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祖奉儒守官

半世風(fēng)煙一場夢:杜甫詩傳(萬卷人物) 作者:田夢 著


先祖奉儒守官

讀一首詩,念一段詞,是不忘歲月的恩賜,也是停下生活腳步,以獲得片刻沉思。唐詩宋詞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星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滄海變成桑田,它們只是安靜處之,散發(fā)著自己的光芒,讓后人可以銘記歷史,感受歲月。

唐朝杜甫,是提及唐詩時不能錯過的名字,他是“詩圣”,他的詩被稱為中國“詩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富有悲劇色彩,他的詩句鏗鏘有力,記錄世間點滴。

在唐睿宗太極元年(712)的正月,杜家迎來了一個孩子,一聲聲響亮的啼哭,向世人宣告著喜訊,也宣告了一個詩歌新時代的來臨。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他手中握筆,眼望江山,將所聞所見匯成一首首經(jīng)典絕句,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xué)財富。

杜甫,字子美,他出生在鞏縣南(今河南鞏義)瑤灣村,因?qū)傧尻柖攀现?,所以史書上記載他是襄州襄陽人。

“自先君恕,預(yù)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矣?!保ā哆M(jìn)雕賦表》)杜甫如此自報家門。

這位被杜甫時常掛在嘴邊的先祖是晉代名將杜預(yù),杜甫是其第十三代世孫。杜預(yù),字元凱,是京兆杜陵人。

作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杜預(yù)集諸多功名在身。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鎮(zhèn)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死后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成。

杜預(yù)從小博覽群書,博學(xué)多術(shù),人稱“杜武庫”。身無武藝的他,在與東吳對戰(zhàn)中,卻憑借遠(yuǎn)見卓識、巧妙的戰(zhàn)略部署和精準(zhǔn)的排兵布陣,一舉拿下江陵,占據(jù)荊州,為西晉滅吳、統(tǒng)一全國做出巨大貢獻(xiàn)。他的事跡讓部下佩服得五體投地,都說他計謀了得,以一當(dāng)萬。

在文學(xué)上他也頗有建樹,著有《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三十卷、《春秋釋例》十五卷等,其中《集解》是歷史上對《左傳》最早的注解,對后世的研究頗具價值。他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時進(jìn)入文廟和武廟的人。

此外,他還注解《晉律》,參與農(nóng)業(yè)救災(zāi)、興修水利。有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明與功勇?!薄杜f唐書》里稱他:“雅善五言詩,工書翰?!?/p>

杜甫對這位先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杜甫于而立之年,創(chuàng)作了散文《祭遠(yuǎn)祖當(dāng)陽君文》,文中寫道“不敢忘本,不敢違仁”,以杜預(yù)為榜樣來警醒自己,無論世間有多少荒唐之事,他也不可忘記初心,更不可違背仁義道德。

為了與先祖之名聯(lián)系得更緊密,杜甫自稱“京兆杜甫”,在他的詩作中,自稱為“杜陵野客”“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東晉南渡時,杜家遷至湖北襄陽;入唐后,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任鞏縣縣令,他們一家由此定居鞏縣。后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曾任職膳部員外郎,文采了得,名噪一時,少時就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對唐詩有著十分深遠(yuǎn)的影響。

杜家文化底蘊(yùn)深厚,但作詩卻是從杜審言開始的。杜甫出生時,杜審言已經(jīng)去世四年,他雖然沒有得到祖父的言傳身教,但十分崇拜祖父在文學(xué)上的造詣,冥冥之中,杜甫繼承了祖父的詩魂。在《進(jìn)雕賦表》中杜甫曾寫道:“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故天下學(xué)士到于今而師之。”可見杜審言對杜甫的影響和杜甫對祖父的敬仰之情。

杜審言確實很優(yōu)秀,在二十五歲時進(jìn)京趕考,高中進(jìn)士,次年便成為朝廷官員,任隰城(今山西汾陽)縣尉。大約十年后,因為頗富詩名,被召入朝中為官。唐中宗時,杜審言與宋之問、沈佺期、閻朝隱等一起被聘為修文館直學(xué)士(初入館閣負(fù)責(zé)校理圖書的官員,位列學(xué)士之下)。在當(dāng)時,天子宴飲游玩,只有宰相和學(xué)士可以跟從,而杜審言榮為其中之一。

