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甫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雅瑟 著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縣),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世人稱其“詩圣”,著有《杜工部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解】

①岱宗:泰山別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稱岱宗。

②齊魯:本指春秋時期兩個諸侯國名,此處指齊魯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處形容泰山高大。

③決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此句言極目張望,歸林的飛鳥盡收眼底。

④一覽眾山小:用《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借泰山比況自己雄心壯志的言志詩。首句用發(fā)問形式寫泰山的高峻偉大,“齊魯青未了”言其雄闊,三四句寫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著寫遙望中的形象、云氣層疊,胸襟為之開闊。氣勢非凡,意境深遠。結(jié)尾兩句抒發(fā)了詩人青年時期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情懷。這是一首被譽為情調(diào)高昂、“語語奇警”的五言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guān)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

①“關(guān)中”句:指安祿山叛亂攻陷長安。

②合昏:即合歡,夜合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夫妻恩愛。

③盈掬:滿把。言佳人的志趣賢貞高潔。

【賞析】

此詩描寫亂離時代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和她的高潔品格。詩中對這位婦女充滿同情和贊嘆,無疑也暗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詩中寫實與寄托相結(jié)合,通過一良家女的因喪亂衰敗為世俗嫌棄,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造成的社會動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理想。

兵車行

img36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驈氖灞狈篮樱阒了氖鳡I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壟畝無東西。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注解】

①兵車行:是杜甫自創(chuàng)新題的新樂府詩的名篇之一。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②轔轔:車行走的聲音。蕭蕭:馬嘶叫的聲音。

③行人:指被征調(diào)出征的人。

④干:沖上。

⑤點行頻:被中府點名征調(diào)服兵役的次數(shù)很頻繁。

⑥里正:即里長。唐時一百戶為一里。

⑦武皇:漢武帝,這里用來隱指唐玄宗。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⑧山東:華山以東地區(qū),實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⑨秦兵:關(guān)中兵。

⑩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以西,即秦地。

?青海頭:青海湖邊,今青海省東部。唐時經(jīng)常在這一帶與吐蕃進行戰(zhàn)爭,兵士犧牲很多。

?啾啾:古代迷信想象出的鬼哭的聲音。

【賞析】

這是一首控訴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深重災(zāi)難的敘事詩。全詩借征夫與老人對話,描繪了出征兵士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痛恨。全詩七言,間用五言,音調(diào)徐疾變化,頓挫有節(jié)有序,感情沉痛至深,字字句句帶著血淚,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老百姓在戰(zhàn)爭中不幸遭遇深切同情。本詩體現(xiàn)了杜甫嚴(yán)肅的寫實精神,是新樂府詩的代表作,為歷代所推崇。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解】

①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

②濺淚:可理解花上濺滴愁人的淚。

③連三月:戰(zhàn)火延續(xù),整個春天將過去。

④搔:抓頭。短:少,稀疏。

⑤渾欲:簡直要。不勝簪:發(fā)簪,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陷在被安祿山占領(lǐng)的長安城時寫的。詩中概括地抒寫了作者傷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寫憂國情懷,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憂國的同時抒發(fā)思家愁懷,兩種感情匯集一起,頭發(fā)更白了,更稀少了。這完全是憂國思家所致。全詩充滿憂憤的情感,語言精當(dāng)凝煉,有強烈藝術(shù)感染力。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解】

①危檣:高聳的桅竿。

②“官應(yīng)”句:應(yīng)理解為“老病應(yīng)休官”的倒文。

【賞析】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展現(xiàn)了詩人的景況和情懷。在對景物的精雕細刻中,襯托詩人的蒼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書懷”,抒發(fā)早年的政治抱負,又聯(lián)想到自己現(xiàn)實處境,以棲無定所似的沙鷗自喻,天地之大,竟沒有詩人的容身之地。詩人心中憤慨至極,表達卻曲折婉轉(zhuǎn),感人至深?!皶鴳选?,實為抒發(fā)詩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陽樓

img37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解】

①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②吳楚句:吳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開。坼,分裂,此為分界意。

