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山畫僧雪舟等楊與杭州西湖

取醇集:日本五山文學(xué)研究 作者:聶友軍 編


五山畫僧雪舟等楊與杭州西湖

陳小法

摘要:雪舟等楊(1420—1506)是日本最偉大的畫家之一。雪舟于1467年來到中國,通過領(lǐng)略中國山水風(fēng)物之美,找到了中國畫的源泉,獲得了中國畫的精髓,從而開創(chuàng)了日本畫壇的新風(fēng)。雪舟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莫過于對中國的訪問,因為它徹底改變了雪舟的命運。在古代日本的一流畫家中,到過中國的實際上只有雪舟一人。因此可以說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雪舟。

關(guān)鍵詞:雪舟等揚;西湖;中國畫

Abstract:Sesshū Tōyō is one of Japan's greatest painters.Sesshū Tōyō found the source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go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painting after visiting China in 1476.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Sesshū Tōyō's life is visiting China,because it changed his fate.Among great ancient Japanese painters,Sesshū Tōyō is the only one who has visited China.So,we can say that there would be no Sesshū Tōyō without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Sesshū Tōyō;West Lake;Chinese painting

明成化三年(1467),日本畫僧雪舟等楊乘木船來到中國,在從寧波啟程上京的途中,歷經(jīng)杭州,并泛舟于西湖之上。半個多世紀(jì)后的2004年3月9日—12日,又有百名“日本雪舟國際美術(shù)學(xué)會”的畫家攜作品來到杭州,參加在西子湖畔的西湖美術(shù)館舉行的中日現(xiàn)代國際美術(shù)展,以紀(jì)念雪舟等楊這位中日文化大使。

雪舟等楊(1420—1506)出生于備后國赤浜(現(xiàn)岡山市總社寺),出身小田氏。少時家境貧寒,十二歲入天臺宗寶福寺為僧。但雪舟天資聰慧,志于畫事而無心禮佛。相傳雪舟小僧因為醉心于繪畫而挨罰,被綁在本堂的柱子上,抽抽搭搭地哭泣。他不知不覺地用腳趾蘸著滴落在床板上的眼淚,在地上畫了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老鼠。師傅以為老鼠在咬小僧的腳,使勁地驅(qū)趕老鼠而不去,仔細一看,原來是小僧畫的老鼠,這才意識雪舟的天才,從此任他醉心畫意,不再過問。1430年,雪舟離開故鄉(xiāng)赴京都,師事相國寺住持春林周藤,成為一名真正的禪僧。

禪僧一般有“諱”和“字”,諱是他們本來的名字,字是入籍以后的稱號。雪舟的諱“等楊”可能是春林周藤所起,“雪舟”是他的字。關(guān)于諱上加字,常出于兩種情況。一種是師匠將字和諱一起考慮而確定;另一種是將打算取的字與先輩商量后再確定,而且還常常以字來求高僧尤其是中國高僧的解說。后一種情況是修行達到一定層次以后的事,年輕的禪僧有字的很少。1463年,44歲的雪舟,得到著名元僧楚石梵琦寫的“雪舟”二大字的條幅,并從先輩相國寺的龍崗真圭處聽取了《雪舟二字說》——“雪之純靜,舟之恒動”。又,中國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書齋號“釣雪舟”,因此,等楊決定以“雪舟”作為自己的字。而一般稱呼禪僧時,先呼他的字,后稱他的諱。因此,等楊的全稱就是雪舟等楊。從同時代的禪僧文書看,也有人經(jīng)常稱他為“楊知客”。之所以稱為知客,是因為雪舟曾在相國寺任知客一職。另外還有“楊雪舟”、“扶桑紫陽等楊”、“楊公雪舟”、“楊公知賓”等稱謂和“備溪齋”、“漁樵齋”、“米元山主”等號。

