。取消電文既到,立即送交各日報發(fā)表,以為該校便即瓦解。不圖以此事妨礙當?shù)靥釋W司名譽,致提學司甚為不滿,董事長亦以被誣拒絕取消,教師學生更形堅持,仍舊開課,其貽羞國體為何如耶。
三九 濟案籌賑會
民國十七年夏,蔣委員長將兵北伐,日本恐其成功,借保護日僑為名,派兵入濟南,阻撓北伐軍,并慘殺外交官蔡公時及許多民眾,占據(jù)濟南城。新加坡發(fā)起籌賑會召集全僑大會,名為“山東慘禍籌賑會”,舉余為主席。兩三月間籌捐國幣一百三十余萬元,概匯交南京財政部施賑。自籌賑會成立后,新加坡樹膠公會議決,每擔抽一角交籌賑會助賑,每星期匯交一次。初時依期來交,迨后則遲延日期。及日寇退出濟南,籌賑會將結束,樹膠公會存款六萬余元,任催不交,蓋因掌財務者兩三人不能一致之故。其后蔡公時夫人來新加坡募捐,擬為公時辦一中學做紀念。余乃召集大會通過。將樹膠公會未交款數(shù),捐作公時中學基金。再后多月樹膠公會尚未交出,適華北豫陜甘旱災,新加坡總商會組救濟會,因負責者不善辦理,成績甚少,乃異想天開,謀取樹膠公會存款移作救濟。竟不明向余等磋商,私寫約章運動數(shù)位膠商蓋印承認。由是盲從簽同意者七八十家,躊躇未簽及反對者五十余家。首謀諸人揚揚得意,謂大半贊成便算有效。余乃登報聲明該款乃山東慘禍籌賑會存款,業(yè)經(jīng)某月日大會議決,捐作公時學?;?,已登報表明在案,樹膠商無權擅移別用。倡謀諸人尚不甘休,屢向樹膠公會迫取,該公會乃傳集諸膠商開會解決,結果通過仍交還山東籌賑會。越日樹膠公會開和豐銀行支票一紙六萬余元來交,余即轉交和豐銀行登入山東籌賑會來賬(籌賑會始終系與和豐銀行來往,樹膠公會亦然)。迨至越日和豐銀行始將該支票駁返,余則將原票送回樹膠公會。該會主席向和豐銀行交涉無效,乃以法律控告和豐銀行于案,涉訟多月,和豐銀行敗訴,然尚不休再行上訴,后又失敗。至此已拖延兩年之久,樹膠公會再開和豐銀行支票仍舊將六萬余元來交了事。此場訟案和豐銀行經(jīng)理在公堂被原告律師鄙辱至于無地,以為經(jīng)理銀行資格,復以感情作用,搗亂商業(yè)程序。蓋銀行可越日駁回支票,系甲銀行與乙銀行之例,若同是該銀行出入,因故要駁回支票只以本日為限,若越日則不可也,此乃銀行普通條規(guī),稍有常識者皆能知之。然和豐銀行董事長及正副經(jīng)理等,非不知此粗淺常規(guī)為逐日出入支票常例,第因受人囑托,感情用事,竟置法律于度下。聞系其夜董事及經(jīng)理受對方友人要求,乃不顧損失顏面。華僑如此程度,莫怪被洋人輕視也。
四〇 膠款訴訟案
和豐銀行既敗訴,將款交還山東籌賑會,對方等復掙扎不休,唆使某樹膠商延律師阻止該款,不得匯祖國,須留存本坡,其理由謂濟案已息,不須救濟,且不得捐作別用。余由是不得不以法律解決,訟案由粵僑總務員負責辦理,興訟經(jīng)年,對方敗訴,再行上控復失敗,糾延三年余,最后該款仍由籌賑會匯交南京政府財政部了結。至公時夫人所辦中學已停罷,故請財政部仍賑濟山東難民。樹膠公會管財人為拖延不交,致與和豐銀行涉訟,繼復弄出膠商與籌賑會涉訟,前后拖延五六年。和豐銀行及膠商等開訟費四萬余元,籌賑會亦費二萬余元,訴訟目的物之該存款額數(shù)只供洋律師支盡。當和豐銀行駁回支票之初,樹膠公會將訴諸法律。一日“華民政務司”某君,與數(shù)位名律師在西商會樓上午飯。政務司某君言,樹膠公會與和豐銀行交涉案,渠將為斡旋了結。某名律師答“干汝何事,我儕方將開一金礦,爾勿破壞”云云。所可痛者,吾僑程度參差,好生意見,往往與無謂訟案,耗無數(shù)金錢于洋人,并遭受恥辱而不悔耳。
四一 公時紀念像
“濟南慘案”發(fā)生,蔡公時先生被日本慘殺,全國同胞異常悲憤,新加坡華僑組濟案籌賑會已如上述。從中兩次匯款六萬元,給公時家屬一萬五千元,余分給同伴被難家屬。又籌三萬余元將在南京擇地為公時立銅像。嗣后因公時夫人舉動不端,學校既做罷議,像址及建造亦無可付托,故年復一年,至民國廿五年存款除向德國購銅像四千余元,(銅像現(xiàn)寄存新加坡三條巷南益膠廠)尚存三萬元。適廈大購柔佛樹膠園十六萬余元,不敷三萬元,??钊藦V客閩四人,同意借該園生息。后該園轉歸集美學校,民國卅年將款收回計母利三萬七千余元,寄存中國銀行后移交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會收存。該會于新加坡失守時,尚存華僑及中國兩銀行十余萬元。
四二 鴉片與黑奴
鴉片流毒我國,民眾受害最慘,清末經(jīng)與英及關系各國公約限期禁絕,我國雷厲風行篤著成效。適民國光復,軍閥割據(jù),故有多處種植鴉片,死灰復燃,此系國體改革暫時不幸之變動。南京政府成立后,即實行嚴限幾年內(nèi)概行肅清矣。南洋英殖民地馬來亞,對禁絕鴉片事無意實行,仍舊公賣,每年獲利千余萬元。概系我華僑之脂膏。民十七年歐洲國際聯(lián)盟會,特派與鴉片利益無關三國,每國一位計三位代表,來馬來亞調(diào)查究竟,是英政府貪此利權,抑是華僑必需品。新加坡政府事前組一委員會,多方召諸煙民來問:“吸鴉片是有益或有害?”如答以有害,則反詰怒責,不數(shù)語便斥去,如答以有益,則歡顏問答不休,愈長愈妙,句句登記以做證據(jù),此種立心不問可知。國際調(diào)查鴉片三代表到新加坡時,余則代表華僑開歡迎會,到者中西數(shù)百人,在筵中余詳述南洋華僑受鴉片慘害,而尤以馬來亞為甚,闡明指證,并要求國際聯(lián)盟會諸代表以人道主義勸英政府早日實行禁絕,則無異美國林肯總統(tǒng)解放黑奴之功德云云。事后政府公賣鴉片,逐年縮減,然迄今仍存流毒未絕也。當筵宴未開時,政府某官員托閩粵兩僑領,再三告余筵席中切勿提起鴉片事。然余自有主張,若無目的何必費此筵席。英人多有資格,凡諂媚畏怯之流,彼愈加鄙視,若熱誠正義,雖非所愿,然彼衷心尚存敬意。國際聯(lián)盟三代表往各處調(diào)查后,復到新加坡,余則以私人設宴送行,彼等對余甚形滿意也。
四三 馬來亞稻田與華僑
馬來亞各處地面,雖多山岡不似安南暹羅多平地水田可以種稻,然卑濕田地亦屬不少。民二十幾年不景氣流行,男女失業(yè)日眾,尤以華僑勞動界為最。當?shù)卣疄橥寥嗽O想,改良水利,資助種稻,提倡糧食自足,竭力勸勉鼓勵。然土人性怠志短,無甚效果。新加坡政府另設一官署曰“華民政務司”中設議事會,名曰華人參事局,局員三十余人,多系祖國來者,概由華民政務司選委,任期無限,多有終身者。開會時以華民政務司為主席。雖組織此議事會,亦不過形式上籠絡而已。余亦曾任參事局員數(shù)年。當不景氣之秋,土人既獲水田權利,而華人則不能。然華人在馬來亞占一半人口,欲圖馬來亞糧食自足,非華僑共同努力決難達目的,余故提議請一視同仁。蒙贊成通過,由華民政務司向上官要求,結果無效,余即辭退該局職務。而華僑失業(yè)日多,除自有旅費自動回梓者外,其他月以萬數(shù),由政府資遣回國,足見其排斥華僑之深意矣。
四四 伍朝樞遇刺
民十八年,胡漢民、孫科、伍朝樞、傅秉常等來新加坡游歷多日,晚間余在怡和軒設宴招待,計五席,同席林文慶(廈大校長告假南來)、薛武院(總商會長)、林義順(中山先生住新加坡系他招待)并余共八人。時適南京政府初換國旗未久,有人通知胡君等總商會仍樹五色旗。筵間孫科告胡等“總商會未換旗,明日我等勿往”。蓋越日歡迎會有三處,中午和豐銀行,下午二點總商會,四時南洋華僑中學校,薛武院坐余之右,林義順坐余之左,薛君聞孫科言,告余云:“總商會未換旗為總領館尚未換之故。”余則轉告林君,其座位與胡君毗鄰,乃轉告胡君。胡聽未詳盡,誤會總商會不換旗系總領事阻止,為其性素躁,即大聲怒問總領事。時總領李事君在右席,聞聲急來問故,于是就筵間與薛君議妥,明日總商會須換旗,胡君等應承均愿赴會。不意越日總商會門前旗桿空豎不升何旗,而掛新旗于門上。有人走告胡孫等總商會不升新旗,在和豐銀行宴會時孫科即約諸人均勿赴會,而伍君謂恐失僑情不可,乃推伍君獨往??偵虝r,林義順導伍君出會門將上一汽車,林君始覺伊車在該車后,乃轉向后行。刺客立對伍君發(fā)槍數(shù)響,伍君逃脫,林文慶面被誤傷。蓋刺客原擬待伍君上車時,然后開槍準可得手,及見其不上車而返行,疑伍君已察覺將避,故急開槍,然伍君自出會門略有注意,故能走脫。刺客被拿,系瓊州人,自香港與同志多人來,是日早黨人會議,舉三人負責各刺殺一人,即孫科、胡漢民,及伍朝樞,幸為總商會不升新旗,故均獲無恙。
四五 國旗之意義
世界各國之國旗必有取義,如英系三島合國,故用三色,美為聯(lián)邦合國故用若干星點。我國光復后孫總理在南京就職,公決用五色為國旗,系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立國之義,何等正大光明,宏偉美觀。后來袁世凱野心稱帝另有一樣旗式,與五色旗無關。至軍閥割據(jù)地方,仍用五色國旗,亦莫非遵守國徽,其勝敗與國旗完全無關,此理至明無須多贅。乃自孫總理棄世后,國民黨北伐勝利,南京政府成立,便即野心變更國旗,以為中華民國是國民黨造成,應將青天白日黨旗為國旗,俾國民黨功勛永存,政權亦可永操。余深知青天白日黨旗,系光復前孫總理在新加坡“晚晴園”議定,此系一部分人黨徽,與國際無何關系。若國旗則代表全國國徽,對外對內(nèi)關系至大,不但要取義適當,尚須參以美觀及氣概宏偉,三者缺一不可。試看該青天白日旗無一可取,言主義則泛而無據(jù),言美觀則非日非星,至若宏偉則炎光不展,氣象短縮。自光復后,余對政府最不滿者,首兩件事,一為長衣馬褂仍舊保存,一為青天白日旗換作國旗。前年余將回重慶時,曾將青天白日旗,托美術家將炎光修改,較有美術及宏偉氣象,然經(jīng)過數(shù)位研究,雖稍勝現(xiàn)狀,終難滿意。印百多張帶至重慶。蓋念國旗大事,改革至難,若但修改炎光,或可試探如何。迨至渝見諸要人情況,認為出我意外,遂作罷論。
四六 決定擁護中央
民國十七年南京政府成立,國內(nèi)紛紛尚未統(tǒng)一,而外國則咸已承認為正式政府,南洋華僑亦未能一致。余則手訂規(guī)則,交南洋商報經(jīng)理,命懸掛辦公處,其語為“擁護南京政府為首要目的”。其時余與蔣委員長尚未相識,亦未有信息相通,特念外國已經(jīng)承認,國民應當服從。否則,如西南政府要人既多相識,又有消息來往,豈不與個人較有關系,第以此為私人之事,不得因私廢公。汪精衛(wèi)在德國,遙與南北諸不服從者煽動反對南京政府,余與林君義順聯(lián)名發(fā)電勸止無效。此為余主張應服從中央政府,而不顧個人交情之事實也。
四七 新加坡華僑中學新校舍之建筑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當民八年開辦時捐款六十余萬元。余經(jīng)手購市內(nèi)洋樓兩座為校舍,費五萬余元,又購市外五英里武吉智馬律大路邊,前馬來王別墅八十英畝為新校址,景地均佳,價八萬元。余回梓后新加坡屋地業(yè)大漲價,董事會議決買市內(nèi)四萬方尺地,擬建店屋為校業(yè),每方尺四十三元,計十七萬余元,捐款未收者二十多萬元,因商業(yè)欠佳均不肯交。所存現(xiàn)金十余萬元,兩年余經(jīng)常費提用凈盡,至余南來計已三年,校費已無著矣。余乃設法維持,并向認捐未交者,磋商酌衷折交。最巨者為富僑黃君十萬元,渠言“實非怠交,當時系有條件,所捐系為建新校舍禮堂之資,不能移作經(jīng)常費,如有實行建筑立即交出。”余念乘此機會若新校舍落成,可將舊校舍變賣以助校費,則一舉兩得。于是興工起蓋,除黃君交出十萬元,復收舊捐六萬元,前置市內(nèi)四萬方尺地僅售兩萬余元,復向華商銀行借出六萬余元,合計支出建筑費二十四萬余元。禮堂可坐千人,課室膳廳宿舍等僅容三百余人,余如圖書館科學室等尚付缺如,而學生額已滿,若有金錢尤須擴充諸校舍。希望熱心教育者慷慨輸將,俾可繼續(xù)進展,此為民十五年以前之事也。余辭卸后更換數(shù)屆校董,其中乃有某董事主席異想天開,提議臨馬路邊建筑兩校門,費由渠負擔,董事會贊成之。校門造成后有人來告予,門柱標題某某姓名,如此則全校包容在內(nèi),將置以前捐款人于何地。余乃往視新建左右兩門,相距約一千尺,為該校出入路口,頗堂皇美觀,門楣上橫書中英文“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右門柱為白石刻中文,直書“某某姓名捐資建筑”。左門柱亦用白石刻英文,字義與右柱中文同。不筑圍墻,只此兩門所費不過千余兩千元,然以門上有字,觀者必誤認全校為渠捐建,而以前捐數(shù)十萬元之數(shù)百僑胞全歸埋沒矣。然此事尚小,該地校址廣大,將來可容學生數(shù)千名,現(xiàn)所占面積不及十分之一二,空地雖多,日后誰肯復捐資擴充,此則為大問題。余不得已乃告知該校諸董事,請將石柱之字取消,無效。后乃假總商會召開捐款人大會,到者百余人,舉林君義順為主席,全體通過石柱須拆卸,決議后負責無人,余乃派人辦理。竊念教育關系后生極為重要,董其事者必以公忠熱誠為主方能收效,否則,不免貽誤青年,安得利用學校以為廣告,無論中外此風誠不可長也。
四八 許案與葉淵
福建同美汽車公司,川走由同安城至集美,資本二十余萬元,由新加坡同僑投資,于民國十年開辦,通車后略有利益。同溪汽車公司,由安溪至同安城,資本三十余萬元,由南洋安僑投資,因董事多意見,無利可獲。倡辦時集美校長葉淵亦參加。民十八年許卓然到同城見陳延香(同美董事)言擬代某民軍籌餉三四萬元,要向同美、同溪兩車路公司息借,招陳君來集美與葉君商借款事。葉君答同溪車路公司重要董事住廈門。三人約定越早八點在集美下船往廈。許陳兩人復回同城。越早兩人均未到,葉君乃先行留一名片托車站人交許陳二君云,伊在廈門太史巷街豐益錢莊等候。約近午間許陳始到,渡海至高崎村轉坐汽車,來廈至美人宮換坐人力車,到太史巷街口下車步行,陳君在前已入豐益內(nèi),許君隨后。甫將入門,槍聲連向,許君倒于門內(nèi),乃移往鼓浪嶼醫(yī)院,有頃而亡。陳葉二君均往探視,而兇手逃走無蹤。喪家乃指陳葉二君為主謀,即控于法庭,所以致此者系同溪車路意見人,含恨葉君主動也。陳德麟,集美人,在師范科未畢業(yè)即來新加坡,在余分店管財,侵逃七百余元回梓賦閑。屢向葉君求職業(yè),葉君知其在洋無狀拒絕,由是對葉君無好感,鄉(xiāng)校人多知之。許君被刺移往醫(yī)院時陳德麟適在廈,亦到醫(yī)院探視然后回鄉(xiāng)。在電船中多人議論許事,陳德麟眩巧好言,謂該事伊知情,究實所謂知情,乃受傷后入醫(yī)院等項而已。即有人往告許家,于是同安縣派役拘捕,審問無據(jù)。其時許家主持人硬欲加罪葉君,然乏實證可據(jù),不得不利用陳德麟為兇手,造作一篇供詞,謂與葉淵同謀,伊任兇手等云云。嚴刑酷打極其慘苦,使不得不依詞認罪。陳德麟既誣服后,移往漳州張貞處囚禁。張君時以師長鎮(zhèn)守漳州,在閩南已炙手可熱,與許卓然、秦望山為黨友,故許案主持人張秦二人為主腦也。
四九 許案之結局
葉淵、陳延香均被禁廈門監(jiān)獄,廈門司法官權屬中央,張秦鞭長莫及,乃謀將葉君移漳州,借詞審問,屢向廈官交涉引渡,實欲置之死地。余乃電南京國府胡漢民、古應芬二君,請急電廈法官阻止移漳,故張秦目的莫達。后胡君復令將案移至杭州裁判,于是葉君乃往杭州,余杭州分店為擔保二萬元得免獄禁,而陳延香、陳德麟亦均移杭。訟案判決復翻,糾纏兩年余,結果三人均無罪釋放。然對方復極力運動,利用軍人勢力,將再上控。迨閩人民政府發(fā)動后,又指葉君曾參加,于是葉君乃辭卸集美校務,而往廣西任省府秘書。當葉君被誣時,余即電張君勿冤枉陷害,并云“昔鄧禹將兵百萬,未嘗妄殺一人,子孫興盛”,至與秦君電,則以集美學校關系閩南及南洋教育,請勿誣害。彼等均置不理,更悉力鉆營,且靠人勢焰武必欲誣殺為快,余在洋適遭世界不景氣,不能回梓設法妥人辦理校務,致數(shù)年間集美學校如無舵之舟,乏人主持,成績退化。所可痛者,同為閩南人,既明知葉與許風馬牛不相及,必欲硬干到底,既不計冤誣必歸無效,又不顧社會教育之損失,欲逞其昧良之心,致死友真兇竟逍遙法外也。
五〇 廣西與華僑
