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詩歌的構(gòu)思
詩歌的構(gòu)思千變?nèi)f化,無法盡言。我們只能對詩歌的謀篇布局做些分析,試圖從優(yōu)秀的作品里面尋找某些帶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以作創(chuàng)作時的參考。
一、敘述描寫式
敘述描寫式是一種類似于小說或散文的結(jié)構(gòu),通過簡單地敘述或描寫來抒情。詩歌的特長不是敘事,因此,簡短的敘述是為抒情服務(wù)的。
山里的小詩
馮雪峰
鳥兒出山去的時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訴那住在谷口的女郎
山里的花兒已經(jīng)開了
顯然,詩里的敘事是虛擬的,表達的是詩人心中的愛情。
春意
羅洛
細雨入幽林
綠蔭深處黃鸝鳴
春意滿云屏
這首寫景詩的“詩眼”是一個動詞“鳴”,詩中的描寫有聲有色,抒發(fā)的卻是人的心境。
揚眉劍出鞘
佚名
欲悲聞鬼叫,
我哭豺狼笑。
灑淚祭雄杰,
揚眉劍出鞘。
這是1976年清明節(jié)當天在天安門詩歌運動中涌現(xiàn)的影響最大的一首政治詩,作者不明。詩歌沉痛地表達了人民對于失去周總理的哀思,以及對于野心家的憎惡。
一無保留的奉獻
弗羅斯特
大地先屬于我們,我們后來才屬于她。
她早就是我們的,
在馬薩諸塞,在弗吉尼亞;
可那時,我們屬于英國,是他們的移民。
我們占有的還不曾占有我們;
我們不再占有的卻占有著我們。
有什么束縛在削弱我們的力量,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我們束縛了自己,
不讓自己屬于我們生存的大地。
于是我們獻出自己,換來了解放。
我們,說不上多好,無保留地獻出自己,
獻給那向西方舒展的茫茫大地——
可還沒有傳奇,還未經(jīng)渲染,質(zhì)樸無華,
當初說不上多好,將來還是這么個她。
1961年1月20日,美國第35屆總統(tǒng)肯尼迪舉行就職典禮,邀請86歲的詩人弗羅斯特朗讀獻詩。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美國人民在全國各地同時傾聽他們一位偉大的詩人的聲音,這就是《一無保留的奉獻》。這首無韻詩篇幅雖短,卻有史詩般的宏大內(nèi)涵。詩人用沉思的語調(diào)回顧了美國民族意識覺醒的過程。在詩人形象化的思維中,人和大地的關(guān)系是彼此互相占有。因此,他把美國獨立戰(zhàn)爭稱為“一無保留的奉獻”。這篇杰作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它視野廣闊,語調(diào)始終沉靜,并不特別慷慨激昂,卻表達了感人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推進式
推進式寫法是從一個比較單純的意念出發(fā),步步推進,常常卒章顯志。顧城《一代人》是最簡單的推進式作品: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又如艾青《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眾人都喜歡鳥聲清脆優(yōu)美,可是艾青偏偏以“嘶啞”來形容,這鳥的形象其實是民族的共名。當詩人對鳥所歌唱的形象作了窮形極相的描寫后,便轉(zhuǎn)為質(zhì)樸遒勁的點題。
五月的鮮花
光未然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
他們曾頑強地抗戰(zhàn)不歇!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
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煎熬!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飯碗,
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敵人的鐵蹄越過了長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親善!”“睦鄰!”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
再也忍不住滿腔的憤怒,
我們期待著這一聲怒吼:
吼聲驚起這不幸的一群,
被壓迫者一齊揮動拳頭!
