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長圓

宋詞一闋話古今:上下冊 作者:鞠菟 著


第五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長圓

晏殊的一生引薦提拔了很多名人,其中公認品德最好的是范仲淹。范仲淹的身世很坎坷,出生的第二年父親就病逝了,母親只好帶著他改嫁,并隨繼父朱文翰姓,起名為朱說。

|劃粥斷齏|

朱說從小生活貧苦,十幾歲時寄住在寺廟里讀書,就像“慚愧阇黎飯后鐘”的王播一樣,但沒去蹭和尚的飯吃,所以也沒被趕走。他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一鍋薄薄的稀粥,生怕太餓一口氣把它喝完了吃了上頓沒下頓,要等粥凝結(jié)成凍后用刀劃成四塊,只能吃兩塊當早餐,剩下的兩塊是晚餐。下飯就用腌韭菜,還要省著點兒吃,每次不能太奢侈地吃一整根,只能切半根來下早飯,剩下半根留著下晚飯。這個典故就叫作“劃粥斷齏”。

同學中有個高官子弟,看見朱說每天只吃點稀粥咸菜,還能埋頭學習自得其樂,覺得難以理解,回家當作稀奇事講給父親聽。他父親聽后說:“你這個同學不是平常人,將來必定有大出息。你帶一些食物送給他吃吧?!碑斖瑢W按父親的吩咐帶了一盒美食送給朱說時,朱說卻再三推辭,爭執(zhí)了半天才勉強收下??墒沁^了幾天之后,官二代卻發(fā)現(xiàn)送給朱說的食物并沒有被吃掉,而是已經(jīng)放壞了。他當然很生氣,責問朱說:“家父聽說你生活清苦,特地讓我送來這些飯菜,你卻不肯享用,這是為何?”朱說解釋道:“在下非常感激令尊的厚愛。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若吃了這美味佳肴,恐怕將來就不愿意吃苦了?!焙髞硭略旱淖〕直恢煺f這種刻苦的精神所感動,每天都送幾個餅給他充饑。

朱說二十多歲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十分傷感,很想恢復范姓,但考慮到母親一直在朱家生活,便不提此事。他二十七歲時以朱說之名進士及第。為母親過世服喪結(jié)束后,朱說回到吳縣老家要求復姓。范氏族人怕他回來分財產(chǎn),不肯接納,就像一窩土雞在草叢里面搶蟲子,很擔心天上的鷹隼來和它們爭食。朱說表示唯一的目的就是認祖歸宗,完全放棄財產(chǎn)方面的任何要求,族人方才答應。這幫勢利的家伙差點錯過了一位同宗大名人。

因為有功名的人想改姓名的話需要得到朝廷的批準,朱說上書宰相寇準,并引用了兩個典故:“志在投秦,入境遂稱于張祿;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鼻罢呤欠饿虏蝗萦谖簢?,改名為張祿逃入秦國,后來為相,確立“遠交近攻”的基本國策,幫助秦國不斷蠶食山東六國,奠定統(tǒng)一天下的根基。后者是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在勾踐鳥盡弓藏動手殺功臣之前急流勇退,泛舟太湖而去,后遷居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改名為陶朱公,以經(jīng)商累資巨萬,被世人譽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這兩位改名的高人恰好都是范氏的先祖,表達的意思是“我也會無愧于先祖,有利于國家”,用典非常巧妙??軠视[信,興奮地說:“大宋有幸,后繼有人!”朱說改名的請求獲得朝廷批準,他恢復姓范,取名仲淹,字希文。

|忠耿直諫|

晏殊對范仲淹有知遇之恩,聽起來好像晏殊是長輩,但事實上范仲淹比晏殊還大兩歲。沒辦法,誰讓晏殊是神童呢?出道實在太早了。范仲淹中進士以后,常年在地方基層做官,后來為母親守喪時住在應天府。當時晏殊正掌管應天,聘請范仲淹主持府學,這是對他的第一次提攜。晏殊回朝當樞密副使(軍委副主席)后,當面向宋仁宗舉薦范仲淹擔任秘閣校理,就是在皇家圖書館里整理宮廷藏書,官位不是很高,但經(jīng)??梢砸姷交实?,是一條飛黃騰達的快車道,從此希文就接近了朝廷中樞,自然非常感激晏殊。但沒過幾年,范仲淹就差點幫晏殊捅了個大簍子。

