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上古婚戀的俗與禮

《詩經(jīng)》《楚辭》與禮俗 作者:余琳


一、上古婚戀的俗與禮

婚戀,是人類社會中既私人化又大眾化的行為。所謂私人化,即兩情相悅、心心相印,是個人而私密的事情,尤其在情感萌發(fā)的初期,如霧中月、水中花,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心境狀態(tài),《詩經(jīng)·國風(fēng)》所歌詠的,就是這種生命中美好相逢的欣悅?;槎Y是公開的社會行為,是聯(lián)姻雙方通過儀式將個體的情感形式化、規(guī)范化的過程。因此,婚禮場面表現(xiàn)的是古人所信仰的陰與陽的合二為一,借著夫婦成禮,達到興家室、美教化、合人倫、順自然的終極目的。婚戀的俗與禮,為我們充分展示了埋藏在人類心中的感性與理性。

(一)上古民間的愛情模式

打開《詩經(jīng)》,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著名的《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這首詩描寫了一位男子對一位女子一見鐘情后朝思暮想、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以及得到愛人應(yīng)允后欣喜地籌備婚禮、恭迎新娘等行為。此詩雖然歷時千年,卻能夠跨越時空、民族、性別等界限,引起普通人群的強烈共鳴。讀罷掩卷,這位男子輾轉(zhuǎn)反側(cè)、躊躇不安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擔(dān)心忐忑并轉(zhuǎn)憂為喜的情緒起伏也淋漓盡現(xiàn),他的情感和表達,與今天每位男子遇到心上人時魂牽夢縈、亦喜亦憂的情感是一致的。這說明《詩經(jīng)》背后是本民族真摯的個性、自然的情感,是一個又一個曾經(jīng)鮮活靈動的生命的記載。雖然后世的經(jīng)學(xué)、闡釋學(xué)將它本來的面目掩蓋了,生發(fā)出許多“微言大義”,如將純潔的愛情體驗附庸為君臣關(guān)系的象征,但詩中亙古常新的情感共鳴自發(fā)地拆毀了道義的高墻,還原《詩經(jīng)》質(zhì)樸天然的清新氣息,恢復(fù)它原來充溢其中的人性光輝與生命律動。那么,在這首生動的小詩中,展示了上古先民情感生活里怎樣的畫面呢?

首先,在男女戀愛與結(jié)婚階段,所遵守的社會規(guī)則是不一樣的。男女在婚前的交往比較寬松,可以自由地見面、交流或互贈禮物?!瓣P(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睆男≡娖鹗拙淇梢韵胍?,這位男子在婚前見過自己的心上人,并為她的美好姿態(tài)而傾倒。這說明西周時期男女婚前可以自由接觸,還不曾形成森嚴的性別隔離制度。“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三國吳地學(xué)者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里面講道:“荇,一名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莖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痹谒ɡ锔訐u曳的荇菜,猶如女子纖細柔美的身姿,接下來的詩句則刻畫了男子彈琴撥瑟以取悅女子的行為,說明兩人在婚前不僅見過,還有一定的交流,他們不僅互相吸引,還擁有共同的愛好,情趣相投,心意相通,說明兩人了解程度頗深。那么,上古年輕男女在訂婚之前擁有怎樣的交往自由度?又具備哪些交往模式呢?

《詩經(jīng)·召南·野有死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考察婚前男女交往行為的視角: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賦,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兮,無使祌也吠。

這首小詩是上古年輕男女戀愛相處情景的生動寫照。詩歌所描寫的場景是年輕男子(應(yīng)當(dāng)是一名獵人)用潔白的茅草包裹一頭野鹿,作為禮物送給情竇初開的年輕女子。林中獲得的獵物要用白茅草細細包裹,使其潔凈體面,因為要收下禮物的那位姑娘本身如白玉般清新而純潔。帶著禮物去和心上人幽會,少女輕聲囑咐男子步子要慢些,動作要輕些,別弄亂自己系在頭上的佩巾,別驚動了人家的狗,以免狗嚷嚷起來。

