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支不屈于晉
《左傳》襄公十四年
【題解】
《春秋》與《左傳》的宗旨是強調中原正統(tǒng),攘斥戎夷。當時的霸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常常貶抑或討伐小國與戎夷,以樹立自己的威望,達到震懾諸侯的目的。襄公十四年(前559),晉國召集魯、齊、宋、衛(wèi)、鄭、吳等國在向地(今安徽懷遠縣)集會,在教訓了吳國不守道義后,又打算拘捕戎子駒支。按照慣例,范宣子先為駒支定罪,沒想到他舉出的幾項罪行卻遭到了駒支強有力的反駁,在事實面前,戎人不惟無罪,反而有功,范宣子只好服輸而待之以禮?!蹲髠鳌酚涗涍@事目的當然不是贊賞戎人,主要是表彰晉國以禮服人、大度謙讓,但從此可見當時少數民族在霸權制度下受到壓迫的深重。駒支因不平而鳴,但鳴得恰到好處,所以取得成功,再次證明了言辭在當時的重要。
會于向,將執(zhí)戎子駒支〔1〕。范宣子親數諸朝〔2〕,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3〕,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4〕。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5〕,與女剖分而食之〔6〕。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7〕。詰朝之事〔8〕,爾無與焉〔9〕!與,將執(zhí)女?!?/p>
【注釋】
〔1〕戎子:此指姜戎(戎人的一支)的首領。
〔2〕范宣子:士匄,晉執(zhí)政大夫?!担簹v數,列舉?!〕捍酥该藭r諸侯、使臣一起議事的臨時設立的朝廷。
〔3〕乃:你?!」现荩航窀拭C敦煌。
〔4〕苫蓋:用草編成的覆蓋物?!∏G棘:此指用荊棘條編成的帽子。
〔5〕不腆:不豐厚,很少。
〔6〕女:同“汝”,你。
〔7〕職:主要。
〔8〕詰朝(zhāo 昭):明天早上。
〔9〕與:參與,參加。
【譯文】
諸侯在向地會議,晉國準備拘捕姜戎人首領駒支。范宣子親自在朝堂上列舉他的罪狀,說:“過來,姜戎人!往昔秦國人把你的祖先吾離從瓜州趕走,你的祖先吾離披著茅草衣,戴著荊條帽,前來投靠我國先君。我國先君惠公當時只有很少的土地,卻與你們平分,使你們吃上飯。如今諸侯事奉我們寡君不如以前,這是因為說話間漏泄了機密,這主要是你們所造成的。明天的會議,你不要參加了!你若是參加,就把你抓起來!”
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于土地,逐我諸戎?;莨闷浯蟮?sup>〔1〕,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2〕,毋是剪棄。賜我南鄙之田,狐貍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剪其荊棘,驅其狐貍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貳。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3〕,于是乎有殽之師〔4〕。晉御其上,戎亢其下〔5〕,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6〕,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zhí)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7〕?今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8〕,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9〕,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于會,亦無瞢焉〔10〕!”賦《青蠅》而退〔11〕。宣子辭焉,使即事于會,成愷悌也。
【注釋】
〔1〕蠲(juān 娟):顯示,明示。
〔2〕四岳:舜時四方部落的首領?!∫犭校汉笠?,后代。
〔3〕舍戍:留下戍守的人。事在僖公三十年(前630),參前《燭之武退秦師》篇。
〔4〕殽之師:參前《蹇叔哭師》篇。秦、晉殽之戰(zhàn),戎人出兵助晉。
〔5〕亢:同“抗”。
〔6〕掎:拉、拖。
〔7〕逷(tì 替):遠。疏遠。
〔8〕攜:叛離。
〔9〕贄幣:往來會見時所奉的禮物。
〔10〕瞢:慚愧。
〔11〕青蠅:《詩·小雅》篇名,駒支取其中“愷悌君子,無信讒言”句諷諭范宣子,所以下文范宣子讓步,以“成愷悌”。
【譯文】
駒支回答說:“往昔秦國人憑仗著他們人多,貪婪地掠奪土地,把我們各部戎人趕走?;莨憩F了他高尚的品德,認為我們各部戎人是四岳的后代,不應該就這樣被拋棄滅絕。賜給我們南部邊境地區(qū)的土地,那是個狐貍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我們各部戎人鏟除了那兒的荊棘,趕走了狐貍豺狼,從此成了你們先君不內侵也不外叛的臣子,一直到今天還是沒有二心。往昔文公與秦國攻打鄭國,秦國人私下與鄭國人訂立盟約,留下軍隊幫他們戍守,因此而發(fā)生殽地的戰(zhàn)役。晉國在上邊抵御秦兵,戎人在下面攻擊他們,秦軍全軍覆沒,實在是我們戎人們出了大力。譬如捕捉一只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戎人們拉住它的腿,和晉國人一起把它拖倒。戎人為什么不能免于罪責呢?從那時以來,晉國多次出征作戰(zhàn),我們各部戎人都是緊接著跟上,以追隨你們的執(zhí)政,如同殽地戰(zhàn)役一樣,怎么敢違背疏遠貴國?如今你們的將帥官員們,恐怕實在有些地方做得不夠,使得諸侯叛離,你們卻要責備我們各部戎人!我們各部戎人吃的穿的都與華夏不同,使者不相往來,言語不相通,能做什么壞事?不出席會議,也不會感到慚愧!”賦了《青蠅》詩后退了下去。范宣子連忙道歉,請駒支參與會議事務,成全了自己和藹可親的君子美德。
(李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