五月的鮮花本來也不過是平常的景象,但是詩人以鮮花為開端,一一傾訴民族的危難,最后發(fā)出不屈的吶喊。
三、輻射式
輻射式布局是用多種不同的意象網(wǎng)狀地鋪陳,用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把它們連接起來,并展示主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shù)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在你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國?。?/p>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yǎng)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這是詩人的代表作,曾獲全國中青年詩人優(yōu)秀新詩獎,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到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
才不在高
易和元
才不在高,
有官則名;
學(xué)不在深,
有權(quán)則靈。
這個衙門,
唯我獨尊。
前有吹鼓手。
后有馬屁精,
談笑有心腹,
往來無小兵。
可以搞特權(quán),
結(jié)幫親……
無批評之刺耳,
惟頌揚之諧音。
青云能直上,
隨風顯精神。
群眾云:臭哉斯人!
這是仿唐人劉禹錫的《陋室銘》而作的當代諷刺詩,作者列舉種種腐敗現(xiàn)象后明確表示了人民的態(tài)度。
自由
艾呂雅
在我的練習(xí)本上
在我的課桌和樹上
在沙上,在白雪上
我寫上你的名字
……
在田野,在地平線
在飛鳥的翅膀上
在旋轉(zhuǎn)的黑影上
我寫上你的名字
……
在有生氣的小徑
在平展展的大道
在擁擠的廣場上
我寫上你的名字
……
在我溫順的饞狗
一切為二的水果
和我的空殼床上
我寫上你的名字
……
因一個詞的力量
我重新開始生活
我生來就認識你
要把你稱作
自由
法國著名詩人艾呂雅的《自由》,流傳在二戰(zhàn)期間德寇占領(lǐng)區(qū)的法國人民手里。作者通過幾十個意象的鋪陳,最終才寫出“自由”二字,起到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的作用。這是典型的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有意識地靈活處理音節(jié),并構(gòu)成整齊的方塊詩歌形式,以適應(yīng)中國讀者的習(xí)慣。
四、并列式
并列式結(jié)構(gòu)短小精煉,無須特意抒情,情感自現(xiàn)。
三代人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爺爺
在土里埋葬。
這是寫農(nóng)民的一生,寥寥幾筆就夠了,難怪臧克家被稱為描寫農(nóng)民的“圣手”。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p>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里頭
余光中的這首名篇早已家喻戶曉,我就不用再饒舌了。其實下面海子的這一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通過羅列物質(zhì)生活細節(jié)和精神生活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五、交錯式
交錯式寫法就是把兩組完全相反、互相沖突的意象放在一起,彼此對照,交相輝映。
泥土
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
把自己當做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邏輯
辛笛
對有武器的人說
放下你的武器學(xué)做良民
因為我要和平
對有思想的人說
丟掉你的思想像倒垃圾
否則我有武器
這種類型的詩往往言簡意賅,富有哲理。
寫詩,最重要的是把握感情,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而不是受命于人或迎合時尚。其次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感情,避免以議論代替抒情。上海作協(xié)前主席,著名詩人羅洛說:“在不公正的社會里,也有真善美;在公正的社會里,也有假丑惡。因而,詩人總是時而憤怒,時而歡樂,時而又憤怒又歡樂。與情感、形象分離的思想,如枯槁的樹。當思想滲透著感情,依托于形象,三者融為一體,則如蒼松翠柳,使江山多嬌;又如干將莫邪,可以斷金裁玉。詩是政治的伙伴,不是奴仆。古人誡詩傭,蓋一旦為傭,終生難免媚俗之態(tài)。”這幾句話,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至理名言,不妨仔細玩味。
練習(xí)題
1.朗讀自由詩,注意停頓,把節(jié)奏感體現(xiàn)出來。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節(jié)選)
艾青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風,
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
緊緊地跟隨著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著行人的衣襟,
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
那從林間出現(xiàn)的,
趕著馬車的
你中國的農(nóng)夫
戴著皮帽
冒著大雪
你要到哪兒去呢?
告訴你
我也是農(nóng)人的后裔——
由于你們的
刻滿了痛苦的皺紋的臉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
歲月的艱辛。
……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嗎?
2.分析陳然《我的“自白書”》的押韻情況。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3.分析毛澤東《七律·長征》的平仄情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4.試創(chuàng)作一首詩,然后朗讀并分析,這首詩有沒有體現(xiàn)出漢語的音節(jié)美,它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