這是一幅逼真的戀愛畫面,它告訴我們,在三千多年前的黃河之濱,男女交往的行為模式與如今居然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兩情相悅,便互相約會,互贈禮物,柔情蜜意地親昵接觸。但這種自由的戀愛風(fēng)氣隨著時代的演變受到了遏制,在《詩經(jīng)》闡釋學(xué)中,古典注釋學(xué)者自始至終不認可這是一首抒寫戀愛真實場景與心境的詩歌,否認詩中年輕男子熱情濃烈的愛意和女子羞澀含蓄的情態(tài),將此詩附加上“惡其無禮”的罵名,強行扭曲詩意,認為本詩提倡的是男女“禮尚往來”的禮教傳統(tǒng)。詩中男子攜禮物而來,又加以包裹,是遵行古代“苞苴之禮”的遺風(fēng),詩的旨意在于寫禮而不在于傳情。但只要用心細讀,讀者應(yīng)能自然地做出判斷,這是一首情詩而非禮教詩。我們可以感知年輕男女戀愛時陶醉快活的心態(tài),感受到躍然于紙面的青春氣息。這也說明,在西周時期,年輕男女具有相當(dāng)程度的戀愛自由,可以私下單獨見面、交談,同時互贈禮物的傳統(tǒng)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開始形成。上古社會具有意想不到的寬松、包容的氛圍,民間婚俗中戀愛常有定情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是相當(dāng)私人化的,兩情相悅成為值得提倡的婚戀形式。

《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同樣是一首描寫年輕男女戀愛場面的詩歌,與《野有死麇》相比,這首詩歌更加委婉細膩,并且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少女的靈動活潑與男子的憨態(tài)可掬: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歌題名為“靜女”,但詩中女子并不是心靜如水,而是名靜實動,機靈頑皮。她與相戀的男子約好在城墻角落處見面,但到了時間卻躲起來,遲遲不出現(xiàn),害得男子搔首踟躕。詩歌表現(xiàn)了年輕女子的幽默可愛與男子的質(zhì)樸真摯。女子敢于捉弄男子,說明兩人比較熟悉,已經(jīng)交往了一段時間,戀人之間的小小游戲說明兩人相處輕松自在,戀愛中的行為模式表明男女關(guān)系的確立是自主選擇,較為自由的。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鼻彝^乎!

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鼻彝^乎!

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詩經(jīng)·鄭風(fēng)·溱洧》這首詩歌更為真實地反映了上古社會民間自由戀愛的習(xí)俗。溱水與洧水是鄭國境內(nèi)的兩條河流,春季時分,河水上漲,男女相約到河邊游春。這一風(fēng)俗被《詩經(jīng)》闡釋學(xué)者注意到并注解出來,但同時又被他們批評唾棄:“男女相棄,各無匹偶,感春氣并出,托采芬香之草,而為淫之行。”春季時分,陽氣發(fā)生,萬物復(fù)蘇,燕子歸來,是生育季的開端,因此男女在春季交往也更為頻繁,可以享有最大程度的交往自由,這一風(fēng)俗在《周禮·地官·媒氏》中也有相關(guān)的記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贝杭旧纤裙?jié)就是這一民間風(fēng)俗的節(jié)日形式。上巳節(jié)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俗稱三月三,節(jié)日內(nèi)容通常有沐浴祓禊、祭祀高、會男女等。上巳節(jié)以沐浴開始,對此,《論語·先進》提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边@幅春日載歌載舞圖是孔子所憧憬的人生樂事,也是儒生過上巳節(jié)的主要形式,但以“存天理,去人欲”為追求的儒士自動回避了該節(jié)日的另外一項重大內(nèi)涵,即自由的性行為與生育崇拜。上巳時節(jié),民間有祭祀高的禮俗,高的象征物是燕子,春日時分,燕子回歸,筑巢孵卵,象征著新一輪生命的孕育與誕生?!抖Y記·月令》:“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天子親往?!比藗儗Ω?img src="https://img.dushu.com/2024/05/10/22004365843562.jpg" alt="" />的祭祀代表著對旺盛生命力與生殖能力的追求,對子孫后代繁衍昌盛的渴望,因此,男女不受禮俗約束的自由結(jié)合,成為本時期可以理解并值得提倡的事情。從《溱洧》這首詩歌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與前面的《野有死麇》《靜女》相比,該詩中的男女交往行為要更為開放大膽:在河水漸漲的春日,男女各自佩戴香蘭,慶祝上巳節(jié)。女子問男子是否要去觀看洧水?男子本來已經(jīng)去過,但覺得有佳人相伴,不妨再去,欣然答應(yīng),二人在水邊嬉戲,感到非常快樂。詩歌的講述點到為止,但結(jié)合上巳節(jié)有到河邊沐浴的傳統(tǒng),那么女子邀請男子到河邊去玩,便是非常大膽的挑逗行為了。因此,這首詩歌被《詩經(jīng)》闡釋學(xué)者定義為“淫”也是不難理解的。正是這樣開放的交往模式,使我們窺見上古社會人們生機勃勃、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tài)與健康人性的社會環(huán)境。

