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守望梅花礁

七月既望 作者:青巖


輯一
望海潮

守望梅花礁

我曾多次,站在墨賊尾的海岸上,靜待梅花礁上的一場日落。

在這之前,梅花礁其實(shí)并不稱作“梅花礁”,而叫作 “牛糞礁”,而 “牛糞礁”據(jù)說是觀音大士的坐騎——圣牛的糞土幻化而成。小時候,常聽父親提起這片島礁的奇特,確似在海中央的一坨牛糞小山。原本天真地以為 “牛糞礁”里養(yǎng)著百來頭牛,牛糞熏天,因此而得名。當(dāng)然,名稱之意也是根據(jù)后人的臆想杜撰而成,像與不像,其實(shí)也并非那么重要。但如今為何 “牛糞”會化作 “梅花”,相差如此之大呢?我也是很久之后才得以重新認(rèn)識。

一次,一位外島的朋友饒有興趣地問我:“聽說你們那里有一座很美的島礁,叫作梅花礁,我們什么時候去看看日落?!痹捳Z剛落,一時間我竟茫無所知,反倒向這位朋友打聽起 “梅花礁”的消息來,在朋友模糊的介紹以及生疏的比畫中我方才明白,原來外界人口中的 “梅花礁”就是 “牛糞礁”,除了名稱上的改變,其他別無兩樣。

為了探秘 “牛糞礁”華麗的轉(zhuǎn)身,我回到村里,多次奔走在墨賊尾。外界人只知道隔頭村的盡頭有一處梅花礁,因其自然的島礁風(fēng)光風(fēng)靡一時,時有游人前來探景觀日落。實(shí)際上梅花礁的淺海域,就位于蜇埠廠村隔海100米的海面上,與白迭村接壤,用洞頭本地方言音譯,又叫 “白迭尾”,與白迭自然村屬同一片海域,村志上署名為墨賊尾,整座礁石因形似梅花而得名。大約在20世紀(jì)50年代,解放軍入駐墨賊尾,整個墨賊尾陣地及梅花礁周圍的海域成了軍事重地。

1952年1月15日,洞頭全境徹底解放,大量人民解放軍進(jìn)駐洞頭,解放軍在山尾、墨賊尾、梅花礁淺海域駐扎,1960年先由駐島部隊(duì)開建一條由隔頭到梅花礁的軍用道路,作為運(yùn)載軍民物資 (備戰(zhàn)用)的通道,共11001b1949里程。據(jù)說1949年前,隔頭到梅花礁本沒有路,只能翻山越嶺。解放軍當(dāng)時歷盡數(shù)月才完成這條道路的開辟,雖然是土路,卻也非常結(jié)實(shí),突遇暴雨時,土路也不會過于泥濘,村里人行走也無礙。聽蜇埠廠村里的前輩說,當(dāng)時敵軍未退,隔頭等地被敵軍占領(lǐng),百姓們不敢在此建村筑房,最后終于等來了解放,敵軍散去,解放軍駐守在隔頭的各個山頭,百姓們才能放下心來在此建村安居。

1972年,駐隔頭部隊(duì)營部撤走,當(dāng)時牛宇清已升任團(tuán)長,最后一個連隊(duì)于1986年撤防。與部隊(duì)的情誼,村民們至今念念不忘。據(jù)說部隊(duì)駐守墨賊尾營地期間,與蜇埠廠村的村民如同一家親。村民農(nóng)作繁忙時,解放軍們會到村里幫助村民一起干農(nóng)活,村民們也會像親人一樣待他們。閑暇時,村民也會為解放軍們送去糧食、生活用品,幫助他們洗衣服,做飯,軍民之情如魚得水,其樂融融。

站在墨賊尾海岸,眺望蜇埠廠自然村的山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座山頗有些奇特,其形恰似一頭牛將 “舌頭”伸入海里飲水。相傳是觀音菩薩被圣牛的慈悲之心所感動,繼而將圣?;饕蛔P紊?,守護(hù)著這片海與村莊。山與梅花礁相對,而圣牛好飲東海之水,觀音菩薩就使牛頭伸入海里,讓圣牛也能飽飲龍泉,而觀世音菩薩的圣鞋印也一直陪伴在圣牛的身旁。這故事傳說的色彩濃烈也無從考證,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fēng)化,倒也成了民間 “非遺”的一塊瑰寶。