廣西省自北伐成功后,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三先生極力整理軍政,對交通教育實業(yè)尤形注意。緣地方素貧,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乃派代表來南洋鼓勵僑胞投資開發(fā)。廣西僑民不多,富商又少,故代表不得不向閩粵人勸勉。數(shù)年間計派來多次,每次均曾訪余。然余不能以敷衍報其誠懇,乃直言此事之無效。其理由有二:其一富僑決不肯單獨運資親往經(jīng)營;其二如設有限公司,招股提倡者恐乏信用。就此公私兩事而言,雖在閩省創(chuàng)辦,閩僑亦未必響應,況非故鄉(xiāng)更覺困難。有潮商某君等曾往廣西應承,欲大規(guī)模招股投資,在新加坡成立機關,登報鼓勵,結果經(jīng)年,招不上國幣二十萬元,該公司由是擱淺不前。又有客籍僑胞在霹靂埠頗有資望,亦應承要招集百萬巨款,在馬來亞各報發(fā)表,經(jīng)過吉隆坡、新加坡到處熱烈歡迎,且在新加坡總領事館宣誓就職。于是遂帶秘書等同赴廣西,不久回洋,亦是空雷無雨。葉采真先生任省府秘書,最后當局以彼為閩南人,且與余深交,備費數(shù)千元,派其南來招閩僑投資,先到安南十余日然后來新加坡。囑余負責提倡,余仍如前言直告不諱,葉君不信,云經(jīng)過安南已略有頭緒,諸僑商咸言若余肯出倡辦,就安南一地要招數(shù)十萬元易如反掌,言之鑿鑿可據(jù)。余問某某富僑曾言此乎,云無之。余云其他不負責人安可輕信。葉君仍是不信,將往馬來亞各埠及荷印宣布使命,計奔波數(shù)月將回國,復經(jīng)新加坡云,某處表同情要籌得若干,某處亦應承擬組公司投資。余答君歸去便知是泡影。葉君仍不以余言為然。最后余告葉君云:“人之相知貴相知心,余與君交接十余年,君是否認余好妄言乎?”葉君答:“極相信所言必實?!庇嘣疲骸凹热缡呛文苄胖T僑能投資乎?!比~君回廣西后,如何復命,余雖不知,但廣西政府從此灰心不復盼望南僑投資矣。余詳載此段事,未免菲薄華僑輕諾寡信,抑或虛妄欺騙,雖非盡然,然亦頗多如此。我國內(nèi)外同胞,若不覺悟過去虛偽錯誤,猛省改善,諱病忌醫(yī),華僑決不能投資救國。至詳細理由可閱余在重慶,馬寅初經(jīng)濟學社年會,演講“華僑投資問題”便知。
五一 改良華僑喪儀
民國光復以前,馬來亞華僑每年或每兩年有一次迎神賽會,裝作戲劇馬隊合棚弄獅弄龍弄蜈蚣大鑼鼓旗幟等,而尤以新加坡為最。光復后此事稍殺,大不如前之愚迷。乃不知誰人作俑,將上言游戲娛樂之諸項參加于運柩葬儀之中,由是互相效尤,閩粵雖裝飾不同,皆不免違背主哀之義。余每于途中遇見,為之羞愧痛心,無地自容。蓋此地各國人民皆有,觀瞻所系,為人鄙笑指斥,甚為國人之恥。又如死后不葬留柩多日,宴客賭博,熱鬧終夜,種種陋習為全球所未有。民十七年余主席福建會館,乃傳集開會,議決改革喪事鋪張,及宴飲賭博,并規(guī)定死后不得留棺過七天。此乃僑民私約規(guī)章,非當?shù)卣?。福建會館無權干涉私人,唯有責成各區(qū)負責人,每逢喪事親往勸誠,并登報勸告僑眾,頒發(fā)規(guī)則貼于喪宅。從此以后頗生效力,全馬來亞皆隨而改良矣。
五二 “九·一八”與南洋之抵制日貨
民二十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四省,余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通過發(fā)電歐洲日內(nèi)瓦國際聯(lián)盟會,及美國總統(tǒng)請履行各種條約,維持世界和平,否則導火線自此發(fā)生,將造成將來世界紛亂。余明知開會發(fā)電雖無絲毫效力,然祖國遭此侵暴,海外僑民不宜塞耳無聞,自應喚醒僑民鼓動志氣,激勵愛國,冀可收效于將來。至聯(lián)絡抵制事項,出于不得已下策,任何激烈犧牲,亦往往不能持久,蓋由居人籬下,當?shù)禺斁植坏槐硗?,尚屢以法律裁制,或袒護對方也。日本有一家炭公司,在新加坡托華僑某君代理,銷路頗好,“九·一八”發(fā)生后,我僑抵制日貨甚形劇烈,該代理不得不取消定辦之炭。日本炭公司代表南來,詳述發(fā)動侵占東四省,完全為少壯軍人主動,若諸老成政治家絕不贊成,恐將來引起世界大戰(zhàn)。又謂山東歸還中國,少壯派已生不滿,后來復加以華盛頓會議,議定海軍五五三限制,則更憤怒不堪,故主張緩和之政治家屢被暗殺。彼等急欲侵略中國,以破壞國際條約,第因前年日本東京大火災,損失慘重,故暫中止,現(xiàn)已恢復原狀,所以此輩,不顧將來危險遂發(fā)動此禍矣。
五三 閩南水災捐
民二十四年,福建漳、泉等處多水災,而尤以泉州及近處為甚,于是泉紳等來電,求新加坡閩僑匯資救濟。余乃以福建會館名義,募捐國幣八萬余元,然將付托何機關或何人主持施賑頗覺為難。蓋吾閩遠不及廣東,如粵屬逢有災難,因素有組織慈善機關,可立即備資救濟,然后向中外募捐,信用成績素著,負責勸募者可安心進行。若吾閩省則不然,福州廈門均無此種機關,前有一兩次因災捐款,而施賑方面多生弊端,為捐資者所不滿,故閩省逢有災難,南僑不能救濟。此次付托之人不得不慎重,后不得已乃托駐泉李師長主持,并副以數(shù)位紳商共同辦理。蒙李師長按災情輕重酌衷支配,泉州居多。而泉州紳商意見不一,有主張將款計口施盡者,有主張災情已過,將款辦工業(yè)做工賑者,紛議莫決,結果不知用途如何。依理該款既為水災勸募,應立即施盡于災民,以副南僑捐資之義,不宜遲滯或轉作他用也。
五四 閩省禁止師范學校
閩南私立男女師范學校多所,自陳儀主閩政后,命令禁止不許開課,只留集美一校。其理由為程度參差,擬歸省立辦理。師校為教育基本,程度參差或不妥,省府收歸統(tǒng)辦俾可一律改善,實教育之幸。然省府不但要充分容納生額,尚須各區(qū)分設,俾有志貧生不致向隅,方可裁止諸私立學校。否則,程度雖參差,豈不較善于無耶?然禁止后經(jīng)過多年,而省立師范仍只福州一校,學生數(shù)百名,已屬杯水車薪。而閩南師范學校僅有私立集美一校,民二十五年冬亦下令禁止。余函電請求保留無效,乃電南京教育部長詳言理由,后來電準每年招生一班。此乃敷衍了事,余實無限憤慨。若言成績集美決不讓于省立,若言普遍收納閩南有才志貧寒子弟,則遠勝于省校,況集美校又有關于南洋華僑學校之師資,重要如是,而乃加以摧殘,是誠何心也。
五五 閩建設廳才難
七七抗戰(zhàn)將發(fā)生之前,閩建設廳長陳君極欲盡其職務,欲興辦多項事業(yè),農(nóng)礦海利尤加注意,可惜素乏經(jīng)驗,難免反遭損失。余到永安時有人報告,前陳廳長任內(nèi)曾在某處開礦,損失百余萬元,現(xiàn)已罷歇,余頗信為事實。緣前該廳長曾向集美學校建議,由省府備資派遣是屆水產(chǎn)學校全班畢業(yè)生,往日本留學。又欲租集美第二漁船,訂期六個月,每月租金六千元,在閩南撈魚。兩事余均不許,并詳告其原因。一為日本無意容納水產(chǎn)留學生,即肯亦有名無實,徒費無益。前有日本高級視學官來臺灣視學,并到廈大集美參觀,受集美校長招待,即要求容納水產(chǎn)留學生與日生同課,后回復許可五名,僅此而已,再后要求續(xù)派,概行拒絕。至集美第二漁船每月租金六千元,比現(xiàn)在往上海撈魚,可長兩千多元,六個月共可長利一萬余元,而省府逐月或須虧蝕七八千元。該船前在閩海經(jīng)驗兩月,知之已稔。余不貪得一萬余元,而使省府虧損四五萬元也。閩政府自來委任建廳長政績無聞,敷衍了事者有之,營私舞弊以政治做營業(yè)者亦有之,除是之外,則有上言計劃錯誤者,豈非建設才難乎?
五六 汪精衛(wèi)小孩弄火
民十七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外國已承認。汪精衛(wèi)在法國遙與南北諸不服從者,互相利用,煽動反對。余與林君義順聯(lián)名發(fā)電勸止無效。李石曾君將往法國,途過新加坡,余告以汪事,渠云,彼亦常勸其勿參加政治活動,謂:“依你性質(zhì),最好做一學者,若要參加政治,無異小孩弄火?!焙髞碛嗝孔纺罾罹嫔浦艘?。至汪之左右人物,如陳公博、褚民誼、陳春圃等,余知其皆屬碌碌庸常,笨拙無價值可言。陳公博任實業(yè)部長有年,未見其做何有利民生事業(yè)。來新加坡時在會場演說,及對記者言,渠等如何辛勞服務,每夜工作至午夜后方得就寢。南洋商報記者來訪,詳述其所言成績,余答:“此亦如前日山東省之梁國有,捐贈政府三千萬元,各報多為宣傳,究實乃不兌現(xiàn)?!庇浾甙l(fā)表后,坡中某報付京報告,則寄一長函來此登載嘵嘵自辯。褚民誼來洋多次,余識之已久。在南京任行政院秘書長,地位何等重要,乃親為女運動員執(zhí)鞭,且拍照登載日報,諂媚婦女不顧國體,人格更覺可知。陳春圃抗戰(zhàn)前與同伴七八人來新加坡,寄宿英旅館,膳宿日費坡幣百余元,無非浪費我國民膏血。某黨員在怡和軒俱樂部設宴招待,陳春圃演說各項,不但極無條緒,且亦無何價值,彼乃認為關系嚴重,再三吩咐“切勿向外人言”,更足顯其幼稚無知。汪精衛(wèi)自身既奸庸愚昧,而主要徒黨亦昏憒鄙陋如一丘之貉,結果自歸慘敗,無地自容,敵人雖利用彼等做傀儡有何益哉!
五七 對王正廷之勸告
王君正廷任我國外交高級官員多年,余久耳其名,尚未識面??箲?zhàn)前南來始會見,云此次系私人來南洋游歷,先到馬來亞再往荷印,其目的要知華僑狀況,如政府待遇、經(jīng)濟、商業(yè)、教育、社會狀況等。及游荷印后將回國,復經(jīng)新加坡,對報界記者談話言荷印各埠華僑商會,近來將組“商會聯(lián)合會”,以資團結,極贊其美舉,謂:“我華人每被洋人視同散沙。荷印華僑既能聯(lián)合團結,不但有益商業(yè),其他各事當然亦可獲益,希望馬來亞華僑當如荷印華僑團結。”余乃往見王君,先述:“閱報勸告僑胞誠意,至深感謝。然王君此次雖私人南來考察,與政府社會方面定有關系。聞平素做事多務實,不似其他官僚常存敷衍。唯對南洋情形尚未深知,或有誤會,無益此行,故特貢獻所知,希望王君明白華僑底細,冀有補救辦法,庶不虛此一行。茲就團結二字言,華僑所有組織大都形式上而已,若言內(nèi)容實際乏價值可稱。如各商會聯(lián)合會,馬來亞十余區(qū)自十年前已組織聯(lián)絡,按年輪流在某埠開會,至今已久,絕無實際利益可言,徒有形式上之應酬而已。荷印今始倡議,將來料不過五十步與百步??昭詧F結,仍屬散沙,此則甚可痛耳?!蓖蹙疲骸拔也恢獌S胞如是泛散,要當如何方能達到團結?”余答:“余意甚難,所可望者祖國政府能治理良好,領導人民團結,為華僑做模范,則華僑當然響應。若祖國政府不能領導人民團結,欲望華僑先行,則無異緣木求魚,希望先生回國后請政府改善,則華僑受賜無限矣?!?/p>
五八 滿清衣冠之遺留
滿清滅亡我中國,為我祖先深仇大敵,將我祖制全發(fā)剃作辮發(fā),服裝亦變?yōu)殚L衣馬褂,此二者均為滿清胡人制度,絕非我中華民族自來所固有。民國光復后辮發(fā)裁去,不恢復全發(fā)之古制,而與世界各國同屬短發(fā),誠屬妥善。唯滿制長衣馬褂,則仍保留不改,甚至認為通常禮服,當局之氣餒妄從,違背革命真理,保存亡國風氣,其弊何可勝言。至改革服制式樣,如不恢復古制,亦不尚法西洋,自可研究妥善體式,取其經(jīng)濟與便利,則耳目一新,可除腐舊。否則虜服仍存,丑態(tài)依舊,不但世界無此服裝,為人指點訕笑,且依附階級陋習,更非平等制度。如學校教師可穿長衣馬褂,學生則不可;高級軍官可穿長衣馬褂,下級士兵則不可;店東職員可穿長衣馬褂,而勞動工伙則不可。世界無論何國有是理否?民九年集美學校修理電機,該發(fā)動機不上百馬力,乃該技師只令工人開視工作,自己全不出手,不一點鐘完竣,留校午飯,余與校長伴食?;貜B后則大不滿意,謂受我辱待,與其工人同席。如此驕傲自高,莫非因其身穿長衣馬褂乎?技師亦勞工之列,有何高貴可言也。后來新加坡余樹膠制造廠中電力發(fā)動機二千余馬力,凡有損壞請政府電氣局總技師來看,每次單身自來,脫去外衣,親手查驗,蓋亦盡其義務而已。若論新加坡電力廠與廈門電氣局比較,則不啻小巫與大巫,余由是更感長衣馬褂之遺害。民廿三年曾著論在上海《東方》雜志發(fā)表,并函請南京政府立法院限期禁除無效。民廿七年復向重慶國民參政會提議,又不蒙采納。越后余到重慶,曾參加開會攝影,林主席蔣委員長均到,合諸參政員及各院部要人二百余人,服裝有長衣馬褂者,有單穿長衣者,有中山裝,有西洋裝,亦有西式禮服,有軍服,及蒙古西藏等服,及其他便服等,真所謂五光十色,參差不齊?,F(xiàn)政府及參政會對滿清長衣馬褂,雖不與余表同情,然余深信必有一日可達目的也。
五九 婦女服裝應改善
我國婦女衣服,各處互異,政府既無規(guī)定,普通服制多由人民自由變更,故到處多殊,數(shù)十年來更常演變,大都由上海倡起,不久便風行中外,時髦屢易,損失之巨難以數(shù)計。自改服旗袍以來,身長無限,有至腳踵者,而袖由長變短,現(xiàn)竟變至無袖,長褲改作短褲,現(xiàn)亦有短至露腿者,不特美觀未見,而且不耐寒冷,對衛(wèi)生上實屬有礙。若延安中共婦女服裝,則短衣長褲,與男服略有分別,為其便于工作,及節(jié)約樸素。以我國人之貧寒,質(zhì)樸勤儉最為首要。如蘇俄革命后,耐苦十余年,穿破衣服,食黑面包,乃能成其富強。我全國婦女,如欲勤儉節(jié)約,則可短衣長褲,以蘇俄為模范,此在鄉(xiāng)村中可無問題。若城市殷裕之家,無須勞動工作,不肯短衣長褲,則可仿效西裝,長衣束腰,袖長至肘,衣長過膝已足,褲長亦須過膝,若服裙者則衣短,而裙束在衣之外。婦女此種服裝,既較經(jīng)濟亦更美觀。若云何必模仿西裝,是則所見未廣。我國古代女裙亦束于衣外,況男子衣服已多仿西裝,何必獨限婦女,既不能恢復古制,則當取維新、經(jīng)濟、美觀、大同、有恒五項為主要。民國光復后,希望政府對諸不良事項,實行改革,然諸多失望。即就男女衣服而論,政府當局亦應代民眾設想,務求經(jīng)濟便利,樸素雅觀,命令倡行,表示維新氣概。余久欲向政府建議,無如前所提革除長衣馬褂,不蒙采納,故仍有懷莫達也。
六〇 跳舞營業(yè)之毒害
馬來亞前有青樓妓女,雖住市區(qū)內(nèi),然另有街巷,不與良家眷宅混雜,不特良家遠避,而妓寮亦不敢雜溷良家住所。后來政府禁止青樓,至今二十余年,雖有暗娼,亦匿居偏僻處所,至于日間更不敢顯露頭面。自民廿幾年頃新加坡開設一跳舞廳作俑,既往上海雇來舞女,又向本坡招誘華僑女子參加,俄而小坡跳舞廳相繼效尤設立,由是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筍,到處創(chuàng)立,而尤以“跳舞學院”最發(fā)達。政府放任而不取締,坐視華僑腐敗,以益市面繁榮。市中到處唯見唇紅口丹之冶容,異服奇裝之妖態(tài),車水馬龍,炫耀于道,堂堂皇皇,毫無羞恥。美其名曰“舞女”,夸其技為時髦。且住處多與良家混雜,涇渭不分,致令貧寒女子垂涎羨慕,合污同流,廉恥羞惡,掃地無余,良莠傳染之害日甚一日。不但血氣青年受其迷亂,便是中年老輩亦多樂此不疲,至以舞場為營業(yè)者之計劃,則網(wǎng)羅周備,誘惑多端,夜舞、日舞、酒舞、茶舞,時時可舞,事事可舞。問津之人以其名稱異于青樓,畏長懼內(nèi)較免罪責,然而既入迷途,積重難返,輕則精神耗削,事業(yè)荒廢,重則離異破家,囹圄亡命,種種惡果,日有所聞,不一兩年全馬來亞到處都有。余睹此情景,痛心疾首,挽救無術。聞菲律賓新加坡跳舞亦甚盛,然市內(nèi)禁絕,凡跳舞廳須設于離市區(qū)五英里外。乃呈函坡督詳述跳舞營業(yè)之禍害,請其設法限制,如不能禁絕,亦當效菲律賓辦法,并禁止日舞、茶舞等奇禍。函呈后即接回札,云已收到,再后久無消息,約經(jīng)六個月之久,復接一函云:“君某月日之函,政府現(xiàn)正考慮。”不久歐戰(zhàn)發(fā)生,無復消息矣?;蛟疲骸疤柙跉W美已普遍化,若謂我國不可仿效,未免過于頑固。”然凡事當先論利害,若利害參半,或利多害少,取而仿效,尚有可言。若此跳舞營業(yè),有百害而絕無一利,直是賣淫變相,為禍害青年陷阱。若必以歐美風化為比擬,無論是否變本加厲,且我之國計民生,未能望其項背,安可專學其娛樂,如胎毛未干,便欲學毛羽豐滿之高飛,其遺害豈勝言哉!又如法國巴黎人,常在大庭廣眾中,男女互抱,狂吻特吻,幾同無知雞犬,是亦歐俗之尤,我國亦當取而效之乎?至于蘇聯(lián)社會主義,男女自由,為全世界最平等及最新國體,如互抱狂吻之風,鴇業(yè)跳舞之害,絕不通行,我國民何不取而之效乎?
