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辭賦與樂府詩
辭賦:
古代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后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于東漢,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于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
樂府詩: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jié),開拓敘事詩發(fā)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于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吊屈原賦
賈誼
作者簡介
賈誼(前200—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后被召回長安,33歲去世。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誼為長沙王太傅(1),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彼熳酝躲枇_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2),俟罪長沙(3);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5),乃殞厥身(6)。嗚呼哀哉!逢時不祥(7)。鸞鳳伏竄兮(8),鴟梟翱翔(9)。阘茸尊顯兮(10),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11),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12),謂跖、蹻為廉(13);莫邪為鈍兮(14),鉛刀為铦(15)。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16),寶康瓠兮(17)。騰駕罷牛(18),驂蹇驢兮(19);驥垂兩耳,服鹽車兮(20)。章甫薦履(21),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22)。
屈原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23)?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24),沕深潛以自珍(25);偭蟂獺以隱處兮(26),夫豈從蝦與蛭蟥(27)?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28),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29)。彼尋常之污瀆兮(30),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注釋】
(1)長沙王:西漢長沙王吳芮的玄孫吳差。太傅:官名。(2)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3)俟罪:待罪。(4)造:到。讬: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5)罔極:沒有準則。(6)殞(yǔn):死亡。厥:其,這里指屈原。(7)不祥:不幸。(8)伏竄:躲藏。(9)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泛指不吉祥的鳥,在這里喻指小人。翱翔:這里比喻得志升遷。(10)阘(tà):小門。茸:小草。(11)逆曳:指不被重用。(12)隨:卞隨。夷:伯夷。二人皆為古代賢人的代表。溷(hùn):混濁。(13)跖:春秋時魯國人,大盜。蹻(jué):莊蹻,戰(zhàn)國時楚國將領。二人皆泛指“壞人”。(14)莫邪(yé):古代寶劍。(15)鉛刀:軟而鈍的刀。铦(xiān):鋒利。(16)斡(wò)棄:拋棄。斡,旋轉。周鼎:比喻棟梁之材。(17)康瓠(hù):比喻庸才。(18)罷(pí):疲憊。(19)蹇:跛腳。(20)服:駕。(21)章甫:古時一種禮帽。薦:墊。(22)離:通“罹”,遭遇。咎:災難。(23)壹郁:同“抑郁”。(24)襲:效法。(25)沕(mì):深潛的樣子。(26)偭(miǎn):向。蟂獺(xiāotǎ):水獺一類的動物。(27)蝦(há):蛤蟆。蛭:水蛭,螞蟥類動物。螾:同“蚓”,蚯蚓。(28)般:久。尤:禍患。(29)曾擊:高翔。曾,高飛的樣子。(30)污瀆:污水溝。(31)鳣(zhān):鱘一類的大魚。
【賞析】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巔峰時期,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下的盛世,然而盛世身影之下,其實積累了很多的弊端和問題,賈誼希望大刀闊斧地將這些問題提早解決,卻觸碰了那些他不該觸碰的人和事。漢文帝雖然愛賈誼之才華,但滿朝權貴卻容不下這個傲慢的賈誼。后來漢文帝已經聽信讒言,對他逐漸疏遠。后來賈賈誼被貶來長沙當太傅,被迫離開長安,當時賈誼僅僅二十三歲,正是年輕有為、意氣風發(fā)的時候。
這篇賦即作于中途。開篇交代自己“為長沙王太傅”,如今“既以謫去,意不自得”;文字間流露出作者當時內心的悲憤之情。作者賈誼只看到了生的苦,卻沒想過如何避免此種苦難。他奉旨來到長沙,在湘水邊上,賈誼想起了溺水而亡的屈原,因為生不逢時,所以悲壯落難,屈原是高飛的鴻鵠,卻被一群燕雀埋沒其中,這就是時也,命也。屈原的悲劇竟在百年后的自己身上重演,作者的悲憤無言以表。
下文是作者吊屈原之辭,對于屈原遭受了世上無窮無盡的讒言,最終投身汨羅的命運,作者無盡悲嘆,于是感慨道:現(xiàn)在的時局是鸞鳳蟄伏,怪鳥翱翔,小人得志、享受尊貴,圣人卻遭受讒言,無法立足,壞人被認為廉潔,莫邪這樣的寶劍反而被說銹鈍,抱負無法施展,猶如屈原所處的局面,好像拋棄寶鼎,卻覺得瓦盆為寶物,將跛足的牛馬當做駿馬,反而讓良駒拉車,帽子與鞋子顛倒了位置,哀嘆屈原不幸的同時,賈誼也為自己哀嘆,竟然遭遇了這樣的不公正。
此文,以寄托自己無奈而又無趣的人生現(xiàn)狀。賈誼是敏銳的,他可以看到當下人們未能觸及的問題,他能看到未來需要解決的弊端,然而對于正直激昂的文人來說,仕途總是格外不好走。仕途上的突然跌落不免讓作者心灰意冷。
賈誼年紀輕輕便滿腹文采,他從小就博覽群書,曠古閱今,少年時期跟隨著荀子的徒弟學習百家之術,溫讀《春秋左氏傳》,十八歲的時候就以出色的詩詞歌賦才能嶄露頭角,而后被漢文帝賞識,進宮為博士,就此邁入了仕途。僅僅二十一歲的他,是當時所有的博士里最年輕的一個。然而,出名得早,并沒有帶給賈誼多少快樂,賈誼為人耿直,直言快語,他將自己的一腔抱負宣泄了出來。他或許是一個文采斐然的才子,卻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官員,他在自認為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可以大有作為的時候,卻沒有看到歷史的宿命正在延伸。
在這篇《吊屈原賦》中,賈誼將自己和屈原相比較,或許在他心里,自己有著和屈原一樣高的情操,而命運偏偏對他們二人如此不公。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達了這樣的志向,他認為屈原以死明志,但自己并不太認可這種做法,“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鳳凰本應當是志存高遠的神鳥,怎么能陷入泥潭無法自拔呢?遠離渾濁的世界獨自登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怎么可以因一時的困難而放棄生命?只要堅持下去,那江湖中的鯨魚,怎么能受制于螻蟻鼠輩?這是賈誼真正的想法。與其毫無意義地死去,喂了魚蝦,不如忍辱活著。作者雖然感到前途渺茫不可預測,但他還是不愿放棄信念。賈誼蟄伏三年之后,再次被調入長安,擔任梁懷王太傅,但好景不長,梁懷王在一次騎馬中不慎墜馬身亡,這再次給了賈誼沉重的打擊,他深深自責,一年之后也淚盡而亡,年僅三十三歲。
劉勰稱賈誼的文章:“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贝速x可謂當之。
長門賦
司馬相如
作者簡介
司馬相如(約前179—約前118年),字長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代表作為《子虛賦》。作品辭藻華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集大成者,后人稱之為“賦圣”。
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1),頗妒。別在長門宮(2),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3),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4),因于解悲愁之辭(5)。而相如為文以悟上(6),陳皇后復得親幸(7)。
夫何一佳人兮(8),步逍遙以自虞(9)。魂逾佚而不反兮(10),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11)。心慊移而不省故兮(12),交得意而相親(13)。
伊予志之慢愚兮(14),懷貞愨之懽心(15)。愿賜問而自進兮(16),得尚君之玉音(17)。奉虛言而望誠兮(18),期城南之離宮(19)。修薄具而自設兮(20),君曾不肯乎幸臨(21)。廓獨潛而專精兮(22),天漂漂而疾風(23)。登蘭臺而遙望兮(24),神怳怳而外淫(25)。浮云郁而四塞兮(26),天窈窈而晝陰(27)。雷殷殷而響起兮(28),聲象君之車音。飄風回而起閨兮(29),舉帷幄之襜襜(30)。桂樹交而相紛兮(31),芳酷烈之訚訚(32)??兹讣啻尜?sup>(33),玄猿嘯而長吟(34)。翡翠協(xié)翼而來萃兮(35),鸞鳳翔而北南(35)。
漢武帝
心憑噫而不舒兮(37),邪氣壯而攻中(38)。下蘭臺而周覽兮,步從容于深宮(39)。正殿塊以造天兮(40),郁并起而穹崇(41)。間徙倚于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42)。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吰而似鐘音(43)??棠咎m以為榱兮(44),飾文杏以為梁(45)。羅豐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46)。施瑰木之欂櫨兮,委參差以槺梁(47)。時仿佛以物類兮,象積石之將將(48)。五色炫以相曜兮(49),爛耀耀而成光(50)。致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51)。張羅綺之幔帷兮(52),垂楚組之連綱(53)。
撫柱楣以從容兮(54),覽曲臺之央央(55)。白鶴嗷以哀號兮(56),孤雌跱于枯腸(57)。日黃昏而望絕兮(58),悵獨托于空堂(59)。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60)。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61)。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眇而復揚(62)。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63)。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64)。舒息悒而增欷兮(65),蹝履起而彷徨(66)。揄長袂以自翳兮(67),數(shù)昔日之諐殃(68)。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床(69)。摶芬若以為枕兮(70),席荃蘭而茞香(71)。
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72)。惕寤覺而無見兮(73),魂迋迋若有亡(74)。眾雞鳴而愁予兮(75),起視月之精光(76)。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于東方(77)。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78)。夜曼曼其若歲兮(79),懷郁郁其不可再更(80)。澹偃蹇而待曙兮(81),荒亭亭而復明(82)。妾人竊自悲兮(83),究年歲而不敢忘(84)。
【注釋】
(1)孝武皇帝:指漢武帝劉徹。陳皇后:名阿嬌,是漢武帝姑母之女。武帝為太子時娶為妃,繼位后立為皇后。得幸:受到寵愛。(2)長門宮:漢代長安別宮之一。(3)工為文:擅長寫文章。工,善于,擅長。(4)文君:即卓文君。取酒:買酒。(5)于:為。此句說讓相如作解悲愁的辭賦。(6)為文:指作了這篇《長門賦》。(7)復:又、重新(8)“夫何”句:這是怎樣的一個佳人啊。夫,猶“是”。何,疑問之辭。(9)逍遙:緩步行走的樣子。虞:度,思量。(10)逾佚:外揚,失散。佚,散失。反:同“返”。(11)“言我”二句:謂武帝曾說過朝往而暮來,現(xiàn)在卻恣樂于飲食而把人給忘記了。我,指漢武帝。人,指陳皇后。(12)慊(qiàn、欠)移:決絕變化。?。▁ǐng醒)故:念舊。此句指武帝的心已決絕別移,忘記了故人。(13)得意:指稱心如意之人。相親:相愛。(14)伊:發(fā)語詞。予:指陳皇后。慢愚:遲鈍。(15)懷:抱。貞愨(què卻):忠誠篤厚。懽:同“歡”。此句指自以為歡愛靠得住。(16)賜問:指蒙武帝的垂問。自進:前去進見。(17)“得尚”句:謂侍奉于武帝左右,聆聽其聲音。尚,奉。(18)奉虛言:指得到一句虛假的承諾。望誠:當做是真實。(19)“期城南”句:在城南離宮中盼望著他。期,盼望。離宮,正宮之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指長門宮。(20)修:置辦,整治。薄具:指菲薄的肴饌飲食。(21)曾:乃,卻。幸臨:光降。(22)廓:空寂,孤獨。此指憂傷的樣子。獨潛:獨自深居。專精:用心專一。此指一心思念。(23)漂漂:同“飄飄”。(24)蘭臺:華美的臺榭。一說臺名。(25)怳怳:同“恍恍”,心神不定的樣子。外淫:指神不守舍。淫,游。(26)郁:郁結。四塞(sè色):遍布。(27)窈窈:幽暗的樣子。(28)殷殷(yǐnyǐn隱):形容雷的聲音。(29)飄風:旋風。起閨:指吹開內室之門。閨,宮中小門。(30)帷幄:帷帳。襜(chān攙)襜:搖動的樣子。(31)交:交錯。相紛:雜亂交錯。(32)芳:指香氣。訚(yín銀)訚:形容香氣濃烈。(33)相存:相互慰問。(34)玄猨:黑猿。猨,同“猿”。(35)翡翠:鳥名。脅翼:收斂翅膀。萃:集。(36)鸞鳳:指鸞鳥和鳳凰。翔而北南:南北飛翔。此指自由飛來飛去。(37)憑噫:憤懣抑郁。(38)攻中:攻心。(39)“下蘭臺”二句:謂走下蘭臺,在深宮中周游觀覽。極寫百無聊賴。(40)塊:屹立的樣子。造天:達到天上。造,達。(41)郁:形容宮殿雄偉、壯大。穹崇:高大的樣子。(42)“間徙倚”二句:謂有時在東廂各處徘徊游觀,觀覽華麗美好的景物。間,有時。徙倚,徘徊。靡靡,華麗。(43)“擠玉戶”二句:推開殿門搖動金屬作的門環(huán),發(fā)出很大的像撞鐘一樣的聲音。擠,排擠,推開。撼,搖動。金鋪,金屬作的門環(huán)。噌吰(zēnghóng),鐘聲。(44)木蘭:樹名,似桂樹。榱(cuī崔):屋椽。(45)文杏:即銀杏樹。以上二句形容建筑材料的華美。(46)“羅豐茸”二句:梁上的柱子交錯支撐。羅,集。豐茸(róng榮),繁多的樣子。游樹,浮柱,指屋梁上的短柱。離樓,眾木交加的樣子。梧,屋梁上的斜柱。(47)“施瑰木”二句:謂用瑰奇之木做成斗拱以承屋棟,房間非??臻煛9迥?,瑰奇之木。欂櫨(bólú博盧),指斗拱。斗拱是我國木結構建筑中柱與梁之間的支承構件,主要由拱(弓形肘木)和斗(拱與拱之間的斗形墊木)縱橫交錯,層層相疊而成,可使屋檐逐層外延。委,堆積。參差,指斗、拱縱橫交錯、層層相疊的樣子。槺梁,屋室空闊的樣子。(48)時,時時的意思。仿佛,相似,近似。物類,以物比物。積石,指積石山。將(qiāng)將,高峻的樣子。(49)炫:明亮。曜:照耀。(50)耀耀:明亮的樣子。(51)“致錯石”二句:用彩石鋪成的地面,像玳瑁的花紋一樣華麗。致,細密。錯石,積眾石而成彩。瓴甓(língpì伶辟),鋪地的磚。瑇瑁,即玳瑁。海龜類動物,背部有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文章,花紋、色彩。(52)羅、綺:皆指用絲織成的布。幔:帳幕。?。簬ぷ?。(53)楚組:指楚地產的絲帶。組,組綬,本用以系玉,以楚產最有名。連綱:指連接幔帷的繩帶。綱,網(wǎng)上的總繩。(54)撫:按,摸。柱楣:柱子和門楣。楣,門上橫梁。從容:舒緩。此處指神態(tài)消極。(55)曲臺:宮殿名。舊注說在未央宮東面。央央:廣大的樣子。(56)噭(jiào叫):鳥哀鳴聲。(57)孤雌:失偶的雌鳥。跱:同“峙”,停留。(58)望絕:指久候而不至。(59)悵:愁悵,悲傷。托:指托身。(60)“懸明月”二句:謂明月高掛,孤獨地照著自己,在洞房中消磨如此良夜。徂(cú殂),往,消逝。洞房,深邃的內室。(61)“援雅琴”二句:指操起琴來彈奏卻改變了原來的常調,雖可抒發(fā)心中愁思但不能維持長久。援,引,操起。(62)“案流徵(zhǐ止)”二句:彈奏中轉成徵聲,聲音由輕細而變成激揚。案,同“按”,此指彈奏。徵,古代五音中的第四音,聲音激越。幼妙,同“要妙”,指聲音輕細。(63)“貫歷覽”二句:將上述琴曲連貫起來看胸中情操,顯示出意志慷慨不平。貫,連貫,貫通。自昂(áng昂):自我激勵。(64)涕:眼淚。流離:流淚的樣子。從橫:同“縱橫”,此指淚流之多。(65)舒:展,吐。息悒:嘆息憂悶。欷:抽泣聲。(66)蹝(xǐ徙)履:趿著鞋子。彷徨:徘徊的意思。(67)揄(yú余):揚起。袂(mèi妹):衣袖。自翳(yì義):自遮其面。翳,遮蔽。(68)數(shù):計算,回想。諐(qiān)殃:過失和罪過。諐,同“愆”。(69)“無面目”二句:自己無面目見人,只好滿懷心事上床休息。頹思,愁思,傷感。(70)摶(tuán團):揉。芬若:香草名。(71)荃、蘭、茝:皆為香草名。此句說以荃、蘭、茝等香草為席。舊注說以香草比喻修潔自己行為。(72)魄:魂魄。此指夢境。若君之在旁:謂像在君之旁。(73)惕寤:指突然驚醒。惕,急速,突然。寤,醒。(74)迋(guàng逛)迋:恐懼的樣子。若有亡:若有所失。(75)愁予:即予愁。(76)月之精光:即月光。(77)畢、昂:二星宿名,五六月間出于東方。(78)“望中庭”二句:望著中庭微暗的月光,雖然是盛夏,感受如同深秋一樣。藹藹,月光微暗的樣子。季秋,深秋。(79)曼曼:同“漫漫”,言其漫長。(80)郁郁:此指心中的愁苦。不可再更:指不能重有歡樂之時。(81)澹:蕩動。偃蹇:佇立的樣子。此句指心緒不寧,坐立不安等待天明。(82)荒:昏暗。亭亭:久遠的樣子。(83)妾人:自稱之辭。(84)“究年歲”句:窮年累月終不敢忘君。究,終。
【賞析】
這篇有名的長門賦,是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劉徹的陳皇后所作。
詩人開頭寫道:“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暧庳环促?,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奔讶溯p移玉步,香魂飄散而無法相聚,因為獨自居住而身形俱損,圣上答應會前去探望,卻因為新人笑,而忘記了舊人哭,從此絕跡不再相見,與別的美人相親相愛時,早已忘記了舊人的苦楚。
在這里詩人寥寥數(shù)語,便切中要害,直入主題,令阿嬌往昔潑辣蠻橫的形象蕩然銷毀,而只是以一個嬌俏可人的小女子形象出現(xiàn),楚楚動人,引人憐愛。
接著下文寫:“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若有亡。眾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于東方。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边@段以陳皇后口吻寫,自己夜深時忽然覺得君王又躺在身邊,驚醒后發(fā)覺原來是美夢一場,頓時魂魄失散,猶如死亡的降臨一般痛苦。雞鳴雖然已經響起,但還是午夜時分,不得寐后,只能掙扎坐起,一夜坐到天亮??粗爝叺男枪?,猶如秋之霜降一般清冷,庭院深深深幾許,卻都是盛不下這許多的感傷,歲月翻覆。究竟是故人已然被遺忘于這深宮永巷之中,還是帝王太過繁忙,不得來看。就好像難眠的夜晚,等待的滋味如此漫長,而又辛酸。只是,妾身卻是一日不敢忘記,當日歡好的場景。
這篇漢地散體大賦,辭藻華麗,時而氣采宏流,時而細膩精巧,讀者為之動容。作品將離宮內外的景物與人物的情感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景中見情,為賦中別創(chuàng)。詞文雖長,但無一不是在表述阿嬌寂寞之中深感罪孽,夜半醒來,仿佛感覺到帝王就陪伴身邊,哪料只是一場夢幻而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失寵皇后的凄楚心境歷歷眼前。漢武帝不是無情之人,看到這里怎能不念及當日舊情。