從地質(zhì)上來說,梅花礁屬于基巖島,出露的巖石多為天然的花崗巖。其礁構(gòu)造獨(dú)特,由大大小小數(shù)百塊光怪陸離的石頭壘疊而成。不僅如此,連同墨賊尾岸邊的礁石,質(zhì)地也像火山巖一般,密布著細(xì)微的小孔,從遠(yuǎn)處看,頗有梅花盛開在礁石上的既視感。我與朋友下到了沙石灘,用手觸摸著這些奇特的礁石,朋友打趣道:“梅花礁來源于圣牛穢物的傳說實(shí)有些不雅,待我扭轉(zhuǎn)這傳說的乾坤。”說完,朋友故作沉思,瞬時間靈光乍現(xiàn),“我覺得,梅花礁應(yīng)是哪路神仙某日飲醉路過此地,遺墨于這東海的礁石上,礁石便開出了絢麗的梅花。故人們稱之為 ‘梅花礁’?!边@些形似于梅花的痕跡,雕琢在石壁上,即使千瘡百孔,倒也還原了大自然的本身。

墨賊尾的炮陣地隧道及周邊的營房由當(dāng)年駐島部隊(duì)建造,現(xiàn)如今保存完好。一位即將退休的小學(xué)教師,是我同村的長輩,具有濃厚的家鄉(xiāng)情懷。一次周末,受其邀約,回老家看看,借此去墨賊尾曾經(jīng)的營地走走。營房外的墻壁歷經(jīng)六十幾年的變化大都滿目瘡痍,聽這位長輩說起解放軍撤走之后的數(shù)年內(nèi),這里的房子仍然保存完好,但自打村里將營房租給了一個商人之后,這里便用來進(jìn)行魚粉加工,經(jīng)過長期的人為破壞及環(huán)境污染,營房被挖建得狼藉不堪,有些惋惜。營房里已經(jīng)非常陳舊,白色的墻體早已嚴(yán)重泛黃,幾扇老舊的木窗風(fēng)骨殘存,玻璃大都已經(jīng)被大風(fēng)刮落粉碎在地上。失去了玻璃的遮擋,房內(nèi)被侵蝕得體無完膚。透過這扇木窗,看見窗外的夾竹桃在風(fēng)中搖曳,于初秋的黃昏里綻放得愈發(fā)紅艷。

走出營房,正好趕上梅花礁的日落。夕陽照在這片波光粼粼的海域上,如同在海面上鍍上一層鉑金。紅霞布滿了梅花礁海域的天空,耳畔里時而響起嗚咽的海風(fēng),萬頃波濤激起乳白色的浪花,偶爾向島上被風(fēng)化的礁石傾訴。海鷗撲動著潔白的羽翼,在海面上一躍而起,飛向絢爛的晚霞,如同投身于火焰中的鳳凰涅槃重生。

平日里很少有人去島礁,村子里的人沒有,就連當(dāng)了半輩子漁民的父親也從未進(jìn)過。這座沉寂了幾十年的孤島,是父親大半輩子的航海坐標(biāo)。溫暖的燈光在無盡的黑夜里照射著清冷的大海,當(dāng)過往的船只緩緩地駛過梅花礁淺海域,無論是突遇急驟的大風(fēng)暴雨,還是落入茫茫的云霧之間,島礁上突兀而孤立的燈塔,都如同海的衛(wèi)士,用那堅(jiān)定且溫柔的塔燈,為前行的航海人指引方向。

