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航線戰(zhàn)役
希特勒入侵蘇聯后,英國首相丘吉爾宣布將給蘇聯以支持和援助。由于種種原因,主要物資只能通過北極航線運往蘇聯。這條航線是一片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許多地區(qū)終年封凍,加之德軍利用潛艇群及數百架轟炸機打擊船隊,使運送形勢非常惡劣。盡管如此,盟國仍克服種種困難,向蘇聯運送了大量軍火,為援助蘇聯打敗法西斯作了貢獻。
美英蘇聯合開通北極航線
自閃擊波蘭、征服法國之后,希特勒把目光瞄準了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不宣而戰(zhàn),突然入侵蘇聯。盡管在這之前,蘇聯和英國的情報機關都向蘇聯高層發(fā)出了德國將要入侵的警報,但斯大林認為這是英國企圖將蘇聯拖入戰(zhàn)爭的陰謀,因此不屑一顧,根本沒有做好戰(zhàn)爭準備。戰(zhàn)事爆發(fā)后,措手不及的蘇聯在德軍強大攻勢下,節(jié)節(jié)敗退。
當晚,英國首相丘吉爾發(fā)表演講說,他的政府將改變過去一貫反對共產主義蘇聯的立場,對蘇聯進行援助,并呼吁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共同擔負起援助蘇聯的責任。
6月23日,美國代理國務卿韋爾斯也發(fā)表聲明,對德國侵略蘇聯表示強烈譴責。6月2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所有抵抗法西斯軸心國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援助。7月初,英國駐蘇大使克里普斯與斯大林、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舉行會晤。
7月12日,英蘇簽署《對德作戰(zhàn)聯合行動協定》。
7月底,美國總統特使霍普金斯訪問蘇聯,與斯大林商討援助蘇聯事宜。8月初,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舉行大西洋會議,會議期間,兩人決定聯合致函斯大林,提議召開三國代表會議,商討援助蘇聯事宜。斯大林對此欣然表示同意。
9月24日至10月1日,美英蘇三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會議,并簽署《對俄國供應第一號議定書》協定,規(guī)定從1941年10月1日至1942年6月30日美英每月向蘇聯提供包括400架飛機和500輛坦克在內的軍事援助,蘇聯則向美英提供稀有金屬等戰(zhàn)略原料。
會后,羅斯福宣布向蘇聯提供10億美元的無息貸款。
不久羅斯福又宣布蘇聯同樣享受《租借法案》所規(guī)定的所有權利。
與此同時,英美在1941年9月份就已開始將大批物資、裝備運往蘇聯。
當時通往蘇聯的國際交通線有三條:一是以海參崴為終點的太平洋航線;二是以黑海諸港口為終點的伊朗鐵路;三是以北方諸港口為終點的北極航線。其中第一、二條路線由于受到戰(zhàn)火、政治或是地理上的限制,運輸量微乎其微,因此美英向蘇聯運送物資的主要交通線就只有北極航線了。
英國首相丘吉爾
北極航線通常是指起點為冰島,終點主要是蘇聯北方的兩個港口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航線,該航線從冰島至摩爾曼斯克距離約1800海里,至阿爾漢格爾斯克距離約2200海里,普通運輸船航行需10至14晝夜,其中阿爾漢格爾斯克港還有長達半年的冰封期。
沿途經過海域基本在北極圈內,氣候非常惡劣,終年嚴寒,航線上不時還會出現暴風、濃霧和流冰,夏季是極晝,冬季則是漫漫的極夜。如果在和平時期,這一航線是不會有航船通過的,然而在戰(zhàn)爭年代,為了援助蘇聯,盟國不得不選擇了這條充滿無數艱難險阻的航線。
其實,最危險的還不是氣候的惡劣,德國在挪威還部署了大量的飛機、潛艇和軍艦,隨時可以投入作戰(zhàn),因此北極航線可以說是危機四伏的,但英勇的同盟國海員依然毫無畏懼勇闖北極航線,在千里冰海上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
