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與現(xiàn)實主義詩風
一、《詩經(jīng)》概況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了三百零五篇詩歌,上至西周初年(前11世紀)下至春秋中葉(前6世紀),貫穿了約五百年。從體例上來看,《詩經(jīng)》主要包括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指《國風》,共有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反映了當時的風土民情,是純粹的平民文學。“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兩部分,《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主要是宮廷正樂?!绊灐笔亲趶R祭祀之樂,分為《周頌》《魯頌》《商頌》。
《詩經(jīng)》是我國詩歌文學的鼻祖。章學誠《文史通義》就曾說過:“后世之文,源于六藝,而多出于詩教?!笨梢?,《詩經(jīng)》是衍生各類文學形式的淵藪,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從內(nèi)容主題上來看,《詩經(jīng)》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著現(xiàn)實主義的風貌。詩中抒寫的也是先民們真摯純粹的情感。從藝術(shù)特點來看,《詩經(jīng)》的語言質(zhì)樸,沒有過多的技巧性描寫,也沒有深奧抽象的語言,更多的是重章疊句,反復(fù)詠嘆,不刻意探討用字規(guī)律,只追求自由、真實的表達。從音韻的角度來說,《詩經(jīng)》是配樂合舞演唱的歌辭,但葉韻一般是自然和諧的音節(jié),并非刻意押韻??傊鳛楝F(xiàn)實主義詩風的源頭,《詩經(jīng)》具有崇高的意義。
二、《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題
《詩經(jīng)》成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風的濫觴,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于《詩經(jīng)》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平民的社會生活。從內(nèi)容主題上來看,《詩經(jīng)》描寫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寫時敘事,抒情寫景,詠人狀物,描寫人民的社會生活與文化心理……無一不在《詩經(jīng)》的描寫范圍之內(nèi)。接下來將詳細闡述《詩經(jīng)》中的現(xiàn)實主題。
(一)真實反映時代狀貌
周朝對于之后歷朝歷代的文人來說,幾乎可以稱作一個理想社會的符號??鬃釉鞔_表達過向往周代政治的理想:“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痹凇对娊?jīng)》中,這種國家承平,人民承歡的治世特點也有所反映,如《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這是一首勞動的歡歌,是先民們在采摘芣苢時所吟唱的歌謠。雖然沒有直言太平治世,但從人們勞動時歡快、雅致的情狀便可看出人民生活的安樂之態(tài)。從形式來看,重章疊句、反復(fù)詠嘆的方式營造了一種輕松暢快的勞動氛圍,清代文人方玉潤曾在《詩經(jīng)原始》中這樣描繪本詩的畫面:“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新犔锛覌D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笨梢哉f,方玉潤對《芣苢》這首詩的體會與想象是十分貼切的。由此可見,盡管僅是簡單的重復(fù),但營造的意境感與氛圍感卻是韻味十足,亦可見《詩經(jīng)》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
《詩經(jīng)》不僅反映太平盛世,亂世之音亦有記載,如《魏風·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這首詩直接對社會分配不均衡的問題提出了控訴,直指社會上不勞而獲、尸位素餐的現(xiàn)象。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來看,《伐檀》同樣以重章疊句、反復(fù)吟詠的方式,將滿腔的憤怒與不滿傾吐出來,是真實情感的流露。在《詩經(jīng)》中這類詩歌還有很多,如《邶風·北風》《魏風·碩鼠》等,都直接批判了當時不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展現(xiàn)了滿目荒涼的亂世之狀。
(二)情感的真實流露
《詩經(jīng)》寫“情”可謂真摯而直接,這也是《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一個關(guān)鍵所在。詩歌需要表達的是詩人真實流露的真情,而非無病呻吟的偽意。從這個角度來講,《詩經(jīng)》亦開創(chuàng)了抒發(fā)真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詩三百”中,各種情感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邶風·燕燕》抒寫離別之情: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據(jù)《毛詩序》所載,這首詩是衛(wèi)國莊姜夫人送衛(wèi)莊公的妾室戴媯歸陳時所作。根據(jù)《左傳》記載,衛(wèi)夫人莊姜無子,于是撫養(yǎng)了戴媯之子——完。莊公死,完即位,被州吁所殺,于是戴媯因兒子完死而回陳國。本詩就是莊姜送別戴媯歸陳時所作的詩,此一歸陳,戴媯將不會再回來,而莊姜與戴媯的這次離別即為永別,于是莊姜揮淚送別,泣涕如雨。詩歌以雙飛之燕來襯托二人永久分離的悲戚之苦,讀之令人黯然神傷!