③戎馬句:指當(dāng)時葉蕃入侵,西北邊疆戰(zhàn)事頻繁。

【賞析】

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詩中描寫登臨岳陽樓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壯麗景色,抒發(fā)了憂國情懷。詩的前四句寫景,描繪分吳裂楚、吞吐日月的氣象,突出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浩瀚壯闊。詩的后四句抒寫了個人的身世的凄涼孤寂,政治命運的坎坷,眼見國家政局動蕩,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guān)切。這首五言詩氣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為大家手筆。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解】

①鄜州:今陜西省富縣。765年6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奔蜀州,時杜甫攜家眷暫住鄜州。7月,肅宗即位靈武,杜甫只身奔赴,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閨中:指妻子。

②“遙憐”句:遙想在鄜州的可憐的小兒女們還不懂得想念在長安的父親。

③“香霧”句:想像妻子月下久立,霧露潤濕了她的發(fā)鬢,寒氣使她的肌膚清涼。清輝,指月光。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被安史叛軍所俘困在長安時所作。詩人借看月抒寫離情,深刻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真摯深厚的感情,并通過抒寫戰(zhàn)亂中的離別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斑b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既襯出妻子的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也抒發(fā)了人民對戰(zhàn)亂的怨憂。全詩構(gòu)思巧妙,情致曲折纏綿,感人肺腑,是千古傳頌的名篇。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解】

①舍弟:家弟。

②戍鼓:戍樓上用以報時或告警的鼓聲。

③“秋邊”句:秋邊,一作“邊秋”,秋天邊遠的地區(qū)。傳說雁可傳書,雁行又喻兄弟,因此聽到孤雁叫聲引起思鄉(xiāng)、憶弟的感情。

④露從今夜白:這天可能是白露節(jié)。

⑤寄書句:謂諸弟分散,所寄家書常沒下落。

【賞析】

這是一首在戰(zhàn)亂中憂懼地思念親人的詩。此詩作于乾元二年秋,作者流寓秦州之時。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分散、無家、杳無音信。通過“戍鼓”“雁聲”“明月”“白露”勾勒出一幅邊塞月夜凄楚的情景,雖是露白月明,風(fēng)景大好,但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詩中寄托了作者對弟弟的手足之情和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意境凄楚感人,耐人尋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解】

①劍外:蜀地在劍門南,故劍外用以代稱蜀地。薊北,指今河北省北部,當(dāng)時是安史叛軍據(jù)地。

②卻看:回看。愁何在:不再有愁。

③“漫卷”句:隨手胡亂地收起書,因為高興而無心看書。

④“青春”句:趁著春光明媚的大好時光返鄉(xiāng),因有美景作伴,一路上將很愉快。

⑤“即從”二句:想像回鄉(xiāng)路線。

【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這一年延續(xù)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結(jié)束了,詩中描寫作者聞知這個消息后的狂喜心情。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詩人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首聯(lián)寫初聞喜訊欣喜若狂的情狀。二聯(lián)轉(zhuǎn)向?qū)懠胰耍奥碓姇钡膭幼魃鷦颖憩F(xiàn)出詩人狂喜的神態(tài)。三四聯(lián)寫詩人手舞足蹈作返鄉(xiāng)的準(zhǔn)備,“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突出了急欲回鄉(xiāng)的歡情。全詩八句,一氣呵成,酣暢淋漓,情真意切,是千古傳頌的名作。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解】

①李龜年:唐開元、天寶間著名音樂家,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

②岐王:睿宗第四子李范。

③崔九:即殿中監(jiān)崔滌,與玄宗關(guān)系極親密,用為秘書監(jiān)。

【賞析】

這首詩描寫安史之亂后與李龜年的重逢。前兩句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交往,出入豪門,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懷念,后兩句慨嘆世事滄桑、人生巨變。全詩語言質(zhì)樸自然,蘊含卻非常豐富。詩以百花凋謝象征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李龜年與詩人的顛沛流離,極為含蓄蘊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