上巳踏青圖

(來源:李璐璐《圖說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戀愛的模式在《詩經(jīng)》中并不是比比皆是的,這種愛情交往方式在象征民間聲音的“十五國風(fēng)”中比較普遍,但在文士創(chuàng)作的《小雅》與貴族宗廟祭祀清歌的“三頌”(《周頌》《魯頌》與《商頌》)中則比較少見。文人雅士、上層貴族的婚戀生活,顯然擁有與民間不同的禮儀形式,在“雅”“頌”內(nèi)很難再尋找到男女你情我愿、各隨己意、自由交往的行為記載與描寫。這進一步說明“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至春秋的真實社會形態(tài),禮與俗在上古社會已涇渭分明。民俗是大眾化、世俗化的,作為民族深層心理潛意識沉淀下來;禮儀是高雅化的、小眾化的,作為民族精英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表征形成公開符號與標識。

(二)上古婚禮儀式

1.媒妁之用

如果自由選擇是民間婚戀的基本模式,戀愛到一定階段,擇期成婚則成為男女雙方必須考慮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兩人的行為則不如前期那么隨意,即使是在自由戀愛風(fēng)氣下的民間,一旦雙方需要結(jié)婚,就必須遵循相應(yīng)的風(fēng)俗習(xí)慣。這個時候,媒人成為實現(xiàn)婚姻的重要中介。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是一首女子向男子吐露心聲的詩歌。孟夏時分,女子將剛剛收獲的蠶繭送到市集上去出售,這時遇到了戀人前來與自己商量婚期。兩人交談方罷,女子送男子行至水濱,男子希望能夠早點定下婚期,這時女子抱怨道,并不是自己故意拖延,實在是因為男子沒有找到良媒上門提親,希望男子不要發(fā)怒,但愿能在下一個季節(jié)達成婚約。詩中的男女是自由戀愛的,在婚前他們享受見面、交談等權(quán)利,說明民間對于男女戀愛的態(tài)度是寬松的,但當(dāng)雙方需要考慮婚姻時,則需要通過媒人的參與和協(xié)助。詩中的女子養(yǎng)蠶繅絲,說明她并非貴族,而是需要參加勞動的民間女子。即使平凡普通的女孩的婚嫁,也需要男方延請合適的媒人上門提親商議,說明當(dāng)時社會雖然有著婚前男女交往自由的風(fēng)氣,但在婚姻一事上卻需要遵循嚴格正規(guī)的禮俗。因此,在《詩經(jīng)·齊風(fēng)·南山》一詩中,有這樣的記載: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雙止。魯?shù)烙惺?,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踨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這首詩歌從民間禮俗的角度批評了當(dāng)時備受爭議的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啊赌仙健罚滔骞?。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睂τ邶R襄公與文姜亂倫之行為,詩人很不以為然,認為男女成婚,必然先告知父母,并有媒人周旋,這是基本禮數(shù),但文姜嫁給魯桓公,禮數(shù)已經(jīng)周全,卻未盡婦人之儀,有悖人倫,撥亂禮俗,為眾人所不齒。可見,結(jié)婚與戀愛是兩碼事。在上古先民的觀念當(dāng)中,不管是貴族還是百姓,通過媒人說合,是婚姻能否體面、合乎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前提。這并不是某一地區(qū)、某一人群的特例,在稍晚時期的南方楚江流域,詩人屈原所作《楚辭》的某些篇章中,也常提及婚姻當(dāng)中媒妁的重要性?!冻o·抽思》:“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篳佳麗兮,糞獨處此異域。既獨而不群兮,又無良媒在其側(cè)?!边h方游子來到異鄉(xiāng),渴慕佳麗,厭倦孤獨,但因無良媒引介,無法成婚,成為詩人苦悶的原因之一。說明在荊楚之地,民風(fēng)雖古樸、原始,但成婚需要由媒人引介,方能結(jié)為百年之好也是本區(qū)域保持和遵循的傳統(tǒng)。

從《詩經(jīng)》到《楚辭》,可以發(fā)現(xiàn),西周至戰(zhàn)國年間,從渭河、岐山到荊楚一帶,成婚禮儀中需要媒人參與,是在時間上綿延已久、地域上跨越南北的普遍禮節(jié)。媒人的出現(xiàn)與存在,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表征符號,是否揭示出某種上古的思維規(guī)律呢?

