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能可貴平等心—讀白居易《觀刈麥》

蓊齋賞詩 作者:于冠深著


難能可貴平等心—讀白居易《觀刈麥》

◆原文

觀刈麥 [1]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2]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3]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4]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 [5]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6]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7]

家田輸稅 [8]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9]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10]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11]

◆注釋

[1]刈(yì):割。

[2]夜來:入夜;夜間;昨夜;昨天。此處應解為昨天。覆:遮蓋。隴:通“壟”,田埂。

[3]婦姑:婆媳。荷:肩負。簞(dān)食:裝在簞笥里的飯食。簞:古代用來盛飯食的容器,用竹或葦編成。童稚:兒童。壺漿:茶水、酒漿、湯飯之類。

[4]餉田:送飯到田頭。丁壯:年輕力壯的男子。

[5]但:只,僅。惜:愛惜,珍惜。

[6]秉:執(zhí),持。遺穗:收麥時掉落在地上的麥穗。敝筐:破筐。

[7]相顧:相視;互看。為:因而;因此。

[8]輸稅:繳納賦稅。

[9]功德:功業(yè)與德行。亦指做好事、有益的事。曾不事農(nóng)桑:一直沒有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nóng)桑:農(nóng)耕和采桑養(yǎng)蠶。

[10]吏祿:官吏的俸祿。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歲晏:一年將盡的時候。

[11]愧:羞慚。盡日:終日,整天。

◆今譯

莊戶人家空閑少,到了五月更繁忙。

昨天一場南風起,滿坡小麥發(fā)了黃。

婦女擔著盛飯籃,兒童提湯壺里裝。

相隨送飯去田頭,男勞力們在南岡。

地下熱氣蒸腿腳,天上太陽烤脊梁。

精疲力竭忘了熱,珍惜夏日白天長。

又見一位貧婦女,抱著孩子在人旁。

右手撿拾遺落穗,左胳膊上掛破筐。

眼望別人訴苦情,聽者因此也悲傷。

為納賦稅賣了地,拾點麥穗充饑腸。

現(xiàn)今我有啥貢獻,不種地也不采桑。

一年薪俸三百石,吃到年底有余糧。

想到這里很慚愧,念念一天不能忘。

◆蓊齋語語

據(jù)載,《觀刈麥》是元和二年(807年)作者任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縣尉(主管緝捕盜賊、征收稅款等事)時所寫。

該詩講述了在繁重賦稅壓迫下農(nóng)民的艱難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一個封建官吏難能可貴的百姓情懷和平等之心,是一首著名的諷喻詩。

正是因為白居易有著“平等之心”,或曰平等的觀念,他才將自己與普通老百姓作比較,結(jié)果比出了一腔慚愧,而且念念不忘。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皠谛恼咧稳?,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這在封建社會里乃是天經(jīng)地義的觀念。換了別人是完全可以不去跟老百姓比的,理由一句話足夠:根本沒有可比性。即使比的話,也完全是另一種比法。君不見,時至今日,有些人不是仍然多了那么一點“貴族意識”,少了那么一點平等之心,習慣俯視人,尤其瞧不起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者嗎?人世間有著這樣那樣諸多的低級趣味,“貴族意識”便是其中之一。就此而言,還真應該向白居易學習。

為什么現(xiàn)在有些人尚不具備的平等之心,當年的白居易反而具備呢?我以為是由于白居易的心地格外善良。心地格外善良的人,極易接受“民胞物與”的理念,他們既然可以無視人與小動物之間生命以外的其他屬性,而只以一個生命的眼光去平視另一個生命,那么,他們能夠無視人與人之間諸如身份地位等這樣那樣的附加的東西,而只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平視另一個普通的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說,格外善良的心地有其超越性。讀白居易的《觀刈麥》,我們在為他的平等之心而感動的時候,不要忽略其平等之心得以產(chǎn)生的善良的心地。后者是更帶基礎性的東西。

小時候我在農(nóng)村老家,從能干動活起就年年跟大人一起收麥,也去別人的地里拾過麥穗。一般說來,因為擔心拾麥者會偷,人們是不愿別人到自己地里拾麥穗的,尤其正收割著的時候。所以,《觀刈麥》中貧婦人“家田輸稅盡”等語,很有可能是面對收麥人阻止時的乞求。不然的話,她怎么就—用我鄉(xiāng)親們的說法—漫洼地里訴說起自己的苦情來呢?以我的經(jīng)歷為據(jù),拾麥穗所得非常有限,即使在整個收麥期間天天都拾,怕也難有十斤八斤的收獲。故婦人生活困頓程度之大不難想象。

也是以我的經(jīng)歷為據(jù),小麥不僅成熟期集中,而且一經(jīng)成熟,一是怕刮大風,將麥粒搖落;二是怕下冰雹,把麥粒砸掉,偏偏這個時候既常刮大風,又常下冰雹;三是就算不刮大風下冰雹,倘若不及時收割,毒日頭之下的麥子遇微風也會炸芒;四是為秋種倒茬。故收麥時節(jié)的確是農(nóng)家最為忙累的時候,所謂“虎口奪糧”。于是,人們多是起早貪黑,甚至整夜收割。至今記得小時候跟父母一起收麥,夜深困極,酣睡麥壟,不知東方之既白?!傲ΡM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良有以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