南宋詞人辛棄疾寫過一首《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娬f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這其中的長門事就是指漢武帝與陳皇后阿嬌的這段故事。只是,司馬相如的文筆再好,也只挽得君王一時的悔意和恩情,于是準擬佳期又誤。但這并不曾影響這篇著名的漢賦在文學史的光輝。
這篇《長門賦》,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tǒng)《昭明文選》。序言中說是西漢司馬相如作于漢武帝時。但是由于序言里提及了武帝的謚號,而這是當時的司馬相如不可能知道的,而且正史中并無武帝復幸陳皇后之事。顧炎武《日知錄》城其“假設之辭”。何焯《義門讀書記》也說:“此文乃后人所擬,非相如作。其此細麗,蓋平子之流也?!彼浴堕L門賦》也被認為是假托相如而作。但是因為此文寫的甚是動人,歷代文學稱贊的成功之作。也正好切合了才子情種司馬相如的性情與傳聞,所以后世一般還是將辭賦歸為他的名篇之作。
子虛賦
司馬相如
楚使子虛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1),子虛過姹烏有先生(2),亡是公存焉。坐安,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叭粍t何樂?”對曰:“仆樂齊王之欲夸仆以車騎之眾,而仆對云夢之事也?!痹唬骸翱傻寐労??”子虛曰:“可”。王車架千乘,選徒萬乘,畋于海濱。列卒滿澤,罘網(wǎng)彌山(3)。掩兔轔鹿(4),射麋腳麟(5)。鶩于鹽浦(6),割鮮染輪(7)。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仆曰:“楚亦有平原廣澤游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仆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wèi),十有余年,時從出游,游于后園,覽于有無,然猶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澤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p>
仆對曰:“唯唯(8)?!薄悸劤衅邼?,嘗見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夢。云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郁(9),隆崇嵂崒(10),岑崟參差(11),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云。罷池陂陀(12),下屬江河(13)。其土則丹青赭堊(14),雌黃白坿(15),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珉昆吾(16),瑊瓑玄厲(17),碝石碔砆(18)。其樂則有蕙圃:蘅蘭芷若(19),芎菖浦(20),江蘺蘼蕪(21),諸柘巴苴(22)。其南側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23),案衍壇曼,緣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則生葳菥苞荔(24),薛莎青薠(25);其埤濕則生藏茛蒹葭(26),東蘠雕胡。蓮藕觚盧(27),菴閭軒于(28)。眾物居之,不可勝圖。其西則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fā)芙蓉菱華,內隱鉅石白沙;其中則有神色蛟鼉(29),瑇瑁鱉黿(30)。其北則有陰林:其樹楩楠豫章(31),桂椒木蘭,檗離朱楊(32),楂梨梬栗(33),橘柚芬芬;其上則有鹓孔彎(34),騰遠射干(35);其下則有白虎玄豹,曼蜓貙犴(36)。
于是乎乃使專諸之倫(37),手格此獸。楚王乃駕馴交之駟,乘雕玉之輿,靡魚段之橈旃(38),明月之珠旗,建于將之雄戟,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阿為御,案節(jié)未舒,即陵狡獸;蹴蛩蛩(39),轔距虛。軼野馬(40),惠陶余(41),乘遺風,射游騏。倏目倩利(42),雷動犬至,星流霆擊,弓不虛發(fā),中心決眥(43),洞胸達掖,絕乎心系。獲若雨獸,把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節(jié)徘徊,翱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郄受詘(44),殫睹眾獸之變態(tài)。
于是鄭女曼姬,被阿錫(45),揄纻縞(46),雜纖羅,垂霧縠(47),襞積褰縐(48),郁橈溪谷。紛紛排排,揚施戌削,蜚襳垂髾。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指羽蓋;錯翡翠之威庭,繆繞玉綏。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媻姍勃窣(49),上乎金提。揜翡翠,射鹱義(50),微矰出(51),孅繳施(52)。弋白鵠,加鳥鵝,雙倉下,玄鶴加。怠而后發(fā),游于清池。浮文益,揚旌世,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釣紫貝。金鼓,吹鳴籟。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涌泉起,奔揚會。田石相擊(53),良良嗑嗑,若雷霆之聲,聞平數(shù)百里之外。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從,麗乎淫淫,般乎裔裔。
于是楚王乃登云陽之臺,怕乎無為,詹乎自持(54),芍藥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終日馳騁,曾不下輿,月割輪粹(55),自以為娛。臣竊觀之,齊殆不如。于是齊王無以應仆也。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里,來貺齊國(56):王悉發(fā)境內之士,備車騎之眾,與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獲,以娛左右,何名為夸哉?問楚地之有無者,愿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余論也。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矣!且齊東陼巨海,南有瑯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諸。邪與肅慎為鄰,右以湯谷為界。秋田乎青邱,徬徨乎海外,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儻瑰瑋,異方殊類,珍怪鳥獸,萬端鱗卒,充物其中,不可勝記,禹不能名,不能計(57)。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游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復,何為無以應哉?
【注釋】
(1)畋(tián):打獵。(2)過姹(chà):訪問。(3)罘(fú)網(wǎng):捕兔之網(wǎng)。(4)轔(lín)鹿:用車輾鹿。(5)腳麟(lín);抓住大牡鹿。(6)鶩(wù)于鹽浦:在海灘上奔馳。(7)割鮮染輪:殺食獵物,染紅車輪。(8)唯唯:是,好。(9)盤紆(yū)岪(fú)郁:迂回曲折。(10)隆崇嵂崒(lǜzú):高聳危險。(11)岑崟(cényín)參差(cēncī):高峻不平。(12)罷池陂陀(pítuó):山坡寬廣。(13)下屬(zhǔ)江河:與河相連。(14)丹青赭堊(zhěè):朱砂、青土、紅土、白土。(15)雌黃白坿(fù):黃土、灰土。(16)琳珉(línmín)昆吾:玉石、礦石。(17)瑊瓑(jiānlè)玄厲:次玉石、磨刀石。(18)碝(ruǎn)石碔砆(wǔfū):美石、白紋石。(19)蘅(héng)蘭芷(zhǐ)若:杜蘅、澤蘭、白芷、杜若。(20)芎(qiōngqóng)、菖蒲:兩種香草名。(21)江蘺(lí)、蘼蕪(míwú):香草名。(22)諸柘(zhè)巴苴(jū):甘蔗、芭蕉。(23)陁(yǐ)靡:斜(xiē)坡。(24)葳(zhēn)菥(xī)苞荔(lì):馬藍、菥草、苞草。(25)薛莎(suō)、青薠(fān):兩種野草。(26)藏莨(zānglàng)、蒹葭(jiānji?。狠恫荨⑻J葦。(27)觚(gū)盧:葫蘆。(28)菴閭(ānlǘ)、軒于(xuānyú):兩種水草。(29)鼉(tuó):揚子鱷。(30)黿(yuán):大。(31)楩楠(piánnān):樹、楠樹。(32)檗(bò)離:黃檗、山梨。(33)楂梨zhā)梨梬(yǐng)栗:山楂、黑棗。(34)鹓(yuānchú),孔鸞(luán):鳳凰、孔雀。(35)騰遠射(yè)干:猿猴、小狐。(36)曼蜓(wànyán):似貍而長的獸。貙犴(chūàn):比貍大的猛獸。(37)專(tuán)諸:勇士名。(38)靡(fēi):揮動。橈旃(náozhān):曲柚旗。(39)蹴(cù):踩倒。蛩蛩(qióng):一種巨獸。(40)軼(yì):超過。(41)惠(wèi):用車頭撞。陶余(táotú):良馬。(42)倏目(shūshùn)倩利(qiànlì):迅速奔馳。(43)眥(zì):開裂。(44)徼郄(yāojù)受詘(qū):攔住并收拾疲乏絕路之野獸。(45)被阿錫(xì):披薄綢。(46)揄纻縞(yúzhùgǎo):拖著麻絹裙。(47)縠(hù):輕紗。(48)襞(bì)積褰(qiān)縐:裙褶衣皺。(49)(pán)媻姍勃窣(bèisù):慢慢行走。(50)射鹱義(jùnyí):錦雞。(51)微矰(zēng):短箭。(52)繳:箭上細繩。(53)田(lèi)石:眾石。(54)詹(dàn):保持。(55)月割輪粹(cuì):切小塊肉在車輪旁烤吃。(56)貺(kuàng):賜教。(57)(xiè):堯之賢臣契。
【賞析】
《子虛賦》作于司馬相如游梁之時。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shù)歲,乃著《子虛賦》”。
首先,在作品中人物的設定及所表現(xiàn)的感情的特質方面,《子虛賦》同此前的作品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在屈原的《離騷》《九章》中,作者都是直接抒情,賈誼的《吊屈原賦》也基本如此。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通過假設問對的方式展開,作品中出現(xiàn)楚王和宋玉兩個人物。枚乘的《七發(fā)》假托于楚太子與吳客,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假設的人物實現(xiàn),而其情感特征仍屬于個體的性質,即作品中的“宋玉”、“吳客”個人的認識或感受。子虛、烏有的對話則不然。這里固然是兩個單體的人在談話,但這兩個人物所承載的身份、意義卻已不同。子虛以使臣的角色出現(xiàn),其所陳述的內容,所表達的感受,既是他個人的,同時也與他使臣的身份、使命有直接的關系。他的榮辱之感已同楚國的榮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作品中的烏有先生是齊人。雖然他沒有維護齊或代表齊之利益的使命、職責,但談話間卻無不為齊一辯之處。他在夸耀齊之廣大以后說:“然(齊)在諸侯之位,不敢言游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復。何為無以應哉?”這就不是以朋友的或個人的口吻談話,而是在批評子虛的同時,也于言談間維護齊的威望。作品中的人物已不是單體的個人,他們承載起了群體的感受與意識。這一變化對《兩都賦》和《二京賦》的人物設定都有深刻的影響。
其次,作品內容的展開和人物對話中的沖突,更深刻地展現(xiàn)出不同時代、不同人群間的思想沖突,通過子虛、烏有二人的對話,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使命意識。
作品開篇便揭示子虛的身份:他是楚的使臣,出使于齊,受到齊王的熱情接待:“悉發(fā)境內之士,備車騎之眾,與使者出田?!鳖鲍C畢,子虛“過詫烏有先生”。二人思想觀念的差異也隨之展開?!妒酚浖狻芬痹唬骸霸?,夸也?!弊犹摪菰L烏有先生,本出于炫耀的動機,此后,其所談的內容與這一動機正相合。
子虛向烏有先生解釋畋獵中捕獲很少,自己卻很高興的原因說:“仆樂齊王之欲夸仆以車騎之眾,而仆對以云夢之事也?!彼吲d的是自己看破齊王的用意,而自己又有辦法予以應對。他認為,齊王與使臣畋獵,并不僅僅出于熱情好客,而是想借此炫耀國力,以壓倒楚國。他對齊王“矜而自功”的態(tài)度十分敏感,而齊王的發(fā)問:“楚亦有平原、廣澤游樂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何與寡人?”更使他感到盛氣凌人的挑戰(zhàn)性的口吻。
在回答中,子虛極言己之卑微,自稱“楚之鄙人”,極言己見聞之貧乏,對楚的苑囿“未能遍睹”,“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然而,就是這僅見其一又特小小的云夢,便足可勝過齊。
他對齊王的回答中處處顯示楚之強盛,同齊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他作為大國使臣對自己君主、邦國的榮譽極力維護,對涉及這方面的言論、行為極其敏感。這里貫穿著他對使命意識的理解與堅守。
在諸侯分立的時代,諸侯交際、聘問的歷史上確實存在各式各樣的明爭暗斗,使臣與出使國君臣彬彬有禮的交往中存在著對榮譽、利益的挑戰(zhàn)和維護。同時,使臣是否受到尊重及在何等程度上的尊重,則是兩個諸侯國間關系的直接表現(xiàn)。
與之相反的,則是諸侯與使臣交往中一些隱藏在溫文爾雅外衣下的明爭暗斗。
《晏子春秋·雜下》載,晏子使楚,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邪?”王笑曰:“圣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預先導演了齊人因盜竊被捉的鬧劇,欲取笑晏子。而晏子卻給予有力的反駁。楚王的導演和自我解嘲中潛伏著齊、楚兩大諸侯爭勝的陰影。在《子虛賦》中,仍然是齊、楚兩大諸侯間的事,只是賓主關系發(fā)生了變化。齊成了主人,而楚則為使臣派出的客方。主動權操在齊王手中。在子虛眼中,齊王成了彬彬有禮的挑釁者。子虛則成為維護君國利益、尊嚴的使臣。
更有甚者則是諸侯國間的無禮之行?!豆攘簜鳌こ晒辍吩疲骸凹緦O行父禿,晉郤克眇,衛(wèi)孫良父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于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侄子處臺上而笑之。聞于客,客不悅而去。”這是對使臣及其諸侯國惡意的戲耍。四國使臣對這侮辱極為憤慨,終于導致翌年晉與魯、衛(wèi)、曹敗齊,齊頃公也險些被俘。如此嚴重的問題并不曾發(fā)生在子虛身上。但是,諸侯間爭斗的必然性卻在左右著齊王,也成為子虛使臣意識中的重要因子。
這些前代諸侯間的爭斗與不快,正是子虛在出使中顯得極為敏感的原因。在《子虛賦》中,大國諸侯恃強凌弱,妄自尊大的強國心理,對使臣的使命意識構成威脅。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這是古代使臣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而不辱君命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和形式,特別是大國之間,既要完成出使任務,還要在應對間,宣揚國之長或優(yōu)勢,顯示其國力,揚威諸侯。這是貫穿于子虛滔滔宏論中的潛臺詞,也是構成《子虛賦》中第一個波瀾的主色調。
烏有先生對子虛的回答中不免有為尊者諱,有維護齊之威望的嫌疑。他認為,齊王“悉發(fā)境內之士”的畋獵,完全是出于對使臣的熱情,“以娛左右也,何名為夸哉!”否定齊王有炫耀之意。至于詢問楚的情況,在他看來,也是極其友好的表示:“問楚地之有無者,愿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余論也?!倍际浅鲇诤靡?。反倒是子虛過于敏感,將友好的接待誤解為比權量力的明爭暗斗。這些解說實在勉強。他用近乎輕描淡寫的語調對齊、楚進行比較,也掩飾不住大國的自豪。至于說道:“然位在諸侯,不敢言游戲之樂,苑囿之大”,則表明他比子虛、比齊王有所收斂而已。但他談話的要點尚不在于為齊王辯護,而在于對子虛的批評。他從一個更高的思想層面談問題,指出子虛所言,“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這里指出,諸侯國的君主,應重視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國策,這才是他所認為的諸侯國之美。作為一個使臣,就應彰顯自己君主在這方面的美。而那種對國家幅員與實力的依仗與張揚,都表明其精神之美的缺乏。烏有先生進而指出,子虛的談話使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惡;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章君惡而傷私義,二者無一可?!比绻f屬實,那就玷污了使臣的使命,不僅沒能彰顯楚王的德,反而暴露了楚王貪圖淫樂奢侈的缺點。如果他僅僅出于虛榮心而說了謊話,則表明他缺乏誠信,人品操守有虧,作為使臣來說,也是不稱職的。
烏有先生的談話中注入更高的人文精神,即不是徒爭物質之強弱,不以強盛的國力構建諸侯關系中的強勢話語,而是要在新的強國之美的基礎上進行諸侯間的對話。這是對諸侯國交往中重德尚義精神的承襲。
上述諸侯或使臣的言論中都關系到如何認識自己君主或諸侯國之美,如何彰顯自己君主或君國優(yōu)勢的問題。在這些方面,子虛的認識過多地著眼于物質條件,而烏有先生則在兼顧幅員物產的同時,突出了人文精神,批評子虛所夸耀的并不是楚之美,是與上述較具人文精神的言論相背離的。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若楚王之獵確如子虛所言,則是貪淫樂而顯侈靡,并非楚之美事,子虛作為使臣,應知如何維護國之尊嚴,不能將楚王之惡顯示于天下。
孔子云:“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烏有的言論中不曾涉及前代文獻記載,然而,在作者運用的文學語言中已經浸透了前代思想滋養(yǎng)。他們二人之間的言論中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使臣意識,表現(xiàn)出對國家之美的兩種不同理解。他們的言論中也表現(xiàn)出兩個文學人物間的差異:子虛是一個徒逞一時之快的思想淺薄的人。烏有先生則是諸侯對立時期的賢士的形象。兩個形象的差異和他們言論的交鋒構成了《子虛賦》中文脈的波瀾。
七發(fā)
枚乘
作者簡介
枚乘(?—前140年),淮陽(今江蘇清江市西南)人,字叔,西漢辭賦家。枚乘因在七國叛亂前后兩次進諫吳王而顯名。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楚太子有疾(1),而吳客往問之曰(2):“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笨鸵蚍Q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節(jié)轖(3)。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虛中重聽,惡聞人聲,精神越渫,百病咸生。聰明眩曜,悅怒不平。久執(zhí)不廢,大命乃傾。太子豈有是乎?”太子曰:“謹謝客。賴君之力,時時有之,然未至于是也?!笨驮唬骸敖穹蛸F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內有保姆,外有傅父,欲交無所。飲食則溫淳甘脆(4),脭醲肥厚;衣裳則雜遝曼煖,燂爍熱暑。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況其在筋骨之間乎哉?故曰:縱耳目之欲,恣支體之安者(5),傷血脈之和。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6);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7),命曰腐腸之藥。今太子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8),手足墮窳;越女侍前,齊姬奉后;往來游宴(9),縱恣于曲房隱間之中。此甘餐毒藥,戲猛獸之爪牙也。所從來者至深遠,淹滯永久而不廢,雖令扁鵲治內,巫咸治外(10),尚何及哉!今如太子之病者,獨宜世之君子,博見強識,承間語事,變度易意,常無離側,以為羽翼。淹沉之樂,浩唐之心(11),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太子曰:“諾。病己,請事此言?!?/p>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之,不欲聞之乎?”