1941年9月28日,由一艘蘇軍巡洋艦和14艘運輸船編成的第一支北極航線護航運輸船隊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前往冰島,根據美英蘇達成的協議,北極航線上的護航運輸船隊,從蘇聯前往英國的空載船隊代號為“QP”,從英國前往蘇聯的滿載船隊代號則為“PQ”,編號均從“1”開始,因此這支船隊代號為“QP—1”。
9月29日,英軍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和10艘運輸船組成的PQ—1護航船隊從冰島起航,駛往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北極航線正式開通。
巡洋艦
蘇聯為了保護運輸船隊的安全,除了船隊中的護航軍艦外,一接到船隊起航的通報,蘇軍北方艦隊立即起飛偵察機偵察挪威海岸和熊島海域敵情和天氣情況,然后將相關情報由盟軍駐蘇軍事代表團再轉告英國海軍部,最后確定船隊進入熊島以東海域之后的具體航線。
與此同時,蘇軍的轟炸機、強擊機對德軍在挪威北部和芬蘭的航空基地進行壓制,潛艇在德軍水面艦艇基地航道上展開,監(jiān)視并攻擊出航的德軍艦艇。
護航船隊進入北方艦隊的作戰(zhàn)海域后,蘇軍還派出驅逐艦、護衛(wèi)艦和掃雷艦,加強護航船隊的掩護兵力;海軍航空兵也在船隊上空始終保持6至8架飛機,以提供空中掩護;戰(zhàn)斗機則在基地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動支援;在科拉灣和白海航道入口處投入反潛艦艇和反潛飛機進行反潛巡邏,搜索攻擊在該海域活動的德軍潛艇;掃雷艦艇在可能有水雷的海域進行掃雷作業(yè);冬季還出動破冰船為船隊破冰導航。
除此之外,英國也出動艦艇為船隊進行直接護航,還派出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混合編隊進行近距離海上掩護,必要時甚至不惜出動本土艦隊包括戰(zhàn)列艦、航母在內的大型主力軍艦為船隊進行遠距離掩護,而駐扎在冰島的岸基航空兵也經常出動為船隊提供空中掩護。
由于采取這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從1941年9月至12月,PQ—1至PQ—6船隊以及QP—1至QP—6共12支船隊沒有任何損失,總共有包括669輛坦克、873架戰(zhàn)斗機、1400輛卡車和10萬噸彈藥在內的物資順利到達蘇聯。這些作戰(zhàn)物資不僅從物質上有力支援了蘇聯戰(zhàn)場,而且還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聯合抗戰(zhàn)的象征,極大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
德國艦隊穿越英吉利海峽
蘇聯戰(zhàn)場上越來越多的英美武器裝備引起了德軍的警惕,希特勒敏銳地意識到北極航線的價值,尤其令希特勒擔心的是若英蘇聯手進攻挪威,切斷對德國的鐵礦石供應,后果將不堪設想。
鑒于此,德軍開始向挪威調集兵力,一方面加強挪威的防御,一方面切斷北極航線。
1941年12月下旬,德軍首次在熊島以南組成一個由3艘潛艇組成的“烏蘭”艇群,用于攻擊同盟國的北極航線運輸。
同月月底,PQ—7護航船隊的第一部分PQ—7A船隊兩艘運輸船從冰島起航。
兩天后,德軍烏蘭艇群中的U—134號潛艇在北極海域發(fā)現并首次攻擊了PQ—7A船隊,擊沉英國“瓦齊里斯坦號”運輸船,這是同盟國在北極航線上損失的第一艘運輸船。另一艘運輸船安全到達目的地。
為了打擊盟軍的運輸活動,1942年1月12日,希特勒召集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空軍參謀長耶修尼克上將和戰(zhàn)斗機部隊司令加拉德中將舉行秘密軍事會議,討論在法國布勒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號”戰(zhàn)列巡洋艦、“格奈森瑙號”戰(zhàn)列巡洋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突破英國??哲姷姆怄i,轉移到挪威的計劃。
