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程

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 作者:克利弗 著,王著定 譯


過程

故事不只是一個物,而且它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把你我相互聯系起來。假如你有一個同事,他坐到你對面的座位上,然后對你說:“今天早晨我刷牙了。”你會盯著他看,等他把話說完,這樣才能實現某種人際溝通。你可能會說“那又怎么樣?”或者“你想說什么?”這時候,你的同事很可能會把他的故事略加點綴,添油加醋地說:“我買的這種新型彎毛牙刷可真棒,還有這種超級美白牙膏,它是薄荷味的,它內含小蘇打發(fā)泡材料外加亮白因子。它的神奇效果正如我所愿,我的口腔還從來沒有這么清爽過。”說完這話,他仍然沒把你的情感逗引出來,或者說你仍覺得這件事情跟你沒有太大關系。除非你在想:“他為什么要告訴我這件事情?莫非他把自己的牙膏弄丟了還要賴我不成?”否則,你根本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為他的故事沒能打動你。故事需要涉及的內容正是那些能夠打動我們的內容。一個好的故事就像墜入愛河的體驗一樣。你根本來不及思考“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如何?”以及“我愛不愛他?”強烈的主觀印象就早已把你的理智壓垮了,你的心被情感的洪流裹挾而走,思維也一時不受自己主宰。好故事也引發(fā)同樣的心理過程,它是復雜的化學反應,直抵你的心靈深處,無論愿不愿意你都會有所響應。故事是人類最個性化同時也最基本的人際溝通形式。

現在,假如還是那個伙計,他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剛才在電梯里我碰到劫匪了。”你馬上就會對他的話作出回應并表現出情感上的共鳴,而且你肯定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說這話到底是什么意思?”站在他那一方,他的故事不僅變得驚心動魄,增強了戲劇性,而且變得很可信。對此,沒有人會打斷他,說“別貧了”或“沒激情”或“不夠詳細”。他自然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他自然知道該怎樣講這個故事,因為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上面兩個例子的區(qū)別在于情節(jié),即故事的進程。為什么你會對第一個故事不感興趣,而第二個故事卻引起了你強烈的共鳴呢?這既有故事內容方面的理由,又有故事講述手法方面的原因。

你的同事自有他的故事,而你也有自己的故事。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這門藝術的好處就在這里。為了在現實生活中求得生存,你必須擁有種種技能才行,這就是生活的技能。而且,生活的技能就是講故事的技能,它們都來源于同一個地方。正如我前面說過的那樣,這就是這門藝術和其他藝術比如音樂或者繪畫藝術之間的差異所在。為了在市井街巷上混口飯吃,你不必懂得如何彈鋼琴或者如何給人畫肖像,可是,你最好還是要知道身邊正在發(fā)生著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真實感受。此外,你還要懂得應該如何采取行動以保護自身的利益。這個道理不光適用于市井的日常生活,為了維持種種人際關系,你必須擁有同樣的社會技能和認識能力。因此,有了故事你就已經擁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

這么說,故事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說它好呢,是因為只要有恒心人人能夠精通此道,因為從根子上說,講故事就是掌握自己的生活狀況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業(yè)已擁有的生活素材。說它不好呢,是因為故事的內容是早已人盡皆知的人情世故。你也在那兒,所以你感覺自己了解的情況超過了自己實際了解到的情況。假如你認為自己對故事的內容非常確信無疑,那么在講述過程中,你很可能經常感覺到故事跟自己的關系過于密切,所以你很可能心里會想:“??!故事原來是這樣起作用的?!蹦愕膫€人感受非常強烈,以至于你認為創(chuàng)作故事簡直就和過現實生活一模一樣,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像現實生活一樣,講故事確實如此,但是它絕對不是現實生活本身。

故事創(chuàng)作是一門特殊的技藝,它是一種把現實生活捕捉到紙面上的特殊方法。雖然故事給人的感覺是現實的,可是它畢竟還不能等同于現實生活。你不能從現實生活的巖石上敲下一小塊兒來,然后把它粘貼在紙面上,這根本行不通。其中的原因在于虛構故事是濃縮了的、拔高了的、強化了的現實,它是現實的精華。即便我們把所有的現實生活累加起來,也無法捕捉到這樣的精華或者真相,但是,所有的虛構故事必須把這些精髓囊括其中。作為作者你必須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才行。因此,即便你已經擁有了故事創(chuàng)作所需的一切素材,你仍然還須懂得如何妥善運用它們才行。這就是技巧,這就是技術。你要從這門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正是這些東西。這是我們在完成理論探索之后將要學習的內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