太子曰:“仆愿聞之?!?/p>
客曰:“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中郁結之輪菌,根扶疏以分離。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12)、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13)。朝則鸝黃、鳱鴠鳴焉,暮則羈雌、迷鳥宿焉。獨鵠晨號乎其上,鹍雞哀鳴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摯斫斬以為琴(14),野繭之絲以為弦,孤子之鉤以為隱,九寡之珥以為約。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歌曰:‘麥秀兮雉朝飛,向虛壑兮背槁槐,依絕區(qū)兮臨回溪?!w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螻、蟻聞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強起聽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p>
客曰:“犓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臑,芍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鲙。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強起嘗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p>
客曰:“鐘、岱之牡,齒至之車;前似飛鳥,后類距虛,穱麥服處,躁中煩外。羈堅轡,附易路。于是伯樂相其前后,王良、造父為之御,秦缺、樓季為之右。此兩人者,馬佚能止之,車覆能起之。于是使射千鎰之重,爭千里之逐。此亦天下之至駿也,太子能強起乘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p>
客曰:“既登景夷之臺,南望荊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樂無有。于是使博辯之士,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離辭連類。浮游覽觀,乃下置酒于虞懷之宮。連廊四注,臺城層構,紛紜玄綠。輦道邪交,黃池紆曲。溷章、白鷺,孔鳥、鹍鵠,鵷雛、,翠鬣紫纓。螭龍、德牧,邕邕群鳴。陽魚騰躍,奮翼振鱗。漃漻薵蓼,蔓草芳苓。女桑、河柳,素葉紫莖。苗松、豫章,條上造天。梧桐、并閭,極望成林。眾芳芬郁,亂于五風。從容猗靡,消息陽陰。列坐縱酒,蕩樂娛心。景春佐酒,杜連理音。滋味雜陳,肴糅錯該。練色娛目,流聲悅耳。于是乃發(fā)激楚之結風,揚鄭、衛(wèi)之皓樂。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傅予之徒,雜裾垂髾,目窕心與;揄流波,雜杜若,蒙清塵,被蘭澤,嬿服而御。此亦天下之靡麗皓侈廣博之樂也,太子能強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p>
客曰:“將為太子馴騏驥之馬,駕飛軨之輿,乘牡駿之乘。右夏服之勁箭(15),左烏號之雕弓。游涉乎云林,周馳乎蘭澤,弭節(jié)乎江潯。掩青,游清風(16)。陶陽氣,蕩春心。逐狡獸,集輕禽。于是極犬馬之才,困野獸之足,窮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懾鷙鳥。逐馬鳴鑣,魚跨麋角。履游麕兔,蹈踐麖鹿,汗流沫墜,冤伏陵窘。無創(chuàng)而死者,固足充后乘矣。此校獵之至壯也,太子能強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比魂枤庖娪诿加钪g,侵淫而上,幾滿大宅。
客見太子有悅色,遂推而進之曰:“冥火薄天,兵車雷運,旍旗偃蹇(17),羽毛肅紛。馳騁角逐,慕味爭先。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18)。純粹全犧,獻之公門。”
太子曰:“善!愿復聞之?!?/p>
客曰:“未既。于是榛林深澤,煙云暗莫(19),兕虎并作。毅武孔猛,袒裼身薄。白刃硙硙,矛戟交錯。收獲掌功,賞賜金帛。掩蘋肆若,為牧人席。旨酒嘉肴,羞炰賓客。涌觴并起,動心驚耳。誠不必悔,決絕以諾;貞信之色,形于金石。高歌陳唱,萬歲無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強起耳游乎?”
太子曰:“仆甚愿從,直恐為諸大夫累耳。”然而有起色矣。
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并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至則未見濤之形也,徒觀水力之所到,則恤然足以駭矣。觀其所駕軼者,所擢拔者,所揚汩者,所溫汾者,所滌汔者,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20),俶兮儻兮(21),浩瀇瀁兮,慌曠曠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虹洞兮蒼天,極慮乎崖涘。流攬無窮,歸神日母。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蚣娂嬈淞髡圪?,忽繆往而不來。臨朱汜而遠逝兮,中虛煩而益怠。莫離散而發(fā)曙兮(22),內存心而自持。于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23),澹澉手足,颒濯發(fā)齒。揄棄恬怠,輸寫淟濁,分決狐疑,發(fā)皇耳目。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fā)瞽披聾而觀望之也,況直眇小煩懣,酲醲病酒之徒哉!故曰:發(fā)蒙解惑(24),不足以盲也?!?/p>
太子曰:“善,然則濤何氣哉?”
答曰:“不記也,然聞于師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內(25),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者,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龍,附從太白,純馳皓蜺,前后絡繹。顒顒昂昂,椐椐彊彊,莘莘將將。壁壘重堅,沓雜似軍行。訇隱匈礚,軋盤涌裔,原不可當。觀其兩旁。則滂渤怫郁,暗漠感突,上擊下律,有似勇壯之卒,突怒而無畏。蹈壁沖津,窮曲隨隈,逾岸出追(26)。遇者死,當者壞。初發(fā)乎或圍之津涯(27),荄軫谷分(28)。回翔青篾(29),銜枚檀桓。弭節(jié)伍子之山,通厲骨母之場,凌赤岸,篲扶桑,橫奔似雷行。誠奮厥武,如振如怒(30)。沌沌渾渾,狀如奔馬?;旎鞄輲荩暼缋坠?。發(fā)怒庢沓,清升逾跇,侯波奮振,合戰(zhàn)于藉藉之口。鳥不及飛,魚不及回,獸不及走。紛紛翼翼,波涌云亂,蕩取南山(31),背擊北岸,覆虧丘陵,平夷西畔。險險戲戲(32),崩壞陂池(33),決勝乃罷。汩潺湲,披揚流灑。橫暴之極,魚鱉失勢,顛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連延(34)。神物怪疑,不可勝言,直使人踣焉,洄暗凄愴焉。此天下怪異詭觀也,太子能強起觀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p>
客曰:“將為太子奏方術之士有資略者,若莊周、魏牟、楊朱、墨濯、便蜎、詹何之倫,使之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豈欲聞之乎?”
于是太子據(jù)幾而起(35),曰:“渙乎若一聽圣人辯士之言?!睗缓钩?,霍然病已。
【注釋】
(1)楚太子:此為假設人物。(2)吳客:此亦為作者虛構的人物。(3)中若節(jié)轖(sè):心中就像紆結堵塞一樣。轖,古代車旁障蔽物,以皮革重疊纏縛。(4)甘脆:指香甜可口的食物。(5)支:同“肢”。(6)蹷(jué)痿(wěi):腿腳麻痹,不能行動。機:征兆。(7)膿:同“醲”,濃烈味醇的酒。(8)淫濯:過分膨脹。淫、濯都有“大”的意思。(9)游宴:游樂吃喝。(10)巫咸:傳說中的神巫,相傳他能禱祝被動祛人疾病。治外:指在外用巫術進行禱祝之類。(11)浩唐:同“浩蕩”。(12)漂:同“飄”。(13)感:同“撼”,震撼。(14)琴摯:春秋時魯太師(樂官)摯,善彈琴。(15)服:同“箙”,盛箭的器具。(16)游:解為“向”。此句猶言“迎著清風”。(17)旍:同“旌”。偃蹇:高舉的樣子。(18)圻:同垠(yín),邊界。(19)暗莫:不明的樣子。暗,同“暗”;莫,有本作“漠”。(20)忽兮慌兮:與“恍兮忽兮”同義?;?,同“慌”。(21)俶(tì)兮儻(tǎng)兮:卓異不羈的樣子。俶,同“倜”。(22)莫:同“暮”。(23)灑:同“洗”。練:汰。藏:同“臟”。(24)“發(fā)蒙”句:見《黃帝內經·素問》,原文作“發(fā)蒙解惑,未足以論也”。發(fā)蒙解惑:猶言使頭腦清醒。蒙,不明。(25)內:同“納”。(26)追:古“堆”字,此指沙堆。(27)或圍:地名?;颍拧坝颉弊?。(28)荄:同“陔”,山隴。軫:隱。一說,上句的“涯”字屬此句而無“荄”字,詞句為“涯軫谷分”,意思是說涯如轉而谷似裂。兩說都是形容江濤來臨,使山谷改變了樣子。(29)青篾:地名。一說,車名。這句形容如車之回旋。(30)振:同“震”,威。(31)?。和叭ぁ?。趣:同“趨”,奔趨。(32)險險戲戲:傾側危險的樣子。(33)陂:同“坡”。池:同“陀”。(34)蒲伏:同“匍匐”。連延:延續(xù)的樣子。此句說魚鱉在水中起伏不停。(35)據(jù)幾:扶幾。
【賞析】
這篇《七發(fā)》是一篇諷諭性作品。作者開篇寫道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其實是假托吳客之口,分析楚太子病因,即在于:奢侈享樂、荒淫貪逸的宮廷生活。進而說此病非藥灸所能治愈,唯有“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之”。于是引出下文,吳客用多種方法為太子“治病”。逐次談論了音樂、飲食、馬車、宮苑、田獵、觀濤,太子皆曰:“仆病未能也?!边@些都不管用。
最后吳客向太子進諫道:“將為太子奏方術之士有資略者,若莊周、魏牟、楊朱、墨濯、便蜎、詹何之倫,使之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豈欲聞之乎?”作者在這里借吳客之口,說出了貴族腐朽生活對人身心的戕害。勸薦貴族統(tǒng)治者應采納文學方術之士的主張。而這正是此文的主旨所在。
劉勰稱枚乘的文采為“古詩佳麗,或稱枚叔”(《文心雕龍·明詩》)。而這篇《七發(fā)》雖為諷喻性漢賦,但氣勢恢弘、辭采華美,在漢代辭賦的發(fā)展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他之后,漢代出現(xiàn)了一批主客問答形式的“七體”文章?!段男牡颀垺贩Q“自《七發(fā)》以下,作者繼踵,觀枚氏首唱,信獨拔而偉麗矣。及傅毅《七激》,會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張衡《七辨》,結采綿靡;崔瑗《七厲》,植義純正;陳思《七啟》,取美于宏壯;仲宣《七釋》,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說》以下,左思《七諷》以上,枝附影從,十有馀家,或文麗而義暌,或理粹而辭駁。觀其大抵所歸,莫不高談宮館,壯語畋獵。窮瑰奇之服饌,極蠱媚之聲色。甘意搖骨髓,艷詞洞魂識,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然諷一勸百,勢不自反。子云所謂‘猶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逼溆绊懣梢娨话?。
悲士不遇賦
司馬遷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前187年),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即由司馬遷創(chuàng)作?!妒酚洝繁徽J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
悲夫!士生之不辰(1),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復禮(2),懼志行而無聞。諒才韙而世戾(3),將逮死而長勤(4)。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5),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6),將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7),彼我同兮;私于私者(8),自相悲兮。天道微哉(9),吁嗟闊兮(10);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11);好貴夷賤(12),哲之亂也。昭昭洞達,胸中豁也(13);昏昏罔覺,內生毒也(14)。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選(15)。沒世無聞,古人唯恥(16);朝聞夕死,孰云其否(17)!逆順還周,乍沒乍起(18)。理不可據(jù),智不可恃(19)。無造福先,無觸禍始(20)。委之自然(21),終歸一矣!