但凡看過《三俠五義》《包青天》之類的人,應該都知道“貍貓換太子”的著名故事。宋真宗趙恒死得早,兒子趙禎(就是故事中用貍貓換來的那位太子)十二歲即位(廟號仁宗),章獻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劉太后并非仁宗的親生母親,而仁宗本人一直被蒙在鼓里。到仁宗十九歲已經(jīng)成年之時,劉太后依然在主持朝政。這一年的冬至節(jié),禮官為了奉承太后,計劃讓仁宗率領文武百官向太后跪拜獻壽。范仲淹立刻上奏反對,說天子如果在家里為太后拜壽,按母子之禮跪拜是可以的;但如果在朝堂上和百官一起北面向太后跪拜,就很不妥當,有損君威。

看起來是一件禮儀小事的爭論,背后的真實原因卻大不尋常。垂簾聽政的太后在皇帝成年之后還不肯歸政,實在太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殷鑒不遠的武則天篡唐。這一方面是諂媚之人的機會,另一方面勢必引起忠直大臣的警惕。范仲淹看到了這種情況給國家?guī)淼臐撛谖kU,不但反對仁宗當眾和百官一起跪拜劉太后,更是以卑微的官職直接奏請?zhí)髴撨€政于仁宗,讓已經(jīng)成年的皇帝親政治理國家。

范仲淹的奏章一遞交上去,立即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因為說出了許多大臣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劉太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晏殊十分驚慌,立刻將希文招來一通責罵:“難道只有你知道為國事?lián)鷳n嗎?你這是亂出風頭!會連累舉薦你的人!”晏殊的害怕并非杞人憂天,在這種殘酷的權力斗爭中,一片人頭落地是歷史常見現(xiàn)象,武則天時代就是前車之鑒。范仲淹坦蕩地回答說:“下官正因為蒙受大人的舉薦之恩,才一定要堅持按理直言,以免別人說您舉薦的人不稱其職,并沒想到這樣做得罪了您?!钡⑴碌年淌馔耆牪贿M任何解釋。范仲淹告退回家后,給晏殊寫了一封長信,解釋自己向朝廷上書的理由,并且在信末表示:如果您認為我還值得教導,希望您沒有后悔當初舉薦我;如果您認為我朽木不可雕,就請向朝廷聲明,這樣朝廷可以豁免您舉薦失當之罪。但我絕不會因為您這次的斥責,而忘記您平生對我的知遇之恩。

晏殊覽信之后,內(nèi)心十分慚愧。其實讓仁宗率百官北面跪拜太后這件事,包括晏殊自己在內(nèi)的許多大臣都認為不妥,卻沒有人敢站出來公開反對,只是怕得罪太后。晏殊斥責范仲淹,不是認為他說錯了,而是怕連累自己。但范仲淹的性格耿直中正,與晏殊頗為不同。還好劉太后不是武則天,宋朝的開明氛圍保證士大夫不管說了什么基本上都沒有性命之憂。范仲淹在這次上書后被貶出京城,到河中府去做一個小小通判。同僚們?nèi)ソ纪鉃樗托校寂e杯祝酒說:“范君此行,極為光耀!”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

沒過幾年劉太后駕崩,宋仁宗親政,很快召范仲淹回京,拜為右司諫,專門負責規(guī)諫朝廷的過失,小事上奏折,大事可當面廷爭,可謂知人善任。此時仁宗剛剛知道自己并非劉太后親生,而此事一直被劉太后故意隱瞞,以致自己錯失了孝敬生母李宸妃的機會,心中對劉太后頗有恨意。群臣揣摩上意,多有議論劉太后垂簾聽政時的各種過失。范仲淹卻上奏道,劉太后垂簾多年確有不妥處,但更有養(yǎng)護仁宗長大成人之功,建議朝廷掩飾她的過失,成全她的美德。仁宗沉思數(shù)日,予以采納。