考察媒人在成婚禮儀中的作用,從以上征引《詩經(jīng)》中的詩歌可以看出,在上古時期,媒人并不參與男女雙方認識、戀愛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成婚儀式當(dāng)中起到引介、安排的作用,使禮儀符合規(guī)范。因此,媒人是婚禮的引導(dǎo)者與協(xié)助者,其存在是由上古特定的禮儀環(huán)境所決定的,是一種古老的禮儀傳統(tǒng)在婚禮中的體現(xiàn)與延續(xù)。禮儀的產(chǎn)生,最早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人與人交往時“物物交換”的儀式,這是禮尚往來的雛形。儀式中的物物交換不是商品流通時的等值交換,而是來源于一種原始的信仰觀念:即萬物有靈觀念及靈力信仰。法國人類學(xué)家馬塞爾·莫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地原始人群對于人際交往中禮物交換的共同規(guī)律后總結(jié)道:萬物所攜帶的靈力必須流通起來才不至于傷害到擁有者本身,同時,將禮物交換出去對于所有者而言將帶來更多的福氣,這是禮尚往來起源的原始理論根基。伴隨禮物交換而來的,是交往者之間日益頻繁的接觸與互動,這種交往活動逐漸發(fā)展成為規(guī)?;亩Y儀。在禮儀過程中,物品的贈予與收納仍是關(guān)鍵性的一環(huán):“除了社會生活以外,我們還處在這樣的一種生活之中: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我們總是‘欠人情’。受人滴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貓蟆偸且嘿F、更大方。”《儀禮》中也記載,當(dāng)來賓約見主人時,必須攜帶禮物,這個禮物叫做“摯禮”?!秲x禮·士相見禮》:“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藈?!比绻魅艘驗榭蜌鈭?zhí)意不收,來訪者要勸說主人:“某不以摯,不敢見。”禮物在賓主交往中,起著示好、尊敬等作用。由于禮儀過程中有禮物交換,所以相應(yīng)的應(yīng)有中間人的存在。禮書上這些中間人往往手捧“摯”而來,因此,可統(tǒng)稱為“執(zhí)摯者”。“摯”在上古又常寫作“質(zhì)”字?!百|(zhì)”從甲骨文字形分析來看,是兩手捧著禮物呈上的樣子,代表著執(zhí)摯者的職分是與禮物直接相關(guān)的。事實上,執(zhí)摯者所從事的工作,最早是在儀式中衡量賓主雙方所交換禮物的價值,專稱賈人。鄭玄注《聘禮》云:“賈人在官知物價者?!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禮儀的演變,當(dāng)禮儀逐漸剝離最初物物交換的本質(zhì)后,被敬鬼神、重人倫、等秩序等象征意義取而代之后,執(zhí)摯者的工作內(nèi)容也相應(yīng)發(fā)生變化,不再只是衡量雙方禮物的價值,而是在儀式中承擔(dān)收納禮物、宣布禮物內(nèi)容等具體事務(wù)性工作,成為禮儀活動中的籌備、執(zhí)行人員,類似今天禮儀活動中的司儀。執(zhí)摯者的人員構(gòu)成也是多樣化的,如果是身份低的人求見身份高的人,則可自己充當(dāng)執(zhí)摯者。如《儀禮·士相見禮》:“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藈。左頭奉之,曰:‘某也愿見,無由達。某子以命命某見?!币馑际巧矸荼拔⒌氖肯肭笠娮鹳F者,但沒有合適的人引介,只能自己左手執(zhí)著摯禮,舉至頭部,請求尊貴者接見。如身份相等的兩人彼此相見,則有“介”作為中間人,互換禮物,代為引見。如《儀禮·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飲酒之禮,主人就先生而謀賓介?!编l(xiāng)飲酒禮中的賓,是賢者、能者,是在禮儀中受到禮遇的人,可與主人對面而坐,以示地位平等。介,則次于賢者,是協(xié)助主、賓雙方完成禮儀之人,因此鄉(xiāng)飲酒禮中的“執(zhí)摯者”,即禮儀中間人,就是眾多的介者。執(zhí)摯者地位雖然低微,卻是禮儀順利開展的必要保證,因此在儀式進行時,要為他們專門留出席位,禮儀結(jié)束后,主、賓要分別答謝他們。媒人在婚禮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執(zhí)摯者相似?!秲x禮·士昏禮》記載:“《詩》云:‘匪媒不得’,是由媒也。其行五禮,自納采已下,皆使使往,是交接設(shè)紹介也。云:‘皆所以養(yǎng)廉恥’者,解所以須媒及設(shè)紹介者,皆所以養(yǎng)成男女使有廉恥也?!笨芍?,婚禮中媒人起著贈送禮物、交換婚嫁雙方意見的作用。媒人的作用與意義:一是承擔(dān)禮物的給出與接受,二是協(xié)助禮儀順利開展,使婚禮意義實現(xiàn),成就婚禮養(yǎng)廉恥、序人倫的大義。因此,禮物與儀式是媒人活動的中心,也是古代婚禮的重點。