《小雅》中的名篇《常棣》也表現(xiàn)出了兄弟之情:
常棣之華,鄂不 。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wù)。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常棣》這首詩借常棣開花的特征——幾朵花彼此相依,引發(fā)了對兄弟之情的思考,進而以“常棣之華”來比喻兄弟唇齒相依之情,贊頌了兄弟之間深厚的情誼,也告誡了世人要友愛兄弟,只有兄友弟恭才能闔家和樂。
《詩經(jīng)》中還有描寫愛情的《衛(wèi)風·氓》,有描寫生死感慨之情的《秦風·黃鳥》,有描寫夫妻之情的《唐風·綢繆》,還有描寫朋友之情的《小雅·伐木》……《詩經(jīng)》記載的不僅僅是社會歷史,更是古人的心靈史。這些詩篇都是先民們真實情感的流露,千年之后的今天讀之依舊令人動容。
(三)寫人寫景 真實刻畫
從描寫的角度來看,《詩經(jīng)》長于寫人,并且能夠細致刻畫,逼真描摹,如《衛(wèi)風·碩人》一首: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nóng)郊。四牡有驕,朱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 鮪發(fā)發(fā),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本詩以鋪陳描摹的方式,寫盡了女子的美好之態(tài)。這是一首對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贊歌。身材修長,衣裳錦繡,膚如凝脂,白皙如露。唇紅齒齊,柳眉豐額。娉婷纖巧,嫵媚動人?!扒尚毁?,美目盼兮”是對莊姜曼妙姿態(tài)的精彩刻畫,也成為自古以來評價女子神態(tài)美的經(jīng)典話語。據(jù)《毛詩序》記載,相傳衛(wèi)莊公被妾室迷惑,縱容她驕奢僭越。但莊姜賢德不語,最終無子,國人皆憐憫而憂心她!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詩經(jīng)》刻畫人物細致逼真,已經(jīng)具備較高的藝術(shù)水準。
《詩經(jīng)》描摹景物同樣真實細膩,并且善于營造意境,如《豳風·東山》一首: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這首詩描寫的是戰(zhàn)士回家途中的所見所思:小雨飄零,煙霧蒙蒙。想象著到了家中看到的應(yīng)是秧葉上結(jié)了瓜果,藤蔓因無人照管應(yīng)該已經(jīng)爬到了屋子里。進屋低頭一看,潮濕的地面應(yīng)該已經(jīng)生了潮蟲,抬眼一望,門扉上應(yīng)該結(jié)滿了蜘蛛網(wǎng)。戰(zhàn)士還沒有到家,心中便已描繪出歸家的場景了,頗有“近鄉(xiāng)情更怯”的擔憂意味。這種征途思鄉(xiāng)的情感,《詩經(jīng)》中有很多,最為經(jīng)典的當為《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sup>可以說與《豳風·東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姟对娊?jīng)》在描摹景物時,具有細膩逼真的特點,并且借景抒發(fā)的感情也真摯動人,頗有意境感和畫面感。
總之,《詩經(jīng)》的描寫主題涉及當時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寫實狀物,還是抒發(fā)感情,都體現(xiàn)出真摯真實的特點。這種現(xiàn)實主義詩風自此便延續(xù)了下來,成為后代人對“詩”的本真印象。如中唐白居易在提倡新樂府的諷喻詩時,就曾提出過恢復(fù)《詩經(jīng)》反映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提出作詩要真實地反映國事民生,直言時弊,美刺諷喻,可見《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對后世影響頗為深遠。
三、《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
《詩經(jīng)》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頗有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毛詩序》曰:“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可見,風、賦、比、興、雅、頌合稱“詩經(jīng)六義”。唐代孔穎達對此六藝加以區(qū)分,指出“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也就是說,孔穎達認為六藝可以分為兩類,風、雅、頌是詩之體;賦、比、興是詩之用,并從六義中抽離出來形成《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方式。這種說法被后世認可。
關(guān)于賦、比、興的內(nèi)涵,歷代都有不同的說法。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的解釋被后世普遍認可,其曰:“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所謂“賦”就是隨物賦形,是修辭意義上的鋪陳之法。《文心雕龍》中也闡釋過“賦”的內(nèi)涵:“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sup>也就是說無論是寫事還是體物,都以文辭的鋪陳來極盡描繪之事。“賦”的手法在《詩經(jīng)》中比比皆是,有時是直接敘事,有時是細致描寫,有時還可能將內(nèi)心的情感通過鋪陳辭藻、反復(fù)詠嘆的方式直接表達出來。細致描摹在前文《碩人》《東山》等詩篇中已有分析,茲不贅述?,F(xiàn)錄幾首直接敘事的詩,如《國風》中的《鄘風·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然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牝三千。
本詩主要鋪陳了衛(wèi)文公的德業(yè)功績。第一章描寫了衛(wèi)文公建造宮殿的情狀,用日影觀測方向,打好地基,并在宮墻內(nèi)苑種植榛子樹、栗子樹和梧桐樹,便于日后成材乘涼或制作琴瑟。第二章敘寫了衛(wèi)文公占卜風水的情形。無論是登上故城廢墟眺望,還是下山觀測田地中的農(nóng)桑,都顯示出吉兆,預(yù)示著國家社會前途的美好。第三章陳述了衛(wèi)文公勸課農(nóng)桑的場景。雨過天晴,衛(wèi)文公命令馬倌驅(qū)車前往桑田,勸養(yǎng)良馬。最后贊頌這位體恤人民、深謀遠慮的仁慧君主。整首詩鋪陳了三個不同的場景,每一個場景都進行了真實、詳盡的描述,形成了一幅視野宏闊的治國圖景。
再如《小雅·無羊》第二章:“或降于阿,或飲于池,或?qū)嫽蛴灐柲羴硭?,何蓑何笠,或負其糇。三十維物,爾牲則具。”詳盡地敘述了先民放牧的場面:小羊們有的跑下山丘,有的在池邊飲水,有的睡醒玩耍,有的在白天安睡。牧羊人戴著箬笠,披著蓑衣,有時還背著干糧小食。牛羊顏色相異,品類眾多,祭祀神靈綽綽有余。這類鋪陳敘事堪為一幅野外采風、寫生的清新美好圖畫,先民放牧的場景躍然紙上,足見作者的描摹功底。
所謂“比”就是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或者用一種事物比喻一個人。這樣的效果是明說一種事物,卻暗含著某種其他的意味。從修辭的角度來看相當于比喻、象征。在《詩經(jīng)》中,“比”的手法運用很多。如《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全詩想要表達的是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善于選賢舉能,招攬有才能的隱居之士。但全詩并非將“賢能”以某一種物象作比,而是運用一系列的物象來比喻隱士之賢能,有翱翔于九天的仙鶴,有深潛于水下的蛟魚,有高大濃密的檀樹,有他山清貴的玉石。用多個可感的物象來隱喻作者想要表達的求賢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