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個虛構(gòu)的城市
很長一段時間,重慶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中。小時候積攢香煙盒,其中有一種香煙的品牌就叫“重慶”。紅色封皮,中間的圖案是一座燙金的碑。聽大人說,這就是重慶的解放碑。還有就是,鄰居家的孩子有一天拿出一盒彩色的積木讓我們玩,他說,這是他爸剛從重慶給他買回來的。香煙盒上抽象的解放碑圖案以及彩色積木,就是我對重慶最初的印象。然后,有一天,全縣城的人打著彩旗,敲著鑼鼓,從碼頭上迎來一大隊人馬。聽大人們說,他們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到我們縣來插入落戶的重慶知青。這些重慶知青上岸之后,帶給這個縣城一種前所未有的氣息。他們穿著褲腿瘦小的褲子,臀部和整條腿的輪廓完全暴露。他們上衣的領口里露出兩根白色的帶子,后來知道,那帶子系著一只白色的口罩。他們的口音中拖著一種與我們不一樣的尾音。他們經(jīng)常說出一些讓我們感到陌生的詞匯。諸如,兩路口,觀音橋,江北,南岸,石橋鋪,黃桷坪。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城市變得更加遙遠而神秘。
后來,我見到了這座城市。二十年中,我無數(shù)次地穿越和停留過這座城市。我游覽了散落或隱藏在這個城市中所有的公園和名勝古跡,也認識了這個城市的一些朋友。甚至,我人生中幾件難以忘懷的事情都發(fā)生在這座城市。但是,這座城市卻始終沒有在我的意識中變得真實起來。即使我實實在在地坐在觀音橋的街邊吃著小面,喝著啤酒,也明顯地感覺到我與這個城市的距離。而當我乘坐電車盤繞于市區(qū)的時候,這個名叫重慶的城市,對我來說,仍然恍如夢境。曾經(jīng)有幾年,我在黔江地區(qū)工作,每個月都要到省城成都出差,而重慶是必經(jīng)之路。但我卻故意與他“擦身”而過。即:船一到重慶朝天門碼頭,我就上岸乘坐電車,直奔菜園壩火車站。而從成都回來的時候,一出火車站,我又是直奔朝天門碼頭,買票上船??偸沁@樣,我從這座城市的邊沿匆匆繞過,不進市區(qū),更不停留。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后來,當我來到成都,一住就是十余年,也有朋友問過我,當初“下?!钡臅r候怎么不選擇重慶?是啊,為什么不選擇地理位置更近的重慶?我還是找不出確切的答案。
我好像有意在保持著一種與這個城市的距離。就在我客居成都幾年后,成都至重慶開通了高速公路。無論我心理距離有多遠,去重慶的路程事實上已經(jīng)被大大縮短。但是,我還是一兩年到不了這個城市一次。我似乎更多的是在文字中觸摸這個城市。這些年,我閱讀了一些關于重慶的書籍和資料。我對重慶在抗戰(zhàn)時期作為陪都的那些史實特別感興趣。躲避空襲,霧季到來之后的文化藝術活動(抗戰(zhàn)中有名的“霧都藝術節(jié)”),國共兩黨的政治較量,外國勢力的明爭暗斗。這些似乎都適合我對這個城市做虛構(gòu)的想象。而重慶作為山城的特殊的建筑景觀,那些迷宮一樣交織的街道,也為這樣的虛構(gòu)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背景。當我在一本書中讀到,抗戰(zhàn)的時候,海明威夫婦也在重慶居住過一段時間(地點好像就是上清寺)的時候,更增添了這座城市的虛構(gòu)感。我企圖在海明威的小說中查找重慶的蹤跡,卻一無所獲。當時既是作家也是新聞記者的海明威,是不是僅僅將重慶寫進了他的戰(zhàn)地報道,而在其虛構(gòu)作品中,重慶這座城市卻被徹底地湮沒和虛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