2.禮物:定情之物與聘禮之物

從《國風(fēng)》當(dāng)中的民間愛情詩歌可以看出,自由相戀的男女,贈予對方定情信物是確定感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與今天男女戀愛互贈信物并無太大區(qū)別。詩歌中的禮物,多為自然界出產(chǎn)的食物、植物等,較為易得,具有情感象征性,所謂禮輕情意重。

《詩經(jīng)·召南·野有死麇》一詩中: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賦,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男子贈予心上人的是打獵獲得的小鹿。鹿是上古北方地區(qū)較為常見的食物,小鹿奔跑能力不強,比較容易捕捉。雖然相比鹿茸,小鹿肉要普通許多,但是男子以小鹿為禮贈予心上人,并不是因為此物易得,而是有他細膩的心思在里面。小鹿靈動活潑、天真純潔,象征女孩的年輕美麗,同時,鹿茸性燥,大熱,多為中老年男性服用以補腎壯陽;小鹿肉溫而不燥,性平和,易于消化,可幫助調(diào)理氣血,年輕女子食用是再合適不過了。因此,禮物雖輕,卻代表了男子的一番苦心與細心。

《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一詩中,女子獻給男子的禮物則更為簡單尋常: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彤管為何物?彤為紅色,管是一種空心植物的代稱。可以推測,女子贈予男子的,是一種帶有美麗的紅色光澤的草本植物。這件禮物的隨意性更大,可能是女子從牧場上或溪水邊偶然得來。禮物雖然尋常,但質(zhì)樸真摯,它自然的光輝,象征著女子洋溢的青春光芒與沉浸在戀愛中的美好心境。與之相似的是《詩經(jīng)·鄭風(fēng)·溱洧》中所描寫年輕男女到河邊賞春戲水,互相贈予的禮物,正是春季盛開的、隨手可得的芍藥花。《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也值得引起注意: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從字面上看,這是一首歌詠戀愛中男女互換禮物的小詩,對方贈予自己木瓜、木桃與木李,出于對對方的深情,還分別回贈了瓊琚、瓊瑤與瓊玖。后面三物都是貴重的美玉,還禮者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長久保持與戀人的深情厚誼。然而,在《詩經(jīng)》注疏當(dāng)中有對孔子言論的征引,其中談到本詩:“于《木瓜》,見苞苴之禮行也。”什么是苞苴之禮呢?鄭玄箋曰:“以果實相遺者,必苞苴之。”意思是,作為禮物贈予的果實,需要包裹好后方能贈予。用來包裹的東西,多為葦草或白茅。包好禮物后再贈送,在現(xiàn)在看來是很普通的行為,但在當(dāng)時卻被認為是一種禮儀,似乎是禮儀當(dāng)中的一個新環(huán)節(jié),這里面蘊藏著怎樣的內(nèi)涵呢?苞,從草旁,本義為草的一種;又從“包”音,意思是用草包裹物品。上古贈送禮物,多有包裹?!渡袝び碡暋分杏涊d:“厥苞橘柚,錫貢?!鄙县暤拈勹侄夹枰陌饋恚谦I禮的要求?!抖Y記·典禮》鄭玄注曰:“苞苴,裹魚肉,或以葦,或以茅。”苞苴之禮的意義在于,禮物交換時對方不清楚里面所藏何物,單純以“贈予”作為禮物給出的緣由,不帶有交換目的,顯示禮物存在的非功利性。因此,在男女交換禮物時施行苞苴之禮,則體現(xiàn)出不論物品貴賤,僅表現(xiàn)心意的單一目的。所以在《木瓜》這首詩中,雙方所交換的禮物價值雖看似不對等,但代表的“永以為好”的心愿,使得禮物價值的差距得以淡化。因此苞苴之禮背后蘊藏著上古禮儀對功利性、交際性等實用成分的剝離,體現(xiàn)出禮儀交往中濃厚的情感色彩,因此為孔子所稱道。