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注解】

①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②霽:雪過初晴為霽。

③臥龍躍馬二句:臥龍躍馬,指諸葛亮和公孫述等人最終也成了黃土,和他們相比,自己飄零流落,音書斷絕,寂寞孤獨,算得了什么。

【賞析】

這首詩是大歷六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通過雪霽寒宵的冬夜所聞所見,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郁情懷。首聯(lián)寫西南邊城歲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氣氛。二聯(lián)雖寫景卻暗含時代動蕩的影子,是本篇名句。三聯(lián)通過冬夜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時局仍然動亂不定,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不幸,末聯(lián)則由無法排遣的憂愁轉(zhuǎn)為憤激。抒發(fā)詩人傷亂憂民的深沉感情。

img38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忽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币咕谜Z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解】

①投:投宿。石壕:鎮(zhèn)名,在今河南省陜縣。

②鄴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附書至:捎信回家。

③長已矣。永遠完了。

【賞析】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通過寫一老婦被迫應(yīng)役一事,揭露民吏的橫暴,戰(zhàn)亂時代人民的苦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詩人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官吏殘暴的嘴臉和百姓被抓丁之凄苦與無助。詩人的筆墨中飽含著對百姓的無限深情,“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讀罷聲淚俱下,感人之深。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jié)發(fā)為君妻,度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注解】

①“兔絲”二句:古代認為女子嫁了丈夫,終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軍人,仍然靠不住,故以“兔絲附蓬麻”起興。

②“妾身”二句:古禮,婦人嫁三日,告廟上墳,謂之成婚,婚禮既明然后稱姑嫜。姑嫜,即公婆。

③形勢:猶言情勢。蒼黃:即倉皇。此句意謂在急迫的情況下,內(nèi)心感到慌亂、不能決定。

④“自嗟”二句:羅襦裳,指結(jié)婚時所著衣服。因為家貧,嫁衣置辦不易,故云久致。致,備辦。

⑤“人事”句:世間的事往往難如人愿。意謂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團聚而是離別從軍。錯迕,錯雜交迕。

【賞析】

這首詩寫一對夫婦“暮婚晨告別”的慘劇,通過新婚女子的敘述,曲折而深刻地抒寫了生離死別的悲哀,但由于時局危迫,她又抑制著內(nèi)心痛苦,勉勵丈夫努力從軍。惜別勸勉,真切如見,表現(xiàn)出女子的善良堅貞,又識大體、顧大局,通過人物的復(fù)雜感情,隱現(xiàn)出杜甫憂國憂民的心情。同時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戰(zhàn)亂和兵役給人民造成的苦難。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注解】

①“清新”二句:庾開府,即庾信;鮑參軍,指鮑照,他們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此二句贊李白的詩像庾詩那樣清新,像鮑詩那樣俊逸。

②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帶。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贊賞。起聯(lián)對李白的人和詩的概括恰如其分,頷聯(lián)承之,因杜甫崇拜庾信和鮑照,故而以李白和他們相比,表達了對李白的推崇和欽仰,也表現(xiàn)出兩人的深切情誼。“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庇帽扰d的手法,寄托詩人對李白的懷念,感人肺腑,是歷來傳頌的名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解】

①隨風(fēng)句:夜間細雨無聲,人們不覺,故曰潛。

②野徑:田野中的小路。

③花重:花枝飽含雨水,故曰重。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寫的,是一首描繪春夜雨景的名作。首句用“好”字開篇贊雨的適時。第二聯(lián)寫聽雨,第三句寫雨景,暗寫詩人盼好雨不停的心情。尾聯(lián)見雨意正濃,情不自禁地想像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力,生動地勾畫出了初春夜雨所特有的溫馨氛圍,也透露出詩人舒暢的心境。

img39

羌村三首(選一)