守望,是燈塔的使命。然而守望,卻也成了我無盡的鄉(xiāng)愁。

大門春韻

陽春三月,大門的油菜花田里吹來一陣花香,引得百島文藝志愿者們齊齊追尋著那道芬芳,遠(yuǎn)赴大門島采風(fēng)。

去大門,通常走的是水路,需乘車到元覺碼頭,再由元覺碼頭到大門的潭頭碼頭。駛向大門的輪渡,我坐過幾次,有時是因?yàn)槌霾?,有時是赴朋友之約,但次數(shù)卻也是屈指可數(shù)。每次坐上這種大型的輪渡,總是不安于坐在客座上,喜歡站在船頭,抑或行至船尾,站在甲板上,倚靠在船邊,任憑迎面吹來的海風(fēng),撩亂滿頭發(fā)絲??粗粷u漸地駛離海岸,在蒼茫的海平面上行駛著,只身在山海之間,如踏浪而行。岸上的房屋、樹木,及行人直至漸漸模糊不清了。平靜無瀾的海面上,開辟出一條無形的水路,直激起層層疊疊的浪花,似乎在推促著船只快速前行。望著跳躍的浪花出神,突然間耳畔就響起了一陣嘹亮的汽笛聲,船只向岸上靠攏,我們的目的地潭頭碼頭到了。

一到潭頭碼頭,車輛便開始向大門的各個村莊馳騁前進(jìn)。透過車窗,西浪村的山路上不斷地掠過喜慶的紅燈籠。年過已久,山間余留的這一抹喜慶的紅,與農(nóng)田里蔥蘢的作物相映著,四周一片春意盎然之景,實(shí)在是相襯極了。車子停靠在路旁,此處恰好有一座聚賢亭,在亭內(nèi)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油菜花沐浴在春風(fēng)中,金黃璀璨的花色給人一種人間爛漫的幸福之感。疊加上遠(yuǎn)處緩慢行駛的貨船,云霧繚繞的山峰,油菜花在風(fēng)中搖曳,油然而生一種迷蒙的美,頗有詩人王步霄筆下的詩句 “海外桃源別有天,此間小住亦神仙”的情境。

文藝志愿者們提議去小荊山爬山。幾年前,我曾隨朋友去爬過一次,小荊山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地處于大門島的西南側(cè)。一行人便從小荊村出發(fā),從東面的綠道開始往大門山脊游步道方向徒步,這條四通八達(dá)的游步道與龜巖森林公園的木棧道相連接,可一睹龜巖的 “神龜”奇石。游步道上砌著整齊的木棧道,蜿蜒而曲折,這條山脊,貫穿著連綿起伏的山峰,接連著大門的清福寺、龜巖、解放軍巖、兔巖、烽火臺、仙龜巖、老鼠巖、海豚巖、大象巖等多處景點(diǎn)。站在矮山崗平臺,山腳下凸起的小山峰化分為三隆,像龍爪一般。隨行的莊老師調(diào)侃,“我們像站在龍脊之上,可謂登高望遠(yuǎn),俯瞰周遭呀?!?/p>

由于山脊的千巖萬壑,層巒疊嶂,行至半山腰,眾人已是氣喘吁吁,遂摘下口罩,暢然呼吸。聽著山澗鳥鳴,清脆嘹亮,一簇簇滿山紅頓時在山間鮮活了起來,這種山里的野花,嫣紅而自然盛開,帶著一縷淡淡的美。倚靠在棧道的圍欄邊,俯視大門的城鎮(zhèn)景觀,房屋變得渺小了,來往的車輛如一顆沙,放眼望去,輕薄的迷霧在小島上飄浮,在春日里散盡了霧靄蒼茫,一幅世外的田園山水畫冊隨之鋪展開來。

遺憾的是,在楊梅田村的路口,我們便下了游步道,龜巖此去甚遠(yuǎn),體力消耗過半,難免有些望而卻步,便隨車回到酒店歇息,一路上旖旎的風(fēng)光由遠(yuǎn)漸近,在眼前變得真實(shí)了起來。酒店的房間有一扇透明的落地窗,頻頻將窗外油菜花的姿色傳來,引得我忍不住駐守在窗前觀看,望著這一把打開大門春天的鑰匙,點(diǎn)亮了大門金色的春天,同時也打開了我的心扉,我不禁感嘆,賞花需及時呀!

