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目標——塔蘭托
“如果把意大利海軍比作一柄劍,那么癱瘓了塔蘭托,這柄劍也就卷了刃。”有人在分析意大利軍事地理時,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確實如此,塔蘭托海軍基地地位的重要,得益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形。
意大利半島就像踏進地中海的一只靴子,塔蘭托就深藏于意大利靴形半島的底部。在這只“皮靴”的鞋跟和鞋掌之間,有一個向內(nèi)彎曲的鞋弓弧,這就是塔蘭托灣。它面對著浩瀚的東地中海,與西西里島共扼地中海的咽喉。以塔蘭托為基地的意大利艦隊,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難怪英國人將其視為心頭之患。
塔蘭托分為內(nèi)港和外港兩部分。內(nèi)港名為皮克洛,完全為陸地所包圍,僅有一條狹長的水道與外港相通。外港稱格蘭德,港闊水深,是大型戰(zhàn)艦的主要停泊地,有圣皮埃特羅島和圣保羅島,猶如哼哈二將把守住入口。數(shù)千米長的防波堤,從這兩座島嶼延伸到岸上,像兩條玉臂將整個塔蘭托港擁入懷中,在外港唯一的入口處,意軍已設(shè)置了防潛網(wǎng),岸邊有一尊尊巨大的岸炮指向外海??磥恚霃暮I瞎ト敫蹆?nèi),真是難于登天。
盡管從空中對港灣實施攻擊尚無先例,但意大利人也不敢馬虎。在開羅,年輕有為的英國情報軍官波洛克海軍上尉用一種老式的投影放大機,對偵察機從空中拍攝的塔蘭托港照片進行了認真判讀。他發(fā)現(xiàn)港內(nèi)防御兵力很強,大約有300門高射炮和22個探照燈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點,難道是洗印時出的毛病?或者是相機鏡頭有污斑?然而,小白點的排列頗有規(guī)律性,間距大致相等。這是什么呢?波洛克敏銳地斷定:是攔阻氣球。不久前為抗擊德機轟炸倫敦,英國就曾使用過這種氣球,想不到意大利人這么快也學會了這一手。
攔阻氣球是由金屬線或鋼纜系留于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礙物,通常設(shè)在港口、艦艇和重要軍事目標的上空,以防敵機低空突襲。一旦飛機從低空進入,就有可能撞上鋼纜,導(dǎo)致機毀人亡。
塔蘭托基地司令阿圖羅·里卡迪將軍對自己的杰作非常滿意,他拍著胸脯對不時來此視察的意大利海軍官員保證:“我的塔蘭托固若金湯!火力、照明、攔阻都已聯(lián)成網(wǎng)絡(luò),任何一架飛機都別想鉆進來!”
然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英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就是要突破他自認為固若金湯的塔蘭托。
英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鷹”號,它跟隨坎寧安轉(zhuǎn)戰(zhàn)1年,曾多次遭到意大利岸基飛機的攻擊,已顯得老態(tài)龍鐘;另一艘是“光輝”號,它剛剛服役4個月,顯得生氣勃勃。
“光輝”號航空母艦是皇家海軍的驕子,它艦長226米,寬29.2米,排水量為2.3萬噸,吃水7.3米,航速31節(jié),載機36架,其中“箭魚”式魚雷機24架,“管鼻燕”式戰(zhàn)斗機12架?!凹~”式魚雷機是一種老掉牙的飛機,其最高時速只有138海里,和年輕的“光輝”號實在不太相稱。讓它們在夜間溜進塔蘭托港貼著水面低飛,在離目標幾百米時投下魚雷,那無異于去送死。
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
為此,他們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lǐng)航員被擠在后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xù)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wù),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jīng)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xùn)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再把飛機拉起來,然后朝模擬目標投雷。
對這樣大噸位的航空母艦來說,“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shè)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敏感地預(yù)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
于是,“光輝”號和它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意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肮廨x”號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jù)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千克炸彈。它還裝有二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并及時報告給高炮手。
“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犟?!保@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準目標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但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憑著他天生的犟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shù)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
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
博伊德選定魚雷攻擊,也不全是出于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wǎng)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網(wǎng)是一種用金屬制成的防雷設(shè)施,設(shè)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cè)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只能炸毀一段防雷網(wǎng),而奈何不了戰(zhàn)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制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于一般的觸發(fā)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yīng)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yīng)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藥,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于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fā)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于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意大利防雷網(wǎng)的設(shè)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意大利人精心設(shè)置的防雷網(wǎng)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對于這一切意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