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煙雨折扇中
與沈智毅老人談藝術往事,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是長知識的機會,其樂無窮。一次,我們談及折扇,我得益匪淺。
我們知道,在沒有空調的日子里,人們喜歡手持折扇或蒲扇,信手使用,呼風雨來。然折扇一經社會賢達、文人雅士的點染,折扇的品位迅速升溫,它不再是搧風的工具,而是有珍藏價值的藝術品,它的扇面,甚至是扇骨都起了微妙的變化,請名家書畫或請工藝家雕刻成為一種時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掀起一股扇文化熱潮,許多書畫家都投入其中,不亦樂乎。
沈老回憶說:“解放前夕,我在五云堂箋扇莊工作,見大家喜好收藏折扇,我便向姑蘇定了50把玉竹扇骨,因為是行貨,扇骨質量一般,竹面上,中國畫顏料還畫不上,無奈之下,只能用礦物質顏料畫,好在我認識的書畫名家很多,請他們幫忙,他們也很樂意,畫完后,涂上清漆,還是能賣出些好價錢的。”說著,沈老拿出了一把張石園的扇骨給我看,題為“秋亭遠岫”,扇骨上疊巒遠山,潺潺小溪,秋亭紅葉石園居士畫。新鮮奪目,雖為直條構圖,空間狹窄,但層次仍極為分明;另一面為“松巖幽居”,巖石、松樹、茅屋,筆墨凝練簡略,但仍不失張石園之青綠本色的特點,令人愛不釋手。
還有一把扇骨、扇面均為吳湖帆畫的折扇,更為珍奇。扇骨一面為荷花圖:一莖引綠,雙影分紅,無事蕩秋風,設色縝麗豐腴、明潤古雅,落款為倩菴;另一面為秋葵圖:花開丈余,高高低低,密密層層,引來蜻蜓徘徊忙碌,如紅楓,如天竹,鮮紅生色,款行書吳湖帆三字,白文印倩庵。打開扇面,正面只是一副行草:“睡起偏壓鬟素馨,依依別夢太零星。開妝收得天涯近,萬疊春山一鏡青。癸巳冬日?!甭荽ń?,吳倩。書法清健超拔,有俊邁豪放,沉著痛快之感。反面為墨筆山水。一水帶兩岸,南岸松林茂密,山草叢生,臨水突兀而出,北岸,用大混點暈出,云繚煙樹,山石朦朧,一葉小舟,順水而下。題曰:“行云流舟原無盡,綠樹青山各自緣。癸巳冬至后三日。吳湖帆?!币粫划?,事隔三日中得以完成。
沈老說:“一般好的扇骨,竹面當平潔,無斑痕,紋理細密無白筋。考究的還得用細水砂紙打磨,再反復幾次擦桃油,待扇骨顯紅色后,再雕刻,效果更佳??晌疫x的50把扇骨沒有如此講究,也不雕刻,只是直接用礦物質顏料在竹面上畫畫。六十多年來扇骨之形和色都沒有變,光漆尤如一層玻璃,把里面的畫映得光艷照人。歪打正著,現(xiàn)在我可以說,像這樣的扇骨在社會上幾乎已找不著了?!?/p>
當然,令沈老更得意的是,他會強強聯(lián)手,將當時的書畫名家的手跡集于一扇,使它成為絕品。沈老說,我這樣做,可以提高折扇的收藏品位。如集唐云的扇骨,吳湖帆的畫及沈尹默書法于一扇的《秋荷圖》就是典范。
集各家手跡于一扇的《秋荷圖》
玉竹扇骨由唐云開筆,唐云在狹長的扇骨上先畫了讀書人在高山古松下苦讀攻研之情景,在另一面又畫了孤山遠帆紅楓。粗筆勾山石,細筆現(xiàn)花鳥,水墨淋漓,既有渾厚又涵清新。打開扇面便是書法大家沈尹黙的兩首相關荷花的虞美人詞,其一為“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徵雨洗新秋?!逼涠椤叭ツ觊L恨拏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思,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書法清潤秀美,風雅遒勁,與唐云的扇骨、吳湖帆的“沒骨荷花扇面”三位一體,相互輝映。反面,吳湖帆的沒骨荷花很自然的映入眼簾,淡淡的荷葉如羅裙,粉紅的荷花或綻或蕾,風微搖曳,從扇面上我仿佛聞到了淡淡的清新,畫面沖粉沖水,清妍秀逸,綽約豐腴,著人愛不釋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空調的普及,折扇的使用價值已日漸衰落,然扇文化的傳統(tǒng)依然存在。上海一年一度的扇面展年年如火如荼,愿它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