來到樓下這片詩意的棲息地,行走在花海間,明亮的花影在春風(fēng)里蕩漾,涌起了一陣陣金色的漣漪。蝴蝶叢飛,微醺的醉意,暈開了春天的嬌柔與嫵媚?!胺疾莩靥撂幪幖?,竹籬茅屋野人家。清明過了桃花盡,頗覺春容屬菜花?!鼻迕魑粗?,桃花搖曳枝頭,獨(dú)領(lǐng)風(fēng)騷。桃花若凋零,能代表春容的或許只有油菜花了,這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在 《春日書事》一詩中對油菜花的寫照。油菜花雖平凡可見,卻未曾與百花爭春,那自始至終的,始終如一的花色,讓人一眼就能辨別,那股朝氣蓬勃的黃色,仿佛是備受太陽的寵愛,才得以將這樣的色澤沉淀在薄薄的花瓣上。

靜逸的村莊開始在月色的籠罩下變得清朗起來,春風(fēng)徐徐,隔著一層薄薄的霧氣,草叢間,知了開始吱吱吱地唱起了小夜曲。飯后,與幾位朋友在柏油路上散步,道路兩旁是夜幕下的油菜花田。月光里,散發(fā)著迷幻而清幽的柔軟,芳香悄悄地穿過油菜花田的罅隙,撒了一地澄明又干凈的細(xì)碎。迷蒙的月色讓人產(chǎn)生夢幻般的錯覺,不禁想起了那關(guān)于油菜花的美麗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羅平有一個英俊勇敢的后生叫阿魯,他以砍柴為生。一日,阿魯砍柴歸來時,忽見少女跌落河中。阿魯不顧一切地跳入急流中,將少女救起。少女為報(bào)答阿魯?shù)木让?,愿意以身相許。阿魯考慮到家里很窮,便婉言謝絕了少女。少女如實(shí)相告本來是天宮的仙女,因?yàn)榱魬偃碎g美景,便偷偷下凡。見阿魯勤勞善良,便喜歡上了阿魯。為了不讓少女跟著自己忍凍挨餓,阿魯再次謝絕了少女的好意。少女回天宮之后,取來了天上的星星。她讓阿魯把星星種在土里,告訴阿魯?shù)鹊絹砟甑乩镩_滿小黃花,人們過上快樂富足生活的時候再到小河邊去找她。第二年春天,山坡上開滿了漫山遍野的小黃花,這些小黃花便是油菜花。這年,他們有了個好收成,這些小黃花讓阿魯和他的鄉(xiāng)親從此過上了快樂富足的生活!次年,小黃花又盛開了,阿魯用小黃花做的花轎到河旁將少女娶進(jìn)了門,從此他們便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浪漫的神話故事籠罩下,油菜花是堅(jiān)定不移的愛情與勤勞的象征。那是星星的碎片幻化而成的光芒,是大門村民勤勞致富凝聚的汗水。春日的夜晚,在大門就是這樣,就連空氣里都彌漫著花香的味道。路邊細(xì)微昏黃的燈光映在水洼里,油菜花的倒影像極了揉碎了的星星的光芒。夜晚,枕著花香入夢,是多少 (方言,多么)奢侈的事呀。

2014年3月,是我第一次去大門,奔著賞花而去,而這年正好是大門第六屆油菜花節(jié)。每年立春過后,正當(dāng)春天的氣息開始醞釀著從泥地里迸發(fā)而出的時候,大門的油菜花田里就悄然地開出了一朵鵝毛黃。這一簇淡淡的黃,就像是一把打開大門春天的金鑰匙,剎那間,點(diǎn)亮了大門的整個春天。

當(dāng)客船靠岸潭頭碼頭,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向花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如一片翻涌著金色波浪的花海向我奔騰而來,頃刻間將我淹沒其中,望著那一片明亮的黃,真叫人心花怒放、神清氣爽,我遂肆意在花海中游覽。細(xì)密的花叢里,蜂蝶翩翩起舞,競相追逐,好不快哉。但雖美好,卻也不敢前去擾了蟲兒們的清歡,怕討不到好,被回饋一個蜂針大包,索性繞道賞花,為蟲兒們讓出一條道來。朋友覓得一朵好花,在花前擺態(tài),拿出手機(jī)開始自拍,這樣一來,許是擾了蜂兒們的清修,占用了它的花盤,惹得蜜蜂一直在頭頂嗡嗡盤旋著。我揮手示意朋友離開,小蜜蜂忙不迭停在那朵油菜花上,竟也不叫了。我與朋友打趣道:“如若還不識相離開,那只小蜜蜂可能會向你發(fā)起攻擊,惹不好還會引來蜂群圍攻呢?!迸笥延行┰尞悾斐鲭p手表示無奈,對于喜歡自拍的攝影高手來說,哪能如此輕易妥協(xié),只能是繼續(xù)行走,尋找下一朵花唄。