其一

崢嶸赤云西,日角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注解】

①至德二年(757),杜甫被肅宗放還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就是此次還鄉(xiāng)所作。此是第一首。

②“崢嶸”二句:寫黃昏景色。崢嶸,山高峻貌,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層。赤云,夕陽把暮云映得鮮紅,故謂“赤云”。日角,從云下斜射到地面的陽光。

③妻孥:即妻子。怪我在:寫出離亂中家人驟然重見,出乎意料的情景。

④遂:遂愿,即如愿。

⑤歔欷:嘆聲詞。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剛到家時家人與鄰居悲喜交集的情景。前四句敘述黃昏到家的景象,雀鳥嗚叫著,似在歡迎歸客。后八句寫初見家人、鄰里時的悲喜交集之狀,景象如繪,情事如見,語言樸素直白,卻句句出自肺腑,真摯而感人。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遭逢世亂,顛沛流漓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感慨與辛酸。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選一)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解】

①《江畔獨步尋花》組詩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此為第六首。

②娘:唐代對婦女的美稱。

③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啼:一說著意啼,一說適當(dāng)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春景的詩。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詩人郊外散步,欣賞美景,情隨景生,寫下所見所感。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以人名入詩,頗具民歌風(fēng)味。次句是寫花之繁茂。第三四句寫花枝上彩蝶翩翩,鶯啼清脆,從側(cè)面烘托春光明媚。語言輕靈活潑,讀來令人心醉。

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img40

【注解】

①此詩作于767年秋,這年夏天,杜甫將草堂讓給親戚“吳郎”居住。

②撲:擊,打。任:聽任。

③寧:豈。

④緣:因。轉(zhuǎn)須親:更應(yīng)對表示親近。

⑤遠客:指吳郎。多事:指婦人多心。

⑥便插疏籬:指吳郎一到草堂后便插上籬笆。

⑦已訴:指婦人曾向杜甫訴說。征求:征斂,剝削。

【賞析】

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杜甫的憂民意識。前四句一氣貫穿,從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目的是為了啟發(fā)吳郎。五六句委婉含蓄地勸告吳郎不要禁止老寡婦撲棗。末兩句是詩的主旨,指出包括寡婦在內(nèi)的廣大人民窮困的社會根源。本詩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婦人貧困的原因和心理,從一個小的側(cè)面反映了戰(zhàn)亂征斂帶給人民的貧困與痛苦,字里行間傾注著詩人對勞動人民的無限同情。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解】

①此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當(dāng)時靠親友故舊的資助過著較為悠游閑適的生活,故有“故人供祿米”之說。

②微軀:指虛弱多病的身體。

【賞析】

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樂天知命的閑適生活。首聯(lián)切題,“事事幽”提挈全詩旨意。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恬靜幽美的田園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在倍嘗顛沛流離之苦后終于有棲身之所的愉悅之情。二三聯(lián)寫出環(huán)境的恬美和人事的幽趣。字里行間跳蕩著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形象逼真地反映了江邊村莊的恬淡生活畫面。末聯(lián)忽而轉(zhuǎn)折,“但有故人供祿米”,于歡樂之中流露出悲涼,充滿了悲酸。詩的意蘊更深層,耐人細細品味。

戲為六絕句(選一)

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注解】

①《戲為六絕句》是作于上元二年(761),是一組以詩論詩的絕句。此為第二首。

②當(dāng)時體:初唐時代文學(xué)的風(fēng)格。

③輕薄為文:時人譏笑四杰之辭。哂:譏笑。

④“爾曹”句:比喻四杰的詩文流傳久遠。爾曹,你們,指哂笑者。

【賞析】

這首詩評論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首句寫四杰的文體是當(dāng)時的風(fēng)尚,二句寫對四杰譏笑者至今未休。三四句以“哂未休”者“名俱滅”與四杰文“不廢”對比,對四杰的詩文予以肯定,他們的詩文如江河一樣萬古長流。表述了杜甫的文藝評論觀點:評論作家,不能脫離時代條件。