六一 南僑救鄉(xiāng)運動第一次
吾閩自李厚基任督軍時代,孫總理在廣州委任閩人黨員八司令官,組織民軍,以閩南人居多。由是各組機關,樹旗招兵,所需軍械糧食都系就地征派。始則善意勸募,為保護治安經(jīng)費,后則強迫硬派,無復情理,所招軍士又多屬無業(yè)惡徒。迨至意見發(fā)生,則各立門戶,搶劫勒贖,割據(jù)地方,強抽捐稅。且強迫種煙,按畝重征,若不舉行,則每畝硬收煙稅若干。由是民窮財盡,地方紛亂,盜賊如毛,尤以閩南為甚。民十二年冬菲律賓閩僑發(fā)起組織救鄉(xiāng)會,派王泉笙等三人為代表,來新加坡見余云,本人代表學界,彼兩人一代表報界,一代表商界。其使命系向英荷等屬各埠閩僑請組織救鄉(xiāng)機關,然后擇期舉派代表,到香港或菲律賓開會。現(xiàn)全菲閩僑均同意進行,彼特到新加坡征求組織,然后往馬來及荷印同樣舉行。余問其是否擬定救鄉(xiāng)辦法條件,及帶來何項手續(xù)。據(jù)云都未有,要如何辦法,須待各代表開會時議決。余云,貴處既熱誠提倡,且距故鄉(xiāng)較近,必先有調(diào)查狀況,及計劃拯救辦法,譬如需財若干,需人辦理抑或他項,從何方面起手,略具條件,再待各代表開會修正。茲若虛泛無緒,茫無把握,但欲各處先組機關,授權代表赴會,恐多未明白,難收實效。因代表遠途赴會,僑領恐不能親行,愿往之人則未必有決定之全權。王君等不以余言為然,辯論不休,余則告以此系余個人見解勿怪。此間有福建會館,主席及司理某某希往請他辦理。迨后召集開會竟乏效果。王君等往馬來各埠,據(jù)日報登載多有組織救鄉(xiāng)機關。后幾月余往荷印,適與王君等相遇于泗水。及王君回菲,訂期約各處派代表到菲律賓開會。聞馬來亞及荷印均無舉派,到者概系菲屬而已,至于救鄉(xiāng)事則空雷無雨耳。
六二 救鄉(xiāng)運動第二次
民十七年馬來亞檳城埠,某惠僑倡議救鄉(xiāng),在檳城先開會,舉派若干人為代表來新加坡。動身時電知新加坡閩僑諸會館,故多派人往碼頭迎接。并預告馬來亞諸埠閩僑,均派代表約期同來。假怡和軒俱樂部三樓開談話會,強邀余參加。諸代表有主張訓練鄉(xiāng)團若干人者,有主張與民軍合作者,亦有主張造鐵路利交通,興實業(yè),開礦產(chǎn),則民生有賴,盜匪自消,方是根本解決者。所言各有理由,而不計事實能否辦到。余則云:“凡事言之非艱行之維艱。頃所言練鄉(xiāng)團及與民軍合作,以閩南之廣,不但不能普及,不能滿各鄉(xiāng)僑之意,反恐畫虎成狗,增添許多匪徒。試問華僑有何忠誠人才可負職責。至于興辦各事業(yè),談何容易,不但無許財力,亦緩不能濟急。以余鄙見吾僑果有救鄉(xiāng)真誠,則負擔相當金錢,按馬來亞閩僑力能辦到者而行,辦法極簡單而有效。依光復時經(jīng)驗,現(xiàn)南京政府已成立,可發(fā)電或派代表磋商,請派若干軍隊駐閩南清鄉(xiāng)治匪,訂若干月可以肅清,每月吾僑補助若干軍費,如此較靠得住。若要實行此事,必須籌有相當金錢,方可向政府商議。余按如須一師兵,每月補勵至多國幣十萬元,至遲一年治平,計一百二十萬元。政府如實行及治理有效,我則逐月匯交,否則,停止匯寄并與交涉。此款數(shù)目可由馬來。亞閩僑擔認?!比恢T代表不置可否便散會,余從此不再與聞,余早知倡起者騖名,非實事求是。蓋檳城代表來新加坡,何必分電各會館,往碼頭迎接,其虛榮心可以想見。續(xù)后數(shù)月各埠代表回去,復來開會數(shù)次,紛紛不一,結果咸歸泡影。而巧妙收場之議決案,則轉歸新加坡福建會館辦理,其理由新加坡為馬來亞首府,福建會館為閩僑各會館領袖。余時任福建會館主席。然救鄉(xiāng)事大,公義所在不得不承受,即乘諸代表未歸召集開會。余言:“貴代表數(shù)月來開會多次,救鄉(xiāng)無妥善辦法,故移責本會館,究竟諸君是欲卸責任,抑欲與本會館合作?”諸代表云:“系請貴會館領導合作。”余言:“既如是本會館無他權能可以領導,唯有如前談話會余所主張,僑胞負責出錢,要求南京政府派軍兵負責治安而已,如同意贊成方有辦法。”于是全體贊成,乃議決募捐坡幣一百萬元,新加坡卅萬元,檳城十五萬元,余分攤各埠至足數(shù)。余云:“此次救鄉(xiāng)系由檳僑愛鄉(xiāng)熱誠提倡,目的若達,功德無量,然不可如前菲律賓空雷不雨,不但貽笑中外,反致有誤家鄉(xiāng)。各埠認捐數(shù)目應限期募足,請由檳城先行勸募,至遲兩星期內(nèi)起手,一個月募足,成績?nèi)绾蝸砗瘓蟾?。本會館立即傳達各埠及新加坡同時舉行,均于一月內(nèi)募捐足額,再傳集開會選派代表赴南京?!比w代表均舉手贊成。越日各代表回去,過后十余日檳城絕無消息。余乃致函查問,亦無確實回答,并不見報紙登載募捐工作,余復行函責問,竟復無價值了事,此為第二次救鄉(xiāng)之結果也。
六三 救鄉(xiāng)運動第三次
民國廿三年,南洋閩僑救鄉(xiāng)運動死灰復燃,其時閩南匪氛已大減少,唯安溪及內(nèi)地尚有騷擾。提倡者為新加坡閩僑,素志陰險,人格不講,每利用時機欺人揚己,不察者則受愚罔。盲從之流,不但墜其術中,并不計將來利害,附和奔走,舉動若狂。余曾向兩三位熱心人忠告無效,或且以余為破壞救鄉(xiāng),蓋反對者獨余一人耳。至倡議條件,不但救鄉(xiāng),且向中央政府要求閩南十縣做自治區(qū),創(chuàng)建設銀行興辦各種實業(yè)并模范村,計劃確是偉大可觀。新加坡各日報均用大號字標題,并詳細登載,由是南洋及閩南諸日報多有轉載,謂此回閩僑確能造福桑梓,閩南民眾多有額手稱慶,眉飛色舞者。在新加坡傳集馬來亞各區(qū)代表,開會兩次議決,派三位代表,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各一位,并籌旅費一萬余元。中外報紙既先宣傳,三代表及秘書隨后前往,先到南京請愿,然后回閩視察,如安溪鐵礦、龍巖煤礦,均有查勘,閩南有名城市均往游歷。到處空巷歡迎,爆竹震耳,榮耀得意莫可言喻,歷時數(shù)月方始回洋報告,此一回之救鄉(xiāng)責任便已告一段落矣。過后多月復召集馬來亞閩僑開會,為建設銀行募股,按實備資本國幣五百萬元(時坡幣七十余元申國幣一百元),新加坡舉多位代表向全馬勸募,經(jīng)過月余未達數(shù)額。再后氣衰志餒,日形無味,前紛紜兩年余,結果歸于解散。此為南洋閩僑第三次救鄉(xiāng)之效果也。
六四 救鄉(xiāng)運動失敗之原因
南洋閩僑三次提倡救鄉(xiāng),無益而反有損,蓋每次都為虛榮心所誤。語云:前車覆,后車鑒,深愿華僑無論為國為鄉(xiāng),若虛榮乏誠,決定失敗。茲余按次述其失敗原因如下。第一次救鄉(xiāng)失敗之原因,蓋由于提倡者擬自居盟主地位,且未考察真因,計劃辦法,任其無根之理想,輕率欲招集遠處英荷等屬派代表參加,此其失也。第二次救鄉(xiāng)亦成泡影,則為倡議人好名乏實,初時輕于傳集開會,后來既無辦法則捐資請政府負責,實至善可靠辦法,彼首倡者既有財力,若肯以身作則,先認捐兩三萬元何事不成,無如誠意不足,素非慷慨,故歸失敗耳。至第三次倡議救鄉(xiāng)已乏價值,唯辦法與前異,而以要求自治及模范縣模范村,建設銀行,振興實業(yè),夸張?zhí)摌嬈勖赏瑑S,存心原本狡詐,立意為己名利,絕無實事救鄉(xiāng)之念,只欲炫己才干,愚弄他人,其失敗固無待言。此第三次閩僑救鄉(xiāng),較前兩次同為無利而加有害也。所痛者多位有財力僑商,對銀行均有承認購股。曾告某友可認三萬元,該友答我安有財力,彼云免兌現(xiàn)名譽可得,社會之壞即在明知其非而不諫止,甚至助桀為虐之鄉(xiāng)愿耳。海外閩僑逐次對救鄉(xiāng)熱烈舉動,若不貽誤桑梓,損失尚屬無妨,無如虛榮影響易招外侮,如陳儀之輕視閩人亦即由是也。余閱報載陳儀在某處演說云“閩人希望南洋閩僑運資發(fā)展,利益民眾,迄今年久,究有何效,多屬空雷無雨,他省免倚靠僑資,其民生更形安定云云”。審此足見陳儀藐視閩僑,而魚肉閩民之有因矣。
六五 助款興集校
集美學校創(chuàng)辦時,余原意不求外助,迨至民廿二年不得已乃向相知者請其補助,李光前逐月坡幣六百元,陳文確國幣五百元,七七抗戰(zhàn)后集美距離廈門隔海數(shù)里,飛機大炮時常來炸,損失之巨無須多贅。民廿八年余乃主動在洋擬向集美諸學生,募捐國幣二百萬元,按八十萬元做修理費,余做基金,定每生最少捐國幣一百元,坡幣十發(fā)五元,不向外人募捐,而巨港校友,竟向商友捐幾千元,結果共捐國幣二十三萬余元。陳六使(集美人,亦集美學生)捐公債券一百萬元,系托上海華僑銀行代購,利息每年六萬元,做集?;?。余至重慶知戰(zhàn)事。未易解決,集校修理尚遲,乃將捐款參加“中國提煉藥廠股份公司”國幣二十五萬元,全年本息六厘,做集美學校基金,該公司資本一百萬元。李光前所認月捐至民廿九年春停止,換捐坡幣五萬元,系麻坡及實吊遠膠廠押款,逐月可收利息坡幣三百七十五元為集美校費。
六六 回國就學須注意
集美師中等學校,自民國七年開辦以來,南洋華僑學生前往肄業(yè)者不少。集美系鄉(xiāng)村學校,不但與城市遠隔,不染繁華,而自來校規(guī)嚴格提倡樸素,禁止學生浪費,雖距廈門市不遙,然學生無故不許請假離校。為此緣故,間有富僑子弟,生性好動,或被人招誘,或不耐拘束,轉學上海及其他繁華城市者亦屬不少。其轉學原因,必有相當理由函稟其父兄,該父兄身居海外,雖被欺騙多無由知悉。至上海華僑學生之浪費,有月開數(shù)百元者,若百數(shù)十元可算為儉省。有某君之子留學上海,不到一年費款兩千元,及知其浪費親往召回,須再清還校費旅費衣服費等數(shù)百元。其浪費最烈者即是跳舞。跳舞之禍害甚于毒蛇猛獸,我國抗戰(zhàn)勝利后,內(nèi)政方針第一件須禁絕跳舞,否則,執(zhí)政之腐化庸污,無建國精神可知矣。我南洋僑胞如要遣子弟回國就學,尤希格外注意為幸。
六七 反對西南異動
民廿五年西南將異動之前,陳濟棠派某財廳長林某,來南洋探訪僑情意向。新加坡總商會特開歡迎會,會長諂媚演說,稱廣州政府為父母官長,該代表滿意回報。秋間發(fā)動叛變,余乃聯(lián)絡各界假總商會開僑民大會,表決趣向,結果大多數(shù)反對異動,擁護南京中央政府。于是余乃以大會主席名義,發(fā)電勸廣州陳濟棠,廣西李白黃以“外侮日迫,萬萬不可內(nèi)哄”等語。陳復電辯論,余復去電責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至廣西復電甚長,約三百字,亦多解釋理由,余回電仍善意婉勸忠告,請勿與貪吏叛逆陳濟棠合污。彼等苦心治理廣西十余年,譽隆全國,萬萬不可輕棄。敵人得隴望蜀,應共籌抵御不可自生內(nèi)戰(zhàn)等云云。
六八 購機壽蔣會
同年秋蔣公五十壽辰,南京發(fā)起捐資購機祝壽。我國駐英大使電新加坡總領事,勸馬來亞華僑捐飛機一架,國幣十萬元??傤I事向余提議,余云:“居留政府對募捐例須請準方可進行,況飛機屬軍械品能否許可未可知。竊思如蒙許可,須聯(lián)絡全馬來亞,庶小埠市不致向隅?!蹦讼虍?shù)卣埱?,即獲準許,出余意料之外,由是感覺英政府對我國方針已變,心中無任欣慰??偵虝骷鹘鐣h,舉余為主席,宣傳駐英大使電,按全馬捐十萬元購機一架。余按馬來亞諸大埠俱能獨捐一架,其他小埠不免向隅,余經(jīng)請準當?shù)卣?,?lián)絡馬來亞各埠合作。即決議成立“購機壽蔣會”,登報并通函全馬十二區(qū)僑領,到吉隆坡開會,計捐國幣一百卅余萬元(其時坡幣約六十余元申國幣一百元),概匯交南京購機。
六九 七七抗戰(zhàn)僑民大會
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事變,馬來亞華僑多埠發(fā)起募捐救濟祖國難民。新加坡愛國僑胞,自余詢問以落后為言,余答:“戰(zhàn)事尚未顯明,若可息事則無須籌款。如成戰(zhàn)爭,關系國家民族存亡,事體極為重大,期間亦必延長多年。開會籌款當有相當計劃,不宜急切輕舉貽誤成績??蓪⒋艘飧婵偵虝?,預向當?shù)卣忧?,許可于必要時開僑民大會。”越至八月十三日戰(zhàn)事已發(fā)動。即由總商會登報傳單,訂十五日開僑民大會,捐款救濟祖國傷兵難民。十四日英政府華民政務司佐頓君邀余談話。問“明天赴會否?”余答“赴會。”“將舉汝為主席否?”答“不知?!弊艟衷疲骸敖?jīng)典總督議定,此會當由你負責,因本坡華日僑民眾多,政府甚為關懷,并附帶四條件為明天會場要旨。(一)不得表明籌款助買軍火,此乃中立國應守規(guī)例。(二)不得提議抵制日貨。(三)款須統(tǒng)籌統(tǒng)匯,不得別設機關。(四)款匯交國內(nèi)何處,由總督指定。”又云:“總督經(jīng)發(fā)電詢駐華英大使,待復告知。”余歸后即電南京外交部長,速與英大使接洽,款切須交政府機關,華僑方能信任多籌,全馬僑胞亦可統(tǒng)一匯交不致分散生弊也。
七〇 新加坡籌賑會成立
八月十五日僑民大會開會,舉余為大會臨時主席,余即將昨日華民政務司佐頓君所示四條宣布,言我僑如要籌款有成績,當注意遵守。即通過本會名稱曰“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簡稱“新加坡籌賑會”,規(guī)定委員三十二名,閩十四,潮州九,廣州四,瓊州客幫各二,三江一,由各幫自選。大會授權委員會行事,再由委員會選主席及各職員,議決后余即宣布:“今日大會目的專在籌款,而籌款要在多量及持久。新加坡為全馬或南洋華僑視線所注,責任非輕。然要希望好成績,必須有人首捐巨款提倡,此為進行程序所必然。昨經(jīng)葉玉堆先生自動認義捐國幣十萬元(時坡幣五一五申國幣一百元),余則承認常月捐至戰(zhàn)事終止,每月國幣兩千元?!?/p>
七一 閩僑宜多捐
越日召開委員會,舉主席及職員,舉余為主席,議決辦事處設恰和軒俱樂部。所有捐款概作義務捐送,不收政府公債券,不得另設其他籌款機關,凡募捐款項,概匯交中央政府行政院收賑(此系總督接英大使復告)。至募款分特別捐及常月捐兩種,各幫自動極力進行,并于市區(qū)外勸設分會三十余處,以期普及僑胞。規(guī)定坡中三大游藝場,每兩三個月為籌賑事輪開一次,其他復有演劇、游藝、捐箱、賣物、賣花、報效、游海等募捐手續(xù)。特別捐每年復向華僑捐一次或兩次,每次降減甚多,亦有不肯續(xù)捐者。至常月捐除較成宗外,若月薪甚麻煩,店東多不負責,越久越稀故成績無多??箲?zhàn)經(jīng)年之后,常月捐大半靠貨物捐,樹膠每擔一角逐月三萬余元,他如米、糖、魚、枋木、什貨等約五六萬元。特別捐、常月捐、演劇、游藝及各分會八九萬元,共每月義捐坡幣十七八萬元。論輸款,閩僑較有成績,諸募捐員及出資之人,往往以他幫為言,及閩僑開會余常告以閩僑應多捐理由??箲?zhàn)重要在出錢出力,我閩省出兵力不及他省,我閩僑應多出錢,以補省內(nèi)出力之不足,勸捐員務希以此勉勵。至于抵制日貨事,成績頗佳,劇烈且持久,此系另一部分熱誠僑胞負責工作,雖身入囹圄不辭。然英政府大不似前嚴格對待抵制工作者,又如各貨捐實犯其法律,我僑雖私相授受,而彼知之甚稔,且全馬仿行多年如是,不但未有禁止,亦絕未來干涉,其特別優(yōu)容,使余銘感無任也。