【注釋】
(1)生之不辰:出生沒遇到好時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賢君或未逢盛世。(2)克己:抑制、約束自己的言行。復禮:合乎禮的要求。(3)諒:信。才韙:才質美好。韙(wěi偉):善。戾(lì):違背,引申為不正常。(4)逮:及,達到。(5)窮:困厄。達:通達,顯達。(6)悠悠:形容長久。蕩蕩:形容廣闊無際。(7)公于公者:前“公”字動詞,用公心對待;后“公”字名詞,指國家或朝廷。(8)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對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9)天道:包含自然規(guī)律和天意兩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10)吁嗟(xū juē):感嘆詞。闊:疏闊。(11)才:品質。(12)夷:削平,引申為輕視。(13)昭昭洞達,胸中豁也:明辨事理清楚透徹,通曉領悟。昭昭,明亮的樣子。洞達,通達,透徹?;恚_闊明朗的樣子,形容通曉領悟。(14)昏昏罔覺,內生毒也:昏憒迷亂而不覺醒,是因內心受了毒害?;杌瑁詠y、不明事理。罔,不、沒有。(15)我之……能選:大意是說,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論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選擇。哲,才智卓越的人。(16)沒世無聞,古人唯恥:終生默默無聞,古人以為恥。《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sup>(17)否(pǐ):《周易》中的一卦,為“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這里是不善、不利的意思。(18)逆順還周,乍沒乍起:背逆和順遂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忽起忽落。(19)理不可據(jù),智不可恃:意思是,對待當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20)無造福先,無觸禍始: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禍的開端。造,往,到。(21)委之自然:托付于自然。委,托付。自然,指宇宙萬物。
司馬遷
【賞析】
司馬遷寫下了《悲士不遇賦》,這是他的牢騷,也是他的發(fā)泄,他悲嘆自己生于一個無法給予自己機會的時代。顧影自憐的同時,他也在時刻約束自己,生怕有違背禮節(jié)的地方令人厭煩。這樣的情懷至死都不會放松,這樣的世情卻只能為他一人所有。時光悠長而無盡,司馬遷卻無法得到救贖。如賦中所說,他的心意無人能懂,也無人可以訴說。人世間的事情就這樣顯而易見,互相傾軋,貪生怕死是道德的墮落,嫌貧愛富是智慧的降低。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司馬遷46歲,但就在這一年,司馬遷第一次經歷了人生的沉重打擊,不僅是精神上的,還有肉體上的。
這一年,大漢和匈奴進行了一次交戰(zhàn),李廣利帶兵三萬,卻勞而無功,幾乎全軍覆滅,李廣利倉皇逃回,卻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留在了前線孤軍作戰(zhàn),寡不敵眾,李陵被匈奴大軍生擒后投降,大漢朝的這次圍剿土崩瓦解,漢武帝苦心組織的一場消滅匈奴大戲沒能如他所愿地落下帷幕,反而被無情地撕破,這對漢武帝來說是一樁奇恥大辱。當時漢武帝就李陵投降的事情征詢司馬遷的意見。作為一個史官,司馬遷有他應有的公道與判斷,他告訴漢武帝李陵無錯,錯的只是這一場準備不足的戰(zhàn)爭。司馬遷的坦白直言,令漢武帝無地自容,失敗的憤怒令他將司馬遷看做是罪魁禍首,司馬遷被投入了監(jiān)牢。一個史官仗義執(zhí)言,卻換來了階下囚的下場。于是,司馬遷一夜之間前途盡毀,而往日交好者竟無一人來營救他。司馬遷最終雖然活了下來,但比死還要難受,在酷吏的折磨下,司馬遷被施了宮刑。而在此后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王國維曾評論這段歷史,認為司馬遷這一生是和漢武帝相伴始末的。雖然李陵的投降令司馬遷暫時離開了漢武帝的視野,而之后一次讒言的進獻,令漢武帝對李陵徹底失望,進而大開殺戒,司馬遷亦沒能逃過劫難。
武帝征和二年,司馬遷窮其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記》。然而這部足以光耀后世的史家絕唱,也并不能撫平司馬遷因為李陵之禍而受的恥辱?!氨?!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這是作者對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顧影自憐的哀嘆,同時也是對這個社會與時代不平的悲憤之情的抒發(fā)。
李夫人賦
劉徹
作者簡介
劉徹(前156—前87年),即漢武帝,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提倡辭賦的詩人。在位期間,他擊滅匈奴、吞并朝鮮、遣使出使西域。他獨尊儒術,首創(chuàng)年號,并且開拓了漢朝最大的版圖。
美連娟以修嫭兮(1),命樔絕而不長(2)。飾新官以延貯兮(3),泯不歸乎故鄉(xiāng)。慘郁郁其蕪穢兮(4),隱處幽而懷傷。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5)。秋氣憯以凄淚兮(6),桂枝落而銷亡(7)。神煢煢以遙思兮(8),精浮游而出畺(9)。托沈陰以壙久兮(10),惜蕃華之未央(11)。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12)。函荾荴以俟風兮(13),芳雜襲以彌章(14)。的容與以猗靡兮(15),縹飄姚虖愈莊(16)。燕淫衍而撫楹兮(17),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18),宵寤夢之芒芒(19)。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何靈魄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20)。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21)。超兮西征,屑兮不見(22)。寖淫敞恍(23),寂兮無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24)。
亂曰:佳俠函光(25),隕朱榮兮。嫉妒阘茸(26),將安程兮(27)。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28),洿沫悵兮(29)。悲愁于邑(30),喧不可止兮(31)。向不虛應,亦云己兮。嫶妍太息(32),嘆稚子兮。懰栗不言(33),倚所恃兮。仁者不誓,豈約親兮?既往不來,申以信兮。去彼昭昭(34),就冥冥兮。既不新宮,不復故庭兮。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注釋】
(1)連娟:細長屈曲的樣子。嫭(hù):姣好。(2)樔絕:斷絕,這里指李夫人逝世。(3)延貯:久久佇立等待。(4)蕪穢:荒廢而充滿穢氣。(5)奄:同“淹”,停滯。(6)秋氣:肅殺之意,泛指意興低沉的樣子。憯:慘痛。(7)桂枝:代指李夫人。銷:同“消”,即香消玉隕。(8)煢煢(qióng):孤零零的樣子。(9)精:精神。浮游:游蕩。畺:邊界。(10)壙久:永遠。壙,同“曠”。(11)央:盡。(12)惟:思念。幼眇:即窈窕。相羊:游蕩。(13)荾(suī):花穗。荴(fū):散發(fā)。(14)章:同“彰”,鮮明。(15)容與:從容的樣子。猗靡:婉約。(16)飄姚:同“飄搖”。(17)燕:歡樂。淫衍:極度歡樂的樣子。(18)接狎:親密。(19)寤夢:恍惚,半睡半醒。芒芒:渺茫。(20)裴回:往返回旋。(21)荒忽:隱約。(22)屑:疾速,快速。(23)寖淫敞恍:逐漸模糊。(24)怛(dá):悲傷。(25)佳俠:美人。(26)阘茸(tà rǒng):卑賤。(27)程:標準。(28)欷(xī):抽泣聲。(29)洿沫(wū huì):淚流滿面。(30)邑:憂愁。(31)喧:慟哭。(32)嫶妍:因憂傷而消瘦。(33)懰栗:悲傷。(34)昭昭:明亮的樣子。
【賞析】
漢武帝是西漢唯一一位有辭賦作品傳世的皇帝。他的《李夫人賦》是中國文學史上悼亡賦的開山鼻祖。
李夫人
《李夫人賦》真實傳達了漢武帝對李夫人的深切懷念,表達了對美好生命逝去的無盡悲哀。如果說《李夫人歌》是以簡潔含蓄的筆觸,婉轉抒發(fā)了武帝對亡妃的哀思的話,那么《李夫人賦》則是以濃墨重彩的手法,多層面表達了武帝對亡妃的懷念。賦分正文與亂辭兩部分。正文主要通過幻想與追憶,抒發(fā)對亡妃李夫人的綿綿傷痛。賦的開頭四句:“美連娟以修嫣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xiāng)?!毙聦m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來。這與“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薤露》)對生命易逝的悲痛無奈有異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時,對生命的短暫進行了深沉思考。接下來的“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兩句,是對李夫人身處墓中凄慘境況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寫自己如何傷懷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寫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為思念自己而心傷,這種進一層的寫法,想象大膽奇特,倍加抒發(fā)了武帝的無盡哀傷。而“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傳達出對愛妃早逝的傷痛。在這種傷悼的心理引導下,作者想象其靈魂脫離肉體,去尋找李夫人的蹤跡,見到了“函菱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夢似幻,足見漢武帝對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銘心。
接下來的“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轉入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由對往日的追憶,又回到眼前似夢非夢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遷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躊躇”。以李夫人靈魂的不忍離去來表達作者對夫人靈魂歸來的強烈期盼。然而人死不能復生,武帝最終在李夫人靈魂“荒忽而辭去”、“屑兮不見”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陰陽相隔的殘酷現(xiàn)實,“思若流波,怛兮在心”,無限傷痛,如流水連綿不絕。
亂辭再次抒寫了對李夫人早逝的無限悲痛,表示將不負其臨終所托,體現(xiàn)了武帝對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亂辭中,描寫了傷悼李夫人的凄惻場景,極其感人:
“弟子增欷,洿沫悵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虛應,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p>
對李夫人兄弟和稚子傷悼李夫人的哀慟場景進行描寫,極富人情味。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漢武帝雖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摯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賦》在武帝時期甚至整個漢代,都是頗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賦作,其文學史意義不容忽視。
其一,《李夫人賦》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悼亡賦,在辭賦題材方面具有開拓意義。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學,有《詩經》的《邶風·綠衣》和《唐風·葛生》,但皆以詩歌形式出現(xiàn)。而文學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賦,則非《李夫人賦》莫屬。馬積高先生認為此賦亂辭一段“寫得頗親切,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實,《李夫人賦》不僅僅在寫作手法上“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賦題材上有開拓之功。漢武帝《李夫人賦》之后,悼亡賦繼作不斷。如曹丕《悼天賦》、曹植《思子賦》、王粲《傷天賦》《思友賦》、曹髦《傷魂賦》、潘岳《悼亡賦》、南朝宋武帝劉?!稊M漢武帝李夫人賦》、江淹《傷愛子賦》《傷友人賦》、宋人李處權《悼亡賦》等,皆屬此類。眾多悼亡賦作的出現(xiàn),使悼亡成了中國古代辭賦的一大重要題材。
其二,《李夫人賦》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悼亡文學提供了借鑒。一是《李夫人賦》以“桂枝落而銷亡”比喻李夫人之死,這一手法為后世悼亡詩賦所因襲。如潘岳《悼亡賦》“含芬華之芳烈,翩零落而從風”、劉裕《擬漢武帝李夫人賦》“念桂枝之秋霣,惜瑤華之春翦”、梁簡文帝《傷美人詩》“香燒日有歇,花落無還時”、陰鏗《和樊晉陵傷妾詩》“畫梁朝日盡,芳樹落花辭”、李處權《悼亡賦》“信尤物之易毀兮,審奇花之早落”,等等,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對《李夫人賦》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襲。二是《李夫人賦》以幻覺抒哀情,將心理幻境與眼前實景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為后世悼亡詩賦所繼承。在《李夫人賦》之前,《邶風·綠衣》悼亡,主要通過睹物傷人,表現(xiàn)作者哀思;《唐風·葛生》悼亡,在睹物傷人的同時,對亡人墳塋的凄慘景象進行描寫,以抒寫作者“予美亡此,誰與獨處”的悲傷。而《李夫人賦》悼亡,則充分利用辭賦長于鋪陳的優(yōu)勢,展現(xiàn)了漢武帝傷悼李夫人時產生的種種幻境,以此表達心中的無盡感傷。在描寫心理幻境的同時,《李夫人賦》還在亂辭中描寫了傷悼李夫人的眼前實景,進一步寫出了對亡妃的無限悲思。這虛實相間的抒情方式,使全賦在哀傷百轉的同時,充滿著神奇和迷幻?!独罘蛉速x》的這一藝術獨創(chuàng),為后世同類題材文學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賦》:“神飄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襲時服于遺質,表鉛華于余顏。……延爾族兮臨后庭,人空室兮望靈座,帷飄飄兮燈熒熒。燈熒熒兮如故,帷飄飄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饋生塵兮酒停樽”,想象亡妻靈魂的飄忽不返及其妝扮,并將這一心理幻境與“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實景結合起來,表達了無盡悼念之情。又如江總《奉和東宮經故妃舊殿詩》“猶憶窺窗處,還如解佩時。苔生無意早,燕入有言遲。若令歸就月,照見不須疑”,都是將眼前實景與心理幻境結合起來抒寫對亡人的思念。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賦》對后世悼亡詩賦藝術手法的深遠影響。
其三,《李夫人賦》是漢代抒情賦作的先導?!独罘蛉速x》之前,騷體辭賦已成為漢人抒情的主要文體,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際表達個人的不遇情懷。如賈誼的《吊屈原賦》《惜逝》、嚴忌的《哀時命》等,情感雖摯,但終隔一層。而《李夫人賦》雖為騷體,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內心感受,這種抒情手法不僅較借代古人立言來抒情要自然親切得多,而且開啟了漢代抒情賦作的先河。這種情感的直接抒發(fā),是對《詩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精神的繼承,也是對屈騷“發(fā)憤以抒情”傳統(tǒng)的弘揚?!独罘蛉速x》之后,雖代屈原立言的擬騷賦仍有繼作,但抒情賦作至東漢已逐漸蔚為大觀,特別是漢末魏晉的傷悼賦,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賦作,這是《李夫人賦》“導夫先路”的結果。
其四,《李夫人賦》為魏晉時代人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開了先河。漢武帝《李夫人賦》在沉痛傷悼李夫人的同時,體現(xiàn)出對生命易逝的思考。這與漢武帝的世界觀變化有關,據(jù)《史記·封禪書》和《漢書》之《武帝紀》《郊祀志》等記載,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漢武帝得了一場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從此逐漸沉迷于神仙。這種變化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秋風辭》和《李夫人歌》中。在這里,對功業(yè)的孜孜以求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對生命的思索與追問、對生命存在的珍視與愛戀。漢武帝的這類作品,與同時代出現(xiàn)的《戰(zhàn)城南》、烏孫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漢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嬗變:從一味地歌功頌德、潤色鴻業(yè)的主題逐步轉向抒寫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題。這種看似轉向頹唐的文學風尚變化,實際上體現(xiàn)了西漢人個體生命意識的逐漸覺醒,為魏晉時代人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開了先河,其意義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漢文學時給予充分重視。
東征賦
班昭
作者簡介
班昭(約公元45—約117年),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她博學高才,有“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之稱,嫁同郡曹壽,早寡。帝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著有《東征賦》、《女誡》等。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1),撰良辰而將行。乃舉趾而升輿兮(2),夕予宿乎偃師。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3)!
明發(fā)曙而不寐兮(4),心遲遲而有違(5)。酌鞰酒以弛念兮(6),喟抑情而自非。諒不登樔而椓蠡兮(7),得不陳力而相追(8)。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9)?乃遂往而徂逝兮(10),聊游目而遨魂!