絕句二首(選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解】

①遲日:春日天長,古人稱春天的太陽為遲日。泥融句:泥日融軟,燕子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筑巢。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寫于成都草堂,描繪了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光,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全詩每句描寫一個畫面,既有江山花鳥的整體圖景,又有燕子、鴛鴦的特寫鏡頭,特別是燕子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相映成趣。詩中沒有一字明寫詩人在春光中的感受,但卻處處洋溢著詩人陶醉其中的愉悅心情。詩中兩兩對仗,字斟句酌,渾然無成,獨具藝術(shù)功力。

野老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漁人網(wǎng)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長路關(guān)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注解】

①野老:杜甫自稱。

②澄潭:指百花潭,是成都草堂南面的水域。

③劍閣:即劍門,在今四川。

④片云:詩人自喻,言自己浮云般的飄泊之身。琴臺:成都的一處名勝,這里代指成都。

【賞析】

這是一首感懷之作。詩人歷經(jīng)戰(zhàn)亂顛沛之苦后,住在成都郊外時所作。詩的前四句詩人極力鋪排,勾畫了一幅素淡恬靜的江村閑居圖。后四句筆鋒一轉(zhuǎn),由閑適的心境又生出對國家興衰的極度關(guān)懷和感慨。表達了一種流寓劍外、報國無門的痛苦,前后兩種境界,互相映襯,雖語句平淡,卻一唱三嘆,意蘊深遠。

img41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掛罥:掛結(jié)。

③塘坳:低洼積水處。

④惡臥:睡時不安靜,胡蹬亂踢。

⑤何由徹: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蓋。

⑦突兀:高聳的樣子。見:通“現(xiàn)”。

【賞析】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fēng)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兩句忽開異境,從切身的體驗,進而想到眾多百姓的貧寒交加,設(shè)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的出現(xiàn)。寫的是自己的幾間茅屋,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寧為天下人的安居而犧牲自我的可貴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感情。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注解】

①“功蓋”句:謂諸葛亮為相,建立蜀國,三分天下,功業(yè)蓋世。

②八陣圖:指由天、地、風(fēng)、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zhàn)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軍事創(chuàng)造。

③“江流”句:歷來相傳,夔州有八陣圖石,江流不能沖散。

【賞析】

這首詩寫于大歷元年(766),是詩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陣圖遺跡時所寫的一首詠懷詩。首二句高度贊頌諸葛亮的卓著功勛,他對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起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功勞蓋世。后二句抒發(fā)感慨,對其事業(yè)未成寄以同情。這首懷古絕句,融議論于詩中,把懷古與述懷相融為一,給人一種遺恨悠綿、余意不盡之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珩R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積雪,又名西嶺。三城,指松、維、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邊地。

③遲暮:指半老,杜甫當(dāng)時五十歲。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為,晚年全交給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細流,埃指微塵,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眺望西山所生傷痛憂愁之情的詩。詩中蘊含著詩人對吐蕃侵?jǐn)_的深沉憂慮,也有天涯漂泊,親人相思的無限感慨。全詩意境壯闊悲涼,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已忍憐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注解】

①幕府:古時行軍,以帳幕為府署,故稱幕府。

②風(fēng)塵荏苒:比喻戰(zhàn)爭不斷絕。荏苒:猶輾轉(zhuǎn)。

③“已忍”句:指戰(zhàn)亂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強移”句:強是勉強之意。杜甫當(dāng)時作節(jié)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強任職,以求暫時安居。

【賞析】

這首詩寫于代宗廣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在嚴(yán)武幕府時作此詩。開頭四句與詩人獨宿幕府所見所聞,描寫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圖。后四句抒情,感事傷時,表現(xiàn)作者對于國事動亂的憂慮和自己飄泊流離的愁悶。因此使詩人無心賞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對風(fēng)塵荏苒的動亂時代自己輾轉(zhuǎn)流離而愁思百結(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