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作為漢人的穆濤
李敬澤
穆濤,漢人也。
穆濤本籍河北廊坊,中歲移居今之西安漢之長安,是被賈平凹挖去,辦一份叫《美文》的雜志。漢字之好,叩其本義,神氣活現(xiàn),比如這個“挖”字:一個老農(nóng),盯住鄰家一棵苗,看來看去,心想是個好苗,于是抄一柄小鋤,連根帶土挖了去,種到了自家院里。
從此穆濤辦《美文》,搞“大散文”,文章風(fēng)云,大就是美。很快,此人陜西話說得好了,陜西的人與物了然于心,一個河北人幽州人,不遠(yuǎn)千里來到長安,在陜西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端的好本事。
我與穆濤相交二十多年,早年間彼此都還不老,此人頗有些任誕疏狂,有五陵少年氣,有鄉(xiāng)間名士風(fēng)。這些年來,穆濤發(fā)憤讀書,日漸厚了,重了,望之儼然了’漸漸有了先生氣象。穆濤讀書與我不同,我是無事亂翻書,天上地下四面八方,而遠(yuǎn)遠(yuǎn)地看穆濤讀書,看來看去看出了此人沉著有大志,人家走的是韓愈的路子。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以道統(tǒng)為己任,“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穆濤呢,后一句估計他暫時不敢想,前一句他真是照著做,這些年所讀皆是先秦兩漢之書,所寫也都是先秦兩粒事。
漢人穆濤,就是由此而來。漢人說的不是漢族人,說的是,穆濤此人給自己找一個位置,要做漢朝人,做一個漢代儒生。韓愈復(fù)古原道,要從文明的根源解決問題,越古越好,上追夏商周三代,最終不得不落實(shí)到兩漢,因?yàn)椋畬W(xué)其實(shí)都是經(jīng)過漢學(xué)整理定型,不經(jīng)兩漢便近不得三代。穆濤心氣高傲,為自己找一處生命、知識、文章的根底,取法乎上,從河北跑到陜西,扎下根來,或許就是為了定位兩漢。
兩漢莽莽蒼蒼,雄渾樸茂,上總?cè)麻_萬流。站在兩漢的位置上,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山看水看人看歲月,看歷史看文化看社會看人心,所見未必深微——漢家本來不以深微取勝,不是九曲十八彎,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大漢是長風(fēng)萬里,縱橫天下。以肋位置,好處就在大,觀其大,取其大,于是有了這本《中國人的大局觀》。
此書從三代說起,從時間和天象說起,一本書從頭說到尾,就是站在漢學(xué)立場,談中國文明與文化的天、地、人。所謂大局,說到底就是這也人的格局。三代肇造,漢代大成,綿延至今,千變?nèi)f化,但中華文明的大局仍是那個大局。所以,一個中國人,立起這個大局觀,便是行于世間的安然坦然。
有老友名穆濤,穿越到漢,見過劉安、董仲舒、司馬遷、劉歆,氣喘吁吁穿越回來,懷里掏出一部書命我作序。漢人之書不敢不觀,觀了壯膽說幾句。
謹(jǐn)以為序。
2022年7月6日凌晨
李敬澤,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任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館長。出版《詠而歸》《會飲記》《青鳥故事集》《跑步集》《致理想讀者》等著作二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