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既免脫于峻崄兮,歷滎陽而過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陽武之桑間。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11),自書傳而有焉。
遂進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邊。入匡郭而追遠兮,念夫子之厄勤(12)。彼衰亂之無道兮,乃困畏乎圣人(13)。悵容與而久駐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14),察農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荊棘之榛榛。惕覺寤而顧問兮(15),想子路之威神。衛(wèi)人嘉其勇義兮,訖于今而稱云。蘧氏在城之東南兮,民亦尚其丘墳。唯令德為不朽兮,身既沒而名存。
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興(16)。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于明神。庶靈祇之鑒照兮,佑貞良而輔信。
亂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17),則有作兮。雖其不敏,敢不法兮。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18),以俟時兮。修短之運(19),愚智同兮。靖恭委命(20),唯吉兇兮。敬慎無怠,思嗛約兮(21)。清靜少欲,師公綽兮。
【注釋】
(1)孟春:春季頭一個月。(2)升輿:登上車。(3)愴悢:悲傷,惆悵。(4)明發(fā):醒。(5)遲遲:遲疑。(6)弛念:減弱對故居的思念。(7)樔:遠古人類在樹上的簡陋居所。椓蠡(luó):砸開螺殼。(8)陳力:盡力。(9)捷徑:指不正之道。(10)徂逝:遠行。(11)懷土:因懷念故地而不愿遷移。(12)夫子:指孔子。厄勤:困厄勤苦。(13)畏:同“圍”,圍困。(14)長垣:縣名。(15)顧問:回頭詢問。(16)陵遲:衰敗。(17)先君:先父。(18)履道:履行道義。(19)修:長。(20)靖恭:恭敬奉守。委命:聽憑命運支配。(21)嗛約:謙恭自約。嗛,同“謙”。
【賞析】
這篇《東征賦》作于漢安帝永初七年(公元前113年),這一年班昭隨兒子曹成去陳留赴任。本賦主要是抒寫沿途的所見所感,注重四個方面:
一是寫離開京城的悲傷之情;當“去故就新”時,想到身寄異地,悲傷不已,徹夜難眠。隨著行程的推進,離京城越來越遠,而“懷土”念故之情越發(fā)沉重,由此表達了身不由己的悲情。
二是寫長途跋涉的勞苦之情。班昭歷經七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之勞,在所難免。賦文直言其事,既有鞏縣多艱,又有河洛險阻,更有桑間露宿。由此不能不追懷上古時代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三是寫緬懷先賢之情。過匡地而同情孔子受困的厄運,過衛(wèi)地贊美子路的勇義精神,過蘧鄉(xiāng)時追懷伯玉的美德不朽。這些懷古之情,既是表明自己的情感志趣的高尚,也是借古人“衰徴遭患”的命運來寬慰自我,聊以解憂。
四是寫體察民難之情。這方面的文字雖然只有四句,但從蒲城丘墟、荊棘叢生的荒涼景象的描寫,表明了東漢末年的時亂所帶來的災難。作者有意識地“察農野之居民”,可見班昭對災難深重的農民是寄予同情的。
時隔十六年后,蔡邕由陳留赴京,正好與班昭的行程逆向而動,但同樣呼出“民露處而寢濕”的共同心聲,這不能否認此賦所產生的影響。
賦末“亂辭”直抒其情,強化了賦文的抒情主題,將個人富貴難求、俟時難得的命運,與東漢末年愚智不分、吉兇莫測的社會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其深刻性就在于,在交代自身遭受厄運的同時,透露了對社會的批判之情。
本賦的語言簡明暢達,一氣呵成,讀來感人至深。
此外,其亂辭稱:“先君行止,則有作兮,雖其不敏,敢不法兮?!边@表明班昭的《東征賦》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賦》而作。賦中記敘自洛陽至陳留的經歷,對于孔子、子路、蘧伯玉等先哲前賢多有稱頌,都是觸景生情,感慨而發(fā)。和班彪的《北征賦》相比,《東征賦》的感情描寫更為細膩。作者把自己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曲折而真實地反映出來,強自開解而又無可奈何,低徊往復,而又有古淡的文風。
別賦
江淹
作者簡介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南朝著名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其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xiàn)在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著有《恨賦》《別賦》等作。在詩作方面,他善于擬古,不少詩篇在流利中帶有峭拔蒼勁之氣。
黯然銷魂者(1),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2),復燕宋兮千里?;虼禾馐忌?,乍秋風兮蹔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3)。棹容與而詎前(4),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5),橫玉柱而沾軾(6)。居人愁臥,怳若有亡(7)。日下壁而沉彩(8),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9)。巡曾楹而空揜(10),撫錦幕而虛涼(11)。知離夢之躑躅(12),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13)。
至若龍馬銀鞍(14),朱軒繡軸(15),帳飲東都(16),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17),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18)。驚駟馬之仰秣(19),聳淵魚之赤鱗(20)。造分手而銜涕(21),感寂漠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22),少年報士(23),韓國趙廁(24),吳宮燕市(25)。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26)。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于一劍(27),非買價于泉里(28)。金石震而色變(29),骨肉悲而心死(30)。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31)。遼水無極(32),雁山參云(33)。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34),露下地而騰文(35)。鏡朱塵之照爛(36),襲青氣之煙煴(37),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38)。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39)?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賓兮淚滋??砂嗲G兮憎恨(40),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41)。
又若君居淄右(42),妾家河陽(43),同瓊珮之晨照(44),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45),惜瑤草之徒芳(46)。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47)。春宮閟此青苔色(48),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49),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迥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50),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51)。守丹灶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52)。暫游萬里,少別千年(53)。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54)。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55),桑中衛(wèi)女(56),上宮陳娥(57)。春草碧色,春水淥波(58),送君南浦(59),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60),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61),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62),雖淵云之墨妙(63),嚴樂之筆精(64),金閨之諸彥(65),蘭臺之群英(66),賦有凌云之稱,辯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
【注釋】
(1)黯然:心神沮喪,形容凄慘的樣子。銷魂:失魂落魄的樣子。(2)絕國:相隔極遠的邦國。(3)逶遲:徘徊不行的樣子。(4)棹(zhào):船槳,這里指船。容與:緩慢的樣子。詎前:滯留不前。(5)觴:酒杯。御:進用。(6)橫:擱置。玉柱:喻指琴。(7)怳(huǎng):失意的樣子。(8)彩:日光。(9)楸(qiū):一種落葉喬木,古時多植于道旁。(10)曾楹:高高的樓房。曾,同“層”。楹,屋前的柱子,這里指房屋。(11)錦幕:錦織的帳幕。(12)離:即“罹”,遭受。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定的樣子。(13)萬族:不同種類。(14)龍馬:八尺以上的馬。(15)朱軒:指尊貴的車。(16)帳飲:古人設帷帳于郊外以餞行。東都:東都門,長安城門名。(17)琴羽:琴中彈奏出羽聲。張:調弦。(18)上春:即初春。(19)駟:古時四匹馬拉的車駕稱駟。仰秣(mò):抬起頭吃草。(20)聳:因驚動而躍起。鱗:淵中之魚。(21)造:等到。銜涕:含淚。(22)慚恩:自慚未報知遇之恩。(23)報士:心系報恩之俠士。(24)韓國:戰(zhàn)國時俠士聶政為韓國嚴仲子報仇而刺殺韓相俠累。趙廁:戰(zhàn)國初期,預讓為給主人智氏報仇,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涂廁,挾匕首刺殺趙襄子。(25)吳宮:春秋時專諸置匕首于魚腹,在宴席上為吳國公子光刺殺吳王一事。(26)抆(wěn):擦拭。抆血,指眼淚流盡后又繼續(xù)流血。(27)銜感:懷恩感遇。銜,懷。(28)泉里:黃泉。(29)金石:鐘、磬等樂器。震:齊鳴。(30)骨肉:死者的親人。(31)負羽:挾帶弓箭。(32)遼水:即遼河。(33)雁山:雁門山。(34)耀景:閃射光芒。(35)騰文:露水在陽光下反射出絢爛色彩的美好情狀。(36)鏡:照。照爛:鮮明的顏色。(37)青氣:春天草木上騰起的煙靄。煙煴(yīn yūn):同“氤氳”。霧氣彌漫的樣子。(38)愛子:愛人。(39)詎:豈有。(40)班:鋪。(41)湄:水邊。(42)淄:淄水。右:西面。(43)河陽:黃河北岸。(44)瓊:瓊玉。(45)結綬:指出仕做官。(46)瑤草:仙山中的芳草。這里喻閨中少婦。徒芳:虛度青春。(47)流黃:黃色絲絹,這里指帷幕。(48)春宮:閨房。閟(bì):關閉。(49)?。╠iàn):竹席。(50)儻:同“倘”。華陰:華山。上士:道士。(51)寂:進入微妙之境。(52)驂(cān):指三匹馬駕車。鸞:鳳凰一類鳥。(53)少別:小別。(54)謝:告辭。(55)佳人之歌:指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56)衛(wèi)女:指戀愛中的少女。(57)上宮:陳國地名。陳娥:同“衛(wèi)女”義。(58)淥(lù)波:清澈的水波。(59)南浦:《楚辭·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焙笥靡苑褐杆蛣e之地。(60)圭:一種圓形美玉。(61)名:種類。(62)折、驚:都用以形容創(chuàng)痛之深。(63)淵:王褒,字子淵。云:揚雄,字子云。淵、云二人皆為漢代著名辭賦家。(64)嚴:嚴安。樂:徐樂。嚴、樂二人皆為漢代著名文學家。(65)金閨:聚集才識之士以供漢武帝詔詢之地。彥:有學識才干的人。(66)蘭臺:漢代朝廷中藏書和討論學術的地方。
【賞析】
這篇《別賦》在文學上負有盛名,千百年來被視為傳世佳作?!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矣!”一句開篇便沉喑幽悵,蕩氣回腸。最使人沮喪和失魂落魄的,莫過于此行一去三千里,離故鄉(xiāng)遙遠到不能望見的地步。就像秦國與吳國、燕國與宋國一樣,永遠沒有接壤的一日。這是《別賦》中作者流露的久別故土之痛苦,他借“秦吳”“燕宋”相去千里來比喻家鄉(xiāng)的遙不可及,是以當四季在他的眼前輪回時,他始終不曾有半分快樂。
有時春天的青苔剛剛浮現(xiàn),本該為它欣喜,但轉眼間秋風便迅速襲來,草木枯黃。風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漫漫白云呈現(xiàn)奇異的色彩,船在水中立而不動,車在山道間徘徊,船槳停滯不再滑動,馬兒發(fā)出長嘶的悲鳴。作為游子,詩人看到的是一片滿目凄愴的景象,倍覺凄涼,肝腸寸斷,哪里還有心思再吞下酒水。于是,他隨手蓋上金杯,將琴瑟放入袋中,不覺淚水已經浸濕了馬車前的軾木。
當黃昏臨近,居留在家中的詩人抱愁而臥,常不成眠,恍然若失??粗鴫ι系年柟庖稽c點消失,月光一點點鋪撒照亮,窗邊的紅蘭掛著秋露,青楸蒙上了寒霜。撫摸著冰冷的錦被,半掩起房門,這樣的午夜,游子在夢中也一定是踟躕不前、魂魄無依的。
離別的情緒,無論是因愛情還是因親情產生,又或者因為留戀塵世不甘赴死而產生,那番惆悵都是相通的,所以在《別賦》這段語句中暴露的游子愁,總是能被別人拿去形容種種分別的情感。詩人也是這樣認為,他在《別賦》整篇文章當中亦透露出了這個意思:盡管別離的雙方并無特定,別離也有種種緣由,但有別離必有哀怨;有哀怨必充塞于心,使人心神滯沮,飽受創(chuàng)傷和震驚,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在這里,詩人并沒有說《別賦》中的“離別”是獨一無二,可是該篇是作者在外飄零時所作的愁賦,成就了世上絕無僅有的痛苦之詞。這種感情其實和作者身世有關系。江淹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依靠采薪賣錢侍奉體弱多病的母親。生在朝野不斷更迭的南朝,注定詩人的大半生政治生涯坎坷難耐。屢被下獄和放逐他鄉(xiāng),在顛沛流離的命運中,詩人對于離愁別恨自然有著盛世和平年代甚至同時代的許多人內心都無法體會的復雜情感。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沒有什么比“離別”更傷痛,“有別必怨,有怨必盈,雖淵云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賦有凌云之稱,辯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一曲《別賦》寫盡古今人的離愁別緒,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離別中的愁與恨。
恨賦
江淹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guī),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1),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2)文史。赍志沒地(3),長懷無已。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縈,浮云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4)。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5),血下沽衿。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沉。
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注釋】
(1)溘(kè):忽然。(2)跌宕(dàng):沉湎。(3)赍志(jī):懷抱著志愿。(4)旸(yáng):光明。(5)汩(yù):迅疾的樣子。
【賞析】
這是江淹的又一篇名作。詩人開頭寫道,“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笨吹竭@樣一幅景象,令人心驚不已,如詩人說“仆本恨人”,于是“直念古者,伏恨而死”。接下來,詩人寫了許多古人恨事,秦帝、趙王、李君、明妃,以及“敬通見抵、中散下獄、孤臣危涕”等等,這些人都是本有一番大事業(yè)或大好人生者,然而“或一旦魂斷,宮車晚出,或終蕪絕兮異域。或赍志沒地,長懷無已?;蚝崛銍@,銷落湮沉……”
在整首《恨賦》里,透露的其實是自己想做大事的心思。然而在大段地論數(shù)古往恨事之后,詩人在結尾句里,又徹底地失望了。獲得功名又怎樣,就一定能讓自己萬古留名嗎?恐怕不見得。春草遲暮,秋風驚起;秋風落罷,春草再生。數(shù)千年周而復返的年華就這樣消逝,黯綺羅的流光,剝落了池館的紅瓦,摧斷了琴瑟的弦,撫去溝壑化平川。在萬年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面前,江山還是江山,國家與人卻已不再是當初的那些。于是詩人不僅發(fā)出“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的慨嘆。
人生自古皆有死,然而忍恨吞聲亦居多。宋順帝升明元年(公元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zhí)政,早聞江淹美名,遂將其從吳興召回,任命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郁郁而不得志的江淹,就這樣揮別寧靜多年的生活。此后江淹官運一路亨通,而梁武帝蕭衍代齊后,更把江淹升為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極度順利的后半生,將江郎的才情盡數(shù)帶走,那時的江淹除了擬古詩較佳外,再也寫不出《別賦》《恨賦》這樣的絕世佳作。江淹早年享用了“夢筆生花”的美名,用苦痛半生磨煉出的蓋世才華,卻在得志之后,落了個“江郎才盡”。歷史就是這樣似乎有情,又似乎無情。春蟲秋恨鳥自鳴,滾滾江水依舊東流,古今多少恨,也都湮沒在了歷史煙塵中。
歸田賦
張衡
作者簡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人。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著有《四愁詩》《思玄賦》《溫泉賦》《歸田賦》《二京賦》等作。
游都邑以永久(1),無明略以佐時(2)。徒臨川以羨魚(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從唐生以決疑(6)。諒天道之微昧(7),追漁父以同嬉(8)。超埃塵以遐逝(9),與世事乎長辭(10)。
于是仲春令月(11),時和氣清;原隰郁茂(12),百草滋榮。王雎鼓翼(13),鸧鹒哀鳴(14);交頸頡頏(15),關關嚶嚶(16)。于焉逍遙(17),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18),虎嘯山丘。仰飛纖繳(19),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20),懸淵沉之魦鰡。
于時曜靈俄景(21),系以望舒(22)。極般游之至樂(23),雖日夕而忘劬(24)。感老氏之遺誡(25),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26),詠周孔之圖書(27)。揮翰墨以奮藻(28),陳三皇之軌模(29)。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30)。
【注釋】
