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第一論
毛澤東論魯迅
一、毛澤東愛讀魯迅著作
魯迅是毛澤東一向敬慕并給予崇高評價的偉大作家。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作品中,魯迅著作是毛澤東最愛讀的,毛澤東曾多次號召學習魯迅,讀點魯迅著作。
1937 年 1 月,毛澤東進駐延安后,他在陜西第四中學(設在延安)圖書室發(fā)現(xiàn)有魯迅的著作,如獲至寶。他借了幾本,讀后再借,先后三次借閱,他讀了這里所有的魯迅選本和單行本[1]。1938 年 1 月 12 日,毛澤東給當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當主任教員的艾思奇寫信,說:“我沒有《魯迅全集》,有幾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內,遍尋都不見了?!保?]深深的遺憾聲里流露出系統(tǒng)渴讀魯迅作品的熱切愿望。半年以后,1938 年 8 月,他就得到了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在上海編輯出版的 20 卷《魯迅全集》。這是二百套編號發(fā)行,標明“非賣品”的“紀念本”。通過中共地下黨組織,從上海輾轉到延安,毛澤東得到了一套,編號為第 58 號。他非常珍愛這套書,一直把它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自己的辦公桌旁。盡管當時戰(zhàn)爭紛繁,工作忙碌,環(huán)境簡陋,毛澤東還是忙里偷閑,抓緊時間,在低矮的窯洞里秉燭夜讀[3]。后來新華社發(fā)表過一張毛澤東在延安棗園窯洞里工作的照片,那辦公桌上放著 3 卷《魯迅全集》。這套《魯迅全集》,伴隨著毛澤東度過了烽火連天的戰(zhàn)爭歲月,從延安一直帶進北京中南海。他曾對身旁的工作人員說:“這套書保存下來不容易啊!當時打仗,說轉移就轉移,有時轉移路上還要和敵人交火。這些書都是給戰(zhàn)士們背著,他們又要行軍,又要打仗。書能保存到今天,我首先要感謝那些曾為我背書的同志們。”[4]新中國成立后,無論是他出訪蘇聯(lián),還是在國內巡視,他都帶著它,廢寢忘食地閱讀。1949 年毛澤東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出訪蘇聯(lián),他親自挑選了 58 號這套《魯迅全集》中的幾卷帶往蘇聯(lián)。他曾因讀這幾卷書而推遲進餐,并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就是愛讀魯迅的書,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讀魯迅的書,常常忘記了睡覺?!保?]1956 年到 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帶注釋的魯迅著作單行本,毛澤東對這套新版的魯迅著作也十分珍愛。他把這套書放在床上,經常利用夜晚和其他零星時間閱讀。據(jù)逄先知介紹,1959 年 10 月毛澤東外出前夕,指明要帶走的書籍中就有《魯迅全集》。1961 年,他在江西的一段時間,還把新版的《魯迅全集》帶在身邊。毛澤東逝世后,報刊上發(fā)表過一張他站在書柜前看書的照片,他手里拿著的正在翻看的書,就是新版《魯迅全集》。到 70 年代初,毛澤東已近80 高齡,體力、精力不濟,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視力日見減退,但讀魯迅著作的興趣有增無減。1972 年 9 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北京魯迅博物館編的線裝本《魯迅手稿選集三編》,這本書共 29 篇魯迅手稿,都是從尚未刊印的魯迅手稿中選出來的。毛澤東拿到這本書后,一有空就翻閱。1976 年 9 月,毛澤東逝世前,他臥室的床上、床邊的書桌上、書架上,還擺放著魯迅的著作,或是翻開著,或是在某一頁上折了一個角,或是在書中夾著紙條,或是在封面和題目上用筆畫了圈,或是在有的文章旁邊寫了批注文字[6]。到晚年,身患重病的毛澤東還多次提議要黨內同志讀點魯迅著作。1975 年 11 月初,毛澤東對周海嬰的關于出版帶注釋的《魯迅全集》的信作了批示:請政治局“討論一次,作出決定,立即實行?!?/p>
總之,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出國訪問還是在國內視察,毛澤東都忙里偷閑認真閱讀魯迅著作。正是通過系統(tǒng)地閱讀魯迅著作,毛澤東才有可能對魯迅了解得相當深刻和透徹,才真正理解到“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我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7]而這正影響著毛澤東對魯迅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上地位的崇高評價。
二、毛澤東評說“魯迅精神”
1937 年 10 月 19 日,毛澤東在延安陜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上,發(fā)表了題為《論魯迅》的重要講話,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毛澤東第一次直接地提出并專門論述了“魯迅精神”,概括了“魯迅精神”的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他的政治的遠見。他用望遠鏡和顯微鏡觀社會,所以看得遠,看得真……第二個特點,就是他的斗爭精神。剛才已經提到,他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立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著一個目標奮勇地斗爭下去,決不中途投降妥協(xié)……第三個特點是他的犧牲精神。他一點也不畏懼敵人對于他的威脅、利誘和殘害,他一點不避鋒芒地把鋼刀一樣的筆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戰(zhàn)士的血痕中,堅韌地反抗著、呼嘯著前進。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絲毫不妥協(xié),他具備堅決的心。[8]