盡管與會者認為這一行動非常冒險,一旦走漏風聲,這3艘軍艦不但會遭到英國本土空中力量猛烈打擊,還將受到屯兵北海強大的英國本土艦隊迎頭攔截,后果難以設想。但在希特勒的堅持下,還是經過周密研究,制訂了作戰(zhàn)計劃。具體分工是:
空軍負責對艦隊的空中掩護;海軍任務則相當艱巨,既要進行掃雷、護航、防空甚至海戰(zhàn),還要進行戰(zhàn)役欺騙。
雷德爾指派西里西阿科斯海軍中將為戰(zhàn)役總指揮,作戰(zhàn)代號“瑟布魯斯”,瑟布魯斯是希臘神話中地獄的看門狗,長著三個頭和龍的尾巴,兇猛無比,最后由大力士赫爾克里斯把它制服并從地獄帶回了米克涅,使用這一名稱的潛臺詞就是完成了被認為是無法完成的事情。
從布勒斯特到挪威主要有兩條航線,一條是經過愛爾蘭的西航線;另一條則是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東航線。西航線距離較遠,如果沒有強大的空中掩護,將會長時間遭到英國??哲姷拇罅耍kU較大;東航線距離雖短,但要穿越英國海軍的禁區(qū)——英吉利海峽,海峽中英軍布有大片水雷,英軍在多佛爾部署有大口徑岸炮,可有效封鎖海峽,而且沿海峽港灣英軍還駐有大量的驅逐艦和魚雷艇部隊,可隨時出動攔截。
但德軍考慮到英軍認為英吉利海峽設防嚴密,德軍不敢輕易穿越,思想上比較麻痹,只要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和偽裝欺騙,達成隱蔽性和突然性,不等英軍作出反應,艦隊就已突破封鎖了,因此選擇東航線。
計劃實施當天,德國空軍投入第二和第二十六戰(zhàn)斗機大隊,共180架ME—109和FW—190戰(zhàn)斗機,還有60架ME—109和30架ME—110戰(zhàn)斗機為預備隊,保證艦隊上空時刻有36架戰(zhàn)斗機掩護。
并將整個航行區(qū)域劃分為3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機場配備了足夠的地勤人員和設備,以便使飛機能在著陸后半小時內完成加油加彈重新起飛,各機場之間采用多線路通訊網聯系,并加強配備了一部帶高速密碼機的長波電臺。
加拉德中將還派通訊業(yè)務能力過硬的依貝爾上校隨艦隊旗艦“沙恩霍斯特號”行動,擔任??章摻j組長,并在每艘軍艦上加裝對空、對岸電臺,以加強海空、海岸聯系。
1942年1月17日,德國海軍最大的軍艦、滿載排水量達48000噸的“提爾比茲號”戰(zhàn)列艦,從德國基爾到達挪威阿爾塔峽灣。
1月中旬起,德國海軍出動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十二掃雷支隊及第二、第三和第四摩托掃雷艇支隊,共約80艘掃雷艦艇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南部海域進行持續(xù)近一個月的掃雷作業(yè),共清掃出98枚錨雷和21枚磁性水雷,在此過程中,德軍損失驅逐艦和掃雷艇各一艘。
為了獲取準確的氣象信息,德軍還專門派出3艘潛艇偵察海峽天氣、水文和潮汐,隨后根據取得的數據,分析確定突圍行動只能在2月11日至13日3天中,又因為2月13日是星期五,是黑色的倒霉日,所以德軍確定2月11日晚8時開始行動,12日白天通過海峽。
潛艇
1942年1月底至2月初,德戰(zhàn)斗機部隊和3艘艦進行了為期8天的聯合演習。
為了使盟國不至于識破軸心國的作戰(zhàn)意圖,德軍散布消息聲稱3艘艦將開赴大西洋或太平洋作戰(zhàn),西里西阿科斯還煞有其事在巴黎采購大批熱帶軍服和遮陽墨鏡,并委托法國海軍準備熱帶使用的火炮潤滑油。
2月11日,德軍在布勒斯特實行戒嚴,淡水、食品、燃料和彈藥被秘密運上軍艦,在大批卡車開足馬力的噪音中3艘艦開始試航。而作為欺騙計劃的一部分,德國海軍舉辦盛大宴會,邀請布勒斯特各界名流參加。
黃昏時分,西里西阿科斯向設在各地的??哲娭笓]部發(fā)出密碼電報:“一切準備就緒!”