漫步在花間的田埂上,花自喜笑顏開,人卻隨花搖擺,這景象,如人在花中,花在人眼眸里,就連瞳孔里的色澤,也頓時被這滿目的金黃而渲染了。隨行的朋友卸下了肩上的背包,就地搭起了帳篷,想借這里的黃金地段稍作小憩,再去一睹那趾高氣揚(yáng)的龜巖神龜。帳篷搭在油菜花田的一小片空地上,底下是一片干硬的泥土,可能是不久前被開墾過,因泥土里夾雜著細(xì)碎的小石子兒而被荒棄。坐在帳篷里,硌得屁股生疼。探出頭去,棚外的油菜花纖細(xì)而高挑,錯落之中,產(chǎn)生了花比山高的奇趣錯覺。午休就宿在這油菜花田里,枕著花香起夢。

在小荊村的路口,偶遇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伯,挑著兩擔(dān)地瓜,步伐緩慢,肩上的扁擔(dān)壓得他有些駝背。老伯得知我們要去龜巖,便熱情為我們指明方向,隨后又怕我們不理解他的手勢,遂放下肩上的擔(dān)子,用袖子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珠,上氣不接下氣地用溫州話為我們解說:“田間剛上來,刨了番薯,挑得有些累了,人老不中用了?!痹捳Z間稍作停頓,只見他深深地喘上一口氣,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在與老伯一番溫州話、閩南話與普通話的交流比畫中,我們終于明白了去往龜巖的路線,為了表達(dá)對老伯的感謝,朋友幾人將擔(dān)子挑到了老伯的家中,老人家淳樸的笑容與一路上清風(fēng)搖曳的油菜花相隨,燦爛極了。

那時,去龜巖走的還是小山路,曲折而崎嶇。從小荊山景區(qū)出發(fā),由泥濘的山路向上攀登,道路兩旁雜草叢生,險要的路況讓人頗有林中探險的感覺。一路上走走停停,一邊得尋摸著方向,一邊須得留心腳下細(xì)碎的山石,生怕一個腳滑就會滾到山腳下。帶著驚險與刺激,不斷攀高,每走一步,仿佛離天際又近了一些。就在大家疲憊不堪的時候,恍惚間,看見一撮白色的影子在草叢里蠕動,著實(shí)把我們嚇了一跳。膽大的朋友逐步靠近,才發(fā)現(xiàn)是一只受了傷的白鴿,因?yàn)椴簧鞯湓诓輩查g,被雜草纏住了腳,而無法掙脫。又因其頻繁撲動著翅膀,在草叢間掙扎許久,使得腳部有點(diǎn)輕微的擦傷。朋友將雜草從鴿子的腳部解開,輕輕地托起了鴿子:“哇!一只潔白的大乳鴿?!绷硪晃慌笥褢?yīng)聲呼道:“晚上加餐,烤白乳鴿?!痹捯魟偮?,就招來了女同志的白眼,生來感性的她們提議將白鴿放飛,那位喊得最起勁兒的朋友突然間不語了,露出了一副我只是說說而已的表情。在放飛之前心地善良的朋友輕輕地捋順了白鴿的羽毛,簡單地處理一下它腳部的傷口,將其放在一棵低矮的松樹上。白鴿極力拍打著它的翅膀,卻也無法飛起來。一行人在此等待,想等白鴿飛走了再繼續(xù)行走。過了許久,白鴿終于飛離了樹枝,在我們的頭頂盤旋著,撲動著強(qiáng)有力的翅膀,然后它停在一塊巨大的巖石上,注視著我們,沒有飛走。

