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憂國傷時,關(guān)注民生

《素軒詩集》校注 作者:(清)黎建三


第一節(jié) 憂國傷時,關(guān)注民生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以后,清王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乾隆驕奢淫逸,貪圖享受,寵信和珅,吏治腐敗,大小官吏更是上行下效,壓榨百姓。同時,土地兼并甚是嚴重,貧富兩極分化尤為突出,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zāi)害,因此廣大人民幾乎無以聊生。黎建三“位卑未敢忘憂國”,在接觸百姓過程中,將看到的“不平之事”付諸文字,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繼承杜甫憂國憂民、情系天下的情懷,“與天下同樂,與天下同憂”,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濃厚。

這類詩歌作品往往表現(xiàn)了黎建三對國家的擔憂,對百姓的同情,對黑暗的痛恨,有著較強的社會意義。

這類憂國傷時詩,詩人有的寫出百姓因“天災(zāi)”、“人禍”過著悲慘的生活,表達對百姓的同情,如《旱》:

三春蕭颯吹秋風,飛沙百里黃蒙蒙。天光熵熵夏日赤,農(nóng)夫估客無顏色。去年收獲僅十一,縣官督逋如束濕。富人倉廩陳相因,窮檐升合同瓊實。況復今年春,民事那可說,秧針干萎青草死,低田生棘高田裂??蓱z野老空較量,日日舉頭項欲折。更聞道路言,里長相追逼。樓船急牽挽,處處促供役。敢辭凍餒事,上官亦自痛,兇荒救無策。吁嗟,斯言使人哭。我亦窮愁相迫蹙,含酸為作憂旱詞。吞聲試為父老讀,父老舉手謝,天高視聽下,桑林致禱語豈多,八埏四極沾滂沱。

這首詩,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敘述盡管天旱,百姓還是要承擔沉重的租賦和徭役,生活困苦不堪的真實情景?!叭菏掞S吹秋風,飛沙百里黃蒙蒙”。這首詩的首句,用“蕭颯”一詞,寫出農(nóng)田因干旱而蕭條冷落、了無生機的景象,更是奠定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疤旃忪仂叵娜粘?,農(nóng)夫估客無顏色”。這兩句寫夏季天氣悶熱而此時正是農(nóng)作物急需水分澆灌的時候,干旱使依靠以田間作物為生的農(nóng)民無法展現(xiàn)笑容。通過描寫這種凄苦無奈的情緒,顯示出詩人寄予老百姓極大的同情。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下層官吏卻無視人民面臨饑荒餓死的危險,他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正如詩中的“去年收獲僅十一,縣官督逋如束濕”一句,詩人用“束濕”一詞即捆縛濕物,形容舊時官吏對人民百姓近似瘋狂斂財?shù)膰揽峒鼻?,哪怕今年收成僅為去年的十分之一。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生動刻畫了一些官吏大肆勒索百姓財產(chǎn)的無恥行徑。官吏哪里知道租賦,對于富人來說,糧食堆積,微不足道;對于窮人來說,哪怕一點,勝似仙果。“秧針干萎青草死,低田生棘高田裂”。詩人正面寫出干旱的嚴重程度。盡管干旱嚴重,沉重的租賦使得百姓明知道糧食收成會很低,也要在田間加倍勞作。“可憐”一詞,寄予詩人深深的同情。除了收取沉重的租賦,官吏不顧人民的反對而到處抓丁服役的方式?!案劦缆费?,里長相追逼。樓船急牽挽,處處促供役”這四句,詩人用樸素平實但透露出犀利尖刻的語言來描述這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的對官吏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聽到百姓訴苦饑腸轆轆、難以謀生,作為一方官員,詩人卻無能為力,只能“含酸為作憂旱詞”,祈禱上天降下甘露,解百姓生活之困。讀者讀完此詩,深深感受到詩人對百姓的同情,對官吏的憤恨,更有詩人對朝廷政策的無奈之感,撲面而來。