晚上20∶30時,3艘軍艦起錨緩緩出港,“沙恩霍斯特號”(以下簡稱沙艦)為首,“格奈森瑙號”(以下簡稱格艦)居中,“歐根親王號”(以下簡稱歐艦)斷后。由于長期沒有出海,歐艦的錨鏈升起一半就被卡死,艦長林克曼上校只得下令砍斷錨鏈。
當時天黑霧濃,能見度很低,沙艦出港后不久就迷失了方向,艦長霍夫曼上校只好憑著友艦的發(fā)動機聲音來航行。
艦隊還未駛遠,20余架英軍轟炸機飛臨布勒斯特進行轟炸,3艘艦趕緊返回港內,并打開探照燈組織對空射擊,造成3艘艦還在港內的假象。
當英機返航后,3艘艦再重新出港,經過這一番折騰,比預定計劃延遲了兩個多小時。但總算一切順利,出海后3艘艦都以31節(jié)的高速航行,在這3艘艦的側翼,6艘驅逐艦和14艘魚雷艇擔負警戒,空中德軍戰(zhàn)斗機也按時趕到,提供空中掩護,所有軍艦和飛機都保持著嚴格的無線電沉默。
由于魚雷艇噸位較小,攜帶燃料也少,所以不斷有新的魚雷艇趕來換班,一切都井然有序。
2月12日晨8時50時,經過大半夜的高速航行,又是順風順水,3艘艦竟把出海時耽誤的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全都補了回來,按照原計劃駛過科湯坦半島的阿格角,而英軍此時還蒙在鼓里一無所知。
天亮后,厚厚的云層低垂,能見度依然很低,使德軍成功地逃脫英軍的雷達監(jiān)視,大模大樣地行駛在英吉利海峽。
敵方艦隊大白天在英吉利海峽航行,這是自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進犯英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10時14分,3艘艦駛過塞納河口,接近多佛爾。10時42分,一架英軍偵察機掠過艦隊上空,飛行員向基地報告:3艘戰(zhàn)列艦和20多艘其他艦艇正高速逼近多佛爾。西里西阿科斯下令升起防空警戒旗,并進入最高戒備,準備戰(zhàn)斗,同時向海空軍各指揮部通報被英機發(fā)現。德軍部署在沿海機場的大批戰(zhàn)斗機迅速進入高度戒備,飛行員全部進入坐艙,發(fā)動引擎,隨時準備升空作戰(zhàn)。
然而英軍指揮部接到偵察機報告,卻根本不相信德軍艦隊敢于白天進入海峽,認為是飛行員看錯了,因此不以為然。
11時25分,3艘艦駛到多佛爾海峽最窄處,此時因為海峽水淺,德艦不得不降低航速。3艘艦經過布格涅時,德軍又有15艘魚雷艇加入艦隊,而且德國空軍的電子對抗也達到最高潮,不但對沿海地面干擾站開足馬力施放干擾,還有多架帶有干擾設備的轟炸機在海峽上空實施強電子干擾,使英軍雷達站徹底癱瘓。
當德艦駛到勒圖蓋時,終于被英軍岸炮目視發(fā)現,隨即遭到英軍岸炮的猛烈炮擊,但沒有任何損失。
直至此時,英軍才終于清醒過來,但為時已晚。
為了維護大英帝國的海權尊嚴,英國海軍采取一切措施實施攔截,首先從多佛爾和拉姆斯蓋特兩地分別出動5艘和3艘魚雷艇,但德軍驅逐艦擊傷3艘魚雷艇,成功擊退英軍魚雷艇的攻擊。
接著英軍第825中隊的6架“劍魚”魚雷機從曼斯頓機場緊急起飛,領隊長機是曾經參加過攻擊德軍“俾斯麥號”戰(zhàn)列艦的埃斯蒙德少校。
他深知戰(zhàn)況緊急,所以沒有等護航戰(zhàn)斗機起飛就匆匆率隊投入攻擊,這些時速僅225千米的老式飛機在德艦密集對空火力和德軍戰(zhàn)斗機的聯合打擊下,剛一接近德艦就有4架被擊落,只有兩架投下了魚雷,也被德艦輕易規(guī)避過去,而這2架飛機也沒逃脫被擊落的厄運。
埃斯蒙德少校在戰(zhàn)斗中陣亡,因他在此次戰(zhàn)斗中表現英勇,被追授英國最高榮譽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盡管德艦接連成功擺脫英軍的??展簦骼镂靼⒖扑固幘橙院芷D難,艦隊正航行在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西側是英軍的岸炮,東側又是危險的水雷區(qū),而西北方英軍密布的軍港里大批艦艇也隨時可能出海攔截,形勢并不容樂觀。
英軍接下來從康沃爾、樸茨茅斯、曼斯頓、諾??说鹊爻鰟右磺锌梢猿鰟拥娘w機,竭盡全力進行攻擊,力求擊沉德艦。
但英軍從指揮員至飛行員,既沒有預先計劃,又沒有應急方案,準備倉促,先后出動550架次轟炸機、360架次戰(zhàn)斗機,卻只有39架轟炸機實施了攻擊,投擲炸彈千余噸,僅擊沉德一艘巡邏艇,擊傷兩艘魚雷艇,3艘主力艦毫發(fā)無損。
反觀德軍,早有充分準備,??章摻j通暢,戰(zhàn)斗機在軍艦上的聯絡組準確引導下,及時占據有利陣位,與德艦高射火力形成有效的艦空協同火力,給予英機沉重打擊。在激戰(zhàn)中,英軍損失飛機49架,德軍僅損失飛機17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