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今生立志

禪解紅樓夢 作者:陳嘉許


(二) 今生立志

這里雨村且翻弄詩籍解悶。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里掐花兒。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秀,雖無十分姿色,卻也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得呆了?!甏逡娝仡^,便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謂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豪,風(fēng)塵中之知己。

目標出現(xiàn)了。平時亂翻書,也不過就是解解悶而已,忽然遇上了一個“掐花兒”的姑娘,這就是跟禪門緣分的開始。

從解脫的理論角度看,世俗各種文章書籍也就是“且翻弄”“解悶”而已,解決不了大惑,所以在《大乘入楞伽經(jīng)》中,佛說這些世俗文筆“但飾文句,誑惑凡愚,隨順世間虛妄言說,不如于義,不稱于理,不能證入真實境界,不能覺了一切諸法,恒墮二邊,自失正道,亦令他失,輪回諸趣,永不出離”。當(dāng)然話說回來,對于不是“凡愚”的人呢? 對于覺悟者來說,一切世間法不異于佛法,世間的學(xué)問倒是可以拿來幫助度人。

“雖無十分姿色,卻也有動人之處”,跟禪門有緣的就會動心,無緣的一看,也就是一個普通丫鬟而已。動了心,原來知我者乃禪門也!

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占一絕云:
時逢三五便團 ,滿把清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接下來,就是自信心的激發(fā)。學(xué)禪的人,稍一接觸禪法,往往都要體驗這個情況,自信的很,因為禪門教人,哪怕你是再普通的凡夫,也仿佛會釋放一個信號:你本來就是佛,你是好樣的。

沉溺在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tài)里,就是“已有七八分酒意”。自信再往前一小步,就成自負了,成狂禪了,覺得自己很牛,要接受萬人頂禮膜拜了,這就是雨村此時此刻的心情。

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坎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那有英蓮的蹤影?

禍事開始了,“禍起”了。太自負,要在六塵世界里抓個東西到手,來證明自己很牛,于是背離了清凈本心的故鄉(xiāng),準備開始紅樓幻夢的歷程,在流浪中尋找故土家園。社會上熱熱鬧鬧,所以叫“社火花燈”。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和尚不小心,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俱用竹籬木壁,也是劫數(shù)應(yīng)當(dāng)如此,……也不知燒了多少人家。只可憐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并幾個家人的性命不曾傷了。急的士隱惟跌足長嘆而已。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住。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賊盜蜂起,官兵剿捕,田莊上又難以安身。只得將田地都折變了,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炸供”,自己把自己的供養(yǎng)毀了。背離本心,就是舍棄自家福田。

往外一馳求,哪能安家呢? 流浪生涯正式開始。所以甄士隱到處跑,最后連田地都虧本賣了,投靠岳父去,誰知他岳父也靠不住?!霸栏浮笔峭庑盏?本家和外姓都靠不住,世間靠不住,只有求道了。

儒家也有類似的說法,比如孟子說“仁,人之安宅也”,《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拼命想抓住外面的東西,其實都不靠譜,只有回到內(nèi)心,才是真正的豪華別墅。

那瘋跛道人聽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便說一聲“走罷”,將道人肩上的搭褳搶過來背上,竟不回家,同著瘋道人飄飄而去。

怎么回到內(nèi)心呢? 修道去。于是甄士隱跟著瘋道人走了。這輩子的修道歷程,正式拉開序幕。

這個道士很奇怪,又瘋又跛的。咱們前面說過,《紅樓夢》里的道士,一般只是比喻佛法中的有為部分,不是修丹道的那種道士。跛,就是殘缺,說明這個時候修行人的佛法見解非常有問題,修行才剛剛開始。下面古董商人冷子興出場,把賈府如數(shù)家珍地描述一番,并介紹了林黛玉的家世,才喻指修行人在佛經(jīng)古卷的餐廳里惡補了一番,大體明白了修行的方法和目標。

甄士隱毅然決然地跟著道人走,這種決心,是所有修行的第一步要求,極其可貴。

試看孔孟老莊的經(jīng)典,乃至老外的《圣經(jīng)》,開篇都是要人定下這種決心,因為,要是沒有這份決心的話,后面說的東西都會大打折扣。

《大學(xué)》起手就是“格物致知”,要人在修身和事功之間作出明確的重要性判斷,《中庸》開篇是關(guān)于什么才是大智、什么才是大善的辨析,告訴我們,一統(tǒng)天下、為國壯烈都了不起,但還不是他要談的大智大善,《論語》開篇是《學(xué)而》,叫人定下真正的求學(xué)之志,不管別人知與不知,都樂在其中,而不是為了討個好名聲。

《莊子》開篇是《逍遙游》,告訴我們,真正的大道,絕不是世俗的小知小見所能信受的,《老子》前兩章開宗明義,講大道的不可思議,要人立志效法圣人,不掉進各種二元對立的陷坑。

《圣經(jīng)》開篇《創(chuàng)世紀》告訴大家,要相信那個超越一切的存在,要回到那里,才是回家,后面講的亞伯拉罕、約瑟等“義人”,就是給讀者樹立修行的榜樣。

前面列舉的這些圣賢,還比較客氣,沒有從字面上強調(diào)說你必須立下決心,要不然后面你學(xué)不了,因為眾生根機不一樣,很多人雖然沒有決心,看不懂開篇的東西,但他可以先揀后面對胃口的東西看,看著看著,沒準什么時候決心就來了。搞丹道的祖師,好多可就不客氣了,話說的很直,比如張伯端的《悟真篇》,開篇就警告,如果不下定決心學(xué)這個東西,那活了一百年也是白活,到頭來兩手空空,傻子一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