毛澤東認為:“綜合上述這幾個特點,形成了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彼栒偃藗儭耙獙W習魯迅的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毛澤東這樣提出和推崇“魯迅精神”,既是從魯迅這個具體的歷史人物出發(fā),從魯迅的思想、行動、著作出發(fā),從魯迅畢生一貫地不屈不撓地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階級敵人作堅決斗爭這一事實出發(fā),概括出魯迅所獨具的“魯迅精神”,又緊密地聯(lián)系著當時的斗爭大局(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和時代要求(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指出“魯迅精神”的幾個特點,號召人們向他學習,以便“造就一大批為民族解放而斗爭到底”的先鋒分子:這些人像魯迅那樣具有政治遠見,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他們“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他們是不謀私利的,唯一地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他們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決的,勇往直前;他們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他們在革命道路上起著向導作用?!保?]
顯然,毛澤東對于“魯迅精神”的論述,既是非常切合時宜的,又是實事求是的,貫穿著革命功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F(xiàn)在,我們根據(jù)毛澤東的論述,結合魯迅的思想、行動、著作,對“魯迅精神”作一番進一步的分析。
“魯迅精神”的三個特點之間有著不可顛倒的邏輯聯(lián)系,其中“政治的遠見”最重要,是方向,是基礎,是斗爭的力量源泉。我們首先分析第一個特點“政治的遠見”。這里我們試以魯迅思想發(fā)展的道路來說明這個觀點。我們知道 1927 年前,魯迅還是一位革命民主主義者。在政治上,他最先曾寄希望于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后來又改寄希望于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還沒有能夠看到中國革命只有無產階級領導才能成功。但他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之下開始為五四運動的徹底反帝反封建而戰(zhàn)斗吶喊的。五四運動剛剛興起,正當反動勢力及其御用文人敵視十月革命和抗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時,魯迅立即針鋒相對地發(fā)表了《隨感錄五十六·“來了”》和《隨感錄五十九·“圣武”》兩篇雜感,熱情地歌頌了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而終于取得十月革命偉大勝利的俄國人民:“他們因為所信的主義,犧牲了別的一切,用骨肉碰鈍了鋒刃,血液澆滅了煙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種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紀的曙光?!保?0]他希望中國民眾“抬起頭”,去迎接“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以后,他一直注視著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發(fā)展。在 1925 年和 1926 年這兩年里,魯迅已經在為數(shù)不少的文章里,或情不自禁地贊頌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蘇俄,或憤怒地痛斥國內外敵人誣蔑社會主義蘇俄的奇談怪論,同時,對前仆后繼地進行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一直尊為革命“先驅者”和“火車頭”而表示了崇敬之情。1927 年以后,魯迅逐漸地成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這時的魯迅,在政治上已經完全寄希望于無產階級及其領導下的人民群眾。他確認:在現(xiàn)代社會各階級中,“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11],同時肯定地指出:“新的社會的創(chuàng)造者是無產階級”[12]。因此,魯迅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充滿著勝利的信心。魯迅看清了政治方向,他那顆赤誠的心,就永遠向著毛澤東,永遠向著中國共產黨。在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緊要歷史關頭,力挽狂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進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上海的魯迅,一面繼續(xù)領導文化戰(zhàn)線上的反“圍剿”斗爭,一面極為關注毛澤東領導的長征,以無限興奮的心情,聆聽紅軍在長征途中的每一個捷報。1935 年10 月,當紅軍勝利到達陜北的喜訊傳來時,魯迅激動得夜不能寐,立即和茅盾聯(lián)名致電毛澤東和黨中央,深情地說:“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保?3]這質樸而真誠的語言,表達了魯迅對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崇敬和信仰。
