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

詩境淺說 作者:俞陛云


導讀

趙藺璧

俞陛云(1868—1950),字階青,俞樾之孫,俞平伯之父。父祖仁早逝,由祖父俞樾撫養(yǎng)成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舉進士,一甲三名,探花及第。清亡后,由蘇州移居北京,閉門潛居,以字畫自娛,做前清的遺老。

俞陛云的著作不少,最有名者即此《詩境淺說》,另有講析唐宋詞若干篇,先后發(fā)表在《同聲月刊》上,后來上海古籍出版社匯編為一集出版,稱《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還有《蜀詩記》,記述入川為副主考官時行旅及詩興,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上海書店出版。其他著作如詩、詞、雜文、詩話等,都沒有新式標點整理本,有些還是稿本。

《詩境淺說》分正編和續(xù)編兩個部分。正編有五律、五言摘句、七律、七言摘句。所選詩歌主要出自《唐詩三百首》。此書源于他為孫兒、孫女講解詩歌做法,起初只是寫了五律講解的部分,在友人章鈺(字式之)的促使下,又續(xù)寫了七律部分,嗣后又增添了摘句的部分。續(xù)編大概是正編出版后,頗受歡迎,又廣而擴充的結(jié)果,在內(nèi)容上,也是有意糾正正編只涉及律詩一端的偏頗,故所選為五絕和七絕。但無論怎么擴充,就詩歌時代而言,仍然不出唐詩范圍,這大概跟作者的興趣愛好和詩學思想有關。

正編成書于1936年,作者時年六十九歲,詩詞修養(yǎng),真金百煉,爐火純青,故解說要言不煩,短短的一兩句話,就能一筆廓清,金針度人。行文簡潔雋逸,清麗雅切,有時其中還綴一兩句駢語,如“年光冉冉,難揮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孰鼓回瀾之力”;“客過陵陽,益彰名跡,猶之桃花流水,遂傳西塞之名,楊柳曉風,爭唱井華之句也?!闭媸乔坝懈÷?,后有回響,別饒美感。所以此書今天還很能吸引人。就指導詩歌寫作的技術層面看,這本書的解說不拘泥平仄、格律,但講究用字、偶對,以及詩意傳達的技巧,即煉字和琢句、章法結(jié)構(gòu),以及各類題材的詩歌寫作所應注意的問題。下面就從書中挑幾個相應的例子來看看。

首先講煉字,古人很注重煉字,如著名賈島“推敲”的故事,齊己“一字師”的故事。重要的字,古人往往稱之為“詩眼”。字用得恰當,詩句會有煥然一新的效果?!坝靡弧帧?,見霧露之深也。……用一‘逼’字,見魚龍之近也?!保_隱“秋涼霧露侵燈下,夜盡魚龍逼岸行”)這兩個字用得好,在于體物準確。又如用字與聲律的關系,“詩中‘秋’字、‘入’字、‘翠’字等,其平仄不用諧聲,彌覺清峭。律詩用拗韻,與詩之神致有關。此類是也”(張志和“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在煉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便是煉句。其目標也是要體物真切,同樣的體裁,要寫出新意來,便應別具只眼。“清歌傍水,妙舞當花,乃宴集恒有之事,以‘魚吹’、‘燕蹴’寫之,遂見生動。此琢句之法也?!保ǘ鸥Α棒~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這個例子主要說明杜甫體物的細致恰當。另外,古人還經(jīng)常以典故概括今事今情,故特別注意用典的功夫和效果。“凡用古事入詩,兩事務須勻稱,勿以近代事攙之。此詩‘夏后’、‘周王’、‘雙龍’、‘八駿’皆上古事,且句極工麗。運用古事者,最宜取法?!保ɡ钌屉[“云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

傳說唐代詩人李賀出門經(jīng)常帶一錦囊,遇到好的句子,便寫下來投到錦囊里,回家后補充前后,作成一首詩。這個故事不知道是否屬實。李賀是天賦極高的詩人,但后人說他的詩思跳躍太大,詩中的意脈不暢達,有句無篇的現(xiàn)象很突出。或許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才編造了上面錦囊投詩的故事。由李賀的事例可見,煉字琢句見長并不能保證整首詩精彩。有關整首詩的章法布局的寫作經(jīng)驗,《詩境淺說》有很多例子,特別精彩。