圖1 元僧楚石梵琦筆跡

當(dāng)時京都五山諸寺中,周防出身的禪僧相當(dāng)多。那里大內(nèi)氏一族對文化事業(yè)十分理解、熱心,另外北九州又是與中國、朝鮮進行海外貿(mào)易的港口,實在是比不穩(wěn)定的京城更充滿希望。為了擴展自己的畫境,雪舟決心前往周防,并伺機從那里渡往明朝,見識中國的大好山河,學(xué)習(xí)真正的水墨畫。日本寬正三年(1462)前后,雪舟帶著對師傅周文等的深深懷念,離別久居的京都,一路奔向周防之國。當(dāng)時周文已經(jīng)圓寂,雪舟曾被推薦為后繼的將軍家御用畫師,但是他推薦了自己的晚輩小栗宗湛,毅然上路。此后雪舟再也沒有重返京都。

踏上了期望的周防之地的雪舟,受到了領(lǐng)主大內(nèi)政弘為首一族的熱烈歡迎。大內(nèi)氏對于遠道而來、在京城五山的中心——相國寺早已馳名的畫僧雪舟寄予厚望,熱情優(yōu)待。政弘下令,馬上為他營建了名為“云谷庵”的畫室兼居室,雪舟就在這云谷庵中悠閑自得地開始了作畫生活。

在當(dāng)時,雪舟等楊與相國寺畫僧大巧如拙的弟子天章周文同被譽為日本禪界一流的水墨畫畫家。雪舟入明之前,他的繪畫成就已經(jīng)譽滿京都了。盡管這樣,他們的技藝都是靠模仿傳入日本的宋元畫間接而來,即通過所謂的“筆樣”來學(xué)習(xí)。但是,這種山水畫的真實感畢竟太薄弱了,已經(jīng)滿足不了雪舟如饑似渴的要求。因此,在云谷庵不斷從事繪畫的同時,雪舟還時刻等待著遣明船出發(fā)的機會,以便親自訪問中國,直接目睹中國的自然風(fēng)物。

一、渡明之龜

日本寬正、應(yīng)仁年間(1460—1468),雪舟上京,暫住位于京都東山區(qū)的芬陀院。當(dāng)時芬陀院的大檀越、關(guān)白一條兼良(1402—1481)也知道雪舟用淚水畫鼠的逸聞,所以趁此機會很希望雪舟能為自己畫一只長壽龜。得到消息的雪舟可就是遲遲不提筆,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過去。某日,雪舟來到該院的庭園,開始整理白沙,搬動石頭。數(shù)日之后,一只惟妙惟肖的石塊烏龜伏臥庭園。原來,雪舟不想用筆畫龜,而是用石頭組合成了一只長壽龜。當(dāng)夜,該院鶴棲和尚聽到了從院子里傳來異樣的聲音,拉開移門一看,只見院子里的那只石頭烏龜四足在動,準(zhǔn)備爬行。感到驚慌不安的鶴棲和尚馬上去請求雪舟幫忙處理,于是雪舟在烏龜?shù)谋成戏帕艘粔K大石頭,長壽龜從此就不動了。聽說此事的一條兼良感到非常滿意,認為芬陀院與雪舟有緣,想把該院贈送給雪舟。雪舟以自己只是一心想鉆研畫技為由,拒絕了一條兼良的大禮。日本應(yīng)仁元年(1467),48歲的雪舟搭乘大內(nèi)政弘的三號遣明船“寺丸”號自博多出發(fā),同年抵達中國,實現(xiàn)了夢寐以求的夙愿。也有傳說當(dāng)年雪舟正是坐在這石頭烏龜上到了中國,“渡明之龜”也聞名于世了。

芬陀院內(nèi)的庭園是京都最古的枯山水庭園之一,也是近畿地區(qū)唯一一座出自雪舟之手的古庭院,目前稱為“雪舟庭園”。由于石頭烏龜旁邊的造型像折鶴,所以這庭園也稱為“鶴龜之庭”。

圖2 芬陀院大門(筆者攝)