同時,還要進行比較的是,苞苴之禮與上古并行存在的另外一種禮儀———相見禮中的“摯禮”是有所區(qū)別的。在《儀禮·士相見禮》《儀禮·士昏禮》等對上古禮儀的記載中,較為多見的是對于相見過程中摯禮的表述。摯禮,即相見時賓客手捧禮物獻上之禮。所獻之物,禮書中均有明確的說明,如君臣相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執(zhí)皮帛,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士執(zhí)雉?!睋炊Y中所獻之物,禮書均不曾說明采納“苞苴”之法,應(yīng)是直接獻上。這時禮物所代表的不再僅僅是奉獻心意情感,而是要直接呈現(xiàn)禮物本身所具有的象征含義,如以不同禮物等級體現(xiàn)身份的高低,以特定禮物種類表現(xiàn)行禮的目的。因此,摯禮與苞苴之禮相比較,更具有實用性、符號性與目的性。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苞苴之禮起初所具有的超越功利、表達情感的本義慢慢喪失了,轉(zhuǎn)而發(fā)展成為貴族之間施行賄賂的手段之一。包裹起來的禮物不能親見,往往以貴重之物充之,以圖達成獻禮人加官晉爵等目的。因此《荀子·大略》中已有“苞苴行興”的記載,楊絫注曰:“貨賄必以物包裹,故總謂之苞苴?!?/p>

情侶戀愛期間贈送的禮物帶有隨意性,當(dāng)戀愛關(guān)系進入到談婚論嫁的階段,由媒人出面協(xié)商,正式送出雙方擬建立婚姻關(guān)系的禮物稱為納彩禮?!秲x禮·士昏禮》鄭玄注曰:“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后使人納其采擇之?!薄对娊?jīng)》很少直接表現(xiàn)納彩之禮的內(nèi)容,但仍有部分詩歌以暗示的方式寫出,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彌濟盈,有駻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閖閖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否。人涉否,須我友。

這首詩歌描寫了一位正在籌備婚禮的女子,在河邊焦急等待自己的未婚夫。她看到大雁南飛,河水始冰,心中感到很著急,因為她希望可以把婚禮安排在冬季來臨之前。這里的大雁雖是物象,但同時也是一個意象,因為在古時,雁是約定俗成的納彩之禮,是婚禮開始的象征。

邶風(fēng)·匏有苦葉

[來源:(清)乾隆《御筆詩經(jīng)圖》]

《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當(dāng)女方同意男方求婚之后,將接納男方所贈送的禮物———雁,以示許婚。為什么用雁作為婚禮流程的第一步呢?古人解釋,首先,大雁秋季南飛,春季北歸,守時而至,以雁為禮,表示在適宜的時候應(yīng)許女子婚期,不奪女子宜婚之時?!栋谆⑼x·嫁娶篇》:“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jié),明不奪女子之時也?!薄秲x禮·士昏禮》鄭玄注:“取其順陰陽往來也?!毖愠醮罕憋w而深秋南飛,始終追逐自然界之陽氣,在婚姻生活中,夫為陽,婦為陰,聯(lián)姻正是陽倡陰和之事。以雁為定,意味著夫婦之間,妻子應(yīng)服從、追隨丈夫,發(fā)揮以陽弘陰之義。唐代學(xué)者賈公彥認為:“順陰陽往來者,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為陽,婦為陰,今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痹賱t,雁群起飛,排列有序,不亂其位,意味著婚姻生活中,夫妻應(yīng)遵守禮法,長幼有序,以達到家庭和諧之目的。因此,雁對于婚姻的象征意義,有守時、守貞、守序三方面。在婚禮的六個環(huán)節(jié):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中,除納徵外,其他五個步驟均需以雁為禮。上古婚禮以雁為摯禮,與之前提及的苞苴之禮不同,雁不需包裹,本身就作為婚姻關(guān)系的一種象征符號。上古禮儀分尊卑等級,從摯禮本身執(zhí)行的角度講,卿、大夫、士等階層都有各自嚴格的區(qū)分,但唯有婚禮用雁,不分尊卑,一律統(tǒng)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婚禮中作為摯禮的雁,也是中國古代詩詞當(dāng)中歌詠得最多的一種鳥類。然而,與禮儀中大雁所擁有的“合夫妻之好”吉祥含義不同的是,進入文學(xué)吟詠中的大雁,其具有的意象往往是孤單、苦悶與憂郁,它是飄零生活與思念情緒的象征物。如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泵穲虺肌肚镅恪罚骸扒镅愣嘁癸w,前群后孤來。”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等。雁的守時、守序與守貞,在禮學(xué)家看來是人類婚姻的榜樣,具有吉祥意義,但在文人騷客眼中,卻是一種無奈的、不可抗拒的悲劇性命運。