1936 年,在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為了和國民黨團結起來,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日,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魯迅表示堅決擁護。他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公開信中明確地聲稱:“中國目前的革命的政黨向全國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我是看見的,我是擁護的,我無條件地加入這戰(zhàn)線,那理由就因為我不但是一個作家,而且是一個中國人,所以這政策在我是認為非常正確的,我加入這統(tǒng)一戰(zhàn)線?!保?4]
當時有一個叫陳仲山的托派寫信給魯迅,挑撥魯迅和黨的關系,惡毒攻擊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魯迅接到這封信后,立即寫了一封回信。他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正氣凜然地公開贊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xiàn)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并自豪地宣稱:能把他們“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他還以崇敬的心情直接提到毛澤東的名字,怒斥托派的無恥誹謗:“你們的‘理論’確比毛澤東先生們高超得多,豈但高超得多,簡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無奈這高超又恰恰為日本侵略者所歡迎,則這高超仍不免要從天上掉下來,掉到地上最不干凈的地方去……你們的高超的理論,將不受中國大眾所歡迎,你們的所為有背于中國人現(xiàn)在為人的道德?!保?5]魯迅用托派的卑污、渺小,強烈地反襯出毛澤東的英明、偉大。魯迅對毛澤東的熱愛和崇敬,集中反映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堅定的階級立場和崇高的革命品質。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肺腑,使我們受到深刻的教育。對毛澤東的崇敬,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對中國革命前途的明確認識和堅定信念,都充分表現(xiàn)了魯迅遠大的政治眼光。
其次我們看魯迅的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毛澤東說,魯迅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著一個目標奮勇地斗爭下去,決不屈服。事實就是這樣。1931 年 2月 7 日深夜,國民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一次就秘密殺害了 20 多位革命者,其中有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李偉森五位革命青年作家。消息傳來,魯迅無限悲憤,痛切地感到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戰(zhàn)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從悲憤中爆發(fā)出戰(zhàn)斗的激情,寫了一首悲憤的戰(zhàn)斗的詩篇:“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背龑懥诉@首詩,還寫了著名的紀念文章《為了忘卻的記念》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并為美國進步女作家史沫特萊寫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xiàn)狀》寄給美國進步雜志《新群眾》發(fā)表,向國外讀者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殘酷迫害左翼文藝運動的血腥罪行。當史沫特萊拿到這篇文章,想到發(fā)表后會給魯迅引來殺身之禍,便擔心地說:“你的名字簽在這上面是否方便?”魯迅毫不猶豫,堅定地回答說:“這有什么關系?中國總得有人出來說話?。∵@幾句話是必須說的。拿去發(fā)表就是?!濒斞妇褪沁@樣,抓住一件事,斗爭到底,在斗爭中勇往直前,決不動搖,決不妥協(xié),決不屈服。
魯迅在同反動派的斗爭中,充滿為了一個偉大目的而犧牲的巨大決心。1933 年 6 月 20 日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楊杏佛的葬禮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1933年由宋慶齡、何香凝、魯迅、蔡元培和楊杏佛等人發(fā)起、主持成立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同盟”是以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殘害無辜人民,營救被捕革命者為主要任務的?!巴恕钡母锩顒哟蟠笥|怒了國民黨政府,于是反動政府指派藍衣社特務,在 6 月 18 日上午暗殺了“同盟”總干事楊杏佛,接著又把魯迅列入了暗殺名單。20 日下午“同盟”為楊杏佛舉行了入殮儀式,魯迅好友許壽裳擔心魯迅的安全,勸魯迅不要去參加,魯迅十分堅定地說:“我應該去送殮!”出門時,魯迅不帶鑰匙,將房門鎖上,以表示此去不準備再回來的犧牲決心。面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臉不變色心不跳,充分體現(xiàn)出魯迅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氣概,何等可欽可敬!
