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叫作閱讀家的職業(yè),在眾多小說作者中,不會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適合。
作家熱愛讀書,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樣,按圖索驥,從作家的作品問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們的生平和性格回轉(zhuǎn)身,關(guān)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寫成一本精彩絕倫的隨筆集,也是文學史上并不多見的妙事。
最開始,我想用一種更為周正的態(tài)度來介紹這部隨筆集,然而,輕巧、幽默,外帶三分邪誕,這才是毛姆讀書隨筆的風格。這并不是一部研究文學的專著,很大程度上,它是由文學巨匠的生平逸事構(gòu)成的故事書。毛姆認為讀書是為了樂趣,因此,隨筆中他對巨匠生平逸事的選擇也帶上了濃濃的毛姆氣質(zhì)。
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書,只需從中選取三兩件事,便能發(fā)現(xiàn)毛姆的眼睛喜歡看向哪里。在性格上,毛姆是親近簡·奧斯汀的,因此,簡在家信中對鄰人、親戚的揶揄和打趣,都被毛姆看作是與生俱來、無與倫比的辛辣幽默感。甚至在談起司湯達對簡的小說作品的評價時,毛姆也提到,司湯達對簡的幽默感的忽視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對于巨匠的神化行為,毛姆顯然并不認同。在他的筆下,狄更斯、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耽溺享樂、佯裝氣派卻負債累累的普通人。他們在小說中探討、分析人性的弊端,然而在生活中,他們都是人性弱點的俘虜。這其中尤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甚。如果不是他創(chuàng)作出了那些深入骨髓批判人性丑惡的巨著,他的品性和行為簡直是藝術(shù)作品中的反面典型。也許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具有的人性與道德觀念間的巨大落差,才給予他廣闊豐饒的創(chuàng)作空間。
在隨筆中,毛姆還寫到了囚禁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的巨大困惑,司湯達顛沛的生平和自卑引起的疑似“性冷淡”,體弱的福樓拜不合道德倫常的沙灘艷遇,等等。毛姆認為,通過作家的生平來關(guān)照作家的作品,是一個很有趣的角度,他成功踐行了自己的觀點。
事實上,在毛姆的讀書隨筆中,對作家一生的考證是十分嚴謹?shù)?,只是聰明的毛姆為了掩蓋這略顯沉重的考證,在敘述中用起了小說筆法。對于巨匠身處不同人生事件時的心理活動,毛姆進行了合理的推測,加以精確的表達,最終,一個個鮮活的巨匠形象躍然紙上,親切如同讀者的友人。
當然,輕松流暢的故事講述并沒有干擾毛姆對小說作品發(fā)表深刻的洞見。讀書隨筆自然要回歸對作品的審評。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創(chuàng)作者,毛姆擁有著評論家無法獲得的角度與情感,對小說的評鑒深刻而獨到,從不盲目吹捧。
毛姆毒舌、刻薄,但內(nèi)心又極具情懷,待人待事,都懷著厭惡與熱愛的雙重情感。這是十分少見的作家性格。閱讀他的隨筆,是在觀賞其他小說家的波瀾一生,也是在領(lǐng)略毛姆的性格魅力。聰明的作家沒有他深刻,深刻的作家不及他有趣,有趣的作家又不如他深沉。毛姆的人格魅力已經(jīng)值得讀者欣賞與閱讀,何況還有文學巨匠人生的秘辛,以及毛姆對文字精湛的掌握。
對于文字,毛姆有極高的要求。他的隨筆侃侃而談,文筆洗練流暢,從不故作高深,卻又如蜘蛛吐絲一般精確。光是閱讀他的文字,就已是一場美的體驗。
羅長利
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