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棋

創(chuàng)藝文叢·第七輯·些些往事—寶瑟余音隨筆集 作者:余福智 著


下棋

四歲,是吃和玩的幸福年代,我吃沒吃出什么名堂,玩卻玩得受益不淺.

完全要感謝父親,因為父親"引誘"我下象棋.馬行日,象行田,車橫沖直撞,炮可以隔子"吃"人,卒仔過河又當車使,太有趣了!看到我津津有味,父親又演示雙車如何去搶士,有馬怎樣入臥槽,有炮則想法立空頭,然后用車或兵去"壓扁茨菇";再進一步,連炮士破雙士、匹馬擒單士的譜也被我記熟了.那時,我真有點諸葛孔明準備出山的架勢.

而且機會也來了.十歲左右的表哥跟著大表姐來我家暫住,棋盤自然就擺在我和表哥之間.我滿懷信心.但不幸,我的炮立不了空頭,車搶不到士,馬也無路可入臥槽,不一會兒就連輸兩局.我大哭.大表姐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研究,威嚴地下命令:以后下棋一人贏一盤!

從那時算起,論棋齡,我超過半個世紀了,只可惜論棋藝依然是半桶水.但醉翁之意不在酒,父親教我下棋,其原意也就并非想我當棋王.我所得之益是靈活的思路,看問題能多預想幾個可能性,而且知道能記住原則和實際運用原則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時頗能獨具冷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用了下棋的冷眼旁觀現(xiàn)在所謂的"《孫子兵法》熱",覺得實在有趣.有些朋友以為熟讀了《孫子兵法》,就可以掌握許多"商業(yè)戰(zhàn)"的原則,從而無往而不賺大錢.我不知這些朋友想過這么個問題沒有:兩個同樣熟讀《孫子兵法》的統(tǒng)帥率軍對壘,誰贏?要等待個權(quán)威來下令"一人贏一盤"嗎?

曹操詳注過《孫子兵法》,而被曹操打敗的袁紹,把曹操打敗的周瑜,同樣熟讀《孫子兵法》,他們之間的輸贏只系在兵書所強調(diào)的"奇正之變"四字上.所謂"正",就是原則;而所謂"奇",則是指原則的組合和變通.誰組合和變通得更好,誰就贏.中國的智者特別重視從整體把握對象,深知一切原則都不可能單獨決勝.這就有如下棋,炮士可破雙士,而馬士則通常無奈雙士何;等到或馬或炮落單而要去擒單士時,則單炮又不如單馬可操勝券了.中國古代從不建立公式,在一定意義上可算是個優(yōu)點.中國智者太重視整體和動態(tài)了.整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哪能有公式?當年有位老將曾勸岳飛多學一點陣法,岳飛只回答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熟讀《孫子兵法》可以出岳飛這樣的人才,但更多的是出了失街亭的馬謖.

馬謖之所以敗,是因為不懂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個只希望人家照棋譜走,以便自己按棋譜去殺棋的人,是永遠下不好棋的.

1993.6.13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