黃昏下,不遠(yuǎn)處的神龜披著一抹淡淡的晚霞屹立在山巔上,仿佛在緩慢爬行。大家覺得趕上日落有望,加快步伐,趕往山頂。站在神龜腹下,太陽光漸漸地消失,由地面表層上升了一股寒涼,黃昏釋放著朦朧而纏綿的暮色,縈繞在山峰的草木間,飄浮在這座浪漫的小島上空。遠(yuǎn)處的村莊、馬路、行人被籠罩在輕薄的霧靄之下,覆上神秘的色彩,那片金色的油菜花田,在黃昏下散發(fā)著星星般的光芒,點(diǎn)亮了靜謐的夜晚。日沉西山,天色如淡墨傾灑,漫延至天際,神采奕奕的神龜,沉浸在夕陽的余溫里入眠。

下山便顯得輕松了許多,晚上露營在觀音礁,夜晚枕著潮汐入眠,確也是人間樂事。帳篷搭好之時,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用過簡單的晚飯,光腳在柔軟的沙灘上來回行走,海水漫過腳踝,溫柔相觸。夜?jié)u深,回帳篷準(zhǔn)備休息,潮汐起伏,一夜輾轉(zhuǎn)難眠,為如此靜逸的夜晚而感到懼怕,腦海里回想起鬼怪之說,不禁冒出了冷汗。遠(yuǎn)處不斷傳來航海的聲音,海浪翻涌劇烈,半睡半醒中,被朋友喚醒,潮水上漲了,需遷移帳篷的位置。黑夜中,將帳篷移至初心亭的廊道上,此時已無睡意,又聽著亭下的潮水拍打著石柱,廊道上似乎隨著波濤起伏,這一夜,我們仿佛在一艘漸行漸遠(yuǎn)的船上遠(yuǎn)行……

第二天清晨,一陣急促的大雨揮灑而下,雖是春天時節(jié),卻也是乍暖還寒,拉開帳篷,海風(fēng)迎面襲來,不禁打了個冷戰(zhàn)。乘車去潭頭碼頭,坐早船返程。車子在雨中馳騁,倒冷清了周圍的景色。車子經(jīng)過昨日那片美麗的油菜花田,花色在雨中顯得更加的锃亮了。春雨浸潤了油菜花田里的嫩芽,傳來了陣陣的泥土的清香,濕潤的泥濘里探出了新枝,油菜花就從三月里香了出去。

在潭頭碼頭,一艘大型的客船上,承載著歸心似箭的返鄉(xiāng)人,同時也承載著滿懷期望的異鄉(xiāng)人,他們四目相望,但卻又各自眺望,彼此之間并不相識,也無過多的話語。但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打那個在春天里會遍地開滿金色油菜花的浪漫之島而來。

巖海山居

巖海之畔,聽濤聲澎湃。丘壑之地,以青山為居。

巖海山居,一處不慍不躁的漁海之鄉(xiāng),它有著一個奇特的村名——凸壟底。在洞頭的村名中,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既然有“底”必有 “頂”,比如 “東岙底”與 “東岙頂”之類的,借以區(qū)分開來。凸壟即是如此,在山頂之上的是凸壟頂,青山腳下的便是凸壟底,皆隸屬于隔頭自然生態(tài)村的管轄。

從名稱解析來看,此處或是漁海樵山之地,漁民入海打魚,上山砍柴。枕山襟海,臨山近水,故落以山為居,島民們過著超然世外的海上桃源生活,生得一番悠然自得。在洞頭大大小小的,但凡有人居住的島嶼,大都是如此。

我的先生是凸壟底的人,五年前,我曾隨他回過一次老家,正趕上了村里首屆新春聯(lián)誼會。小孩兒們在院里嬉戲玩鬧,笑聲爽朗;青年們忙著張燈結(jié)彩,將彩旗掛在了古樸的石厝與石厝之間;長輩們則挑水擔(dān)柴將房屋打掃亮堂,摘來山田里的蔬果,從碼頭買來新鮮的魚蟹,生火做飯,其樂融融。在農(nóng)村,大都保存著用土灶烹煮的方式,但也不乏用煤氣灶的。房頂上的煙囪,最是鄉(xiāng)村生活的寫照,一縷炊煙裊裊升起,誰家米羹飄香——頗有陶淵明 《歸園田居》里的詩景:“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蘊(yùn)含著濃濃的人間煙火味兒。

