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你從“三個角度”看穿一個人
子曰:“視其所以①,觀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注釋:
①以:憑借的方法。
②由:做事的動機。
③安:安心。
④廋(sōu):隱藏,藏匿。
有人問孔子如何識別和看透一個人,孔子便說了這席話。
講孔子的識人之道前,我們先講講孟子是如何看人的。孟子的方法很簡單:“存乎人者,莫良于眸(móu)子。眸子不能掩其惡(è)。胸中正,則眸子瞭(liǎo)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mào)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廋”是隱藏的意思?!叭搜蓮C哉”,是指根本無法躲藏、無法掩飾,有經(jīng)驗的人通過眼神就能判斷一個人了。
孟子識人的方法,就是要盯著對方的雙眸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一個人的雙眸不清澈,眼神閃爍,游移不定,我們則要警惕。反之,心胸正直的人,眼神往往明亮。
孔子的觀點更加嚴謹,他提到了用三個角度來觀察別人,這樣也沒有人能夠藏得住——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視其所以”,“以”是憑借的方法,這句話的意思是,觀察一個人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在做事。比如,你發(fā)現(xiàn)班干部或者社團選舉時,某個人拉幫結派,甚至用利益誘惑來拉攏其他人,失去原則,而不是用正當?shù)睦狈椒ǐ@得支持,那么即使他當選了,眾人真的會信服他嗎?
“觀其所由”,就是觀察一個人做事的動機是什么。比如某個人做一件事情,是為了滿足私欲,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更有面子,還是為國、為民、為社會,為了他人能夠變得更好?
“察其所安”,“安”是指一個人在怎樣的情況下覺得舒服、自在,在什么樣的時刻會感到安心?是什么使他安心?這是一個人的愿景,是關于一個人對未來價值的追求。我們判斷一個人,不僅要看他在什么狀態(tài)下最舒適、最安閑,還要看他經(jīng)常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是選擇跟狐朋狗友喝酒、吹牛,還是選擇跟學習型的人一起研討,共同成長。
孔子說,看一個人從三個角度就夠了——做事的方法,做事的出發(fā)點,最讓他安心的生活方式。把這三個角度看明白,你就能比較全面地了解這個人了。
簡單點講,就是觀察一個人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就能夠知道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到底想要做什么。
有的人在交朋友時,只看對方對自己好不好,看對方是否給自己送禮物,能不能帶自己“玩得嗨”,如果完全被這樣的想法占據(jù),就會忽略對其他維度的觀察,比如對方是如何做事,做事情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他做事的動機是什么,他有什么興趣,交什么朋友……這些才是幫你看清一個人品性的關鍵之處。
本節(jié)打卡小知識
· 觀察“微表情”也可以識人
眼睛是不會撒謊的,你只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就能知道對方是怎么想的,但除了看眼睛以外,還要看整個面部的表情。
人的臉上有四十多塊肌肉,大部分肌肉是我們無法用意識控制的,這些肌肉會讓我們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表情,我們的想法、情緒等都會被這些表情“出賣”。這些“無法控制的表情”也被稱為微表情,微表情沒有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能夠最直接地展現(xiàn)我們的情緒。
我們可以從面部表情猜測對方的情緒和真實的想法。比如,當你跟人說話時,如果對方幾乎不看你,這通常表示對方對你的話沒興趣,或者有某些希望掩蓋的信息。
再比如,有的人在溝通時會無意識地咬嘴唇,這是一種自我懷疑的表現(xiàn)。
還有,在交談中,如果你發(fā)現(xiàn)對方頻繁地摸鼻子,也許是在表達一種拒絕的態(tài)度,他不太愿意答應你的請求,也很可能不想與你繼續(xù)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