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留下了多少首詩
回答有一百二十七首、一百二十六首、一百二十五首等不同。我確定的是一百二十四首。
為什么是一百二十四首呢?因為剔除了假冒的、不完整的、有疑問和已經(jīng)證明不是陶淵明寫的,就是一百二十四首。以下說一說根據(jù):
一、《歸園田居》六首
陶淵明有《歸園田居》五首,但錯誤的版本說成是《歸園田居》六首,就像陶淵明有五只手指,現(xiàn)在竟錯誤地說成他有六只手指。第六只手指是從哪里來的呢?
梁江淹擬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因為擬得很像,所以亂真,摻入《陶淵明集》,成了《歸園田居》的“第六只手指”。問題是到了宋代,這只手指竟然騙過了蘇東坡的眼睛。蘇東坡擬《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并舉“日暮”以下四句贊揚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保ɑ莺椤独潺S夜話》)
其實,蕭統(tǒng)《文選·江淹擬古三十首》就收有江淹這首詩。蘇東坡注意過蕭統(tǒng)《文選》所收舊題蘇武李陵詩。蘇軾不太滿意《文選》的編選,也不太滿意蕭統(tǒng)的眼光,讀蘇武《詩四首》時,發(fā)現(xiàn)“俯觀江漢流”一句說:蘇武、李陵在長安送別,送別詩里怎么會有“江漢”的句子?他在《答劉沔都曹書》中說:“梁蕭統(tǒng)集《文選》,世以為工。以軾觀之,拙于文而陋于識者,莫統(tǒng)若也。宋玉《高唐》《神女》,其初略陳所夢之因;如子虛、亡是公等相與問答,皆賦矣。而統(tǒng)謂之序,此與兒童之見何異?李陵、蘇武贈別長安,而詩有‘江漢’之語。及陵與武書,詞句儇淺,正齊梁間小兒所擬作,決非西漢文,而統(tǒng)不悟。”他的《題文選》說:“舟中讀《文選》,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dāng)。齊梁文章衰陋,而蕭統(tǒng)尤為卑弱,《文選引》(蘇軾祖父諱‘序’,故蘇軾改‘序’為‘引’),斯可見矣。如李陵、蘇武五言,皆偽而不能去?!?/p>
蘇軾對蕭統(tǒng)《文選》很熟悉,難道宋本《文選》未收江淹此詩耶?宋代嚴(yán)羽《滄浪詩話》就說:“此篇甚佳。然其體制、氣象與淵明不類。得非太白逸詩,后人謾取以入集耶?”
二、《問來使》不是陶淵明寫的
同在《陶淵明集》卷二,還有一首《問來使》詩:
爾從山中來,早晚發(fā)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dāng)馥。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yīng)熟。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引宋朝人蔡絳《西清詩話》說,此詩“獨南唐與晁文元二本有之”,其他版本的陶集中皆不載。不知怎么也摻入《陶淵明集》。這是傳抄本不可靠的地方。后嚴(yán)羽以及今人曹道衡、沈玉成皆以為是偽作,此不展開。故也應(yīng)該剔除出去。
三、《四時詩》是顧愷之寫的
還有一首已經(jīng)證明不是陶淵明寫的《四時詩》: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一作寒)松 。
幾種宋本《陶淵明集》卷三末均載有此詩。題為“四時一首”,題下有小注:“此顧愷之《伸情詩》,《類文》有全篇。然顧詩首尾不類,獨此警絕?!贝嗽婎}下小注,不知何人所為;“伸”,一作“神”。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卷三此詩“考辨”說:“亦只可聊備一說,未必可信。茲據(jù)各宋本,仍存此詩于卷三末。至于是否淵明所作,姑存疑。”南北宋之交,就有糾正宋本《陶淵明集》收入此詩的,如許《許彥周詩話》說:“此詩乃顧長康詩,誤入彭澤集?!?/p>
初唐歐陽詢的《藝文類聚》,是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的類書,是唐代最早的國家級大型類書。其中載此詩為顧愷之的《神情詩》,反映了隋唐之際此詩的作者情況。題下有小注說的“然顧詩首尾不類,獨此警絕”,是因為《藝文類聚》是用“摘引”的方法編撰的,這是“摘引”了顧愷之的詩造成的閱讀感覺,全詩如何,已不得而知。
顧愷之的這首詩被初唐編進《藝文類聚》,是因為此詩在當(dāng)時就很著名;早在齊梁時期就播之人口,故鐘嶸《詩品》就曾經(jīng)品評。
鐘嶸《詩品》置陶淵明于中品。在中品“陶淵明條”前,有五人同條的,五人中,一人就是比陶淵明大近二十歲的同時代人“晉常侍顧愷之”。鐘嶸對他的評價是“(顧)長康能以二韻答四時之美”。二韻,四句詩為二韻,此即指顧愷之《神情詩》。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此謂顧愷之(長康)能以二韻詩表現(xiàn)四季之美(詳見拙《詩品集注》)。
顧愷之是晉代的大畫家,此詩并列四季景色,乃是四幅畫屏,與陶淵明詩描寫不類。而從鐘嶸《詩品》說“四時之美”,我猜想,說不定當(dāng)時的詩題,也有稱“四時詩”的??傊?,此詩在齊梁時代就被認(rèn)為是顧愷之所作,不是陶淵明的作品。
四、基本上是托名合成的《聯(lián)句》
聯(lián)句是古代作詩的一種方式,指一首詩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寫作,每人一句或數(shù)句,依次而下,聯(lián)結(jié)成一篇。相傳漢武帝《柏梁臺詩》(后人多疑為偽托)是最早的聯(lián)句詩。
傳世陶集諸本所錄陶淵明《聯(lián)句》:
鴻雁乘風(fēng)飛,去去當(dāng)何極?念彼窮居上,如何不嘆息?。Y明)雖欲騰九萬,扶搖競何力?遠(yuǎn)招王子喬,云駕庶可飭。(愔之)顧侶正徘徊,離離翔天側(cè)。霜露豈不切?務(wù)從忘愛翼。(循之)高柯擢條干,遠(yuǎn)眺同天色。思絕慶未看,徒使生迷惑。(淵明)
此聯(lián)句為陶淵明與愔之、循之同作,內(nèi)容為詠雁。愔之、循之姓名、事跡無考,且署名為淵明詩句者,與淵明之他詩不類,多人合成,真?zhèn)未嬉桑倜暗目赡苄詷O大。
以上四詩,各版本算法不同,有的放入,有的剔除,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一百二十七首、一百二十六首、一百二十五首等不同。若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真正陶淵明的詩歌,應(yīng)該是一百二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