杜審言為官是合格的,他清廉克己,做了二十多年的九品官員。但他生性高傲,雖名為“審言”,卻不是一個言辭謹(jǐn)慎的人,經(jīng)?!翱跓o遮攔”。

武則天當(dāng)政時期,杜審言在吏部任??际?。按照唐代的考核制度,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官吏,每年都要寫一份“行狀”,也就是寫一份述職報告,綜述為官一年來的功過是非。吏部則要由考功郎中和員外郎分別對其寫評語,作為對官員考核和升遷任用的依據(jù)。一次,杜審言參加官員的預(yù)選試判,他對旁人說“蘇味道必死”,蘇味道是與其同時期的天官侍郎,此言一出,驚愕旁人,杜審言微微一笑,得意地說:“彼見吾判,且羞死?!币馑际钦f,蘇味道如若見了我寫的判詞,一定會自愧不如,羞愧而死!好在蘇味道很有胸懷,看了杜審言的判詞并沒有羞死,也沒有打擊報復(fù)。

如此的“大放厥詞”并非偶然,杜審言還曾言:“吾文章當(dāng)?shù)们⑺巫餮霉?,吾筆當(dāng)?shù)猛豸酥泵?。”杜審言認(rèn)為他的文采十分出色,文章讓屈原、宋玉自嘆不如,只能給他做個副手衙官;他的書法更是讓王羲之稱臣,后人根據(jù)這個典故總結(jié)了一個成語——“衙官屈宋”。

不是每一次口出狂言都會平安渡險,終究還是惹了禍。武后圣歷元年(698),他因事獲罪,從洛陽丞被貶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之后,又得罪了司馬周季童、司戶郭若訥,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杜審言被定了死罪。這時,杜審言年僅十三歲的兒子、杜甫的叔叔杜并性烈如火,為父報仇,刺殺了周季童,杜并也被侍衛(wèi)武士當(dāng)場殺死。整件事震驚朝野上下一片,引來熱議,大家都說杜并是一個孝子。

唐朝重視以孝治天下,杜并殺仇救父的血案驚動了武則天,她下令重新審理杜審言的案子,并為他平反昭雪。

一次,武則天召見杜審言,命他賦一首《歡喜詩》。杜審言一揮而就,武則天極為欣賞,授予他著作佐郎一職,官至膳部員外郎。后因宦官張易之兄弟案牽連,杜審言又被流放到峰州。不久,被召回任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xué)士,直到病逝。

杜審言著有文集十卷,但已經(jīng)無從查找,如今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作,杜甫的詩歌精髓繼承于杜審言,很多詩作中可以見到神似祖父詩句的作品。

五言律詩《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被明人胡應(yīng)麟稱贊為初唐的五律第一,杜審言本人被稱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杜審言死后葬于偃師的前祖塋,一百多年以后,杜甫的遺骨也葬于此地,與祖父相伴。

也許,成詩是一種天賦,杜甫則是帶著這種天賦來到了這個世界,用腳步丈量著世間,嬉笑怒罵、悲歡離合、山川河流都是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出生在儒家思想濃郁的家庭里,在家人的影響下,對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忠”理解深刻,這些都像肥沃的土壤,滋養(yǎng)著杜甫去創(chuàng)作,結(jié)出富有內(nèi)涵的詩的果實。

杜甫的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豐田縣令等官職。

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杜甫對母親并沒有怎么提起。但是,其母親也有不俗的家世背景。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她的爺爺是李世民的第十子李慎,父親則是義陽王李琮。武則天時期,外祖母一家遭受迫害,長輩入獄。寒冬臘月,冒著紛飛的大雪,年僅十五歲的外祖母在街上為獄中的親人們乞討食物,當(dāng)時,她的孝心名揚(yáng)洛陽城,成為美談。

杜甫出生時,父親已經(jīng)步入中年,老來得子的他視杜甫為掌上明珠,不幸的是,幾年之后,杜甫的生母撒手人寰,父親再娶,后又有了弟弟妹妹。

在杜預(yù)時期,杜家十分興盛,家境殷厚,隨著時代的變遷,杜家也漸漸褪去祖上的光環(huán)。到杜甫一代,杜家雖不再家世顯赫,但在當(dāng)?shù)厝允敲T望族、書香門第,家中有婚喪嫁娶之事,遠(yuǎn)近的親友都前來觀禮。