這里的村民大多是勤勉之人,每到年前必將老房子修繕一新,屋里屋外收拾得清清爽爽。從山頂緩緩下至村里,可見乳白色的線條清晰地勾勒出老房子的輪廓,盡顯虎皮石房的特色。在這之前,巖海山居民宿群還未建成的時候,通往外界的道路大都是高坡山路,村民需翻山越嶺,爬到凸壟頂,再由凸壟頂?shù)礁纛^站點(diǎn)乘坐城鄉(xiāng)巴士。隔頭村歷來被稱為 “山頭”,至今還保留著“山頭頂”的稱呼。由于山頭僻壤,鄉(xiāng)民生活簡樸拮據(jù),早年前便流傳著一首民謠:“有女切勿嫁山頭,嫁到山頭無出頭,三頓薯簽 (地瓜絲)食不飽,四季衣衫打結(jié)球 (補(bǔ)丁)”。海島居民祖祖輩輩夜晚照明都是點(diǎn)菜油燈,到民國時期點(diǎn)煤油燈,最時髦的是煤油燈加個玻璃罩,稱 “鴨規(guī)燈”。有時還用上蠟燭,那時的蠟燭有白蠟燭和紅蠟燭之分,一直延續(xù)到1970年代初部隊(duì)發(fā)電,至1986年隔頭全村通電。

行到老厝的時候,迎面走來一位老人,穿著體面的中山裝,滿頭白發(fā)如春雪染成,他見有客來,緊邁了幾步,熱情相迎。

“麥,你回來了,旁邊是你的老婆吧?”老人一只手搭在我先生的肩上,布滿褶皺的手背透出幾分老邁的滄桑感,另一只手顫抖著從口袋里拿出一包雙喜牌香煙,用焦黃的指頭從皺巴巴的煙盒里抽出一根,遞給了我的先生。

“是啊,阿唄,你的身體可好?”先生接過老人手中的煙,隨后雙手圍攏為老人點(diǎn)燃他叼在嘴上的香煙。

“還好、還好,只是今年剛戒了酒,血壓高了,喝不得了?!崩先艘荒槦o奈,但隨著剛吐出的煙圈又漸漸舒展了神情。

農(nóng)村的前庭大都比較寬敞,門口隨意擺放著幾張塑料椅子,鄰里鄉(xiāng)親相互串門,男人們抽著煙,打著撲克,燃盡的煙灰不時被抖落在水泥地上,被風(fēng)四處吹散。唯有在此時,他們才會將一年在外的疲憊暫時忘卻,將身心安放在了日夜思念的故鄉(xiāng)。女人們從頭到腳梳洗打扮了一番,穿上了大紅棉布衣,面若桃花地或簇?fù)碓趬且贿吇蛞揽吭谙匆鲁嘏蚤e話家常,手中不斷地織著日日見長的孩子的毛衣,手腕上挽著一個小竹籃,竹籃里盛放著五色的毛線球,手中的棒針越織越快,籃中的毛線球越來越小,等毛線織完了,女人們開始散去。

洞頭的老厝,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外墻選用石頭砌成。據(jù)說這些石頭大都是在本山開采的裸石,色澤斑斕,自然淳樸。老厝的石塊幾十年如一日,從色彩斑駁、規(guī)格不一的 “虎皮墻”,到有棱有角、規(guī)規(guī)整整的四方墻,直至用大塊石頭砌就的 “九十墻”,石頭與洞頭的厝不離不棄。舊時光里的掠影,定格了老厝黑白相間的色調(diào),古樸自然,訴說著海島人民的奮斗歷史,也凝結(jié)著繾綣不去的鄉(xiāng)愁。

隨著環(huán)島公路的通車,巖海山居民宿群仿佛在一夜之間迅速崛起。如平靜無瀾的海面上騰空而起的海市蜃樓,映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繁華的盛景,茸茸草綠,裊裊炊煙,遠(yuǎn)處緩緩行駛的船舶、島嶼與樓臺盡在眼前。頃刻間又因浪涌翻騰,在迷霧中又消逝得無影無蹤,如夢如幻。