“首句謂翠紅文采,絢映斜日,言鴛鴦之色也。次句謂水禽中相愛而具貞性,似此禽者,甚為稀有,言鴛鴦之性也。三、四言鴛鴦之飛鳴宿食,不過在寒塘煙島,地小回旋,乃片刻之分離,猶相呼回首;只縈洄之帶水,亦接翼齊飛。寫兩禽情愛之深,可謂善于體物矣。三、四句已言鴛鴦之情,五、六乃變換句法,言殿上覆鴛鴦之瓦,閨中織鴛鴦之錦,故用其故實,而以更翻新意,言采蓮女伴,見同命文禽,依依相并,能不感幽情而生嘆羨耶?全首中,六句皆詠本題,而結(jié)處別開意境,律詩中恒有之法也。”(崔玨《和友人鴛鴦之什》)“崔玨以鴛鴦詩得名,稱崔鴛鴦。鄭谷以鷓鴣詩得名,稱鄭鷓鴣。……崔寫其情致,鄭寫其神韻,各臻妙境。惟崔詩通體完密,鄭都官雖名出崔上,此詩后四句,似近率易,遜于崔詩。若李群玉之賦鷓鴣,亦專詠其聲,又遜于鄭作也。李白《越中》詩:‘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嵐取顿浉枵摺吩姡骸幸嘤薪峡停虼猴L唱鷓鴣?!蚱淦嘁魟尤?,故懷古思鄉(xiāng),易生惆悵也?!保ㄠ嵐取耳p鴣》)俞陛云先生于崔玨《和友人鴛鴦之什》一節(jié),將詩的章法結(jié)構(gòu)講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有意以此為典型,以為舉一反三之用。鄭谷《鷓鴣》一節(jié)則說明此詩后段所以松懈的原因,然后再舉李白和鄭谷另一首詩,指示可以補救方法,論述極為剴切實用。

我想,假如一個人不懂格律、對偶,那么,讀這本書或許能夠提高賞味詩歌的能力;假如一個人懂了基本的格律,又想把詩寫好,那么,這本書就能幫助他開闊胸襟,提高作詩的品位和能力。

作者家學深厚,祖父俞樾,別號曲園老人,是晚清著名的學者,曾國藩贊譽他“拼命著述”。由于兒子早逝,曲園老人將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孫兒身上,為育孫,專門寫作《曲園課孫草》一篇長文(也可以說是一本小書)。俞陛云由其悉心栽培,受其濡染,根柢深厚。由這本小書,我們就能親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涵養(yǎng)和他的性情,讀來甚是有趣。

第一,作者在序言里說,這是他寫的一本指點迷津的小冊子。這種說法是真實的,卻也是謙辭,書中也有寄寓其感慨的地方,像下面這樣的話:“松本寒柯,勿羨翠樓之豪侈,而易地托根;翠樓中人,宜諒其山野之性,勿強入朱門,以辱歲寒之操。意有棖觸,偶書數(shù)語,亦以告作詩者,欲有寄托,宜師其婉而多諷也。”“意有棖觸,偶書數(shù)語”是多年涉世的體驗一時流露。我猜想,作者品味這“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時,或許正好觸動了老先生做寓公的境遇之感吧。像這樣的情況,書中或隱或顯,都有一些,有時雖然不明白道出,但確實存在。

第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者品鑒詩歌,也會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印證說明,尤其是那些正好處在他曾經(jīng)行旅所經(jīng)之地的風物,他便會多說兩句。宋之問“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他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說:“余嘗于六月登太行南天門,望天表白云,與群岫參差競出,嘆此句之工也?!眱怍恕绊孕簼緷M,梯倚綠桑斜”,則曰:“余行棧道,見村民跨溪架屋,借水力轉(zhuǎn)輪,以舂米麥。白雪翻飛,晴雷互答,為溪山增趣。下句言采桑,憶舟行江浙間,桑畦彌望,當朝陽初上,露氣未干,兒女青紅,登梯采葉,時聞剪刀聲出煙靄間,儲詩雅能狀之?!卑焉铙w驗融入詩歌審美,簡簡單單幾句話,十分貼切。自然造化能陶冶詩藝、情操,洵非虛言。

第三,作者有很深厚的詩學修養(yǎng),一方面見于他在品鑒中做豐富的比較說明,李商隱“更無人處簾垂地,欲拂塵時簟竟床”,老先生說:“詩人之悼亡者,以元微之七律三首,梅宛陵五律三首,最為真摯。論詩之風韻,玉溪之句,尤耐微吟。潘安仁詩‘望廬思其人’,即玉溪上句之意。潘詩‘入室想所歷’,即玉溪下句之意。詩格異而意同也?!庇株愑稹断婢簟方庠唬骸霸佅驽裾撸糍Z島詠斑竹杖云:‘莫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拍猎伆咧耵≡疲骸置髦皇窍驽鷾I,何忍將身臥淚痕。’二詩用力太過,不若羽詩之虛寫得神也。”兩通消息,計較優(yōu)劣,講得很深很透,讀了感覺受益匪淺。其修養(yǎng)深厚的另一方面則是對詩史中一些重要問題的把握舉重若輕;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氣象森然,氣場很足。如論詩人,他說:“玉溪之絕句,或運典雅切、或構(gòu)思深湛者多,而全用辭采者少?!闭撛娛?,他道:“大歷以后之詩,格調(diào)則秀雅為多,詞句則雕鐫是尚,去盛唐渾厚之風漸遠。夢得此作(《始聞秋風》),振筆揮灑,英氣勃發(fā),不作尋常悲秋之語,法乳直接少陵?!边@樣的斷語真是由博反約,深入而淺出。清代張潮曾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保ā队膲粲啊肪砩希├舷壬蟾啪褪堑搅诉@種“玩月”的境界吧。