魯迅的犧牲精神還表現(xiàn)在他對待生死、對待疾病、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上。魯迅認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但是,生命與革命相比較,革命更重要,因而,為革命而拼命,為革命而死是最值得的。死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對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的死,魯迅總是聽其自然,抱著“隨隨便便”的態(tài)度,他說他是屬于“隨便黨里的一個”[16],而對于為人民革命事業(yè)和民族解放事業(yè)而死,魯迅是無所畏懼的。他在《且介亭雜文末編·死》這篇文章中說:“有些外國人說,中國人最怕死。這其實是不確的?!保?7]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辈⑶抑赋觥斑@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保?8]外國人說中國人最怕死,簡直是誣蔑。魯迅熱愛生命,但不怕死。大家知道,1936 年,是魯迅生命的最后一年。魯迅病情加劇,敵人對他的迫害也更加殘酷,但魯迅斗志有增無減。這一年在他生命最后的九個月中,他大病了六個月。海內外友人關心他,多次致信敦促和勸告他多加保重,易地治療。他們希望魯迅的身體康復起來,為中國革命做更多的工作。魯迅理解他們的一片好心,可是要他停止戰(zhàn)斗,停止工作,卻非常困難。其實魯迅何嘗不想早日恢復健康?但是,“非不為也,不能也”。請聽一聽他的這些發(fā)自肺腑之言吧:“我知道我的病源……只要什么事都不管,玩他一年半載,就會好得多。但這如何做得到呢?!保?9]“身體還是不行,日見衰弱,醫(yī)生要我不看書寫字……有幾個朋友勸我到鄉(xiāng)下去,但……一時也做不到。”[20]“不過我自己忙一點,也一天一天的瘦下去,有朋友勸我玩一年,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21]朋友們都勸他暫時停止戰(zhàn)斗,停止工作,勸他休息,勸他去玩,而魯迅多次表示“做不到”。為什么?因為魯迅認為既然“中國需要”“革命需要”,在日寇入侵,國難當頭,民族危機深重的緊要關頭,他不能躺在病床上休養(yǎng),任憑他人去斗爭和犧牲。因此,在大病纏身的時刻,魯迅安之若素,處之泰然,頭腦冷靜,他沒有死的恐怖,更沒有坐以待斃。他時時在想,如何在有生之年“好好替中國”更多地做一些事。想定之后,他說:不管怎樣,只有一個辦法,這就是“要趕快做”。魯迅說得很清楚: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不如多工作而少活幾年。因此,他既不入院治療,更不去國外休養(yǎng)。任憑病情日趨惡化,魯迅始終堅守在白色恐怖,特務橫行,暗殺成風的上海,誓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他在給一位日本友人的信里大義凜然地說:“只要我還活著,就要拿起筆,去回敬他們的手槍?!保?2]又在給另一位日本友人的信里堅定地表示:盡管“現(xiàn)在這里,生命是頗危險的”,“然而只要我還活著,不管做多少,做多久,總要做下去。”[23]是的,魯迅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工作不停。在魯迅生命的最后一年,盡管大病六個月,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在“趕快做”,仍然校印了《故事新編》《藥用植物》《死魂靈百圖》《珂勒惠支版畫集》《蘇聯(lián)版畫集》《蘇聯(lián)作家七人集》并翻譯了《死魂靈》第二部,還寫了雜文、他人文稿序引、公開答信 39 篇。逝世前兩天,還在執(zhí)筆,逝世前十幾小時,還在寫日記。魯迅逝世以后,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獻辭》中說:“你‘不曉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娛樂’。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還在執(zhí)筆。”還在工作。魯迅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工作到最后一息。魯迅是死在戰(zhàn)斗的崗位、工作的崗位上的,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那種為革命而忘我的拼命精神、犧牲精神真是感人肺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魯迅的政治眼光何等遠大,魯迅的政治方向何等明確,魯迅的斗爭精神何等堅決,魯迅的犧牲精神何等崇高。正因為魯迅有這些精神素質,毛澤東進一步認為,魯迅“在文藝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保?4]
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歷來推崇魯迅精神,一貫重視學習魯迅,宣傳魯迅。魯迅逝世已經 70 多年了,今天的中國和魯迅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根本不同了,但魯迅精神并沒有過時。我們過去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推翻三座大山的時候,需要魯迅精神,今天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同樣需要魯迅精神;我們在和拿槍的敵人斗爭中需要魯迅精神,在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魯迅精神。魯迅精神有著永恒的價值。學習魯迅精神,發(fā)揚魯迅精神,實踐魯迅精神,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有著重大意義。
三、毛澤東綜論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40 年 1 月,毛澤東為了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探求新形勢下中國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他在延安出版的《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新民主主義論》。在這篇專論中,毛澤東回顧了五四以來新舊文化斗爭的歷史,高度評價文化新軍的偉大功勞,并以他遒勁的筆力,一氣呵成地寫下了關于魯迅的那段最著名、最精彩和最動人的歷史評價:
在五四以后,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5]。
