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中國是偉大的詩歌國度,詩歌承載著內涵深厚的中國文化?!霸姼柚袊钡牧料?,就是希望用詩來歌詠中國文化的燦爛輝煌?!霸姼柚袊辈粌H要讓人們了解詩與文化的關系,而且要讓人們通過讀詩來感悟中國文化的構成及其品質,體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梢哉f,一部中國詩歌史,就是一部中國詩歌文化史。
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以“詩”“騷”為其發(fā)端,而又影響后世,并形成詩歌的“風”(《詩經(jīng)》)、“騷”(《楚辭》)傳統(tǒng)。
《詩經(jīng)》展示的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文化畫卷??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辈粚W習詩,連話都不會說,當然指說出優(yōu)美動聽的話。不僅如此,結合孔子說的另一段話,所謂“言”還應指言辭中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墩撜Z·陽貨》)這里說的要講好話,需要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認識客觀世界的名物??鬃又皇桥e其大概而言。事父事君和辨識事物之名,就是指文化內容。也可以說,“興觀群怨”是提升人際交往中表達的文化內涵。興,是聯(lián)想能力,比如《關雎》,本是要寫愛情,卻先說鳥的和鳴?!短邑病肥亲YR新婚的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以桃花起興,這樣寫的好處,既含蓄婉轉,又渲染主題。觀,是觀察能力。凡事未必能親力親為,但通過讀詩可以豐富生活知識,如讀《生民》就可以了解周始祖后稷及其農(nóng)耕歷史,知道作物之名:菽、禾、麻、麥、瓜、瓞,并知道如何形容其狀態(tài):旆旆、、、唪唪,這些詞的基本意思是茂盛貌,但有細微差別,如果懂得用不同的詞去表達相近的內容,那就能言了,于此才能體會孔子所說“不學詩,無以言”的真正含義。《碩人》對人物的描寫,生動傳神,“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連串的比喻,寫出美人的形貌神采。群,是合群能力,指在群體中適當表述,以達到和諧。讀《詩經(jīng)》的人每每驚嘆于其“群”的能力。合群能力事實上是在平衡各種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際關系?!对娊?jīng)》中對夫妻關系多有描寫,如《伯兮》,講女主人與其丈夫以及與君王的關系?!安庠y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伯,為女主人的丈夫,丈夫英武,為邦國杰出人才。丈夫拿著武器,聽從君王的命令奔赴前線。在我、伯、王三者關系中,符合各自身份。在三者關系中又突出了“我”在丈夫離家后,甘心思伯而生首疾?!盀橥跚膀尅笔欠蚱薹謩e的原因,這是女子以自豪的口吻來說的,表揚丈夫因為是邦中之杰而能為王前驅,從中也透出驕傲。怨,是批評能力?!霸埂笔侵S刺,可以解釋為批評技巧?!对娊?jīng)》里怨詩不少,但因比喻而顯得含蓄,其中《碩鼠》極具代表性?!按T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批判當政者的詩,《毛詩序》曰:“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敝祆洹对娦虮嬲f》曰:“此亦托于碩鼠以刺其有司之詞,未必直以碩鼠比其君也?!敝祆涞脑挶容^可信。從詩的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痛斥碩鼠破壞莊稼,所謂刺君或刺有司是字面以外的意思。這正符合“溫柔敦厚”的詩教。
因為孔子詩學的邏輯起點是“不學詩,無以言”,學詩是“言”的需要而不是寫詩的需要。所以說,理解“興觀群怨”之說,應該從“言”出發(fā),掌握了詩的“興觀群怨”的言說技巧,講話就會用“興”,先言他物而引起所詠之詞;用“觀”,觀察事物人情,以豐富而準確的語言表述意思;用“群”,在群體中明晰關系,并用恰當?shù)难赞o表述,以達到和諧;用“怨”,在批評的話語中以中庸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巧妙運用諷刺的手法,既能批評現(xiàn)實,又含蓄婉轉。如達到孔子的要求,學詩以后就可以“言”了:可以“興”言,可以“觀”言,可以“群”言,可以“怨”言。