婚禮六個環(huán)節(jié)中唯一不以雁作為摯禮的納徵禮,是禮儀中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其基本含義是男方派使者納送聘財?shù)脚郊遥猿苫槎Y。《儀禮·士昏禮》:“納徵,玄束帛,儷皮,如納吉禮?!贬?,有“成”的意思。納徵禮所奉上的禮物是厚禮,有幣與毛皮等貴重之物,說明男女雙方的婚事已成定局,所以納徵又稱為納幣。納徵禮中,“玄束帛,儷皮”具體所指是什么呢?是否隨著行禮人身份的不同又有所變化呢?《儀禮》注釋中講得很清楚:玄是黑色絲綢;束帛是將黑色絲綢成捆地束起來,每捆長約兩丈;儷皮,即一定數(shù)量的鹿皮。需要注意的是,納徵禮中對“玄束帛”的規(guī)定是一項大致的要求,隨著賓主身份地位的不同,禮物的分量也會有所增減?!岸Y不下庶人”,因此庶人所備的玄,僅需黑色的布料而已,不必用這樣貴重的絲綢,這叫做“空用緇色”;士大夫則是玄、束帛皆備;諸侯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配上大璋;天子則需要加以谷圭。因此《周禮·考工記·玉人》記載:“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變?nèi)缰?,諸侯以聘女”。谷圭,長七寸;大璋,具有繁復(fù)紋飾的玉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納彩禮還是納徵禮,禮物都不是求婚者親自獻上,而是由使者“奠上”,即呈放于案幾獻上,代表求婚者真誠與謙虛之意,以及問詢禮物能否被收納的小心謹慎之情。

3.婚禮:場面、形式與意義

隨著禮物的給出和收納,婚禮的各個流程也逐次展開?;槎Y在上古禮儀中屬于“嘉禮”,具有嘉美之意義?!对娊?jīng)》中對于婚禮的場面也有較為頻繁的描述,如《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來源:(清)乾隆《御筆詩經(jīng)圖》]

這首著名的詩歌描寫了少男少女成婚之時,男女雙方家庭欣慰喜悅的場面。以盛開的桃花比喻女子的嬌艷,以桃葉與桃實祝福這段婚姻美好的前景。此外,又如《詩經(jīng)·召南·何彼難矣》:

何彼難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閖?王姬之車。

何彼難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這首詩歌描寫了周武王女兒的一場豪華盛大的婚禮場面。詩歌以唐棣之樹(唐棣:即棠棣,常見于湖北西部,是一種很美麗的小喬木,果實成熟時藍黑色,可食,味甘美)的繁榮之態(tài)形容王姬面色容光煥發(fā),以桃李之色形容王姬的新郎———齊侯之子的意氣風(fēng)發(fā)。隨行車輛眾多,禮數(shù)周全,詩歌贊美了這場婚禮符合規(guī)范,符合各人身份,使婚禮意義得到了彰顯。

同時,《詩經(jīng)》中還有描寫出嫁之日,女方親人送新娘出門成婚的動人詩篇,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燕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這首詩歌表現(xiàn)了女方家人對于女子出閣依依不舍的場景。親人之間的濃濃深情,以及對新娘的不舍、祝福、叮囑、牽掛,都包含在這首深情款款的詩作當(dāng)中了。

因此,從《詩經(jīng)》中可以看出,婚禮有著超乎一般社會活動的組織性與演習(xí)性,這一場面體現(xiàn)出來的氣息與蘊含的意義是《詩經(jīng)》當(dāng)中婚戀詩歌比較重要的主題。所以,通過《詩經(jīng)》,我們有必要系統(tǒng)地了解一下上古婚禮的具體過程及其代表的象征意義。