這一段話高度概括了魯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上的光輝業(yè)績、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是對魯迅最全面、最正確、最深刻的評價。我的恩師、已故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李何林先生曾說:“五四以來,有很多人評論過魯迅的作品和思想,但從來沒有人像這樣全面、這樣深刻地用三個‘偉大’三個‘家’來概括他的一生。”[26]李先生的這個看法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在毛澤東之前,雖有馮雪峰,特別是瞿秋白的論文對魯迅的著作、思想和戰(zhàn)斗作出基本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評價,但對于魯迅的認識仍然存在著原則性的分歧?!棒斞甘钦l”這個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明確的解決。攻擊、誣蔑魯迅的人就不用說,就是進步的文化界,向來也只把他單純地作一個文學家來評論。過去也有人評論過魯迅的思想,但很少有人說他是“思想家”,更沒有人說他是“偉大的思想家”;至于“偉大的革命家”,在有些人看來,那就更談不上了。瞿秋白在《<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中雖然概括了魯迅的革命傳統(tǒng)和思想發(fā)展道路,但也沒有把魯迅提到“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的高度來認識。《序言》對魯迅雜文的分析是相當深刻的,但在瞿秋白的心目中魯迅只不過是一位有著深刻思想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而已?!皞ゴ蟮乃枷爰液蛡ゴ蟮母锩摇边@幾個光輝的字眼始終沒有出現(xiàn)在他的筆下。毛澤東就不同了,他滿腔熱情地、斬釘截鐵地稱贊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沒有局限于從“文學視角”來片面地評價魯迅,而是高屋建瓴,從魯迅在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這三大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從“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體的角度,從魯迅的著作、思想和行動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事實出發(fā)來評價魯迅,因而其論斷無疑是十分科學的,而這正是毛澤東論魯迅的杰出之處,也正是毛澤東比瞿秋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論述得更全面、更深刻的地方。
在中國文學史上,魯迅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其文學成就是眾所周知的。他在小說、雜文、散文、散文詩、詩歌及文學史的研究和外國文學的翻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歷史貢獻。魯迅一生留給我們七百余萬字的著作和譯文,記載著他戰(zhàn)斗的業(yè)績,前進的腳印,反映著中國革命發(fā)展的歷程,特別是他的七百多篇雜文,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 20 世紀 20、30 年代的社會、政治斗爭和思想文化斗爭全貌。在中國革命史上,從 1917 年,即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到 1936 年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 20 年間思想、政治、文化戰(zhàn)線上的一系列斗爭,在魯迅雜文中都有反響和反映;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叛徒、漢奸,以至一般有代表性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錯誤思想、黨內“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魯迅雜文全都對之進行過針鋒相對的斗爭或嚴肅的批評。魯迅雜文可以稱為 20 世紀 20、30 年代用雜文形式寫的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文化史、革命史,是反映“時代眉目”的特殊形態(tài)的詩史。過去有人說巴爾扎克的作品反映了一個什么時代,屠格涅夫的作品反映了一個什么時代,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作品各反映了一個什么時代……現(xiàn)在我們完全可以說,偉大的魯迅用七百多篇戰(zhàn)斗性很強的雜文和幾十篇具有高度思想和藝術力量的小說及其他作品,從一個重要側面深刻地反映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時代,即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開始打碎幾千年人壓迫人的社會鎖鏈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時代。一個作家和一種文學作品,能夠發(fā)生的作用之大、之廣、之深,在魯迅身上,最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了。對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的解放和新生,對于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對于文化思想的建設,能夠以文學之力,以作家之身,作出這么多和這么大貢獻的,在中國文學史上,魯迅所作到的,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魯迅作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的最偉大的文學家,即使站在世界偉大作家的行列里,也是第一流的。如果不抱資產階級的藝術審美偏見,這個結論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