《楚辭》有鮮明的楚文化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新校楚辭·序》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楚辭》中屈宋諸人之作,都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征,其中涉及的神話故事、歷史傳說、風尚習俗都打上楚文化的印記?!冻o》中對文化事項的描寫也是多方面的,《天問》一篇對天地、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等提出173個問題?!墩谢辍分袑ㄖ拿鑼懀骸案咛缅溆?,檻層軒些。層臺累榭,臨高山些。網(wǎng)戶朱綴,刻方連些。冬有廈,夏室寒些。川谷徑復,流潺盢些。光風轉蕙,汜崇蘭些?!边@里涉及了建筑及其環(huán)境。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輝煌的表現(xiàn),也是反映文化的重要形式。唐詩名家輩出,文化內涵豐富。盛唐詩是詩歌發(fā)展的鼎盛階段,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等大家名家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形成境界雄闊、含蘊深厚、韻味無窮的“盛唐之音”?!霸娤伞崩畎自婏L豪放飄逸,“詩圣”杜甫詩風沉郁頓挫,被譽為唐詩史上的“雙子星”。中唐是唐詩的中興時期,韓愈、孟郊、李賀等人,不僅發(fā)展了杜甫詩歌奇崛的一面,還追求詩風的渾厚奇險。白居易、元稹等人則發(fā)揚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作品反映現(xiàn)實生活內容,詩風通俗易懂。晚唐是唐詩發(fā)展的衰落期,但杜牧、李商隱詩歌自成一格,杜牧為晚唐七絕的圣手,李商隱則努力表現(xiàn)內心世界的情感體驗,詩風凄艷渾融,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唐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其中山水田園、邊塞題材詩在盛唐蔚為大觀,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追求奇險怪異和通俗易懂兩派分立。
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寫作田園山水詩的傳統(tǒng),他們的作品大多是描繪山水田園的自然風光,表現(xiàn)自己閑適隱逸的情趣。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大力寫作反映邊地生活的作品,描寫邊地戰(zhàn)爭,表現(xiàn)出對建功立業(yè)的熱情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因描寫邊地風光和異域風情,拓寬了詩歌的表現(xiàn)領域。
中唐出現(xiàn)的奇險詩派和通俗詩派,表現(xiàn)出中唐詩人的開拓精神。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奇險詩派,又稱“韓孟詩派”,這一詩派在詩歌寫作上好為奇崛,追求險怪,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以新奇的語言風格和章法技巧來寫作,進一步提升了詩的表現(xiàn)功能。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通俗詩派,又稱“元白詩派”。這一派在詩歌寫作上重視寫實、崇尚通俗,他們繼承了古樂府的精神,自擬新題,緣事而發(fā),在寫作中以口語入詩,力求通俗易懂。
詞的產(chǎn)生因燕樂繁盛,宋詞是與唐詩并稱的一代文學之盛。婉約、豪放爭奇斗艷。婉約和豪放是就宋詞的主要風格而言的,也是大略的劃分,因此婉約和豪放也是相對的。所謂婉約是指文辭的柔美簡約,作為詞的風格,是以陰柔為審美特征的,內容上多寫愛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羈旅行役、戀土懷鄉(xiāng)等。其抒情注重細膩入微、委婉含蓄。而豪放則是指風格豪邁、無所拘束,作為詞的風格,是以陽剛為審美特征的,內容上多涉及人生、社會的重大主題,如理想抱負、民族盛衰、國家興亡和民生疾苦等。其抒情多慷慨激昂、樂觀進取。最早提出詞分豪放、婉約二體的是明人張謌,他在《詩余圖譜》中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焙笕藙t以此梳理宋詞,納入二體之中,遂有婉約、豪放二派。其實分宋詞為二派,過于簡單,但優(yōu)點是能看出宋詞的基本發(fā)展脈絡。
人要詩意地棲居,詩意的核心價值和美麗姿色在文化母體中浸潤、孕育、生長。詩的誕生,實緣于生活中詩意的發(fā)現(xiàn)?!拔镏腥恕倍小拔柙仭币?。鐘嶸《詩品·序》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癨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边@就意味著:具有詩意的外物才能感動人心,因棲居而有詩意,才能寫出詩歌,而詩歌又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具詩意??裳a充一句:“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人要詩意地棲居,構成了人和自然、社會的和諧,形成了詩性的文化生態(tài)。
