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家告趙宣子
《左傳》文公十七年
【題解】
鄭國地處中原,夾在爭霸的晉國與楚國之間,順楚則晉國來攻,順晉則被楚討伐,日子十分難過。鄭子家在寫給晉國執(zhí)政趙宣子的這封信中,對晉國的指責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子家先歷數(shù)鄭國對晉國的忠誠,闡明立場;繼而強調(diào)鄭國順服楚國是不得已,從而做出“居大國之間,而從于強令,豈其罪也”的結(jié)論,暗中指責晉國無力保護鄭國。子家又利用晉楚對立的矛盾,在表示順晉的同時,回擊晉國的無理譴責,理直氣壯地聲明,晉國逼人太甚的話,鄭國將拼死一戰(zhàn)。子家的書信雖多外交辭令,但重于用事實說話,做到有理有節(jié),柔中有剛,攻守嚴密,使對方無懈可擊,是《左傳》中理辭俱勝的篇章之一。
晉侯合諸侯于扈〔1〕,平宋也〔2〕。于是晉侯不見鄭伯〔3〕,以為貳于楚也。
【注釋】
〔1〕晉侯:晉靈公?!§瑁亨嵉?,在今河南原陽縣西。
〔2〕平:講和。
〔3〕是:這個時候。 鄭伯:鄭穆公。
【譯文】
晉靈公在扈地會合諸侯,是為了與宋國講和。這時,晉靈公不肯與鄭穆公相見,是因為認為他與楚國勾結(jié)背叛晉國。
鄭子家使執(zhí)訊而與之書〔1〕,以告趙宣子〔2〕,曰:“寡君即位三年〔3〕,召蔡侯而與之事君〔4〕。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5〕,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6〕,而隨蔡侯以朝于執(zhí)事。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7〕,以請陳侯于楚而朝諸君〔8〕。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9〕。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10〕。往年正月〔11〕,燭之武往朝夷也〔12〕。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于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13〕,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絳〔14〕,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15〕。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忠赜型觯瑹o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16〕,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音〔17〕?!麓髧?,德,則其人也〔18〕;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19〕,急何能擇?命之罔極〔20〕,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于鯈〔21〕,唯執(zhí)事命之。文公二年〔22〕,朝于齊。四年,為齊侵蔡,亦獲成于楚〔23〕。居大國之間,而從于強令〔24〕,豈其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p>
【注釋】
〔1〕子家:公子歸生,鄭執(zhí)政?!?zhí)訊:通訊問之官。
〔2〕趙宣子:趙盾,晉執(zhí)政大夫。
〔3〕三年:鄭穆公三年,即魯文公二年(前625)。
〔4〕蔡侯:指蔡莊侯?!【捍酥笗x襄公,晉靈公兄。
〔5〕侯宣多之難:鄭穆公為侯宣多所立,侯宣多時恃寵專權(quán)。
〔6〕克減:消滅。
〔7〕寡君之嫡夷:指鄭穆公太子,名夷,字子蠻,后即位為鄭靈公。
〔8〕請:請命?!£惡睿宏惞补?。陳共公其時追隨楚國,而晉、楚有郤,故朝晉前先要請鄭國代向楚君請命,以取得諒解。 君:指晉靈公,以下同。
〔9〕蕆:完成。
〔10〕陳侯:指陳靈公,陳共公子。
〔11〕往年:指鄭穆公十七年,魯文公十六年(前611)。
〔12〕燭之武往朝夷:指燭之武為太子夷而朝晉。
〔13〕在位之中:指鄭穆公在君位時。
〔14〕絳: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
〔15〕則蔑以過之:謂事大國之禮不能再超過此了。蔑,不,無以。
〔16〕畏首畏尾:喻鄭北畏晉,南畏楚。
〔17〕音:“蔭”的通假字。一云即指聲音。
〔18〕則其人也:言則以人道相事。
〔19〕鋌而走險:鋌,急走貌。此言晉如不以德相待,鄭國將如鹿將死,不再選擇庇蔭之地,急走險地,投向楚國。
〔20〕命之罔極:言晉責備沒有止境。罔,無。
〔21〕悉敝賦:盡征軍隊與軍需品。古時按田賦出兵丁?!□崳旱孛跁x、鄭邊境。
〔22〕文公二年:鄭文公二年,即魯莊公二十二年(前671)。
〔23〕成:和解,講和。
〔24〕強令:大國施加壓力命令,強制執(zhí)行。
【譯文】
鄭子家派執(zhí)訊帶上他的書信去晉國,告達趙宣子,說:“寡君即位三年,召請蔡侯和他一起事奉貴國國君。九月,蔡侯進入我國前去貴國。我國因為有侯宣多造成的禍難,寡君因此而不能與蔡侯一起去貴國。十一月,消滅了侯宣多,就跟隨蔡侯一起向貴國執(zhí)事朝見。十二年六月,歸生我輔佐寡君的太子夷,請命于楚,與陳侯一起朝見貴國國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再次朝見,以完成關(guān)于陳國的事。十五年五月,陳侯從我國前去朝見貴國國君。去年正月,燭之武為太子夷朝晉事而去貴國。八月,寡君又去貴國朝見。以陳、蔡二國緊挨著楚國而不敢不順服貴國,這是因為我國在中間起作用的緣故。我國雖然如此事奉貴國國君,為什么仍然不能免于禍難呢?寡君在位期間,一次朝見襄公,兩次朝見當今的國君。太子夷與我們幾個臣子不停地到絳都去,我們雖是小國,但事奉大國的禮數(shù)不能再有超過的了。如今大國說:‘你們沒能滿足我的愿望?!@樣我國只有滅亡而已,再不能增加什么了。古人有句話說:‘害怕頭又害怕尾,中間身子又剩多少?!终f:‘鹿在臨死時顧不上選擇庇蔭之所?!路畲髧髧缘孪啻?,小國就以人道相事;不以德相待,那小國就像鹿一樣,奔走險地,在急迫中怎么會留意選擇庇蔭之地?貴國的責備沒有止境,我們也知道難免滅亡了,只好把我國所有的軍隊集中起來等在鯈地,聽憑執(zhí)事的命令。我們文公在二年去齊國朝見。四年,為齊國侵襲蔡國,也和楚國達成和議。處在大國的中間而屈從于壓力,難道是小國的罪過嗎?大國如果不加諒解,我們也沒有地方可以逃避你們的命令?!?/p>
晉鞏朔行成于鄭〔1〕,趙穿、公婿池為質(zhì)焉〔2〕。
【注釋】
〔1〕鞏朔:晉大夫,亦稱士莊伯、鞏伯?!⌒谐桑哼_成和議。
〔2〕趙穿:晉大夫?!」龀兀簳x大夫?;蛟茷闀x侯女婿。
【譯文】
晉鞏朔去鄭國表示和解,以趙穿、公婿池作為人質(zhì)。
(李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