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題解】
崔杼在自己府中殺死了齊莊公,晏子趕去憑吊,在崔杼家門外發(fā)表了這一通令人深思的談話。這番話的中心,是圍繞著臣子是否應該為國君殉身或逃亡展開的。晏子認為,不論是國君還是臣子,都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作為臣子,要以此標準來選擇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晏子在這里把傳統(tǒng)的忠義提高到國家、人民利益的高度來認識,而不是簡單地對哪個君王負責,間接地批判了愚忠。儒家提倡民本,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保ā睹献印けM心》)晏子的行為與觀點正與儒家學說合轍,所以歷來被推許為賢明的榜樣。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1〕,遂取之〔2〕。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3〕,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4〕?”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5〕?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6〕,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7〕,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8〕,三踴而出〔9〕。人謂崔子:“必殺之?!贝拮釉唬骸懊裰?,舍之得民?!?/p>
【注釋】
〔1〕崔武子:崔杼。齊執(zhí)政大夫?!√慕糊R棠邑大夫的遺孀。
〔2〕取:同“娶”。
〔3〕晏子:晏嬰,字平仲,曾任齊卿。
〔4〕亡:與上“行”同意,指逃往國外。
〔5〕口實:指俸祿。
〔6〕私昵:為個人寵愛的人。
〔7〕有君:立了國君。莊公為崔杼所立。
〔8〕興:起來。
〔9〕三踴:跳腳三次,表示哀痛。
【譯文】
崔武子見到棠姜,覺得她很美,就娶她為妻。齊莊公與棠姜私通,崔武子殺了齊莊公。
晏子站在崔武子家門外,他的隨從問他:“你準備去死嗎?”晏子說:“他只是我一個人的國君嗎,我該為他死?”隨從說:“那么逃亡嗎?”晏子說:“他死是我的罪過嗎,我要因此而逃亡?”隨從說:“那么回去嗎?”晏子說:“國君已經(jīng)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做人民君主的人,難道是用來凌駕在人民之上的嗎?是讓他來主持國政的。做君主的臣子的人,難道是為了自己的俸祿?是讓他來治理國家的。所以國君為了國家而死,臣子就應該為他而死;國君是為了國家而逃亡,臣子就跟隨他逃亡。如果國君是為自己個人而死,為自己個人而逃亡,不是他私人寵愛的人,誰膽敢承擔這責任?而且別人立了國君又殺害了他,我豈能為他而死,又豈能為他而逃亡?但是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崔家把門打開,晏子進去,頭枕在尸體的大腿上號哭,然后站起來,跳腳三次后出去。有人對崔武子說:“一定要殺了他!”崔武子說:“他是人民愛戴的人,放過他,可以得到民心?!?/p>
(李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