七二 僑生與祖國
華僑在南洋所生子弟統(tǒng)稱僑生,光復前學校甚少,僑生未受祖國文化,故對祖國觀念極微。此次抗戰(zhàn)嚴重,關系祖國存亡,彼等多不注意,雖巨富之家捐些須金錢亦難。新加坡一家閩僑生,資產(chǎn)千余萬至二千萬元,屢向募捐結果僅二千元?;浖粌S生資產(chǎn)數(shù)千萬元,亦不捐一錢,彼在各埠有藥材行,風聞有人倡議抵制,不得已捐出一萬元。南京失陷前,政府衛(wèi)生部來電請組醫(yī)生隊回國救傷,新加坡籌賑會登報招聘,結果印人四名,來自祖國之醫(yī)學未卒業(yè)生二名,而僑生竟無一人。查馬來亞僑生,在香港及新加坡醫(yī)學校卒業(yè)者頗夥。據(jù)諸醫(yī)生言,僑生醫(yī)生現(xiàn)乏相當醫(yī)業(yè)者不少,如以薪俸每月五十元,雇在藥房服務極容易,而征聘回國月薪加數(shù)倍,則無一人肯參加。有此不幸皆由未受祖國文化所致也。
七三 馬來亞籌賑會議
馬來亞原分十二區(qū),抗戰(zhàn)后各區(qū)均組織籌賑會,然無總機關領導,不但籌匯不能一致,亦無可比較及激勵成績。各區(qū)僑領能原諒同情者雖多,而偏忌自高者不無其人。故對于召集開會事,余不得不慎重考慮,但求能一致進行,絕不計是否領導名稱。故思變通辦法,函請各區(qū)會準國慶日,派代表到吉隆坡(該埠為全馬中區(qū))作談話研究會。議題為:(一)“所籌款項是否概作義捐?”因南京政府宣布匯款概給回公債券,菲律賓已接受,馬來亞諸區(qū)亦有接受者。(二)至本年終,全馬按捐籌若干,各區(qū)如何分配承認。(三)所籌款項是否一律匯交行政院?(四)不組織總機關及舉臨時主席。計四條議案。及開會時代表百多人各區(qū)均到,多數(shù)主張須舉一臨時主席,正式開會,乃舉余為臨時主席。余言義捐不應換取公債理由,“如可取公債,則資本家及稍成數(shù)者將免損失,大多數(shù)勞動界捐出一元數(shù)角,則白犧牲,其他演劇、游藝、捐箱、賣物、賣花等什捐零毫碎如何辦理,故新加坡籌賑會經(jīng)通過,概作義捐不取公債。至公債事項待后另行勸募。此次抗戰(zhàn)救亡為有史以來最嚴重之國難,國民須盡量出錢出力,海外華僑只負出錢一項而已,若不作義捐而貪取公債,出錢之義何在,且何以對祖國同胞?”于是全體決議不取公債。第二項認捐數(shù)目案,決議至年終坡幣一千萬元,新加坡負擔三百萬元,余各區(qū)分攤。第三項決議概匯交行政院。第四項諸代表謂雖不設總機關,亦當設一通訊處,俾可與中央政府及馬來亞各區(qū)會通消息,乃舉余為馬來亞各區(qū)會通訊處主任,余將離新加坡來吉隆坡時,已知孔祥熙院長由歐回國,國慶日可抵新加坡,即留函報告:“馬來亞義捐,至年底可募國幣二千萬元,救國公債須待新年方能進行,至多亦二千萬元?!北私雍蠹窗l(fā)電來吉隆坡祝開會成功,并謝僑胞熱誠義舉。
七四 虛榮終失敗
南京政府對敵抗戰(zhàn)后,首次擬發(fā)救國公債五萬萬元,按新加坡四千萬元(包括全馬),付交余及其他兩人函件并證書。余按此辦法不妥,必乏成績,蓋三人均閩僑,而粵僑未有,且以新加坡一處領導全馬亦不可能。余即復函開釋緣由,提議“新加坡須添增粵僑某某三人,馬來亞分十二區(qū),除新加坡外他十一區(qū)各有籌款機關,領袖某某請各直接寄交諸手續(xù)”云云??傤I事聞知余接公債證書消息,即與新加坡、吉隆、霹靂僑領暗中聯(lián)絡,一面向本坡政府要求立案,成立馬來亞募公債機關,一面電告南京政府,云余不肯負責募公債,他等以為募數(shù)千萬元公債易如反掌,其意要居此虛榮功。政府即派廣東交涉員刁作謙南來幫助,向坡督及華民政務司運動,結果拒絕要求,仍委籌賑會由余負責辦理。蓋彼等如何努力向當?shù)卣\動,余絕不與聞,念均屬義務,甚愿相讓,無如坡政府不肯??蓢@者我外交官及數(shù)僑領,在此國家危險時代,尚不自量力而猶醉心虛榮也。
七五 勸募救國公債
民二十七年春,政府復派募債員南來,其時余亦以首期義捐已辦妥,應進行勸募公債,然仍必由新加坡發(fā)動較為有效。但須先覓有人認購巨額,方能影響本坡及全馬。乃向數(shù)位富僑提議未遂,余不得不自己負責。于是召集僑民大會,宣布募債緣由。“政府發(fā)出五萬萬元救國公債,分配馬來亞四千萬元,余按不能如數(shù)辦到,然至少亦須接受半數(shù)二千萬元,庶免過負政府期望。以二千萬元核計,新加坡區(qū)應負擔六百萬元,此項巨款非全僑努力不能足數(shù)。余經(jīng)濟有限為諸君所知,然為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愿購十萬元(匯水坡幣五十一元半申一百元)。”于是在場認購二三十萬元。再后積極進行,至秋間結束僅五百余萬元。而馬來亞諸區(qū)雖有進行或觀望不前,或成績不佳,后經(jīng)政府及余再三催促,延至年終截止約一千余萬元。統(tǒng)計全馬一千五百余萬元。蓋我國政府公債人則時未曾推行海外,而上海市公債時價,每百元常行五六十元,南洋華僑銀行素不肯典押我國公債,有此種種阻礙,故推銷困難。況義捐勸募逐月進行亦一原因。回憶暹羅華僑對公債事,因南京政府托某銀行辦理,該行在暹京無何勢力,又不自量力,不讓總商會接辦,致諸僑商袖手觀望,故無成績可言。緣許時暹政府尚未排斥華僑,若付托得人數(shù)百萬元或可辦到也。
七六 閩代表來洋籌款
七七抗戰(zhàn)后冬月,閩省府派數(shù)代表來,系閩南人,薩鎮(zhèn)冰亦同來,云:“要籌款二百萬元救濟閩省,否則,夏末青黃不接,慘狀難言?!庇喔嬉浴艾F(xiàn)下決難辦到,理由有三,抗戰(zhàn)后僑民大會及本坡政府約定統(tǒng)一機關,凡所收款概須匯交行政院,一也。國慶日全僑在吉隆坡開會,決定義捐坡幣一千萬元,限本年底籌足,新加坡數(shù)額須三百萬元,現(xiàn)尚捐籌未足,二也。中央政府責成馬來亞華僑,須認購公債四千萬元,余按至多承受二千萬元。在吉隆坡開會時,余主張待新春開始勸募,而各區(qū)代表多欲同時與義捐并進。然俗語云針無兩頭利,新加坡公債須負責五六百萬元,必待新春開募,且不知若干日月方能籌足,三也。以上三件事均系全馬議決在先,萬萬不可違背失信,私為閩省籌募,此乃最易知明白事項,望諸代表原諒”。而諸代表有不明白之人,糾纏月余不休,且聽人慫恿,謂閩僑另籌確有效果,余告余既負總籌賑匯交中央政府之責,無論如何在新年夏季內(nèi)決無辦法,他閩僑言可另籌,汝可請他另立機關勸募,何必糾纏不滿。后諸代表往吉隆、怡保、檳城,到處如新加坡應酬招待,各埠均許籌國幣五十萬元,系股份式做興辦農(nóng)業(yè)之款,(時坡幣五一五申國幣一百元)并有僑領同諸代表來新加坡,要余贊同亦認五十萬元,共二百萬元,使諸代表不致空手回去。余云:“做事須務實,若輕諾寡信,他日空雷無雨,反貽害本省,此等事余決不效尤。試問貴區(qū)會議定救國公債額數(shù)過期數(shù)月已募若干?”該僑領答:“尚未起手?!庇鄤t駁以“何故遲延,可見未有把握故尚遲廷。新加坡應攤五六百萬元,開募月余僅二百余萬元,尚欠之額不知須延遲至何時,且大半靠閩僑負責。貴區(qū)迄未動作,茲又欲增加省款,非至兩敗俱傷不已。在平時對故鄉(xiāng)事猶當腳踏實地,何況抗戰(zhàn)嚴重期間,已許中央籌募公債戰(zhàn)費,安可遲誤失信。無論如何必待數(shù)月后公債募有把握,方可籌及省項”云云。該僑領無言可答,而諸代表中難免有含不滿之意者,及余回國尚有余言也。
七七 籌備南僑總會
七七抗戰(zhàn)后,菲律賓李君清泉來函,言:“南洋華僑應在香港或新加坡,組一籌賑總機關,領導募款?!庇鄰秃^:“新加坡乏相當之人請轉商香港較妥?!痹胶笥纸雍捎“沙乔f君西言來函,囑余在新加坡組南僑總會,所言目的與李君同樣,余辭以乏相當才望,不敢接受。越年(民廿七年)夏末,忽由新加坡總領館轉來重慶孔行政院長電,云:“吧城莊西言先生建議,應由君在新加坡組籌賑總機關,領導各屬華僑籌款。本院已委外部,電知南洋各領館,通知各屬僑領,派代表到新加坡開會,?;I備一切。”余以國府命令當然接受。于是登報并通函英屬香港、馬來亞、緬甸、婆羅洲、荷屬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西里伯、美屬菲律賓、法屬安南,及暹羅等處、各籌賑會、慈善會、商會,訂十月十日國慶日,派代表來新加坡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代表大會,并限定大埠十二名,次八名,又次六名,旅費各自備,附列重要議案,(一)總會名稱;(二)地址;(三)舉主席及職員;(四)各埠會承認常月捐義款每月若干;(五)各代表提案。須于開會前七天交到本籌備處。
七八 南僑總會成立
南洋各屬華僑代表到者一百八十余人,唯香港及暹羅代表最少。其原因香港粵僑十居八九,自抗戰(zhàn)以來年余,尚未組籌賑機關,故無舉派代表參加,只有閩僑一部分派兩代表而已。至暹羅商業(yè)最盛者為暹京曼谷。華僑亦最多,其時暹親日派執(zhí)政,禁止華僑捐款匯寄祖國,故代表無法選派。唯暹京外諸埠秘密派人參加。新加坡華僑無相當大會堂,乃假距市五英里“南洋華僑中學校”禮堂為會所。布置頗堂皇,并拍有聲電影。祖國重慶及各省主席,或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多來電祝賀。開會時舉余為臨時主席。各處代表演說后,越日正式開議。對第一條名稱決議曰“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次辦事處地址在新加坡。三舉余為正主席。莊西言、李清泉為副主席。四各埠會承認常月義捐國幣四百余萬元(規(guī)定坡幣三十元申國幣一百元)。又議決一條謂政府如派任何官吏南來,須先征本總會主席同意,由主席函知各屬會方得招待。其他議案及規(guī)則頗多。
附錄一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會代表大會??脱?/p>
本年五月中旬,寇陷廈門,難民逃鼓浪嶼。鼓浪嶼中西各界即組國際救濟會,電請南洋各地華僑籌款協(xié)助。而福州救濟會陳肇英、陳培錕、林知淵等君來電要求華僑電請中央派兵援閩,并籌匯賑款,當時庚曾復電云:“華僑不便過問中央軍政,請自行設法,至救濟事,待必需時當即進行?!毙臃坡少e李清泉君函電,倡議召集各埠僑領在香港或新加坡開會,討論援救華南事宜,吧城莊西言君亦來函表示此意,而集議地點則主張以新加坡為適中。庚對李莊二君之征詢,概用函復:同意集議研究加強籌款,而不同意牽涉軍事政治。至以新加坡為集會地點一問題,庚鑒于馬來亞情形之復雜,及過去召開聯(lián)合會之經(jīng)驗,深感諸多困難,未敢接受。此函復后,即未有再通消息。事隔兩月,至七月三十日,忽接孔院長自漢口來電,文云:“陳嘉庚先生,莊西言建議,在星組織華僑領導機關,此項組織,有無必要,環(huán)境能否許可,如何組織,始有成效,盼核復,電渝,孔祥熙世。”庚即電復如下:“重慶孔院長鑒,來電悉,菲荷各屬,前曾對庚建議,集星組織機關,意在請求中央援閩,及研究籌款成績,然關于軍事,庚不贊同,若籌款則可,環(huán)境無問題,如以國府命令電各屬埠,集星組織機關,研究有益籌款,庚甚歡迎,并可資以激勵督促,如贊成,乞電示奉行,陳嘉庚叩世?!眮砗姸?,又復沉寂,約廿日上局總領事過訪,稱接孔院長電,委查召集各屬僑領來星開會事,庚乃將經(jīng)過情形一一詳告,數(shù)日后高總領事再接孔院長電,通告各駐地領事,傳知南洋各屬僑領來新加坡開會,其范圍包括菲律賓、香港、安南、暹羅、緬甸、蘇門答臘、爪哇、望加錫、婆羅洲、馬來亞等,于是庚忝居新加坡籌賑會主席,分屬東道,乃負責籌備一切,并訂雙十節(jié)日為開會日期,雖日期僅余三十多日,唯南洋各地僑胞均早已聞訊,有意奉行我政府命令者,選派代表參加,自不至如何逼促也。大會之期既屆,最先到者為菲律賓代表。其他各埠代表相繼奔臨,至為踴躍,暹羅因環(huán)境關系,未便公然多派代表,然暹京、暹南、暹北,亦均有人出席,香港華僑財力,以粵僑為最,不意粵僑出席者竟無一人,蘇門答臘各埠參加,獨首府棉蘭與其近屬,乃反放棄,查系前時各設機關,未有聯(lián)絡,迨大會前夕,方組總機關,故不及舉派代表,其他數(shù)處來函,稱因事未便派代表,唯愿擁護大會一切決議案,并愿加入總會為會員。至于上述暹羅一地,因環(huán)境所限,愛國僑胞不能充分顯示其精神,然此后抗戰(zhàn)前途愈呈光明時,則該地環(huán)境自能隨以轉變,以該地僑胞之眾,將來籌款成績當不至遜于馬來亞。他如香港粵僑,去國最近,觀感最切,富庶又為華僑冠,今后亦不能多所貢獻,另有若干地方組織欠完善或事阻未克參加者,尤希速謀改進,加入總會,以通聲氣而收宏效,此次出席代表,計四十五埠,凡一百六十八人,實南洋華僑史上所未有,亦云盛矣。大會既告閉幕,此一次南洋華僑大團結之空前盛舉,已成為歷史上不磨之記載,會中重要文件,茲已編成報告專書,爰將經(jīng)過情形,摘述梗概,以弁簡端。廿七年十一月。
附錄二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會代表大會通啟
