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嶁山房
岣嶁山房[1],逼[2]山、逼溪、逼韜光[3]路,故無徑不梁,無屋不閣。門外蒼松傲睨,蓊以雜木,冷綠萬頃,人面俱失。石橋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4]引泉,橋下交交牙牙,皆為竹節(jié)。天啟甲子[5],余鍵戶[6]其中者七閱月,耳飽溪聲,目飽清樾。山上下多西栗、邊筍,甘芳無比。鄰人以山房為市,蓏果、羽族日致之,而獨無魚。乃潴溪為壑[7],系[8]巨魚數(shù)十頭。有客至,輒取魚給鮮。日晡,必步冷泉亭、包園、飛來峰[9]。
一日,緣溪走看佛像,口口罵楊髡[10]。見一波斯坐龍象,蠻女四五獻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真伽像也。余椎落其首,并碎諸蠻女,置溺溲處以報之。寺僧以余為椎佛也,咄咄作怪事,及知為楊髡,皆歡喜贊嘆。
【注釋】
[1]岣嶁山房:李茇在杭州靈隱韜光山下建的房子。岣嶁,指山頂。
[2]逼:切近,靠近。
[3]韜光:庵名,在靈隱附近的半山腰上,因唐韜光禪師居住而得名。
[4]刳竹:劈開竹子。
[5]天啟甲子:即明天啟四年(1624)。
[6]鍵戶:關上門,足不出戶之意。
[7]潴溪為壑:在溪水上攔起一塊地方成為水池。
[8]系:這里指養(yǎng)魚。
[9]冷泉亭:在飛來峰下,亭邊有冷泉,故有此名。包園:明包涵所在飛來峰下所筑之園。飛來峰:又叫靈鷲峰,在靈隱寺前。晉代印度僧人慧理曾感嘆,天竺國靈鷲山的小嶺,不知什么時候飛到這里來了。因此人們就把這座山峰叫作飛來峰。
[10]楊髡:楊璉真珈,元初蒙古僧人,統(tǒng)領江南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