(1)都邑:指東漢京都洛陽。永:長。久:滯。言久滯留于京都。(2)明略:明智的謀略。這句意思說自己無謀略以匡佐君主。(3)徒:空,徒然。羨:愿。(4)俟:等待。河清:黃河水清,古人認為這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此句意思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預期。(5)蔡子:指戰(zhàn)國時燕人蔡澤??犊簤咽坎坏弥居谛摹?6)唐生:即唐舉,戰(zhàn)國時梁人。決疑:請人看相以決定前途命運的疑惑。蔡澤游學諸侯,未發(fā)跡時,曾請?zhí)婆e看相,后入秦,代范睢為秦相。(7)諒:確實。微昧:幽隱。(8)嬉:樂。(9)超塵埃:即游乎塵埃之外。塵埃,比喻紛濁的事務。遐逝:遠去。(10)長辭:永別。由于政治昏亂,世路艱難,自己與時代不合,產生了歸田隱居的念頭。(11)令月:吉日,好的時節(jié)。令,善。(12)原:寬闊平坦之地。隰:低濕之地。郁茂:草木繁盛。(13)王雎:鳥名。即雎鳩。(14)鸧鹒:鳥名。即黃鸝。(15)頡頏:鳥上下翻飛的樣子。(16)關關嚶嚶:指二鳥和鳴。(17)于焉:于是乎。逍遙:安閑自得。(18)而乃:于是。方澤:大澤。這兩句言自己從容吟嘯于山澤間,類乎龍虎。(19)纖繳:指箭。纖:細。繳:射鳥時系在箭上的絲繩。(20)逸禽:云間高飛的鳥。(21)曜靈:日。俄:斜。景:同“影”。(22)系:繼。望舒:神話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仙人,這里代指月亮。(23)般游:游樂。般:樂。(24)雖:雖然。劬:勞苦。(25)感老氏之遺誡:指《老子》十二章:“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27)周孔之圖書: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28)翰:毛筆。藻:辭藻。(29)陳:陳述。軌模:法則。(30)如:往,到。
【賞析】
這篇賦凝聚了張衡仕宦一生的感慨與情志,全賦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自己功業(yè)難就,決心抽身退隱。所謂“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是用《史記》蔡澤與唐舉之典。蔡澤當年不遇于時,曾讓唐舉為他相面決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澤自比,但通過卜相決疑后,他決心歸隱,去追隨像楚辭中所寫的漁父,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在這一層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相當悲憤的,雖然語似曠達,但在曠達中掩蓋不住他對江河日下的東漢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黃河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雖有蔡澤那樣的滿腹經綸,卻再也沒有他那樣建功立業(yè)的機遇了。他只好向著人間社會,慨嘆一聲,悄然而去。
第二層寫自己歸田后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線由低沉轉向高昂。心情也從抑郁轉向開朗。天氣是那樣的晴朗,百草是那樣的豐茂,鳥兒是那樣的歡躍。面對著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煩惱,“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了。
第三層又頓作轉折。感情的曲線又跌了深淵之中。作者在寫漁獵時,并沒有寫其中的樂趣,而是大發(fā)了一頓“云間之逸禽”如何“觸矢而斃”、“淵沉之魦鰡”,如何“貪餌吞鉤”,這不明明是語此而意彼,借以大發(fā)世事之險惡,官場之傾軋的感慨嗎?話雖很短,但這里面已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種種悲憤與心酸。
最后一段是真正的曠達語。所謂“老氏之遺誡”,乃指老子所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币饧磻?jié)制田獵,加強人生的自我修養(yǎng)。于是他徜徉徘徊于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樂和周公、孔子所遺傳下的深奧的典籍之中,并奮發(fā)著述,闡明圣則。最終他以老莊的哲學——游于物外,意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輕外物而自重的哲學來武裝自己,于是達到了齊榮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線在這一層中又轉向開朗昂揚,全篇也就在這曠達超脫的調子中戛然收束。
總觀全篇,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篇言“志”之賦。其“志”就是對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對人生怎樣擺脫這種悲哀的深刻反省。而這種“志”又是他一生的總結,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當深厚和真實。話雖不多,但句句發(fā)自內心,且句句閃現(xiàn)著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和不斷跳躍變化的感情曲線,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動性和內心世界的豐富性。這一切都使這篇抒情小賦在言志抒情時獲得了真實性和個性化的永恒價值。
洛神賦
曹植
作者簡介
曹植(公元192—232年),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字子建,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白馬篇》《洛神賦》《七步詩》等。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1),還濟洛川(2)。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3)。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4),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5)。背伊闕(6),越轘轅(7),經通谷(8),陵景山(9)。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p>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10),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11)。瑰姿艷逸(12),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13)。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弓偒熞院陀栀猓笣摐Y而為期(14)。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15),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16),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17),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神賦圖
于是屏翳收風(18),川后靜波。馮夷鳴鼓(19),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20),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21),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22)。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23)。浮長川而忘反(24),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注釋】
(1)京師:京城、國都,此處指魏都洛陽。(2)洛川:洛水。源出陜西省,入河南省,經洛陽,至鞏縣入黃河。(3)宓(fú)妃:相傳為宓羲氏的女兒,溺死于洛水為神,即洛神。(4)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宋玉曾做《高唐賦》《神女賦》,均記載與楚襄王對答夢遇巫山神女之事。(5)東藩:東方藩國。當時曹植封為鄄(juàn)城(今山東省鄄城縣)王。鄄城位于洛陽東北,故稱東藩。(6)伊闕:山名,又名闕塞山、龍門山,在洛陽南。(7)轘轅:山名,在河南省偃師縣東南。(8)通谷:山谷名,在洛陽城南。(9)陵:登。景山:在河南省偃師縣南。(10)秾(nóng):花木茂盛,這里指體態(tài)豐滿。(11)靨(yè):酒窩。權:通“顴”,顴骨。酒窩在顴骨下,所以說“承權”。(12)瑰姿:美妙的姿態(tài)。(13)要:“邀”,約會。(14)潛淵:深淵,指洛神所居之處。(15)眷眷:通“拳拳”。(16)命儔嘯侶:相當于呼朋喚友。儔,匹、侶。(17)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女英,湘水之神。(18)屏翳:傳說中的風神。(19)馮(píng))夷:河伯的名字。(20)鯨鯢(ní):即鯨魚,雄的叫鯨,雌的叫鯢。(21)清陽:女子眉清目秀,此指清秀的眉目。陽:一作“揚”。(22)神宵:神影消逝。宵:通“消”,消逝。(23)溯(sù):逆流而上。(24)長川:指洛水。反:同“返”,返回。
曹植
【賞析】
在《洛神賦》中,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悵分離。
《洛神賦》全篇大致可分為六層,第一層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看到“麗人”宓妃佇立山崖,這層好似話本的“入話”。第二層,寫“宓妃”容儀服飾之美。第三層寫作者非常愛慕洛神,她實在太好了,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已向她表達了真情,贈以信物,有了約會,卻擔心受欺騙,極言愛慕之深。第四層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后的情狀。第五層“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賦的寄意之所在。第六層,寫別后“我”對洛神的思念。
這篇賦想象豐富。作者想象從京城洛陽起程,東歸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邊,停車飲馬,在陽林漫步之時,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體態(tài)搖曳飄忽像驚飛的大雁,婉曲輕柔像是水中的游龍,鮮美、華麗較秋菊、茂松有過之,姣如朝霞,純潔如芙蓉,風華絕代。隨后他對她產生愛慕之情,托水波以傳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潔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終被他的真情所感動,與之相見,傾之以情。但終因人神殊途,結合無望,與之惜別。想象絢爛,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嘆,愁悵絲絲。但這想象并不離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賦》《高唐賦》而作。
全賦辭藻華麗而不浮躁,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講究排偶,對仗,音律,語言整飭、凝練、生動、優(yōu)美。取材構思漢賦中無出其右。傳神的描寫刻畫,兼之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絕妙丹青,個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會使人產生一種虛無之感。在對洛神的體型、五官、姿態(tài)等描寫時,給人傳遞出洛神的沉魚之貌、落雁之容。同時,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高潔。在對洛神與之會面時的神態(tài)的描寫刻畫,使人感到斯人浮現(xiàn)于眼前,風姿綽約。而對于洛神與其分手時的描寫“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來鳴鼓,女媧清歌”,愛情之真摯、純潔。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好,以致離別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斷,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浪漫而苦澀,心神為之不寧徘徊于洛水之間不忍離去。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并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諸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jié)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筆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將其搬上了舞臺,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于歷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于詩詞歌賦者,則更是多得難以數(shù)計??梢姴苤病堵迳褓x》的藝術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士不遇賦(并序)
董仲舒
作者簡介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漢廣川郡(今河北省景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官,講授《公羊春秋》。他的著作匯集于《春秋繁露》一書。
嗚乎嗟乎(1)!遐哉邈矣(2)。時來曷遲(3),去之速矣(4)。屈意從人(5),悲吾族(非吾徒)矣(6)。正身俟時(7),將就木矣(8)。悠悠偕時(9),豈能覺矣(10)。心之憂歟(11),不期祿矣(12)。遑遑匪寧(13),秪增辱矣(14)。努力觸藩(15),徒摧角矣(16)。不出戶庭(17),庶無過矣(18),重曰(19):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20),而丁三季之末俗(21)。以辨詐而期通兮(22),貞士耿介而自束(23),雖日三省于吾身(24),繇懷進退之惟谷(25)。彼寔繁之有徒兮(26),指其白以為黑(27)。目信嫮而言眇兮(28),口信辯而言訥(29)。鬼神不能正人事之變戾兮(30),圣賢亦不能開愚夫之違惑(31)。出門則不可與偕往兮(32),藏器又蚩其不容(33)。退洗心而內訟兮(34),亦未知其所從也(35)。觀上古之清濁兮(36),廉士亦焭焭而靡歸(37)。殷湯有卞隨與務光兮(38),周武有伯夷與叔齊(39)。卞隨務光遁跡于深淵兮(40),伯夷、叔齊登山而采薇(41)。使彼圣賢其繇周遑兮(42),矧舉世而同迷(43)。若伍員與屈原兮(44),固亦無所復顧(45)。亦不能同彼數(shù)子兮(46),將遠游而終慕(47)。于吾儕之云遠兮(48),疑荒涂而難踐(49)。憚君子之于行兮(50),誡三日而不飯(51)。嗟天下之偕違兮(52),悵無與之偕返(53)。孰若返身于素業(yè)兮(54),莫隨世而輸轉(55)。雖矯情而獲百利兮(56),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57)。紛既迫而后動兮(58),豈云稟性之惟褊(59)。昭同人而大有兮(60),明謙光而務展(61)。遵幽昧于默足兮(62),豈舒采而蘄顯(63)。茍肝膽之可同兮(64),奚須發(fā)之足辨也(65)。”
【注釋】
(1)嗚,亦作嗟。嗟(jiē又或讀作juē):嘆息。嗟乎:感嘆詞。(2)遐:遠。邈:遙遠。(3)時:時機。曷:何。(4)去:離去。速:快。(5)屈:委屈,屈服。從:順從,跟隨。(6)悲吾族:讓我們這類人悲傷。非吾徒:此謂非己之意也。(7)正身:端正自身。(8)就木:入棺材,死。木,指棺材。(9)悠悠:形容長久。偕:一同,在一起。此句意謂將與時俱老。(10)覺:醒悟。(11)憂:憂悶。(12)期:期望。(13)遑遑:恐懼的樣子。匪:通“非”。寧:安寧。(14)秪:恰好。(15)藩:籬笆。(16)摧:折斷。(17)不出戶庭:指不出門。(18)庶:庶幾,差不多。(19)重:重復。(20)?。悍?,當。三代:指夏、商、周時期。盛?。憾κ?。(21)三季:夏、商、周。俗:習俗。(22)辨:通“辯”,言辭動聽。通:通達,這里指進用。(23)貞士:堅貞之士。耿介:正直。自束:自我約束。(24)日三省于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三,多次,非實數(shù)。(25)繇(yǒu):同“猶”。進退惟谷:進退兩難。(26)寔:同“實”,確實。徒:同黨。(27)指其白以為黑:指顛倒是非。(28)信:的確。嫮(hù):美好。眇:瞎了一只眼。(29)辯:口才好。訥:語言遲鈍。(30)正:糾正。變戾:變異與乖戾。(31)愚夫:愚昧的人。違:違背。(32)往:去。(33)藏器:懷才不露。器:才能。蚩:同“嗤”,譏笑。(34)內訟:自我責備。(35)從:適從。(36)清濁:治亂。(37)廉士:廉潔之士。焭焭:孤獨無依的樣子。靡:沒有。(38)卞隨、務光:皆古代隱士。(39)周武:周武王。(40)遁跡:這里指投水自盡。(41)山:首陽山。(42)周:普遍。遑:閑暇。(43)矧(shěn):何況。舉:全。(44)伍員:即伍子胥,春秋楚人。(45)顧:回頭看,這里形容留戀。(46)數(shù)子:指卞隨、務光、伯夷、叔齊、伍員和屈原等人。(47)終慕:終生期慕。(48)吾儕:我輩。(49)涂:道路。(50)憚:怕。(51)三日而不飯:指旅途艱難。(52)違:違背。(53)悵:惆悵。(54)孰若:何如。素:一向。(55)輸轉:隨波逐流。(56)矯情:違背真情。百利:多種利益。(57)復:反倒。正:端正。(58)紛:雜亂的樣子。(59)褊(biǎn):狹隘。(60)昭:光明。(61)展:省視。(62)遵:遵循。默足:箴默自足。(63)舒采:指表現(xiàn)才能。采,通“彩”。蘄(qí):通“祈”,求。顯:顯赫。(64)茍:假如。肝膽:心意。(65)奚:什么,為什么。須發(fā):胡須、頭發(fā)。
【賞析】
在古代,對于積極入世的傳統(tǒng)士人來說,盛世不遇,始終是他們最為尷尬惆悵的事情。每逢至此,他們或退而自省,或憤世嫉俗。在漢賦作者中,董仲舒和司馬遷堪稱這方面的代表。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說董仲舒《士不遇賦》“雖為粹然儒者之言,而牢愁狷狹之意盡矣”。一語道破了這位西漢鴻儒的內心隱痛。
董仲舒
《士不遇賦》是董仲舒晚年寫的一篇抒情賦,這篇賦真實地表現(xiàn)了他個人的不遇悲慨,也典型地體現(xiàn)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統(tǒng)一人專制政治下普遍的不遇境況。但與西漢眾多不遇賦不同的是,不管是對現(xiàn)實的批判,還是對不遇之感的消解,這篇賦都表現(xiàn)出極為濃厚的儒者的色彩。讀者從這篇賦中,能夠真切地體會到董仲舒作為儒者的高尚的人格與志趣。
在作者看來,漢武盛世無異于“三季之末俗”。在這個時代里,照舊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屈原《卜居》),賢人懷才不遇,無用武之地。這種情形,在司馬遷的《感士不遇賦》中也有反映。不同的是,董賦多儒家言,而司馬賦多憤世語。
在形式上,此賦承襲漢大賦的鋪排夸飾,又于騷體之中摻入四言句式的文賦筆法,而以一種變格的方式抒情言志,個性頗為鮮明。此賦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頗有影響。
逐貧賦
揚雄
作者簡介
揚雄(公元前53—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漢賦四大家”之一,西漢官吏、文學家、思想家。一生歷經兩朝,歷官四代。年四十余,始游京師,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有《太玄》《法言》《方言》《訓纂篇》等。
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終貧且窶(1)。禮薄義弊,相與群聚,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汝在六極(2),投棄荒遐。好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戲土沙。居非近鄰,接屋連家。恩輕毛羽,義薄輕羅。進不由德,退不受呵。久為滯客,其意謂何?人皆文繡,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獨藜飧。貧無寶玩,何以接歡?宗室之燕,為樂不槃。徒行負笈,出處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胝?;蛟呕蝰?,沾體露肌。朋友道絕,進宮凌遲。厥咎安在(3)?職汝為之(4)!舍汝遠竄,昆侖之巔;爾復我隨,翰飛戾天(5)。舍爾登山,巖穴隱藏;爾復我隨,陟彼高岡。舍爾入海,泛彼柏舟;爾復我隨,載沉載浮(6)。我行爾動,我靜爾休。豈無他人,從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復久留!”
