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序:我的琴弦為誰撥響
拾回落在10年前的一個書名,是件開心的事!
起新書名時幾次遇上自己得意,卻被說成“看不懂”的尷尬,因而只好舍棄。如同一艘樣貌頗“怪異”的船被擱淺在海灣泥沙里無聲無息,終于有一天被重新挖掘出來。
四弦琴源自我并不熟悉但深知其美麗絕倫的夏威夷。那是種小巧玲瓏且攜帶方便的樂器,琴皮不拘一格,可漆成五顏六色。因只有四根弦,具有簡練、單純、樸素的特征,這正契合了我一向?qū)ξ淖值淖非蟆?/p>
四根弦并列,各有位置,便已不盡相同了,這也恰是我喜歡分門別類梳理做書的習(xí)慣。
因而,我將這些年寫下的長短文按內(nèi)容分成四部分,分別將其稱作弦一、弦二、弦三、弦四。每根弦撥響一種聲音,四種聲音混合在一起,長長短短,高低緩急,時而如疾風(fēng)暴雨,時而如訴如泣。就像我這70年的人生歲月,起承轉(zhuǎn)合,豐富多彩,卻苦難多于幸福,幸福又化解苦難,曲曲折折,喜劇,悲劇,我喜歡說自己善于化險為夷。
所收錄的文章,最早的寫在20世紀(jì)90年代,1990年12月5日的上午,我第一次見到了冰心老人。時局動蕩中老人的風(fēng)骨,激蕩我的心,我拜訪后做了追記。絕大多數(shù)文字寫于近年,甚至有專為這本小書而作,帶著新浸染的墨香的。文字涉獵前輩的老故事以及零零碎碎身邊小事引來的人生感悟。一個人三歲看大,一件小事能見大道理,這是我素來深信不疑的。還有幾篇是引來我眼淚、歡笑的書籍和影視作品的隨想。
記錄書寫生命的故事一直是我的偏愛,自從明白了“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和生命傳承的意義,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探尋我從哪里來,我的家庭從哪里來。這一探尋并不輕松,是需要勇氣的,真相的證實常會令我喜憂交集,甚至要承擔(dān)風(fēng)險,何況我們的家庭經(jīng)歷了最慘烈的“二戰(zhàn)”“內(nèi)戰(zhàn)”和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但無論如何,我的探尋越是深入,我的愛就變得越醇厚和濃烈。所以我的書總是首先獻給賜予我生命的雙親,他們養(yǎng)育我長大,我怎樣感恩也不會夠!
正逢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jì)念日,身為抗戰(zhàn)勝利年出生的由一個小女孩變成一個老人的我,此刻的慨嘆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活著就是奇跡,活著就有希望。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為我去世16年的父親,去世6年的舅舅,許多在我筆下得以重現(xiàn)人格魅力、我尊敬的前輩們,還有我親密可愛的朋友們獻上我的思念和愛,我的琴弦為你們而撥響!
我更希望青年們能多了解一些我們中華的歷史,明白前人是怎樣走過來的。讓它不要成為空白,不要支離破碎,更不可以被歪曲、變形、走樣,不能讓悲劇重演!
而我的琴弦會一直彈撥下去,生命不息,吐字不止。
寫于2015年5月22日南京
父親親手種下的石榴花已掛滿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