圖3 芬陀院內(nèi)的“鶴龜之庭”(筆者攝)

二、雪舟與西湖

雪舟一行登陸寧波是在1467年,具體月份不是很明確,一說大約在5—6月。在甬等候赴京命令期間,遣明使們觀城邑、詣禪寺,參拜了號稱“天下禪宗”的天童山。天童山的天童寺禪學(xué)源遠流長,1227年日本道元禪師入宋求法,在此嗣承曹洞宗正脈,并攜帶中國如凈禪師的嗣書、頂相、袈裟等歸國。于是,天童寺便成為日本曹洞宗的發(fā)祥地。從此,每逢日本禪僧來中國觀光,天童寺便成為必朝之地。在這里,雪舟被天童禪寺授予“禪班第一座”的榮譽稱號。這個稱號,對于在日本禪林中地位低微的雪舟來說意義重大,他本人也非??粗?,在歸國后作畫題款時,常署名為“四明天童第一座雪舟筆”等字樣。除了充分表現(xiàn)出對中國的懷念和崇敬外,也許還表現(xiàn)出一個畫家對等級森嚴(yán)的日本禪林的一種變相反抗。

1468年,雪舟一行溯大運河揚帆北上,于同年6月左右抵京。后又從北京返回寧波,一上一下都要途經(jīng)美麗的杭州西湖。“畫僧雪舟南游之日,屢游西湖,執(zhí)筆自寫晴好雨奇變態(tài)?!?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3/05/31/21173566334243.png" />對于一個畫家,而且是一個專門來中國學(xué)習(xí)水墨畫的畫家來說,有天堂之譽的杭州絕對是最好的天然之師。不僅如此,雪舟還親自執(zhí)筆畫過西湖圖。其中一幅送給了天隱龍澤,于是天隱龍澤作《題扇面西湖圖》一首以示紀(jì)念:

西湖有三,曰杭曰潁曰惠,以杭為第一也。環(huán)湖則三十里,而游人患之。翰林蘇公筑長堤,以通凈慈靈隱之前,插之以芙蓉楊柳,望之則爛然如錦繡。景彌勝,路彌近,游人喜之,自作詩譬之淡妝濃抹西施。又曰,杭之有西湖,如人有眉目,指境為人,有蘇公乎哉。畫僧雪舟南游之日,屢游西湖,執(zhí)筆自寫晴好雨奇變態(tài)。予介人求一本,于是圖于絹素,自防州寄之。予起臥對之,以彷想余杭勝概,天地之間,別有何樂乎。鳳裔侍者從何得之。以上于扇畫,所謂名畫通靈,羽化登仙者乎。

可見,雪舟泛舟西湖之時,作有多幅“晴好雨奇變態(tài)”的西湖寫生圖。天隱龍澤得到畫后,“起臥對之”,憑借豐富的想象力遙想杭州的絕倫之美。有了這幅畫,天隱龍澤覺得“天地之間,別有何樂乎”。西湖之美絕矣,雪舟之筆神也。

萬幸的是,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藏的一幅《西湖圖》據(jù)說出于雪舟之筆。

圖4 傳雪舟筆《西湖圖》(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藏)

從整幅圖的構(gòu)圖以及主要元素來看,和同類作品沒有太大出入,但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水墨畫的技巧入畫,使得西湖及其周邊煙雨繚繞,充滿神秘色彩。這可能是親眼見到西湖時雪舟留下最深的印象吧。此外,該作品與后面提到的如寄的《西湖圖》非常相似,而如寄出于雪舟門下,我想基于上述兩點,判定該作品出自雪舟之筆也是情理之中。

三、《富士三保清見寺圖》

提起雪舟的《富士三保清見寺圖》(見圖5),不得不論及其與明代文人詹僖之間的關(guān)系。詹僖,字仲和,號鐵冠道人,其父善書,所以僖自幼學(xué)書師王羲之、趙孟等,堅持不懈五十余載,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70歲時還能在燈下作繩頭小楷,遒勁可法,為時人珍之。畫學(xué)吳仲圭,善寫墨竹,也精白描。