沿著巖海山居的棧道拾級而上,石縫間傾瀉而出的汩汩清泉匯聚成細(xì)小的清流,從山崖上垂落,流淌在雜草與山巖之間。儲水盈滿時,水流湍急如飛瀑般地飛躍山巖,從崖間滑落,如白雪飛舞,好不壯觀。棧道兩旁由山石堆砌而成,草木蔓延,四季蒼翠。明艷的三角梅在巖石旁悄然盛開,清麗的花影倒映在澄澈的山泉之中,如游弋的錦鯉在急湍里穿梭。乖戾的海風(fēng)偶爾將枝頭的花朵摘下,擲進(jìn)水流中,花朵隨著傾瀉的山泉被流放到了山腳下,靜置在巖石縫里,繼而 “生根發(fā)芽”。

曲折的棧道,讓人步履沉重,爬上一兩級木階,小腿肚就有些酸麻,索性就站在棧道的半山腰眺望。青山隱隱中的山海,被濃郁的水墨藍(lán)所覆蓋,自然輕盈地著上一層靛青,使得海天一線更為壯闊。遠(yuǎn)處重巒疊嶂的群山,仿佛漂浮在海面上,由遠(yuǎn)至近,由近至遠(yuǎn),如一座座移動的漂流的島嶼。

走近村口,率先映入眼簾的是碧波蕩漾的生態(tài)水庫,水庫不大,正處于村子的前方。我倚在水庫的欄桿上凝視,試圖尋找著水中的魚兒,目光追隨著蕩起的圈。正當(dāng)要尋到魚兒的蹤跡時,飛來了兩只戲水的鴨子打破了原本平靜的水面,這些水鴨子們肆意地在水中撲騰著,歡快地呼朋引伴。時而將短小的脖頸埋入水里,浮出水面時顫然抖抖全身,甩掉沾在羽毛上的濕漉漉的水珠,晃晃悠悠地走到岸邊。人們常稱不會游泳的人為 “旱鴨子”,而我正也是這 “旱鴨子”中的一只,身居海島二十余年,卻怎么也學(xué)不會游泳,有恐水的毛病。

繞過水庫,打從一片樹蔭底下穿過,頗具特色的民宿排排坐落,整齊劃一。這些隱藏在山里的田園山居,依然保留著虎皮石房的痕跡。石屋前綠草成茵,角角落落精致的裝飾可謂是別出心裁,的確是費(fèi)了一番心思的。石屋還是原來的石屋,只不過門窗皆已煥然一新,增加了現(xiàn)代化的元素,使石厝顯得更加精神。最吸人眼球的,要屬樓上的獨(dú)立陽臺了,夏日的傍晚,坐在陽臺上喝茶賞景,借風(fēng)乘涼最是恰到好處。

在石厝間徘徊,流連于山居小道,田埂上新開墾的農(nóng)田散發(fā)著泥土的清新,水庫旁的泳池聚集了不少的人,沙灘椅、太陽傘,確是戲水的好去處。但對于 “旱鴨子”來說只能望而卻步,瞧上一眼,便慌忙離開了。沿著石厝的棧道,半山腰有一處觀景平臺,能廣視周圍的大海。這里新建了一個泳池,比石厝前的泳池大上許多,依山而建,在此俯瞰海景,視域非常廣泛,海天一色,一覽無余,讓人心曠神怡。

家里的老房子也被改裝成民宿租了出去,這些名喚石韻、石語、石滄、石友、石怡、石潤、石閑、石望、石云的民宿,在原生態(tài)的石厝里注入了新的生命,但卻不改石頭房的韻味。石屋門口圍砌著小柵欄,植被繁茂,是一處精美小巧的庭院。走進(jìn)屋內(nèi),田園風(fēng)情的原木色家具,既簡約淳樸,又不失品位。雅致的裝飾畫,與屋內(nèi)的陳設(shè)相呼應(yīng)。站在露天陽臺上,望著在小道上行走的旅人,有的踽踽獨(dú)行,有的三五成群,對面的山間傳來了鳥鳴啁啾的聲音,婉轉(zhuǎn)悅耳。過了半晌,泳池邊上的人開始散去,回到石厝里?;蛟S,在這里能洗去一身的疲倦,忘記塵世的紛擾,暫且學(xué)一學(xué)陶公 “采菊東籬下”的超然脫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