根據(jù)《儀禮·士昏禮》的記載,上古貴族階層婚禮有六個階段: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納彩以雁為摯禮,是征詢女方是否有意愿婚配男方的禮儀,也是嫁娶雙方需要舉行正式禮儀的第一環(huán)。在納彩禮中,主為女方的父親,賓為男方派來的使者,雙方進入宗廟,使者授雁,主人若同意許親,則請家中年長且受尊敬者接受。

當(dāng)摯禮被收下后,隨即問名,即求問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等,用以占卜。因此,納彩禮與問名禮事實上是一同舉行的。

納吉禮,是將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八字進行占卜,當(dāng)占卜得到吉兆之結(jié)果后,成婚之事基本可以確定,男方便派使者前往告訴女方。使者所報的言辭大致是這樣:“納吉曰吾子有貺命,某加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敝魅嘶貜?fù):“某之子不教,惟恐弗堪,子有吉,我與在,某不敢辭?!?/p>

隨后納徵禮是正式確定婚事,禮儀流程與納彩禮一致。從史書記載來看,納徵禮最遲形成于春秋時期?!洞呵镒笫蟼鳌芬延杏涊d,莊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

接下來是請期禮,即確定成婚日期。所謂“請”,是男方向女方問詢。但當(dāng)男方派出的使者征求女方婚期意見時,女方往往推辭不受,意思是婚禮是陽倡陰合之事,因此日期應(yīng)由男方來定。男方則仍以占卜的方式?jīng)Q定吉日。《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是一首與婚期相關(guān)的詩歌,詩歌中的女子向男子建議,士人娶妻,宜在河水始冰、大雁南飛之時,即深秋之日,不宜拖延至冬季。秋季暑去寒來,陰陽交替,萬物長成,是民間認可的成婚良期,婚禮以雁為摯禮,或許也與秋雁成群南飛,較易獲取有關(guān)。因此上古婚禮多擇秋季舉行。《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也有同樣的記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p>

最后是親迎之禮。上古士大夫及以上階層的婚禮具有一系列非常復(fù)雜的形式。簡略地說,迎親之前先要舉行祭祀,迎親要“乘墨車,從車二乘,執(zhí)燭前馬”。由此可知,迎親是在夜里,需要用火燭照明,后來學(xué)者認為婚禮的“婚”即從“昏時”演變而來,要選擇陽氣消落、陰氣漸長之時,因為婦人本屬陰性。《詩經(jīng)·陳風(fēng)·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币舱菍@一婚時的確切表達。

《儀禮·士昏禮》鄭玄注曰:“士妻之車,夫家共之。大夫以上嫁女,則自以車送之?!奔词看蠓蚣耙陨想A層人士的婚禮,新婦所乘之車要用裳幃包裹裝飾。因此,在《詩經(jīng)》中描寫王姬出嫁的情形時,車馬、隨從浩浩蕩蕩的陣容,是符合禮書規(guī)范和周武王之女與齊侯之子各自的身份地位的?!对娊?jīng)·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睘槭裁此陀H的車輛多至百乘?這是諸侯之女出嫁的禮數(shù)規(guī)定,也體現(xiàn)出男女雙方門第相當(dāng)。因此男方迎親時相應(yīng)也有規(guī)模浩大的車輛接引,如《詩經(jīng)·大雅·韓奕》:“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韓侯迎止,于蹶之里。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笨梢娝陀H與迎親的隊伍,都相當(dāng)匹配,顯示出貴族婚姻的門當(dāng)戶對。當(dāng)迎至夫家后,新婦身著絲衣,面南而立,陪伴她的有乳母和隨從等女眷。夫婦要共同完成一套非常復(fù)雜的答拜禮與祭祀禮,至次日清晨,還要酬謝女方的親人家屬。

上古婚禮細節(jié)極為煩瑣,程序復(fù)雜,但可以看出,它已成為后世乃至今天婚禮模式的雛形,反映出古人的陰陽觀,體現(xiàn)出憧憬夫婦融洽、人倫相合、鬼神相協(xié)的美好愿望。同時,它以典禮的方式體現(xiàn)出婚姻的嚴肅性與社會性,故而《詩經(jīng)》中對于婚禮場面的多次頌贊,事實上也反映了春秋時期人們對于盛大和諧、有倫有序的社會生活圖景的歌頌與向往。

召南·鵲巢

[來源:(清)乾隆《御筆詩經(jīng)圖》]

  1. [法]馬塞爾·莫斯著,汲譯:《禮物:古式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7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