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云、隱岐之旅(一)
迄今為止,我已去過足摺岬和龍飛岬,巡游海岬的第三站是隱岐的白島崎。
話雖如此,倒也并非有什么特殊理由。
在櫻花盛期也已過去的四月末,當我有意無意地觀望日本地圖時,突然想去看看島根縣附近海面漂浮的隱岐島了。
于是,在黃金周即將到來之際,我倉促決定立刻出發(fā)。
前往隱岐的方式很多,我打算先從羽田機場飛往出云市。
不過,夜間航班晚點,到達出云機場已是8點半。而且,當我離開機場到達出云市內(nèi)進酒店時已過9點鐘。
這么晚了還能找到吃飯的地方嗎?我正在發(fā)愁,當?shù)厝烁嬖V我,在出云市火車站附近有家名叫“粹”的和食料理店。
我立即與同行的M君和Y君趕去。這家料理店小巧別致,榻榻米中央的餐桌下還有能伸進腿腳的坑式被爐。
因為肚子有些餓,所以我們馬上點了餐。最先端上桌的是生魚片,其中有金槍魚、真鯛、魚、障泥烏賊等等,相當豐盛,新鮮度高且甜味足。
鮮魚肉本來就應有甜味,如果沒有就說明鮮度不夠。
日本料理都是越改良加工越不好吃,不知人們是否了解這一點,反正那些價高味差的所謂“創(chuàng)作料理”正在東京到處橫行。
與之相比,這里的美味真不愧是日本海所特有的魚鮮。
另外,我們還品嘗了鹽烤紅鱸魚、干炸牛蒡、蒜蓉蜆貝等。最后端上桌的是出云蕎面條。
這又是一道特色美味,蕎麥面香十足,面條口感爽滑。此次來出云真是不虛此行,滿足之余略感遺憾的是沒有蕎面湯。
雖說如此,這與返程中在機場吃的蕎面相比仍是天壤之別。
既然來到出云,出云大社不可不去。
我雖已去過兩次,但此行還要再去一趟。
恰逢眼下平成正舉行“大遷宮”活動,神體(祭祀物)被移送至樓門前的“御假殿”(臨時神殿)。這是時隔59年再次公開正殿的一部分。
眾多游客得知消息后趕來參觀。這座正殿是所謂“大社造”樣式,重建于延享元年(1744)。據(jù)說,最初的正殿相當于它的數(shù)倍之巨。
實際上,該神社的正殿自古以來就以其規(guī)?;趾曷劽谑馈?jù)說,最初的正殿高度達53米,而現(xiàn)存正殿高度約為27米。建筑樣式為懸山式柏樹皮蓋頂,屋脊緩緩翹起。
總而言之,現(xiàn)存正殿高度約為前身的一半。據(jù)說雖想恢復原建筑的規(guī)模,但根本找不到做支柱的巨大木材。另外,此次雖號稱“遷宮”,但主要是更換頂部的柏樹皮,這居然需要18億日元資金。
那么,現(xiàn)如今安放在御假殿的神體究竟是什么物件呢?
我這樣詢問陪同人士,得到的回答是“我沒見過,所以不知道”。
究竟是古鏡、古劍,還是遺骨?所有人都秘而不宣,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神秘莫測、莊嚴神圣。
既然來到出云大社,日御碕當然也是必去的景點。
從出云大社出發(fā),眺望著景色優(yōu)美的里亞斯型海岸,北上十幾分鐘后就來到了日御碕。
在岬角挺立著一座潔白的石造燈塔,以四十余米的高度俯視著湛藍的大海。
雖然這座燈塔可以付費登頂,但這回我選擇放棄。
這一帶是大山隱岐國立公園的一角,遠處的隱岐島仿佛正在召喚“快來吧”。
在岬角左側(cè)有座巖層重疊形如經(jīng)書的經(jīng)島,也是著名的海貓繁殖地。仔細凝聽,那邊隱約傳來了幾聲海貓的叫聲。
這個日御碕的“碕”字,可能常常用在礁巖巨石特別多的地方。這里周圍都是斷崖絕壁。
雖有恐高癥卻愛看斷崖的M君朝下方張望。盡管他身體相當肥胖,但從這里跳下去也許不會觸到崖壁而是直入海中。