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說明
《甲行日注》八卷,明末葉紹袁撰。
葉紹袁,字仲韶,別號天寥,江蘇吳江人,生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卒于清順治四年(1648),為天啟進士。歷任南京武學教授、國子監(jiān)助教、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因反對魏忠賢閹黨擅權禍國,棄官隱居。他早負才名,妻沈宜修及三女并有文華,多互相唱和之作,后輯為《午夢堂集》十卷,吳中盛稱佳話。季女小鸞(瓊章)聲名尤著,不幸早死,葉氏因有《窈聞》《續(xù)窈聞》之作。乙酉(1645)清軍進占蘇州,地方人士吳易、沈君晦領導的抗清義師失敗,他就帶了兒子棄家為僧,釋名木拂,自號粟庵,暗中仍與義師保持聯(lián)系,直至在空山荒剎中貧病而死,傳世有《葉天寥四種》及詩集《秦齋怨》。
《甲行日注》為《葉天寥四種》之一,是明亡后葉紹袁所寫的一部日記,起乙酉秋,止戊子(1648)九月。因作者于乙酉年八月二十五日(甲辰)出行為僧,遂取《楚辭》“甲之朝吾以行”句,名日記曰“甲行”。
這部日記逐日記述了明亡后作者隱跡于蘇南、浙西山中三年多的生活,字里行間充滿國破家亡的悲痛感情。凡清軍進占后的殘酷鎮(zhèn)壓,抗清志士的赴難不屈,地方官紳的屈膝獻媚以及流亡生活的貧困凄清,都于日記中清晰可見。同時,它也反映了明末士大夫中流行一時的逃禪風氣。
葉紹袁是當時江南的著名文士,文筆很好。《甲行日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的文采,無論記事、寫景或抒情,都以簡潔清麗的筆墨出之,顯得雋永多姿,不愧為晚明小品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甲行日注》現(xiàn)存道光年刊《荊駝逸史》本,光緒石印本,民國三年劉氏??獭都螛I(yè)堂叢書》本,民國二十五年上?!吨袊膶W珍本叢書》本?,F(xiàn)據(jù)《嘉業(yè)堂叢書》本,參校他本,標點付印。對于點校中的訛誤,希望讀者能予以指正。
畢敏
趁《甲行日注》出版之便,我們把葉紹袁悼念幼女小鸞(瓊章)和妻沈宜修(宛君)的三篇文字,以及沈宜修《季女瓊章傳》一篇一并刊行。《甲行日注》表現(xiàn)的是國恨,其悼念妻女之文表現(xiàn)的則是家愁。自古才人,每多不幸。此固由于他們的神經纖維本來纖弱,易于感傷;亦因有理想主義氣質的人,每易和現(xiàn)實脫節(jié),所以窮愁潦倒,別恨離愁也就容易和他們結下不解之緣。但文思才情亦往往因此陶鑄以成,則不幸也者,實亦可謂為他們的(也許更應該說是我們的)幸運了。
不同境界的人,自有不同的幸福觀?!锻鍪疑虬踩藗鳌吩疲骸白再x歸來,僅僅征藉數(shù)畝之入,君或典釵枇佐之。入既甚罕,典更幾何?日且益罄,則挑燈夜坐,共誦鮑明遠《愁苦行》,以為笑樂。諸子大者與論文,小者讀杜少陵詩,瑯瑯可聽。兩女時以韻語作問遺……君語我曰:‘慎勿憂貧,世間福已享盡,暫將貧字與造化藉手作缺陷耳?!边@樣的夫妻,恐怕只有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文中所寫的,才可以相比,在封建社會里要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然而“造化”卻不讓他們這樣過下去。葉紹袁接下去就寫道:“昊天不傭,瓊章首殞。浸尋三載,家禍頻仍,君亦隨以身殉之。嗟乎!安得宛君而更與我語貧也,豈不悲哉!”
葉紹袁在國破之前,即已家亡,所以他后來削發(fā)為僧,寫《甲行日注》,早有了“思想基礎”。
大凡真能愛國家,愛民族,真能為國家民族作出一點犧牲,而不是專門講大話唱高調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間,亦必有真感情,真愛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夠有民胞物與的胸懷,有對國家民族的真正責任感。“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边@兩句詩,驗之于三百數(shù)十年前的葉紹袁,也是對的。
為懷念亡女、亡妻而作的《窈聞》《續(xù)窈聞》,所記“走陰差”和“扶乩”,當然都是迷信。寫得出如此清詞麗句的人,未必竟像普通的愚婦愚夫。葉氏不云乎:“余賦性迂直,不敢欺人,亦不祈人信以為真有,雖群口交羨,無救我女之亡?!钡瞿赣H的卻似乎相信女兒確已仙去:“初見兒之死也,驚悼不知所出,肝腸裂盡,血淚成枯。后徐思之,兒豈凡骨,若非瑤島玉女,必靈鷲之侍者,應是再來人,豈能久居塵世耶?……嗚呼!愛女一死,痛腸難盡,淚眼追思,實實寫出,豈效才人作小說欺世邪?”
迷信是精神的鴉片??柯樽硪蕴油纯嗍强杀?,明知麻醉不能真解脫而亦不得不暫求麻醉就更可悲了。這一對并不怎么追求“物質文明”享受,只要有一點能使他們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便已覺得“世間福已享盡”的知識分子夫婦,逃仙逃佛,終不免家破人亡。三百年后的我們,讀其文,想其人,仍不禁對他們產生某種同情之感。聶紺弩詩云:“從來紅粉青衫淚,末世官僚地主魂?!逼鋵崳嬲敼賻П刑镉绣X的官僚地主,死了老婆還有他的小老婆,換了朝代也還可以做他的“兩朝領袖”,他們是不會來寫什么《亡室沈安人傳》,更不會做和尚寫《甲行日注》的,大家說對嗎?
鐘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