又如《斗米謠》一首,詩人用樸素的語言向讀者傾訴了農(nóng)民因貧困而被逼迫賣兒買米的悲慘社會現(xiàn)實。

荒年窮氓無托處,眼前生計在兒女。春來即有半畝田,爭如甕乏升斗貯。賣兒買斗米,女子一斗余。深知死不免,且復救須臾。但愿兒女活,寧計老賤軀?富人粟紅腐,中人無完褲。大官一夕宴,所費千兒具。吁嗟乎!賣兒買米不滿提,人命賤比犬與雞。吁嗟!何以為蒸黎。

荒年,百姓無以謀生,只有把兒女當商品來買賣。即使“升斗”口糧,百姓也視如珍寶?!百u兒買斗米,女子一斗余”。用接近人民生活的口語和俗語構(gòu)成的詩句更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民不聊生的情況:明知道餓死在所難免,還是要賣兒換米,換取自己多活一會兒,更重要的是給兒女生存下來的機會。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富人粟紅腐”與“中人無完褲”對比,想成色彩鮮明的對比,寫出富人與窮人的巨大差別?!按蠊僖幌ρ纾M千兒具”詩句,揭露和批判一些官吏大搞鋪張浪費、荒淫無度的事實。最后,詩人發(fā)出感嘆:賣掉兒女,換來的米還不足以裝滿口袋,人的生命和雞狗家畜一樣貧賤!百姓怎么生活!詩人的感情在最后四句詩里,迸發(fā)而出,鏗鏘有力。這是詩人替百姓發(fā)出的對社會、對朝廷的聲聲控訴!

這類憂國傷時詩,詩人還有的揭露、批判官場的骯臟,表達對黑暗的痛恨,如《雨中自新河至峽口驛》:

仙堤一月懸征鞍,去住剌促行路難。濃云乍裂迸斜照,積鐵周遭森暮寒。戍樓沉沉鼓聲濕,明月皎皎客衣單?;峦君}齪勿復道,古來達者能自寬。

這首詩是詩人在甘肅山丹縣從新河至峽口的途中所作。這首詩描述雨過天晴,濃云散開,月亮懸空,月光普照,但周遭環(huán)境還是“寒”氣滲入人的心脾,使人心生涼意。朦朧的戍守城樓,被雨水打濕的戰(zhàn)鼓,和穿著單薄衣服的我,構(gòu)成孤獨、寂寞的畫面。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宦途齷齪勿復道,古來達者能自寬。”詩人直抒胸臆,將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一瀉而出:“宦途齷齪勿復道。”在乾隆后期,官吏們貪污成風,壓榨百姓,當官的目的再也不是為民請命,而是謀取自身利益。在這種政治環(huán)境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對仕途抱有太大的奢望?!肮艁磉_者能自寬”,而詩人自己果真能隨波逐流嗎?從其他詩歌看來,詩人也不能做到“自寬”。

再如《夏六觀劇》:

繡衣玉貌碧瑯玕,城府森嚴六月寒。一樣場中提傀儡,莫將冠履認真看。

這首詩先寫劇臺上戲員的衣著外貌,次寫戲院里嚴肅陰森的氣氛,再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一些朝廷官員的虛偽圓滑之情形,最后得出體會:如此相像。詩人巧借戲臺上的滑稽表演揭露了當時官場上的種種偽善之舉,以百姓作擋箭牌,實則暗度陳倉、謀取私利。“一樣場中提傀儡,莫將冠履認真看”這二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此種行為的蔑視嘲笑和厭惡之感。

這類憂國傷時詩大多從正面、直接地描述了百姓困苦不堪的生活、官場的黑暗,仕途的艱難,提出了同人民群眾有密切聯(lián)系、有重大意義的問題———何以為生,反映了詩人同情苦難人民、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心時局的高尚情懷。黎建三的愛國愛民的品質(zhì),在他的《重修忠義節(jié)孝祠》一文中也表現(xiàn)了出來:“而欲恃耿耿不寐之苦心,不負吾君,不負吾親,不負吾九泉。”,這正是詩人的正直高潔與關(guān)注民生的表露,也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傳統(tǒng)士人情懷的堅守與秉持。

注:續(xù)修山丹縣志[M].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石印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