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的絕處

寧靜的力量——清華學(xué)子感悟《瓦爾登湖》 作者:史宗愷


生活的絕處

人文學(xué)院

楊澤悅

煙囪的叢林淹沒街道,汽船的發(fā)動機在烏黑的河面上轟鳴……十九世紀的世界被歷史洪流裹挾著跌撞向前,似乎再也停不下腳步。

這是梭羅生活的年代。工業(yè)革命像一場大火在各個角落蔓延開來,人類的生產(chǎn)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但與此同時,人們也漸漸迷失于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新的事物轉(zhuǎn)瞬即舊,金錢如流水,“逝者如斯”。

梭羅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找到了他的瓦爾登湖。他說,何必坐火車去往遠方呢,雙腿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他主張一切至簡,自己動手,不要那些長長的鐵路,也不要豪華的大房子和華美的新衣服,頗有老莊之學(xué)的味道。

在人人追求功利快要發(fā)狂的時代里,梭羅的主張的確有其現(xiàn)實意義。不過在讀《瓦爾登湖》的時候,我又心存懷疑——難道發(fā)展是件壞事嗎?難道所有人都要回歸原始?在當(dāng)今這個發(fā)展就是硬道理的時代中,他的書到底還有什么意義?甚至有時我會覺得他的想法過于偏激而不切實際。

但在解決以上問題之前,我知道我需先尋找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馬克·吐溫說,經(jīng)典人人稱贊,卻無人閱讀。百年來,《瓦爾登湖》一直被尊奉為經(jīng)典,我也一直對其懷有深深的崇敬。然而那么多年它就靜靜地躺在我書架的一角。我總是告訴自己,自己還沒有“資格”去讀它,對其敬而遠之。通知書寄到后我終于翻開了這本書,也不出所料地覺得它瑣碎而無聊。

我知道,很多人都格外地不愛讀《瓦爾登湖》,甚至連讀都讀不下去,固然有語言晦澀,沒有情節(jié)的原因,不過我想最根本還是我們太過浮躁。徐遲說,只有當(dāng)你的心寂寞和恬靜下來的時候,你才能品出《瓦爾登湖》的滋味。試想,當(dāng)你勉強讀完了一頁,手機的提示音就提醒你微信有新消息,哪個軟件又有新推送,你還看得下去嗎?

現(xiàn)代人類忙忙碌碌,可惜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忘了忙碌的目的地。

這似乎也指出了以上幾個問題的答案。

《瓦爾登湖》講述的應(yīng)該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并不需要你真的擁有一片瓦爾登湖,也不要你提著斧子去森林里砍樹。梭羅寫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nèi)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方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把生活逼到絕處,把你自己的生活逼到絕處。梭羅不贊成別人學(xué)習(xí)他的生活方式,他說,從圓心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

古希臘哲人認為哲學(xué)是愛智慧的學(xué)說。我覺得最高明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智慧。越看《瓦爾登湖》越覺得梭羅把生活過得溫情而充滿趣味。他悉心栽培作物,看書,寫詩,在冬天里傾聽“湖里冰塊咳嗽”的聲音。而且他也不是像世人所想的那樣與世隔絕,他會邀請朋友做客,只不過其從不作無意義的交談。

這是梭羅選擇的生活。本來他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比如做校長、開工廠,任何一個都可以讓他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依舊隨心去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全身心地浸潤在大自然中,“簡單,簡單,再簡單”。至于外界的事物,他說:“也許我們是永遠不必添置新衣服的,無論衣服已經(jīng)如何破敝和骯臟,除非我們已經(jīng)這般地生活了,或經(jīng)營了,或者說,已向著什么而航行了,在我們這古老的軀殼里已有著新的生機了。那時若還是依然故我,便有舊瓶裝新酒之感?!蓖饨邕h不及內(nèi)心重要,唯有內(nèi)心的改變最具價值。我們不必像梭羅一樣去過隱居的生活,但這一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和學(xué)習(xí)。

很多人說梭羅消極,沒有對社會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這讓我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話題——“‘年輕時就釋懷和淡泊,是沒有希望的’,怎樣理解?”有一個答案我特別喜歡——“所謂淡泊應(yīng)該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行于當(dāng)行,止于所止,不會被外界影響”。

我想這就是《瓦爾登湖》的現(xiàn)實意義吧。它不僅告訴我們做人生減法的重要性,告訴我們自然在最細微之處的妙麗,還帶領(lǐng)我們學(xué)習(xí)一種簡單安寧的心境,在嘈雜的人世間安靜而堅定地行走。

歷史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人。像徐振之先生,苦行萬里,走遍大地山河。他不像時人一樣熱愛功名,少年時便立下“大丈夫當(dāng)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大志。他也并非是想劍走偏鋒,彰顯特立。周圍人的不理解,旅途的困苦,都無法阻擋他的腳步。他用背影告訴我們,這一切只因他喜歡。

這種心境實在是太難獲得了,有多少人都奔走在追尋它的道路上。然而即使無法做到梭羅式的淡泊平和,我們也應(yīng)盡力去追求它。摒棄雜念,減少不必要的欲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樣即便身處鋼廈之林中,也可以在內(nèi)心保有一片純潔、靜美的瓦爾登湖。“只有我們睜開眼睛醒過來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著呢。太陽不過是一個晨星”。

0063-0017

作者簡介:

楊澤悅,女,來自北京市,畢業(yè)于北京四中,2016年考入清華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人文實驗班。

母校寄語:

回望六年,不虛此行。從這里開始,向前看,時刻以四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