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奚

眉挑煙火過一生 作者:梁實秋 著,文通天下 出品


alt

“古曰屨,漢以后曰履,今曰alt?!边@是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的說法。alt就是鞋。屨是麻做的,但是革做的也稱為屨。屨履似不可分。倒是屐為另一種東西,主要是木制的?!都本推奉亷煿抛ⅲ骸板煺咭阅緸橹﹥升X,可以踐泥。”我初來臺灣在菜市場看到有些賣魚郎足登木屐,下面有高高的兩齒,棕繩系在腳背上面,走起來搖搖晃晃像踩蹺一般。這種木屐頗為近于古法。較常見的木板鞋,恐怕是近代的東西??吹藉?,想起古人的幾樁韻事。

晉人阮孚是一時名士,因金貂換酒而被彈的就是他。他對于木屐有特殊的嗜好,常自吹火蠟屐,自言自語地嘆口氣說:“未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睅琢垮炀褪菐纂p屐。人各有所嗜,玩鞋固亦不失為雅人深致。玩得徹底,就不免自行吹火蠟之。而且他悟到一生穿不了幾雙,大有無常迅速之感。

淝水之戰(zhàn)大捷的時候,謝安得報,故作鎮(zhèn)定,其實心中興奮逾恒,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平日端居戶內(nèi),和人弈棋,也是穿著木屐的。他的木屐折齒,不知道他跌倒沒有。

謝靈運好山水,登陟亦常著木屐。木屐硬邦邦的、滑溜溜的,如何可以著了登山?他有妙法?!吧仙絼t去其前齒,下則去其后齒”,號稱為“山屐”。虧他想得出這樣適應(yīng)地形使腳底保持平衡的辦法。不過上山下山一次,前后齒都報銷了,回到平地上不變成拖板鞋了嗎?數(shù)十年前,我在北平公園一座小丘之下,看到二三東瀛女郎,著彩色斑斕的和服,如花蝴蝶,而足穿的是大趾與二趾分開的白布襪,拖著厚底的木屐,在山坡上進(jìn)退不得,互相牽曳,勉強橫行而降,狼狽不可名狀。著木屐游山,自討苦吃。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婦人alt,底前尖后圓,圓端釘以木質(zhì)板,高寸許,行時格格有聲,且搖曳有致?!边@絕似我們現(xiàn)代所謂的高跟鞋了。后跟高寸許,還是很保守的,我們半個多世紀(jì)前就見三寸或三寸以上的高跟,如今有高至五寸者,行時不但搖曳有致,而且走起來幾乎需要東扶一把西攙一下。高跟也有好多變化,有細(xì)如天鵝頸者,略彎曲而內(nèi)傾,有略粗如荷梗而底端作喇叭形者,有直上直下尖如立錐者,能于地板上留下蜂窩似的痕跡,也有比較短短粗粗作四方形者,聽說還有鞋跟透明里面裝上小電燈者,我尚不曾見過。女鞋花樣多:鞋口上可以鑲一道紅的或綠的邊,鞋面上可以綴一朵花形的飾物,鞋幫上可以鏤刻無數(shù)的小孔,可以七棱八瓣地用碎皮拼湊,也可以一半紅一半黑合并成一只像是“陰陽割昏曉”的樣子。變來變?nèi)?,無可再變,于是有人別出心裁,把整個鞋底加厚,取消獨立的后跟,遠(yuǎn)望過去像是無橋孔的土橋半座,無復(fù)玲瓏之態(tài)。更有出奇制勝者,索性空前絕后,前面露出蒜瓣似的腳趾,后面暴露皸皮的腳踵,穿起來根本不發(fā)生“納履而踵決”的問題。女鞋一度流行前端溜尖,狀如旗魚之上顎,有人稱之為“踢死牛”。俄而時髦變更,前端方頭隆起。制鞋的人似是堅持削足適履的原則,不是把人的腳箍得像一只菱角,就是把腳包得像一只粽子。若干年前我曾看見不慣于穿皮鞋的姑娘們逛動物園,手提金鏤鞋,赤腳下山坡,儼然成為當(dāng)?shù)匾痪啊,F(xiàn)在這種情形不復(fù)多見,大家的腳大概都已就范了。

男鞋比較簡單。雖然現(xiàn)在人人西裝革履,想起從前北方人穿的禮服呢千層底便鞋,仍然神往。這種鞋,家家戶戶自己都會做,當(dāng)然店鋪里做得更精致。其妙在輕而軟,穿不了幾天,鞋形就變成腳形,本來不分左右的也自然分了左右。唯一的短處是見不得水,不能像革履、木屐那樣地蹚水踐泥。去年臘八,有朋友贈我一雙灰鼠絨千層底的駱駝鞍大毛窩,舒暖異常,我原以為此物早已絕跡。至于從前北方入冬季常穿的“老頭兒樂”或氈拖拉,也許可以御寒,但是那小棺材似的形狀,實在不敢領(lǐng)教。我想最簡便的鞋莫過于草鞋,在我國西南一帶,許多的小學(xué)生、軍人,以及滑竿夫大抵都穿草鞋,而且無分冬夏。赤足穿草鞋,據(jù)說頗為舒適,穿幾天成為敝屣,棄之無足惜。高人雅士也樂此不疲,蘇東坡有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倍嗝礊t灑。游方僧參謁名山大德,師父總是叮囑他莫浪費草鞋錢。

張可久《水仙子》:“佳人微醉脫金釵,惡客佯狂飲繡鞋?!彼^鞋杯之事大概是盛行于元明之際,而且也以惡客為限。陶宗儀《輟耕錄》:“楊鐵崖好聲色,每于筵間見歌兒舞女有纏足纖小者,則脫其鞋,載盞以行酒,謂之金蓮杯。”金蓮杯又稱雙鳧杯。當(dāng)時以為韻事,現(xiàn)在想起來惡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