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流的脾氣

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 作者:游宇明 著


名流的脾氣

在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脾氣絕對不是一個好詞。它往往與不理智、沖動、不會做人等負面信息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似乎很少想過一個道理:脾氣到底有沒有價值?

其實,杰出的人往往是有脾氣的。1940年蔡元培先生在香港辭世,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空缺。依當時的體制,應(yīng)該由中研院聘請的評議員民主推選三位候選人,再由民國政府最高領(lǐng)導(dǎo)者從中圈出一位。正當選舉即將展開,蔣介石下一條子,要求大家舉顧孟余出來。陳寅恪覺得蔣的行為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極為不滿,當即表示自己只投胡適的票,還說如果要把顧孟余選出,胡適也必須選出。選舉期間,有人請蔣介石參加評議員的集體宴會,席上蔣氏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話。陳寅恪想起蔣介石下條子的事情,就非??床黄鹚?,宴罷賦詩一首:“自笑平生畏蜀游,無端乘興到渝州。千年故壘英雄盡,萬里長江日夜流。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樓。行都燈火春寒夕,一夢迷離更白頭?!睂懲辏愐∮H抄一份給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吳宓品評,吳心有靈犀,立即將詩收入《吳宓詩集續(xù)集》稿中。詩后附注:“寅恪赴渝,出席中央研究院會議,寓俞大維妹丈宅。已而蔣公宴請中央研究院到會諸先生,寅恪于座中初次見蔣公,深覺其人不足有為,有負厥職。故有此詩第六句。”據(jù)吳宓考證,陳寅恪的詩還借“食蛤”的典故,罵蔣介石為小人。

與陳寅恪相比,蔡元培的脾氣似乎更大。岳南《從蔡元培到胡適:中研院那些人和事》載:1922年12月,北洋政府議長吳景濂、副議長張伯烈等人為了在派系斗爭中取勝,向總統(tǒng)黎元洪舉報內(nèi)閣財政總長羅文干與奧地利銀行簽訂借款合同時收受賄賂(后來證明此事子虛烏有),脅迫總統(tǒng)黎元洪下令逮捕羅文干。司法當局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取證,覺得這是一樁冤案,宣布無罪釋放羅文干。然而,只過了四天,國務(wù)院一幫政客再度開會,由教育總長彭允彝提案,再次將羅文干逮捕入獄。此時,身為北京大學(xué)校長的蔡元培坐不住了。1923年1月17日,他向總統(tǒng)黎元洪遞交辭去北大校長的呈文,以示強烈抗議。蔡元培在呈文中說:“鈞座尊重司法獨立的命令朝下,身為教育最高行政長官之彭允彝,即于同日為干涉司法獨立與蹂躪人權(quán)之提議,且已正式通過國務(wù)會議。似此行為,士林痛恨!僉謂彭允彝此次自告奮勇,侵越權(quán)限,無非為欲見好于一般政客,以為交換同意票之條件耳。元培目擊時艱,痛心于政治清明之無望,不忍為同流合污之茍安;尤不忍此種教育當局之下,支持教育殘局,以招國人與天良之譴責。惟有奉身而退,以謝教育界及國人?!?月20日,蔡元培登船赴歐洲考察、進修,一走就是三年,從此再也沒有回到他所摯愛的北大校園。

所謂脾氣,其實就是一個人對自己不喜歡、不贊成的事表態(tài)時的激烈蔣介石程度。對于個人意氣之爭,我們當然要盡可能抑制自己的脾氣,讓自己冷靜再冷靜,交一個朋友要花許多工夫,得罪一個人只需一句話。但對于原則性的問題,尤其是故意的權(quán)力侵害,我們不妨拿出點脾氣來,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個時候,脾氣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意見選擇,而變成了一種血性、一種勇氣、一種面對邪惡的凜然正義,此種脾氣只會讓人仰視。

當然,一個人的脾氣也是不容易發(fā)的。我們要取得發(fā)脾氣的資格,需要走過兩座橋梁:一是你得有本事;二是你的意見代表真理。有本事,你發(fā)了脾氣才有影響力,就算那些得罪你的人不把你當回事,你至少可以爭取民心。意見代表真理,你發(fā)的脾氣才能體現(xiàn)出價值,也才可能在悠悠歲月中留下應(yīng)有的痕跡。世界上因為某件事發(fā)過脾氣的人不知凡幾,但只有陳寅恪、蔡元培等少數(shù)人所發(fā)的脾氣被歷史記錄下來,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今天的環(huán)境與陳寅恪、蔡元培所處的時代自然有很大不同,為社會和諧計,遇事多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盡可能少發(fā)脾氣,理應(yīng)成為一種人生選擇。不過,如果有人利用我們的善良肆無忌憚地干污濁事,我們同樣應(yīng)該理直氣壯地予以鞭撻。原因很簡單:黑暗最害怕陽光,只有陽光才能使黑暗遁形并最終消滅黑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