吧城莊西言君前向孔院長建議:南洋各屬僑胞應推派代表集新加坡開會,組織最高救亡領導機關,使籌賑購債匯款及其他救亡工作得收統(tǒng)一行動之效,而加速進展。菲律賓李清泉君亦持此主張,二君曾先后以函電詢庚,唯間涉軍政問題,故庚未盡贊同。日者,莊君重提此議于孔院長,孔院長乃電征庚意,并承高總領事過訪面商,庚即以集會目的如在研究籌賑購債匯寄信款及國貨問題,當甚贊成為答,現(xiàn)此事經(jīng)擬進行,至領導機關云者,乃各僑領集思廣益,組總會以相聯(lián)絡,而非操事權于少數(shù)人或個人,各埠僑胞自應明白此義,以民族國家利益為前提,服從政府指導,而體莊李二君之意,俾斯會得告成功也。南洋各屬包括香港、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安南、暹羅、緬甸、馬來亞等地,以地理位置言,新加坡實居中心,以華僑人口言,馬來亞亦居多數(shù),莊李二君所以主張召集各屬華僑代表會議,組織最高救亡領導機關于新加坡者,蓋即以此。自盧溝橋戰(zhàn)事發(fā)生,我南洋八百萬僑胞,奔走籌款,不遺余力,而時至今日,義捐公債成績,合計不過國幣六千余萬元,平均每人負擔七八元而已,視敵國國民“七七”一日獻金四千余萬元,相去霄壤,能不慚愧!以吾僑財力與敵僑較,蓋遠過之無不及,而國家遭遇之痛苦,又十百倍之,乃物質(zhì)上為助于祖國抗戰(zhàn)者若是其微,則中間顯有許多亟待改善之缺點,此我南洋各屬僑胞不能不集會研究者一。敵自一九零五年戰(zhàn)勝俄后,躍為一等國,歐洲大戰(zhàn)又假以造成富強之機會,于是黷武窮兵,蓄志侵略,積極謀我,垂數(shù)十年,“七七”變起,敵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奪我華北,我最高領袖,蔣委員長鑒于最后開頭已至,毅然發(fā)動全國長期抗戰(zhàn),一年余來,愈戰(zhàn)而我之人力愈強,愈戰(zhàn)而我之物力愈充,最后勝利屬我,已為理勢所必至,列邦所共許矣,然最后勝利云云,究非時間所能幸致。而宜以長期抗戰(zhàn)爭取之,此歐美軍事專家所以有“時間為日本之敵,中國之友”之論也,是則今后敵我兵連禍結,歷三年五載而不休,或亦意料中事,而欲支持我之長期抗戰(zhàn),并保證最后勝利之屬我,則軍事上之機械部隊,尤當加緊整頓。國防建設,尤當充分完成,凡此種種,皆有待于后方國民之協(xié)助,華僑安居海外,獨免流離轉徙之苦,天職所在,更宜感憤惕厲,黽勉有加,使輸款益臻普及,而無復見不出錢之人,此我南洋各屬僑胞不能不集會研究者二。南洋僑胞逐月內(nèi)匯寄家之款,總計不下千余萬元,間接增厚國家經(jīng)濟力至大,數(shù)月前敵陷廈門,擾及潮汕,閩粵海疆,受制益甚,而各該地原有銀行或縮或停,一部分民信局則乘機取利,抬高手續(xù)費,于是吾僑寄匯信款,頗感困難,幸中國銀行負起責任,遍設辦事處于閩粵內(nèi)地各城市鄉(xiāng)村以謀補救,款無論多寡,地無論遠近,路無論通塞,皆樂予收匯,而匯水又甚低廉,近月來我僑胞遠處鄉(xiāng)國之父母兄弟姐妹,得如涸鮒獲蘇于勺水者,泰半恃此,然中國銀行僅設分行于新加坡,其他南洋各屬尚付闕如,則除新加坡及其附近各埠外,他處僑胞寄匯信款之困難,仍未解決,是項困難不及早解決,直接固足以影響吾僑故鄉(xiāng)之經(jīng)濟,而內(nèi)匯銳減,間接亦足以影響祖國抗戰(zhàn)之前途,倘新加坡成立一相當機關以通南洋各屬僑胞聲氣,而金融亦設法由此流轉,使僻遠僑胞同感交通之便利,則于國于家,皆有大益,此我南洋各屬僑胞不能不集會研究者三??箲?zhàn)軍興,我政府迅集巨大人力開辟西北西南等省交通線,鐵路公路,雙管齊下,期使內(nèi)部脈絡相連而遠達鄰境,以解除敵人鎖海之威脅,及今戰(zhàn)區(qū)難民內(nèi)移者達數(shù)千萬人,而豐富資源亦得賴以開發(fā),奠建國之基于風雨飄搖之日,啟復興之運于河山破碎之時,操心彌苦而抱志彌堅,努力愈大而收功愈著,將來寇氛一掃,轉貧弱為富強,特俯仰問事耳,吾僑愛國,素不后人,則于建國復興之大業(yè),何可袖手旁觀,而不速圖自效耶?此我南洋各屬僑胞不能不集會研究者四。綜上四端,實有召集南洋各屬華僑代表會議組織最高救亡領導機關之必要,孔院長所以深致關懷者,蓋亦同感,現(xiàn)各大埠由孔院長或領事直接通令準備,其他政令難及之區(qū)則由庚代為傳知,并訂本年國慶日為開會日期,凡已正式成立籌賑機關之大埠,應請從速舉定代表以便來會。而該埠轄內(nèi)之各小埠分會或支會皆屬之,不必另派代表,例如馬來亞分十二區(qū),每區(qū)有一籌賑會,大會僅承認各該區(qū)籌賑會推派出席之代表,其余各該區(qū)內(nèi)諸小埠之籌賑分會或支會如另有代表,則大會不能接受,若各埠會不能推派代表參加者,則其所屬之分支會便可直接派代表出席,其職權概與各埠會代表同,此外若干不相統(tǒng)屬之小埠或偏遠孤僻之地,應請迅自組織機關與大會直接聯(lián)絡,除修函奉達外,特另文刊登各埠報紙,如函有未達,仍希自動示悉,并舉代表依期參加,至大會議程及其他有關文件,經(jīng)交托各駐地領事館代發(fā),請就近詢?nèi)。蚝骷醇摹?/p>
附錄三 大會開幕主席陳嘉庚先生致辭
(由同上??D載)
總領事,各位代表,各位來賓,今日適在我國國慶日舉行此會,蒙推兄弟為臨時主席,兄弟忝居東道,亦不客氣接受。兩月前得孔院長自漢口來電,擬邀各屬僑領集星開會,組織領導機關,其最大目的在增加籌款效率,今日諸位踴躍光臨,足見大家奉行政令甚誠,要求團結甚切,將來群策群力,加強后方工作,必有良好收獲,可以斷言,現(xiàn)在謹將經(jīng)過各情,約略報告一下。
一 孔院長來電垂詢?nèi)龁栴}
本年七月卅日接漢口孔院長來電稱吧城莊西言先生建議在連加坡組織領導機關,電文中提出三問題征詢兄弟意見。
(甲)領導機關有無組織必要,(乙)環(huán)境能否許可,(丙)如何組織始有成效,兄弟對此三問題,抱如下見解。
第一條,兄弟認為組織領導機關,確屬必要,因為世界上任何事業(yè),若有組織,能合作,當然有益無損,若無組織,不能合作,則散沙之弊,實所難免。以兄弟經(jīng)驗而言,如前年馬來亞購機壽蔣運動,若無組織總機關,不但成績將減弱,而且各區(qū)內(nèi)之小埠亦將不能統(tǒng)一區(qū)會機關,其領導者何人,所籌款數(shù)若干,亦皆無由得知。又如抗戰(zhàn)以來,若非在吉隆坡舉行聯(lián)合研究會,組設通訊處,則各埠匯款亦不能統(tǒng)交行政院,義捐亦不能概免換公債券,義捐公債數(shù)目不得而知,全馬組十二區(qū)籌賑會及領導者何人,國內(nèi)政府亦必不能獲悉。政府既不知若干區(qū)會及領袖為誰,則勸募公債事宜,無從委托,或委托不得其人。種種弊端,勢且因而發(fā)生。若全南洋各屬華僑,能推誠合作,共同設立總機關,則其收效之宏,更不待贅。故兄弟認為領導機關,必須組織。
第二條,屬于環(huán)境問題,兄弟接孔院長電時,曾先用口頭通知當?shù)卣?,后復寫函正式奉告,已不成問題。
第三條,如何組織始有成效,此條兄弟有兩項見解,一、若由政府命令僑領組織,當然較有成效,二、各屬僑領集會如何組織,方有成效,對于前者政府已命令各駐地領事召集,兄弟不過負責籌備而已,對于后者則端賴今日到會諸領袖貢獻高見,兄弟識見有限,唯望大家集思廣益,俾組織周密,辦法妥善,以完成抗戰(zhàn)后方任務,而盡國民天職。
以上所言,即兄弟對孔院長來電所提三問題之見解,兄弟復孔院長電及對高總領事面商內(nèi)容,除軍事政治不談外,當然承認組織領導機關有必要,反過來說,兄弟若復電認組織領導機關為無須,將不免有三失誤。
甲、悲觀畏縮,見義不為,如富人有錢不出,減少抗戰(zhàn)經(jīng)濟力量,于祖國為不忠。
乙、除軍事政治外以必要而欺為非要,對政府鄭重垂詢?yōu)椴徽\。丙、妄自菲薄,誤認海外華僑無覺悟心,無團結力,以自侮辱,諸位試設身處地,究竟可否放棄此職責,而設詞推諉了之乎,兄弟知在座各代表必能共體此意,而不輕易放過此機會,至會后有成效無成效,完全視我各代表之精神態(tài)度為轉移,按南洋華僑八百萬人,而出席代表不出二百人,則每人實代表四萬余人,我儕所負責任,不外指導宣傳出力工作,增加籌款效率,事輕易舉,不難辦到,絕非挾泰山超北海之類也。
二 從利害研究有無組織總機關必要
凡事無論大小,必須先審利害,以為進退,如害多利少,當然不可干,如利害參半,則放棄亦可,如明明利大而害小,甚至有利無害,乃欲借故反對,意氣用事,在國家無事時,尚且不宜,況今日何日,今事何事,稍能愛國者,何忍出此,致蹈違反政府之命令可乎?今次大會所損失者,不過諸代表須花費多少耳,然所費無多,平日備資游歷,尚可增長見識,況目的乃為祖國服務乎!至成立總機關后每月應開之費,除報紙多能盡義務外,余者該處自能負責,亦免支取籌賑會分文。
三 大會籌備之經(jīng)過
甲、孔院長電高總領事請各屬僑領集星開會后,本籌備處立即印發(fā)通啟秩序議程及其他有關文件,托由各駐地領事轉寄各埠僑領,如菲律賓、香港、安南、爪哇、蘇門答臘、望加錫、婆羅洲、暹羅、緬甸、馬來亞等地,亦有一部分由本處直接寄交各埠商會或籌賑機關,共計五六千件,想各屬僑胞均已接到,不至遺漏,此外并在各屬埠登報通告或七八天或十余天。
乙、敝埠華僑未有相當?shù)攸c,可為此次大會會場,故假座華僑中學禮堂,因距離坡中較遠,各代表來往實較不便,請原諒,至略事布置,一為尊敬國家政令,一為各屬僑領聚首一堂,機會至為難得,故外表上不能不稍求隆重,至所有物料多屬假借或報效者,工作人員亦多自動盡義務,所費實屬不多。
丙、籌備以來,前后,接到我國府林主席、蔣總裁、汪副總裁、孔院長、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之訓詞,及各省主席,各處機關之賀電,計若干件,容請總領事及兄弟并記錄宣讀。
丁、各屬代表共列報一百七十余名,填具履歷者雖多,而未填者亦屬不少,凡已填者本處俱依報制表,至未填者則無法代填,亦希原諒,如函件遺失或本處疏忽誤漏,希即通知,以便補入。
戊、各屬代表最先到者為菲律賓,其他或舟或車,絡繹不絕,亦有本早方到者,因時間無定,或事前未有通知,又寄寓旅館多處,到本處招待欠周,深失東道天職,無任抱歉。
四 大會之意義
我海外華僑寄人籬下,所有行動應受當?shù)卣上拗?,若對我祖國政府,則絕對自由,因我國政令不能施行于海外僑胞,凡集會結社,無論何人肯否遵行,均可自由主張,故此次代表大會,雖由我行政院孔院長命令召集,而通過何項議案遵行與否,總機關實無權干涉,唯抗戰(zhàn)嚴重期間,凡我僑胞自應精誠團結,集思廣益,俾能加緊出錢出力,增強后方工作,此為召開大會之第一義,為欲求達此目的,故須組織機關為之領導也。
五 華僑捐款及公債,抗戰(zhàn)迄茲,近一萬萬元,每月扯七百多萬元,加以寄家信等每月千余至二千萬元,合計每月可二千余萬元,前日吳主席在香港演說,有云我國戰(zhàn)費每日二百五十萬元,即每月七八千萬元,如此則我華僑對戰(zhàn)費幾負擔三分之一,莫怪我政府重視華僑之助力與最后勝利,大有關系,我僑既知此義,更當增加奮發(fā),源源接濟,以達到勝利之目的。
六 華僑不應對祖國政府隨便干請
我祖國政府自來優(yōu)待海外華僑,凡事多可直接用函電向國府省府往來,若在國內(nèi)人民,則情有所見制,級有所必經(jīng),當然無此權利,但我政府既特別優(yōu)待華僑,我華僑自應慎重從事,不可茍且,此尤兄弟所深自警惕者,況抗戰(zhàn)時期,軍事政治問題,千頭萬緒,非我海外華僑所能明識,若輕信人言,隨便干請,必至動多失宜,在我政府既重視吾僑財力之貢獻,遇有請求,不許則有失僑胞之意,遷就則或有損無益,所以吾僑機關如不慎重從事,隨便干請,實使政府左右為難,今日舉行大會開幕禮,總領事及各位代表,尚有許多寶貴意見要貢獻,兄弟不敢多費時間了。
附錄四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會代表大會宣言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代表大會,建議于荷屬華僑莊西言,經(jīng)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孔院長同意而召集。大會目的在謀組織領導機關,增籌賑款,推銷公債,以救濟中國抗戰(zhàn)中之難民,并協(xié)助政府完成建國大業(yè)。軍政問題,概不討論。各屬參加者有香港、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西里伯斯、婆羅洲、安南、暹羅、緬甸、馬來亞等地代表,凡四十五團體,一百六十四人。此華僑史上之空前盛會,蒙新加坡居留政府贊許,得于本年十月十日開幕,大會同人謹先鞠致懇摯之謝忱。
中國立國五千年,夙以和平正義昭天下,不幸鄰邦日本,軍閥專橫,妄圖吞并中國以為征服世界之準備。民國四年二十一條件之提出,十七年濟南慘案之發(fā)生,特犖犖大端,世所共聞者,其他無理壓迫,非法要求,擢發(fā)罄竹,難以具舉。二十年“九一八”日本更挾其堅甲利兵,攫奪中國東三省,繼以占據(jù)熱河。翌年,“一·二八”,又惜不啟釁于淞滬。中國自念加入國際聯(lián)盟,且為九國公約、非戰(zhàn)公約之簽字國,懔于盟國之尊嚴,惕于和平之神圣,不得不負重忍辱制憤抑悲,勉循外交途徑,以求合理解決,而冀日本之覺悟。乃侵略者野心未戢,變本加厲,轉鷹瞬為虎瞰,舍蠶食而鯨吞。去歲盧溝橋炮聲,蓋世界和平與國際盟約之喪鐘,中華民族與人類公理生死存亡之警號也。中國政府鑒于最后關頭已至,毅然發(fā)動全面全民長期抗戰(zhàn),將以爭取領土主權之獨立完整,將以爭取國家民族之平等自由,故中國之抗戰(zhàn),實為御侮而戰(zhàn),實為自衛(wèi)而戰(zhàn),實為維護國際盟約而戰(zhàn),實為保障世界和平而戰(zhàn)。中國國民政府乃中國國內(nèi)外四萬萬七千萬共同信賴之唯一政府,中國最高領袖,蔣委員長乃中國國內(nèi)外四萬萬七千萬同胞共同擁戴之唯一領袖,國民政府之主張,即中國全國國民之主張,蔣委員之意志,即中國全國國民之意志。大會同人,集議伊始,用首次決議通電擁護國民政府及蔣委員長抗戰(zhàn)到底。
同人于此,愿更揭舉數(shù)義,為我南洋八百萬僑胞告:
其一,抗戰(zhàn)十五閱月,敵財消耗百萬萬元,敵兵傷亡七十萬眾,我之物質(zhì)損失雖巨,敵之物質(zhì)損失亦巨;我之國土,雖涂滿黃帝子孫之血,亦涂滿三島丑夷之血;唯我有無限之資源足以支持,我有無窮之人力足為后盾。忍萬屈以求一伸,拼千輸以搏一贏,艱苦奮斗,義無反顧,否極之后,終有泰來。敵則資源有限,人力易窮,踵決肘見,百眾不安,時間愈延長,危機愈逼近,墓由自掘,禍由自取,行見鼠竄而敗,魚爛而亡耳。故當前領土之淪敵,無關大局,最后勝利之屬我,絕對可期。此種理勢,吾人必須認識;此種信念,吾人必須堅抱!