希文并不因當年被劉太后貶出京城而如今報復,而是秉公持正、隱惡揚善,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晏殊當年雖然差點被范仲淹拖累,內(nèi)心卻始終對他十分推重,為自己女兒擇婿的大事也請他拿主意。而希文所推薦的,正是后來的名相富弼。

|將軍白發(fā)|

范仲淹累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時,西夏元昊屢次入侵宋朝邊境。宋朝由于真宗和寇準與遼國訂立的澶淵之盟,已經(jīng)和平數(shù)十年無戰(zhàn)事,武備不修,戰(zhàn)斗力極差,所以被西夏破城殺將,屢戰(zhàn)屢敗。希文領命到陜西御邊,深溝高壘,號令嚴明,西夏人試了幾次都鎩羽而歸。當時有民謠唱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西夏軍隊從此不敢進犯他的防區(qū),只能繞路而行。范仲淹的名作《漁家傲·秋思》,就是寫于這個時期: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讀了第一句有沒有令你想起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大雁為什么總和衡陽有關系呢?原來漢代張衡在《西京賦》中說大雁是“南翔衡陽,北棲雁門”,給它們劃定了遷徙的邊界。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的第一峰,傳說中北雁南來到此過冬,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再飛回北方,故名“回雁峰”,有詩云“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

東漢時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命班固刻石記功而還,這一輪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北方匈奴游牧民族三百年來對中原的威脅。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因為北匈奴殘部在大漠不能立足,才不得不向西遷移,所到之處導致原來在那些地方居住的蠻族也不得不向西遷移,這樣的多米諾骨牌一路向西,最后侵入了羅馬的領土,曾經(jīng)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終于滅亡在他們手中。竇憲這次勒石燕然,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格局。

范仲淹說“燕然未勒”,就是指還沒有平定來自西夏的邊患,班師回中原遙遙無期。此時他已經(jīng)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和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構(gòu)成了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此詞意境悲壯蒼涼,氣勢雄渾剛健,可稱是大宋第一首邊塞詞,為宋詞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之后蘇東坡、辛棄疾領軍的豪放派鋪下了道路。

家萬里濁酒征夫淚

范仲淹的另一首代表作《蘇幕遮》,同樣也是完成于這段西北戍邊時期,同樣也是寄托鄉(xiāng)愁: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登上高樓眺望,在目力所達的盡頭是遠山映著斜陽之景,而故鄉(xiāng)的芳草比那里還要遙不可及。本想借酒澆愁,但酒剛一入愁腸,就都化作了相思之淚,反而更添苦楚。這個比喻深刻而新奇,更是前人從未曾想到的。后人評價“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白仿盟肌敝械摹八肌蹦钇饋聿皇呛茼樋冢驗樵~牌中那個位置原本是仄聲,與上闋中的黃葉“地”字相同,古人其實是讀成去聲(就是四聲)的。在有的版本中,這句為“追旅意”,音韻就比較協(xié)調(diào)。

|子承忠?。?/p>

范仲淹不但自己品格高尚,而且在家教上很成功,尤其是他的次子范純?nèi)蕦⒏赣H的忠恕之道發(fā)揚光大。有一次范仲淹讓范純?nèi)实教K州去運一船麥子回睢陽,范純?nèi)史祷貢r在丹陽巧遇正在港口望著長江水發(fā)呆的石延年,便問道:“曼卿(石延年的字)為何停留在此呢?”原來石延年的親人過世,他無錢運靈柩回家鄉(xiāng)安葬。此時還很年輕的范純?nèi)时阕宰髦鲝垼瑢⒁淮溩尤克徒o了石延年,讓他變賣后作為扶柩回鄉(xiāng)的費用。范純?nèi)蕛墒挚湛盏鼗氐郊抑?,在父親身旁站了半天,也不敢提起此事。范仲淹問他:“你這次到蘇州,有沒有遇到什么朋友???”范純?nèi)蚀鸬溃骸拔一爻讨杏龅绞?,他因為親人逝世沒有錢運靈柩回鄉(xiāng),到處求告無門,只能耽擱在丹陽。”范仲淹眉頭一皺:“你為什么不將那船麥子送給他救急呢?”范純?nèi)室宦牬搜?,心里擔心父親責怪的大石頭頓時放下,立刻回答:“我已經(jīng)連麥帶船都送給他了?!狈吨傺屠事暣笮ΓB連夸獎兒子做得好。