從發(fā)生學角度看,“詩言志”的說法值得重新審視。詩首先是敘事。最早的素樸的詩歌已很難尋覓,通常歌謠的開篇是《吳越春秋》中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古“肉”字。雖然簡短,但仍然可以看出其敘事的特征。敘事,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事物最初的表現(xiàn)方式,此處論斷可以稍微緩和一點:如抒情,是人類表現(xiàn)、摹寫主體內在情感精神的手段。這樣比較中和一點,可避免由對比敘事和抒情高下而帶來的可能性的爭議。當敘事時,人類不斷認識客觀世界;一旦對客觀世界賦予個體情感并去表達時,抒情就出現(xiàn)了,以反映人類試圖尋找精神世界與自身環(huán)境的溝通。
衡之心理學,兒童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應該是從具體認識抽象、從具體認識事物的客觀屬性再去評價客觀事物,而詩歌(歌謠)從敘事到抒情再到言志的過程正和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致的。
詩的文化闡釋,不僅要注意詩的本義,還要注意詩的衍義。在寫作方面,必然表現(xiàn)詩本義,即詩的本來意義;在閱讀方面,通常又會出現(xiàn)詩衍義,衍義即詩的推演意義。對詩的文化內涵理解的不同往往是詩本義和詩衍義的不同。
詩歌涉及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地理、交通、禮儀、婚姻、器物、音樂、繪畫、書法、建筑、工藝、風俗、天文、宗教等。因此,中國詩歌文化史敘寫可以是文化分類的結果?!段脑酚⑷A》所收詩歌分天部、地部、帝德、應制、應令、應教、省試、朝省、樂府、音樂、人事、釋門、道門、隱逸、寺院、酬和、寄贈、送行、留別、行邁、軍旅、悲悼、居處、郊祀、花木、禽獸26類。這一分類也可以視為詩歌中文化事項的呈現(xiàn)。本叢書尚不能包括所有文化類項,只是在文化與詩歌聯(lián)系的某一方面或角度而立題,目前涉及的有詩與玄學、詩與科舉、詩與神話、詩與隱逸、詩與山水田園、詩與民族、詩與文館、詩與戰(zhàn)爭、詩與游戲、詩與繪畫、詩與書法、詩與錦帛、詩與女性、詩與禮俗、詩與外交、詩與航海、詩與數(shù)字,另有詩與飲食、詩與養(yǎng)生、詩與送別尚在構思當中。當然,在選題的擴展中,我們想給讀者一個詩與中國文化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美國學者克羅伯說:“文化包括各種外顯的和內隱的行為模式?!痹姼柚皇亲鳛榫唧w的載體而承擔著對人類行為的說明,同樣也是人類行為的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和情感取向得以闡釋的文本。文化具有包容性,當詩歌成為其載體的一部分功能時,就會去表達文化意義,在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民俗等角度參加文化的建構與創(chuàng)造。也許人們認識事物會追求概念,以形而上學的方式去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文化的構成。詩歌雖不指向概念,但以其形象直觀,而能了解文化的豐富性、復雜性,更為人們認識中國文化的構成提供活生生的圖景。
本套叢書的作者和讀者在寫作或閱讀的過程中或許會融入選擇聯(lián)想,把當下的文化體認、精神生活融入古代詩歌中,實現(xiàn)意義重構和有可能的價值置換。不過,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文明的進步,并不能以失去傳統(tǒng)為代價。相反,文化的母題總是在不斷重現(xiàn)與強化,如故土故園、家國情懷、鄉(xiāng)村歸隱、民俗節(jié)慶,這些遙遠的歌謠會永遠回蕩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上空。
本叢書旨在面向普通大眾及海外華人、中文愛好者傳播中國經(jīng)典文化,踐行學者的社會職責,也可以為專業(yè)研究人士提供參考。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的載體。以詩歌與文化作為宏觀視野,展開具體而微的討論,形成大視野、大背景下的小范疇、新角度,追求學術性與可讀性的合一。提倡深入淺出、明白曉暢、雅俗共賞、文采斐然的寫作風格。強調著作要具有作者個性,同時也要考慮讀者的需求與接受程度。
中國詩歌講究“言不盡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就需要讀者有豐富的想象去領悟言辭之外的含義。所謂“言不盡意”并不是說言辭能力拙鈍不足以表達情感和意志,也不是說言辭受客觀情況的限制而不能暢快地表達思想和感情,而是說言辭有限而意義無窮。事實上,“言不盡意”在作者是有意追求的藝術效果,在讀者則享有閱讀過程中的想象和發(fā)揮。言不盡意的效果宛如一幅畫:“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p>
戴偉華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