其二,華僑素有“革命之母”之令譽,愛國精神,見重寰宇?!捌咂摺币詠?,輸財紓難,統(tǒng)計不下一萬萬元,南洋方面,占十之八。此在道德的義務上,可謂已盡;而在國民天職上,究有未完。蓋國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則國民之大責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能停。吾人今后宜更各盡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勵自勉,踴躍慷慨,貢獻于國家,使國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恥,得借吾人物力一報九世之深仇。而吾人之生存與幸福,亦庶幾有恃而無恐。大會開幕之日,我國府林主席之訓詞曰“急難輕財,護茲祖國”,我最高領袖,蔣委員長之訓詞曰“財力增厚,即戰(zhàn)力增強”。林蔣二公,語重心長,凡我僑胞,宜皆銘諸肺腑,奉為金玉。而各代表所報告,今后常月捐義款,總計每月約近四百萬元,尤當分別依其自定標準,努力求其實踐。
其三,南洋各屬華僑,山海修阻,云天遙隔,聲氣欠溝通,感情失聯(lián)絡,常時猶病其不可,非常時更何能集中力量,效勞國家?大會同人,有鑒及此,爰議決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于英屬新加坡,期使籌賑購債之效率,得以增強,抗戰(zhàn)建國之功業(yè),有所補助。是項組織實現(xiàn),不特各屬籌款機關,可密切聯(lián)系,而冶于一爐;即全南洋八百萬僑胞,亦可精神團結,而化為一體。吾人既共成之,既共有之,則吾人必須養(yǎng)之育之,予之以生命,賦之以靈魂,俾能發(fā)揮活力,為國家用。敢假借此組織以遂個人之私圖者,固為吾人所不許;敢破壞此組織以快個人之私意者,亦為吾人所不容。
其四,吾國豐于礦產(chǎn),嗇于產(chǎn)品,故建設難以進步,貿(mào)易難以發(fā)達。今欲一面抗戰(zhàn),一面建國,借自力之更生,謀自強之不息,則開發(fā)礦藏,推銷產(chǎn)品,實不容緩。唯政府專力御侮,未遑兼顧,海外僑胞,應速分負其責。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之設立,于此亦將加以注意,務使國產(chǎn)品深為僑胞所認識,永為僑胞所樂用,以振我工商業(yè),而厚我經(jīng)濟力。更擬組織公司,開發(fā)祖國富源,維持難民生計。凡此加強戰(zhàn)時經(jīng)濟機構,奠定戰(zhàn)后復興基礎,皆屬至急之要圖,為我國內(nèi)外同胞所當盡心盡力以求之者。
其五,南洋各屬當?shù)卣?,平昔愛護華僑,不存歧視。此次吾國發(fā)動抗戰(zhàn),各屬僑胞,本慈悲之懷,為救濟之舉,當?shù)卣阅苌畋硗?,予以協(xié)助。凡我僑胞自應致其敬佩與感謝,然各屬環(huán)境不同,法律不同,我僑胞宜各順適環(huán)境,遵守法律,屏叫囂而尚沉著,崇理智而制感情,步伐必求其齊,路徑必取其正,使各方獲好印象,而利我進行。吾人須知,吾人之敵,只有一個。敵以外皆吾人之友,吾人應以左手拳揮以擊敵,應以右手伸掌以握友,然后足以孤敵困敵,然后足以加速博取最后之勝利。
以上五端,為吾人之態(tài)度,亦為吾人之方針。本此態(tài)度,循此方針,以求達目的,則在乎大會全體代表與南洋全體僑胞之共同努力。大會同人謹乘休會之時,更鄭重致意曰:唯精誠始足以言團結,唯團結始足以言力量。精誠充,則團結未有不固;團結固,則力量未有不宏。愿我八百萬同胞自今日起,充大精誠,固大團結,宏大力量,以為我政府后盾,則抗戰(zhàn)斷無不勝,建國斷無不成。鞠躬陳詞,幸相與勉之。
中華民國廿七年十月十六日
附錄五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會名稱一覽表
(由同上專刊轉載)
(英屬)
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委員會
霹靂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雪蘭莪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巴生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彭亨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
玻璃市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委員會
吉蘭丹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吉礁區(qū)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馬六甲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森美蘭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
登嘉樓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委員會
檳榔嶼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柔佛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
砂朥越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委員會
詩巫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山打根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美里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
民那董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納閩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
北婆羅洲亞比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美、法、暹、香港、緬甸各屬)
緬甸華僑救災總會
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
岷里拉福建救濟會
曼谷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陶公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會
董里華僑月捐部
北大年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浪丕汶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越南南圻華僑救國總會
越南南圻華僑縮食救濟兵災慈善會
海防華僑縮食救濟兵災慈善會
高棉華僑救濟祖國災民慈善會
香港旅港福建商會救濟難民臨時委員會
(荷屬)
巴達維亞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萬隆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茂物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井里汶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日惹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梭羅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萬里洞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峇眼亞比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望嘉麗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委員會
萌菇蓮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占碑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任抹華僑賑災會
嗎辰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山口洋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碩項華僑公益社
達板努里華僑救濟祖國戰(zhàn)區(qū)災民委員會
實叻班讓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火水山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楠榜華僑賑災委員會
邦加蘭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洞葛華僑籌賑祖國難民慈善金委員會
文島宜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笠望中華學校
北加浪岸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松柏港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邦加勿里洋華僑賑災委員會
棉蘭華僑團體聯(lián)合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邦加檳港華商公局
北干峇汝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邦戛華僑慈善委員會
三寶瓏華僑捐助祖國慈善事業(yè)委員會
泗水華僑賑災委員會
沙璜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
冷沙華僑籌賑祖國災民委員會
西婆羅洲三發(fā)華僑賑濟祖國難民委員會
附錄六 各埠籌賑會辦法舉要
(由同上??D載)
謹依據(jù)代表大會決議:“總會應行訂定各種籌捐賑款辦法之細則,及其方式,通告各屬會盡量采用?!币话柑夭輸M本文籌賑辦法舉要,都為十二種類,以供各屬會參考,而采用之,在此十二種類之外,各屬會如有更切實有效之辦法,亦得舉報本總會分達各處。
一 特別捐
甲、每若干月相機出捐一次,視地方景況而決定之。
乙、逢大紀念日,可倡行獻金運動。
丙、采用國內(nèi)新發(fā)生某種災難名義,即同時進行特捐——例如黃河水災等類。
丁、國內(nèi)有何種倡捐,在時間上急需者——例如勸募寒衣等類。
二 常月捐
甲、各行店公司應捐認者。
乙、各店員伙伴應捐認者。
丙、自由職業(yè)應捐認者。
丁、勞動界應捐認者。
按此項常月捐在都市而外,并應推行各山內(nèi)、鄉(xiāng)村,以求普遍,辦法應雇員催收,如各地方有熱心家負責催收更妙。
三 貨物助賑捐
甲、出產(chǎn)品或入口貨。
乙、如與環(huán)境有關者,應設法避免干涉。
丙、此項貨物助賑捐,如辦理得妥時,實惠而不費,最可持久。
四 紀念日勸捐
甲、一月一日開國紀念,及舊歷正月初一二等日(約陽歷二月間),可借此年節(jié)勸僑胞節(jié)省各費助賑。
乙、三月十二日總理逝世紀念日及三月廾九日黃花崗烈士紀念日擇一舉行。
丙、五月九日國恥紀念日。
丁、七月七日盧溝橋慘案紀念日。
戊、八月十三日抗戰(zhàn)紀念日。
己、九月十八日暴敵入寇東三省紀念日。
庚、十月十日國慶紀念日。
辛、十月卅日蔣委員長壽辰紀念日。
壬、十一月十二日總理誕辰紀念日。
癸、十二月廾五日云南起義紀念日。
按每逢紀念日勸捐辦法,或口頭勸募、或演劇、或賣紀念品、或賣花,均可隨時地而決定,其中唯賣花較為簡便,若距離月余或二個月舉行一次,雖頗麻煩,然以國難嚴重關頭,出力出錢,固應勉為其難,愛國僑胞,當能原諒,而樂表同情,若逢一月之間,有兩紀念日者,可以就地變通,觀局打算,總求加強籌賑成績是也。
五 賣花賣物捐
甲、每逢紀念日組織賣花隊出發(fā),向各行店及個人勸售。
乙、要以廣大隊伍普及勸售,求成績之偉大。
丙、賣花而外或兼售別種紀念品物,如蔣委員長像章等類。
蔣委員長像章銅質(zhì)每個大宗六占余,鍍銀約近一角,鍍金約近二角,如需要可代介紹購辦。
六 游藝演劇球賽捐等
甲、此數(shù)種之中,各有不同且多屬娛樂性質(zhì),雖每月多舉幾次亦屬無妨。
乙、場內(nèi)賣票,多出游客自由購買,若場外買票,則須用工作鼓勵,方有成效。
丙、場內(nèi)貨物,多用征求義務捐助者。
丁、場內(nèi)賣物,亦有當場鼓勵顧客加價之效率。
七 舟車小販之助賑捐
甲、舟車小販等應經(jīng)若干時日,請報效一次,須察情形而定,但應派員鼓勵,方能有效。
乙、每次給以救濟箱,收來若干,應為之表揚,俾互相觀感。
丙、報効之日應大書特書,掛布表揚,俾買者更不計值,而多捐助。
八 迎神拜香演戲捐
甲、迎神等雖近于迷信,然習慣難除,便宜利用,有此機會宜勸諸當事人節(jié)約開費,移款助賑,此舉甚有效果。
乙、舊歷七月盂蘭盆會(俗稱普度),此項習俗,耗費更巨,若能設法利用,鼓勵其節(jié)資移賑,收入定必不少。
丙、各社神誕香火熱鬧,人山人海,彼等雖為迷信誠心而來,倘乘機組隊,賣花賣物,亦可收巨效。
九 設救濟箱于公共場所
甲、制木柜高二尺余,尺余方,柜后面墻枋高出約十寸,繪一傷兵或?qū)憳苏Z,以引致觀感。
乙、該木柜安置于公共出入場所,或任何大機關門戶口,托其所內(nèi)人員兼管。
丙、該木柜應加封鎖,按若干時日,由籌賑會派員會同所內(nèi)人員公開核算,得若干賑款即給收據(jù),并表揚之。
十 宣傳有效方法
甲、多設閱報室,及壁報,任人觀閱。
乙、另擬白話文告,隔若干時日,印發(fā)一次。
丙、利用世俗各種紀念日,做演講會,會場或借戲臺一半小時便足。
丁、通俗演講,意在感化文盲,切勿多用文言,宜用鄉(xiāng)土淺白之語句,能令男男女女家喻戶曉者為要。
戊、通俗演講,每人不過半點鐘,講時應簡短,及能感動者為合,并多招演講人員,每次集會,至多一點余鐘,至二點為限。
己、注意在市區(qū)外各山芭村落演講,俾能普及出錢。
十一 各處應多設籌賑會分支會
甲、各埠市區(qū)之外,所占地域更廣大,應派員向各內(nèi)地鄉(xiāng)村鼓勵,組織分支會。(語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無論何處,吾僑定必有熱心家,可負其地方之職責)
乙、分支會若有成立則其常月捐或何項特捐,定有多少可以增加收入,在組織初期,應宜派員指導。
丙、鄉(xiāng)村內(nèi)地如多設分支會,則必互相觀感互相競進,蓋不甘后人,不甘受不愛國之惡名,此乃我民族之特性,但期各埠會領袖,盡力設法領導為要。
十二 各埠會常月捐應求有進無退
甲、各埠會對此次大會報告之常月捐額數(shù),此后當求增加,不可減少。
乙、要達到所期之目的,勢必用心用力,勤事工作,然救國籌賑,責無旁貸,所望負責籌賑會領袖,與同事人員之努力。
丙、本節(jié)所謂各埠會常月捐乃包含各埠會逐月收入一切捐款而言,非僅指各類捐款中之一類常月捐而已。
附錄七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通告 第一號
暴敵擾粵,廣州告陷。在時間上,可謂意外;在情勢上,實在意中。吾僑切于愛國愛鄉(xiāng),難免驟受刺激,然不宜因而喪失意志,更不可因而動搖勝利可期失地可復之信念。蓋抗戰(zhàn)初發(fā),我最高領袖即已立定三大策略曰“焦土抗戰(zhàn)”,曰“全面抗戰(zhàn)”,曰“長期抗戰(zhàn)”,以對付暴敵。此三大策略果能堅持到底,則暴敵雖有世界一等軍備,亦終必失敗。茲謹為我全南洋僑胞陳之。
(一)焦土抗戰(zhàn),所謂焦土抗戰(zhàn)者,將不惜糜爛若干領土,使敵于償付重大代價之后,縱有寸進,終無所得。敵雖有飛機大炮之轟炸,使我田園廬舍,悉化灰燼,然不足以懼我、屈我;敵雖肆其劫掠屠殺之手段,施其恫嚇離間之伎倆,然不足以阻我、撓我。反之,我之團結日以堅,我之力量日以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成仁而死、不忍辱而生;寧以焦土葬敵、不以凈土資敵;我雖失敗于一時,敵必失敗于最后。此種策略,實出敵意料之外,而足以碎敵之迷夢也。
(二)全面抗戰(zhàn),所謂全面抗戰(zhàn)者,將精誠團結,舉國動員,使處處抗戰(zhàn),人人抗戰(zhàn),不致示敵以弱點,予敵以個別擊破。目前敵雖占我江海邊地,繁華城市,鐵路交通線,然每省被占之地,至多無逾十分之一,其余全在我國手中。我政府更派員組織游擊隊,而民間壯丁隊又從而附益之。無論城市鄉(xiāng)村郊原山野、皆有其蹤跡,神出鬼沒,夜襲晝狙,斃敵日以千百計。如華北之山西、河北、山東等省,雖被占最久,被禍最甚,然境土十分之九,仍在我統(tǒng)制下。平津近郊,屢受我游擊隊威脅。僅此數(shù)省,敵須經(jīng)常留兵二十萬左右,猶且防不勝防,疲于奔命。故此后無論敵能再占我若干省,我之游擊隊壯丁隊亦必隨之增加,以陷敵于四面楚歌之境。試問敵有若干兵力可分駐許多日,而逐月傷亡盈萬,更將如何補充?由是以觀,可知敵多占我一省之地,則多損彼一臂之力,似此入力財力有限之小國,而欲妄圖吞并地廣人眾,決心全面抗戰(zhàn)之大國,其最后勝敗之數(shù),蓋不待卜而知矣。
(三)長期抗戰(zhàn)。所謂長期抗戰(zhàn)者,將養(yǎng)我之兵,耗敵之力,堅持到底,義無反顧,使敵速戰(zhàn)速決之野心,悉成畫餅,而逐漸暴露其先天不足之病征,自召政治經(jīng)濟之總崩潰。民二十年敵占東四省,易如反掌,遂得隴望蜀,擬于客年再吞華北,敵初按六星期至三個月即可得手,迨我蔣委員長發(fā)動長期抗戰(zhàn)后,其狂謬計劃遂完全失敗??箲?zhàn)以來,十六閱月,敵于華北尚不能占一全省,況華中華南華西之區(qū)域較華北廣大十數(shù)倍,而能盡為吞沒乎?稍有常識之人,當能明白此理,而了然于泥腳之敵終不能久立矣。然敵固自知久戰(zhàn)必敗,故狡圖速戰(zhàn)速決。當南京被陷時,敵即請求友邦與我商談和平條件,為我最高領袖所拒絕;占徐州后,復施此策而無效,最后乃謀急奪廣州漢口,以脅我采擇和平之一途。觀此即知所謂和平計劃,即敵之逃死計劃,絕非蔣委員長三大策略所能容。故無論何城何鎮(zhèn)失守,皆我抗戰(zhàn)中難盡避免之過程,于我抗戰(zhàn)前途,實不發(fā)生惡劣影響,吾僑唯有信仰領袖,擁護政府,盡后方出錢出力之責職,以與戰(zhàn)事相終始,則最后勝利屬我,期在不遠耳。
抑更有言者,敵占我東四省,已閱七年,費款卅萬萬元,死亡士兵十余萬眾,至今仍時時受我義勇軍攻擊,不得安居樂業(yè)。我東四省人口不過我全國國民十分之一,自淪喪以后,無我政府機關為之領導,軍械又甚缺乏,財物又甚枯竭,而民心依然未死,民氣依然甚盛,相率振臂揭竿,且冒萬險,以與強仇抵抗,使其損失與時俱增,而無法解免。今我戰(zhàn)區(qū)各省人民眾多,組織周密,供給領導,日臻完善,抵抗力量視東四省加十余倍,豈容入寇之敵一日得安寢食耶?