石延年出名,是因為一副絕對。唐朝李賀最好的一句詩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假若它和人一樣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文人雅士們常以此為上聯(lián),看誰對得出絕妙下聯(lián)。但無論各人如何殫精竭慮,對出的下聯(lián)都達不到上聯(lián)的意境高度,慢慢地,大家就判定它“奇絕無對”。時光荏苒,到了兩百年后的宋朝,有一次詩人們聚會歡飲,大家又聊起這個題目,座中石延年開聲緩緩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一語既出,眾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再也沒人繼續(xù)想別的下聯(lián)了。善于砸缸又樂于評人的大文學家司馬光說:“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勁敵?!焙髞碛腥烁M一步,用李白、李賀、蘇軾、石延年的一人一句,拼成了一副對仗工整、意境悠遠的絕妙對聯(lián):

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

石延年這么大才的人,自然是很喜歡喝酒的。他在中書省任職,辦公地點在皇宮大內(nèi),旁邊就是大慶殿。盛夏的一天,曼卿喝得酩酊大醉之后,貪涼躺在大慶殿的臺階上,居然呼呼睡著了。正巧宋仁宗的御駕經(jīng)過,前面開路的衛(wèi)士打算將這個大膽之徒揪起來。仁宗問道:“那睡覺的是誰?”有認識的小內(nèi)侍回稟:“是石延年石學士。”仁宗笑道:“讓他接著睡吧,咱們繞過去?!碧锰锰熳釉谧约杭依餅榱藗€醉漢帶著一群人繞道而行,完全不在乎皇帝的威嚴,這件事情讓我們看到“仁宗”的廟號可不是浪得虛名。怪不得當時的人評論說,仁宗百事不會,就是會當皇帝,這一點和后來的宋徽宗正好相反。好的領導不一定要自己很有本事,但一定要有容得下人的胸懷。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讀書人在宋朝所受尊重的程度。蒙古人滅宋之后,再到明、清,包括讀書人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越來越成為皇權的奴才,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任何人的人格尊嚴都是無需存在的事物了。

范純?nèi)识q就中了進士,但他看父親年老多病,就待在家里盡孝,這是《論語》里說的“父母在,不遠游”。等到范仲淹去世后,范純?nèi)什懦鰜碜龉?。他在甘肅做知州時遭遇饑荒,一邊上奏朝廷請求打開應急的常平倉賑濟災民,一邊自行決定提前開倉放糧。下屬官員勸他先等到朝廷的批復再說,范純?nèi)驶卮穑骸暗骄熉烦踢b遠,若等到批復回來再開倉,災民們都已經(jīng)餓死了。先行開倉的責任,我會獨自承擔?!庇腥苏u謗他上報的放糧后救活災民的數(shù)字與實際不符,宋神宗派欽差大臣來調(diào)查。費力做事情的人總是遭嫉妒,這是人類的悠久傳統(tǒng)之一。正好遇上秋季大豐收,百姓們高興地說:“這次確實是大人救活了我們,我們怎么忍心連累大人呢?”于是大家晝夜不停地爭著送糧歸還到常平倉。等使者到來核查時,常平倉的糧食已經(jīng)全部還上了,范純?nèi)拾踩贿^關。

后來范純?nèi)噬卧紫啵才e薦人才一定是因為天下公眾的好評,而不是因為私人關系,連這些人自己都不知道是被范純?nèi)仕e薦的。有人對他說:“您擔任宰相的要職,怎么能不網(wǎng)羅天下的人才,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出于您的門下,好對您感激在心?”范純?nèi)驶卮穑骸爸灰]有遺漏正直的人才,何必一定要讓他知道是我所推薦的呢?”有其父必有其子,父子倆的高風亮節(jié),古今少有??梢姺吨傺筒坏詡?,更重于身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