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作為偉大的思想家,魯迅的世界觀經歷了由革命民主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轉變。十月革命前,年輕的魯迅,曾經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受過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進化論等思想的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也給魯迅帶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從此以后,魯迅看見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戰(zhàn)斗吶喊。1927 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魯迅在階級斗爭的腥風血雨中,“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保?7]“我的一種妄想破滅了。我至今為止,時時有一種樂觀,以為壓迫,殺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這種老人漸漸死去,中國總可以比較地有生氣。現(xiàn)在我知道不然了,殺戮青年的,似乎倒大概是青年?!保?8]通過長期的激烈的階級斗爭實踐的檢驗,魯迅終于看到了作為主要思想武器使用了 20 多年之久的進化論的“偏頗”,而勇敢地對它作了徹底的否定,毫不留戀地把它拋棄了。階級斗爭血的教訓,促使魯迅加緊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學習馬克思主義,掌握和運用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開始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這是一個根本的轉變。這個轉變是從一個階級向另一個階級的轉變,從一個思想體系向另一個思想體系的轉變。有了這個轉變,使魯迅從根本上區(qū)別于一切資產階級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從而在他身上放射出燦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
魯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又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深刻的思想,絕大部分在他的文學著作(小說和雜文)中體現(xiàn)出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雜文中。魯迅雜文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思想理論上,除了很少談到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之外,幾乎涉及馬克思主義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舉凡人生、社會、歷史、現(xiàn)實、國家、民族、家庭、個人;哲學、政治、文化、藝術、美學、教育、科學、倫理和宗教,以及婦女、青年、兒童等方面的問題,魯迅雜文無不涉及。那真是一部特殊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事實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具有獨特意義的思想體系。關于這些方面的雜文,已經有人編輯和撰寫了《魯迅的哲學思想》《魯迅的文藝思想》《魯迅的美學思想》《魯迅的教育思想》《魯迅論文學藝術》,以及《魯迅思想論綱》《魯迅思想研究》等類專著。
魯迅思想的載體,除了小說和《墳》中的早期幾篇論文,就是他的雜文了。我們說到魯迅的思想,主要就是指魯迅雜文的思想。當然,魯迅還有《中國小說史略》等學術著作,但這些所占數(shù)量不多,而且其思想基本上屬于小說史的范疇。因此,魯迅思想可以說主要的成分是他雜文的思想。魯迅在文學上的極高素養(yǎng),使他最善于把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形式,三者熔為一爐,用雜文的形式,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而又深刻、厚實。正如馮雪峰所說,魯迅的雜文“幾乎每一篇都閃耀著一個天才思想家的思想光芒,也幾乎每一篇都閃耀著一個典型塑造的巨匠和一個天才的諷刺作家的藝術光芒。”[29]魯迅雜文,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利器,又是藝術的明珠。這里正顯示著魯迅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他的一個優(yōu)點。
魯迅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是在現(xiàn)實斗爭中學習、形成的,而又是通過他的作品,在現(xiàn)實斗爭中發(fā)揮其作用的。魯迅曾說,他的雜文是“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是擲向黑暗勢力的“匕首”和“投槍”;他寫作雜文,常是“對于時局的憤言”,“要催促新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則竭力加以排擊”。他寫小說,則是要毀壞封建統(tǒng)治的“鐵屋子”,喚醒那沉睡的人們,他要“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是遵奉革命前驅者的命令,為革命吶喊助威的。他的散文和詩歌,以及大量的書信,也無不熱烈地唱著所是,頌著所愛,攻擊著所非和所憎,都“和革命共同著生命”。毫無疑問,魯迅的思想和作品,在中國革命事業(yè)中具有強大的戰(zhàn)斗作用,“是對于帝國主義、漢奸賣國賊、軍閥官僚、土豪劣紳、法西斯蒂,以及一切無恥之徒的大炮和照妖鏡?!保?0]正如毛澤東所說,它們“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魯迅既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那樣畢生致力于理論著述、工人運動和社會革命,創(chuàng)建了科學的馬列主義學說的偉大革命導師,又不同于毛澤東那樣擅長理論、文學,又精通政治、軍事,以雄才大略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一個嶄新中國的偉大的人民領袖。魯迅是以文學為職業(yè),畢生探索人的心靈,改造人的靈魂,并主要立足于思想文化戰(zhàn)線,為中華民族與勞苦大眾的解放而奮斗終生的有獨創(chuàng)性、有自己顯著特色的偉大思想家。關于魯迅思想的獨特性,馮雪峰曾有過精辟的分析,他在《回憶魯迅》一書中說:“魯迅先生不愿意稱自己為思想家,卻愿意看自己為一個戰(zhàn)士……自然,在客觀上他是一個戰(zhàn)士,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因為他的思想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并且也是有系統(tǒng)的……但他的思想的系統(tǒng)性,在他那里是他的從事現(xiàn)實戰(zhàn)斗的意志始終如一的自然結果,并不是他要創(chuàng)造一個思想體系或一個主義的結果。在他那里,一切新的和好的思想,一切真理,不是要拿來砌造自己的學說,而是要用真理之光,來照徹現(xiàn)實和照明前進的道路,要把一切新的和好的思想用到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上去……和一個平常所說的思想家和理論家比較,他確實更像是一個戰(zhàn)士和斥堠,一面戰(zhàn)斗著,一面探索著前進道路,而這個戰(zhàn)斗和探索的經驗與教訓就是結成他的可貴的思想果實的基本東西。