貧曰:“唯唯。主人見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懷,愿得盡辭。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堯,誓為典則。土階茅茨,匪雕匪飾。爰及季世,縱其昏惑。饕餮之群(7),貪富茍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驕。瑤臺瓊榭,室屋崇高;流酒為池,積肉為崤(8)。是用鵠逝,不踐其朝。三省吾身,謂予無諐(9)。處君之家,福祿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昂苁?,少而習焉;寒暑不忒,等壽神仙。桀跖不顧,貪類不干。人皆重蔽,予獨露居;人皆怵惕(10),予獨無虞(11)!”言辭既磬(12),色厲目張,攝齊而興(13),降階下堂。“誓將去汝,適彼首陽。孤竹二子(14),與我連行”。
余乃避席,辭謝不直:“請不貳過,聞義則服。長與汝居,終無厭極。”貧遂不去,與我游息。
【注釋】
(1)窶:貧寒,此句語出《詩·邶風·北門》:“終窶且貧,莫知我艱?!?sup>(2)六極:指上、下、東、南、西、北。(3)厥:猶“其”。咎:罪責。(4)職:語氣助詞,猶“惟”。(5)翰:鳥羽。戾:到達。(6)載:語氣助詞,無實義。(7)饕餮:一種傳說中貪食的惡獸,此處比喻貪婪兇殘者。(8)崤:此處指崤山。(9)諐:同“愆”,過失。(10)怵惕:戒懼。(11)虞:貽誤。(12)磬:器空為磬,此處引申為盡。(13)興:起。(14)孤竹二子:即伯夷、叔齊因二人為商末孤竹二子,故名。
【賞析】
在西漢初年兵荒馬亂之后,雖然經過文景之治和武帝盛世的整頓,社會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繁榮,但是在西漢末的時候,困頓再次來臨,并且是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吞噬著整個王朝,這令所有的漢朝人民感到惶恐。
不但是平民百姓,就連一些大文豪也感到了江山末日所帶來的恐懼。揚雄雖然寫過一些極力贊揚漢朝盛世的賦詞,但是他自己并沒能因此而大富大貴。他也過著潦倒的生活,在不堪忍受的時候,他將自己的貧困寫進了文字中,或許只是一種心理慰藉,但是流傳了下來,留給后世一份多了解當時社會的文獻資料。這是我們從這篇《逐貧賦》中讀到的。
“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終貧且窶。禮薄義弊,相與群聚,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揚子是作者自指,貧是作者虛構的形象,就是西漢時期民俗信仰中的所謂的“貧鬼”。而逐貧指的就是“除貧”。揚雄性格中一直有著不甘平庸的成分,所以他隱居他處,離群索居。然后,作者以一段虛構的和“貧”之間的對話展開行文。他說道,在曠野之中,雖然貧苦,卻能求得心安理得,不過時而也會惆悵哀嘆。人間世事,不是隨波逐流,便是逆流而上,何去何從值得思考,不過看來,這個不能給予太多希望的地方,還是早日離開的好。
揚雄
在《逐貧賦》第一段中,作者將一個文人生不逢時的尷尬論述出來,不論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來看,都是一篇為自己感慨命運不公的文字。然而,這只是作者聊以自慰,最終無法撐起西漢末年陰霾的天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歲月上,像揚雄這樣的人很多,數(shù)不勝數(shù),而他們卻幾乎無一例外,往往愈到到暮年,愈才發(fā)覺世事的荒唐,人生的蒼涼無奈。
然后是貧的一番話,“唯唯。主人見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懷,愿得盡辭?!币庾R到自己的被逐,貧表明了他的觀點和志節(jié),最后他說“人皆重蔽,予獨露居;人皆怵惕,予獨無虞”,我因為是貧,反而“無虞”,沒有貽誤,我今既然見逐而不容于你,我只有離開你,去尋找孤竹二子,也只有伯夷、叔齊這樣的真君子能與我同處。
揚雄的《逐貧賦》,以揚子與貧的一番對話展開全文,形式比較獨特,極富想象力。但在漢賦中并不是唯一的,比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就是以虛構的子虛烏有二先生對話展開。但揚雄第一次以文學形式對中國歷史上關于文人生存的一個重要問題進行了回答,即在污濁現(xiàn)實中,無法融合與主流政治領域時,文人如何安身立命。在文章最后一句,作者寫道“余乃避席,辭謝不直:‘請不貳過,聞義則服。長與汝居,終無厭極?!毸觳蝗ィc我游息?!睋P雄因為不堪忍受現(xiàn)實,選擇離去;因為理智,最終決定云游他方。這個回答多少是無奈無力的選擇和對現(xiàn)實的反抗。而這在歷代文人中,揚雄同樣也不是唯一的,前有孤竹二君,楚狂接輿,后有隱者安貧樂道無數(shù)?!堵毅憽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人避世的清高,其實內里都透著股郁郁不得志的無奈與蒼涼。
《逐貧賦》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五中就提到過,唐代韓愈的《送窮文》和柳宗元的《乞巧文》,都顯然有揚雄的這篇《逐貧賦》的影子。錢鐘書也曾評論道:“子云諸賦,吾必以斯為巨擘焉。創(chuàng)題造境,意不猶人?!督獬啊冯m佳,謀篇尚步東方朔后塵,無此詼詭。后世祖構稠疊,強顏自慰,借端罵世,韓愈《送窮》,柳宗元《乞巧》,孫樵《逐痁鬼》出乎其類?!?/p>
自悼賦
班婕妤
作者簡介
班婕妤(前48年—公元2年),祖籍樓煩(今山西寧武縣)人,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漢成帝的妃子,初為少使,后立為婕妤?,F(xiàn)存作品僅三篇,《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于宮闕兮,充下陳為后庭(1)。蒙圣皇之渥惠兮(2),當日月之圣明(3)。揚光烈之翕赫兮(4),奉隆寵于增成(5)。既過幸于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6)。陳女圖以鏡監(jiān)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7)。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8),仍襁褓而離災(9)。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班婕妤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10)。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于罪郵。奉共養(yǎng)于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11)。共灑掃于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愿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12)。
重曰(13):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14)。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幃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fā)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15)。神眇眇兮密靚處(16),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17),思君兮履綦(18)。仰視兮云屋(19),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20)。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虞精兮極樂(21),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22),自古兮有之。
【注釋】
(1)下陳:后列。(2)渥:厚。(3)日月:喻皇帝與皇后。(4)翕赫:《文選·甘泉賦》注:翕赫,盛貌。(5)增成:班婕妤受寵時所居住的后宮。(6)佩離:系物于帶曰佩。離,同“縭”,佩巾。古時女子出嫁,母親臨別訓誡,并替她結好佩巾的帶子。(7)任、姒:任,太任,文王之母;姒,太姒,武王之母。(8)陽祿與柘館:二館名,婕妤曾在這里生孩子,都不幸早夭。(9)仍:頻。離:遭。(10)晻莫:暗暮。(11)長信:太后之宮。(12)休:美。(13)重曰:文章已經寫完,但意猶未盡,情志未申,又寫了下面部分,如今之續(xù)篇。(14)應門:正門。闥:小門。扁:關門。(15)縩:象聲詞,行動時衣服摩擦的聲音。(16)靚:同“靜”。(17)丹墀:宮殿的地面。(18)履綦:卜飾。(19)云屋:即云房。原指山居,稱隱士或僧道所居,此處指長信宮。(20)羽觴:酒杯。(21)虞:同“娛”。(22)綠衣:指《詩經》的《綠衣》篇,寫妾上僭,夫人失位。白華:指《詩經》的《白華》篇,該詩為周人諷刺幽王而作。幽王娶申女為后,后得褒姒又廢申后。
【賞析】
這是詩人自悼以寄托憂思的一篇詩賦。詩人借詩經《綠衣》、《白華》之篇,抒發(fā)自己遭冷落的郁郁憂思之情。
作者開篇寫的是入宮受寵遭妒,遭讒言而入冷宮的凄涼際遇,暗示宮廷斗爭的殘酷。文章描寫的是作者退居東宮之后的寂寞生活,不過寥寥幾筆,幽怨之情、難言之痛,躍然紙上。接著作者描寫了東宮景物,無不反襯出一股凄涼、冷落之感,正是作者悲涼身世的映射,以致借酒消愁。于是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曰:“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班婕妤的過人之處即在于此。
作者哀嘆道,自己的災難是自己造成的。天命不可強求,白晝的日光已然移去,暮色的黯淡悄然降臨,天地賦予的厚德不能因為自己被遺棄的罪過而丟掉。面對圣恩的冷淡,她知難而退,不再踏入后宮是非之地,情愿待在東宮而不外出,直到終老。但愿死后可以回歸自由,依山傍水,埋于松柏之下。就是因為她明白,自己永遠無法和這個宮廷相互適應。
成帝死后,班婕妤請愿去為其守陵,終日與墓碑相伴。在繼續(xù)孤獨的日子里,班婕妤度過了她人生的最后五年時光,便從容地離開了這個世間,也終于離開了那個禁錮了她一生自由與愛的東宮。
關于班婕妤,人們對她有諸多論斷,其中梁代的鐘嶸《詩品》中評論班婕妤:“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清朝的納蘭容若也認為班婕妤“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便是容若可以跨越時空對班婕妤相知相惜的理由,這也是班婕妤令容若為之神傷不已的理由。
西都賦
班固
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他潛心二十余年,修成《漢書》,后遷為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于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幽通賦》等作品。
有西都賓問于東都主人曰:“蓋聞皇漢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河洛矣(1)。輟而弗康(2),實用西遷,作我上都。主人聞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愿賓攄懷舊之蓄念(3),發(fā)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漢京。”賓曰:“唯唯?!?/p>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左據(jù)函谷、二崤之阻(4),表以太華、終南之山(5)。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酉。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則天下之隩區(qū)焉(6)。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7),周以龍興,秦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寤東井之精,俯協(xié)《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8)。天人合應(9),以發(fā)皇明(10),乃眷西顧,實惟作京。于是睎秦嶺(11),睋北阜(12),挾酆灞,據(jù)龍首。圖皇基于億載(13),度宏規(guī)而大起。肇自高而終平(14),世增飾以崇麗。歷十二之延祚(15),故窮奢而極侈。建金城其萬雉(16),呀周池而成淵。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17),閭閻且千(18),九市開場,貨別隧分。入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19),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云相連。于是既庶且富,娛樂無疆。都人士女,殊異乎五方。游士擬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20)。鄉(xiāng)曲豪舉,游俠之雄,節(jié)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21)。
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紱冕所興(22)。冠蓋如云,七相五公(23)。與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干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封畿之內,厥土千里,逴躒諸夏(24),兼其所有。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25),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商、洛緣其隈,鄠、杜濱其足(26),源泉灌注,陂池交屬。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蜀。其陰則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靈宮起乎其中。秦漢之所以極觀,淵云之所頌嘆,于是乎存焉。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萬,疆埸綺分,溝塍刻縷(27),原隰龍鱗,決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穎(28),桑麻鋪棻(29)。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30),泛舟山東,控引淮湖,與海通波。西郊則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31),四百余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神池靈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逾昆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于三萬里。
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jù)坤靈之正位(32),放太紫之圓方。樹中之華闕,豐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雕玉瑱以居楹(33),裁金壁以飾珰。發(fā)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閨房周通,門闥洞開(34)。列鐘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闈。仍增崖而衡閾(35),臨峻路而啟扉(36)。徇以離殿別寢(37),承以崇臺閑館,煥若列星,紫宮是環(huán)。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區(qū)宇若茲,不可殫論(38)。增盤業(yè)峨,登降炤爛(39),殊形詭制,每各異觀。乘茵步輦(40),惟所息宴。后宮則有掖庭(41)、椒房,后妃之室。合歡、增城、安處、常寧、苣若、椒風、披香、發(fā)越、蘭林、蕙草、鴛鸞、飛翔之列,昭陽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墻不露形。裛以藻繡(42),絡以綸連。隨侯明月,錯落其間。金釭銜璧,是為列錢。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階彤庭,碝磩彩致,琳珉青熒,珊瑚碧樹,周阿而生。紅羅颯,綺組繽紛。精曜華燭,俯仰如神。后宮之號,十有四位。窈窕繁華,更盛迭貴。處乎斯列者,蓋以百數(shù)。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蕭曹魏邴,謀謨乎其上。佐命則垂統(tǒng),輔翼則成化。流大漢之愷悌,蕩亡秦之毒螫。故令斯人揚樂和之聲,作畫一之歌。功德著于祖宗,膏澤洽于黎庶。又有天祿、石渠,典籍之府。命夫諄誨故老(43),名儒師傅,講論乎《六藝》,稽合乎同異(44)。又有承明、金馬、著作之庭。大雅宏達(45),于茲為群。元元本本,周見洽聞。啟發(fā)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鉤陳之位(46),衛(wèi)以嚴更之署,總禮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①S贅衣(47),閹尹閽寺。陛戟百重,各有典司。周廬千列,徼道綺錯。輦路經營(48),修除飛閣。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亙長樂。凌隥道而超西墉(49),掍建章而連外屬。設璧門之鳳闕,上觚棱而棲金爵。內則別風之嶕峣(50),眇麗巧而聳擢,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爾乃正殿崔嵬,層構厥高,臨乎未央。經駘湯而出馺娑,洞枍詣以與天梁。上反宇以蓋戴(51),激日景而納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52)。軼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帶于棼楣。雖輕迅與僄狡(53),猶愕眙而不能階(54)。攀井干而未半(55),目眴轉而意迷(56),舍欞檻而卻倚(57),若顛墜而復稽,魂怳怳以失度(58),巡回途而下低,既懲懼于登望(59),降周流以彷徨。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見陽。排飛闥而上出(60),若游目于天表,似無依而洋洋(61)。前唐中而后太液,攬滄海之湯湯。揚波濤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濫瀛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于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巖峻崷崪(62),金石崢嶸??瓜烧埔猿新?,擢雙立之金莖,軼埃壒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庶松喬之群類,時游從乎斯庭。實列仙之攸館,非吾人之所寧。
爾乃盛娛游之壯觀,奮泰武乎上囿。因茲以威戎夸狄,耀威靈而講武事。命荊州使起鳥、詔梁野而驅獸。毛群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水衡虞人,修其營表。種別群分,部曲有署。罘網(wǎng)連纮,籠山絡野(63)。列卒周匝,星羅云布。于是乘鑾輿,備法駕,帥群臣,披飛廉,入苑門。遂繞酆鄗,歷上蘭。六師發(fā)逐,百獸駭殫,震震爚爚,雷奔電激,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爾乃期門佽飛,列刃鉆鍭,要趹追蹤。鳥驚觸絲,獸駭值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矢不單殺,中必疊雙。颮颮紛紛,矰繳相纏(64)。風毛雨血,灑野蔽天。平原赤,勇士厲。猿狖失木,豺狼懾竄(65)。爾乃移師趨險,并蹈潛穢。窮虎奔突,狂兕觸蹶。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狡,扼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挾師豹,拖熊螭。曳犀犛,頓象羆。超洞壑,越峻崖。蹶巉巖(66),巨石頹。松柏仆,叢林摧。草木無余,禽獸殄夷。于是天子乃登屬玉之館,歷長揚之榭。覽山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鎮(zhèn)壓,獸相枕藉。然后收禽會眾,論功賜胙。陳輕騎以行炰,騰酒車以斟酌。割鮮野食,舉烽命釂。饗賜畢,勞逸齊,大輅鳴鑾,容與徘徊。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茂樹蔭蔚,芳草被堤。蘭茝發(fā)色,曄曄猗猗。若摛錦布繡,燭燿乎其陂。鳥則玄鶴白鷺,黃鵠鸛,鸧鴰鴇鶂(67),鳧鹥鴻雁。朝發(fā)河海,夕宿江漢。沉浮往來,云集霧散。
于是后宮乘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袪黼帷(68),鏡清流。靡微風,澹淡浮。棹女謳,鼓吹震,聲激越,謍厲天,鳥群翔,直窺淵。招白鷴,下雙鵠。揄文竿,出比目。撫鴻罿,御矰繳,方舟并騖,俯仰極樂。遂乃風舉云搖,浮游溥覽。前乘秦嶺,后越九嵕,東薄河華(69),西涉岐雍。宮館所歷,百有余區(qū)。行所朝夕,儲不改供。禮上下而接山川,究休佑之所用。采游童之歡謠,第從臣之嘉頌。于斯之時,都都相望,邑邑相屬。國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業(yè),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guī)矩。粲乎隱隱,各得其所。