圖5 雪舟筆、詹仲和贊《富士三保清見寺圖》(永青文庫)

關(guān)于詹仲和的籍貫,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是鄞縣人,光緒《鄞縣志》卷四十五“藝術(shù)傳”中就有他的略傳。明正德七年(1512)在送給日本人三宅宗徹的“葦牧齋跋”的落款中有“寧波詹仲和”字樣。同年,在為日本人鸞岡瑞佐畫的墨竹圖中有“湖東逸民”的落款。但在正德八年的“奉贈日本山科實如老上人”的詩作中,他的落款為“杭州鐵冠道人詹仲和”,墨竹圖中有“杭州之寓”的字樣。而且,在萬歷《錢塘縣志》中也有關(guān)于詹仲和書畫的介紹。因此,他的籍貫一直懸而未解。

盡管如此,有一點我們可以基本肯定,就是詹仲和的活動舞臺主要在寧波和杭州,即使出生地不是杭州,但和杭州的淵源一定很深,經(jīng)常以“杭州鐵冠道人詹仲和”自居,以致杭州人把他編入當(dāng)?shù)氐胤街局小?/p>

從各種文獻的記載我們還可以得知,詹仲和是當(dāng)時一位比較活躍的文人,與日本人有相當(dāng)?shù)慕佑|。除上述與日本人直接接觸外,還有間接交流,即他的作品通過別人贈送給日本友人。例如,在策彥周良《初渡集》的“嘉靖十八年七月廿六日”條中有如下記載:“梅崖來謁。自袖出詹仲和遺墨,并自書觀物華清四大字各一幅以惠予。予回報以只金扇一柄?!笨梢姡仓俸痛藭r已故,但他的筆墨仍然受歡迎。

關(guān)于上述雪舟《富士三保清見寺圖》的繪制前后還有著這樣一段傳聞:據(jù)說某天,北京的眾多文人請求雪舟畫出日本最美的景色。雪舟沉思良久,終于畫下自三保松原(今靜岡縣)仰望的富士山,并向大家說明三保松原所流傳的天女羽衣傳說:天女因迷戀于三保松原的景色,脫下羽衣掛在松樹上,不料被某漁夫發(fā)現(xiàn),為了取回羽衣,天女只得婆娑起舞,最后載歌載舞地升天。在場的詩人兼書法家詹僖聽完傳說,當(dāng)場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題雪舟畫芙蓉峰圖

巨嶂棱層鎮(zhèn)海涯,扶??白魃咸焯?。

嚴(yán)寒六月常留雪,勢似青蓮直遏氐。

名剎云連清建古,虛堂塵遠老禪棲。

乘風(fēng)吾欲東游去,特到松原竊羽衣。

詩題中的芙蓉峰是富士山的別稱。這幅《富士三保清見寺圖》日后還有段有趣的小插曲。畫中,三保松原附近有清見寺,還有聳立的五重塔。雪舟回到日本后,再度走訪清見寺,然而,左看右看,就是沒有五重塔。雪舟便詢問住持,沒想到住持回說,自古以來清見寺便沒有五重塔。雪舟一聽,大呼不好。因為如此一來,自己在中國所留下的畫,不就變成欺騙人的謊言嗎?中國也有不少人曾到日本來,這些人之中,必定也有游觀三保松原的人,若是他們有機會看到那幅畫,不但自己會蒙羞,也會成為國恥。事到如今,自己又無法再度到中國重新畫一幅正確的畫……雪舟挖空心思,最后想到一個主意:干脆捐獻一座五重塔給清見寺。一年后,五重塔竣工了,三保松原仰望富士山的實際景色,終于與《富士三保清見寺圖》相符。遺憾的是,這座五重塔于江戶時代被燒毀了。