因生母過世,杜甫幼年時期便被寄養(yǎng)在二姑母家,他在那里得到了缺失的母愛,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幸運(yùn)的是,二姑母是一位十分無私的長輩,視他如己出,事事以杜甫為先,天生體弱多病的杜甫,在二姑母的關(guān)懷和呵護(hù)下健康地成長。

一次,杜甫和二姑母家的孩子先后染上重疾,同時病倒。二姑母心急如焚,這時一位巫醫(yī)自稱有辦法救治,他說,只要讓患病的人睡在堂屋廊柱東南方向,即可痊愈。二姑母毫不猶豫地將那個位置給了杜甫。熬好的藥也是緊著杜甫喝,而自己的孩子喝的則是剩下的藥渣。

在姑母夜以繼日地照料下,杜甫恢復(fù)了健康,而表弟卻夭折了。當(dāng)時,杜甫尚幼,并不知道二姑母的付出。多年以后,杜甫從他人口中得知了真相,萬分感激二姑母。

這些經(jīng)歷讓杜甫在生活的開端,便有了一些灰蒙蒙的色調(diào)。

天寶元年(742),杜甫的二姑母病逝,他萬分悲痛,如喪考妣,為她撰寫墓志:“嗚呼,有唐義姑,京兆杜氏之墓?!?/p>

所謂“義姑”,其引自漢劉向的《列女傳·節(jié)義傳·魯義姑姊》。文中記載,在春秋時期,齊軍攻入魯境之內(nèi),戰(zhàn)亂之中,一位魯國的婦女一手抱著自己的兒子,一手牽著自己侄兒逃亡,戰(zhàn)況緊急,齊國大軍馬上就要追上逃亡的人群,婦女無奈只得放棄兒子,帶著侄兒繼續(xù)逃亡。

齊國將士得知婦女舍棄的是自己的孩子,便詢問她為什么這么做。婦女回答,不能以“己私”傷害“公愛”。齊國將士為之感動,更明白,一個婦人都可以“不以私害公”,那魯國的朝臣軍隊更是如此,所以請求齊君停止征戰(zhàn)。后來魯國君王聞聽此事也為之感動,賜予這位婦人“義姑姊”的稱號。

杜甫稱姑母為“義姑”十分貼切,“義姑”身上的大愛精神影響了杜甫,在杜甫留給人們的一千四百余首詩歌里,能夠感受到他對天下蒼生的憐憫,能夠感受到他對貧苦百姓的擔(dān)憂,更能感受到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杜甫在兒子宗武的生日時作了一首詩——《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字里行間洋溢著杜甫的自豪之情,在稱贊兒子宗武乖巧懂事的同時,也在告訴所有人:詩,是杜家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事業(yè),是融入杜家人血脈的責(zé)任,更是杜家人天生擅長的,他希望子子孫孫可以將這件事傳承下去,不要枉費(fèi)杜家祖上的功名業(yè)績。

“吾祖詩冠古”是杜甫在《贈蜀僧閭丘師兄》中的詩句,在杜甫心中,祖父杜審言的詩作是最優(yōu)秀的,他以自己是杜家子孫感到驕傲,這是先人的饋贈,更是一種警醒,作為后輩,杜甫要創(chuàng)作出更為出色的作品,才能不辱長輩先人的名號。

時至今日,再看杜甫,他的作品甚至已經(jīng)超越了祖輩成就,他沒有辜負(fù)杜家先人,用一首首經(jīng)典詩作向祖輩致敬,也讓后人有機(jī)會領(lǐng)略千百年前的人文情懷。

絢爛的家世猶如船上高高揚(yáng)起的帆,帶著杜甫這艘船航行在時代的洪流里。在那個遙遠(yuǎn)的年代,人們推崇文學(xué),愛好詩文,這是文化的一大幸事。唐朝誕生了包括杜甫在內(nèi)的諸多著名詩人,他們或寄情山水,或慨嘆蒼生,或婉約悲戚,或沉醉紅顏,用文字記錄了一個時代,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縮影,描繪了我們不曾了解的過往,所有的詩句最終匯成了一幅瑰麗的畫卷,那便是唐朝文學(xué)的輝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