第四,作者在行文中注意避諱,如改“玄”為“元”(避康熙帝名諱),避“丘”為“邱”(雍正帝為孔子避諱)。這反映了他的志趣,進入民國以后,他要做前清的遺老。不過,當溥儀為偽滿洲國皇帝后,派人禮請他時,他卻予以峻拒,可見他做這個遺老,內(nèi)心還是存有某種分寸感的。另外,他行文還有一個特點,即引近人的詩作,多略去名字不提,對前代人多顯揚其名。玩味一番,暇思聯(lián)翩。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但也有不好理解的地方。首先,最突出的恐怕是言文的差異。作者以探花及第,古典文學修養(yǎng)深厚,文辭洗練,文言蘊藉,行文用典自然剴切,可以說他對典雅精致之美的追求,已經(jīng)達到了無意求工而自然流露的境界。但是,由于時代的變化,知識結(jié)構(gòu)改變,作者認為當時讀書人很熟悉的一些典故,今天看來已然陌生,不好理解。如“作者曲體閨情,《金荃》之雋詠”,《金荃》是溫庭筠的詞集名;“昌黎之玉釵銀燭,未免有情”,概括的是韓愈“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的詩句;“觀河面皺”則是《首楞嚴經(jīng)》卷二波斯匿王觀看恒河,由恒河不變,而自傷發(fā)白面皺的典故,等等。這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編者曾設想為之做注,但分寸又不太好掌握。另外,做注有可能破壞閱讀氛圍。詩文本身也有很多典故和疑難的詞,作者也是不注的,為免畫蛇添足之感,只好闕如,只能由讀者借助各種各樣的工具書自習了。

其次,這本書里面還有一些錯誤,一方面有可能是編校上的失誤,另一方面則可能是作者的記憶有誤。編校之誤,改正即可,無須多提。關于記憶之誤:(一)正編五言摘句部分,“以閑為歲月,將壽補蹉跎”(劉禹錫),按:此句乃劉禹錫《歲夜詠懷》詩(劉的文集中,上句作“以閑為自在”,此處作“歲月”,可能所根據(jù)的版本不同),下面的解說部分:“下句謂學無止境?!賶巡慌Γ洗笸絺?。’然遵假年學《易》之訓,天畀余年,正使補從前之荒陋。文房其耄而好學者耶?”最末這句突然冒出個“文房”來,文房是劉長卿的字,劉禹錫字夢得。(二)續(xù)編五絕顧況《憶舊游》解曰:“錄此一首,見初唐時詩格之渾樸?!鳖櫅r高白居易一輩,生活的時間實在盛唐、中唐之際。這里以為“初唐”典型,恐怕不合適。就作者的詩學思想而言,他也沒有把初唐的下限劃到顧況所在的時代。(三)續(xù)編七言絕句李商隱《望遠》解,“前二句樓上玉梯之意,與李白之‘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梯空佇立,望斷歸飛翼’詞意相似”。按:這里引李白《菩薩蠻》的詞句也有問題。老先生自己的《唐詞選釋》選該詞后二句跟大多數(shù)版本一樣,作“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四)續(xù)編七言絕句皮日休《病酒》解曰:“陸放翁止酒后,復有‘杯汝前來’之句”,按:“杯汝前來”不是陸游的詞,而是辛棄疾《沁園春》詞中的句子,并且該詞是稼軒“將止酒”,故老先生不特誤記,還在誤記的基礎上誤做了引申。這句話的下面引山谷詞也有問題。這可能是作者一時記憶混淆了。好在這樣的情況不多,編輯也在書中出注做了說明。

以上這些情況實屬白璧之微瑕??偠灾@本書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常讀多讀,必會受益良多。

  1. 書中個別詩題與通行本有異者,并非訛誤,如李白《下江陵》(朝辭白帝彩云間),今常見的詩題為“早發(fā)白帝城”,但是作“下江陵”也不是沒有根據(jù)。清光緒年間劉世珩刊《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和南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就作“白帝下江陵”,俞氏似本此而更約簡為“下江陵”三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