雪舟歸國后的某年某日,周防國守護大名大內(nèi)義興(大內(nèi)政弘之子)派使者來說,從中國回來的貿(mào)易船,帶回一幅杰作,因為沒有落款,請雪舟立刻進城鑒別。雪舟隨使者進城后,一看,情不自禁大叫:“這是我在中國留下的畫,落款應(yīng)該是‘日本禪人等楊’……”

城主不相信,怒發(fā)沖冠。正是這宗事件令雪舟再度離開周防國,到處出游。86歲那年,雪舟于石見國(島根縣)吉田村東光寺溘然長逝。而在同一時期,大內(nèi)義興命人補修那幅花了大鈔自中國購回來的名畫,赫然出現(xiàn)了“日本禪人等楊”的落款。

傳說終究是傳說,只能是作為一種益思的啟迪。而關(guān)于《富士三保清見寺圖》的完成時間,卻一直存有異說。由于畫上有明人詹仲和的題跋,所以一種觀點認為應(yīng)該是雪舟在明時的作品;第二種觀點認為此畫是雪舟死后的日本永正七年(1510),由雪舟的好友、遣明使了庵桂悟攜往中國請詹仲和題的贊。根據(jù)最近學(xué)者們的不斷研究表明,詹仲和的活躍時期應(yīng)該是在雪舟死后的1510年左右,因此,上述第二種觀點更具有信服力。

再,日本室町時代的禪僧如寄把自己的畫作“柿本人麻呂像”帶入明朝,除請當(dāng)時著名的畫家方梅厓也畫了“柿本人麻呂像”外,還請詹仲和為自己的作品題了贊,作品現(xiàn)藏于正木美術(shù)館。

四、雪舟之師

關(guān)于雪舟入明拜師學(xué)畫的情形,他自己在一幅水墨山水畫的落款中提到:

予嘗南游,看中朝名手畫,以彥敬為師者多矣。爾來予亦從一時之好,凡畫山水,則為仿顰于彥敬。吾徒等悅求畫本,仍寫此與之。吳興夏氏士良,曰:高彥敬筆意,作者鮮及,悅其勤哉。文明六年甲午正月下浣,大明明州天童第一座雪舟。

彥敬即高克恭,“彥敬”為其字,元代著名畫家。據(jù)《佩文齋書畫譜》五十三“畫家傳九”記載,高克恭其先祖為西域人,后遷至大同。元至元十二年(1275)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至大中大夫刑部尚書。好作墨竹,妙處不減文湖州。造詣精絕,死后購遺墨者,能以一紙換千百緡。很顯然,雪舟曾“仿顰于彥敬”。

又,雪舟在一幅畫的自贊中曾如是說:

余曾入大宋國,北涉大江,經(jīng)齊魯郊,至于洛,求畫師,雖然揮染清拔之者稀也,于茲長有聲并李在二人得時名,相隨傳設(shè)色之旨,兼破墨之法兮,數(shù)年而歸本邦也。熟知吾祖如雪、周文兩翁制作楷模,皆一承前輩作,敢不增損也。歷覽支綏之間,而彌仰兩翁心識之高妙者,應(yīng)子之求,不顧嘲書焉鶯。

上文中的李在(?—1431),根據(jù)《佩文齋書畫譜》五十五“畫家傳十一”的記載,字以政,福建莆田人,遷居云南。工人物山水,名噪一時。宣德中奉詔來京,入畫院,待詔仁智殿。至于長有聲,詳情不明。但從雪舟的文中至少可以斷定,其是與李在齊名的著名畫家。

從上述的文獻來看,雪舟入明之際,李在、長有聲等都已相繼謝世,吳偉尚未成名,而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文人畫新潮尚未興起,明代畫壇正值青黃不接之時。因此,入明的雪舟到底有沒有拜師學(xué)藝成為一個有趣的話題。這里有一則史料,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彥龍周興在其《半陶稿》中有一篇關(guān)于欣賞了雪舟《四景圖》(一景一幅)的短文:

《春》:宋人西湖詩曰:卻將錦樣鶯花地,變作元暉水墨畫。元暉何人?吾雪舟首座是也。雪舟昨入大明,錢塘金陵之江山皆眼前之物,而胸中之有也。今也吐胸中墨,幻眼前境,不亦宜哉。

《冬》:有僧周文,胸吞王吳,眼睨韋郭,畫中三昧手也。雪舟從之學(xué)畫,有寒冰青藍之作,挾藝遠往中華。天子觀其畫,以為國奇寶,非有詔不得畫,遂命為天童名山第一座,以旌其藝焉。一朝來歸,聲價十倍,而曰大唐國里無畫師。不道無畫,只是無師,蓋泰華衡恒之殊,是大唐國之有畫也。而其潑墨之法,運筆之術(shù),得之心,而應(yīng)之手,在我不在人,是大唐國之無師也。雪舟于藝神品妙品,實千歲一人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大唐國里無畫師”一句,這可以說是雪舟對當(dāng)時中國畫壇的一種抨擊。其實并不完全像雪舟所說的那樣,從本節(jié)開始引用的兩則史料來看,雪舟至少是模仿過高克恭的山水,并曾從長有聲和李在兩人處得“設(shè)色之旨,兼破墨之法”,這大概是不容置疑的吧。但是,對于雪舟這樣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畫家來說,真正的老師是中國的自然風(fēng)物。因此,通過觀光,使他找到了中國畫的源泉,獲得了中國畫的精髓,從而開創(chuàng)了日本畫壇的新風(fēng)。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當(dāng)時不僅有畫,更有雪舟之師,那就是歷歷在目的“錢塘金陵之江山”。

五、結(jié)語

雪舟是日本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不僅日本,而且全世界都知道雪舟的名字。而雪舟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莫過于對中國的訪問,因為它徹底改變了雪舟的命運。在古代日本的一流畫家中,到過中國的實際上只有雪舟一人。因此可以這么說: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雪舟;沒有到過中國,同樣不能誕生大畫家雪舟。成化四年(1468),據(jù)說在北京的雪舟應(yīng)邀為禮部衙門的中堂繪制壁畫,深得明朝宮廷的贊賞。《天開圖畫樓記》曾這樣記述當(dāng)年禮部尚書姚夔的評價:

凡今外蕃重譯入貢者,殆到三十余國,未見如公之所畫。況又本部司科舉事,則中朝名士莫不升斯堂者。及是時,而召諸生,指壁上,必言是乃日本上人楊雪舟之墨妙也。外夷而猶有斯絕手,二三子何各勤汝之業(yè)!

日本學(xué)者多重視此事,視為民族藝術(shù)聞達于海外的盛事。不過其中也不乏蹊蹺之處,筆者認為很難排除文學(xué)加工的成分。但也未必就是無中生有。平心而論,一個外國使者能在中國禮部大院的中堂壁上繪畫,這不僅是雪舟繪畫事業(yè)中最值得自傲的篇章,也是明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美談。

成化五年(1469)五月,雪舟結(jié)束三年的訪明生活,揚帆起錨,離開曾給予其無限創(chuàng)作源泉的中國。寧波文人徐璉賦七言律詩一首,表達了對雪舟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后,讓我們隨徐璉的送別詩文,再次追憶這位中日文化交流大使。

家住蓬萊弱水灣,風(fēng)姿瀟灑出塵寰。

久聞詞賦超方外,勝有丹青落世間。

鷲嶺千層飛錫去,鯨波萬里踏杯還。

懸知別后相思處,月在中天云在山。

圖6 徐璉給雪舟的送別詩

參考文獻

[1]陳小法,江靜.徑山文化與中日交流[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陳小法.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3]陳小法.日本書法藝術(shù)[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

[4]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

[5]梁曉虹.日本禪[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林正秋、江如文、葉建華.浙江歷史與旅游文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7]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8]田汝成.西湖游覽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9]王國平.明代史志西湖文獻專輯[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0]伊藤松輯,王寶平,郭萬平等.鄰交征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11]張哲?。袊糯膶W(xué)中的日本形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4.