我國地勢,河北山東諸省多平原,乏高山深谷可以藏守,尚能遍組游擊隊,到處活躍。其他諸省,高山深谷,所在皆有,盡為游擊隊絕佳戰(zhàn)地。進可以殺敵,退可以保身。敵之機械部隊,更何所施其技。長是與敵周旋,終以使敵消耗巨大,而趨枯竭也。
我國地大物博人眾,居世界第一位,特科學未昌明,實業(yè)未發(fā)達,故寶藏于地,不能富強。今抗戰(zhàn)建國兼籌并顧,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則最后勝利之日,即民族復興富強之時矣。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初期失敗,名城盡失,要地多喪,余眾不過萬人,卒以華盛頓之堅苦沉毅,百折不撓,長期抗戰(zhàn)至七年之久,而博最后成功。今日我國抗戰(zhàn)情勢,持較當時美國實遠勝之無不及,最后成功之希望必更容易實現(xiàn),斷無疑義。一時之勝敗,一地之得失,豈足轉移我同胞之心乎!愿相與共勉淬勵,以加速民族解放之日之來臨,幸甚,此布。
中華民國廿七年十月廿七日
七九 馮君明見
廣州未失陷十天前,有香港馮君某因友人介紹來見。其人在香港似有地位者,來新加坡受總督招待,寓督署內(nèi),匯豐銀行長亦設宴應酬。余詢來此何干,渠答,“半做游歷,半為探看有何商業(yè)可做?!蹦晡迨鄽q,身穿中國衣及中國鞋,(非長衣馬褂)看似誠實人。余又問在香港做何商業(yè),答“前經(jīng)營廣東及國內(nèi)礦產(chǎn),年來被官僚借戰(zhàn)時統(tǒng)制,上下爭利,營私舞弊,如錫及銻等均在貪吏之手,故無法經(jīng)營”。余又問“港僑對籌賑事何不注意,迄今尚未設機關籌款?!鼻稹跋愀叟c廣州咫尺,諸官員貪污浪費為目所共睹,重慶某大官子女在香港揮金如土,為此感觸遺憾,致灰心提倡,又乏熱誠之人,為負責領導之中堅?!庇嘤謫枴奥勱悵馁Y產(chǎn)數(shù)千萬元,在香港多置屋業(yè)是否事實?”答“陳某貪污多財確是實情,然我國貪官巨富尚多,陳濟棠僅列第十一名耳?!庇謫枴坝嗲叭臻唸髲V州民眾十萬人游行示威,省主席吳鐵城慰勞甚為得意,此種虛浮兒戲,究何理由裨益抗戰(zhàn)?”馮答“我所言腐敗官僚就是此輩。對實際防備則乏精神,敵人要來取廣州,無須用如何武力,勢極容易。君如不信不久便知,我言是否事實也。”
八〇 提案攻汪賊
自南京失守后,余屢風聞汪精衛(wèi)主張與敵和平妥協(xié),然不信有是事,蓋日本野心欲吞滅我國,雖孩童亦曉然明白,前既侵占東四省,今又侵略華北,如與言和則華北數(shù)省復失,不數(shù)年華中、華南相繼喪盡,是亡國滅族大禍,若非奸賊安肯出此。過后復聞汪屢與德國駐華大使接洽與日言和,然實否無由得知。迨廣州、漢口相繼淪陷,歐洲路透社電傳“汪精衛(wèi)發(fā)表和平談話”,余于是始略信其有因。乃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發(fā)電詢汪大意言“路透社電傳是否事實,和平絕不可能,盼覆以慰僑眾?!痹饺胀魪碗姶笠庠疲矁蓢鴳?zhàn)爭終須和平,以我國積弱非和平即亡國,伊主張和平為救亡圖存上策。余接電始確信系實情,復發(fā)去長電二通,極陳其錯誤,大意謂“武力雖弱,敵寡我眾,民氣旺盛,長期全面抗戰(zhàn),華僑外匯金錢源源增加,敵絕不亡我,英美蘇亦絕不坐視,若與言和,各省定必反對,分裂紛亂甚于自殺,務?;蓁b鄙言,抗戰(zhàn)到底。”越日汪復來電,力持其主張為無上良策,囑余勸南僑贊同其主張。計來往五電,均交各日報發(fā)表,余至此知對汪無挽回希望,復擬一電,極不客氣,指他為“秦檜賣國求榮”,該電交秘書修正,尚未發(fā)出??傤I事高凌百便來阻止,云“汝與汪總裁來往各兩電,伊均閱悉,茲決須停止不可再發(fā),恐貽笑外人至切至要。”余不答是否,但心鄙其無人格,臭腐一丘之貉,他去后即將電文發(fā)去,并交各日報登載。余復思汪精衛(wèi)此舉為何等大事,而重慶及各省何寂寂未聞有反對者,豈多表同情乎?抑畏懼不敢言乎?乃將致汪兩電拍往重慶某日報請為登載。電發(fā)后兩天又思渝各日報必不敢登,適參政會第二屆將開會,余即拍電參政會提案,“敵人未退出我國以前,公務員談和平便是漢奸國賊?!辈㈦娡趺貢嵯騾⒄T贊同簽押,(例須有二十人贊同方成提案)。后接友人來函,褚輔成君首贊成簽押,不多時例額己簽足,于是成案,付諸參政員討論,時汪精衛(wèi)任主席,形容慘變,坐立不安。反對提案贊成和平最力者為梁實秋,表決時大多數(shù)贊成通過,將原文文字修改減半為“敵未出土國前,言和即漢奸”。汪精衛(wèi)尚嘵嘵不休,甚形不滿。及參政會閉幕時,梁實秋甫出會門,被重慶學生百余人包圍毆辱,從此之后,重慶各日報方敢稍論是非,而社會亦紛紛疵議,指為賣國。蓋路透社記者雖載汪談和平,如曇花一現(xiàn),中外未有證實汪確有此堅決主張。及與余來往數(shù)電,十余日間中外報紙多有轉載,至此其奸狀顯然大白,難免為眾矢之的。加以參政會通過反對和平議案,梁實秋遭毆辱,已成四面楚歌,可惜中央政府尚予優(yōu)容不即拘禁。迨汪逃至安南,余即電中央政府宣布汪賣國罪狀,請革職通緝。否則,必逃往南京任敵傀儡。然政府尚徇黨情不納。其后經(jīng)八九個月汪由香港而日本,始下令革職通緝,已太遲矣。
附錄八 為反對和議事來往電文
(轉錄總會年刊)
和平絕不可能 告汪精衛(wèi)
精衛(wèi)先生勛鑒,敵暫時得意,終必失敗,路透社電傳先生談和平條件,僑眾難免誤會,謂無抗戰(zhàn)到底決心,實則和平絕不可能,何若嚴加拒絕,較為振奮人心也。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養(yǎng)(十月廿二日)
與日寇議和確否 問孔院長
孔院長勛鑒,電傳甚熾?,F(xiàn)正與日寇議和平條件,蔣委員長將辭職,影響籌款至大,是否事實,乞速電示。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敬(十月廿四日)
與日寇議和確否 問宋子文先生
子文兄鑒,電傳甚熾,現(xiàn)正與日寇議和平條件,蔣委員長將辭職,影響籌款至大,是否事實,乞速電示。
陳嘉庚敬(十月廿四日)
汪精衛(wèi)謬飾和平之言論 答復養(yǎng)電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大鑒,養(yǎng)電誦悉,深感先生主持正義愛護友誼之盛意,中國為抵抗侵略而戰(zhàn),故對外向無拒絕和平之表示。去歲比京會議,主張調(diào)停,中國接受,而日本拒絕,國際遂決定日本為禍首,而援助中國。今歲國聯(lián)大會,援引第十七條主張,以和平方法解決糾紛,中國接受,而日本拒絕,國聯(lián)遂決定對于日本實行第十六條之經(jīng)濟制裁。凡此皆證明日本為戎首,中國為抵抗侵略,故能博世界之同情與援助,蓋抵抗侵略,與不拒絕和平,并非矛盾,實乃一貫。和平條件如無害于中國之獨立生存,何必拒絕。否則,中國自無接受之理,中國之立場如此,決心如此,光明正大,絕無絲毫屈服之意,僑胞誤會,尚祈開示為何。
汪兆銘(十月廿三)日
主客異勢言和不同 駁斥汪精衛(wèi)漾電
精衛(wèi)先生勛鑒,漾電敬悉,比京會議,國聯(lián)大會,諸代表居在客位,任何時可以發(fā)表和平意見,但無論誠偽虛實,均不致影響我抗戰(zhàn)力量,動搖我抗戰(zhàn)決心,若先生居重要主位,則絕對不同,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關系至大。倘或失誤,不特南僑無可諒解,恐舉國上下,皆不能諒解。昨日路透電謠傳,和平將實現(xiàn),蔣公將下野,世界觀聽為之淆亂,可不警懼耶!萬望接納老友忠告,嚴杜妥協(xié)之門,公私幸甚。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宥(十月廿五日)
秦檜陰謀張昭降計 揭發(fā)汪精衛(wèi)主和野心
精衛(wèi)先生勛鑒,有電計達,頃接國內(nèi)可靠消息,先生主和甚力,事雖絕不能成,難免發(fā)生摩擦,淆亂觀聽。今日國難愈深,民氣愈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繼續(xù)抗戰(zhàn),終必勝利,中途妥協(xié),實等自殺。孰利孰害,彰彰明甚,若言和平,試問誰肯服從?勢必各省分裂,無法統(tǒng)攝,不特和平莫得實現(xiàn),而外侮內(nèi)亂,將更不堪設想。坐享漁利,唯有敵人。嗚呼!秦檜陰謀,張昭降計,豈不各有理由,其如事實何哉!先生長參政會,猶記通過擁護最高領袖抗戰(zhàn)到底之議決案否?態(tài)度驟變,信用何在?二次之會,又何必開?海外全僑,除漢奸外,不但無人同意中途和平談判,抑且聞訊痛極而怒,料國內(nèi)群情,亦必如是。萬乞俯順眾意,宣布擁護抗戰(zhàn)到底,拒絕中途妥協(xié),以保令譽,而免后悔。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宥(十月廿六日)
汪精衛(wèi)理屈詞窮 答復有電不知所云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先生惠鑒,有電敬悉,侵略國破壞和平,被侵略國保障和平,抵抗侵略,國內(nèi)之團結,國際之援助,全恃此為立腳點。此為中央一貫之方針,無論何時,均有闡明之必要。當此危急存亡之際,謠言繁興,尤賴明識辨正之也。
汪兆銘宥(十月廿六日)
請注意秦檜張昭 上蔣委員長電
蔣委員長均鑒,汪先生謬談和平,公必被誤。萬乞堅決實踐廬山宣言,貫徹焦土全面長期抗戰(zhàn)三大策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博最后勝利。國內(nèi)外同胞,咸抱此旨,擁護我公,若中途妥協(xié),即等自殺。秦檜、張昭,無世不有,幸公明察之。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感(十月廿七日)
孔院長復敬電 勿信謠傳
陳嘉庚先生,敬電悉,謠傳不可信,盼相機糾正,并繼續(xù)籌款為禱。
孔祥熙感(十月廿七日)
蔣委員長復感電 堅決抗戰(zhàn)
陳嘉庚先生,感電悉,抗戰(zhàn)決策,已發(fā)布告國民書,詳切揭示,務期貫徹,希釋廑慮,為盼。
中正冬(十一月二日)
請通緝汪逆歸案正法 上蔣委員長電
茲委員長鈞鑒,汪精衛(wèi)甘冒不韙,公然贊同日寇亡國條件。稽其行跡,不僅為總理之叛徒,抑且為中華民族之國賊。我公廬山宣言,抗戰(zhàn)到底,全國擁護,已成抗日鐵案,中途妥協(xié),等于滅亡。汪固深知此義,最近參政會決議,公務員中途言和,即為漢奸國賊。汪身居議長,豈竟充耳弗聞,乃敢棄職離都,背黨叛國,殆謂南京傀儡,已首席高懸,非彼莫屬耶?此而不誅,何以勵眾,更何以根絕效尤?敬乞我公宣布其罪,通緝歸案,以正國法,而定人心,八百萬華僑,擁護抗戰(zhàn)到底。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世(十二月卅一日)
嘉蔣委員長復世電 汪逆案中央已有處置
陳嘉庚先生,世電悉,中央已有處置,業(yè)經(jīng)宣布,計當閱及,吾人必從抗戰(zhàn)勝利,爭取國家主權領土之完整,此為已定國策,絕無變更。希轉達僑胞,一致淬勵,努力贊助,為盼。
中正支侍秘渝?。ㄘグ四暌辉滤娜眨?/p>
請以國法嚴懲汪逆 上國民政府及各機關電
國民政府并轉中央黨部軍事委員會國民參政會鈞鑒,汪精衛(wèi)叛國求和,罪情重大,實古來奸賊所未有。丁茲抗戰(zhàn)救亡,勝負未決,暴敵狡計,利在以華制華。汪與黨羽,因中央寬假,得脫身離境,乃復發(fā)出艷電,冀搖人心,全國上下,莫不痛恨。咸請中央必能嚴令通緝,以正典刑。不意僅革黨籍,未及國法,而汪又竟無悔禍意,非但不肯出洋,斂跡思過,尚廣布爪牙,巧肄簧舌,外則加緊勾結敵人,內(nèi)則陰圖顛覆政府,此而不誅,何以勵眾?若曰汪有前功,賣國便可無罪,且為黨之副總裁,應特別包涵,雖中央寬大為懷,欲留余地,然此法于理,皆屬失當。蓋汪既不忠總理,出賣民族,則為黨之罪人,國之奸賊,過去任何高功,亦不容誅?,F(xiàn)汪雖逃外境,以避國法,而中央為正內(nèi)外視聽,國法仍不可不行。至所謂寬大為懷,亦須待抗戰(zhàn)勝利以后。今日前方將士,浴血揮戈,后方民眾,臥薪嘗膽,戰(zhàn)區(qū)受難同胞,無慮數(shù)千萬,蔣委座復銳意推動精神總動員,而獨容汪賊與其黨羽,逍遙法外,實南洋八百萬僑眾所莫解。謹布區(qū)區(qū),尚祈對汪賊嚴加懲處,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叩元(四月十三日)
蔣委員長復電 叛國附敵自必制裁
陳嘉庚先生鑒,元電悉,忠誠奮發(fā),嘉佩殊深,中央對于叛國附敵者,自必酌察情形,嚴加制裁。然國法未施,已為天下共棄,亦足以垂炯戒,尚希酌本此旨,善慰僑胞為幸。
中正有侍秘渝(四月廿五日)
附錄九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通告 第二一號
為揭發(fā)國賊汪精衛(wèi)之罪惡請僑胞毋為妖言所惑事
為通告事,汪賊精衛(wèi),妒忌成性,反復無常,只知一己之權欲,不惜民族之犧牲,叛國事仇,罪大惡極,千秋萬世,莫可洗雪。查其七七以前,暗植黨羽,從事政爭,蔣委員長正以國家多難之秋,外侮頻來之際,海量優(yōu)容,時予隱忍??箲?zhàn)而后,京滬失守,汪賊以為時機已到,包藏禍心,力主求和,謀奪領袖地位,目的未達。廣州繼陷,武漢退出,則更盛倡和平謬論,認賊作父,居然通敵,與近衛(wèi)大談妥協(xié)條件,又欲一意蠻干、冀遂欲望。本總會主席,早已洞燭奸謀,遂電責其主和妖言行同秦檜,復向國民參政會提案,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以前,有言和者,即以漢奸國賊論,冀可戢其野心。乃汪賊終不覺悟,及見奸謀敗露,責言四起,棄職外逃,公然投降日寇,甘做走狗傀儡,妖言惑眾,無所不用其極。南洋方面,報紙什志,印刷文件,日增月累,源源流入,不可勝計,更復收買漢奸,到處活動。本總會以其計劃既經(jīng)揭破有人,中外攻擊,報紙記載,無日不有,對其喪心病狂,奴顏婢膝之丑態(tài),未再加以聲討。近接吧城莊副主席西言來函,以汪賊宣傳品流入荷屬,日多一日,難免妖言惑眾,淆亂聽聞,請本總會通告僑胞,注意預防等情,亟應照行辦理,爰將汪賊妖謬各點列告如下。
(一)以汪賊之機警奸狡,絕無不知我國之持久戰(zhàn),日寇必敗,乃突變故態(tài),一如深患恐日病然,力主中途和平。其原因所在,不外為領袖欲所昏迷,乘外寇侵略急迫之機,借和平妥協(xié),以謀推翻我蔣委員長,而取其政權以自代耳。可知絕非政見不同之主和,此點實當明辨。汪賊不恤犧牲國土民族,卑躬屈節(jié),媚事仇敵,以求遂其領袖欲之目的,陷我四萬萬七千萬同胞,及世世子子孫孫于萬劫不復之慘禍。嗚呼!其肉豈足食耶?
(二)汪賊及其爪牙,誤認如前期軍閥內(nèi)戰(zhàn)時代,反叛政府,視為故常,無知民眾,失意政客,必多附和,而一般朝秦暮楚,反復無常之黨徒,皆可為其同志。故對外則依附敵寇施威,對內(nèi)則煽引軍人附己。不圖外寇侵略,與軍閥內(nèi)戰(zhàn)不同,兄弟雖鬩于墻,然外御其侮,則團結抵抗,不但響應無人,抑且函電交攻,使其一敗涂地。汪賊果真聰明,宣即幡然悔悟,勒馬懸崖,出洋以作寓公,國人皆可留其自新之路,乃竟投降敵寇,愈鬧愈兇,觍顏無恥,悍然作賊,一至如是,可勝痛哉!
(三)日寇逞其野心,侵略我國,師出無名,借言防共,冀可欺蒙世界,汪精衛(wèi)賣國乞和之奸謀,則以抗戰(zhàn)造成共產(chǎn)勢力,借以刺激國民黨,彼此陰險惡毒,同出一氣。不知自前年西安事變,共黨領袖即力主擁護中央,服從三民主義,真誠合作,共赴國難,早為全國敬仰,抗戰(zhàn)以來屢建殊勛,更臻團結,并復宣布擁護蔣公遵行國策,轟轟烈烈,光明正大,可以質(zhì)諸天地鬼神而無愧,豈汪賊及其少數(shù)嫉忌黨人所能破壞耶!
(四)汪賊宣傳品鼓煽馬來亞華僑,對當?shù)乇﹦邮就?,謂東京談判,英國如何賣友屈服,大不利于我祖國,并列舉各條,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以惑僑胞,冀與當?shù)卣l(fā)生惡感。按英日東京談判,權操英倫政府,關于我國如應有所表示,當由我外交部長執(zhí)行,吾既無直接行使交涉之權,新加坡政府,亦何能代負談判是非之責?吾僑公意所在,僅可由新加坡政府代達耳,然舉動應守文明法律,請愿要求,亦當出以合理行動,不宜興風作浪,軌外生端。況自抗戰(zhàn)而后,全馬各埠均有籌賑會之組織,新加坡全僑大會所產(chǎn)生之星華籌賑會,對祖國,則積極募捐救濟,以盡后方任務,對當?shù)卣?,則極力遵守秩序,以消弭意外事端,逢有問題發(fā)生,當然要負責領導,為祖國努力。故一聞東京英日談判有不利我國之風訊,本總會立即遍發(fā)函電,勸促英國朝野名流,主持正義,反對妥協(xié),南洋各屬會亦一致同情,紛紛響應,本坡星華籌賑會,則同時召集僑團大會發(fā)電呼吁。以上過去各情,除非漢奸,殆未有不樂示同意者,新加坡總督在立法院宣布,深贊華僑之愛國守法,良由于此,凡我南洋各地僑胞,應明白理義,勿為無益之舉,勿為漢奸利用,則幸甚矣。
(五)汪賊宣傳品,對海外華僑踴躍籌賑,抵制日貨,亦極力破壞。非謂血汗資財,被人中飽,用途不報,賬目不明;則謂傷兵乏醫(yī),難民無救,任其呻吟溝壑,饑死郊野,硬指謂捐款落空,以惑眾聽。彼輩豈知各屬各埠籌賑或慈善機關主持僑領,均為坡中聞人,僑眾信服,出入款項,報紙宣揚,結冊征信,盡可任人查閱。至于收款機關,非行政院財政部,則紅十字會,總收若干,按期編布,條目分明。至于醫(yī)治傷兵,救濟難民,抗戰(zhàn)之初,設備未周,難保無缺,年余以來,補偏救敝,盡力規(guī)劃,已臻完善,唯夏末秋初,防疫衛(wèi)生一項,因地廣人眾,未遽普遍而已,各地慈善家正在向外呼吁,廣圖救濟,漢奸之群,何得借是以誣蔑一切也。
(六)汪賊宣傳品,對于國幣匯水降跌,則謂為我國財政枯竭,無力維持法幣,與及將另出一種新幣,以代舊法幣,并謂孔行政院長將去職,宋子文先生任財政,種種無稽之言,極其破壞能事。然事實勝于雄辯,不終朝即已敗露無遺,惟匯水降落,乃回擊敵寇之經(jīng)濟戰(zhàn),本總會第二十號通告,業(yè)已剴切申明,法幣地位之健全穩(wěn)固。我蔣委員長近日亦曾宣示,謂我國資源浩大,法幣基金充裕維持,與匯水升降,絕無關系云云。海外僑胞,逢此大好時機,倘能預先投資祖國,不久之將來,日寇崩潰,國家銳圖建設,各業(yè)繁興,我華僑聯(lián)翩回國,不難立成巨富矣。彼輩漢奸謠言,又何足以搖惑吾僑愛國之信念哉!