若臣者徒觀跡于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舉也。
【注釋】
(1)河洛:東都有河南洛陽,所以叫河洛。(2)輟:止??担捕?。(3)攄:抒發(fā)。蓄:積。(4)二崤之阻:指崤山一帶有二陵,其中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北陵是文王避風雨的地方。(5)表:標。(6)隩:四方之土可定居者。(7)三成帝畿:指周、秦、漢。(8)演:引。(9)天:指五星。人:指婁敬。(10)皇:指高漢祖。(11)睎:望。秦嶺:南山。(12)睋:視。北阜:山。(13)載:年。(14)高:漢高祖。(15)祚:祿。(16)雉:長三丈,高一丈。(17)街(ji?。核耐ò诉_。(18)閭:里門。閻:里中門。(19)闐:同“填”,滿。(20)肆:市中陳放物品的地方。(21)騁:直馳。騖:亂馳。(22)紱:綬。冕:大夫以上級別的冠帽。(23)相:丞相。公:御史大夫、將軍的通稱。(24)逴躒:猶言超絕。(25)穹谷:深谷。(26)濱:涯。(27)塍:稻田中的畦,音繩。(28)穎:禾穗。(29)棻:通“紛”,盛貌。(30)洞:疾流。(31)繚:猶繞。(32)坤:地道。(33)楹:柱。(34)闥:門內。(35)仍:因。(36)峻:高大。(37)徇:循。(38)殫:盡。(39)炤:明,音照。爛:意思也是明。(40)茵:蓐。(41)掖庭:宮人居住的地方。(42)裛:纏。(43)諄:勉勵。誨:教誨。(44)稽:考。(45)大雅:指有大雅之風的賢才。(46)鉤陳:后宮。(47)贅:通“綴”。(48)輦路:輦道,閣道。(49)隥:閣道。墉:城。(50)嶕峣:高。(51)蓋戴:覆蓋。(52)躋:上升。(53)僄:輕。(54)愕:驚。眙:驚貌。(55)井干:井欄。(56)眴:看不清。(57)檻:楯。(58)怳:失意。(59)懲:恐懼。(60)排:推。(61)洋洋:無所歸的樣子。(62)巖:險。峻:峭高。(63)絡:繞。(64)矰:高。(65)懾:懼。(66)巉巖:高峻的樣子。(67)鶂:一種水鳥。(68)袪:撩起。(69)薄:迫近。河:指黃河。華:指華山。
【賞析】
此賦學習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的結構方式,合二為一,又相對獨立成篇。內容劃分清楚,結構較為合理。從主導思想上說,他不在規(guī)模和繁華的程度上貶西都而褒東都,而從禮法的角度,從制度上衡量此前贊美西都者所述西都的壯麗繁華實為奢淫過度,無益于天下?!段鞫假x》寫長安都城的壯麗宏大,宮殿之奇?zhèn)トA美,后宮之奢侈淫靡,也極盡鋪排之能事,使作者著實表現(xiàn)出了寫騁辭大賦的才能。但結果卻不是寫得越奢華便越體現(xiàn)出作者對它的贊揚,而是折之以法度,衡之以王制。
杜篤的《論都賦》建議遷都長安,寫得很策略;班固維護建都洛陽,在處理對前漢西都評價上,也極為謹慎小心?!段鞫假x》為贊美、夸耀之詞。由于創(chuàng)作的目的在于表述一個政治問題上的個人見解,甚至是為了參與一場爭論,故此賦不似《子虛》《上林》有很多虛夸的部分,以氣爭勝,而更多實證。它主要不是抒發(fā)一種情感,表現(xiàn)一種精神,而是要表現(xiàn)一種思想,體現(xiàn)一種觀念。這也可以說是與同時代風氣有關,是當時文風和社會風氣的體現(xiàn)。另外,同該賦中強調禮制、強調崇儒思想相一致,賦的語言典雅和麗(馬積高《賦史》即已指出這一點),節(jié)奏步武從容,和鑾相鳴,可謂金聲玉震,有廟堂朝儀的風度。
因為此賦寫長安的形勝、制度、文物等,同《子虛》《上林》僅寫田獵者相比,內容要更為豐富、開闊,也更能集中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現(xiàn)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因而后世時有人加以摹擬,形成“京都賦”的類型?!墩衙魑倪x》分賦為十五類,“京都賦”列在第一?!段脑酚⑷A》《歷代賦匯》等也有“京都”或“都邑”一類。
盡管在班固之前已有京都賦之作,但能使這類題材以及表現(xiàn)方式、結構方式結合而形成大賦的一種門類,乃有賴于班固此賦取得的成就。
思舊賦(并序)
向秀
作者簡介
向秀(約公元227—272年),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嗜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友好。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注未成便過世。另著有《思舊賦》《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1),其人并有不羈之才(2);然嵇志遠而疏(3),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4)。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5),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6),經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7),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
將命適于遠京兮(8),遂旋反而北徂(9)。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10)。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11),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于領會兮(12),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13)。停駕言其將邁兮(14),遂援翰而寫心。
【注釋】
(1)居止:住所。(2)不羈之才:有才能而不愿受到束縛。(3)疏:遠。(4)各以事見法:指嵇康、呂安二人被司馬昭殺害之事。見法,受刑。(5)就:結束。(6)逝:往。邁:遠行。(7)?。浩冉?。虞淵:太陽落下的地方。(8)將命:奉命。(9)徂:往。(10)窮巷:隱僻的里巷。黍離:《詩經·王風》的篇名。愍:同“閔”。惟:想念。(11)李斯:秦丞相。(12)托運:命運遭遇。(13)尋:繼續(xù)。(14)言:助詞,無實義。
【賞析】
古人常以為: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人生一世,能得一知己甚至比得到江山更加快意。俞伯牙與鐘子期相會于林間,因琴樂而結緣,互為知音,是以當鐘子期離開人世的時候,俞伯牙不惜斷琴永絕音樂,以慰朋友的靈魂。而“竹林七賢”之所以對于友誼更珍視,是因為時逢亂世,能得知心人的機遇并不多。
向秀,是“七賢”中與嵇康私下往來最密切的人。嵇康為呂安辯護而被陷害至死。向秀是二人的至交,聽聞此噩耗頓時悲憤交加,對未來的人生旅程更加絕望。然而向秀不像嵇康那樣崇拜黃老,對正統(tǒng)儒學完全否定,而是更傾向尋求二者的平衡,所以不久之后,為了生活下來只有屈就自己成了司馬氏的臣子。一次,他路過嵇康和呂安的舊居,望著故人茅廬在夕陽下清冷的影子,耳邊偶然聽到不知從哪里傳來的凄切笛聲,頓時悲從中來,淚水滾滾而下。于是,回到家中寫下了這篇懷念舊人的《思舊賦》。
這篇詩賦,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形如泣血。
賦的前四句交代詩人路過嵇、呂舊居前的緣由。那天傍晚,他離開了陰沉沉的府衙,邊走邊行,看著茫茫的山野和徐徐的河流從眼前閃過,城郭化作殘陽駁影,空巷里卷起陣陣冷風。偶然路過逝去朋友的舊居前,他信步走上去,站在門外徘徊。嵇康已經死了,他的妻兒親人也早已遠赴他鄉(xiāng),故舍仍完好地立在那里,斯人的身影早已形神俱滅。悲情全在其中。于是,詩人凄凄然地不經意想起了秦相李斯被腰斬的情景。
竹林七賢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是向秀在《思舊賦》里唯一一個援引的歷史典故。講的是李斯臨死之前,牽著兒子的手說:“父親答應牽著獵狗與你到郊外逐野兔,如今已經不能了。”李斯無法與其子享受天倫之樂的難過,與向秀和朋友陰陽永隔的痛一樣,都是那么碎心蝕骨。
向秀不能理解,為什么如嵇康、呂安這般蕙質丹心、超凡脫俗,無論詩文、彈琴皆遠遠凌駕于凡人之上的才子會命途多舛,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難道這就是命嗎?就在這時,詩人聽到鄰家響起的笛聲,“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于是“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篇末的四句,作者因笛聲的驟響而倍感凄清,越發(fā)地為友人和自身的不幸感到痛苦了。
司馬氏在與曹魏斗爭時,對文人名士所采取的高壓政策令很多人都小心謹慎。
來自政壇的壓力,讓作者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不滿。他不想入仕,偏偏被迫接受官職,他想逃進山林,可是又不知做什么。太多的名士才子都是他這樣的矛盾體。于是,他的《思舊賦》僅僅寫出了思念的情景,沒有過多內心的闡釋。不過在賦的最后,人們仍能看出他在為友人泛濫出無限同情時,對自己也抱著同樣的憐惜。
魯迅曾經說過:“青年時期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xiàn)在我懂了?!濒斞付昧讼蛐阌Z難言的原因,實在是向秀他在左思右想后,內心憂傷到極致而不知如何落筆。真可謂“吟罷低眉無寫處”。因為找不到詞來形容自己如何悲痛,所以沒有什么長篇大論可言。
雪賦
謝惠連
作者簡介
謝惠連(公元407—433年),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族弟。他10歲能作文,深得謝靈運賞識。謝惠連行止輕薄不檢,原先愛幸會稽郡吏杜德靈,居父喪期間還向杜德靈贈詩,大為時論所非,因此不得仕進,仕宦失意。他是謝靈運“四友”之一。
歲將暮,時既昬。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1),游于兔園(2)。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3),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wèi)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4),為寡人賦之(5)?!?/p>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6)。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7),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fā)詠于來思(8),姬滿申歌于黃竹(9)。曹風以麻衣比色(10),楚謠以幽蘭儷曲(11)。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12),溫泉冰。沸潭無涌(13),炎風不興。北戶墐扉(14),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15)。霰淅瀝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16)。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17)。藹藹浮浮(18),瀌瀌弈弈(19)。聯(lián)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20),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21),末縈盈于帷席(22)。既因方而為珪,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23)。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24),白鷳失素(25)。紈袖慚冶(26),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27),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霤承隅(28)。粲兮若馮夷(29),剖蚌列明珠(30)。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厣⒖M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31),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鄒陽聞之,懣然心服(32)。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
歌曰: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縟。燎薰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又續(xù)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原低帷以昵枕(33),念解珮而褫紳(34)。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歌卒。王乃尋繹吟玩(35),撫覽扼腕(36)。顧謂枚叔,起而為亂(37)。
亂曰: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38)。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jié)。節(jié)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39)。素因遇立,污隨染成(40)??v心皓然,何慮何營?
【注釋】
(1)梁王:即漢梁孝王劉武,好宮室苑囿之樂。(2)兔園:梁孝王曾建兔園,也稱梁園,在今河南商丘縣東,為游賞與延賓之所。(3)霰(xiàn):下雪時的小冰粒。零:稀疏的飄落。(4)侔:等的意思。揣:即量。稱:好。(5)寡人:我自指。(6)逡巡(qūn xún):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7)雪宮:離宮之名。(8)岐:周朝發(fā)源地。昌:周文王。(9)姬滿:周穆王,周昭王之子。申:重,反復的意思。(10)曹風:指《詩經·曹風·毛蜉蝣》:“蜉蝣掘閱,麻衣如雪。”(11)楚謠:宋玉《諷賦》曰:“臣嘗行至,主人獨有一女,置臣蘭房之中,臣授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眱弘p并、對偶的意思。(12)火井:《博物志》記載:臨邛火井,諸葛亮往視,后火轉盛,以盆貯水煮之,得鹽。后人以火投井,火即滅,至今不燃。又據(jù)傳說:西河郡鴻門縣亦有火井祠,火從地出。張衡《溫泉賦》曰:遂適驪山觀溫泉。(13)沸潭:傳說有潭水常年沸騰,酈元《水經注》記載說生的食物投到潭中,一會兒便熟了。(14)墐:刷涂。(15)揜:覆蓋的意思。韜:掩藏。(16)糅:糅雜。(17)氛氳:蔚盛的樣子。(18)藹藹:盛貌。(19)弈弈:同“藹藹”。(20)甍:屋棟。冒:覆蓋。(21)便(pián)娟:美好的樣子,形容雪的回旋飄落。廡: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22)縈盈:同“便娟”。(23)璐:美玉。(24)皓:雪白。(25)白鷳:鳥名。(26)冶:妖冶。(27)燭龍:傳說中的鐘山之神,又名燭陰。《山海經》載:“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視乃明,是燭九陰,是謂燭龍?!?sup>(28)霤:屋宇。(29)馮夷:上古人物,渡河溺死,后為河伯。(30)剖蚌列明珠:剖蚌求珠。蚌即蜃,一種能生明月珠的蚌蛤。(31)楹:即屋柱。(32)懣:煩悶。(33)昵:親近。(34)褫:奪衣。紳:寬大的衣帶。(35)尋繹:理出頭緒。(36)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這里表示思慮、嘆惜的情緒。(37)亂:古代樂曲的最后一章或辭賦末尾總括全篇要旨的文字稱亂,此處指后者。(38)“因時興滅”這句是說隨著自然季節(jié)的變化而興起寂滅。(39)任:因,憑。(40)污:相染污。
【賞析】
這篇《雪賦》是令謝惠連享譽文壇的一篇景賦佳作,在南朝時與謝莊的《月賦》齊名,端麗優(yōu)美,扣人心弦。
這篇《雪賦》的內容是詩人假想梁孝王游園遇雪時的情景。開頭一段講冬季的天空萬分憂郁,梁孝王悶得發(fā)慌,便叫來司馬相如、鄒陽、枚乘一起于兔園飲酒,看到漫天飄飛的雪景,靈機一閃,便命三人為雪作詩賦。司馬相如才思敏捷,搶先一步大贊雪的芳姿,鄒陽不甘示弱,也嘆雪一番。梁孝王聽罷笑著點頭,轉向枚乘,只聽枚乘說道:“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天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耀不固其節(jié)。節(jié)豈我名,節(jié)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大體的意思是借雪比喻枚乘的生活態(tài)度。
從詩人假托枚乘所講的這段話里,可以看出滿是老莊的超脫曠達、虛無恬淡。既是枚乘從雪處悟到的真理,事實上也是惠連對雪的最真實看法,只不過借枚乘的嘴說出來罷了。而這篇賦中所傳達的對生活無所求也不苛刻的觀念,正是詩人本性的影射。
美則美矣,然時人言及《雪賦》,仍然批評它缺乏真正的內涵,所言虛空。或許《雪賦》的確有此弱點,但人們從賦中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領悟生活不必太過強求的道理,未嘗不是一得。
月賦
謝莊
作者簡介
謝莊(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學家。他是“大謝”謝靈運的族侄。七歲能作文,通《論語》。二十歲左右入仕。他的《赤鸚鵡賦》《月賦》《舞馬賦》,都為當時所重。《月賦》是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沉吟齊章,殷勤陳篇。抽豪進牘,以命仲宣(1)。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孤奉明恩。
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2)。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闕(3),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4);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5),長河韜映;柔祗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馳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6),親懿莫從(7),羈孤遞進(8)。聆皋禽之夕聞(9),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10)?訴皓月而長歌。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容,回徨如失(11)。
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蹦嗣鼒?zhí)事,獻壽羞璧(12)。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注釋】
(1)仲宣:王粲。(2)西冥:古代傳說西方日入處。(3)警闕:意思是儆戒君王的缺失。(4)瀨(lài):急流。(5)列宿:指眾星宿,特指二十八宿。(6)風篁:謂風吹竹林。(7)親懿:至親。(8)羈孤:指羈旅孤獨的人。(9)皋禽:即鶴的別稱。(10)紆軫(yū zhěn):委屈而隱痛的意思。(11)回徨:同“迴遑”。(12)羞:進獻。
【賞析】
謝莊的這篇《月賦》自南北朝以來一直是一篇享有盛名的辭賦佳作?!对沦x》以陳王曹植與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為主人公,寫的是曹植思念起故友——死于瘟疫的應玚、劉楨,午夜無法入眠,惆悵非常,于是穿過滿地芳草的亭臺樓榭,登上寒山。迎面是瑟瑟的秋風,腳下是溝壑,遠處是連綿的山巒,空氣中是微薄的白霧,抬頭一輪明月當空,一時間思念之情更濃,他便叫來與應玚、劉楨同是“建安七子”的王粲,與他閑話憶往事。事實上按照史載,王粲與應、劉死于同一場大瘟疫,可見詩中曹植與王粲相見的情景完全是詩人謝莊想象出來的,可能謝莊想不出哪個人比較適合與曹植說知心話了,畢竟“建安七子”陸續(xù)離世之后,曹植幾乎失去了全部的朋友。
在詩人的臆想中,曹植把王粲叫到身邊,讓后者以天上的月作賦一篇,王粲并沒有直接作賦,而是自謙一番:承蒙陳王恩寵,仲宣(王粲字)不才,姑且一試。然后他開始為贊美月亮而展開鋪敘。王粲說,日代表著人的心智,而月代表人的靈魂,月的光華洗滌了地上的沼冥,吸引了男男女女的觀望和思慕。然而,月相的變化事實上與地上的君主治世有關,例如孫策的母親吳氏夢月而生他,東吳因孫策而昌盛;漢元帝的皇后之母夢月而生女,女兒當上了皇后,漢室天下河清海晏。
王粲說這些其實與月亮本身的美感毫無關系,不過是引幾個典故給自己增加點文化底蘊,同時也藉月亮來鼓勵曹植,然后才真正說起月色之美。他說道:“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犰笱┠瑘A靈水鏡。”在云斂的天際是洞庭湖水騰起的微波,湖邊落葉旋飛而下,空氣中彌漫著秋菊的淡淡香氣,耳邊聽到的是雁子畏寒懼冷的淺吟。在這山水一色、霧氣靄靄的景象中,江河托月而起,月盤水靈清透,光色如同雪凝。如此絕美的景致,恐怕連帝王都要被深深地吸引,停下身邊的歌舞,對月飲酒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