[12]今泉淑夫.日本中世禪籍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13]上村観光.五山文學(xué)全集(第一卷)[M].京都:思文閣,1992.

[14]辻善之助.日本佛教史(第三卷)[M].東京:巖波書店,1991.

[15]松下隆章.室町水墨畫[M].東京:室町水墨畫刊行會,1960.

[16]玉村竹二.五山禪僧伝記集成[M].京都:思文閣,2003.

[17]玉村竹二.五山文學(xué)新集(第一卷)[M].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1967.

[18]正木美術(shù)館.水墨畫·墨蹟の魅力[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xué)東亞研究院

  1. 知客,為禪林中司掌迎送與應(yīng)接賓客之職位。
  2. 雪舟歸國之際,寧波文人徐璉曾賦詩一首贈予雪舟:“日東云谷長老沖淡人也,能詩善畫,而性無所嗜。成化丁亥陪貢至鄞。予獲與之交,情傾意洽,歡若平生。居無何,言旋言歸,懷不能舍,遂賦拙作五十八字,以道別意,伏希笑覽。家住蓬萊若水灣,風(fēng)姿瀟灑出塵寰。久聞詞賦超方外,勝有丹青落世間。鷲嶺千層飛錫去,鯨波萬里踏杯還。懸知別后相思處,月在中天云在山。成化五年歲次己丑仲夏下浣四明徐璉希賢書?!标P(guān)于雪舟入明的時間有多種說法,筆者依據(jù)上述詩中的“成化丁亥陪貢至鄞”句,認為雪舟入明應(yīng)在成化丁亥,即1467年。
  3. 如凈禪師(1163—1228),南宋曹洞宗僧。俗姓俞,字長翁,明州葦江(浙江寧波)人。自幼即異于常人。及長,投天衣寺出家,學(xué)出世之法。淳熙八年(1181)19歲時,至雪竇山,參足庵智鑒,因參庭前柏樹子之話頭而大悟。嘉定三年(1210)掌理華藏褒忠寺,后歷住建康(江蘇?。┣鍥鏊隆⑴_州(浙江?。┤饚r凈土寺、臨安(浙江?。﹥舸人隆⒚髦荩ㄕ憬。┤饚r寺等剎。寶慶元年(1225)奉敕住持四明天童山景德寺。師致力闡揚宏智正覺以來久已滅絕的默照禪風(fēng)。其人格廉直豪爽,甚獲當(dāng)時叢林禪門行者所推尊。寧宗嘗賜予紫衣師號,但師上表辭之。理宗紹定元年七月十七日圓寂,年66歲。
  4. 湯谷稔:《日明勘合貿(mào)易史料》之《天隱語錄》,國書刊行會1983年版,第196頁。
  5. 天隱龍澤(1422—1500),播磨(今兵庫縣)人,五山時期詩僧,有《默云稿》。
  6. 玉村竹二:《五山文學(xué)新集》第五卷《翠竹真如集》(二),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1971年版,第889頁。
  7. 伊藤松:《鄰交征書》初編卷二,國書刊行會1975年版,第162頁。
  8. 市木武雄:《五山文學(xué)用語辭典》,續(xù)群書類從完成會2002年版,第262頁。
  9. 湯谷稔:《日明勘合貿(mào)易史料》,國書刊行會1983年版,第193頁。
  10. 湯谷稔:《日明勘合貿(mào)易史料》,國書刊行會1983年版,第193頁。
  11. 湯谷稔:《日明勘合貿(mào)易史料》,國書刊行會1983年版,第194-195頁。
  12. 東京帝國大學(xué)文學(xué)部史料編纂所:《大日本史料》8-1“應(yīng)仁元年是歲”條《天開圖畫樓記》,帝國大學(xué)文學(xué)部1913年版,第570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