綜上各點,就其犖犖大端言之,從尾溯源,如匯水跌價,既與國家法幣無絲毫影響,華僑募捐救濟,則出納分明,有條不紊,非僅報載結冊征信于一時,更有簿記印收存查于永久。至謂英日妥洽一事,我僑胞鎮(zhèn)定深察絕無越軌行為,尤取得東道之贊美。國共合作問題,共黨真誠坦白,盡有戰(zhàn)功事實,可以證明。汪賊日暮窮途,既無悔心,又無遠識,誤認國內(nèi)袍澤,海外華僑,可以受其催眠,而不知國民智識日進,程度日高,是非既明,從違自判,乃竟利用其漢奸爪牙捕風捉影,廣事宣傳,冀可行詐售欺,以僥幸于一逞,而遂其領袖欲望,亦徒見心勞日拙矣。汪賊賣國求榮,早為天下共棄,我僑捐資救難,不達最后勝利不止,當不為妖言所迷惑也。辨奸討逆,亦為天職,輸財救國,勿止中途,有厚望焉。此布,中華民國廿八年八月廿八日
附錄一〇 鄒韜奮君“抗戰(zhàn)以來”書中一段
“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在重慶民廿七年十月廿八日,當時正在廣州失陷(十月廿一日)及武漢撤退的緊張時候。政府和領袖仍在堅持抗戰(zhàn),有一部妥協(xié)分子,卻又在散布毒素,汪精衛(wèi)的蝦兵蟹將,已在公開討論“和平”。他們公開理由,是天下沒有不結束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結束,即是和平,中國與日本作戰(zhàn),也必有結束的時候,所以“和平”只看條件,條件如果有利于中國,日本如果允許完全撤兵,允許中國保全領土完整,為什麼不可以接受“和平”。當時領袖在前方督師,汪以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及參政會議長的資格,在臨時首都,或隱或現(xiàn)地大放“和平”的煙幕,一大篇一大篇的演詞和談話登在黨報上。根據(jù)官方“批評官吏就是反政府”的鐵的紀律,我們老百姓看了于疾首痛心之余,無可奈何。比較認識正確的言論界朋友,也有奮然執(zhí)筆為文想稍加以糾正的,但民意在言論不自由的情況下,當然敵不過官意,有許多被檢查先生扣留登載不出,卻憑借汪在黨政軍的地位,大倡導其“和平”。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就在這樣烏煙瘴氣的氛圍中舉行。汪“議長”當然是這次大會主席,開幕之后,霹靂一聲陳嘉庚先生從新加坡來了一個“電報提案”。陳先生是國民參政員,當時因事未到。內(nèi)容極簡而意義極大,提案的內(nèi)容,只是這寥寥十一個大字,“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這寥寥十一個大字,卻是幾萬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依會章規(guī)定,要提案須有廿位會員的聯(lián)署,這個“電報提案”一到,在會場上不到幾秒鐘聯(lián)署已超出廿位。依向例議長將提案付討論時,須將提案的題目向全會朗誦一遍,這次當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汪議長”只得向全會高聲朗誦道:“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庇谑怯懻撻_始,當時會員中有幾位“汪記”朋友,要起來反對的,就是其他居然也有人為“副總裁”起來辯護的。會員中明白實際情形的受良心的指揮,顧不得“批評官吏就是反對政府”的鐵的紀律,奮然起來贊同這個提案的還是不少。結果將提案通過。當汪“議長”高聲朗誦“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時,面色突變蒼白、在傾聽激烈辯論時,神氣非常的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p>
八一 日本抗議荷屬義捐
南僑總會甫成立,荷印政府即宣布,此后華僑所捐慈善款,一切須匯交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然荷印華僑自抗戰(zhàn)后,義捐概匯交香港中國紅十字會,該會設施系在中國方面,且由政府指揮。若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系外國人主持,其救濟則不限敵我。荷印華僑當然不愿服從,而籌捐不免停頓觀望。至荷印政府發(fā)此命令,其原因系重慶僑務委員會,復函荷印某慈善會,云所有匯交香港中國紅十字會款數(shù)政府概行收到。該慈善會將函投某日報發(fā)表,駐荷印日本領事,向荷政府交涉,謂華僑籌款系匯交中國政府做戰(zhàn)費,而非用于慈善機關,故荷政府有此命令。本總會乃電重慶外交部長,與駐華荷公使交涉,遷延兩月,結果改交貴陽中國紅十會吳主席收,此乃維持情面而已。計停頓兩三個月,積存國幣二百余萬元立即匯去,而荷印義捐仍舊進行矣。
八二 南僑總會任務
新加坡南僑總會成立后,各屬未曾派代表來參加者多隨后加入,統(tǒng)共八十余處公會,而各會所籌義款,多自行匯寄,間亦有托本總會代為轉匯者。本總會對祖國政府或機關負責接洽通信,如有必需則轉達各屬會,或出通告普告僑眾。至對各屬會則逐月征集籌匯數(shù)目,列表比較投各屬日報,并寄重慶政府及中央日報等,又寄各屬會資俾觀感。然各屬會對募捐辦法處境不同,一面力避犯及居留政府,一面相機進行,努力不輟。除日常籌募匯交祖國政府外,每年復有寒衣捐、藥品捐、汽貨車捐。至于特別勸募,則由本總會承國內(nèi)機關來電告需,及行政院許可,然后發(fā)出通告于各屬會,或分配數(shù)額,并婉告以可多不可少,俾能互相激勵增加成績也。
附錄一一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通告 第一三號
連奉蔣宋白諸公來電鼓勵吾僑加強捐籌令轉達各屬會各僑胞知照
為通告事,本總會在最近一周間,連接國內(nèi)蔣委員長、宋子文先生、白副總參謀長來電三通,鼓勵僑胞,加強捐輸,源源接濟,共博最后勝利,合將蔣宋白諸公原電,披露如次,以告海外全體僑胞。
一 蔣委員長電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兄:溯自抗戰(zhàn)軍興,已歷廿一月,海外僑胞,節(jié)衣縮食,踴躍捐輸,先事購買救國公債,繼則月捐義捐,其愛國熱忱,殊堪嘉尚?,F(xiàn)在第二期抗戰(zhàn)方殷,必須資源有持久之力量,始克獲最后勝利,仍冀各僑團振發(fā)以前之精神,繼續(xù)努力源源匯寄,俾裕軍用,并希轉知各屬僑團查照為荷。蔣中正五日”
二 宋子文先生電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兄:查海外僑胞,除購買救國公債外,其義捐月捐,亦殊踴躍,熱心毅力,至堪敬佩。業(yè)將各地一年余捐輸情形,陳報蔣委員長,奉電深為嘉慰,經(jīng)由委座五日電達,計荷鑒察。值茲戰(zhàn)事正殷,端賴后方源源接濟,還祈繼續(xù)努力,歷久不懈,裨益于抗戰(zhàn)前途,殊匪淺鮮。持電奉達,即希查照,并轉知各屬僑團為荷。宋子文歌”
三 白副總參謀長電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先生,并轉諸僑胞公鑒:二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函,暨大會宣言,均奉悉??箲?zhàn)以來,我僑胞踴躍輸將,不特被難同胞身受其賜,抗戰(zhàn)力量,亦于焉增強?,F(xiàn)敵勢雖疲,而野心未戢,正賴國內(nèi)軍民、海外僑胞,同心戮力,驅(qū)除強寇,求得民族國家之自由平等。誠如宣言所云,國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則國民之天責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得止,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得停。尚望再接再厲,本出錢出力之旨,為抗戰(zhàn)建國之助,臨電無任神馳。白崇禧桂行政三陷(十三)印”
本總會于接讀上電之后,深覺蔣宋白諸公,在此抗戰(zhàn)方殷,萬機叢脞,乃忽關情華僑,發(fā)出此電,殷殷致意,不先不后,異地同時,其重要性之所在,吾僑實宜深思詳察,不應忽視,更不應淡忘。查自抗戰(zhàn)軍興,海外吾僑,對祖國戰(zhàn)區(qū)難民之籌賑工作,風起云涌,海嘯山呼,熱烈情形,得未曾有,富商巨賈,既不吝金錢,小販勞工,亦盡傾血汗。蔣委員長有言,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全面抗戰(zhàn),應當人人努力。海外華僑,在過去對國家民族,確已盡其最大責任,唯人事不常,時境有變,最后之勝利,必落在最后努力者之手中。百里行程,半于九十;一著之差,立敗全局。故吾僑胞必須堅持不懈,無論人事如何變動,時境如何困難,要當排除瞻顧,勇往直前,出錢出力,能多固好,即少亦佳,務期普遍永久,以與祖國持久抗戰(zhàn),步步聯(lián)系,息息相關,遙相呼應。尤望各屬籌賑會當局,仰體蔣宋白諸公來電嘉勉之至意,不因環(huán)境險阻而驚心,不以籌募艱難而餒氣,領導僑胞,奮斗到底,此布。
中華民國廿八年四月十四日
八三 閩省府來募公債
民二十七年冬,閩省政府主席陳儀,派張財廳長果為來新加坡,要募省債四百萬元。余接函后即電阻勿來,然不幾天已到。其時救國公債新加坡久已結束,馬來亞多處尚未。適南僑總會開幕,菲律賓諸代表未歸,云該處可承認三十萬元(時坡幣卅元申國幣一萬元),謂系前救鄉(xiāng)會存款可抵額。于是余乃按代募二百萬元,分配馬來亞一百萬元,菲律賓三十萬元,荷印三十五萬元,緬甸、安南各十五萬元,香港五萬元。而馬來亞之一百萬元,新加坡按三十五萬元,其他各埠六十五萬元。勸募許多月結果,新加坡得三十三萬元,馬來亞諸區(qū)三十五萬元。且匯水比春初減去四成有奇,尚不能募足。蓋閩僑雖富,熱誠者少,僑生富者雖多,然對省債更不聞問矣。聞荷印更乏成績,安南及緬甸亦募未足,總計一百余萬元。開募時曾請準行政院許可。
八四 武漢合唱團南來募捐
我國七七抗戰(zhàn)后,多處青年自動奮斗各盡所能以救國,如武漢合唱團,初自他省提倡聯(lián)絡若干人,到諸重要區(qū)域演唱,鼓動民眾抗敵救國,后來散而復招,諸團員有多省參加,迨至武漢重新組織全團男女近三十人,故名曰“武漢合唱團”。由武漢來廣州演唱,再來香港均屬義務,川資系自武漢籌備,后由香港舉兩代表來新加坡與余接洽,約定膳宿川費由籌賑會供給,團員每人每日給零費二角。于是全團南來,團長夏之秋君。民二十七年十二月到新加坡,在三個世界游藝場,輪流演唱三個余月,入場券計收三萬余元。余乃為介紹往馬來亞諸區(qū),首往柔佛轄下多埠,十余日間經(jīng)三幾埠,亦僅售入場券,所收僅數(shù)千元。及至麻坡有熱心家提倡獻金,有一富僑先獻數(shù)千元,其他所獻不外兩三萬元而已,繼因各處互相競獻,數(shù)日間至二十余萬元,然各港各路多計核樹膠每畝抽若干,約分三四個月方交清楚。由是再后到馬六甲、芙蓉、雪蘭莪、霹靂、檳城,諸區(qū)互相競獻,計在馬來亞年余,籌坡幣二百余萬元。余又欲介紹往荷印,而荷政府不準入口,乃解散回國。新加坡籌賑會代理川費外每人復送坡幣五百元。再□□月王瑩女士及金山君由安南來新加坡,欲演□□款,全團十余人,時英德已宣戰(zhàn),坡政府對華僑演劇募款禁止不準。后來彼等不怕辛苦,原船回安南往昆明,從滇緬路入仰光。復來新加坡演唱,及至吉隆坡已歷數(shù)月,坡政府查悉原委復下逐客令矣。
八五 華北漢奸來電
南僑總會成立后,北平江朝宗、池尚同(前集美校長,浙人)、王大貞(泉州人)等二十一人,聯(lián)名來電告余領導南洋華僑,贊成與敵和平。余復電極詆其“賣國求榮,諂媚無恥,沐猴而冠,終必楚囚對泣,貽子孫萬代臭名。日寇滅天理絕人道,奸偽欺詐,毒禍人類,為幽明所不容,列強之公敵,現(xiàn)雖暫時榮耀,終必慘敗無地。爾輩若能及早悔悟,改過自新,尚不愧為黃帝子孫”云云。新加坡市政府每年需用洋灰甚多,常做一次投票承購,按月交貨,而日本出產(chǎn)洋灰售價素廉,加以華僑抵制寡銷,輪船又須來馬來亞運輸鐵苗,載資減少,故售價更廉。市政局僑生議員不少,有一粵僑極意主張定購日貨,他議員尚懷疑未決。適籌賑游藝開幕,余乃演講“重慶參政員梁實秋被學生毆打事,與現(xiàn)市政局某忘祖局員同樣腐化”。于是各日報登載,輿論反對,下次會議不敢復開口,該局乃不買日制洋灰。
八六 補助宣傳抗敵之上海神州日報
上海國民日報經(jīng)理蔣公堂,自抗戰(zhàn)后受政府逐月津貼經(jīng)費,極力擁護政府,與諸奸報奮斗。后來敵人勢力日增,各報多被收買或停版,所存能擁護抗戰(zhàn)之日報已寥寥無幾。民廿八年間,政府停止津貼費,蔣君往重慶要求無效,孫科梁寒操二君修介紹函,由蔣君帶來新加坡,請求維持該報逐月補助國幣三千元(匯水卅元申一百元)。余度賑款不能移挪,另募亦非妥善,若拒絕則該報不能維持,即減一宣傳機關。不得已乃向黃梨公局商捐,接受其要求逐月匯去。數(shù)月后該報因前系由法人借來創(chuàng)辦,該法人被敵利誘遂致停頓。后蔣君不知如何交涉,改名神州日報,仍舊資助,按月匯去,至民卅年秋始停止。
八七 救濟罷工反日之鐵礦工人
馬來亞峇株吧轄地方,有鐵礦產(chǎn)出鐵苗。其質(zhì)雖非佳品,日本人以其價廉有利可獲,七七以前開采有年,然規(guī)模不大,工人僅千多人,大半為華工,印度工無多。迨戰(zhàn)事發(fā)后積極擴充,經(jīng)年間工人添至三千余人,亦華工居多,印人僅數(shù)百人。峇株吧轄埠愛國華僑,見敵人用華工采取原料,制造槍炮,以殺國內(nèi)同胞,且逐月擴大,有加無已,惕然心驚,乃向各工人開導勿做自殺工作,于是全體罷工犧牲利益。但罷工后對生活問題須為之解決,如要回梓里者應助川資,要留洋者代覓職業(yè),或暫為安置食宿等項。新加坡同僑乃用福建會館名義,向僑胞募捐坡幣六萬余元,其中麻坡五千元、峇株吧轄三千元、檳城二千元,他埠亦捐多少,大半在新加坡勸募。結束時不敷六千余元,系侵用新加坡籌賑會之款。
八八 華僑大會堂與圖書館
民國廿八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改選期屆,原定兩年重選一次,正副會長由閩粵僑商輪流,如本屆閩正則粵副,來屆粵正則閩副。閩僑不幸有一陰狡之人,每屆運動選舉為正副會長多年,對會務不但無裨益,且私弊難免。是屆適輪到閩正之期,該人仍踵故智尚無悔過。余念祖國方事抗戰(zhàn),而歐洲亦風云滿布,本屆總商會正會長應選能相當負責之人,不應復任斯人濫竽,況我閩僑不自改革,粵幫更形袖手。余不得已乃傳集閩僑開會,討論本屆正商會長人選,于是決定斯人無被選資格,并通知粵幫諸委員。余對總商會僅一普通會友,未有參加何職務,第逢有關祖國及僑胞要事不能自外耳??偵虝L既選定,余即致函云新加坡為馬來亞首府,華僑居最多數(shù),而乏一中華大會堂及圖書館。以總商會地址適中,若拆卸改建五層樓,除小部分做商會辦事處外,樓下做大會堂,樓上做中西圖書館,既可增益社會教育,又可供集會團結等需要。按費至多二十余萬元,尚希裁酌辦理??偵虝碎_會討論,委員陳六使自動首捐四萬至五萬元,正會長亦擬捐五萬元,其他數(shù)位殷商按捐四五萬元,計閩僑數(shù)人已可捐十余萬元,廣潮等至少可捐七八萬元,合計二十多萬元,業(yè)已足為改建費用,其他許多會友尚可捐籌不少。然閩僑中某資本家自己不愿多捐,而揚言“閩僑不宜獨捐大多數(shù)”。又有人言“此為殖民地,僑居如做客,不宜花費數(shù)十萬巨款建廈屋于此,可觀日本僑民,誰肯花建筑費十萬八萬元于殖民地者乎”。總商會長原處在被動之列,非出于熱誠慷慨,為僑眾謀團結,為社會造幸福,一聞諸殷商之言,意志已退三舍,此事遂成泡影。古語云,百人成之不足,一人壞之有余,正謂此也。至謂閩僑不宜負大多數(shù),此乃鄙吝之夫,胸懷狹窄,不知正義。公益事業(yè)當盡力勇往,若寸寸計較,無一可成。又如以華僑與日本比較,則更形荒謬。言僑數(shù)日人不及華人百分之二,且彼南來數(shù)年,定要回國,與我華僑多數(shù)久居相差甚遠。如言殖民地不宜多花建筑費,固亦有理由,然如私人住宅或非公益場所,確應極力節(jié)約不可建于外地,若有益社會之公共建筑又當別論。華僑素認殖民地為第二故鄉(xiāng),一生大半生活于斯,一大會堂及圖書館固正為大眾所必需之公共建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