對于前人的學說、主義和思想,他也像個戰(zhàn)士或一個實用家那樣,只要于他有用處,多少有可作為武器或作為向導的作用,或者可以作為旁證,他就拿來運用,決沒有成見;但如果他認為在現(xiàn)實戰(zhàn)斗上沒有什么用處,他就不大留心,即使那些思想和主義在歷史上或在別國怎樣有名,怎樣有地位。所以,他的思想絕少是前人的學說或主義的演繹或發(fā)展,而基本上是他和中國人民的現(xiàn)實戰(zhàn)斗的經驗和教訓的積累和結晶?!保?1]這一點,武漢大學教授易竹賢在其論著《魯迅思想研究》中也有獨到的見解。他指出了魯迅思想四個特點:“首先,魯迅是執(zhí)著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的思想家”,“其次,魯迅是富于求實精神而又善于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家”,“第三,魯迅是善于把深刻的思想植根于豐富的知識,并表現(xiàn)于生動形式之中的思想家”,“第四,魯迅是嚴于自我解剖的偉大思想家”。因此易竹賢同志認為,魯迅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既是充分‘中國化’了的,又是充分‘魯迅化’了的?!保?2]中國革命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國務活動家等等,像魯迅這樣的偉大思想家至今仍然是唯一的一位,這就是魯迅思想獨特性的表現(xiàn)。
魯迅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和偉大的思想家,是和他長期參加實際的革命斗爭分不開的。魯迅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最前面,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革命的實踐。他不是那種關門寫文章的書本上的“革命家”,而是不斷地參加革命實踐活動的“革命家”。他的全部革命實踐,都同中國人民推翻三大敵人、奪取政權的偉大斗爭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早在辛亥革命前,魯迅在日本就參加了章太炎領導的革命團體“光復會”的反清革命活動;五四時期,魯迅戰(zhàn)斗在新文化運動策源地北京,向反動、腐朽的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作了英勇的斗爭,后又經歷了“女師大學潮”“三一八”慘案;第一次大革命時期,他滿懷革命熱情,投身于當時革命的中心廣州,積極組織文化隊伍,開辟新的戰(zhàn)線,經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土地革命時期,魯迅選擇文化斗爭的中心上海作為戰(zhàn)斗基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革命作家的聯(lián)合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并成為“左聯(lián)”的實際領袖,還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革命互濟會”“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革命團體。在這些組織中,魯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發(fā)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他披荊斬棘,凡是當時革命的主要對象、主要敵人,他都針鋒相對斗爭過、批判過。魯迅后期從斗爭實踐中學習馬列主義,掌握了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成為共產主義者以后,就戰(zhàn)斗得更英勇了。在國民黨的反革命文化“圍剿”中,作一次講演,參加一次集會,發(fā)表一篇文章,加入一個團體,都有被捕、被暗殺的危險;對他造謠、誣蔑、辱罵、恐嚇、中傷,更是常有的事。但是魯迅大義凜然,英勇無畏,毫不退縮,一直戰(zhàn)斗到死。他的骨頭是最硬的,充分表現(xiàn)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所以,毛澤東說,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這是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對魯迅的崇高評價。這個評價是公正的、恰當?shù)?、科學的。魯迅集“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三“家”于一身是當之無愧的。
毛澤東以三“家”一體的全面的整體的觀點來綜論魯迅、評價魯迅,對于我們研究魯迅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對魯迅這個歷史人物進行研究時,要充分考慮他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把魯迅放在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中去考察評價,需要從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這三方面對魯迅進行全面的完整的把握和正確的綜合的認識:魯迅是一位用文學作武器在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戰(zhàn)斗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既是現(xiàn)代文化(包括文學)革命的代表人物,也是現(xiàn)代思想革命的代表人物;魯迅既有高度的文學史、文化史上的價值,也有高度的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價值。毛澤東論魯迅的杰出貢獻在于:他不僅充分地認識了魯迅的這些價值,而且最精辟地論述了魯迅的這些價值,使我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魯迅的偉大。二是,對魯迅作品進行研究時,也需要有全面的完整的觀點,從“文學”“思想”“革命”這三個視角和視點去分析和評價,也就是說對他的作品,不僅要看到它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還應當看到它們在思想斗爭和革命實踐中所起的作用。這樣,才能全面估量魯迅作品的文學價值、思想價值和革命價值。
半個多世紀以來,回顧毛澤東對魯迅的崇高評價,仍然倍感其正確性??梢钥隙?,這一崇高評價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無庸諱言,毛澤東對魯迅的崇高評價正如有些人所說包含著政治策略的革命功利考慮,但我們認為這考慮是非常英明的,因為他確實起到了樹立旗幟,爭取人心,凝聚靈魂的巨大作用,這已為成功的歷史實踐所證明了。但這只是表層的因素,如果只停留在這一層看問題,就過于膚淺了。事實上,毛澤東對魯迅的崇高評價,除了出于政治策略的革命功利考慮外,還有更深層的文化精神背景的原因。魯迅在長期的革命實踐過程中,逐漸傾向于馬克思主義,傾向于處于被壓迫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和無產階級,特別在晚年,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堅信“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雖然“他并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化的。他是黨外的布爾什維克?!薄棒斞傅男暮臀覀兊男氖窍⑾⑾嗤ǖ摹?。“我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作為具有政治遠見的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敏銳地認識到魯迅的價值及其與自己相通之處,因而傾盡全力推崇,大樹魯迅的精神文化旗幟,是十分自然的事。
歷史上任何偉大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具體的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偉人,都有其偉大的歷史功績,也不可避免地有其歷史局限性。毛澤東不例外,魯迅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不能因為毛澤東晚年的一些錯誤而否定當年對魯迅的評價,更不能由于這些錯誤和后來蘇聯(lián)的解體、共產主義運動的挫折而否定當年心向毛澤東、心向中國共產黨、心向蘇聯(lián)的魯迅。歷史終歸是歷史,所有問題必須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全面的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只有這樣,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晉:《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1514 頁。
[2]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18 頁。
[3]龔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86 年版,第 179 ~ 180 頁。
[4]陳晉:《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15頁。
[5]龔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86 年版,第 184 頁。
[6]忻中:《毛澤東晚年的讀書生活》,《黨建文匯》,1992 年第 2 期。
[7]《投一光輝,群魔畢現(xiàn)》,《人民日報》,1977 年 5 月 21 日。
[8][9][24]毛澤東:《論魯迅》,《毛澤東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43 ~ 44 頁。
[10]魯迅:《墳·隨感錄五十九“圣武”》,《魯迅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356 頁。
[11]魯迅:《二心集·序言》,《魯迅全集》第 4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91 頁。
[12]魯迅:《且介亭雜文·答國際文學社問》,《魯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8 頁。
[13]魯迅:《致中共中央》,《魯迅書信集》上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6年版,第 1 頁。
[14]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魯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529 頁。
[15]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魯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588 頁。
[16][17]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死》,《魯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610 頁。
[18]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18 頁。
[19]《魯迅書信集》上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6 年版,第 190 頁。
[20]《魯迅書信集》下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6 年版,第 835 頁。
[21]同上書,1976 年版,第 841 頁。
[22]同上書,1976 年版,第 1135 頁。
[23]同上書,1976 年版,第 1189 ~ 1190 頁。
[25]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697 ~ 698 頁。
[26]李何林:《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6 頁。
[27]魯迅:《三閑集·序言》,《魯迅全集》第 4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年版,第 5 頁。
[28]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魯迅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453 頁。
[29]馮雪峰:《魯迅的文學道路(論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66 頁。
[30]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府:《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魯迅研究資料》第 2 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 年版。
[31]馮雪峰:《回憶魯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2 年版。
[32]易竹賢:《魯迅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11 ~2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